周易与五脏六腑
人人体五脏与五行及方位的关系
人人体五脏与五行及方位的关系人人体五脏与五行及方位的关系(一)中国的养生学有天人合一之说,而印度的瑜伽有梵我合一的说法,所以瑜伽修行的人都爱说天地是一个大宇宙,而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虽然很多瑜伽老师都会这样说,如果问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是天人合一的,很多人是解释不出来的,或者讲不明白。
我个人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养生学、地理学、周易学的智慧结晶。
我们先从五脏的位置说起。
脾脏居中。
脾主运化水谷,主营养、生血、统血,五行属土,为后天之本。
中国有句古谚:万物土中生。
在五行中,居中者为土。
在中国什么地方能代表土呢?只有河南。
河南称为中原。
在大禹治水后,把中国划为九州,而河南称中州。
中央戊己土,土在四季中代表了长夏。
前一篇文章,我介绍了长夏是人一年之中消化吸收能力最强的时间,它在五志方面代表了思。
大家可以想一想,当你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时,你会忘掉肌肉和口渴,你可以从起床到晚上甚至更长时间专注于此事。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把大脑的思维集中于一处。
但是过多的思虑对脾胃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在广州,人们一天会吃五六次饭。
这是因为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能量较多造成的。
但也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喝茶尤其是喝凉茶。
夏季炎热之时,人体却是一片阴寒之气。
你的四肢皮肤是很热的,这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现象,因为夏季阳气外散,阴气自然降下来,但是喝凉茶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很大伤害,尤其是脾胃功能的伤害。
人体中心主血、主脉、主神(精神思维活动),五行属火。
如果你的朋友有心脏病或高血压,他(她)不会穿红色的衣服,家里也不会有很多红色的装饰,这是因为红色让人躁动不安。
所以红色会让心脑血管病人反复发作。
这类患者保持平和心态最重要。
体五脏与五行及方位的关系(二)肺司呼吸、主气,主一身之气,开窍于鼻,合皮毛,五行属金。
去过西藏新疆甘肃等地的人都知道,那里茫茫雪山高耸入云天,还有大片的盐碱地和沼泽地,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方。
而在人体内位置最高的内脏就是肺。
补肺强肺的食物是白色,在季节中代表了秋季,在外代表了皮肤毛发,在头部是鼻子。
周易与中医
周易与中医八卦与人体部位的关系八卦与人体脏腑、经络、颜色上的关系八卦与天干五行的关系地支与五行的关系五行与身体、脏腑、五官的关系天干、五行、阴阳与身体的关系例子一:丁亥年戊申月癸已日戍时这天晚饭后姓李的朋友来我家喝茶,闲谈中,他突然站起来问我说:“我外公身体老是生病,不知能否生存得过今年?”并顺口报了一个“罗”字求测,我也顺口问答他说:“这病人怕是这二天内就不行了!明天一在回乡去见最后一面还行。
如果明天下午回去就见不到了!”他将信将疑。
第二天,仍来我家里吃饭,才吃几口,手机响了,电话是他家乡打来的,说他外公已经去世了!他放下饭碗就立刻坐夜车回家乡去了。
注:(我测的这个老人生肖属牛,五行属土)。
(一)“罗”字拆开后,上面一个四字,下面是一个夕字,四字二划出头上面加一横笔,就为西方的西字,下面夕字,是夕阳的夕字,也是死字下部的左半边,从外应来说我朋友问字求测时,他是突然站立起来问的,事情就一定突然而快。
潮汕人要是家里死了人,都要打鼓敲锣的,意思非常明显了,同时“罗”字也为火型之字体,火也有快的意义!再加上字汇总“夕”字有朝夕之象,“夕”字和“西”字又是谐音,字型上“四”字形似棺木,八卦中“四”数属震为雷为快,在五行中属木。
下半部为“死”字的一半,只差一“匕”字,“匕”者,铁制品也,引伸来应用是挖地穴的工具,所以测其必死,只欠工具来挖地了,“夕”字也可引伸为“夕阳西下”,或“朝不保夕”之意。
上部的“四”,与潮汕地方语音“死”只是轻重音,非常相近。
该字如用繁体字,“纙”,拆开来是四维。
四维,非人居住之地也,现再按罗字来排上后天八卦,可以是这样推测,附图解:巽离坤震罗兑艮坎乾(二)乾位逢空,友人的外公是一家之主,乾在家中为长春,同时是首领。
怎能逢空呢?乾卦也代表亥年,五行又是属金,测时的月令申金,日元为已火,时辰“戍”时属土,还加上戍时带来的火库,病者生肖属丑和戍时辰相刑,加上久病的老人,逢刑重也是一种克,乾位逢空主在亥年金月。
八卦各卦与人体脏腑器官对应
八卦各卦与人体脏腑器官对应乾卦:属性健。
对应大肠、脑、脊椎、督脉、胸部、左下腹、左下肢、男性生殖器。
坤卦:属性顺。
对应脾胃、任脉、腹部、左肩、肌肉、消化系统。
震卦:属性动。
对应肝脏、双足、神经、筋脉、筋膜、右腰、右胁肋、右肩臂等。
巽卦:属性入。
对应胆腑、肱股、右肩、神经、食道、肠道、淋巴系统、呼吸器官。
坎卦:属性陷。
对应肾、膀胱、任脉、耳、腰、骨、髓、脑、发、性器官、血液循环、泌尿生殖、免疫系统。
离卦:属性附。
对应心脏、心包、血脉、小肠、眼目、头脸部、颈部、胸部、上腹部。
艮卦:属性止。
对应脾胃、鼻、手、右下肢、脚背、足趾、背脊、皮、乳房等凸起之处。
兑卦:属性悦。
对应肺脏、气管、食道、口舌、咽喉、牙齿、左腰、左肋、肛门、皮毛。
八卦各卦所主功能乾卦:功能:醒脑清神、强脊补肾、通调督脉、固肠涩肠、通肠导滞、通阳散瘀、舒筋利节。
清风散热强腰壮骨等。
坤卦:健脾和胃,通腑导滞、清热化湿、温中散寒、升清降浊、宣通腑气、强健肌肉等。
震卦:功能:平肝熄风、舒肝利胆、解痉止痛、强筋通络、调和气血、舒和性情等。
巽卦:功能: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抗拮过敏、袪风止痒、疏肝明目、消肿散结、通关利窍、清热散邪等。
坎卦:功能:补肾益精、滋阴降火、温肾壮阳、补肾调经、清热利湿,调理两阴,疏通气血、生殖发育、通调三焦等。
离卦:功能:清心火、泄烦热,抗炎、抗过敏、温补阳气、活络明目、安神定志、通畅气机、利气宽胸平气降逆等。
艮卦:功能:温补脾胃、清热化湿、消食导滞、调理肠胃、宣通腑气、理气止痛、疏通经络、强筋利节。
兑卦:功能:宣肺解表、润气止咳、降逆平喘、清热利咽、益肺补肾、散风利节、清热消肿、疏风透表。
《周易》与中医|八卦对应的人体部位
《周易》与中医|八卦对应的人体部位《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相传是周文王姬昌被囚禁于羑里时,根据天干地支四象八卦的原理所著。
大家都知道其在算卦和风水上运用广泛,却不知道《周易》与中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景岳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中医学与《易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源于《易经》而异于《易经》,《易经》是总的世界观的学说,而中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的专科学术。
中医学与《易经》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物质观中医学的物质观继承的是易经的“阳化气,阴成形”,现代中医学认为:看得见的物质称之为“形”,看不见的能量运动称之为“气”。
这与“阴为阳之守,阳为阴之使”是同一概念。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形神和谐是人体健康的象征。
“神”是中医学“气”活动的综合体现。
治病就是要调治人体“形、气”诸层次的协调平和。
人体诸层次协调平和了则脏腑总的形、气也就协调平和,则总的人体形体健壮,气血旺盛,自然则精神充沛,健康无病而长寿。
全息论中医学认为,人体作为自然界的一个成员,呼吸与天地相通,气脉与寒暑昼夜相运旋,人的生命内外感应系统(或称生命调节机制),能积极主动地对自然进行调摄适应,以达人的身体康健、终其天年。
中医学将人体的各部器官视为一个整体加以认识。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从体表的色、脉、神、形,可以诊知体内病之所在。
治疗上也以内药治表,或从体表治内症等等。
阴阳说中医学体系中的阴阳系统论概念,是以“三阴三阳”为基础而起始运变的统一概念;而不是《易经》中以阴阳为本原的二仪四象的运变概念。
中医阴阳说应用于对人体、对事物、对病理的认识。
(1)形气之辨:《类经附翼·大宝论》中说:“夫形气者,阳化气,阴成形,是形本属阴,而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
及其既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形固存而气则去,此以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是形气阴阳之辨也。
”(2)寒热之辨:《类经附翼·大宝论》中说:“热为阳,寒为阴,夏之暖为阳,秋冬之冷为阴。
中医五行五脏六腑
中医五行五脏六腑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五行五脏六腑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医五行五脏六腑介绍一、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二、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
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
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
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行:木火土金水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胃叫做仓廪(lin)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小肠为受盛之官,收取精华;肾主管小肠收来的精华。
大肠为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颊车穴。
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
中医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
《易》思维对中医临证的启示
•
附:十二消息卦
六十四卦中十二个阴阳消长顺序意象明显的卦,配 农历十二个月、十二个时辰的阴阳消长变化。
说明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人的一生(生、长、壮、老、已) 前半生卦:阳气自下而上渐增的过程-息 复 、临 、泰 ,大壮 、夬 、乾 后半生卦:阳气自下而上渐减的过程-消 姤 、遁 、否 、观 、剥 、坤
(3)肝肺升降外翼旋
左半圆温升赖肝木之升,右半圆凉降依肺金 顺降。
总:坎阳发动, 心阴下滋,中土枢转动,肝脾 温升,肺胃凉降。 轮失其转:配偶失谐、同组离心、交感不再。
4.诊治法时
“太阳病欲解时, 从巳至未上” “阳明病欲解时, 从申至戍上” “少阳病欲解时, 从寅至辰上” “太阴病欲解时, 从亥至丑上” “少阴病欲解时, 从子至寅上” “厥阴病欲解时, 从丑至卯上”
顺时服药,借药物之时象
《古今医统大全》春 宜吐 夏宜汗 秋宜下 冬周密 《侣山堂类辩》 春宜用升 夏宜用浮 秋时宜降 冬时宜沉
5.太极-四象-八卦释藏象
《灵枢·阴阳系 日月》:“心 为阳中之太阳 , 肺为阴(阳)中 之少阴, 肝为阴中之少 阳, 脾为阴中之至 阴, 肾为阴中之太 阴。
例1 坎水太阴肾系象: 水、冬、子夜、阴中之太阴,后天八卦配坎卦 , 方位在北
《易》思维对中医临证的启示
广州中医药大学 潘 毅
一、太极-四象-八卦思维
《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本意太极图
简化太极图
古太极图
太极无形-形而上,阴阳有象-形而下
四象图
后天八卦 《易传·说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 役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例2 震木少阳肝系象 肝象:木、春、晨、阴中之少阳,后天八卦配 震卦 、参巽卦 。方位应东及东南;先天八卦 东方为离卦 (火),可作阴阳特性参考
周易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浅探
周易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浅探医者意也,易者道也,道者寂静也,太极者乃易学之体也,易者虚无也,太虚者一气之言也,气者万物之父母也,易学和医学同出一源而两途。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府也,周易是阴阳变化的应用,推往知今物极必反,具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备于内经,散载群书,而其变化,莫大于易学,因天人同一理,易医同一源,同此阴阳变化之道也,人和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人与天地气息相通,而易学始于乾坤推演、阴阳终于乾坤,而阴阳显其象,医学和易学同源之理是同其阴阳变化之道也。
其交相近,其用而异。
唯易经存其变化而不穷,开物成务、知未而伏往,进退不绝。
而医之为道、研阴阳、分五行生克,巧用调元赞化起死回生之术。
故中医理论中借易学之理、明天地造化之道,晓阴阳消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变化之理,由此方知人生于阴阳,成于阴阳,损于阴阳,而死于阴阳之消长。
明天人合一之理,太极之道。
而易医之理昭然若揭。
《周易》的理论在中医内经中早有运用,虽观其形殊,穷其理则一也。
而周易之为学,演之无穷,太极动而两仪生,然用其卦象推研事之吉凶变化,而周易之理在中医学中,则是太极动而生阴阳,阴阳生化,而出五行,阴为坤为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等,阳为火,火为乾,乾为天,天为南,南为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等。
用五行生克说明了中医学中的生理病理、用药及辩证之妙理。
因此中医学中的理论和易学均从太极之动静变化,互为其根本。
虚无易之体,阴阳是易之变,为演其物象之妙,天地分其阴阳,阴阳分为有形和无形,万物因气而化神,以气为生长之祖气,形神具气以成,故为后天之祖。
无形为天,有形为地,天而为阳、有形为阴,无形为乾,有形为坤,乾坤其合天地太生。
万物均从阴阳而生。
医能明此,而知人体阴阳气血生归有所,脏腑病变之由,故知人生长壮衰病死之理。
2 周易与中医阴阳在治则上的应用宝命全形论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则缺,水得土则绝。
人体八卦——精选推荐
⼈体⼋卦 ⼈体⽓⾎流注次序:从寅时开始,肺-⼤肠-胃-脾-⼼-⼩肠-膀胱-肾-⼼包-三焦-胆-肝,周⽽复始,运⾏不休,维持⼈体正常⽣命活动。
⼤家有谁想过这个是怎么来的吗?可能⼤家很少有⼈会去想,我也曾困惑于此。
后来因为接触到易经,⽽且⼀直坚持把它与中医临床试着相结合,发现原来中医的很多理论体系不是⼀睁眼马上就可以发明创造出来的,⽽是经过推演⽽来。
易经是讲阴阳⽓机升降运⾏的规律,⾥⾯有⼀个先天卦象,这个先天卦象蕴含⼈体经络⽓⾎流注的奥秘以及⼈体经络分布的奥秘甚⾄蕴含治疗疾病法则的奥秘。
(先天卦象图)天地定位,乾坤。
⼭泽通⽓,⾉兑。
雷风相薄,震巽。
⽔⽕不相射,离坎。
先天卦讲的是阴阳的对峙。
天为乾属阳,地为坤属阴;⾉为⼭属⼟,兑为泽属⾦;坎为⽔,离为⽕;震为雷属相⽕,巽为风属⽊。
那么卦象的顺序就是乾⼀、兑⼆、离三、震四、巽五、坎六、⾉七、坤⼋。
阴阳平衡对应关系,乾与坤相对,就是⽗与母,⾉兑、震巽、离坎分别相对,就是六⼦:乾坤⽣六⼦。
中医也遵循⼋卦的对应平衡原理,⽽且还⼗分重视⼈体阴阳平衡的问题。
举个例⼦,兑为⾦代表肺与⼤肠;离为⽕代表⼼与⼩肠;震为相⽕,雷龙之⽕,代表三焦与⼼包;巽为⽊代表肝与胆;坎为⽔代表肾与膀胱;⾉为⼟代表脾与胃;然后将统摄⼀⾝之阳的督脉归为乾卦,主持⼀⾝阴⽓的任脉归为坤卦:这样就把⼈体⼗⼆经络与之相对应了,正好形成了⼿⾜三阳三阴脉加上任督⼆脉的对应关系。
这样下来我们就知道原来中医与周易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流注的顺序,从兑卦肺-⼤肠到⾉卦胃-脾;⾄离卦⼼-⼩肠到坎卦膀胱-肾;⾄震卦⼼包-三焦到巽卦胆-肝,这也刚好与⼋卦对应,与“天地定位,⼭泽通⽓,雷风相薄,⽔⽕不相射”相对应。
所以⽓⾎流注图及其传变包括六经的传变都是与周易⼋卦的这⼏句话相对应,由此推演⽽来。
⽓⾎流注图⾥唯独没有督脉和任脉。
《内经》⾥是有任督⼆脉的流注的,后来医家做了调整,去掉任督⼆脉剩下⼗⼆经络对应⼗⼆时⾠。
周易五行与人体脏器关系
周易五行与人体脏器关系五脏是指哪些?五脏: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
(属阴)六腑是指哪些?六腑:胆囊、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属阳)如何区分脏腑:脏为实心之器官、腑为空心之器官。
(脏腑:泛指人体内脏器官)◎三焦:中医之特有名称,为六腑之一,是水液运行的道路,总司全身体液气化功能。
目前中医临床以三焦来区隔人体器官部位。
一、上焦: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脏、肺脏),和头、面部及上肢等。
二、中焦:横膈以下、肚脐以上的腹部,即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包括脾、胃、肝、胆等。
三、下焦:肚脐以下的小腹部,包括小肠、大肠、肾脏、膀胱等。
五行相互关系五行相互关系土脾、胃黄色主肌肉口唇土:为中央乃是一切之根本,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故中医有″後天之本在於脾胃″的说法。
临床上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环节。
土质不良(营养份吸收不足)将无法供应各个器官应有之营养,又其颜色为黄色(一般常称为黄土)主肌肉,我们常说的'面黄肌瘦'就是这个道理.(脾气健运,则营养充促,肌肉丰满,四肢温暖而活动轻健有力,口唇红润而光泽,因此说″脾主身之肌肉″),土质过硬将造成便秘,土质过於松软将造成下痢。
土质过硬或过於松软乃为吸收水(份)不足或排出不良囤积於肠道所引起,而水份除日常之补充外其不足与过多则因水之排解、木之吸水性、火之燃烧有关(水分过多可由肾脏、膀胱排出,不足将对人体造成重大危害,如代谢不良毒素囤积体内等)。
脾脏对水有调节作用:这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导致水湿停滞。
如停於头部则觉头部沈重如裏;停於胸膈则胸闷呕恶;停於肺部可凝聚为痰;停於体腔则产生胸水或腹水;停於肠道则见腹泻;停於肌肤则见水肿;充溢四肢则身困体沈等等。
因土生金所以土质不良将无法生金,就是无法产生健康的皮肤(有光泽)及容易长青春痘(如为内在的因素则与内分泌系统有关因土克水,若水(肾脏)质不良----过剩则造成土质松软或污浊会反制土造成下痢、若水不足则土质过硬将造成便秘),外在的皮肤因素则源於长期使用碱性清洁剂而破坏原有之酸性健康皮肤质(酸性可以抑菌)有关。
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探讨
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探讨李延斌1 张允兰2 蒋玉栋3(1.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0000;2.山东大学医院,山东济南250100 )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中国文化的始祖,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很大。
谚云:“医易相通”。
《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思维。
《易经》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学的胚基,宇宙观的萌芽,多种学科的渊薮。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与《易经》亦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藏气学说,气化学说,即递嬗于《易经》。
与《易经》一样,中医学也可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积淀而仍然生机勃勃的活化石,因此中医学在文化人类学家眼中,即是一种古代文化研究对象,又是一种现实文化的研究对象。
[1]《易经》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同时也增添了不少迷茫。
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与《易经》64卦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
可以预言《易经》的独特思维方法和西方科学试验相结合,是揭示生命奥秘的金钥匙。
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本文谨就《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做一初步探讨。
一、对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
贯穿《黄帝内经》一书始终的阴阳学说,直接来自先成书的《易经》。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易经》八卦中的阴(--)爻和阳(—)爻,最早出现在我国夏朝的占书《连山》之中。
古人以阴阳二气为中心,从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概括出八种基本物质形态,并以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命名,从而创造了八卦。
[2]八卦和64卦中几乎都由阴爻和阳爻组成,体现了每一卦中阴阳的互依和互制,即使纯阳乾卦也有纯阴坤卦相配。
《易经·系辞传》从哲学高度概括为“一阴一阳之谓道”。
[3]阳爻与阴爻乃矛盾对立之两种符号,阳性与阴性乃矛盾对立之两种事物。
[4]《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易经养生系列——医易同源
易经养生系列——医易同源养生之祖:伏羲相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先天八卦始成。
后来文王被拘,将先天八卦演变成为后天八卦。
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
井卦,主张饮“寒泉”,即饮用清洁甘美的井水。
颐卦,主张“自求口实”,走正道自力更生来养活自己,但要注意“节饮食”。
噬嗑卦中反对吃陈久太肥的腊肉。
需卦,提出“需于酒食、君子以饮食宴乐”。
未济卦中,提倡饮酒要有节制,不能吃得熏熏大醉。
继尧舜之后的大禹,为治水竭尽全力,栉风沐雨,跋山涉水十余年,而自己却得了偏枯病。
大禹为了治病,在传统健身之“舞”的基础上,创造了“禹步”健身法。
“禹步”是以洛书为理论根据编创的,有着深厚的天人合一思想。
(1)天一生水与肾为水脏河图的“1”数为五行属水。
水为至阴,为生命之源,万物之祖。
故水为天之始数,肾水居北方属坎卦。
与医学、生命的关系:①养生贵在养肾阳:肾水坎卦,其实并非纯阴,一阳爻含于两阴爻之间,两真水合藏一真火。
所以肾阳极其宝贵,不能耗散。
②中年养生贵在保肾养精:《内经》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表明中年人保肾养精的重要意义。
③吞津保精以救肾液:足少阴肾经“挟舌本”,其精气上注于舌,舌下金津、玉液(廉泉穴)为肾水之上源,唾为肾液,故从中年起应吞津以救肾液。
④养肾水以济肝木之阴:肾为天一之水,水生木,肝属木,故肝肾有同源关系,这对中老年人养生防高血压有重大意义。
⑤顾护肾阴永葆青春:肾阴为五脏阴之根本,肾阴关系着全身阴阳的平衡,因水为天数之始,万物之基,故顾护肾阴为永保青春的第一要义。
(2)地二生火与心为火脏河图的第2位数为火,火位正南方,属离卦。
象征阳气,为水之动源。
水为阴,火为阳,有了水还要有火,阴阳才能气化,万物始能生长,故火代表动力,代表温热阳性。
与医学、生命的关系:①火气通于心,故人体心火应离卦,火生土,脾应土,故心与脾关系密切。
②火性炎上,故火忌耗散,人体之火除心火之外,尚有命门相火、肝肾龙雷之火等,皆以内敛为重,忌浮越。
“五脏六腑”与易经“阴阳五行”说的相生相克
“五脏六腑”与易经“阴阳五行”说的相生相克中医学中,易经的阴阳五行学说在人体上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它认为五行与五脏是有紧密关系的,五脏之间的关系也是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
据此学说,以阴为静,为女性;阳为动,为男性。
其中,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而五脏则为肝、心、脾、肺、肾。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互辅佐,而人的生命也需要各个脏器相互协作运行,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除了依靠五脏之外,还需要依靠其辅佐的脏器。
脏与腑配合得当,生命才可正常运转。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图:五行相生克木生火克土,火生土克金,土生金克水,金生水可木,水生木克火。
运用到人体医学上与之对应的脏器为: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金为肺,水为肾。
五脏的相生相克与五行逐一对应,相生相克。
许多中医学者在学习中医以前都要进行易经五行八卦的学习,也是为了对人体的五行有所帮助。
举个五行相生克在中医上的运用:有的人经常容易上火,而食欲欠佳,大便不成形容易粘在便桶上。
中医诊断后断定为脾虚肝旺。
便采用的“抑木扶土”法治疗。
肝为木,木生火同时木克土,肝火旺盛上亢对土(脾)有一个克制的作用,必然导致脾胃虚弱,因此对症下药时就要采取抑肝的方式使其对土(脾)的克制弱一些,同时加强对于土(脾)的扶(扶持,补)。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怎么记?有的人问我五行关系这么复杂应该怎么记才能记住?其实里面的规律都是大自然里平常我们所了解的法则,唐太医为您详细解释一下保准你也能记住。
先从最熟知的说起,木生火,木头做燃料,包括我们用的煤炭也是木头化石而已。
火生土,这个更容易理解,木头和煤炭燃烧完之后的东西便是土渣渣。
土生金,金让你想起了什么?当然是金的产出,金子是从地里产出的金矿提炼出来的,金矿、铁矿、铜矿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从土里挖出的矿石出来。
金生水,金属高温加热后形成的是什么?是水,任何金属在绝对的高温下都会化成一滩铁水对不对?水生木,我们栽种的树木和各种植物哪一样都需要水来灌溉,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任何的一汪水只要时间久了里面大都会长出植物来。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在我国医学中,无论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简介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来自易经,肝胆为木,心小肠为火,脾胃为土,肺大肠为金,肾膀胱为水!在人体当中,心脏就像是太阳,而肺就像天空,脾就像是大地,肾如江河湖海,肝如大地上的树木!太阳“心”的能量照耀天空“肺”中的水汽下降传递到大地“脾”渗透到溪河“三焦”灌溉大地滋养万物“肝”而江河湖海的水“肾”又蒸发到天空“肺”循环不已!1 心脏主血液的动能,2 脾脏生肉,主口中之湿,3 肝脏开窍眼目,之性为连贯全身,4 肺脏主皮毛与鼻,5 肾脏生骨髓开窍于耳,在地为水,水生血!腑主宣泄,脏主收藏。
腑可实不可满,脏可满不可实!实者泄其子,虚者补其母,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青黑为“痛”红黄为“热”白色为“寒”1 酸入肝为木,青色2 苦入心火,红色3 甘入脾土,黄色4 辛辣入肺金,白色5 咸入肾水,黑色腑主宣泄,脏主收藏。
腑可实但不可满,脏可满但绝不可实。
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行诸外”,即不同类型体质对疾病有不同的亲和性。
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于医学领域,用于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知道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中医五行相克治疗原则1.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又称温肾健脾法。
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治当以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之证。
木和土,乃肝脾两脏。
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
五脏六腑
今天早分享,五脏六腑,五脏指:肝,心,脾,肺,肾。
六腑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肝胆在五行为木,在季节为春,在情绪为怒,在五官为目,在五味为酸,在形体为筋,在液为泪。
心小肠在五行为火,在季节为夏,在情绪为喜,在五官为舌,在五味为苦,在刑体为脉,在液为汗。
脾胃在五行为土,在季节为长厦,在情绪为思,在五官为口,在五味为甘,在形体为肉,在液为涎。
肺大肠在五行为土,在季节为秋,在情绪为悲,在五官为鼻,在五味为辛,在形体为皮毛,在液为涕。
肾膀胱三焦在五行为水,在季节为冬,在情绪为恐,在五官为耳,在五味为咸,在形体为骨,在液为唾。
(1)五脏之间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2)五脏之间的相克: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
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水)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脏腑结构与功能
脏腑结构与功能作者:周易五术使者此脏腑气机图是根据八卦的阴阳属性而描述。
比如,坎为肾,坎是阳卦,阳代表气上升,所以,肾气上升于心。
同样道理,离主心,离卦是阴卦,阴代表下降,所以,心气以下降于肾为心功能达到正常。
心肾相交就是心气潜降、肾气上升的最终结果。
震为肝,艮为脾,震与艮都是阳卦,阳代表气上升,所以,肝气与脾气都以上升为正常,若下降就是异常。
巽为胆,坤为胃,巽与坤都是阴卦,阴代表气下降,所以,胆气与胃气都以下降为正常,若上升就是异常。
心阴:心之阴气,与心阳相对而言,心之宁静、内守、濡润的一面,并可制约过亢的阳热。
生理学名词。
即心的阴液,与心阳相对而言。
其生理、病理和心血密切相关,并和肺阴、肾肺等的消长盈亏有关。
如阴虚内热的病症,常同时表现心、肺、肾等三脏阴液的亏乏。
心阴不足心律失常的治则是: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方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人参6g,玄参10g,丹参12g,茯苓12g,五味子10g,炙远志10g,桔梗10g,当归12g,天冬12g,麦冬15g,柏子仁12g,酸枣仁12g,生地15g。
方用天冬、麦冬、玄参、生地滋养心阴;当归、丹参补心血;人参、茯苓补心气;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炙远志养心安神。
共凑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之功。
若阴虚不甚,虚火明显者,临床表现有心烦、眠差、五心烦热、盗汗口干者,可用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水飞朱砂3g,黄连6g,生地15g,当归15g ,甘草10g。
本方有清泻心火、养心阴、补心血、宁心神之功效。
心阳:心之阳气,与心阴相对而言,心之兴奋、推动、温煦的一面。
生理学名词。
心的阳气,与心阴相对而言。
心阴、心阳互相依附为用。
心阳是心气的体现。
心气虚则气短,脉弱,心悸,自汗,精神萎靡。
心气大虚则伤及心阳,出现寒象,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证候。
肝阴:肝之阴气,与肝阳相对而言,肝之滋养、宁静、柔润的一面,并能制约过亢的肝阳。
肝阳:肝之阳气,与肝阴相对而言,是肝之温煦、升发、疏泄的一面。
五脏六腑及其相关关系(配八卦五行图)
五脏六腑及其相关关系(配八卦五行图)“五脏六腑”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
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器血量的功能。
脾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运输全身的功能。
肺“管呼吸,主气”,肾有“藏精”、“生髓”、“主骨”的功能。
小肠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后分别清浊。
胆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食物。
胃受纳食物,再经脾将营养输出,以供养全身。
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之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膀胱主要是贮藏和排泄尿液。
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三个部位: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人的五脏六腑也体现了五行法的对立统一的规律。
具体地说,属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耳朵,骨)生于木行的肝和胆(眼睛,肌肉);肝和胆生于火行的心脏和小肠(舌,脉);心脏和小肠生于土行的脾脏和胃(口,肉);脾脏和胃生于金行的肺和大肠(皮毛,鼻);肺和大肠生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耳,骨)。
相反,属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克于火行的心脏和小肠(舌,脉);心脏和小肠克于金行的肺和大肠(皮毛,鼻);肺和大肠克于木行的肝和胆(眼睛,肌肉);肝和胆克于土行的脾脏和胃(口,肉);脾脏和胃克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
人体是按照对立统一规律运行的一个整体。
如果其中某一个部位(或器官)薄弱或者是衰退,那么这个整体会发生疾病或者是消失。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五脏六腑的科普好文,让你简单真正认识自己!
五脏六腑的科普好文,让你简单真正认识自己!想要养生保健一定要调和自己的五脏平衡,中医的理论指出,人体是由木、火、土、金、水五大元素对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5大系统所构成,因此对于人体的调理不可能是单一、片面的,无论是阴阳、脏腑、气血,还是津液,都要进行彼此相关的系统调整,才能够使生命运动达到最佳的境界。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五脏六腑等相关内容。
【1】五脏平衡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有藏象学说,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一篇名为“六节藏象论”,藏象即脏象,藏指隐藏在体内的脏腑器官。
象既指器官的解剖形态,也指病理的外在表现。
例如心脏隐藏在胸腔内,此为肠,形如连包向仙源此为一项当心气不足,气血虚功则会表现为面色舌苔的惨白,此为二象。
藏象学说认为,整个人体都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津液为基础,通过经络内和五脏六腑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合具有生理活动规律和精神意识的生命体。
五脏虽然身居在体内,但是他们都在面部开有官窍,通过观察五脏官窍的变化,可以推测身体的健康状况。
眼睛是肝脏的官窍,耳朵是肾脏的官窍,鼻子是肺脏的官窍门,舌头是心脏的官窍门,口唇是脾脏的官窍。
【2】五脏:心、肝、脾、肺、肾《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中提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实”,满是指精气盈满;实,是指水谷充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脏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营养物质,而不是直接吃入嘴里的充实水谷。
所以说吃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吸收到多少,才能够补养五脏的健康。
【3】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和三焦《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中提到“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从外形上看,六腑都属于官腔性的器官,不同于五脏的是他们都能装什么东西呢?是不是如同五脏一般也是盛满水谷、精微物质呢?腑有“府库”的意思,主要负责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输送和排泄,而不是储藏盈满的精气,这一点与五脏恰恰相反。
周易和中医第二章阴阳四象第十八节太阴肾
周易和中医第二章阴阳四象第十八节太阴肾中医讲的肾,第一自然是指现代解剖所讲的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第二,中医所指肾,还包括形状与肾的如豆之形类似的器官,这些器官既有肾上腺,也有前列腺、也有制造生殖细胞的器官,也包括大脑两半球,还包括扁桃腺。
女姓与生育功能密切相关的子宫、乳房也归于肾。
人的双耳也归于肾。
还包括骨和牙齿。
所有这些组织器官,都有一个收藏人体精微物质不轻易泄露的总特点。
只有收藏得安全、充足、稳定,才可以实现生命体的三大需要,第一排泄含有代谢废物的尿。
第二,保障人的思惟能力和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协调,从根本上保障人的志向实现。
第三最好地完成生命种系传递的使命。
如何才能收藏好呢?生命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坚硬的骨胳。
骨胳中间是空的,里面就收藏着人体的精微物质骨髓。
大脑也可以说是收藏在最坚硬的骨壳中间的脏器。
人的脊髓就收藏在脊柱中。
人体整个骨胳系统,第一是就保障收藏肾精,第二就是支撑全体保障运动。
肾称为作强之官,意思就是使用时则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功能,不用时则深深地收藏。
就说骨折吧,在二十四小时内,机体就会分泌出大量的修复物质,将骨折处修复工程完成一半。
按照四象分法,整个人体的少腹部都属于太阴肾区。
太阴肾由于收藏的肾阳很严密、很充实,不轻易显露出来,更不轻易泄露,所以从现象上看,是致密的,是阴冷的,是可以用两个阴爻符号来表示的。
这正如自然界北方的冬季,不能说完全没有阳气,只是阳气、生命收藏得很深而已。
因为肾称太阴,就是讲肾中的阴气相对大而多,这种大而多的阴气,是为了保护收藏肾中的阳气,使之处于最安全最充实的状态。
如果肾阴不足,肾阳就会轻易泄露出来。
就会影响到之上所讲的三大功能。
所以肾阴不足的人,常常也会肾阳不足。
如果只补充肾阳,会消耗更多的肾阴,如果只补充肾阴,肾阳开始会显得更不足。
然而时间一长,随着肾阴充实,里面自然会产生和收藏更多的肾阳。
然而有的人肾阳少到了不能够维持人正常思惟和生命平衡协调的需要,这又需要及时补充肾阳,同时不要忘记了补肾阴,满足使用的同时,注意收藏肾阳和生产肾阳物质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与五脏六腑(一)肺与大肠肺,八卦中兑卦主之,金属.注:(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肺位于胸腔内,与六腑中的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包括两方面即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对人体主呼吸的作用,是体内外气体相互交接的场所,人体经过肺部,吸入自然界对自己有益的精华,排出体内无益的浊气,这样不停地循环往复,使体内外的气体不停地得到交换,来维持正常运转的功能,古人有:"天气通于肺"之说.肺有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水谷运化后的精气与肺所吸入之气相结合而成为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主呼吸,以经过心脉而传播给各器官组织,以濡养四肢百骸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肺气运化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调和,反之,则出现呼吸无力或短促,以至身倦无力,语言低微等气虚不足之病状.肺还主生,降的作用.这里的生,降是指吸收和排出的意思.肺所吸收自然界有益的气的推动,使这种生发的气血和津液得以传播全身,体内的脏俯筋络,体外的肌肉皮毛,无处不到.若肺气得不到充分的生发,就会产生胸满,鼻塞,咳喘,甚至气逆等症状.降,就是排出的意思.所谓"降",就是肺气的不断下降即不断地排出其浊气,这样才能导致上焦浊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直至膀胱而使小便通利,通调水道是肺气有促进和推动维持水液新陈代谢的平衡作用.这一功能,是由肺气的运化来完成的,肺气吸收和排出,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正常的升,降,则肺气出入通畅,呼吸均匀.如果这种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出现咳嗽,喘息,胸闷等等.运化生发肺气通调水道的具体体现.这就充分说明通调水道是由肺气来完成的.若这种肺气的生降失调,可产生小便不利和水肿等疾病,肺又开窍于鼻,鼻是呼吸的主要器官,肺气出,升降正常,则呼吸顺利,嗅觉才灵敏,否则,会导致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不灵甚至导致鼻炎,鼻癌等不良疾病.大肠,八卦中乾卦主之,象天,属金.大肠位于腹腔,上接小肠,下终肛门.大肠的功能主要接受小肠向下输出的糟粕物,使之变经成为粪便,然后经肛门排出体外.为此,大肠是传导和排泄糟粕物的通道.若大肠传导和排泄的功能失调,便会产生种种病变,如大肠气血虚弱,不能传导和排泄,则会出现肠鸣,大便难泻等症,大肠突热,则产生大便秘结等症状.肺与大肠辨证:肺主气,具有宣通,肃降气机的作用,故其病理表现多见肺气失宣,肺失清肃,而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肺病者,喘咳逆气","诸气郁,皆属于肺".又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损伤后常见肺与大肠的辨证有1,肺气虚临床表现为胸胁隐痛,咳嗽气短,痰白清稀,疲倦懒言,声音低弱,怕冷自汗,面色光白,舌质淡嫩少,苔薄白,脉虚弱.多见于胸胁陈伤旧患.2,肺阴虚临床表现为干咳或痰少而粘,痰中带血,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失眠,口干咽燥,声音嘶哑,舌红苔少,脉细数.多见于脏腑内伤日久以致肺阴耗损患者.3,肺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胸痛,咳喘,痰黄粘稠,舌红苔黄,脉滑而数等症状,多见于胸部损伤早期的患者.4,大肠突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口喝,烦燥,腹部胀满,疼痛拒按,不思饮食,呕吐,大便秘结,小便赤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因气血凝滞,壅阻经络,积瘀生热所致.肾与膀胱肾,八卦中坎卦主之,属水.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与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肾藏精,主发育和生殖.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也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能生化气机,它所生之气即肾气.肾的精气旺衰,直接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力.古人有:"肾为先天之本"的名言.肾的精气,有肾阳和肾阴两个方面.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它对人体的各脏腑的组织起着滋润养育的作用.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从阴阳的属性来讲,精液属阴,肾属阳.肾阴与肾阳在人体内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才能维持人体生理病理的动态平衡.若这一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即产生肾的精气偏旺偏衰的病理变化.若出现五心烦燥,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头晕目眩,遗精等症状,则是阴虚阳亢之症,是肾阴虚少,不能制胜肾阳之故.又若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疲软,感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频乏,男子阳痿,女子宫冷等症状,则是肾阳虚少,不能温煦和生化肾功能所致.肾还主水和纳气,肾为水脏,它所藏的精是肌体不断新陈代谢的水液,而这种新陈代谢的水液是靠肾来完成的.水液受胃的接纳,脾的运化,肺的通调而归于肾,经过肾的气化分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精华部分归于肺而输送于人体各个器官;糟粕部分输入膀胱后而排出体外.这样反复循环,才能保持人体水液新陈代谢的平衡.如小便短少,肌肤浮肿等症,便是水液新陈代谢失去了平衡.人体的呼吸,虽然是肺起主导作用,但所吸之气,必是纳于肾脏.古人曰:"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主纳气的功能,对人体呼吸有重要作用.只有肾气充沛,才能使肺的气道畅通呼吸均匀.如果肾虚,所吸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的喘息或气短等症状.肾有主骨,生髓的功能.主骨生髓是肾的精气促进生长发育功能的另一个方面.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水来充养.肾精充足,骨髓的生化才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才能坚固协和.若骨髓虚少,骨髓的生化不能充分滋养骨骼,就会出现腰膝疼软,甚至发育不良.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水上通于大脑,大脑为髓水聚结而成.大脑的功能是主持人体精神,思维活动的.因脑髓是有赖于肾精的不断生化维持的,所以,大脑是主人体整个精神思维活动的,如果肾精不足,就会产生头晕,健忘,失眠,思维反映迟钝等症状,还可以产生头发枯黄,脱落,耳鸣,听力减退等,都与肾的精气旺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肾为人体一身之本.膀胱,八卦中坎卦主之,属水.膀胱位于小腹中,是人体主导水液新陈代谢的主要器官之一.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蒸化水津,贮尿排尿的作用.在人体水液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津液必须经过膀胱的气化作用,才能变为尿液而排出体外.若这种气化失常,则会产生尿闭,尿滞留,尿痛等不利之症.如果膀胱的气化失去的约束,则可产生尿多或失禁等症状.肾与膀胱辨证肾藏精,主骨,生髓,为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肾与膀胱能调节人体水液的代谢与排泄,其病理表现为肾精不足,生殖功能减退与水液排泄功能障碍.损伤后常见肾与膀胱的辨证有:1,肾阴虚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咽干舌燥,夜尿,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重者阴虚内热,表现为形体消瘦,盗汗,五心烦热,失眠,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多因肾阴耗伤所致.2,肾阳虚临床表现为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阳萎早泄,尿少浮肿,面白无华,食少便溏,五更泄泻,舌质淡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多见于年老体衰,久病卧床的患者,因水湿潴溜,伤害肾阳,或损伤后期肾阴耗伤,阴损及阳所致.3,肾虚不固临床表现为少便频数清长,甚或失禁,遗精早泄,头晕,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多见于久病体虚,年老肾衰,神经衰弱或年幼肾气未充者.4,肾精不足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早衰,精神呆钝,动作迟缓,步履艰难.见于劳累过度,慢性劳损患者,多由于久病伤肾发展而来.5,膀胱湿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口喝,尿频,尿急,尿痛,尿色混浊或血尿,舌苔黄腻,脉数.多见于脊椎或泌尿系统损伤后,湿热蕴结膀胱所致.周易与五脏六腑(二)肝与胆肝,八卦中震卦主之,属木.肝位于人体的腹腔内,与六腑中的胆相表里.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各部位的血液,随着人体不同的生理状况而改变其血的流量.如人体休息时,肌体的血流需要量就减少,多余的血液就贮藏于肝内;当人活动量增加时人体需要的血液量就增加,肝脏就输出贮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因此,肝脏的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与人体脏腑各方面的运动关系极为密切.肝还有主人体疏通畅达的功能,并具有舒展,升发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主要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和调畅.肝气,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气机调畅.若肝气不畅.可出现忧郁不乐,沉闷欲哭,月经不调,脾胃功能不佳或易怒易悲等症状.肝血的旺衰对人体运动的影响极大.古人有"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之说.其"筋",是指一种联系关节,肌肉,筋络,主管人体运动的组织.肝之所以主筋,主要是人体全身的筋络依赖于肝血的滋养.因而人体肌节的运动,虽然是筋的作用,但实际上都是肝血旺衰的表现.如肝血旺,则精强力壮,爪甲坚韧,肌肉丰厚,身体健壮;若肝血衰弱,不能养筋,则出现全身无力,爪甲薄而软,还可出现手足颤抖,肢体麻木或伸屈不利等反映.肝还主开窍于目.人体脏腑的精气,经过血脉运注于目.为此,目与五脏六腑均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主要是肝,因肝贮藏血液,其脉上连于目之故.古人有:"肝受血而能视".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也能表现于目的病变上.如肝火上升,则出现眼目红肿;肝血不足,则可以产生眼目干涩,视力模糊或眼雾沉沉等.胆,八卦中巽卦主之,属木.胆位于腹腔上部,附于五脏的肝上,胆内藏胆汁.胆汁输入肠中,有促进和驱使食物消化作用,胆病多见于胆汁上逆,口苦,面部和眼目发黄,如黄疸型肝炎等.为此,胆病可以影响肝,肝病可以影响胆,胆肝相照,关系密切.肝与胆的辨证肝的主要功能是主藏,主疏泄,主筋.如肝的藏血功能障碍或藏血功能不足,就会导致肝血虚,肝阴虚,以致筋脉失养;疏泄功能障碍,就会出现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甚至肝风内动等临床表现.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或急躁,胸胁窜痛或胀痛,胸闷不舒,少腹胀痛,妇女乳房胀痛,痛经;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多由于胸胁内伤,恶血归肝,肝气郁结所致.2,肝火上炎情绪急躁,胸胁灼痛,耳鸣头痛,目赤肿痛,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间有鼻衄.多因气郁化火所致.3,肝阳上亢精神兴奋,易怒,眩晕头痛,面红或颧红,耳鸣目眩,心悸,失眠,舌质红,脉象细数.多见于忧思恼怒,气郁化火,内耗肝阴,阴不敛阳患者.4,肝风内动头目眩晕,手足痉挛,抽搐或麻木,颈颈牵强,角弓反张,舌质红或苔黄,脉多弦或弦数.多见伤后并发感染,热极火盛,消耗肝阴,热动肝风的患者.5,肝血虚两目干涩,视物昏暗,耳鸣,眩晕欲仆,肌肉震颤,四肢麻木,爪甲不荣,女子经少或经闭,舌红少津,脉细数.多见于伤后慢性出血,或久病阴血耗竭的患者.6,肝胆湿热皮肤巩膜黄染,发热身痒,右季肋区疼痛,胸脘痞闷,口苦口干,不思饮食,厌油腻,尿少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多见于右胁肋部损伤后恶血归肝,郁而化火;或伤后外感湿热之邪,致湿热内蕴,中焦气滞,影响肝胆疏泄功能的患者.脾与胃脾,八卦中艮卦主之,属土.脾位于腹腔内,与六腑中的胃相表里.脾主运化的作用.这种运化包括水谷运化和水湿运化两方面.这两方面的作用都是经过脾来完成的.水谷运化主要是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输送营养物质和水液的功能.脾的功能正常,吸收的食物才能化为血液和其精华物质,并输送到人体五脏六腑等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去,以营养全身.若脾虚运化失调,水谷就不能得到应有的运化,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胸闷满甚至浮肿等症状.水湿运化是指脾有促进水液新陈代谢的功能,即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输送到各器官,以发挥其濡润滋养的作用.经过运化后不需要的水液(糟粕)则由肾,膀胱再进一步的运化而排出体外.如这种功能失调,则出现头重,体沉,腹胀满以至大便溏泻等症状.脾还主统血使其不致于溢出脉外的作用.脾是血的生化之源,又有统摄血液的功能,若脾不统血,就会产生便血,女子崩漏等病.脾还对人体的肌肉,四肢,口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若人体脾脏运化功能正常,人体则肌肉丰满,口味正常.如果脾脏运化失调,则出现肌肉萎软,四肢倦怠无力,口唇萎黄,食欲不振,口味苦,酸,甘等症状.胃,八卦中坤卦主之,属土.胃,位于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至小肠.胃主受纳,腐化水谷食物的作用.食物进入人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容纳于胃的食物,通过胃气腐食消磨,其精华部分则由脾运化于各器官,以滋养人体各器官组织;糟粕部分则进入大,小肠,而最后排出体外.胃喜润恶燥.胃疾往往是胃火过旺而伤津所致.人体后天的营养充足与否,则主要取决于脾,胃的共同作用.俗语说:"脾胃之疾".就明确地说明了它们的共同作用.脾与胃的辨证脾胃的生理功能是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水湿,故其病理表现主要是消化吸收和水液输布障碍.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虚可导致气虚,血少,脾不统血等证.1,脾气虚弱食欲不振,胃脘满闷,胃痛喜按,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四肢不强,倦怠无力,舌淡白,脉濡弱,多由伤后饮食失调所致.2,脾阳虚腹部胀满,绵绵作痛,喜热喜按,饮食不化,泄泻清冷,小便不利,肢冷身重,甚或肢体浮肿,苔白滑,脉沉细无力.多由慢性病损伤脾阳,伤后饮食失调,或脾气虚弱发展而来.3,脾虚湿困食欲不振,胃脘满闷,恶心欲吐,头重如裹,腹满便溏,浮肿,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如兼热邪,湿热交蒸,便会出现黄疸.多由于伤后受淋雨,过食生冷或住宿潮湿,而使湿之邪内渍于脾,脾阳受困所引起.4,脾不统血皮下出血,鼻衄,尿血,便血以及崩漏,兼见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无力,眩晕气短,舌质淡,脉细弱.多由脾气虚弱,不能摄血所致.心与小肠心,八卦中离卦主之,属火.心位于胸腔内,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心生血,主血脉.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并维持全身运动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中的通道,血液运行到脉管中,主要靠心气的推动来完成.所以,心与血脉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人体心血的旺衰,血脉的盈亏,都可以从人体的面部上反映出来.如血气旺盛,则面色红润,精壮力足;血气不足者,则面色苍白甚至于产生心悸等状.所以,古人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称.心还主藏神.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等思维活动.人的精神,思维活动虽然是大脑的功能,但与人体五脏有关,而主要是靠心的功能来完成的.因此,心的功能正常,则神态清楚,精神.一旦心的功能发生障碍,则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心慌乱或精神失常等症.心还主开窍于舌的作用.人体内脏器官状态如何,常经过某一外部器官反映出来,若心血不足,则舌质红,甚至舌体糜烂等.见舌质淡白,一般伴有心慌心悸等症状.因此,古人有:"心开窍于舌"和"心为舌之苗"的说法.小肠,八卦中离卦主之,属火.小肠位于腹腔,上接胃,下通大肠.小肠的功能是分清泌浊,接受胃中传化来的水谷,作进一步消化的,并把这种消化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精华)则由脾运化于人体器官组织;浊者(糟粕)下输入大肠,无用的水液输入膀胱.因此,若小肠有病,除影响消化吸收外,还可产生小便的异常反映,如小便赤,涩,痛等症状.心与小肠辨证心主血脉和神志,故其病理表现主要是血液运行障碍和神志活动异常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疾病的痛痒与心关系密切.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主化物而分清别浊,其主要病理变化反映在运行功能障碍.常见的心与小肠的辨证有:1,心气虚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时症状加重,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结代.多见于年老体衰的患者,因损伤后气血运行不利而发生.若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质紫暗者称之为心阳虚,严重者可发生脱证.2,心血虚多表现眩晕,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神志方面的症状,患者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常见体质虚弱,精神受刺激或大量失血所引起.3,心火上炎患者心烦,失眠,口喝,尿黄,疮疡痒痛,舌红,糜烂,甚至发生口疮,脉数.多因瘀血郁而化热或创口邪毒感染所致.4,小肠突热表现心烦,腹胀满,口喝,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因损伤瘀血停蓄,郁而化热,小肠运化失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