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时期翻译
洋务运动英文版
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ising of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太平天国运动仍未被镇压下去(内忧)
The Taiping Rebellion hadn't been repressed (internal sufferings)
中 国 近 代 化
经济领域(Economic Field): 工业化(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富强 Industrialization(Marked by machinery production)--rich and strong 政治领域(Political Field): 反侵略——民族独立 Anti-aggression--National Independence 反封建——民主自由 Anti-feudalism--Democracy and freedom 思想文化领域(Ideology and culture field): 学习西方——思想解放 Learn from the western --Ideological Liberation
洋务运动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The starting of the modernization in China
19世纪中期,近代化是世界性的进步潮流, 它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化社会的转 变过程。 On the mid-19th century,Modernization is a worldwide progressive trend,It points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from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a modern industrialized society.
清朝末年的科技翻译
清朝末年的科技翻译[摘要]晚清(1840-1911)以来,随着中国外在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强行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一批有志之士为图自强,谋复兴,积极投生于建立翻译学馆,翻译机构,成为了一批著名的翻译家。
他们积极译入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为我国以后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科技翻译翻译学馆翻译机构翻译家清朝末期(1840-1911),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大量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民主政治思想和文学艺术传入中国。
同时,翻译事业极其繁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继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高潮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之后的第三个翻译繁荣期。
与前两个繁荣期相同,清朝最初的翻译也是为外交服务的。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创建了俄罗斯文馆,直隶内阁,旨在为政府培养俄文译员。
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签定后,由于其规定以后签署中外条约只准使用英文,不得使用中文,清朝官员又不懂外国文字,培养翻译人才成了燃眉之急。
清廷遂于1862年,沿俄罗斯文馆之例,创设京师同文馆,培养外交翻译人才。
于是,以同文馆为契机,一批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为图自强,谋复兴,积极推动翻译和传播国外先进科技资料。
在他们的推动下,各种翻译学馆、翻译机构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翻译和传播外国先进科技资料的潮流。
一、翻译学馆首先,简单介绍成立最早的京师同文学馆等一批翻译学馆。
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于1862年7月,开始仅设英文馆。
次年3月,相继添设法文馆,俄文馆。
1867年设算学馆,以后又添设许多科学技术课程。
1872年增设德文馆,1896年增设东文馆。
最后,学制规定为八年,学生头几年注重学习中文,外文,后几年逐渐研究科学并练习译文。
毕业生除参与外交活动担任外交官员外,也在电报局、制造局、船政局、军事学校等单位担任要职,另外一项重要活动就是译书,向国人传播外国先进科学。
1863年成立的上海广方言馆,招集生徒,专授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及外国语文,以期造就制造、船政、翻译、外务人才。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施渡桥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开展了以“练兵”、“制器”为中心的“自强”活动。
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翻译外国军事著作的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由此拓宽了西方军事文化传入中国的渠道。
本文主要对晚清翻译军事著作的概况、特点,以及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的影响,作一简要的论述。
一、翻译西书的出发点与基本方针最早倡议翻译西书的是在江南制造局任职的科学家徐寿。
他向曾国藩提出: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工艺精良之原因,悉本于专门之学”,故应“翻译泰西有用之书,以探索根底。
”(《洋务运动》(八)第23页)曾国藩深韪其言,便于1867年在江南制造局设翻译馆,先后延聘西士伟烈亚力、傅兰雅、玛高温、林乐知、金楷理等,与中国的华衡芳、徐寿、徐建寅、李凤苞、王德均、赵元益等人一起,采取中西学者通力合作、口述与笔译相结合的办法,从事译书工作。
曾国藩在1868年10月的奏折中说:“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
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寻,特以彼此文义扞格不通,故虽曰习其器,究不明乎用器与制器之所以然。
本年局中委员于翻译甚为究心……专择有裨制造之书详细译出,现已译成汽机发轫、汽机问答、运规约指、泰西采煤图说四种。
”(《洋务运动》(四)第18页)以上阐述,反映了曾国藩翻译西书的出发点和基本方针。
此后,李鸿章在1875年的奏折中,把翻译西书列为江南制造局五项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指出:“又如翻译课士一事,西洋兼博大潜奥之理,苦于语言文字不同,将欲因端竟委,穷流溯源,舍翻书读书无其策。
该局陆续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最要为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等编,固属关系制造,即如行船、防海、练军、采煤、开矿之类,亦皆有裨实用。
现译出四十余种,刊印二十四种,藉是稍窥要领,牗启高明。
”(《洋务运动》(四)第30页)可以看出,李鸿章所提“穷流溯源”的译书出发点与曾国藩所提“明乎制器与用器之所以然”,内含基本是一致的;所提“有裨实用”的翻译方针与曾国藩所提“有裨制造”的方针,实质上也是一致的。
第三讲 清朝末年的西学翻译第一部分
Lecture 3Transla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清朝末年的西学翻译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all but stopped for roughly a hundred years with the expulsion of foreign missionaries in 1723. It resumed following the British invasion (1840-1842) and the subsequent arrival of American, British, French and German missionaries.The Opium War in the 1840 reduced China to a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country. Since then, progressive people who were anxious about the fate of China began to look for ways of its rejuvenation. They propelled the effort of translating and disseminating western knowledge about philosophy,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brought about the third peak of translation in Chinese history.1. Translations by the advocators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洋务派的翻译)Prompted by the failure of the Opium War, the Qing government initiated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from the 1860s. Owing to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s transmitted to China once more.The proposition of “Chinese learning as the base and Western learning for application” by Zhang Zhidong became popular with the new-style intellectua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They believed that a mastery of the advanced western technology in making ships and artillery could enable China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and conquer the foreign.”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晚清新式知识分子最典型的西学观点。
中外翻译简史
天文学方面,有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的《乾坤体译》 天文学方面,有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的《乾坤体译》是最早 介绍西方普通天文学著作之一, 介绍西方普通天文学著作之一,较好的反映了当时入传西方天文 学的实际水平。 学的实际水平。 数学方面,慕凤泎与波兰耶稣会士通过合译书, 数学方面,慕凤泎与波兰耶稣会士通过合译书,最早将当时 为世界最先进数学知识之一的对数术传入我国。 为世界最先进数学知识之一的对数术传入我国。等等一系列的数 学方面的引入。农也水利方面,徐光启与熊三拔合一《泰西水 学方面的引入。农也水利方面,徐光启与熊三拔合一《 此书是徐启光从利玛窦处得知“水利” 法》,此书是徐启光从利玛窦处得知“水利”对改善农业十分有 益后,想尽许多办法才与熊三拨合译的。 益后,想尽许多办法才与熊三拨合译的。
有的西人认为:“中国语言文字最难为西人所通 即通之亦难将西书之 有的西人认为 中国语言文字最难为西人所通,即通之亦难将西书之 中国语言文字最难为西人所通 精奥译至中国。盖中国文字最生而最硬,若以译泰西格致与制造等事 若以译泰西格致与制造等事,几 精奥译至中国。盖中国文字最生而最硬 若以译泰西格致与制造等事 几 成笑谈。 傅兰雅则认为其“实有不然” 因为 因为“ 成笑谈。”傅兰雅则认为其“实有不然”,因为“明时利马窦诸人及今 各译之人,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致中止 所以只要努力解决译名问题 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致中止” 所以只要努力解决译名问题,西 各译之人 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致中止”,所以只要努力解决译名问题 西 方科学就会顺利翻译成中文。他又说:“二三百年前 二三百年前,英国多藉希腊与罗 方科学就会顺利翻译成中文。他又说 二三百年前 英国多藉希腊与罗 马等国文字以作致与制造内之新名,后则渐除不用 或换以更妥者,而中国 后则渐除不用,或换以更妥者 马等国文字以作致与制造内之新名 后则渐除不用 或换以更妥者 而中国 亦难免此举” 指出 译西书第一要事为名目,若所用名目必为华字典内 指出“ 亦难免此举”,指出“译西书第一要事为名目 若所用名目必为华字典内 之字义,不可另有解释 则译事永不能成” 不可另有解释,则译事永不能成 之字义 不可另有解释 则译事永不能成”。
明清时期的翻译
Chapter Two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与晚清的翻译(西学东渐第一期)西学正义:西学:沈定平理解为科学、哲学和宗教。
熊月之指出:始称西学,继而称东西学,后又称新学,内容无所不包。
晚清《西学书目答问》作者称西书大致不外曰政、曰教、曰艺三类。
历史条件:明末清初,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二次西学东渐浪潮,中国文化与西方异质文化再次接触,翻译作为沟通文化间交流的中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次翻译首先由科技方面,后来漫延到文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领域,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从元朝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一直有比较密切的外交活动,15-16世纪西方世界已经基本上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并且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期,科技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发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伽里略发明望远镜,英国科学家对人体血液循环的发现,等等,都远远超越中国;而此时中国封建文明经历唐宋时期的高峰时期,封建文明进入没落时期,再加上南宋以来新儒学长期排斥禁锢人们的思想,佛学过于虚幻,已经逐渐失去其优势,明朝中期王阳明的心学、东林学派追求的实学为人们冲破以往的思想禁锢和追求西学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条件(朱维铮将明朝中期称为中国的中世纪。
),恰好此时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科技文明,西学在国内传播可谓迎合了当时的意识形态,封建士夫中的开明人士,如徐光启、李之藻等和西方传教士一起翻译西书,促成了中国翻译高潮;第二。
明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的撰写,提倡实验与切身实践,人们的科学方法开始变化;第三。
当时担任翻译任务的外国传教士都有很深的科学造诣。
他们为了完成自己的圣命,往往采取“调适与会通”(沈定平)策略,归化中国知识分子,寻求与中国士大夫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合作,翻译中国急需的科技书籍,达到其传教目的。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洋务运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洋务运动
识记知识点:
1.
宗棠、李鸿章等。
2. 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
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3.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主,重点是“练兵制器”;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主,重点是民用制造。
4. 新式学堂: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1862
学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此外,还有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5. 派遣留学生: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
理解知识点:
1.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企业。
一些中下层士绅也要求效法西人,以求自强。
朝野上下,形成了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
2. 洋务运动的评价:进步性: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性:只是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
第二章:洋务运动
徐 彻《慈禧大传》(辽沈书社1994年版); 朱东安《曾国藩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李鸿章:体味改革者的远见与彷徨(凤凰网)
导言
• 对1949年之后的国人来说,对李鸿章最客气的评价大概也 是失败的改革者。然而,如果我们抛弃预设的立场,客观地 考察自1865年到1895年自强运动的整幅图景,就会发现那 种认为清朝中国无可避免地走向积贫积弱,与强大的、工业 化的欧洲以及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观点,是非常无稽的臆断。
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人民出 版社1988年版),该书的指导思想,已基本上立足于肯定论;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该书的指导思想是作者自称的“发展论”。
• 思想方面:“中体西用”、“洋务思潮” • 外交方面:是难点。“妥协投降”、“丧权辱国”
翻译出版的一些科技书籍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2.派遣留学生
1872年开始,清朝政府前后派 送一百多名幼童赴美留学
日本士官学校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 其一,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和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 其二,洋务运动中翻译了一些外文书籍,介 绍了一些西方的科技和文化,给封闭的中国带 来了新的知识。兴办新式教育机构,培养了一 批受到新式教育的人才。
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传记作品:
夏东元《郑观应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董蔡时《左宗棠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夏东元《盛宣怀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张磊主编《丁日昌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苑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芦汉超《赫德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董守义《恭亲王奕訢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曾永玲《郭嵩焘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陈 钧《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湖北人
中国近代翻译史
翻译成就
▲ 最初他在《新小说》杂志发表小说译作,后任《月月 小说》译述编辑,专事西方小说翻译,以西方侦探小 说译介最勤,最早输入并确立“侦探小说”一词,又首创 以白话直译西方小说,并注重儿童读物译介。
▲ 译著有《毒蛇圈》、《八宝匣》、《失舟得舟》、 《左右敌》、《海底沉珠》、《红痣案》、《含冤花》 等多部小说。《一千零一夜》的欧洲译本是在上世纪 初被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个中译本的译者就是周桂笙。
▲
翻译成就
▲ 他在前期主要翻译欧美文学及日本文学作品,如尼采、 凡尔纳等,后期则主要翻译东欧文学及苏联文学的革 命文学作品。他的翻译强调忠实原文,有时甚至连原 句的结构也不加改动,以“硬译”风格闻名。他曾希 望借引入欧式的长句,来增加汉语对复杂关系的表现 力。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 多种作品。
翻译成就
▲ “严译八大名著”: ▲ 赫胥黎的《天演论》 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
《群学肆言》 约翰穆勒《群已权界论》、《名学》甄 克斯《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 耶芳斯的《名 学浅说》 ▲ 翻译理论: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信、达、 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影响 很大。
梁启超
▲ 生平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 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 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 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 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 主要译作有:《一个青年人的梦》、《工人绥惠略 夫》、《桃色的云》、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表》、《表》、《死魂灵》、《俄罗斯童话》等。
洋务运动时期翻译共17页
生物
李善兰译《植物》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译《植物利用》 、《植物图说》、《虫学略论》
天文
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谈天》
傅兰雅译《风雨表说》、《恒星经 纬表》
社会科学
北京同文馆译《万国公法》 《富国策》三卷 第一次将西方资产
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法国律例》、《新加坡律例》、 《公法便览》、《公法会通》、《 俄国史略》、《各国史略》 为中国 人初步了解外交法规和外国的一些 律例提供了方便
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16到18世纪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
鸦片战争以来至五四运动的翻译高 潮
当代中国对外开放,全方位的翻译 活动
洋务运动时期的翻译史
洋务运动
又称自强运动
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1894年,清 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 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 动。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兴办近代军事工 业和民用工业,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 西方的社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知识 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随着西学的传入, 翻译的问题就随之而来。
京师同文馆 江南制造总局源自学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 》后九卷
李善兰译《代数学基础》 李善兰、傅兰雅合译《奈端数理》
第一卷
物理
李善兰、艾约瑟合译《重学》 丁韪良译《力学测算》
化学
徐寿、傅兰雅合译《化学鉴原》
徐寿译《化学鉴原续编》、《化学 鉴原补编》、《化学求质》、《化 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 《中西化学材料名日表》
特点
政治:求强求富
水平:较低
基本上满足了清朝社会学习西方以 发展自身的需要
影响
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洋务运动答: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
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
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
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
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
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
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
英语四六级100句翻译
1.中国有14.04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China is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around 1.404 billion.2.中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二位。
Covering approximately 9.6 million square kilometres (3.7 million square miles), it i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state by land area.3.中国下辖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对台湾拥有主权。
It exercises jurisdiction over 22 provinces, five autonomous regions, four direct-controlled municipalities and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Hong Kong and Macau, also claiming sovereignty over Taiwan.4.中国在华北平原肥沃的黄河盆地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China emerged as one of the world's earliest civilizations in the fertile basi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5.自那时起,中国历经多次领土扩张,分裂和重新统一。
Since then, China has expanded, fractured, and re-unified numerous times.6.自从1978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洋务运动时期翻译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兴办近代军事工 业和民用工业,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 西方的社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知识 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随着西学的传入, 翻译的问题就随之而来。
京师同文馆 江南制造总局
数学
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 》后九卷
李善兰译《代数学基础》 李善兰、傅兰雅合译《奈端数理》
中国历史上的翻译高潮
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16到18世纪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
鸦片战争以来至五四运动的翻译高 潮
当代中国对外开放,全方位的翻译 活动
洋务运动时期的翻译史
洋务运动
又称自强运动
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1894年,清 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 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 动。
特点
政治:求强求富
水平:较低
基本上满足了清朝社会学习西方以 发展自身的需要
影响
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对中国社会影响较深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第一卷
物理
李善兰、艾约瑟合译《重学》 丁韪良译《力学测算》
化学
徐寿、傅兰雅合译《化学鉴原》
徐寿译《化学鉴原续编》、《化学 鉴原补编》、《化学求质》、《化 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 《中西局译《植物利用》 、《植物图说》、《虫学略论》
天文
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谈天》
傅兰雅译《风雨表说》、《恒星经 纬表》
社会科学
北京同文馆译《万国公法》 《富国策》三卷 第一次将西方资产
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法国律例》、《新加坡律例》、 《公法便览》、《公法会通》、《 俄国史略》、《各国史略》 为中国 人初步了解外交法规和外国的一些 律例提供了方便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
林则徐(1785-1850),字无抚,福建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 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 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因其主张 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 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 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 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 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四洲志》是是林则徐根据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主 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 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 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
3.徐志摩:徐志摩除了是熟知的文学家,还做过文学翻译,虽可 能难当翻译家的盛名,却在文学翻译特别是诗歌翻译上做出过努 力,也提出过一些自己的主张,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留下了某些 印迹,更有像“沙扬娜拉”、“翡冷翠”等带有独特的徐志摩标 记的译词,至今仍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洋务运动时期的西学翻译
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意识到 自己同西方的差距,兴起洋务运动。咸 丰十年(1860年)建立总理衙门,办理 洋务及外交事务。设京师同文馆培养翻 译人才。 2.特点:翻译著作与科技和军事有关。 3.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
1.背景: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 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 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设管理大臣、专管大臣、提调、帮提调及总教习、 副教习等职。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任监察官﹐实际操纵馆务。先后在馆任职的外籍
3.去向学生毕业后大半任政府译员、外交官员、洋务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官员、学堂教习。该馆附
法律翻译
法律翻译是翻译中的高端服务,它主要服务律 师,外资企业,进出口公司等社会上层群体,质量 要求和技术难度都相当高。作为法律语言学主要研 究内容之一的法律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在国内、 国际社会生活中将起日益重要的作用。法律翻译工 作除了对译员及相关的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外,还 受制于法律语言本身的特点。法律翻译由来已久, 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
Hale Waihona Puke 2.法律翻译门类逐渐齐全(突出宪政类、商法类书籍翻译) 在修订法律的同时,清政府为了缓和日益激化的国内外矛盾 而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并派载泽、端方等出国考察。 考察后编译成的《列国政要》收集了德、意、奥、俄、美等 国有关宪法、管制、行政、军事、法律、警察制度及教育等 内容,以供清政府从中寻找合适的“君主立宪”模式。另一 方面,新兴的资产阶级为维护其利益,实现立宪改良的目的, 也开始关注有关宪法、行政法及其他资产阶级法律学说。 由于朝野的共同推动,“宪法”及有关书籍得以大量翻译并 出版发行。较有代表性的有“作新社”从日本转译的《各国 宪法大纲》;上海商务印书馆推出的“宪政丛书”;此外还 有蔡文森根据日本元老院的《欧美各国议院典例要略》译本 编译的《十六国议院典例》等。
此外,梁廷(1796-1861)在其1846年刊印的《海国四说》 中也涉及了英、美等国的法律制度,该书中以《合省国说》 最为重要,介绍了美国的总统选举及任期制度、参众两院、 司法制度等。另外,众所周知的魏源的《海国图志》,通 过翻译对西方法律、政治制度亦有涉及。 以上可以认为是中国人认识外国法律的起点,也是我国近 代法律翻译的开端。不过,正如王健教授所言,这些著作 尽管可称得上“旷世未有”,但是这些翻译过来的西方知 识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广泛传播。这些法律翻译作品的 翻译“充其量只不过是在一潭死水里泛起的微微的波澜”。
洋务运动英文版
Not only acknowledged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Western art, but also stressed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and enhance their own power rather than undermine their own traditions;
• 洋务运动的口号就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s slogan is Learning the skills to self-reliance
• —既承认西方在技术方面的先进,又强调学 习的目的在增强自身实力而不是削弱自身传 统;既认同传统观念的精神价值,又确认西 方工业、机器生产技术的实用价值。这就为 洋务运动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both agreed the spiritual values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but
also confirmed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Western industrial and machinery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 This laid
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基 础上的近代技术与腐朽的封建社会体制 是不相容的,这正是洋务派的不足之处。
The modern technology established on modern capitalis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decadent feudal social system , this is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Westernization Group.
上海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三册公开课课件第四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8
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打着 “自强” 、 “求富”的旗号,创办了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
电讯业,而且编练军队,还筹建海防,兴办教育。
9
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1861年曾国藩创办,仿造洋枪洋炮, 是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兵工厂。制 造了中国近代第一艘木壳轮船“黄鹄 号”。
10
相关史实P21
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 总局大门
1865年9月,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 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11
相关史实P21
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快利枪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曼里夏 1888直拉式步枪
1865 年 , 李 鸿 章 在 上 海 兴 建 的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 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全厂 有2000多名工人,包括16个分厂。据《江南制造 局记》的粗略统计,1867~1904年该厂制造了车 床 138 台 , 刨 床 、 锯 床 、 翻 砂 机 等 母 机 性 的 机 器 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汽炉15座, 抽水机77台,轧钢机5台,其他各种机器135台。 除制造大量的机器外,还制造了枪炮、轮船和炮弹、 枪弹、火药等军械。到90年代,制造局大约每日能 够生产各种子弹90000颗,每月能造地雷200枚, 每年造无烟火药60000余磅。
21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洋务运动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感到急需翻译和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故 从1872年起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留学生120 人。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三十几名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这些留学生成 为中国第表P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兴办近代军事工 业和民用工业,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 西方的社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知识 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随着西学的传入, 翻译的问题就随之而来。
京师同文馆
江南制造总局
数学
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 后九卷 李善兰译《代数学基础》 李善兰、傅兰雅合译《奈端数理》 第一卷
特点
政治:求强求富 水平:较低 基本上满足了清朝社会学习西方以 发展自身的需要
影响
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对中国社会影响较深
物理
李善兰、艾约瑟合译《重学》 丁韪良译《力学测算》
化学
徐寿、傅兰雅合译《化学鉴原》 徐寿译《化学鉴原续编》、《化学 鉴原补编》、《化学求质》、《化 学求数》、《物体遇热改易记》、 《中西化学材料名日表》
生物
李善兰译《植物》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译《植物利用》、 《植物图说》、《虫学略论》
中国历史上的翻译高潮
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16到18世纪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 鸦片战争以来至五四运动的翻译高 潮 当代中国对外开放,全方位的翻译 活动
洋务运动时期的翻译史
洋务运动
又称自强运动 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1894年,清 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 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 动。
天文
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谈天》 傅兰雅译《风雨表说》、《恒星经 纬表》
社会科学
北京同文馆译《万国公法》 《富国策》三卷 第一次将西方资产 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பைடு நூலகம்
《法国律例》、《新加坡律例》、 《公法便览》、《公法会通》、《 俄国史略》、《各国史略》 为中国 人初步了解外交法规和外国的一些 律例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