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d3aea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f.png)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作者写作背景了解以及修辞手法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情景引入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运用。
教学重点:生词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洋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探讨修辞手法运用。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生词:略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作者写作背景:海洋探险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在海洋探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大海。
2. 答案:(1)作者在海洋探险过程中,由最初的紧张、恐惧,到后来的惊奇、喜悦,充满敬畏。
(2)例:大海,你如同一位神秘的母亲,时而温柔地拥抱着我们,时而狂怒地翻滚着巨浪。
在你的怀抱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伟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6a776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3.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具体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篇章结构及修辞手法。
重点章节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详细内容主要是对“一着惊海天”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及深层含义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着惊海天”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主题和深层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事件历史意义的认识,以及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一着惊海天”事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事件背景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一着惊海天”事件的经过。
3. 讲解:对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事件的历史意义。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文章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作者的观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深层含义及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主要内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义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一着惊海天”事件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文章中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事件经过: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历史意义:事件展示了我国海军的英勇顽强,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2)修辞手法分析:见课堂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一着惊海天”事件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a2ee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0.png)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着惊海天”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出处、含义和故事背景。
2. 学会成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 能够运用成语进行简短的交际。
第二章:成语解析2.1 成语故事介绍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出处和故事内容,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2 成语含义解释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成语所表达的意义。
2.3 成语用法讲解成语“一着惊海天”的用法,包括词性、词义、搭配等方面,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成语“一着惊海天”。
3.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小组合作,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3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内容4.1 成语接龙设计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成语“一着惊海天”。
4.2 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一着惊海天”造句,检验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写作训练以成语“一着惊海天”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学习情况。
5.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造句和写作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
5.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成语故事会组织学生讲述成语“一着惊海天”的出处和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6.2 成语知识竞赛举办成语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检验他们对成语“一着惊海天”的掌握程度。
6.3 成语绘画比赛让学生发挥创意,以成语“一着惊海天”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782c7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8.png)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传递,以及探讨课文中涉及的海洋环保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重要句型。
2. 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关爱海洋、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海洋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环保的关注。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圈出生词和短语。
3. 词语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圈出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环保主题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涉及的海洋环保问题,分享观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课文结构图:展示课文的主要结构,标注重点句子和词语。
3. 环保主题:海洋环保,关爱海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海洋环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海洋环保的文章和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观看,进一步了解海洋环保的重要性。
组织一次课堂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过程:课文分析、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课文结构图和环保主题的展示。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要求。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两套)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两套)](https://img.taocdn.com/s3/m/f790eaeb376baf1ffd4fad2a.png)
图片展示 辽宁舰 成功着舰的歼-15552号飞机 辽宁舰歼-15起飞训练
高素质的辽宁舰官兵 辽宁舰内部
二、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重点)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难点)
3.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背景透视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 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 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 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 舰的主要环节。
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 依次写了着舰前检查准备、 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 姿态、成功着舰、 欢呼庆祝等环节, 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 功着舰的过程。
提问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咔嚓! ”“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 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4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
“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 为了这一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①鸦片战争以来, 由于落后于人, 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
义国家的侵略, 经历了百年屈辱。 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 “落后就要 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 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 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 取得的一次大胜利, 所以振奋人心。 ②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 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 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6f074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6.png)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一着惊海天》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感悟人生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哲理。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大海的印象。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海的故事或经历。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生字词教师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
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用生字词造句。
4.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主题。
5.学习修辞手法教师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举例,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6.口语表达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7.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如“我的大海故事”。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2.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写作题目,完成一篇作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大海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很壮观!”“很宽广!”“让人感到宁静!”教师接着问:“那你们有没有什么与大海相关的故事或经历呢?”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如:“我曾在海边看日出。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4ed164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2.png)
一着惊海天教案(含板书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章《人物风采》,详细内容为《一着惊海天》。
该文讲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完成一系列重要任务,展现了中国航天员的勇敢和智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感受航天精神。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讲解描写手法。
示例:“他目光如炬,神情坚定。
”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坚定的信念。
5. 随堂练习:学生仿照例题,选取课文中的另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进行分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主要内容:a. 航天英雄杨利伟b. 神舟五号飞船c. 人物描写:目光如炬、神情坚定等d. 航天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一个描写杨利伟的句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示例:“他沉着冷静,勇敢面对挑战。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句子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及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学生了解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其他航天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等奖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0dabc85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7.png)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一着惊海天》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第三章“壮美河山”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解析、背景介绍、主题思想探讨以及语言特色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笔触描绘出大自然壮丽景象,以及其中所蕴含深刻哲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美感知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课文中隐喻和象征意义,重点在于把握作者表达自然美手法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挂图。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海洋壮丽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这片海洋之中,感受海浪声音和海风吹拂。
2. 课文解析(20分钟)通过诵读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海洋壮丽。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课文中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象征意义。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讲解,尝试自己分析课文中其他句子,并分享心得。
5. 主题思想探讨(20分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思想,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6. 语言特色分析(20分钟)分析课文语言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作者名字3. 课文主题4. 重点词汇和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海洋短文。
分析课文中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短文需包含课文中学到描绘海洋词汇和句型。
修辞手法分析需具体到句子,并解释其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程实施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部分,鼓励学生观察身边自然景观,尝试用所学手法进行描绘,培养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
同时,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自然文学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65cbe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e.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本课选自教材第二章“讲述”,涉及详细内容为:通过叙述一场海上冒险经历,让学生解和掌握记叙文写作技巧,提高他们叙述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学会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叙述能力,培养他们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冒险精神认同,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表现出冒险精神。
2.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上冒险图片,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讲解。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分析记叙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描绘场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个简短故事,要求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一着惊海天》2. 记叙文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主题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一次难忘冒险”为题,编写一篇记叙文。
答案示例:一次难忘冒险去年暑假,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去附近山上探险。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带着背包,踏上征途。
山路崎岖,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山涧。
山涧两侧是陡峭悬崖,中间是一条湍急河流。
我们看着眼前景象,都惊呆。
这时,一个朋友提议:“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跳过去。
”大家纷纷附和。
我小心翼翼地踏上河中一块石头,准备起跳。
然而,就在我即将跃起那一刻,脚下一滑,整个人掉进河里。
我惊慌失措,挣扎着想要上岸,但水流太急,始终无法摆脱困境。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69cfe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6.png)
《一着惊海天》示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具体章节为《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学习该篇文章,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历史时刻,感受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同时学习作者通过对事件的生动描述和细腻刻画,传递紧张、激动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文章中的生动描绘和细腻刻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对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过程,感受文章的氛围。
3.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中对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描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表达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其他句子,进行模仿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展示文章的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内容。
2. 表达方法:列举文章中的典型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情感表达:标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如紧张、激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短文。
答案示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们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太空行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智慧。
这些成就不仅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发了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b59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c.png)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解决方法:通过仿写、改写等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4)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课文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举例:分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句子,探讨作者的表达技巧。
(4)课文结构梳理:掌握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
-举例:通过图解、列表等方式,展示课文结构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2.教学难点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着惊海天》的情感表达、写作技巧和散文的特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课文中“海天一色,惊涛拍岸”等句子的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2)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磅礴”、“惊涛”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举例: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用法。
(3)关键句段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关键句段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4.课文结构梳理:通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精选9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96011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e.png)
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教案(精选9篇)初中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教学篇1一、教材简析本文选自20xx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
有改动。
本文记者多次协调,随直升机飞降到辽宁舰上。
在战场,记者获准进入辽宁舰舰岛塔这一位置采访,并充分利用这个视角,见证了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见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通讯的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难点:增强自豪,激发爱国热情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交流法五、教学用具、录音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
”)对的,在20xx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2】检查预习略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明确: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围绕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明确:叙了工作人员就位、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
3.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明确: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1.精读课文第3、4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1】内容上:这两段揭示了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风险的难题;【2】结构上: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b7f19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1.png)
《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重点句子分析、课文结构解析以及作者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背景。
2. 分析课文结构,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海洋风景画,引导学生想象在大海中航行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
过程三: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四: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2. 课堂讲解:(1)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课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重点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具有表现力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4)课文结构解析:讲解课文结构,分析作者写作技巧。
(5)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6)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3. 重点词语:航海、勇敢、智慧、坚定4. 例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情感变化。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说明其作用。
(3)阅读课文,回答课后习题。
2. 答案:(1)作者情感变化:从紧张、担忧到敬佩、赞叹。
(2)细节描写作用: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者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海洋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着惊海天教案(大全5篇)
![一着惊海天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02512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f.png)
一着惊海天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一着惊海天教案一着惊海天南京汉开书院备课材料课标分析:1、“把握文章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即通过新闻阅读实践活动,学生既能从新闻事实提取的角度出发,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又能从新闻采写角度出发,学习作者获取和组织新闻事实的方法,尝试参与新闻作品的创造;2、“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即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能“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即学生能说出重点词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或表达手法,起到了形象、生动或精确的表达效果。
教材分析:1、第一单元是部编版教材新增的活动探究单元,学生要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大任务。
新闻阅读任务包括消息《消息二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特写《“飞天”凌空》和通讯《一着惊海天》,旨在让学生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要学会分析新闻要素、梳理新闻(特别是消息)结构,理解作者是组织、呈现新闻事实,用事实表现态度与倾向,以达成较佳的新闻效果的方法。
同时,新闻阅读为新闻采访和写作任务提供知识、技能储备。
2、《一着惊海天》是本单元唯一一篇通讯,记录了2012年11月23日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经过,将这一宏大历史事件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新闻事件的采访和精心组织安排,传递给读者。
3、教材选编《一着惊海天》正是为了达成课标,使学生能够用新闻的方式学新闻,通过对新闻事件来龙去脉的梳理和概括,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作者对新闻事实获取和组织的方法,了解采访的价值和作用,并通过对比消息等其他新闻题材,掌握通讯新闻性、文学性、评价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本文是军事题材,学生对辽宁舰发展历程及舰载战斗机起降能力对于航母的重要意义缺乏了解,因而难以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学生初次接触新闻体裁,经过前三课的学习,对于消息、特写等新闻体裁的基本知识已有初步认识,但对于通讯的特点、新闻事实的获取方式、新闻采访的价值等还处于盲区。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fb947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c.png)
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一着惊海天》。
本文记叙了我国科研人员在研制航空母舰阻拦装置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爱国责任感,成功突破外国封锁,研制出亚洲第一套航空母舰阻拦装置的感人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航空母舰阻拦装置研制的艰辛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科研人员严谨的科研态度、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爱国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航空母舰阻拦装置研制的艰辛过程。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体会科研人员严谨的科研态度、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爱国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航空母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航空母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查找含义。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指导。
3. 合作探究(10分钟)4. 难点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科研人员严谨的科研态度、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爱国责任感。
5.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课后练习题。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着惊海天研制过程:艰辛科研态度:严谨技艺:精湛爱国情怀:高度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
2. 拓展作业:搜集我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航空母舰发展,了解航空母舰阻拦装置的原理和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一着惊海天》教案
![《一着惊海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a55c2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6.png)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但部分小组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打算在下次教学中,增加一些简单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操作前有更清晰的思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洋探索的基本概念。《一着惊海天》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挑战,以及海洋给予我们的惊喜和启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主人公如何在面对海洋的未知时表现出勇气和智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塑造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海洋探索的基本概念、课文的写作特色和人物形象塑造。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海洋探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海洋文化,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一着惊海天》这一课时,我意识到海洋探索的主题对学生来说既神秘又充满挑战。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能够主动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说明,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实践,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c0d8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5.png)
一着惊海天名师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着惊海天”的背景和意义。
引发学生对围棋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
讲解“一着惊海天”的由来和故事背景。
1.3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围棋的了解和经历。
讲解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如“眼”、“气”、“禁入点”等。
讲述“一着惊海天”的故事背景:介绍围棋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名人。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
学生对“一着惊海天”的故事背景有所了解。
第二章:棋盘和棋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围棋棋盘的结构和棋子的使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围棋棋盘的结构:19×19的网格布局。
介绍棋子的使用:黑子和白子的区分和使用方法。
2.3 教学过程演示围棋棋盘的结构:用实物棋盘或图片进行展示。
讲解棋子的使用:说明黑子和白子的区别和使用规则。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识别围棋棋盘的结构。
学生了解棋子的使用方法和规则。
第三章:落子和基本规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围棋落子的基本规则。
3.2 教学内容讲解围棋落子的基本规则:包括“先行”、“连气”、“禁入点”等。
3.3 教学过程讲解落子的基本规则:通过示例和图解进行讲解。
进行落子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落子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围棋落子的基本规则。
学生能在棋盘上正确落子。
第四章:眼和气的概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围棋中的“眼”和“气”的概念。
4.2 教学内容讲解围棋中的“眼”和“气”的概念:眼的形成和气的保护。
4.3 教学过程讲解眼的概念:通过图解和示例解释眼的形成和作用。
讲解气的概念:解释气的概念和气的计算方法。
4.4 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围棋中“眼”和“气”的概念。
学生能正确判断眼的形成和气的保护。
第五章:简单的棋型和攻防策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围棋中一些简单的棋型和攻防策略。
5.2 教学内容讲解一些常见的棋型:如“双打点”、“劫争”等。
2024年一着惊海天教案
![2024年一着惊海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6fe4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a.png)
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案背景《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杨红樱的小说《海底两万里》。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们在海底世界中的冒险经历,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一着惊海天》,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现象;学会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学习生字新词。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海底世界视频、教学图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海底世界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海底的神秘与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海底世界有哪些奇妙的现象?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互相交流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新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情境体验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海底探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海底世界的奇妙现象和科学的力量。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海底探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神奇,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83b399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07.png)
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含板书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海洋科学》教材第五章“海洋的奥秘”中的第一节的“海天相连—海天一色”,详细内容涉及海洋与天空的关系、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海洋与天空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洋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海洋与天空相互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海洋与天空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与天空关系的思考。
2. 知识讲解:a.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b.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c. 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海洋与天空关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洋生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行为,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生物与天空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a. 光照b. 气候c. 生物2.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a. 蒸发与降水b. 洋流与气候c. 海平面变化3. 海洋生物与天空生物的互动a.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b.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海洋与天空的关系。
b. 请举例说明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2. 答案:a. 海洋与天空的关系包括光照、气候和生物等方面。
b.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如蒸发与降水、洋流与气候、海平面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海洋与天空关系的基本知识,但课堂互动较少,今后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海洋与天空关系的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
![4.《一着惊海天》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543d4b524de518974b7d32.png)
4.《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课文导入】谈话引入:“一着惊海天”,是我们辽宁号航空母舰首次战斗机成功首舰的写照,到底是怎样“惊海天”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章,感受我们祖国伟大的军事力量。
【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资料链接背景透视: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三、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3.记一记词义。
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1.文章是如何描写着舰过程的?品析重点语句。
导思2.文章重点描写着舰过程,为什么还要描写现场人的神态及心理?导思3.文中哪些内容写出了当时中国研发着舰技术面临的困难?导思4.文章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运用了哪些手法?(二)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三)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设计者: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李新栋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阅读新闻作品,了解其内容,把握不同新闻题材的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3)在阅读新闻中,关注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对新闻的认识。
2.教材分析
《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它是一篇通讯报道。
通讯有别于消息,它要求不仅仅将某一亊件客观、概括地反映出来,还要求对新闻亊件的报道进行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和详尽的描述,以求能够给读者留下生动可感的印象,本文有一定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传播,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更直观的阅读新闻,接触更多的新闻体裁,通过学习本课进一步了解通讯报道这种体裁,并对新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 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 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 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 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评价任务
1.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通过学习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明确通讯特点。
2.自读课文,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小组展示并相互点评并总结。
3.通过练习写作事件通讯,揣摩通讯的语言特点。
板书设计
着舰前工作人员就位
安全员做最后检查
百年强军梦
4、一着惊海天着舰过程指挥员镇定指挥一朝终圆梦
航母舰官兵娴熟操作
战斗舰惊险着舰
着舰后人们欢呼,合影留念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