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鹿奶粉事件
第4章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奶粉事件石家庄三鹿集团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殊荣,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
与新西兰“恒天然”合资后,乳品科研制造能力达世界水准。
三鹿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质量检测被视为行业标杆。
谁能相信这样的标杆企业生产的产品竟会含有有毒物质三聚氰胺?然而,不幸的是,2008年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截止到当天8时,“三鹿奶粉”安全事故已导致全国6244名婴幼儿患病,158名发生肾衰竭,3名死亡。
6244、158、3,这不是一组单调、枯燥的数字,透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张被病痛折磨扭曲的小脸,一个个过早凋零的生命花朵和一双悲恸欲绝的父母。
得了肾结石的孩子未来会怎样?他们成长过程中能承受中国式的激烈竞争吗?能考上大学吗?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吗?如果不能,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呢?特别是,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呢?这不仅是那些家长、更应是整个社会都须思考的问题。
还是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事件暴露与曝光的整个过程。
早在2008年3月,新浪网就从“三鹿内部邮件”得到过消息:“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个别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5月20日20点06分和5月21日14点19分,一位匿名网友在著名论坛天涯社区发了2次“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的帖子,揭露他于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在5月31日上午,三鹿集团的温州地区经理找到该网友的家,拿出一份“确认书”,答应给他市场价约2476.8元的三鹿新版儿童钙优、中老年钙优、女士钙优、青壮年钙优各一箱,而他必须删除先前发在网上的涉及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的帖子。
7月24日,三鹿将16个样品委托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进行检测。
8月1日下午,三鹿取得检测结果,送检的16个婴幼儿奶粉样品,15个样品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的成分。
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
一个令人扼腕的事实是:中国奶业十年竞争的胜出者——三鹿、蒙牛和伊利, 同时成为这轮“毒奶粉”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而竞争中暂时落败的三元, 反而幸免于难。这并非偶然。回过头看,中国奶制品企业对于奶源的失控与奶源 在竞争中的腐烂,几乎从竞争萌芽之始已经注定。越是激进的企业对奶源越是不 加选择,最终栽的跟头也越大。
布结果一致,均为 2008 年 6 月。而直到 8 月 2 日,他们才向石家庄市政府报告。 由此至少可以肯定,三鹿集团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明知自己生产的奶粉中含三聚 氰胺,且三聚氰胺可能致人伤害,还在继续生产和对外销售。这触犯了中国《刑 法》第 144 条,“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规定。9 月 17 日,警方正是据此条款将田文华刑事拘留。
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
2008 年 12 月 31 日,缔建称雄业界的“三鹿王国”,又亲历其雪崩式幻灭的 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田文华,站到了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的被告席 上。此时的田文华身着黄色囚服,神情落寞,与 2006 年被评为“最受尊重的企 业家”时的甜美微笑形成鲜明对比1。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2008 年 9 月 9 日,媒体首次报道“甘肃 14 名婴 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同患肾结石”。短短两周内,“毒奶粉”事件迅速蔓延全国,波 及世界。随着真相不断被揭露,事态之严重、进展之迅速、问题之复杂,超出常 人的想象。截至 9 月 21 日上午 8 时,全国因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住院的 婴幼儿 1 万余人,官方确认四例患儿死亡。卫生部称,经流行病学调查,这些婴 幼儿基本上与食用三鹿牌奶粉有关。
“三鹿”是何方神圣? 三鹿集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其前身是 1956 年 2 月 16 日成立的“幸福乳 业生产合作社”。经过 52 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奶业的龙头企业,2007 年,集团 实现销售收入 100.16 亿元。三鹿集团主营产品包括干乳制品、谷物食品、液体乳、 酸牛乳、乳饮料五大类,其中奶粉是三鹿的拳头产品,销量连续 11 年位居全国 第一;液态奶产量在国内奶企中排名第四,位居蒙牛、伊利、光明之后。三鹿集 团“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到 2010 年,确保配方奶粉、力争功能性食品和酸牛 奶产销量全国第一,液态奶及乳饮料保持前三位。 截止到 2009 年 2 月,三鹿集团在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山东、河南、 广东、安徽等省市共有 30 多家工厂。2006 年,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注资 8.64 亿元,获得三鹿 43%的股份,这是中国乳业迄今引入 的最大一笔外商投资。 2006 年 12 月,恒天然集团与三鹿集团在河北汉沽共同投 资建设了一个大型牧场,首批 3000 头奶牛全部从新西兰进口,每年可向三鹿集 团提供 2000 万至 2400 万升原奶,进行配方奶粉生产。 2008 年 9 月 11 日,中国卫生部宣布,“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当日,三鹿集团宣布召回 8 月 6 日以前生产的全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9 月 16 日,当地政府宣布免去田文华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职务,按照董事会章程及程序罢免其 董事长职务,并解聘其总经理职务,三鹿集团全面停产整顿。9 月 17 日,因认定 三鹿集团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曾带领三鹿这家知名企业前行 21 年的前董事长田文华作为负责人被警方刑拘。至此,这个中国奶业的龙头企业, 自两周前被查出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以来,企业形象瞬间崩坍,目前要面对超过 1 万吨的奶粉退赔,以及 1 万多名患儿的巨额医疗费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现 金流已断的三鹿集团濒于破产。 2009 年 1 月 22 日,新年后的第一波寒潮袭击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地处华北 腹地的石家庄市,在一场大风之后,降温超过 10 摄氏度。下午 3 时许,石家庄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那我给你说几个比较出名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哈。
一、三鹿奶粉事件。
1. 事件经过。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三鹿奶粉那时候是个挺有名的牌子呢。
好多家长都给自家孩子买这个奶粉喝,觉得大品牌放心。
结果呢,好多宝宝喝了这奶粉之后,身体出了大问题,被查出得了肾结石。
为啥呢?原来啊,是有不法分子往奶粉里加了三聚氰胺这种东西。
三聚氰胺这玩意儿,含氮量高,当时那些坏家伙就是想让奶粉在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看起来达标,就昧着良心加了这个有害物质。
2. 影响。
这可把全国家长们给吓坏了。
那些患病的宝宝遭了老罪了,又是住院又是治疗的。
三鹿这个品牌也彻底垮台了,最后破产。
而且这事件让整个中国奶粉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家都不敢轻易相信国产奶粉了,好多人都跑去买进口奶粉,哪怕贵得很呢。
二、地沟油事件。
1. 事件经过。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再端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就有这样的事。
一些无良商家把地沟油收集起来,经过一些粗糙的加工处理,就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卖给餐馆啊、小吃摊啊之类的。
这些地沟油那可脏得很,里面什么细菌、有害物质都有,想想就恶心。
2. 影响。
这让大家出去吃饭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
那些喜欢在外面吃小吃或者下馆子的人,心里都犯嘀咕,不知道吃进嘴里的油是不是地沟油。
而且这事儿一曝光,大家对餐饮行业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监管部门也不得不加大对地沟油的查处力度,要把这些坏家伙从餐饮市场里给揪出来。
三、瘦肉精事件。
1. 事件经过。
有些养猪的人啊,为了让猪长得瘦肉多,就给猪喂瘦肉精。
瘦肉精这东西,猪吃了之后,长出来的肉看起来瘦肉比例很高,卖相好。
可是人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那可就惨了。
会出现心跳加速、头晕、恶心等症状。
比如说双汇瘦肉精事件,双汇那也是个大品牌啊,结果被查出有瘦肉精猪肉流入市场,可把消费者给气坏了。
2. 影响。
消费者对猪肉的安全性担忧得不得了,很多人都不敢随便买猪肉吃了。
双汇这个品牌也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来挽回声誉,重新建立消费者对它的信任。
中国出口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中国出口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标题:中国出口食品安全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时间:2008年地点:中国事件概述: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是中国最大的奶粉生产商之一,他们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被发现掺杂了有害物质,导致大量婴儿患上尿毒症和其他严重疾病。
具体时间线及事件细节:1. 2007年:-三鹿集团开始生产和销售奶粉。
-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有害化学物质——三聚氰胺,以提高奶粉的氮含量,从而增加生产利润。
-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它可以使奶粉的蛋白质含量看似更高,但其实际上却是一种毒素。
2. 2008年3月:-中国部分地区的医院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大量婴儿和儿童尿毒症病例。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肾脏疾病,患者的肾功能逐渐衰竭,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3. 2008年5月:-中国媒体首次报道有关部分奶粉产品可能存在问题的消息。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对三鹿集团进行了调查,并在其奶粉样品中检测出三聚氰胺。
4. 2008年6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三鹿集团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超过合理标准,并要求全国范围内停售和召回涉及的产品。
-这一消息震惊了全国,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不满开始爆发。
5. 2008年7月:-三鹿集团停业并免责。
-公众的愤怒情绪进一步升级,许多家长和消费者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加强监管和对涉事企业追究责任。
律师点评:三鹿奶粉事件震惊了整个国家,并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
这起事件揭示了中国在食品安全监测和监管方面的严重缺失。
首先,三聚氰胺这种有害物质在奶粉中被掺杂并能够绕过质量检测体制的事实表明,质检机构在监管和检测过程中存在漏洞。
其次,政府对三鹿集团的处理方式也引起了争议,很多人认为企业的严重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这起事件促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中国加强了对奶制品的监管,并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质量标准。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也是一起引发全国关注和震惊的事件。
2008年,由于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中检出含有有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甚至有婴儿因此丧命。
这一事件不仅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和食品安全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三鹿奶粉事件揭露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薄弱之处。
在这起事件中,三鹿集团通过向奶牛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奶牛的乳品蛋白含量,以此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监管部门在对奶粉质量进行检测时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也未能有效地进行监管和制止。
这说明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监测手段、监管力度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也为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留下了隐患。
其次,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此次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乳制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同时,国内外对中国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中国乳制品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也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最后,三鹿奶粉事件也促使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改革。
在此次事件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检测力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以此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保障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三鹿奶粉事件是一起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乳制品行业和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次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改革。
这次事件的发生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和重要性,也促使我们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加强监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食品质量,以此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危机公关案例—三鹿事件
•c.与媒体合作,删除相关负面信息。
•d.面对消费者投诉、产品监测结果,屡次以鸵鸟 心态回避、逃避、隐瞒问题,欺骗消费者。
•二 •反思
•倘若三鹿采取以下公关危机应对措施,结果会如何?
•a.3月或之后屡次接到投诉后,立即拜访消费者,对 消费者进行赔偿,并承诺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给消 费者说法,换取消费者等待与好感以及自身处理公关 危机的时间。 •b.立即进行产品检测,依据产品检测结果,聘用公关 公司并进行公关策划,主动出击: •c.以对消费者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主动向政府有关部 门汇报并向消费者公示产品负面信息,宣布产品下架 、召回。
•第二阶段:各地出现结石宝宝
• 2)3月31日,该网友向泰顺县工商局直属工商所投诉 ,不过超市里的三鹿奶粉已经换了新包装,没有该网友 反映的那个批次的奶粉。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 下,该网友在天涯、维权万里行等网站发帖。 • 3)5月31日上午,三鹿集团的温州地区经理找到该网 友的家,拿出一份“确认书”,答应给他市场价约2476.8 元的三鹿新版儿童钙优、中老年钙优、女士钙优、青壮 年钙优各一箱,而他必须删除先前发在网上的涉及三鹿 奶粉质量问题的帖子。 • 4)5月31日,该网友同样以“789oo88oo88”之名请 求版主删除帖子。但天涯社区的版主没有真正删除帖子 ,只是将帖子锁定不允许回复。
•第二阶段:各地出现结石宝宝
• 1)“三鹿内部邮件”显示:8月1日下午6时,三鹿取得 检测结果:送检的16个婴幼儿奶粉样品,15个样品中检 出了三聚氰胺的成份。 • 2)8月2日下午,三鹿分别将有关情况报告给了其注册 所在地石家庄市政府和新华区政府。并开始回收市场上 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 3)8月4日至8月9日,三鹿对送达的原料乳200份样品 进行了检测,认为“人为向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引入 到婴幼儿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径”。 • 6.9月1日:豫赣鄂等多省发现类似病例;9月8日:甘 肃14名婴儿患结石住院,均来自农村;9月10日:陕甘宁 再现6例,南京10例结石案例。
案例21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思考
2008年9月12日,“三鹿奶粉”事件被曝光。
该事件起源于甘肃、江苏等地出现的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通过调查发现结石病例的出现与患儿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
导致多名儿童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服用的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非食品化工原料,按照国家规定,严禁用作食品添加物。
这一事件一经曝光,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无人敢再购买国产奶粉,虽然国家一再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益宣传,称大多数国产奶粉没有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放心食用,但绝大多数消费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饮用奶制品。
即使生产企业低价销售,降价幅度达到了5折销售,但购买者还是寥寥无几。
由此导致加工企业严重亏损,无力收购原奶,大量牛奶养殖企业的原奶无人收购,只好白白倒掉,给养殖企业和牛奶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一事件出现之后,国家对牛奶养殖户、牛奶收购站以及牛奶加工企业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从源头以及各个环节避免奶制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整顿,消费者逐渐恢复了对我国奶制品的信心,奶制品市场逐渐趋于平稳。
资料来源:根据“百度百科”等相关网络资料整理思考题
1.透过三鹿奶粉事件,说明农产品的需求是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的。
2.作为企业来讲,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分析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鹿奶粉事件简介
三鹿奶粉事件简介●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9月10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9月12日,受省委、省政府委托,副省长咸辉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解放军第一医院看望、慰问该院收治的肾结石患儿。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作出部署,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三鹿奶粉关于经营风险管理的案例
三鹿奶粉关于经营风险管理的案例2008年9月11日,上海《东方早报》上刊发了一篇名为《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报道。
该文直接引爆了三鹿集团的质量和信誉危机, 成为其最终破产的导火索。
面对各方媒体和舆论的指责,从最开始的拒不承认,到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三鹿集团最终承认其产品中含有三聚氟胺,其奶粉被认定为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的主要原因。
三鹿集团被执行停业整顿,不得不被迫召回问题奶粉。
由于召回奶粉总量过多,涉及退赔金额过大,三鹿的资金链早巳无法支撑,再加上相关银行不仅不予放贷,而且要求收回之前的贷款。
至皿匕这家有着近半个世纪悠久历史、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年销售收入达100.16亿元的全国知名企业被迫并购重组,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案例分析:三鹿的失败源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是企业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视和淡漠风险的结果,是企业对风险认识和估计不足的结果,是企业危机公关沟通不畅的结果,也是企业监督与改进机制缺乏的结果。
1 .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对于食品行业,质量安全问题是首先要重视的问题,企业应从上到下要树立居安思危的质量意识,开展质量教育。
而三鹿集团的领导人正是忽视了质量安全这个致命弱点。
在整个事件发生前,三鹿对出现的问题总是以为可以瞒天过海。
由于三鹿集团的隐瞒,使事情的后果和事态变得扩大化。
三鹿集团对此事件的态度,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企业家道德良心的泯灭。
2 .对风险的认识和估计不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三鹿集团虽然面临着强大的成本和利润压力,但是无论怎样,降低成本、追求利润不能成为食品安全的借口,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发现问题的三鹿仍有能力将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然而,由于三鹿集团管理层对风险的认识和估计不足,只向客户端以天气过热、饮水过少、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等客观理由做解释,最终导致企业错失了控制风险的良机。
3 .危机公关的沟通不当三鹿事件中从刻意隐瞒到知情不报,再到事发后言行中屡屡推脱责任,都反映了三鹿集团在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中的不当。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鹿奶粉在危机公关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在三月即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但一直 瞒而不报,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来避免问题扩大。
二:三鹿公司在第一时间完全否认自己的责任, 甚至将这人推给家长没有科学的哺育。 三:三鹿第一时间否认自己奶粉质量有问题,几 小时后又承认自检发现部分奶粉有问题,想蒙混 过关,失去了公众的信任。 四:系统性原则,三鹿对媒体的回应观点不统一, 前后矛盾,漏洞百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关处理原则:
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消费者真 正关注的信息,才能对症下药。 二:公开信息,抱坦诚与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公众。 三:强化全面的质量管理,委托权威质量检测机构 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并及时公开信息。
案例启示:
• 作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考 虑到对社会的影响。在处理危机公关的时候,首 先应该考虑的是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主动处理 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快速解决问题,还能变相提 高企业形象。如果只是一味的推卸责任,这样的 企业必定不会长久发展。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分析人: 班级:物流管理2班 学号:
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事件 时间:2008年9月
事情经过:在我国多数地区发生了婴 儿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肾结石 。经 有关部门调查,发现三鹿奶粉中含有 三聚氰胺,是婴儿出现肾结石的主要 原因。致使三鹿奶粉在各大超市陆续 下架,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市场监管典型案例
市场监管典型案例:三鹿奶粉事件背景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的奶粉广泛销售于全国各地。
然而,2008年初,有媒体报道称婴幼儿喝了三鹿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等健康问题。
此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过程1.2008年5月,媒体首次报道称婴幼儿因摄入三鹿奶粉而患上肾结石。
2.随后,越来越多的家长报告他们的孩子出现了类似症状。
3.6月,中国质检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奶制品的监管,并要求三鹿集团立即停产、召回产品并展开调查。
4.7月,调查结果显示三鹿奶粉中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该物质可以使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看起来更高,但实际上是一种有毒物质。
5.8月,三鹿集团宣布召回全国范围内的奶粉,并向受害者赔偿。
6.9月,三鹿集团的两名高管被逮捕,并最终被判处死刑。
7.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和对监管不力的批评声音。
结果1.三鹿奶粉事件造成了至少6名婴幼儿死亡,数千人患病。
2.公众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极大的担忧和不信任感。
3.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
4.对于涉案企业,三鹿集团在此事件中遭受了巨大损失,公司形象受到严重破坏。
启示1.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2.企业应本着诚信经营原则,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3.事件的曝光和处理过程需要透明度,公众有权了解真相,并对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
4.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企业自身造成重大损失,也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以上是市场监管典型案例中的三鹿奶粉事件。
这起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不力、企业不诚信经营等问题。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应本着诚信经营原则,公众有权了解真相并参与监督。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案例:三鹿奶粉事件
——据查,截止2008年9月17日8时,三鹿奶粉安全事 故导致全国6422名婴幼儿患病,158名肾衰竭,3名死 亡。 ——2008年3月份以来,三鹿奶粉和其他一些品牌奶 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致婴儿患病的情况被陆续发现并 最终检验证实,污染事件共导致中国29万余名婴幼儿 出现肾功能异常。
——事件爆发后,多个国家(地区)开始全面或部分禁止中国 奶制品及相关产品(糖果、咖啡和巧克力等)的销售或入口, 包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 越南、印度、印尼、不丹、缅甸、马尔代夫、科特迪瓦、尼泊 尔、巴布亚新几内亚、苏里南、多哥、加纳、菲律宾、孟加拉 国、文莱、台湾、新加坡、坦桑尼亚、加蓬和布隆迪等。欧盟 也宣布,已全面禁止含牛奶成分的中国制婴儿产品进口。 ——三聚氰胺事件后,导致了我国整个乳品行业的信用危机, 也影响到了我国奶牛养殖业。 ——10月31日,经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 15.61亿元,总负债17.62亿元,净资产-2.01亿元,已资不抵债。 12月19日,三鹿集团又借款9.02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 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
——三鹿集团是中外合资公司,其最大海外股东是新西 兰恒天然公司。根据新西兰政府的说法,恒天然公司在 8月份得知奶粉出现问题后,马上向中资方和地方政府 官员要求召回三鹿集团生产的所有奶粉。不过恒天然公 司经过一个月多的努力未能奏效,中国地方官员置若罔 闻,试图掩饰,不予正式召回。恒天然只好向新西兰政 府和总理海伦· 克拉克报告。9月5日新西兰政府得知消息 后下令新西兰官员绕过地方政府,直接向中国中央政府 报告此次事件,中国政府才严正对待此事。
——据“三鹿内部邮件”显示:8月1日下午6时,三鹿 取得检测结果:送检的16个婴幼儿奶粉样品,15个样 品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的成份。8月2日下午,三鹿分别 将有关情况报告给了其注册所在地石家庄市政府和新 华区政府。并开始回收市场上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8月 4日至9日,三鹿对送达的原料乳200份样品进行了检测, 确认“人为向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引入到婴幼儿 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径”。 ——确认因自己集团生产的奶粉导致众多婴儿患有肾 结石后,三鹿集团开始进行危机公关工作。三鹿公关 公司北京涛澜通略国际广告有限公司被指在 8月11日向 三鹿集团建议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 合作,屏蔽有关新闻的公关解决方案。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法律(3篇)
第1篇一、事件背景2008年,我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涉及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多名婴幼儿出现肾结石等症状,严重危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恐慌,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广泛关注。
二、事件定性根据我国《刑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三鹿奶粉事件涉及的主要违法行为包括:1.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故意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婴幼儿食用后出现肾结石等症状,严重危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违反食品安全法:三鹿集团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未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未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导致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3. 侵犯消费者权益:三鹿集团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和公平交易权。
三、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144条的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三鹿集团的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法院判处三鹿集团及相关责任人相应的刑罚。
2. 民事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在本案中,三鹿集团应当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赔偿消费者因食用三鹿奶粉而造成的经济损失;(2)赔偿消费者因误诊、误治等产生的额外医疗费用;(3)赔偿消费者因三鹿奶粉事件而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
3. 行政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第87条的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引言:公关危机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遭遇的可能严重损害声誉和利益的事件或情况。
中国企业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危机公关事件。
本文将从十个案例中选取典型的企业危机公关案例,分析其危机原因、企业应对方式以及对公众形象的影响。
1. 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是中国奶粉行业的典型危机事件,该公司2008年被曝光使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数百名婴儿患上尿毒症,数名婴儿因此丧生。
这一事件暴露了企业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问题,引发了公众对中国奶粉行业的普遍质疑。
三鹿奶粉公司在危机初期采取了隐瞒和推卸责任的方式进行危机处理,导致公众对公司的不信任和愤怒进一步加深。
最终,公司高管被判处有期徒刑,公司声誉受到了无可挽回的重创。
2. 长生生物疫苗事件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发生在2018年,该公司生产的狂犬疫苗被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引发了公众对疫苗安全的担忧。
此次事件中,长生生物公司虚假宣传和质量控制不严的举报被曝光,导致公众对该公司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面对危机,长生生物公司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向社会道歉并主动召回有问题的疫苗。
然而,公司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也对整个疫苗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3. 金融机构内幕交易事件中国金融机构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多起内幕交易事件。
这些事件在公众中引发了对金融行业的关注和质疑,对行业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危机,金融机构通常会采取公开道歉、解雇涉事人员、加强内部监管等措施来恢复公众信任。
然而,这些危机公关事件对金融行业形象的损害程度较大,需要长期努力来重建公众信任。
4. 菜鸟网络工资拖欠事件菜鸟网络是中国著名的物流公司,该公司曾因拖欠员工工资而被曝光,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谴责。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菜鸟网络的声誉,影响了其与员工和消费者的关系。
菜鸟网络随后公开道歉,并加强工资发放管理和内部监管。
然而,这一事件对菜鸟网络形象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需要通过改进管理和加强员工关系来重建公众信任。
案例3-2:三鹿问题奶粉事件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三鹿企业目标:逐鹿中原为一鹿,占领全国为二鹿,走向国际为三鹿。
三鹿集团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位居蒙牛、伊利之后,是全国第三大牛奶企业,奶粉市场占有率达到18.26%,连续15年居于绝对主导地位。
其品牌资产经过五十年的经营积累,达到了146亿之多。
三鹿其产品以质量稳定、口感独特、价格合理、营养丰富等优势,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厚爱。
50多年的奶粉生产历史,让三鹿的产品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几乎能够覆盖到国内所有的消费人群,满足不同年龄阶段、需求各异的消费者的需求。
三鹿推出的口味酸牛奶,其产销规模甚至在该领域居国内第一,全球领先地位。
2008年9月,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被查出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中国各地多名服食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
但三鹿公司之前对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实情进行隐瞒,在随后的曝光的一系列事件中,三鹿问题奶粉逐渐浮出水面,事件曝光之后震惊整个社会。
各地超市迅速下架三鹿奶粉;三鹿集团相关责任人陆续被拘捕,国家启动食品安全Ⅰ级紧急应急方案。
如停止生产销售问题产品,召回出现问题批次;邀请专家,质监部门与生产方共同调查问题产品批次,及时公告公众;查问题原因。
撰写对公众道歉信,召开新闻发布会;处理出现问题产品,提出解决方案,承诺承担对消费者造成的所有或部分不良后果的解决。
三鹿信誉尽失,被三元接管。
其核心公司被三元与完达山收购,合资方恒天然冲减撤资。
随后蒙牛、伊利、光明等乳业巨头也纷纷陷入毒牛奶丑闻,亿万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恐惧迅速蔓延,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发出暂时禁止进口和销售中国乳制品的禁令。
中国被贴上廉价、劣质的标签,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更加曲折。
三鹿案例
五、启示
对企业: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规定 3、诚实守信,坦诚布公 4、加强与媒体、政府、公众的联系与沟 通 5、加强检测、监督机制,防患于未然 6、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对企业负责,对消费者 负责 7、当发生危机时,应迅速反应,成立危机公关 小组,及时处理危机,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小组成员:许显霞、曹得佩、 李国庆、韩玉如、 李积云、马福才
目录
一、毒奶粉案例 二、危机处理过程 三、案例分析 四、三鹿集团应采取的措施 五、启示
一、毒奶粉案例
2008年9月9日,占43%股份的三鹿 控股方——新 西兰恒天然集团将三鹿奶粉含不安全成分的相关报告送交新西兰 驻华使馆,卫生部立即通过外交部信息确认“三鹿”奶粉含有三 聚氰胺。9月11日,三鹿集团面对来自多方的质疑,坚决否认 自己奶粉出现问题,并拿出一些地方的质检报告,证实三鹿奶粉 食用安全。同天晚上,卫生部提醒广大消费者奶粉含有三聚氰胺, 应立即停止购买食用。随后,“三鹿集团”改口承认自己700 吨奶粉受污染,并表示为对消费者负责,立即从市场回收不安全 产品。 9月13日,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 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12月27日,三鹿毒奶案开始在河北开庭研审,“含三聚氰胺 奶粉”已经令6个婴孩死亡30万婴幼儿童患病。2009年2 月12日,三鹿宣告破产。 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国乳业头就这样 消失了。
3、违背尊重事实原则
在承认自己生产的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前一天, 三鹿集团还在发布声明称,“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所 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具有60多年历史的国 家知名企业,三鹿几乎成了我国奶粉的代名词,理应具有 极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却堂而皇之的违背客观事实,其 行为令人汗颜。 4、违背承担责任原则 事件发生后,三鹿首先想到的是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首先封锁消息,未将真实情况上报政府;随后又将主要责 任推卸给奶农,却没有一点实质性的承担责任的举动。当 事态进一步扩大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才被迫承认自己的失 误,表示道歉。
案例讨论—三鹿奶粉事件
鉴于三鹿集团破产之前,已按照有关规定,对患病婴幼 儿的治疗、赔偿及今后的保险所需资金均已足额支付,因 此,三鹿的破产终结,未影响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工 作。
2、生产者经营者
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依法经营,自觉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切实保障公民的生命健 康权和消费者权益。
3、消费者自身
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拒买假货,勇于并善于 同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小结
通过此次对三鹿奶粉事件的讨 论,我们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 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特别是消费者 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这两个方面。
一罐毒奶粉,打碎了企业如奶 粉一般洁白的形象,我们希望,终有 一天,经营者能很好地履行义务,消 费者的权益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悲剧 不再重演!
参考文献
1、《经济法概论》 立信会计出版社
2、《中国经济法》 云南科技出版社
3、《今日说法—消费者权益保护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案例学理精解》 中国经济出版社
小组讨论
受害者维权的法律武器
对于此次案件的民事赔偿问题,广大受害者可依据《食 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 《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诉求法律救 济。
比较正常的索赔途径是:“问题奶粉或液态奶”的消费 者在出具购物小票和商品外包装的前提下,到销售商那里 办理全额商品退款。消费者并不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第49条的规定,在向销售商退货时主张所购商品价款 两倍的索赔。
三鹿奶粉事件梗概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回放:2008年3月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集团)接到消费者投诉产品质量问题,三鹿集团回复称:送测未发现问题。
同月,南京出现全国首例肾结石婴儿病例;6月: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6月28日,甘肃出现省内首例肾结石患儿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月,该医院收治患儿数迅速扩大到14名。
8月1日,三鹿集团查明不法奶农在原料奶中掺入三聚氰胺,单位对外公布消息。
9月11日,除甘肃外,陕西,宁夏,湖南,山东,安徽,江西等地均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上午,三鹿集团称奶粉质检合格。
当日晚,三鹿集团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08年8月6日前出场的部分批次产品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700吨。
为对消费者负责,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产品全部召回。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奶粉的历史。
经过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提醒停止使用该品种奶粉。
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几天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明智的反应:一是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头、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二是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对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三是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质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对不合格奶粉立即实施下架;四是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组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个环节开展检查;五是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六是有关地方和部门认真吸取了教训,举一反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