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明文学与政治发表会精选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先明文学与政治发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文学与政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经验与理论”国际学术

研讨会综述

李先国

?

开幕式

2011年10月15日,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主办,

苏州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文学与政治:二十世纪中国文

学经验与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来自日本、美国,以及

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

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等研究机构与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

参与了会议。苏州大学刘锋杰教授主持了开幕式。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王建力

教授在欢迎辞中介绍,绍兴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代的绍兴是中国快速发展

的一个缩影。因此,今天的绍兴是一个古老与现代并存,宽度与深度并重的城

市,绍兴文理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发展前景良好的充满活力的地方高

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学科,举办文艺理论会议可以

促使该学科加快发展。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教授在

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学对

政治具有强烈的反作用。77岁的我国着名文艺理论家、浙江大学王元骧教授首

先指出“文艺与政治是一个永恒的问题”,随后又强调文艺不应该为政治服

务、成为政治的附庸,文艺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的自由”,推动社会的发

展。王元骧教授精辟的见解为整个会场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在随后的大会

主题发言和小组讨论中,专家们围绕“文学与政治的基本理论关系”、“二十

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基本经验”、“中国学界对西方文论的政治化观照”、

“从政治角度重释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

大会主题发言

大会主题发言的第一场由浙江大学张节末先生主持,安徽大学吴家荣先生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陈飞龙研究员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创新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他认为创新能力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标志,创新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由之路,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极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抓紧培养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人才。

而后河北师范大学姜文振教授与日本国德岛大学邵迎建教授从个案入手阐述了自己关于文学与政治的见解。

1937年日军攻打上海,文化名人与进步青年纷纷出走,追随国民政府走向武汉、桂林、重庆;亦有人走向延安,走向香港。上海的话剧舞台上,主角们也频频出走,奔向远方。然而,绝大多数的人没有走,走不了,甚至有人逆向而来,如王文显、杨绛、张爱玲。

日本国立德岛大学邵迎建教授

讨论了抗战时期话剧舞台上的两类戏,一类是从上海“出走”的作家的文本,一类是“滞留”上海的文本。无论对作者还是文本,都有固定的衡量标准,该标准是二元的,对立的,其文学传统及在政治上的意义都是不同的。西南大学代迅教授

从中西美学的异同点来看这个问题。认为中西美学尽管存在巨大差异,但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复杂状况。西方社会始终有着强大的宗教传统,中国社会的宗教观念却历来淡漠。西方思想传统以追求知识本身为目的,中国思想传统则以知行合一和经世致用为旨归。这些因素的作用给中西美学以深刻影响,和西方美学相同的是,中国美学以关注艺术的社会功利性始,和西方美学相异的是,中国美学以艺术的审美伦理化终。

大会主题发言的第二场由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冯毓云先生主持,上海师范大学杨文虎教授点评。先后发言的有深圳大学庄锡华的《激进主义思潮与政治化文论》、上海师范大学陈伟的《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中国社科院吴子林博士的《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以及绍兴文理学院徐扬尚教授的从比较角度作的《毛泽东的“两结合说”与“西方文论中国化”》。

深圳大学庄锡华教授

认为激进主义者思维方式趋向于极端,与传统文化讲节制、不逾矩的一派的观点极相抵牾。激进主义虽与儒家温柔敦厚的文化主旨相矛盾,但在中国的历史上绵延不绝。在战争动乱的年代,中国知识人的普世情怀往往成为培养激进主义的土壤,现当代文艺理论的建设者便是在激进主义的时代氛围中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吴子林博士

认为:“文革”时期的文学理论是在“两结合”基础上形成的,“样板戏”是“文革”时期文艺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畸形产物,国家凭借其示范机制培养政治信念以实现政治认同;作为“样板戏”创作方法和创作原则的理论总结,“根本任务”、“主题先行”和“三突出”等负载了极左的政治理念,使文艺成了“形式的意识形态”而丧失自身的力量与尊严。

绍兴文理学院徐扬尚教授

比较毛泽东与高尔基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之说,认为毛泽东移植高尔基“两结合说”,解构其二元体系结构而纳入中国文论传统的三元谱系结构,体现其潜意识的“西方文论中国化”意愿。

各位的发言都得到了点评人的肯定。学科处处长魏小琳教授参与了开幕式并聆听了大会主题发言。

下午,各位代表分别在图书馆报告厅会议室和铁成科教馆一楼会议室分组交流讨论。

第一小组发言

大会分组发言的第一小组的上半场由河北师范大学郭宝亮先生主持,武汉大学冯黎明先生点评。

南通大学杨菊博士

以1920年代革命文学论争过程中革命文学家与鲁迅、茅盾等论争的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这一时期文学政治化的形成及其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施立峻教授

认为,近年来,学术界对文学自律/他律、启蒙/审美现代性等问题的学术史考察一方面显示了文学审美特性的悖论与现实语境意义,另一方面也打开了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论思考空间。他的发言在现代语境中探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通过审美交往与对话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从而摆脱文学自律/他律的二元结构束缚,在现代公共空间的意义上确立文学与政治交往对话的意义与价值。

新疆大学刘志友教授

认为文艺与政治关系属于政治领袖话语。他之所以这样看这个问题,是鉴于一个事实:文艺与政治关系最偏激的话语形式“文艺从属于政治”并进一步发展为“文艺为政治服务”,其源盖出于后来拥有无上权威的政治领袖毛泽东,真正敢于反对或能够否弃这样圣旨式话语的是邓小平,1980年1月,邓明确地说出了“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范永康博士

认为1960年代以来的西方文论大规模地政治化了,成为“文化政治”的一部分。中国学界对这种政治文论进行了批判,一是担心文学或文论再次沦为政治的工具。二是指责政治文论对文学性的排斥。三是指明西方政治文论对中国本土问题的遮蔽。除了对当代西方政治文论进行反思和批判以外,中国学者还初步提出了以下几种超越方案:童庆炳设想的“文化诗学”、赵宪章的“通过形式阐发意义”、胡亚敏的“文化—形式批评”设想、吴炫和曹文轩的“文学性的文化批评”。这些超越方案主要谈的是文学的“文学性”与文学的“文化性”如何融通的问题,而对最关键的“文学性”与“政治性”的兼容问题探讨得并不充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绍兴文理学院朱媛博士

认为鲍德里亚从符号学的角度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他以符号学改造了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以符号价值的论述代替了马克思商品理论中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突显了马克思理论中意识形态批判的重要意义,有力地驳斥了庸俗的唯经济论的马克思阐释者们,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以马克思批判论为中心,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理论。

大会分组发言的第一小组的下半场由新疆大学刘志友先生主持,西南大学代迅先生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