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力法的基本体系选择及典型方程
力法的基本概念
q
q 基本结构 基本体系 X
2.基本结构的形式不唯一。 一般地,基本结构和多余未知力同时产生。选取时,应使计 算简单为前提。
三、力法原理
基本假设:弹性小变形
1、超静定结构计算的总原则: 欲求超静定结构,先取一个基本体系,然后让基本 体系在受力方面和变形方面与原结构完全一样,把 超静定结构化为静定结构计算。 力法的特点: 基本未知量——多余未知力; 基本体系——静定结构; 基本方程——位移条件 (变形协调条件)。
定义:
q MP图 X1=1
M 1图
X2=1
M 2图
9)弯矩图的作法
M M M X M X P 1 1 2 2
10)把上述过程总结如下的简洁步骤: *确定超静定次数 *选取基本体系
*作MP图,M 1 图及 M 2 图,求出
*写力法方程
, , , , ,
11 12 21 22 1 P 2 P
2m
2m
解:1)两次超静定结构
2)选取基本体系 X2 P
X1
3)作 M 图, M 图, M 图 P 1 2
8 kN MP
X1=1
M1
1 1
X2=1
M
2
1
1P 0 ,பைடு நூலகம் 2 P
1 1 PL 1 PL 2 L EI 2 4 2 16EI
, 12 21
L 6 EI
示例1eiei基本体系x是未知的在基本体系中b端是自由的若要保持原结构与基本体系等价必须满足b端的竖向位移为零的条件即在p与x共同作用下基本结构静定的在b处的竖向位移为零这个条件称为位移协调条件问题根据线弹性体系的叠加原理基本结构在p和x的共同作用下的位移等于它们分别作用在基本结构上时的位移之和bxbp则根据线弹性体系的特征x作用下的结构内力与变形与x1作用下的结构内力与变形有由位移协调条件b处的竖向位移为零即bxbpeipleibpeipl此即支座b的约束反力其余支座反力可随之求出称为力法方程小结综上所述在用力法求所给超静定结构时所作的弯矩图最基本的有两个m图与m图
力 法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程
l3
3
1
ql 4
8
0
Χ1
3 8
ql
多余未知力X1求出后,其余所有反力和内力都可用静 力平衡条件确定,内力图如图5.10所示。
图5.10
结构任一截面的弯矩也可用叠加原理表示为
Μ Μ1Χ1 ΜF
M 1——单位力 1 1 作用下在基本结构 中任一截面上所产生的弯矩
Μ
——
F
荷
载
作
用
下
基
本
结
构
中
同
一
(c) 图5.8
(d)
一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基本方程:11Χ1 1F 0
1 1称为系数,1F称为自由项,它们的物理意义分别如
图5.9(a)、(b)所示
(a) q
(b) 图5.9
可绘出基本结构在单位力 1 1作用下的弯矩图 Μ 1 [图 5.9(c)]和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弯矩图 Μ F [图5.9(d)]应用图
位移的地点
产生位移的原因
对于梁和刚架在不计剪力和轴力的影响时,可按下
式计算或用图乘法计算:
2
δii
M i ds l EI
δij
M i M j ds l EI
iF
M iMF ds l EI
Μ i 、Μ j 、M F分别代表X i 1和 X j 1 荷载单独作用
于基本结构中的弯矩。
结构力学
图5.12
力法的典型方程:
δ11Χ1 δ12 Χ2 … δ1i Χi … δ1n Χn 1F 0 δ21Χ1 δ22 Χ 2 … δ2i Χi … δ2n Χn 2F 0
…
δn1Χ1 δn2 Χ2 … δni Χi … δnn Χn nF 0
力法基本方程
力法的基本方程
基本体系转化为原来超静定结构的条件是:基本体系沿多余未知力X1方向的位移D1应与原结构位移ΔB相同,即
Δ1 = ΔB = 0
这个转化条件是一个变形条件或称位移条件,也就是计算多余未知力时所需要的补充条件。
Δ1 = ΔB = 0 (1-1)
应用迭加原理把条件(1-1)写成显含多余未知力X i的展开形式。
Δ1=Δ1P+Δ11=0 (1-2)
Δ1为基本体系在荷载与未知力X1共同作用下沿X1方向的总位移;
Δ1P为基本结构在荷载单独作用下沿X1方向的位移;
Δ11为基本结构在未知力X1单独作用下沿X1方向的位移。
(相关字母含义如图所示)
位移Δ1、Δ1P和Δ11的符号都以沿假定的X1方向为正。
若以d11表示基本结构在单位力X1=1单独作用下沿X1方向产生的位移,则有
Δ11=d11X1 (1-3 )
于是,上述位移条件(1-2)可写为
δ11X1+Δ1P = 0 (1-4)
此方程便称为一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的基本方程。
力法的基本结构
力法的基本结构力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它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的原理。
力法的基本结构包括问题描述、选择坐标系、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建立方程、求解方程和检验答案等步骤。
问题描述是力法解题的起点。
在问题描述中,我们需要明确所讨论的物体、系统和力的性质。
例如,一个常见的问题描述是: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斜面上以一定的角度和初速度滑动,求解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滑动距离。
选择坐标系是力法解题中的重要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可以简化问题的分析过程。
在选择坐标系时,我们需要考虑物体受力情况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
例如,在斜面滑动问题中,我们可以选择斜面为x轴,垂直斜面向上的方向为y轴。
接下来,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是力法解题的关键步骤。
我们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外力和内力,并将其分解为各个分力的合力。
在斜面滑动问题中,物体受到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我们可以将重力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
然后,建立方程是力法解题的核心步骤。
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建立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斜面滑动问题中,我们可以将物体在斜面方向上的合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建立关系式。
求解方程是力法解题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建立的方程进行求解,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等需要求解的物理量。
在斜面滑动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方程得到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检验答案是力法解题的重要步骤。
我们需要将所求解的物理量代入原始问题中,验证答案的合理性。
在斜面滑动问题中,我们可以将求得的加速度代入原始问题中,计算物体的滑动距离,以验证所得答案的正确性。
力法的基本结构包括问题描述、选择坐标系、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建立方程、求解方程和检验答案等步骤。
通过应用力法,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力学问题,揭示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力法的应用不仅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工程学和其他相关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掌握力法的基本结构和应用方法是我们学习和应用力学知识的关键。
【毕业论文】力法的基本原理
1第六章力法2一. 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和基本体系力法计算的基本思路:把超静定结构的计算问题转化为静定结构的计算问题,即利用已经熟悉的静定结构的计算方法来达到计算超静定结构的目的。
6-1 力法的基本原理3力法思路基本结构待解的未知问题qEI EIqEIX 1基本体系基本未知量01=Δ基本方程41111=+=P ΔΔΔ11111X Δδ=01111=+⋅P ΔX δ力法方程力法方程P 1Δ其中δ11和Δ1P可图乘法获得;由此确定约束力X 1,通过叠加求内力;超静定问题变成静定问题。
q1X Δ11=X 11δqEIqEIX 11=Δ5)力法是将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的分析方法。
)将全部多余约束去掉得到的静定结构称力法的基本结构。
)根据原结构的变形条件而建立的位移方程称力法基本方程。
在变形条件成立条件下,基本体系的内力和位移与原结构相同。
1111=+⋅P ΔX δ6基本结构X 1例:基本体系PV ΔB 1==原结构已知的X 1方向的位移原结构70V ΔB 1==基本结构在X 1和外荷载P 分别作用下的变形:X 111ΔPP1Δ原结构已知的X 1方向的位移基本结构在X 1方向的位移1P 11Δ+Δ1P 11Δ+Δ0=11111X Δδ=11=X 11δ01111=Δ+P X δ力法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基本结构在X 1和外荷载P 共同作用下,在B 点的竖向位移之和=原结构已知的在B 点的竖向位移(等于零)。
8一个超静定结构可选的力法基本结构往往不只一种。
X 1表示原结构支座B 截面的弯矩。
基本体系二基本体系二选取:原结构PPX 1基本结构Δ1=原结构在B 点左右两截面的相对转角等于零9基本结构:PX 11PΔ11ΔB11111X δ=Δ0ΔX δ=+1P 111基本体系在X 1 和外荷载P 共同作用下,在B 点左右两截面的相对转角之和=原结构已知的在B 点左右两截面的相对转角(等于零)1P11Δ+Δ0=10(1)(2)(1)基本结构的图和图好绘。
力法的原理与方程
d 11 X 1 d 12 X 2 D 1P = 0 d 21 X 1 d 22 X 2 D 2 P = 0
同一结构可以选取不同的基本体系
P P
X2 X1 力法基本体系有多种选择,但必须是几何不变体系。 X2 X1
P
X2
P
X1
d 11 X 1 d 12 X 2 D 1P = 0 d 21 X 1 d 22 X 2 D 2 P = 0
M = Mi Xi M P
力法计算步骤可归纳如下:
1)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力法基本体系; 2)按照位移条件,列出力法典型方程;
3)画单位弯矩图、荷载弯矩图,求系数和自由项;
4)解方程,求多余未知力Xi; 5)叠加最后弯矩图。
M = Mi Xi M P
q=20kN/m §6-3 超静定刚架和排架 超静定结构由荷载产 q=20kN/m ↓↓↓↓↓↓↓↓↓↓↓↓ 一、刚架 ↓↓↓↓↓↓↓↓↓↓↓↓ 生的内力与各杆刚度的相 I1 对比值有关,与各杆刚度 d 11 X 1 D1P = 0 I =k I 1 I2 的绝对值无关。 I2 2
Force Method §6-1 超静定结构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 §6-2 力法的基本概念 §6-3 超静定刚架和排架 §6-4 超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 §6-5 对称结构的计算 §6-9 支座移动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 §6-10 超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
§6-1 超静定结构的组成和超静定次数
a) 静定结构
1)DiP,d ij 的物理意义;
δii表示基本体系由Xi=1产生的Xi方向上的位移 δij表示基本体系由Xj=1产生的Xi方向上的位移 自由项ΔiP表示基本体系由荷载产生的Xi方向上的位移 0 2 计算刚架的位移 MiM j Mi d ii = ds 0, d ij = ds = 0 , 时,只考虑弯矩的影 EI EI 0 响。但高层建筑的柱 0 要考虑轴力影响,短 MiM P D iP = ds = 0 而粗的杆要考虑剪力 EI 0 影响。
力法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程
力法\力法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程
力法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程
1.1 力法的基本原理
力法是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以多余未知 力作为基本未知量,以静定结构计算为基础,由位移条件建立力法 方程求解出多余未知力,从而把超静定结构计算问题转化为静定结 构计算问题。由于它的基本未知量是多余未知力,故称为力法。
ij ji
iF 称为自由项,其值也可为正、为负或为零。
目录
建筑力学
绘制最后的弯矩图
目录
力法\力法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程
1.2 力法典型方程
前面用一次超静定结构说明了力法计算的基本原理。从中看到, 正确选取力法基本结构及建立力法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多 次超静定结构,计算原理与一次超静定结构完全相同。下面以两次 超静定结构来说明如何建立力法方程。
两次超静定结 构的力法方程
…… + ……+ n1Χ1 n2Χ2
ni Χi
nn Χn nF 0
上述方程组在组成上有一定的规律,不论超静定结构的类型、
பைடு நூலகம்
次数、及所选的基本体系如何,所得的方程都具有上式的形式,故 称为力法典型方程。
式中,主对角线上的系数 ii称为主系数,其值恒为正值;主对 角线两侧的系数ij 称为副系数,其值可为正、为负或为零,根据位 移互等定理,在关于主对角线对称位置上的副系数有互等关系,即
11Χ1 12 Χ 2 1F 0 21Χ1 22 Χ2 2F 0
目录
力法\力法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程
对于高次超静定结构,其力法方程也可类似推出。其力法方程 为
11Χ1 12Χ2 ……+ 1i Xi ……+ 1n Χn 1F 0 21Χ1 22Χ2 ……+ 2i Χi ……+ 2n Χn 2F 0 ………………………………………………
05-讲义:7.2 力法的基本原理及典型方程
第二节 力法的基本原理及典型方程力法是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最基本方法。
采用力法求解超静定结构问题时,不能孤立地研究超静定问题,而是应该把超静定问题与静定问题联系起来,即利用已经熟悉的静定结构计算方法来达到计算超静定结构的目的。
一、力法的基本原理这里先用一个简单的一次超静定结构为例来说明力法的基本概念,即讨论如何在静定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方法。
1、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基本结构和基本体系图7-7(a)所示为一次超静定梁结构,若将B 处支座链杆作为多余约束去掉,则能得到静定的悬臂梁结构(图7-7(b))。
将原超静定结构中去掉多余约束后所得到的静定结构,称为力法的基本结构。
所去掉的多余约束处,以相应的多余未知力1X 来表示其作用,如图7-7(b)所示,这样原结构就相当于基本结构同时受到已知外荷载q 和多余未知力1X 的共同作用。
基本结构在原荷载和多余未知力共同作用下的体系称为力法的基本体系。
在基本体系中,仍然保留原结构的多余约束反力1X ,,只是把它由被动的支座反力改为主动力。
因此基本体系的受力状态与原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基本体系完全可以代表原超静定结构。
在基本体系中,只要能够设法求出1X ,则剩下的问题就是静定结构的问题了。
由此可知,力法的主要特点就是把多余未知力的计算问题当作超静定问题的关键问题,把多余未知力当作处于关键地位的未知力,因此多余未知力称为力法的基本未知量,力法这个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
图7-7 力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体系(a)原超静定结构 (b)基本结构 (c)基本体系2、力法方程的建立怎样才能求出图7-7(c)中基本未知量1X 呢?在基本体系中,未知力1X 相当于外荷载,因此无论1X 为多大,只要梁不破坏,都能够满足平衡条件,显然不能利用平衡条件求解1X ,必须补充新的条件。
为此,将图7-7(c)中的基本体系与图7-7(a)中的原超静定结构加以比较。
在图7-7(a)所示的原超静定结构中,1X 表示支座B 处的约束反力,它是被动的,是固定值,与1X 相应的位移1 (即B 点的竖向位移)等于零。
力法典型方程
力法典型方程力法典型方程是物理学中经常用到的方程,它描述了物体受力和相应运动的关系,是力学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
下面介绍几个力法典型方程的例子: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这是力学中最基本的方程之一。
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
这个方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原因是受到力的作用。
2. 万有引力定律:F = G * (m?m?) / r2这是描述物体间引力作用的方程,其中F表示物体之间的引力,m?和m?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G是一个常数,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这个方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功率方程:P = F * v这个方程描述了力的功率和物体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v是物体的速度。
这个方程告诉我们,功率与力和速度成正比,当力和速度增大时,功率也相应增大。
4. 胡克定律:F = k * x这个方程用于描述弹簧的伸缩过程中的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其中F 表示弹簧受到的恢复力,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x是弹簧的位移。
这个方程告诉我们,弹簧的恢复力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5. 速度-时间关系方程:v = u + at这个方程描述了物体的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中v是物体的最终速度,u是初始速度,a是物体的加速度,t是经过的时间。
这个方程告诉我们,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改变,其改变率与加速度成正比。
这些力法典型方程是物理学中最常用的方程之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受力和相应运动的规律。
通过应用这些方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力、功率等物理量,并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相互作用。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力法典型方程来求解。
通过运用这些方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规律,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7力法(李廉锟_结构力学)
中南大学
退出
返回
05:29
§7-1 超静定结构概述
结构力学
4. 力矩分配法----近似计算方法
位移法的变体,便于手算,不用解方程。
5. 结构矩阵分析法----有限元法.矩阵力法
适用于电算
矩阵位移法
以上各种方法共同的基本思想:
1. 找出未知问题不能求解的原因;
2. 将其化成会求解的问题; 3. 找出改造后的问题与原问题的差别; 4. 消除差别后,改造后的问题的解即为原问题的解。
EI
EI EI 2
3 3EI
中南大学
退出
返回
05:29
§7-3 力法的基本概念
结构力学
Δ1P
M1M P dx AyC 1 (1 1 ql2 l 3 l) ql4
EI
EI EI 3 2
4
8EI
将δ11、Δ1P 入力法典型方程,解得:
X1
Δ1P
11
3 ql 8
Δ1X ——基本结构由知力引起的竖向位移。
中南大学
退出
返回
05:29
§7-3 力法的基本概念
结构力学
由叠加原理 Δ1X=δ11X1
A l
自 乘
δ11X1+Δ1P=0
B M 1 X1= 1
互乘
(b) ——力法典型方程
ql 2
2
A
B
MP
— 广义荷载位移
ii — 位移系数 iP
11
M1M1dx AyC 1 (1 l l 2 l) 1 l3
q
A
B
A
△1P
△11
B
力法的基本方程讲义
11
2 2EI
(1 2
66
2 3
6)
1 3EI
(6 6 6)
144 EI
图 5.19
22
2 2EI
(6 6 6)
1 3EI
(1 2
66
2 3
6)
132 EI
33
2 2EI
(1 61)
1 3EI
(1 61)
8 EI
12
21
1 2EI
(1 2
6 6 6)
1 3EI
(1 2
6 6 6)
MA
Pa
3EL kl
ab 2
b2
l2
1
3EI kl 3
;M C
Pa3b
1
3b 3a
l3
1
3EI kl 3
【例 5-3】用力法计算如图 5.18(a)所示刚架。 解:刚架是二次超静定结构,基本结构如图 5.18(b)所示。力法方程为
1211XX11
12 X 2 22 X 2
1P 2P
2EI 3
EI
将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力法方程,化简后得
解此方程组得:
24X1 15X 2 5X3 31.5 0
15
X
1
22 X 2
4X3
126
0
5 X 1
4X2
4 3
X3
21
0
X1=9 kN;X2=6.3 kN;X3=30.6 kN·m 按迭加公式计算得最后弯矩图如图 5.20。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荷载作用下,多余力和内力的大小都只与各杆弯曲刚度的相对
90 EI
13
31
2 2EI
(1 2
力法典型方程
•X3=1
•5)把上述过程总结如下的简洁步骤: •*确定超静定次数 •*选取基本体系 •*作MP图, 图,求出 •*写力法方程
•*依叠加法作出弯矩图。
•二、力法的典型方程
•称为力法的典型方程
•物理意义:基本体系中去掉约束处的位移应该等于
原结构相应的位移
•P1
•P1
•P2 •A
•P2
•A •B
•B •X3
• 计算图示刚架,作M图
•
d11x1+ D1P =0
d11 =5a/6EI
D1P =qa3/24EI
x1 = - D1P /d11 = -qa2/20
MBC=- qa2/20 (上侧受拉)
•MP •M
•A •A
•X1 •B
•A
•B
•P1 •X2
•P2
•B •X3
•A
•B
•求位移 •令X1,X2, X3分别等于1
•δ32
•A
•δ31 •X1=
•B 1 •δ21 •A
•B
•δ22
•δ11
•X2= 1 •δ12
•P1
•A
•δ33 •B •X3=1 •δ23
•P2 •A
•Δ3P •B•Δ2P
•δ13
•M1 •6 •6
•MP •414
•X2•=1 •X2 •M2
•6 •6
•MP •414
•4)解力法方程
•δ11X1+ δ12X2+Δ1P=0 •δ21X1+ δ22X2 +Δ2P=0
•X1=36, •X2=- 13.5
•q=23kN/m
•↑↑↑↑↑↑↑
•X1 •X•1=1 •M1 •6 •6
•X2•=1 •X2 •M2
《结构力学(第5版)》第7章 力法
§7-3 力法的基本概念
δ11—表示X1=1时,B点沿X1方向的位移,Δ11= δ11X1。
11 + 1P=0 可写为 11X1 Δ1P 0
力法基本方程
绘出基本结构在X1=1、荷载q作用下 的弯矩图,如图a、b。
11
1 EI
l2 2
2l 3
l3 3EI
Δ1P
1 EI
(1 3
l2 2
l)
ql 4 8EI
各内力图如图c、d。
基本体系
§7-5 力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
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11
5l 3 27 EI
Δ1P
7ql 4 216 EI
解得
X1
7 40
ql
叠加法作弯矩图 M M1 X1 M P
弯矩图如图e。
§7-6 对称性的利用
1、选取对称的基本结构
对称的意义:(1)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支承情况对称 (2)各杆的刚度(EI、EA等)也对称
基本体系
典型方程为
11X1 12 X 2 13 X 3 Δ1P 0 21X1 22 X 2 23 X 3 Δ2P 0 31X1 32 X 2 33 X 3 Δ3P 0
各弯矩图如图c、d、e、f 。
因 M 3 0,FS3 0,FN1 FN2 FNP 0
故 13 31 0, 23 32 0,Δ3P 0
6次超静定
图a所示结构,在拆开单铰、切断链杆、切开刚结处后,得到图b所示静定结构 同一超静定结构,可以用不同方式去掉多余联系,如图c、d所示静定结构 对于有较多框格的结构,一个封闭无铰的框格,其超静定次数等于3。
21
16
9
次
次
次
超
超
力法和位移法—力法典型方程(建筑力学)
l3 2 EI
1 P
1 EI
ql 2 (
2
l
l )
2
ql 4 4 EI
2 P
1 EI
ql 2 (
2
ll
1 3
ql 2 2
l
3l )
4
5ql 4 8EI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超静定刚架的内力,并绘出弯矩图
4.代入力法方程求解多余未知力
11 X1 12 X 2 1P 0
l3
l3
ql 4
3EI X1 2EI X 2 4EI
将以上关系式代入
,有
12 12 X2 , 22 22 X2
熟知力法的基本原理
上式就是二次超静定结构力法方程。解以上方程即可求出多余未知力X1 和X2。当X1和X2单位约束反力求解后,其余的计算就可以转化为静定结 构计算。具体绘制弯矩图时,可利用图乘法和叠加原理进行求解,即: 结构各个端部弯矩多余未知力X1和X2 F
(c)
A
M2图
(d)
Fl
F
2
C
B
A
MF图 (e)
➢ 由图乘法得
熟知力法的基本原理
C
B X1=1 C l
B
l X2=1
A l
M1 图
(c)
A
M2图
(d)
熟知力法的基本原理
将各系数和自由项代入典型方程,解得
X1=
X2=
由
绘出结构弯矩图如图f。
3Fl 40
C
FB
17Fl 80
A 3Fl 80
弯矩图 (f)
熟知力法的基本原理
由此得到位移平衡方程为
基本结构在荷载q和多余未知力 X1、X2 共同作 用下的位移应等于这些力分别单独作用下的位 移的叠加,所以有:
力法计算的基本体系
力法计算的基本体系
力法计算是一种基于力学原理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方法。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体系:
1.荷载体系:包括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各种荷载,如自重、建筑物使用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结构体系:指建筑结构的整体构造方式,包括框架结构、悬挂结构、梁柱结构、拱壳结构等。
3.材料体系:包括建筑结构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等。
4.构件体系:指构成建筑结构的各种构件,如梁、柱、墙、板等。
5.计算方法:力法计算采用静力学和动力学原理,通过对荷载、结构、材料、构件的分析,确定结构内力和变形,以评估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设计规范:力法计算还需要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规范等,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标准和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力法计算的基本体系包括荷载体系、结构体系、材料体系、构件体系、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
这些体系的完整、合理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并获得有效的工程效果。
7.3 力法的基本体系选择及典型方程
3)各式中最后一项∆iP称为自由项,它是荷载单独作用 ) 称为自由项, 时所引起的沿X 方向的位移,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 时所引起的沿 i方向的位移,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 4)根据位移互等定理可知,在主斜线两边处于对称位置 )根据位移互等定理可知, 是相等的, 的两个副系数δij与δji是相等的,即
∆1=0(表示基本体系在 1处的转角为零) (表示基本体系在X 处的转角为零) ∆2=0(表示基本体系在 2处的水平位移为零) (表示基本体系在X 处的水平位移为零)
据此,可按前述推导方法得到在形式上与式( ) 据此,可按前述推导方法得到在形式上与式(7-3)完全 相同的力法基本方程。因此, 相同的力法基本方程。因此,式(7-3)也称为两次超静 ) 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方程。不过须注意, 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方程。不过须注意,由于不同的基本 体系中基本未知量本身的含义不同,因此变形条件及典 体系中基本未知量本身的含义不同, 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的实际含义也不相同。 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的实际含义也不相同。
7.3
力法的基本体系选择及典型方程
7.3.1 关于基本体系的选择
第一,必须满足几何不变的条件。 第一,必须满足几何不变的条件。
q FP FP q FP q
X3 X1 X2 FP q X3 X1 X2 X1 X3 X2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FP q FP X1
X2
X3
q X1 X2 X3
第二,便于绘制内力图。 第二,便于绘制内力图。
FP A B
M
q C D
FP A X1 B
M
q C X2 D
FP A
X1 B
M
X2 C
q D
§7-3力法基本原理
三、力法方程的求解
δ11:基本结构在X1=1作用下沿X1方向产 生的位移
M1图
l
M 1 ds l3 δ11 = ∑ ∫ = EI 3EI
△1P:基本结构在原荷载作用下沿X1方向产 生的位移
2
ql 2 2
∆1 P
M 1.M P ql 4 = ∑∫ ds = − EI 8 EI
M P图
代入力法方程得: 3 X 1 = ql 8
四、内力图的绘制
1、将超静定结构求解问题转化为静定结构的求解问题 ql 2 ql 2 8 8
基本体系
X1=3/8ql
5ql 8
M图
2、利用叠加原理作M图,再由杆段平衡作FS图
FS图
3ql 8
M = X 1.M 1 + M P
总结力法要点: 总结力法要点:
1、以超静定结构的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 2、以基本体系为基本工具 3、根据基本体系在多余约束处与原结构位移(或变形) 相同的条件,建立变形协调的力法方程,求出未知力 4、根据平衡条件或叠加原理求出原结构的内力。
2 1
5、由叠加原理或直接由平衡条件作 内力图
五、基本结构的选取问题
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
1.变形协调条件: ∆1 = 0
原结构
2.由叠加原理: ∆11 + ∆1P = 0
基本结构1
3.力法方程 : δ11. X 1 + ∆1P = 0
4、力法方程的求解
基本结构2
系数 : δ11 = ∑ ∫
自由项 : ∆1P
基本结构3
M ds EI M 1.M P = ∑∫ ds EI
原结构
3、基本结构:在超静定结构中,去 掉多余约束所得到的静定结构称为力 法的基本结构
力法计算的基本体系
力法计算的基本体系力法计算是一种基于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的体系,用于描述和求解力学问题。
它是基础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也是工程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基础。
力学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向,而力法计算主要研究动力学部分。
1. 牛顿第二定律:力法计算的核心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外力决定。
根据该定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a,其中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2.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引起的物体间的吸引力。
在力法计算中,重力通常被视为只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的恒定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g,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重力,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3.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不变状态的性质,也是力法计算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根据惯性原理,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这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来描述:物体在没有受到合外力的情况下,速度将保持不变,或保持静止。
4.力的叠加原理:在力法计算中,多个力的作用会叠加产生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所有作用力的矢量和决定。
对于平行力的叠加,合力大小等于各力的代数和;对于不平行力的叠加,可以使用向量的几何方法来计算。
5.斜面和倾斜面问题:在力法计算中,斜面和倾斜面是常见的场景。
对于沿斜面滑动的物体,需要考虑与重力和斜面法线方向的分力。
根据斜面角度和物体质量等条件,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运动速度等。
6. 弹性力:弹性力指的是恢复力,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或变形而导致的力。
常见的弹性力包括弹簧力、拉力、压力等。
弹性力常用胡克定律来描述,即弹性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胡克定律可以表示为F = kx,其中F是弹性力,k是弹性系数,x是形变量。
7.动量和能量:力法计算中,动量和能量是两个重要的物理量。
力法典型方程
力法典型方程什么是力法典型方程?我们在物理学中经常会遇到关于力的问题,而力法典型方程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时常常用到的数学方程。
通过运用力法典型方程,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物体受力的情况,进而解决各类与力相关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力法典型方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吧。
在物理学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加速度成正比,符号表示为F=ma。
这就是最典型的力法方程之一。
在这个方程中,F代表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力的问题。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需要计算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力法典型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确定物体的质量,然后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就能够求出施加的力的大小。
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出所需要的力的大小,从而更好地完成推动物体的任务。
除了F=ma以外,力法典型方程还包括其他一些常见的方程。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物体所受重力时,我们可以使用F=mg,其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
这个方程告诉我们,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从而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力法典型方程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平面运动问题,还能够应用于其他与力有关的物理学领域。
例如,在静力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平衡条件和公式F=0,找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到的力的关系。
这个方程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通过运用这个方程,我们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进一步分析物体所受的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法典型方程在物理学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受力的情况,更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各类与力相关的问题。
通过熟练掌握和运用力法典型方程,我们能够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更好地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2
X3
q X1 X2 X3
第二,便于绘制内力图。 第二,便于绘制内力图。
FP A B
M
q C D
FP A X1 B
M
q C X2 D
FP A
X1 B
M
X2 C
q D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第三,基本结构只能由原结构减少约束而得到, 第三,基本结构只能由原结构减少约束而得到,不能增加 新的约束。 新的约束。
µFQ2i d s M i2 d s FN2i d s +∑ ∫ +∑ ∫ δ ii = ∑ ∫ EI EA GA
δ ij = ∑ ∫
MiM j d s EI
+∑ ∫
FNi FNj d s EA
+∑ ∫
µFQi FQj d s
GA
µFQi FQP d s MiMP d s FNi FNP d s ∆i P = ∑ ∫ +∑ ∫ +∑ ∫ EI EA GA
∆1P ∆2P
q C X1 B X2
FP
C A
B X2
FP A
基本体系之二
变形条件
All Rights Reserved
∆1 = 0 ∆2 = 0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3.2 关于基本方程的建立
q C FP A
∆12
q B C FP A B X1 X2
基本体系之一
C FP A
∆11 X1 B ∆21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3.3 关于系数和自由项的计算
δ11 X 1 + δ12 X 2 + L + δ1n X n + ∆1 P = 0 δ 21 X 1 + δ 22 X 2 + L + δ 2 n X n + ∆2 P = 0
M
δ n1 X 1 + δ n 2 X 2 + L + δ nn X n + ∆n P = 0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3.2 关于基本方程的建立
对于n次超静定结构,则有 个多余未知力 个多余未知力, 对于 次超静定结构,则有n个多余未知力,而每一个多余未知力都 次超静定结构 对应着一个多余约束,相应地也就有一个已知变形条件, 对应着一个多余约束,相应地也就有一个已知变形条件,故可据此 建立n个方程 从而可解出n个多余未知力 个方程, 个多余未知力。 建立 个方程,从而可解出 个多余未知力。当原结构上各多余未知 力作用处的位移为零时, 力作用处的位移为零时,这n个方程可写为 个方程可写为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结构的最后弯矩图可按叠加法作出, 结构的最后弯矩图可按叠加法作出,即
M = M1X1 + M 2 X 2 + L + M n X n + M P
作出原结构的最后弯矩图后, 作出原结构的最后弯矩图后,可直接应用平衡条 件计算FQ和FN,并作出 Q图和 N图。 并作出F 图和F 件计算 如上所述, 如上所述,力法典型方程中的每个系数都是基本 结构在某单位多余未知力作用下的位移。显然, 结构在某单位多余未知力作用下的位移。显然,结构 的刚度愈小,这些位移的数值愈大,因此,这些系数 的刚度愈小,这些位移的数值愈大,因此, 又称为柔度系数;力法典型方程表示变形条件, 又称为柔度系数;力法典型方程表示变形条件,故又 柔度系数 称为结构的柔度方程;力法又称为柔度法。 称为结构的柔度方程;力法又称为柔度法。 柔度法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主斜线(自左上方的δ11至右下方的δnn)上的系数δii称为主系数 )主斜线( 或主位移,它是单位多余未知力X 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沿其本身 或主位移,它是单位多余未知力 i=1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沿其本身 方向上的位移,其值恒为正,且不会等于零。 方向上的位移,其值恒为正,且不会等于零。 2)其它的系数δij(i≠j)称为副系数或副位移,它是单位多余未知力 ) 副系数或副位移, )称为副系数或副位移 Xj=1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沿 i方向的位移,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 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沿X 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沿 方向的位移,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
B
C
B
C
B X
A
D
对
X1
错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3.2 关于基本方程的建立
先讨论两次超静定结构。 先讨论两次超静定结构。
q C FP A
∆12 ∆22
q B C FP A B X1 X2
基本体系之一
C FP A
∆11 X1 B ∆21
q C FP A B
∆1=0(表示基本体系在 1处的转角为零) (表示基本体系在X 处的转角为零) ∆2=0(表示基本体系在 2处的水平位移为零) (表示基本体系在X 处的水平位移为零)
据此,可按前述推导方法得到在形式上与式( ) 据此,可按前述推导方法得到在形式上与式(7-3)完全 相同的力法基本方程。因此, 相同的力法基本方程。因此,式(7-3)也称为两次超静 ) 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方程。不过须注意, 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方程。不过须注意,由于不同的基本 体系中基本未知量本身的含义不同,因此变形条件及典 体系中基本未知量本身的含义不同, 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的实际含义也不相同。 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的实际含义也不相同。
(a)
7.3.2 关于基本方程的建立
∆1 = ∆11 + ∆12 + ∆1P = 0 ∆2 = ∆21 + ∆22 + ∆2 P = 0
因为 (a)
∆11=δ11X1、∆21=δ21X1 ∆12=δ12X2、∆22=δ22X2
代入式(a),得 代入式 得
∆1 = δ 11 X 1 + δ 12 X 2 + ∆1P = 0 ∆2 = δ 21 X 1 + δ 22 X 2 + ∆2 P = 0
δ11 X 1 + δ12 X 2 + L + δ1n X n + ∆1 P = 0 δ 21 X 1 + δ 22 X 2 + L + δ 2 n X n + ∆2 P = 0
M
(7-4)
δ n1 X 1 + δ n 2 X 2 + L + δ nn X n + ∆n P = 0
这就是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方程。 这就是 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方程。方程组中每一等式都代表 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方程 一个变形条件,即表示基本体系沿某一多余未知力方向的位移, 一个变形条件,即表示基本体系沿某一多余未知力方向的位移,应 与原结构相应的位移相等。 与原结构相应的位移相等。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3.3 关于系数和自由项的计算
δ11 X 1 + δ12 X 2 + L + δ1n X n + ∆1 P = 0 δ 21 X 1 + δ 22 X 2 + L + δ 2 n X n + ∆2 P = 0
M
δ n1 X 1 + δ n 2 X 2 + L + δ nn X n + ∆n P = 0
(7-3) 这就是根据变形条件建立的求解两次超静定结构的 多余未知力X 的力法基本方程。 多余未知力 1和X2的力法基本方程。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3.2 关于基本方程的建立
q B FP C A A FP C X1 B q X2
也可以选择其它形式的基本体系。 也可以选择其它形式的基本体系。变形条件仍写为
δij =δji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3.3 关于系数和自由项的计算
典型方程中的各系数和自由项, 典型方程中的各系数和自由项,都是基本结构在已知力作用下的 位移,完全可以用第6章所述方法求得 章所述方法求得。 位移,完全可以用第 章所述方法求得。对于荷载作用下的平面结 构,这些位移的计算式可写为
3)各式中最后一项∆iP称为自由项,它是荷载单独作用 ) 称为自由项, 时所引起的沿X 方向的位移,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 时所引起的沿 i方向的位移,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 4)根据位移互等定理可知,在主斜线两边处于对称位置 )根据位移互等定理可知, 是相等的, 的两个副系数δij与δji是相等的,即
7.3
力法的基本体系选择及典型方程
7.3.1 关于基本体系的选择
第一,必须满足几何不变的条件。 第一,必须满足几何不变的条件。
q FP FP q FP q
X3 X1 X2 FP q X3 X1 X2 X1 X3 X2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FP q FP X1
∆22
q C FP A B
∆1P ∆2P
q C X1 B X2
FP
C A
B X2
FP A
基本体系之二
根据叠加原理, 根据叠加原理,上述位移条件可写为 ∆1 = ∆11 + ∆12 + ∆1P = 0 ∆2 = ∆21 + ∆22 + ∆2 P = 0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