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
浅谈广播电视受众分析及意义
浅谈广播电视受众分析及意义中文摘要: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体制问题的思想观念问题,对《中美广播电视分析》主要强调中国,其次带过美国受众,进行一系列的分析阐述。
分别从中国受众1.电视受众分类2.受众与媒体人关系3.受众与节目类型4.受众心理5.受众研究,美国受众进行受众的研究。
关键词:受众媒体人市场关系Abstract:On the issue of reforming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s ideology problem, for the analysis of Sino-American radio and television mainly emphasizes that China, followed by United States audience, conducted a series of analyses in this paper. From Chinese audiences 1. TV audience classification 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dience and the media 3. audience and program type 4. audience 5. audience studies, United States audience research audience. Keywords: audience media market正文受新媒体发展的影响,电脑网络的普及,使电视地位下降。
目前中国电视观众平均每天的收视时间还不到3个小时,但经过近几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网民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已经超过2个小时。
大背景下,电视的危险越发严重。
从媒体角度,必须分析出观众需要什么,去搜集观众信息,研究观众心理,并编导出符合市场口味的优秀作品,才是长久维护媒体发展下去的道路。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理解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广播电视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广播电视节目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广播电视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技术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发展趋势和挑战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经营与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实际案例,理解其责任和伦理问题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与批评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创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7.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7.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制作过程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第八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与采编8.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8.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协调与配合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广播电视受众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掌握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相互关系9.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实际案例,理解其相互关系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相互关系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10.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在实践中的应对10.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对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第十一章:广播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11.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理解广播电视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11.2 教学内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实际案例,理解其角色与策略1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的掌握程度第十二章: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与拓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实际案例,理解其新方向与可能性1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的掌握程度第十三章:广播电视媒体的国际化发展1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掌握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理解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地位与作用1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掌握程度第十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1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十五章:广播电视教育的实践与创新1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教育实际案例,理解其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广播电视概论展开,涵盖了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传播原理、传播方式、社会影响、媒体经营与管理、节目评估与批评等多个方面。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广播电视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广播电视传播处于第四次革命)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KDKA电视之父:约翰贝尔德第一个播出黑白/彩色电视的国家:英国/美国中国彩色电视的制式:PAL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1.2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电台3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广播电台种类6 P30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珠江模式”:主持人中心制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78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电视业的发展:P42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7 P43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香港现有三家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香港电视“三台鼎立”:无线电视、丽的电视、佳艺电视TVB ATV :商业电视台澳门广播电视:对本地居民影响小台湾广播电视:广播:中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老三台(公共电视媒体)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4 P94三种理论模式: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VOA)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机构(BBC NHK)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ABC NBC TVB ATV)三种模式:美国模式、西欧/日本模式、中国模式1、美国模式商业型为主,其他形式补充2、西欧/日本模式双轨制:公营、商营共同发展3、中国模式新特点:3 P112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现状5 P117我国广播电视经营体制的改革方向4 P118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的特点6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3+2 P130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2+2 P13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6巨大而深远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连接、协调、整合社会3、现代民主政治过程重要元素4、娱乐功能5、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广播电视传播符号是指在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达信息的各类符号系统的总和。
读书笔记 《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
《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读书笔记《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译后读书笔记《电视、受众和文化研究》是英国著名学者戴维·莫利撰写的一部受众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
该书集中了作者在相关领域多年研究的成果,将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对电视受众研究的产生、发展和未来做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探索。
在该书开篇,莫利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受众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做了全面而系统的评述。
在此基础上,他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圳的专察:(1)阶级、性别和文化上的差异是如何影受众对电视“文本”的解读以及家庭内部的媒介使用行为的。
(2)大众传媒是如何构建起“天下(全国)一家”的神话的。
(3)在小范围内进行的人种志研究是如何帮助我们把后现代媒介体系中全球和本土的互动效应的。
在该书中,莫利把意识形态的概念置于“家庭传播”的语境内进行了重新定义,从而揭示了媒介在公共/私人领域内体验的“接合”和在时间、空间和群体上对社会进行组织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对于媒介/文化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该书亦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创见。
对于莫利的《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一书的简要解读(1)全书的导论部分及基本观点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或研究流派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及其研究成果,即所谓的伯明翰学派。
其代表人物有理查·霍加特、雷蒙·威廉斯和斯图亚特·霍尔。
伯明翰学派的影响后来扩大到其他国家、尤其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产生了巨大影响。
该国家的学者如,约翰·菲斯克、托尼·本内特、约翰·哈特利等先后加入这一阵营。
伯明翰学派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大众传播为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的倾向,考察受众符号解读的多样性。
伯明翰文化研究秉承了英国人文关怀传统,他们在思想上属于新左派。
20世界60年代后期的社会政治运动时有发生,这位中心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资源。
传媒市场受众研究
传媒市场受众研究受众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目标读者或观众。
通过深入研究受众的背景、兴趣、需求和行为,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符合他们期望的内容。
这对于提高传媒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受众研究有助于我们确定传媒产品的定位和策略。
了解受众的特点和偏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产品的风格、内容和服务方向。
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受众是年轻人群体,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关注流行文化、时尚和娱乐等主题,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受众研究还有助于我们评估传媒产品的效果和影响力。
通过分析受众的反馈和行为,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提供的信息、观点和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反应。
这有助于我们评估产品的成功程度,并为我们改进产品提供宝贵的意见。
在进行受众研究时,我会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我会利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来收集受众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消费行为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受众档案,并深入了解他们的特征和需求。
我会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如数据挖掘、文本分析和网络分析等,对受众的行为和反馈进行分析。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受众的兴趣点、偏好和行为模式,从而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和理解。
我会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这些报告将包括受众的背景信息、需求和行为特征,以及我们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的产品定位、内容策略和改进建议。
这些报告将为我们提供决策依据,并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我要从受众的基本特征入手,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教育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可以构建出目标受众的基本画像,为后续的内容创作提供方向。
例如,如果我的目标受众主要是年轻的职场白领,那么在内容选择上,我可能会更多地涉及职场技巧、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以吸引他们的关注。
受众的兴趣爱好和消费习惯是我研究的重点。
这包括他们对哪些话题感兴趣、喜欢怎样的娱乐方式、倾向于使用哪些社交媒体平台等。
广播电视受众
• 通过对受众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检验出 节目的选题和收视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 预测某个节目以至某一观众对所播节目质 量的评价,以此检查节目计划、制作和播 出的质量以及市场的大小范围。通过受众 调查分析还可以考察节目价值与宣传价值, 以此提高传播的艺术。
• 广播电视受众调查与分析的历史概述 • 1928年4~5月,美国丹尼斯达奇的第一次受众数
• 问卷调查法 • 观众来信 • 专家评价
• 一 影响收听、收视率的相关因素:
• 收听、收视率是指收视听某一节目的户数 与所有电视机、收音机的户数之间的百分 比。
• 1 播出时间
• 2 不同频道或同一频道节目安排的影响
• 受众调查成果在管理中的运用
• 受众调查的结果可以作为对节目质量分析 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可以依此评判节目 的好坏,并将其作为广播、电视台制定宣 传计划和进行节目改革、加强节目管理的 重要依据。
• C 受众的心理倾向:包括求新重快、求知 重趣、求真重美、求富重乐、求深重活。
• 讨论:地方电视媒体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 境中生存和发展。
• 从广播电视传播的角度来看,广播电视节 目质量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受众上。受众是 否愿意看、愿意听关系着节目的成败。实 践证明凡是多数观众比较满意、内容形式 兼优的节目其社会效果也比较好,节目质 量也比较高。这类节目的市场也比较广阔。
• 3)自己人效应:指当传播者和受众在信仰、理想、 个性、背景等方面相近时,往往具有亲切感和亲 和力。这样的传播者传出的信息,受众容易接受。
• 4)晕轮效应:指传播者给受众留下的某种印象, 往往可以扩散到传播内容的接受中去。
• 5)从众效应:指受众在接受传播的过程中,和大 多数人一起采取一致的行为取向的心理。
第六章
基于受众需求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思路研究
传媒观察基于受众需求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思路研究杨雅君(郑州电视台,河南,郑州 450000)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也凸显出了很多的问题,人们针对于新闻体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方式、形式,包括新闻的制造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也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让受众地位一跃飞起。
当下评判新闻产品好坏的核心因素在于受众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
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要以受众为根本,从受众需求出发,进行新闻生产。
关键词:受众需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思路一、从受众到用户“受众”一词源于传播学概念,是报纸杂志的读者、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的统称。
他们是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接收者。
我们从表面分析“受众”一词,“受”即为接受,本身就带有被动性。
在传统传播时期,受众是被动接受者,媒体对于信息有着绝对的掌控权,媒体发布什么?以何种形式发布?发布的时间?都是媒体自主决定的。
可是新媒体的产生,改变了“受众”的被动位置,也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受众对于信息也有了一定的权利,他们也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及发布者。
并且,在当下新媒体时代,媒体的重点不再只是内容的制造和生产,其中还会提供服务以及建设相关渠道等,这个时候“受众”的身份就又变成了“用户”。
但是“用户”不再是传统身份的被动接受,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对于新闻内容,以何种方式、那个时间段去消费这些新闻,自己是否主动愿意参与到新闻内容的制造以及传播中,都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的。
我们也可以认为,技术改变了“受众”的地位,让其成为用户,是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新型受众。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需求的新特点(一)把握话语权传统的大众传播时代,媒体是整个过程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受众是被动接受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众也不满足于一直处于被动地个位置,他们也有着强烈的参与需求,希望可以针对于某件事情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新媒体的出现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受众一跃成为了主导者,拥有了话语权,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布到平台上,可以是新闻的“生产者”,受众具有了更强烈的主导话语权和参与新闻生产的需求。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中文系新闻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
基本内容:广播电视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广播电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对当代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作用与功效。
广播电视业又是现代社会一个主要的新闻职业,其知识具有实用性和应用性。
本课程以广播电视媒介本体性质和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及现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主线,综合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广播电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加深对当代广播电视的实际应用、媒介生态、发展趋势及其社会功效、广播电视业的改革发展前景等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及理论研究中有所帮助。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适当穿插一些课堂讨论。
利用两个课时,进行电视纪录片观摩教学,利用四个课时,进行广播电视台的观摩教学和社会调查。
二、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重点:其实电视早就是多媒体技术。
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有很多,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体育与娱乐、新闻与思想、经济与广告。
所有听觉与视觉能感知的东西都能传播。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既存在着它的技术基础,又存在着制作传输过程,还涉及传播效果的研究。
这就使广播电视研究的范围伸展到无穷的领域。
广播电视的编采业务。
广播电视新闻及节目的采访制作、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业务、与电视发展相关的技术,如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因特网、数字化电视等、广播电视的法制化管理、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等,这就是要学习的重点。
本课程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缺乏广播电视的实际从业经验,因此,在学习理论的时候,应多从具体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去唤起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必要时,从广播电视观摩教学中去弥补这种不足。
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依靠理论讲述,辅助以广播电视采编实践课程及广播电视机构参观与观摩教学。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及教学设备的限制,不可能进行太多的实践教学课程。
广播电视受众心理研究
广播电视受众的求近倾向即使是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广播电视也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其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依靠收视率,因此获得如何获取受众的心便是广播电视的首要目标。
想要获取受众的心就必须要做好传播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揣摩受众的心理,知道受众喜欢什么。
求近倾向是大多数广播电视受众的心理规律之一。
受众不仅希望通过广播电视来了解自己生活以外的信息,也更希望获得自己周围的、与自己相关的内容。
虽然不同文化阶层的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层次心理需求,但是他们的求近倾向是不会被改变的。
谈到求近倾向就必须要提到一个问题,就是情感的接近性。
只有产生了感情才会觉得亲近。
人不管处于哪个社会阶层都会有感情的存在。
不管是谁,当看到一幅震撼人心画面的时候,听到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说的时候,人的感情就会流入出来,自然流露的结果就会使广大受众产生共鸣,从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假如某个新闻,受众需要知道某个最近发生的事件,以及和事件发展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和事,在电视新闻中事实中的人和事与受众的经历、情感相近时受众便会产生共鸣,在心理上和事件中的人保持着无形的心理连接,表达一种情感的融合,建立了一种良好的交流,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使新闻本身更具有感染力。
拿新闻联播来说,相对于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绝大多数观众可能更喜欢收看自己家乡所在的地方台的新闻联播,虽然中央台在各方面做的比地方台要好很多,但是对于受众来说,自己家乡台播放的新闻事件比中央台播放的新闻事要近很多,即使可能没有中央台的重要,但是会与自己又很多联系。
而中央台的一些新闻就没有地方台播放的新闻与自己的联系性强,相对于有关奥巴马的新闻可能更愿意看自己家乡有关蔬菜水果的新闻。
用一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就是“无利不起早”,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大家怎么都不会去做。
正因为家乡台的新闻联播与自己有那么一些关系,受众才会去花时间去看。
否则作为普通的一般受众来说他们不会去主动看枯燥无味的新闻联播。
电视受众研究
电视受众研究本文以2010年1月起至今大陆地区主要的新闻传播学期刊及部分高校学报文章为研究对象,评述电视受众研究的相关成果,旨在勾勒出2010年中国大陆电视受众研究的大致图景。
受众研究,作为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当然,其在电视研究领域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电视受众的专门研究也越来越多。
2010年,中国内地关于电视受众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研究范围更广泛、研究子题更深入,研究方法更加多样等特点。
多种媒介角度的研究:2010年的电视受众研究,不再将研究对象的范围局限于传统电视,而是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媒体形式的受众研究列入电视受众研究的范畴,并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多种身份特征角度的电视受众研究:2010年电视受众研究不再局限于对城市受众全体的集中关注,众多研究者将视角转向传播学关注较少的农村,农村电视受众研究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于此同时,青少年、女性角度的电视受众研究也有一定的比重;在受众心理研究等方面也有突破。
总体上看,受众研究方法呈现出宏观微观并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
受众媒介素养研究、影视剧受众研究等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一、多种媒介角度下的受众研究从电视媒介本体出发,通过对电视媒介本体性质以及行业变化,探讨如何提高电视传播内容的质量,满足电视受众需求,并以期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这方面的课题仍然受到一部分的学者以及业界人士的关注。
除了对传统意义界定下的电视受众研究外,新电视媒介形态视角下的受众研究的到了更多的关注,其中网络电视、公交电视以及手机电视受众的分析研究成为2010年电视受众研究的新热点。
1.传统电视受众研究传统意义界定下的电视受众研究,是基于电视媒介的制作、传播、接受等媒介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各种影响来进行研究的。
其最重要的出发点是观察传播效果,并期待通过对受众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传播效果,从而达到传播目的,产生一定的政治、经济效益。
周建新从我国电视受众研究的宏观角度,对中国五十年的电视发展史做了受众角度的全面梳理。
广播电视受众调查
❖ 2、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从随机点开始 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样本。
❖ 3、分层抽样:把总体各单位分成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相互独立的完全的组,从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组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 4、整群抽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分群, 每个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 抽取若干群,抽中的样本群中所有单位都要 进行调查。
抽样框:也叫抽样 范围,是指一次抽 样时总体中所有单
位的名单。
抽样调查的方法
❖ 概率抽样:是指在调查总体样本中的每个单 位都具有同等可能性被抽中的机会。
❖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抽样调查都采用概率抽 样方法来抽取样本.
❖ 1、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分 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在重复抽样中, 每次抽中的单位仍放回总体,样本中的单位 可能不止一次被抽中。不重复抽样中,抽中 的单位不再放回总体,样本中的单位只能抽 中一次。社会调查采用不重复抽样。
❖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1.2.1521.2.1513:43:4613:43:46February 15, 2021
❖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021年2月15日星期一下午1时43分46秒13:43:4621.2.15
❖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1年2月下午1时43分21.2.1513:43February 15, 2021
❖ ❖ ❖
感 谢 您 的 下 载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年2月15日星期一1时43分46秒13:43:4615 February 2021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下午1时43分46秒下午1时43分13:43:4621.2.15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21.2.1521.2.15Monday, February 15, 2021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受众认知调查与研究
对电视公信力的认同度更高。 (二)各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可信度
依据行政级别、覆盖范围和隶属关系,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分为中央级、省级、地市级 和境外四级。当前,中央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可信度在受众中具有普遍的高认同度,省级和地
市级广播电视媒体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而境外广播电视媒体可信度评价普遍偏低。 中央级别的广播电视公信力普遍被受众认同,这与这些媒体在媒介市场中所具有的高收
道具体调研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分项研究。本文即是在抽取第二部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对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受众认知情况所作的研究报告。
为便于广播电视公信力的量化调查,本部分的调查问卷使用了“媒介可信度”作为受众 认知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核心概念。媒体可信度是新闻媒体及其传播的信息被受众所信任 的程度,是判断媒体公信力的最重要依据。“公信力”与“可信度”这两个概念均来源于英 文的“Credibility”, 从词源使用来看,“媒体公信力”或“媒体可信度”都可以对应“Media Credibility”这个英文表述。不过,媒体公信力和媒体可信度在中文使用中,含义和适用语 境有细微的差别,目前研究者的使用情况都不尽一致。总体上,媒体公信力适用于宏观层面 的意义,更强调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和美誉度。媒体可信度则强调新闻传播中,受众对媒 体和信息信赖程度的认知和评价。一般情况下,媒介可信度与媒体公信力成正比关系。本文 将媒体可信度和媒介公信力的关系界定为:媒体可信度是媒体公信力的量化和具体表现,以 媒体可信度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作为评判媒体公信力的量化指标。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考研笔记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新闻选择新闻选择(定义):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并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
新闻的采、写、编、评都与新闻选择密不可分。
新闻选择是新闻学全部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新闻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判断事实价值的本领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新闻选择的标准对任何新闻媒介来说,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是新闻选择的四项主要标准。
该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1、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所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
为此要淘汰下列事实: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所谓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提供给自己的受众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新闻价值(定义):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五个“性”:①时新性;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价值越高。
②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势必引起人们的关系。
③接近性;地理上的接近、心理上的接近④显著性;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
⑤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素质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
3、宣传价值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宣传素质内容包括:①一致性(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②针对性(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言,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
针对性越强,宣传价值越大);③普遍性;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
④典型性;⑤时宜性。
4、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目的是“去毒”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不许公开传播。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1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电视受众:特征与变化1.受众的内涵受众(audience),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所面对发言的无名个体与群体,即包括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等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接受者,如果仅仅考量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属性,那么受众还包括广大的互联网用户也即网民。
受众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宏观上看,是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网民等组成的数量十分庞大的集合,从微观上则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社会一分子的个人,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受众的特征(1)大众传播媒介受众的特点①规模的巨大程度。
受众群体的规模几乎超过了各种各样社会群体。
②分散性。
受众分散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当中。
③异质性。
即受众社会属性和文化特质的多样化。
(2)对于传播者而言,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的特点①不可见性。
由于受众数量规模庞大,分散,异质性高,很难被精确描摹出来。
②非群体化或曰碎片化在自主性、分群化社会中,广播电视观众、听众和所有大众媒介的受众一样,呈现出多元化、碎片化的结构特征。
受众非群体化的趋势与广播频率专业化、电视多频道的竞争不断互动,因此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广播电视从“广播”向“窄播”的转化。
3.目标受众和广播电视节目时间表(1)广播电视节目时间表广播电视节目时间表既是对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的节目播出和衔接的限定与规范,更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听众和观众对节目熟悉起来,这样受众才能在特定的时间和频率/频道上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想收听收看的节目。
(2)目标受众在媒介行业内,特定的媒介内容接受者常常用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这个概念来描述,这是一个与广告和市场营销活动密切相关的概念,是指某类媒介内容产品所专门针对的特定人群。
(3)目标受众与广播电视节目时间表之间的关系广播电视的节目时间表就是要根据不同节目的目标受众日常生活的作息节奏和闲暇习惯与喜好来进行节目编排,以期最大限度地吸引目标受众。
广播节目的受众定位与市场调研
广播节目的受众定位与市场调研广播节目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获取信息、娱乐和放松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广播市场中,有效地定位自己的受众群体,并进行市场调研,成为了广播节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广播节目的受众定位与市场调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和调研。
一、受众定位的重要性广播节目的受众定位是指通过对受众群体进行分析和了解,确定自己的节目目标群体,以实现节目内容和形式的精准定位。
受众定位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传播效果:通过准确的受众定位,节目制作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兴趣和习惯,制作出符合受众口味的内容,从而提高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
2. 增加听众黏性:当广播节目能够准确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时,听众会对该节目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加听众的黏性,形成稳定的受众群体。
3. 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特点,广播节目可以与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提供独特的内容和服务,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二、受众定位的方法广播节目的受众定位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受众定位方法:1. 人口统计学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受众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职业等信息,了解受众的整体特征和群体需求。
2. 受众调查和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直接向受众了解他们对节目的期望、偏好和建议,得到一手的反馈信息。
3. 数据分析和挖掘:通过对受众收听数据、网络浏览记录等进行分析和挖掘,获取受众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信息,为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4. 合作伙伴的经验分享:与同行业的广播媒体、市场调研机构等合作,借鉴其经验和数据,为受众定位提供参考。
三、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市场调研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以了解受众需求和市场环境,为广播节目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市场调研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节目方向: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市场上的热点话题、潜在需求和竞争态势,从而确定自己的广播节目方向和内容构架。
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研究2600字
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研究2600字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个性诉求。
在网络化的时代,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实现广播电视的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统一化,促进广播电视栏目的有效传播,让人们能够在网络化的时代重新感受到广播电视节目的魅力是广播电视媒体人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广播电视的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的分析,探讨如何提升其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的策略和方法。
毕业关键词:广播电视主体意识受众意识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速度都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新型媒体如微博、微信等的出现,更是让大众有了更多的渠道来实现个人诉求,从而让大众愿意通过新型媒体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
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迅速,更新换代快,这对传统媒体和广播媒体带来了不少的冲击,特别是广播电视媒体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型媒体下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何才能更好的扩大受众群体,实现受众意识,是广播电视面临的首要挑战。
广播电视媒体相对于新媒体而言,内容传播速度慢,更新慢,且需要定时定点收听,难免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为了凸显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广播电视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定位,充分考虑受众意识,坚持主体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和创新广播节目,为受众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广播节目,从而使得广播电视节目能够在信息化时代站稳脚跟。
一、相关概念解释广播电视的主体意识指的是人员在创作广播电视节目过程中的主观意识,为丰富节目内容而增加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是长期从事工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觉能动意识。
资深的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的运用这种主题意识,不仅可以更好的指导广播电视节目的工作,而且能够不断创新节目内容,为受众提供更加优秀和新颖性的节目内容。
从广义上来说广播电视的主体意识不仅包括本省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还包括所发挥的创新意识和人格意识,其主观意识能够非常明显的表达在所创作的节目中,从而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更加愿意听广播电视创作的节目内容。
广播电视受众分析与研究
广播电视受众分析与研究广播电视受众分析与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媒体在传播信息、娱乐和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广播电视的需求和喜好存在差异,而研究和分析广播电视受众则成为了媒体行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广播电视受众分析与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受众的相关数据,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喜好、观看习惯和行为模式等等。
这种研究可以帮助广播电视媒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受众,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从而提高观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首先,广播电视受众分析与研究可以帮助媒体了解受众的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式,可以获取到受众对不同节目类型、主题和形式的喜好程度。
这些数据可以为媒体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制定更加符合观众需求的节目策划,提高节目的观看率和市场份额。
其次,广播电视受众分析与研究还可以揭示受众的观看习惯和行为模式。
通过收集和分析受众观看特定节目的时间、地点、设备和方式等信息,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观看习惯和行为模式。
在这个基础上,媒体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宣传推广策略,提高节目的曝光率和影响力。
此外,广播电视受众分析与研究还可以帮助媒体了解受众的媒体消费行为。
通过分析受众在广播电视媒体以外的其他媒体平台上的活动,媒体可以了解受众在不同媒体之间的转换和互动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跨媒体营销和传播。
最后,广播电视受众分析与研究可以帮助媒体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受众的需求和行为进行长期观察和分析,媒体可以预测受众对新兴媒体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频率。
这有助于媒体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抓住新兴媒体机遇,保持竞争优势。
总之,广播电视受众分析与研究对于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受众的需求、喜好、观看习惯和行为模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提高观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这种研究还可以帮助媒体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保持竞争优势。
媒体受众研究方案
媒体受众研究方案研究目的媒体受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需求,并确定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来源。
在媒体行业中,了解和满足受众的需求非常重要,因为这将有助于制定更好的媒体策略,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本文将介绍媒体受众研究方案。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媒体受众。
受众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接收媒体信息并加以利用的人群。
受众研究不局限于特定行业或特定媒体类型,可以涉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各种形式的媒体。
研究方法第一步:线上问卷调查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首先使用在线问卷的方式调查受众的基本信息、使用习惯、受众需求和媒体偏好,以便快速而便捷地获取大量数据。
该方法的优点是效率高、数据收集快速,缺点是受众可能不够全面,样本的可靠性有待考量。
第二步:深度访谈在线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我们会进行一些深度访谈,以进一步了解受众的看法和需求。
访谈对象将是受众的典型代表,以确保访谈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深度访谈的优点是能够深入了解受众想法,缺点是时间和费用较高,样本容量较小。
第三步:观察调查观察调查是一种通过观察受众行为、语言和表情等方式了解受众态度和需求的方法。
我们将观察受众的媒体使用习惯和反应,以进一步理解他们对信息的接收和利用方式。
观察调查的优点是能够直接对受众行为进行观察,缺点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研究内容受众基本信息我们将收集受众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因素,以了解受众群体结构和特点。
使用习惯我们将收集受众对不同形式的媒体的使用习惯,情况,包括使用的频率、时间、地点、终端设备以及对多媒体信息的接收意愿等。
受众需求我们将了解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包括信息类型、媒体形式、信息量以及对信息质量和真实性的要求等。
通过了解受众的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
媒体偏好我们还将了解受众对不同媒体类型和形式的偏好,包括新闻、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受众的偏好,我们可以制定更符合受众需求的媒体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普遍意义上看,在今天,受众早已不仅仅单 纯地被视为大众媒介内容的接收者,他们同时 也被视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和意义的生产者;不 仅仅被看成是读者、听众、观众,还是媒介市 场的消费者,也是现代社会的公民;他们被媒 介迎合和操纵,也选择媒介,参与媒介,进而 达成参与社会的目标。
? 千人成本(CPM): Cost per mill, 在广告媒介计划中,载
体每到达一千人次的受众量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表示。
? 千人成本(CPM) = 广告总花费 / 总收视人次 * 1000
? 举例: 广告价格
目标观众千人数
每千人成本
? 广告A 80000
400
= 80000 / 400 = 200
欣赏指数:视听率之外的指标
?欣赏指数(AI):测量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好 与评价的一项指标。
?电视节目欣赏指数是为了弥补是视听率的局限 而发展出来的另外一套衡量指标,试图测量出 受众对电视节目质量的满意程度。
?这类指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 有着不同的提法。
正确认识视听率
? 视听率只是对广播电视受众对节目的接受行为在数量 上的直接测量,只能间接地评估广播电视节目的品质。
? 视听率会受到节目播出时段的开机人数的影响,同时 段其他频率和频道播出节目的影响,节目类型的影响。
? 单纯依赖视听率来评价一个节目,视听率至上,或者 将视听率视为降低节目品质的万恶之源都是片面的。
? 广告B 20000
500
= 20000 / 500 = 40
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
? 观众忠实度 ? 特定频道(时பைடு நூலகம்/节目)收视率与到达率的百分比值 ? 指标值的变化幅度都在0-100之间,值越大,则受众
对该频道(时段/节目)的忠诚程度越高。 收视率%
观众忠诚度= —————— *100% 到达率%
解读,并赋予意义
目标受众和广播电视节目时间表
?节目时间表:对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节目播出 和衔接的限定和规范,通过节目时间表让听众 和观众对节目熟悉起来,在特定的时间和频率/ 频道上方便地找到自己想收听收看的节目。
?目标受众:某类媒介内容专门针对的特定人群 ?节目时间表的编排原则:根据人们的作息节奏
受众选择性心理
? 选择性注意 ? 结构性因素 ? 信息形式:刺激强度、对比度、重复率、新鲜度 ? 功能性因素 ? 延缓性因素:比较稳定的个人特征 ? 即时性因素:接触信息时的心理状态
? 选择性理解 ? 受者引申意义
? 选择性记忆
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受众的特征
1. 规模巨大 2. 分散性 3. 异质性 4. 匿名性 5. 流动性 6. 主动性 ? 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媒介渠道和内容进行选择 ? 会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文化视野,对媒介内容进行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受众差异
? 人际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者的角色不断 变换,信息反馈直接、即时、集中和明显。
? 大众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众是一对多的 关系,传者占据主导地位,信息反馈间接、 延时、分散和隐匿。传者要借助科学调查 研究方法来能获取反馈信息。
受众观的历史变迁
? 20世纪20、30年代:大众社会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人们将受众等同于 大众社会里的大众,认为受众是一种分散的、被动的存在,很容易被大众 媒介传递的信息操纵和改变。
? 20世纪40年代以后:许多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陆续发现,受众并不 像想象的那样被动。受众在接触大众媒介之前,往往已有自己的固定看法 和预存立场,而且单个受众总是归属于一定的集团或群体。拉扎斯菲尔德 等人提出的“预存立场”和“两级传播”;鲍尔提出的“顽固的受众”。
? 20世纪中期以后:“受众即市场”的观点愈加影响深刻。将受众视为信息 消费者和市场营销对象由来已久。
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
? 到达率:在特定时段内,收看过某一频率(或节目) 的不重复的观众人数占观众总数的百分比。到达率考 虑的是人数而不是人次。也就是说,不管观众在特定 时间段内收看过这个频道或节目几次,到达率只计算 依次观看过该节目的人数百分比。
? 占有率:是收视占有率或视听众占有率的简称。指特 定时段内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人数占打开电视机总 人数的百分比。也是特定时段某一频道收视率占所有 频道总收视率的百分比。
和闲暇习惯进行安排,最大限度吸引目标受众
视听率(Rating)
? 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广播电视听众观众总 人数的百分比
? 视听率调查提供有关广播电视节目和受众的比较科学的统计 测量结果。
? 视听率的基本测量方法 ? 系统回忆法 ? 同步访问 ? 日记卡 ? 人员测量仪 ? 了解:基础研究与固定样组的概念。P347
收视占有率与收视率的区别
?收视率指观看某一频道或节目人数占电视总 人口的百分比,并不考虑当时人们是否打开 了电视机,而收视占有率则相反,它更能表 明一档节目或频道在视听市场上的竞争力。
与视听率相关的与视测听率量相关指的标测量指标
? 毛评点:毛收视率、总收视点、总收视率,简称GRP。某一时段
内所有单位所有单位时段的收视率之和。广告中运用较多,它只关 心收视率的总和,而不考虑观众是否重复的问题。
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
第十五章
“受众”是什么?
? 基本定义:audience,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它广泛包括读者、听众、观 众以及接受网络信息的网民等,港台翻译为“阅 听人”。
? 角色:传播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传播过程的归 宿。
? 宏观上:数量庞大的集合 ? 微观上:个人,具有高度多样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