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4.1【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

4.1【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

《世界的物质性》
蚌埠二中 陈建
“世界的物质性”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节的内容,本框题内容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三个方面。

因此,本框题在学习物质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目的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明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综合运用探究法、情景分析法、讨论法和讲解法,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重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的概念。

1、教师准备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积累视频和图片:③设计学案
2、学生准备
①课前预习;②课前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派别的知识。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引言:物质性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促进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认知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本文将提出一个探索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新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水平。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研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分享。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以空气、水和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它们的性质和功能。

1.空气研究:a.学生将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空气相关的问题,如空气的成分、气体的性质、空气的压力等。

b.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理论,如自制酒精灯观察火焰颜色的变化、用水平衡砝码来测量气球内气体的质量等。

c.学生将撰写实验报告,总结自己的发现并和其他小组分享。

2.水的研究:a.学生将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水的性质和功能,如水的沸点,水的密度,水的表面张力等。

b.学生将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理论,如用不同温度的水来观察溶解度的变化、用水滴测量不锈钢表面张力等。

c.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将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3.土壤研究:a.学生将分成小组,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观察和研究,了解它们的成分和特点。

b.学生将通过相关实验来验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性质,如通过测量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来比较它们的肥力。

c.学生将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三、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研究,可以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问题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5篇)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完整版)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完美版

(完整版)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完美版

世界的物质性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

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

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

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

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

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

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

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

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

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

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

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必备知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键能力:能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教学重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教学难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提前熟悉课本知识1、导入新课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来的?我们曾经听过很多关于世界怎么来的,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神话故事,有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吗?1、希腊神话 混沌之神 卡厄斯(Chaos):在希腊神话中,宇宙形成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卡厄斯,便是这个混沌虚空的名字。

卡厄斯并不是创世神,但一切皆从混沌卡厄斯开始。

那时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世界处于天地未成的混沌时期,宇宙间的元素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它的形状不可描述;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

随后卡厄斯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之神盖亚(Gaia)、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之神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尼克斯(Nyx)和爱神厄洛斯(Eros)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

2、希腊神话 大地之神盖娅(Gaea),又称大地之母,是众神之母,所有神灵中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亦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

在开天辟地时,盖亚由混沌之神(Chaos)所生。

盖娅生了生了天空-即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海洋——即海神彭透斯(Pontus);山脉-即山神乌瑞亚(Ourea)。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3.总结报告: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选择题:设计一些关于物质概念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简答题:让学生回答一些简答题,如“请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题: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哲学基础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探讨世界的物质性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我们身边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概念和作用。
2.实物展示: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手机、书本、水杯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物质的概念。
3.设计一份关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物质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4.围绕“如何运用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一份小组讨论报告。报告应包括讨论过程、主要观点、结论等内容。
5.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课 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课 1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观点和世界的物质性,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和教室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物质的。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观点,掌握世界的物质性。

2. 教学难点:区分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案例和相关知识点。

2. 搜集一些涉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现实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讨论。

3. 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木块、石头等,用于实物演示。

4. 安排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室活动。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许多关键步骤,如导入、讲解、实践、讨论、反馈等。

在课前,教师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会详细诠释观点、理论或技能,并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接下来,学生会有机缘通过实践来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技能。

教师还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机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能从同伴那里学到新的东西。

最后,教师会进行反馈,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出建设性的建议,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能从教学过程中获得反馈,以便不息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观点及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掌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都根植于物质的原理;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

哲学与人生-第2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2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第 2 课第一框教案1【拓展举例】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进一步体会人类的“高明之处”。

【归纳总结】人飞不如鸟、跑不如豹、力不如象、听不如蝙蝠、嗅不如狗……,但人类为什么能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具有意识。

(1 )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环节二【设置问题】●阅读教材第12 页“相关链接”,思考:意识的产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教师分析】通过图片分析,意识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说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倾听讲解理解知识: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通过材料分析、学生思考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从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

【阅读材料】学生阅读第12 页“相关链接”,思考人脑的特殊性。

通过明确人脑在质上和量上与其他高等动物大脑的区别,说明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高度发达的人脑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条件。

理解知识:从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

(3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展示材料】《漫画:美术题目“万能的上帝”》费尔巴哈的名句:“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马克思的名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教师分析】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理解知识: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设计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了解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作用。

(3)了解人脑的出现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4)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科学精神】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公共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指导实践活动。

1.教学重点: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引入新课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我们学习世界的物质性。

(二)讲授新课世界的物质性(板书)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板书)阅读与思考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

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阅读与思考《周易》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尚书》提出“五行”说,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作为“天所以命万物”的根本。

《第二课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二课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世界物质性的含义和实质,能初步认识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和发展性,能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使其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物质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世界物质性的基本概念,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物质现象,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辅资料准备:准备《世界的物质性》相关教材、教辅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2. 学生预习: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3. 教学环境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室,确保网络通畅,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导激趣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实例(如水、空气、食物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引出“物质”这一概念。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物质”,并问他们如何理解“物质性”的概念,有哪些现象和感受能够体现出物质的实在性。

二、深入学习1. 探索新知(1)讲解“世界的物质性”这一概念,解释物质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围绕“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展开讨论,加深对物质性概念的理解。

2. 互动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物质”的理解和感受,并记录下小组的讨论成果。

(2)邀请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1. 实践活动(1)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现象,如水结成冰、植物生长等,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

(2)分析生活实例:选取一些生活中与“物质”相关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物质性原理。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课时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4规定的“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要求教材分析: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阐明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同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进而引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阐明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其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通过分析这两目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难点:物质的含义,物质的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学情简要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了与世界起源相关的内容,如宇宙大爆炸等理论,在历史学科中也初步涉及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起源的一些解释,已经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基础,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教师更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的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科学性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的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策略方法】由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学习过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加之在第一单元学习中对哲学思维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才用的是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的模式。

分为“走入历史,追寻前人探索之路”“开拓思维,探究世界之本质“回归现实,坚定科学发展之路”三部分,让学生真正体会哲学思维的概括与反思的特点。

《第二课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二课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概念以及世界的物质性,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物质现象,提高观察、思考和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概念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案例等素材。

2. 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

3.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基础知识。

4. 准备教学道具,如黑板、白板、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有关世界各地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世界之大、之广,并引出“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点。

2. 提问学生,让他们回答世界是什么构成的?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世界的物质性。

(二)新课教学1. 讲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1)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说明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2)举例说明物质存在的形态,如:气态、液态、固态、场态等。

2. 探究世界的物质性(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世界的本原问题,以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

3. 课堂小结(1)总结世界的物质性观点,强调物质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从物质的角度看待世界?(三)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模拟购物情景剧,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购物场景,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展示商品交换的物质性本质。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理解经济规律背后的本质特征——物质性。

2. 学生自愿组织表演一个寓言故事或童话故事,展示其主题寓意并引导学生从物质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思考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以个人日记或作文的形式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2.1世界的物质性(嫦娥奔月)议题式教学设计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2.1世界的物质性(嫦娥奔月)议题式教学设计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5.教师点评: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嫦娥奔月议题的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提问:“嫦娥奔月”故事中,嫦娥是如何奔月的?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人怎样的科学观念?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人对月球的认识充满了神秘色彩,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对月球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4.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世界的物质性原理,通过探讨嫦娥奔月议题,了解科技发展背后的物质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3.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进行议题式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证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议题探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嫦娥奔月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辩论、演讲、小论文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证水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嫦娥奔月故事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探月工程成果,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物质性和科技原理。
2.分层教学,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任务,使学生在逐步探讨中深入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2.通过探讨世界的物质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本框课标要求的目标是“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依据课标,依托教材,本框学习以“世界的物质性”为主线,分析论证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一开始是社会的产物并依托于物质。

通过对本框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唐性,从全然上排除有神论的阻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学好本框是本单元乃至学好全书的基础和核心,极具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有必然的生活体会和相关的科学基础,因此在本框学习中应该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探讨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从相应的事例中感悟并能自行归纳总结得出“世界的物质性”结论,培育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但学生初步接触哲学,再加上哲学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明白得难度大,比如“物质的概念”确实是本框教学的难点,需要采纳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事例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识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明白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及相关的哲学原理分析论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坚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坚决反对上帝创世说和神灵创世说的立场教学重点: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教学难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教学手腕: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播放视频《世界最大强子对撞机实验9月10日正式启动——重现“宇宙大爆炸”,探讨世界起源隐秘》。

世界从何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人们一直都在试探和探讨的问题,也是一切哲学第一要回答的问题。

※依托情境,推动新课一、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板书)多媒体展现1)《圣经·旧约创世纪》材料及图片,提出探讨问题试探问题1:你是不是同意天地万物是上帝用六天的时刻制造的?试探问题2:运用你所明白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什么缘故上帝创世说是违抗实际的。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2.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物质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强化直观教学:利用图表、实物等教具,增强学生对物质性的直观认识。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基本概念解析:详细讲解物质、精神、主观、客观等概念,并举例说明。
3.案例分析: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可以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阐述自己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一篇与物质性相关的哲学文章或时政评论,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理论素养。
-学生在阅读后需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2.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3.情感升华:强调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节,学生可能对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等概念的理解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4.1 世界的物质性 1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识记物质的含义2.能够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法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准确理解世界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从世界本质问题上理解有神论的荒谬性,鲜明地反对神创说,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三教学难点物质的含义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分析事例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1、导入:三亚真是被上帝宠坏了的地方。

上帝把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最柔和的沙滩、最美味的海鲜…….都赐予了这座海南岛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

那么同学们思考,我们这么美丽的三亚真的是上帝赐予的吗?我们这天地万物真的是上帝创造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世界的本质。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进入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交流讨论、成果展示:交流讨论一:谈谈我们身边的物质,这些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一回事吗?同学们列举:桌椅、土壤、老师、大海……设疑:这些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一回事吗?(一)物质的概念:解释:(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它不为我们所动,不管你是否感受到,是否喜欢,它就客观存有在那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调物质的客观性。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能被人们所理解。

强调物质的可知性。

(3)客观实在指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有着。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所以,同学们刚刚列举的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非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的概念。

比方同学们列举的苹果、芒果的共同点是什么?是水果,这就是我们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抽象出共性的。

总结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它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能够被改造,有生有灭。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它并不独立存有,而是存有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物质的含义
(2)自然界的物质性(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难点: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探究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忆一忆(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什么
我们在第一单元里知道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我们也知道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呢现在就先让我们来看看物质的概念。

一、什么是物质探究一:(1)质就是桌椅、黑板、苹果……吗(2)那看不
见又真实存在的磁场、超声波、红外线是物质吗它们有什么共性
知识点一: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学生找主干:物质是客观实在。

注意: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比如我们窗外的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耸立在那里,是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我们说物质具有客观性,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

②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

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因此,我们说物质具有可知性。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注意: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它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3)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吗
通过动物的例子来说明:小狗、小猫、小鸡等动物是它们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是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而动物就是对它们共性的概括。

这里的“动物”就是物质,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也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因此物质不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是什么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注意: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和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练习: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A甲观点正确,乙观点错 B甲观点错,乙观点正确
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
二、世界是物质的
老师:如何证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它的物质性呢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

要验证世界是物质的,就要分别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才行。

探究二:自然界它怎么产生的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创世的传说
请运用有关地球或生命起源的知识再分析一下上帝创世说事背离客观实际的。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地球或生命起源的知识,选派代表上讲台演讲)
图片展示:天体的形成、运动是有规律的、从嫦娥一号所拍月球三维照片展示说明: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从宏观领域、微观领域、
生命世界(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

问题: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那些哲学结论呢
结论:①宇宙间不存在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
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即:1、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探究三:①你知值人类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吗(播放视频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②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1)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老师: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我们人才有了手脚分工,才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才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并形成了人类社会。

所以我们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地理环境是物质的、人口因素是物质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①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②构成人类社会的人口是客观的、物质性的,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③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

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

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举大跃进时候的故事来说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是客观的。

教师:我们大跃进的时候说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可以吗我们当时说的,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可能吗生产力是客观的
3、人的意识就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课堂小结:
堂上练习:(多媒体放映)
教学反思: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的两部分内容主要是: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这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也是贯穿全书的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课的学习,对学生唯物主义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
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重难点:(1)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批驳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教学中能够积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在讲授抽象常识时,利用典型的事例说明问题,将知识化繁为简;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采用漫画、图表等直接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哲学知识概念多、原理多,又深奥抽象,不易理解掌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漫画、图表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这样能给学生提供直接形象的感知背景,有效地占领学生的思维空间,缩短认识理解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在讲自然界的物质性时,应用视频天体起源或生命起源和进化来说明自然界事物的来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应用知识图表归纳哲学主干知识,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进而全面的掌握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