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本科生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生物化学是对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是连接生物学和化学的桥梁。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估,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和化学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2. 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领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1)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2) 生物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酶催化、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3) 生物化学反应和能量代谢:糖酵解、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等;(4) 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等。

2.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1) 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PCR、蛋白质电泳、DNA测序等;(3) 酶动力学实验、代谢活性测定和酶抑制实验;(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2.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提供实践机会;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4.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解释难点。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估:对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论陈述进行评估;3. 期中考试: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评估;4.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生物化学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1. Nelson, D. L., Cox, M. M.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2. Voet D., Voet J. G., Pratt C. W. Fundamentals of Biochemistry.3. Berg J. M., Tymoczko J. L., Gatto G. J. Stryer L. Biochemistry.七、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十五个教学周,每周三个学时。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南京大学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南京大学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是该校生物化学专业的一项重要教学指南,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生物化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在学生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教学大纲的内容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涵盖了生物化学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概念。

该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介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作用。

2. 酶学与代谢途径:讲解酶的特性和功能,以及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

3. 基因与遗传: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

4. 膜生物化学:探讨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膜上的转运、信号传导和细胞吸收等过程。

5.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介绍蛋白质的结构、折叠和功能,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大纲的结构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学习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合理的组织和安排。

大纲中的各个章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1. 基础知识部分: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等基础知识。

2. 核心知识部分:讲解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如酶学、代谢途径、基因和遗传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生物化学的基础。

3. 拓展知识部分:探讨生物化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膜生物化学的新进展等。

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三、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在学生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教学大纲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帮助学生理清生物化学知识的脉络和逻辑关系。

学生可以按照大纲的要求,有条理地学习和掌握各个知识点,从而建立起扎实的基础。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内吞和外排作用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意义
03
通过调节膜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影响细胞对信号的响应和传递

信号传导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信号传导异常与肿瘤发生
肿瘤细胞中常出现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和凋亡受阻。
02
信号传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元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导致神经
脂类代谢及调控机制
01
脂类的消化吸收
探讨食物中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过程,以及脂类在体内的运输
和分布。
02
脂肪酸氧化
详细阐述脂肪酸氧化的过程、 关键酶和调控机制,以及脂肪 酸氧化在能量供应中的作用。
03
脂肪合成
介绍脂肪合成的途径、关键酶 和调控机制,以及脂肪在能量
储存和释放中的意义。
04
胆固醇代谢
阐述胆固醇的合成、转运、转 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胆固醇在 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作用。
检查中的转氨酶测定。
代谢物检测
通过检测体液中代谢产物的异常变 化来推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血 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检测。
免疫学诊断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检测体内特异性 抗体或抗原,以诊断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等,如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
生物化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应用
药物设计与合成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糖代谢及调控机制
糖的消化吸收
探讨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以及糖在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糖酵解
详细阐述糖酵解的过程、关键酶和 调控机制,以及糖酵解在能量供应
中的作用。
糖异生
介绍糖异生的途径、关键酶和调控 机制,以及糖异生在维持血糖平衡 中的意义。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以及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机制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内容(一)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性质肽键的形成和肽链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2、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酸碱性质、胶体性质和沉淀反应蛋白质的变性、复性和水解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含量测定(二)核酸化学1、核酸的组成和结构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DNA 和 RNA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核酸的性质核酸的酸碱性质和紫外吸收特性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三)酶学1、酶的基本概念酶的定义、分类和命名酶的活性中心和催化机制2、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米氏方程和酶的动力学常数3、酶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方式酶含量的调节机制(四)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氧化的定义和与体外氧化的区别呼吸链的组成和电子传递过程2、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五)糖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2、糖的合成代谢糖原的合成糖异生途径(六)脂代谢1、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动员脂肪酸的β氧化2、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酸的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七)氨基酸代谢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α酮酸的代谢2、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碳单位的代谢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八)核苷酸代谢1、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嘧啶核苷酸的代谢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九)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核酸与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2、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调节激素水平的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系统传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024年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2024年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纠正或补偿缺陷 基因引起的疾病。
细胞治疗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培养、改造细胞,用于替代或修复受损组织和器 官。
25
生物化学技术在预防保健中应用
营养与健康
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合理饮食和 营养补充。
疾病预防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等手段,预测疾病风险,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
核苷酸代谢
介绍核苷酸的合成、分解及在遗传信息表达和调 控中的作用。
14
04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15
基因表达调控基本概念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生物体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 间上表达的调节控制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涉及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 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等多个层面。
基因表达调控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 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 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1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 生物小分子代谢及调控机制 •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 细胞信号传导与受体介导作用 • 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 • 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16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可导致 细胞功能异常,进而 引发疾病。
通过研究基因表达异 常,可以深入了解疾 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 制。
不同疾病状态下,基 因表达谱存在显著差 异。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针对基因表达异常,从多个层面进行 调节。
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影响基因表达。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生物化学是在生物学和化学交叉领域的一门学科,研究生物系统中的化学成分、反应和过程。

生物化学知识是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生物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动力学参数。

3. 了解常见的生物能量转化及代谢途径。

4. 掌握分离、纯化和检测生物大分子的实验技术。

5. 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核酸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多糖的结构、功能和分类- 脂类的结构、功能和分类2. 生物化学反应和酶动力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 酶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酶的动力学参数和催化机制3. 生物能量转化和代谢途径- ATP的合成和能量耗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脂类和糖类代谢途径4.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和检测技术- 蛋白质的电泳和柱色谱分离技术- 核酸的电泳和纯化技术- 多糖的色谱检测和纯化技术- 脂类的层析和柱色谱分离技术5. 科学研究思维与实验操作- 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介绍- 生物化学实验常用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 课堂讲授:通过授课讲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技术。

2. 实验操作:开展相关的生物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讨论课上遇到的问题、理解生物化学原理及实验结果的解读。

4.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为主,具体分配比例如下:1.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2.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3. 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六、参考教材1. 《生物化学》(作者:李娟),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本科教学大纲和考纲

《生物化学》本科教学大纲和考纲

《生物化学》本科教学大纲和考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本科)学时/学分:48/3选用教材:《生物化学》张跃林陶令霞化学工业岀版土込亠亠笔试(开卷)社考核方式:专业:药学大纲执笔人:大纲审核人:李素霞一、教学基本目标(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拟达到的教学目的)生物化学是关于生命的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现彖、阐明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科学。

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有可能为解决其它自然科学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尤其是微观生命科学一一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组成生物体的物质以及由生物体所产生的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研究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即新陈代谢规律;以及研究如何将这些生命科学原理应用于药学和医学实践中等问题。

拟达到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化学,能够理解和掌握组成生物体的物质以及由生物体所产生的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利用所学的原理分析药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的问题。

二、教学基本内容(按照章、节分别阐述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绪论1•什么是生物化学?2. 生物化学与生命科学及基础化学的关系?3. 生物化学的发展4. 如何学好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一、蛋自质的一般概念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一氨基酸三、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四、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五、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六、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本章将系统介绍蛋白质化学的基础知识。

重点阐述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间的依存关系。

在学习氨基酸的结构时应联系有机化学的竣酸结构,在学习氨基酸的化学性质时应联系氨基酸的结构,再将氨基酸的结构和特性与蛋白质的结构和特性联系起来。

要将对蛋白质理化性质的认识贯穿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酶一、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作用特点二、酶的命名与分类三、酶的性质(动力学性质;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的影响)四、酶的作用机制与药物的设计原理本章将重点介绍酶的化学本质、结构、特性和功能;酶反应动力学和酶的应用。

《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生物化学》课程教课纲领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英文名称:Biochemistry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64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0合用专业:食质量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国际沟通)先修课程: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肩负院部:基础医学院;组学分:4实验学时:16指导自学学时:0合用层次:本科学科组: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科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说明生物体化学构成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课程。

经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术训练,使学生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着手能力,以及必定的创新思想,为学习后续的药学、中药学基础课程确立必需的基础,为未来开展中医药学现代化供给必需的支撑。

(二)教课基本要求在教课内容上,侧重增强基础、突出要点,由浅入深地介绍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注意联系生物化学国内外科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成就在药学、中药学的应用;注意各章节知识连接协调、防止与其余课程知识重复或许脱节。

在教课方法上,踊跃运用多媒体讲堂教课设备,采纳启迪式、议论式、事例教课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教课内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充足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术,提升学生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三)课程的要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解说一般安排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本课程要点是静态生物化学、动向生物化学和遗传信息传达转接三篇章的内容;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培育学生现代科学的生命思想和必定的创新思想。

要点章节是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难点章节是教材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一门探讨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分子和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以及对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医学和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2. 掌握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并能够运用于科研和实践中;3. 理解生物化学在生物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4. 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本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氨基酸、胺基酸序列、蛋白质折叠、酶的催化等1.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苷酸、DNA与RNA的结构、遗传密码等1.3 多糖和脂质的结构与功能:多糖的结构、糖原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脂质的结构与功能等2. 酶的动力学与调控2.1 酶动力学:速率方程、酶动力学常数、酶催化机理等2.2 酶的调控:酶的诱导与抑制、正反馈与负反馈调控等2.3 酶的功能与应用:酶工程、药物研发等3. 代谢途径与调控3.1 糖代谢途径:糖酵解、糖异生、糖原合成与降解等3.2 脂肪代谢途径:脂肪酸合成与分解、三酰甘油合成与降解等3.3 蛋白质代谢途径:蛋白质合成、降解与泛素连接等3.4 代谢调控:反馈抑制、信号通路调控等4.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4.1 分离与纯化技术:凝胶电泳、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等4.2 光谱和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4.3 酶动力学测定与分析:酶cinetic方法、反应速率测定等四、教学方法1. 综合讲授:通过课堂讲授,讲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2. 实验教学:开展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3. 讨论和研讨:组织小组讨论、研讨会,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业书籍,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五、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2.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3. 课堂互动: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积极参与和理解程度;4. 学期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生物化学相关的课题进行探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Biochemistry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任务主要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来阐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其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及其调控变化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科学。

生物化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在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常用量度法,基本实验技能,如分光光度法和离心机使用;某些代谢物的定性、定量测定。

熟悉电泳、层析分离原理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改革生物化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方式进行。

在讲授中要体现专业特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发展很快,在讲授中应适当加以介绍当前生物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绪论 1学时知识点:生物化学的定义;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生物化学的发展;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生物化学与医学。

本章小结重点: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难点: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思考题:举例说明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学时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0.5学时知识点: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肽;生物活性肽:GSH、多肽类激素。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0.5学时知识点: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意义;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三级结构的概念和稳定三级结构的次级键;结构域;分子伴侣;四级结构概念、亚基的概念;蛋白质的分类。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课程通过系统化学的方法,介绍生物体中主要的生物分子、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物体内主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3. 理解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方式;4. 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分子1.1 蛋白质:结构、功能、合成和降解1.2 核酸:DNA、RNA的结构和功能1.3 糖类:单糖、双糖、多糖的分类及代谢1.4 脂类: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的合成和代谢2. 代谢途径2.1 糖代谢:糖原、糖异生、糖酵解2.2 脂类代谢:脂肪酸合成、β氧化、胆固醇代谢2.3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降解、尿素循环、氨基酸合成2.4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途径3. 酶的作用和调节3.1 酶的结构和功能3.2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点3.3 酶的催化机制及调节方式4. 疾病的发生机制4.1 代谢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4.2 酶缺陷病:遗传代谢病4.3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的原理及与疾病的关联;2. 实验教学:进行生物化学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论文研讨:组织学生针对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生物化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出勤、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结果记录及分析;3.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问答和简答题;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化学》(上、下册)2. 参考书:《生化学导论》、《生物化学》3. 实验器材:pH计、分光光度计等4. 实验物质:氨基酸、酶类等生物化学试剂八、总结展望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认识到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精妙机制,为深入学习生物学、医学和相关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生物化学本科理论教学大纲(人卫六版)

生物化学本科理论教学大纲(人卫六版)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影像、检验、法医、护理等专业总学时:112学时(理论78学时,实验34学时)本大纲的配套教材为周爱儒主编的《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六版)生物化学与理论课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目的要求】一、熟悉“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二、熟悉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了解生化与医学的关系四、了解学习生化的一般方法【授课学时】2学时【授课内容】1.重点阐述当代生物化学的概念2. 当代生化研究的主要内容3. 生物化学与医学4.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5. 本书内容与本期教学安排6. 生化学习方法简介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一、掌握:1.组成蛋白质的元素及20种编码氨基酸的结构;2.蛋白质多肽链的结构层次、特点与基本概念;3.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理化性质与生理功能二、熟悉:1.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的关系2.典型纤维状蛋白、球状蛋白的组成结构特点和重要生理功能3.侧链R基的作用与意义三、了解:1.氨基酸、蛋白质的一般分类方法2.蛋白质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的一般技术与方法【授课学时】5学时【授课内容】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1.氨基酸: L-α-氨基酸结构通式和分类、20种氨基酸的英文名词及缩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2.肽:肽键与肽链,生物活性肽。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模序及氨基酸侧链对二级结构形成的影响。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次级键、结构域及分子伴侣。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5.蛋白质的分类: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子病。

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沉淀、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2.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透析及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南京大学生物化学大纲

南京大学生物化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1 学时)1.1 生物化学的涵义1.2 生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1.3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1.4 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了解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生物化学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其代表性成果,了解生物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生物化学的涵义;生物化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二章糖类化学( 5学时)2.1 糖类的概念2.1.1 糖类的概念2.1.2 糖的分类2.1.3 糖类的主要生理作用2.2 单糖2.2.1 单糖的分类命名常见单糖2.2.2 单糖的结构2.2.2.1 糖的链状结构2.2.2.2 单糖的环状结构2.2.2.3 单糖的构象2.2.3 单糖的性质2.2.3.1 物理性质2.2.3.2 化学性质2.3 寡糖2.3.1 寡糖的命名2.3.2 主要的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的结构性质2.4 多糖2.4.1 均一多糖2.4.1.1 淀粉糖原2.4.1.2 纤维素几丁质2.4.2 不均一多糖2.4.2.1 细菌细胞壁2.4.2.2 细胞间质学习要求:掌握糖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单糖的结构和性质,区分单糖的构型和构象,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醛糖和酮糖,α型与β型等重要概念,熟悉单糖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等重要化学性质及其意义;了解三种主要的二糖的结构和性质;掌握重要的多糖:淀粉与糖原的结构与性质比较,了解其它多糖的种类与生理意义。

学习重点:单糖的结构和性质;淀粉与糖原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脂类化学(4学时)3.1 脂类的概念3.1.1 脂类的概念3.1.2 脂类的分类3.1.3 脂类的生理作用3.2 脂肪酸3.2.1 脂肪酸的概念3.2.2 脂肪酸的结构3.2.3 脂肪酸的物理性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3.2.4 必需脂肪酸3.3 单脂3.3.1 甘油三酯3.3.1.1 甘油三酯的结构命名3.3.1.2 甘油三酯的物理性质3.3.1.3 甘油三酯的化学性质3.3.1.4 甘油三酯的生理作用3.3.2 蜡3.3.2.1 结构性质生理作用3.3.2.2 常见的蜡3.4 磷脂3.4.1 甘油醇磷脂3.4.1.1 结构命名3.4.1.2 极性3.4.1.3 主要的甘油醇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心肌磷脂缩醛磷脂3.4.2 鞘胺醇磷脂3.4.2.1 鞘脂类的概念3.4.2.2 鞘脂类的结构3.4.2.3 鞘磷脂的分布功能3.5 糖脂3.5.1 糖基甘油酯3.5.1.1 结构3.5.1.2 命名3.5.1.3 分布3.5.2 糖鞘脂3.5.2.1 中性糖脂3.5.2.2 酸性糖脂(神经节苷脂)3.6 类脂3.6.1 萜类3.6.1.1 结构3.6.1.2 重要的萜类化合物3.6.2 固醇3.6.2.1 结构3.6.2.2 分类动物固醇植物固醇真菌固醇学习要求:掌握脂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脂肪酸的结构与性质;掌握脂肪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磷脂与糖脂的结构组分与区别;了解重要的甘油醇磷脂的种类与生理意义;了解鞘脂类的生理意义;了解类脂的概念与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 学时 )1.1 生物化学的涵义1.2 生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1.3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1.4 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了解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生物化学产生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其代表性成果,了解生物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生物化学的涵义;生物化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二章糖类化学( 5学时)2.1 糖类的概念2.1.1 糖类的概念2.1.2 糖的分类2.1.3 糖类的主要生理作用2.2 单糖2.2.1 单糖的分类命名常见单糖2.2.2 单糖的结构2.2.2.1 糖的链状结构2.2.2.2 单糖的环状结构2.2.2.3 单糖的构象2.2.3 单糖的性质2.2.3.1 物理性质2.2.3.2 化学性质2.3 寡糖2.3.1 寡糖的命名2.3.2 主要的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的结构性质2.4 多糖2.4.1 均一多糖2.4.1.1 淀粉糖原2.4.1.2 纤维素几丁质2.4.2 不均一多糖2.4.2.1 细菌细胞壁2.4.2.2 细胞间质学习要求:掌握糖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单糖的结构和性质,区分单糖的构型和构象,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醛糖和酮糖,α型与β型等重要概念,熟悉单糖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等重要化学性质及其意义;了解三种主要的二糖的结构和性质;掌握重要的多糖:淀粉与糖原的结构与性质比较,了解其它多糖的种类与生理意义。

学习重点:单糖的结构和性质;淀粉与糖原的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脂类化学(4学时)3.1 脂类的概念3.1.1 脂类的概念3.1.2 脂类的分类3.1.3 脂类的生理作用3.2 脂肪酸3.2.1 脂肪酸的概念3.2.2 脂肪酸的结构3.2.3 脂肪酸的物理性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3.2.4 必需脂肪酸3.3 单脂3.3.1 甘油三酯3.3.1.1 甘油三酯的结构命名3.3.1.2 甘油三酯的物理性质3.3.1.3 甘油三酯的化学性质3.3.1.4 甘油三酯的生理作用3.3.2 蜡3.3.2.1 结构性质生理作用3.3.2.2 常见的蜡3.4 磷脂3.4.1 甘油醇磷脂3.4.1.1 结构命名3.4.1.2 极性3.4.1.3 主要的甘油醇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心肌磷脂缩醛磷脂3.4.2 鞘胺醇磷脂3.4.2.1 鞘脂类的概念3.4.2.2 鞘脂类的结构3.4.2.3 鞘磷脂的分布功能3.5 糖脂3.5.1 糖基甘油酯3.5.1.1 结构3.5.1.2 命名3.5.1.3 分布3.5.2 糖鞘脂3.5.2.1 中性糖脂3.5.2.2 酸性糖脂(神经节苷脂)3.6 类脂3.6.1 萜类3.6.1.1 结构3.6.1.2 重要的萜类化合物3.6.2 固醇3.6.2.1 结构3.6.2.2 分类动物固醇植物固醇真菌固醇学习要求:掌握脂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脂肪酸的结构与性质;掌握脂肪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磷脂与糖脂的结构组分与区别;了解重要的甘油醇磷脂的种类与生理意义;了解鞘脂类的生理意义;了解类脂的概念与种类。

学习重点:脂肪酸与脂肪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复脂的概念与分类;鞘脂类的特殊生理意义;胆固醇的生理意义。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14 学时)4.1 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化学组成4.2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4.2.1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4.2.2 氨基酸的分类4.2.3 氨基酸的构型和旋光性4.2.4 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和等电点4.2.5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4.2.6 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4.3 肽4.3.1 肽的结构和命名4.3.2 肽的理化性质4.3.3 天然存在的某些重要多肽4.4 蛋白质的结构4.4.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4.4.2.1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4.4.2.2 蛋白质一级结构举例胰岛素 RNase4.4.2.3 多肽和蛋白质的人工合成4.4.3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4.4.3.1 酰胺平面和二面角4.4.3.2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4.4.3.3 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4.4.3.4 蛋白质的结构域4.4.3.5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4.4.3.6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4.4.3.7 纤维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4.5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5.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5.1.1 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病4.5.1.2 激素及其前体分子4.5.1.3 酶原激活4.5.1.3 同源蛋白质4.5.2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5.2.1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4.6.2.2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4.6 蛋白质的性质4.6.1 胶体性质4.6.2 酸碱性质和等电点4.6.3 别构作用4.6.4 变性作用4.6.5 凝固作用4.6.6 沉降作用4.6.7 沉淀作用4.7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鉴定4.7.1 细胞破碎4.7.2 提取4.7.3 分离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4.7.4 纯化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4.7.5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与纯度鉴定学习要求: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和化学组成;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掌握肽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包括初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了解蛋白质分析、分离和纯化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第五章核酸化学(10学时)5.1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5.1.1 核酸的概念5.1.2 核酸的重要性5.2 核苷酸5.2.1 核苷酸的结构5.2.2 核苷酸的性质5.3 DNA的结构5.3.1 DNA的碱基组成5.3.2 DNA的一级结构5.3.3 DNA的二级结构5.3.4 DNA的三级结构5.4 RNA的结构5.4.1 RNA的分布、类型和组成5.4.2 RNA的一级结构5.4.3 RNA的空间结构5.5核酸的理化性质5.5.1 核酸的粘度5.5.2 核酸的沉降特性5.5.3 核酸的紫外吸收5.5.4 核酸的酸碱性质5.5.5 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5.6核酸酶类5.6.1 核酸酶的分类5.6.2 核糖核酸酶类5.6.3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5.6.4 非专一性核酸酶类5.6.5 其它核酸酶类5.7核酸的分离纯化和常用研究方法5.7.1 核酸的分离纯化5.7.2 核酸含量的测定5.7.3 层析5.7.4 凝胶电泳5.7.5 限制酶图谱5.8核酸的生物功能5.8.1 DNA的生物功能5.8.2 RNA的生物功能学习要求:掌握核酸的概念和化学组成;区分两类核酸:DNA和RNA的组成、分布、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掌握核酸的组分: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掌握核酸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核酸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核酸分析、分离和纯化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DNA和RNA在碱基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核酸的重要理化性质和分析方法。

第六章酶化学(10 学时)6.1酶的一般概念6.1.1 酶的一般概念6.1.2 酶是生物催化剂6.1.3 酶的专一性6.1.4 酶的化学本质6.1.5 辅酶6.1.6 抗体酶和核酶6.2酶的命名和分类6.2.1 习惯命名法6.2.2 系统命名法6.2.3 酶的分类及编号6.3酶的分离纯化6.3.1酶的分离纯化6.3.2酶活力的测定6.4酶的结构和功能6.4.1 丝氨酸蛋白酶6.4.2 溶菌酶6.4.3 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6.5酶反应的动力学6.5.1化学动力学6.5.2酶反应的动力学6.5.3 影响酶反应速度的三种因素--pH、温度和酶浓度 6.5.4 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反应的作用6.5.5 双底物反应6.6酶的催化机理6.6.1 酶的活性中心6.6.2 酸碱催化6.6.3 共价催化6.6.4 金属离子催化6.6.5 静电(electrostatic)催化6.6.6 接近和轨道效应6.6.7 催化通过过渡态结合起作用6.6.8 酶原激活6.7别构酶和其他调节酶6.7.1 别构酶的动力学6.7.2 别构酶的机制6.7.3磷酸果糖激酶6.7.4天冬氨酸羧基转移酶6.7.5共价调节酶6.8同工酶、寡聚酶、诱导酶、多酶体系和复合体6.8.1同工酶6.8.2寡聚酶6.8.3诱导酶6.8.4多酶体系和复合体学习要求:掌握酶的概念和化学本质;掌握酶活力的概念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熟悉酶促反应动力学;了解别构酶、调节酶、同工酶、寡聚酶、诱导酶、多酶体系等酶学概念。

学习重点:酶活力的概念和影响酶活力的因素;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七章维生素与辅酶( 4 学时)7.1 维生素的概念7.1.1 维生素的发现7.1.2 维生素的概念7.1.3 维生素的分类7.1.4 维生素的生理作用7.2 脂溶性维生素7.2.1 维生素A7.2.2 维生素D7.2.3 维生素E7.2.4 维生素K7.3 水溶性维生素7.3.1 维生素B族7.3.1.1 维生素B1与TPP7.3.1.2 维生素B2与FMN,FAD7.3.1.3 维生素B3与CoA7.3.1.3 维生素B5与NAD,NADP7.3.1.4 维生素B6与PLP,PMP7.3.1.5 维生素B7与生物素7.3.1.6 维生素B11与叶酸7.3.1.7 维生素B12与辅酶B127.3.2 维生素C7.4 其它7.4.1 CoQ7.4.2 硫辛酸学习要求: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意义;了解每种维生素的化学本质、在代谢和生理上的作用。

学习重点:维生素的概念与分类;维生素与代谢的关系。

第八章激素与受体介导的信息传导( 4 学时)8.1 激素的定义8.1.1 激素的狭义定义8.1.2 激素的广义定义8.1.2.1 内分泌激素8.1.2.2 旁分泌激素8.1.2.3 自分泌激素8.2 激素的作用机制8.2.1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8.2.1.1 特异性8.2.1.2 微量就能发挥作用8.2.1.3第二信使8.2.1.4脱敏性质8.2.1.5 慢反应与快反应8.2.2 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8.2.2.1 受体位于细胞质的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8.2.2.2 受体位于细胞核的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8.2.3 水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8.2.3.1 cAMP-PKA系统8.2.3.2 IP3,Ca2+, DG-PKC系统8.2.3.3 cGMP-PKG系统8.2.3.4 NO系统8.2.3.5 TPK系统8.2.3.6 钙调蛋白8.2.3.7 几种系统之间的CROSS-TALK8.3 激素的分泌与调节8.4 常见激素的结构与功能8.4.1 下丘脑激素8.4.2 垂体激素8.4.3 其它内分泌激素8.4.4 脑肽学习要求:掌握激素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意义;了解激素的作用机制。

学习重点:激素的概念和生理意义,激素的主要作用机制。

复习考试:2学时第九章代谢总论( 1 学时)9.1代谢的定义9.2 代谢的一般特性9.2.1 代谢反应的条件温和9.2.2 代谢反应是有序、分步进行的9.2.3 代谢是受到高度调节的9.2.4 不同种类的生物具有相似的代谢途径9.2.5 代谢的高度分室化9.3 研究代谢的方法9.3.1 示踪9.3.2 代谢突变型的利用9.3.3 代谢反应的抑制剂学习要求:掌握代谢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代谢的研究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