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护理(研究运用)

合集下载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要点分析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要点分析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要点分析俯卧位通气(pronepositionventilation)是指在机械通气时将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以改善病人氧合状态的治疗性体位措施。

近年来,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辅助策略,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iondysfunctionsyndrome,ARDS)病人。

近年来对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策略不断改进,重度ARDS病人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早期和足够的时间内执行俯卧位通气,可能会提高ARDS病人的生存率。

本文分析了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的护理要点及相关知识。

1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的病理生理机制俯卧位通气时,胸腔内负压由背侧向腹侧逐渐减小,背侧胸腔内负压增大,使得背侧肺泡重新开放;腹侧胸腔内负压减小,跨肺压减少,仍能维持腹侧肺泡开放。

同时,解剖位置上位于心脏下方受压的肺组织复张,改变胸壁的顺应性,改变膈肌的位置和运动方式,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通气和血流灌注。

病人俯卧位通气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深部的痰液引流将更为充分。

俯卧位通气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在于改善氧合、降低肺血管阻力、降低右心室后负荷;腹腔压力升高可引起回心血量增加,增加心脏前负荷及后负荷。

2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要点分析2.1 俯卧位通气的起止与持续时间关于俯卧位通气的启动时机与持续时间没有统一认可的标准。

通常在诊断ARDS后24~36h启动俯卧位通气,可收到良好效果。

早期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俯卧位通气下,复张肺气泡具有时间依赖性,因此建议重度ARDS早期病人俯卧位通气时间为每天16~20h。

但需要注意的是,肺内、外源性ARDS存在病理生理学特征差异,因此不同原因导致的ARDS,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并不一致,故临床治疗中病人俯卧位通气的具体实施时间差异较大,取决于病人对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反应。

终止俯卧位通气的指证:转换为仰卧位4h后,病人氧合指数>150mmHg(呼气末正压<10cmH2O,1cmH2O=0.098kPa),则不需要再次俯卧位通气;俯卧位实施过程中出现循环动力学不稳定或者氧合指数进行性下降,则应及时终止;同时经过1d治疗无效,建议改变治疗策略。

俯卧位通气护理

俯卧位通气护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俯卧位通气护理1、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保护好病人。

适当给予镇静,从而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因焦虑、紧张、挣扎导致受伤或导管脱管,转换体位前后给予吸纯氧2min-5min.2、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物,因为在实施俯卧位后在给病人吸痰时会很不方面,但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3、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病人HR、BP、RR、SPO2等。

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转换俯卧位后头下垫凹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人工气道的受压,密切观察病人呼吸管道情况。

4、保持管路通畅: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在俯卧位开始转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但转换体位后在及时放开各管路,保持通畅,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防止病人因躁动等原因拔管。

5、要与病人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

重症医学科2018年3月10日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可编辑全文】

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
俯卧位通气护理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它可以帮助病人改善呼吸,减轻呼吸困难。

由于它不需要使用任何设备,因此也被称为自然护理措施。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基本原理是,病人将身体从坐姿或半坐姿改为仰卧位,使头低于躯干,使腹部的内容物上移,这样可以减少腹压,从而减少膈肌的压力,减少胸腔内的压力,使病人能够更轻松地呼吸。

在采取俯卧位通气护理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俯卧位护理时头低于躯干,但不能太低。

病人的头应处于20-30度的角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腹部压力,从而达到最佳通气效果。

其次,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俯卧位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不宜过长。

再次,应确保病人的肢体姿势舒适,不能太紧或太松,以免拉伤肌肉。

最后,应经常检查病人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以确保病情稳定。

俯卧位通气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但也需要遵循相关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护理体会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护理体会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护理体会摘要: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采用俯卧的体位,就是进行俯卧位通气,主要应用于重症肺病患者当中,例如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症等,可以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情况,使患者的死亡率降低,预后水平提升。

但是因为该治疗方法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注意完善其中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治疗过程的有效和科学。

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俯卧位通气相关的护理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常见的肺部重症包括急性肺部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患者普遍低氧血症严重、呼吸困难,需要提升吸入氧气的浓度,改善呼吸末正压。

治疗时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使预后水平下降。

治疗过程中采用俯卧位通气,也就是安排患者在病床上俯卧,同时进行机械通气,可以减轻心脏对于肺部产生的压迫,还能优化患者的氧合指数,提高其中的预后水平[1]。

所以开展俯卧位通气以及护理措施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一、俯卧位通气的适用范围俯卧位通气治疗措施适合在重症肺病患者中使用,如果临床上患者处于积极肺复张状态,但是不能接受将吸氧浓度降低到60%以下,就应该考虑使用俯卧位机械通气,但是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性出血、颅内压上升、行骨科手术治疗等情况,则不可使用俯卧位通气治疗。

二、俯卧位通气的介入时机和通气时间一般来说,在患者确诊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重症之后的24~36h时,即可开始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有相关研究显示,在患者氧合指数在100mmHg以下时,尽早使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率可以大幅度降低。

原因在于,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时,患者的复张肺泡时间依赖性较强,所以若患者的病情为重度,建议每日通气时间为16~20h,同时应该根据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进行合理调整[2]。

将患者体位转换成为仰卧位的4h以后,其氧合指数超过150mmHg,不需再次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即可终止俯卧位通气。

并且,如果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氧合指数呈现出进行性下降的情况,应该立即终止俯卧位通气治疗。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通过将患者置于俯卧位并结合机械通气来改善气道通畅度和通气功能的方法。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是通过重力作用改变胸腹部腔压,增加胸腔内的气体交换。

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气道清洁度、改善气道栓塞和肺不张等问题,对于重症患者和呼吸衰竭患者尤为重要。

1.确定适应症:俯卧位通气适用于有气道分泌物潴留、气道狭窄、呼吸功能不全或肺不张等情况的患者。

在进行俯卧位通气之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适合进行俯卧位通气。

2.准备设备:准备好所需设备,包括呼吸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洁度。

3.位置控制:将患者翻至俯卧位,通常需要2-4人协助。

在翻身过程中需要小心患者的皮肤,避免划伤或压迫。

4.定位辅助: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定位辅助,以确保其充分获得通气支持。

调整床位的高度和角度,使患者的气道保持通畅。

5.观察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观察气道分泌物的变化、呼吸机参数的调整、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等。

6.高效翻身:定期进行高效翻身,以保持患者的皮肤完整和舒适度。

高效翻身应该在机械通气前后进行,避免机械通气时的异常呼吸和气道不稳定。

7.安全保护:保护患者的安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确保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的稳定和安全,避免意外脱出和移位。

8.疼痛管理: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进行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9.护理交流:保持良好的护理交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意见。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10.定期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气道清洁度、通气功能、皮肤完整性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护理计划。

总之,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气体交换。

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人员需要熟悉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体位变换 等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04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压迫性损伤
由于患者身体重量压迫在某一部 位,导致皮肤、肌肉等组织受损 ,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破溃
等。
呼吸道受阻
俯卧位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呕 吐物不易排出,可能导致呼吸道受 阻,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发绀等。
挑战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如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仍是未来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提升专业能力
持续学习
关注俯卧位通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参加相关学术交流和培训 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实践探索
积极参与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 操作技能水平。
俯卧位时,患者的膈肌位置下降,胸 腔容积增大,有利于肺泡的扩张和氧 气的吸入。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俯卧位通气适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肺不张等导致严重低氧血 症的患者。
禁忌症
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升高、面部创伤或手术无法耐受俯卧位等 情况的患者禁用俯卧位通气。
02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与步 骤
使用辅助器具
使用气垫、枕头等辅助器具, 减轻患者局部压力,提高舒适 度。
加强沟通和协作
医护人员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 ,共同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05
案例分析:成功实施俯卧 位通气经验分享
案例背景介绍和诊断过程回顾
患者信息
一名65岁男性患者,因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急性加重入院。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现状与护理进展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现状与护理进展

三、结论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治疗技术,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开展,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技 术和方法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 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同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护理进展
随着俯卧位通气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相关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也不断得到发 展和完善。以下是近年来在俯卧位通气护理方面的主要进展。
1、舒适护理
为了提高患者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的舒适度,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舒 适护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使用柔软的支撑物,如泡沫垫或记忆棉垫,以减少 对患者的压迫;适当调整患者的体位,以避免身体局部受压;使用适当的镇静剂, 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感。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在俯卧位 通气过程中的舒适度。
然而,清醒俯卧位通气并非没有并发症。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不适、焦虑和 睡眠障碍等症状。此外,清醒俯卧位通气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指导和监测,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四、结论
总的来说,清醒俯卧位通气在ARDS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然而,对于清 醒俯卧位通气的最佳应用方式、患者的最佳体位以及如何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 问题,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讨。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 地理解和应用清醒俯卧位通气技术,以更好地治疗ARDS患者。
二、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作用机制
清醒俯卧位通气是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从而 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这种通气方式在ARDS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改善患 者的氧合,降低肺内分流,减轻肺水肿,缓解呼吸窘迫。
三、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应用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常规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常规

俯卧位通气患者护理常规一、定义俯卧位通气是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让患者在俯卧位状态下进行机械通气。

二、护理关键点1.预防并发症(误吸、压力性损伤、管路滑脱低血压心率失常)2.镇静镇痛三、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年龄、体重、肌力、血糖、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情况。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和气道压,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评估气管插管的深度,患者咳嗽、咳痰情况和气道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

4.评估有无呼吸困难、缺氧症状。

四、护理措施1.操作前护理(1)向患者说明俯卧位通气的意义和方法,做好必要解释和沟通,取得配合。

(2)在持续生命体征监测下进行,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可变换体位。

(3)俯卧位通气前2h暂停肠内营养的供给,操作前回抽胃内容物,避免过多胃残余量致反流误吸;重度ARDS患者早期置入鼻肠管。

(4)检查各种管路是否打折,留出足够的长度并妥善固定,保持管路通畅。

(5)充分镇静,必要时给予肌松剂。

(6)操作前充分吸痰,清理口鼻咽腔分泌物。

(7)将减压贴预先贴于胸部、髂嵴、会阴等俯卧位压力性损伤好发部位。

(8)准备好中单、软枕、U形垫、约束带等器具。

(9)使用隔帘保护患者隐私。

2.操作中护理(1)妥善分工:指挥者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路和人工气道固定、头部安置发出号令;第二人位于左侧负责固定监护仪导线及同侧其他管路;第三人位于右侧负责同侧管路(颈内静脉导管、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其他人负责协助。

夹闭可以暂时夹闭的引流管等,以防反流。

(2)协同操作:指挥者发出号令,其他操作者同时将患者移向床的一侧,翻转俯卧。

操作时将患者稍向上抬,避免拖拽。

(3)用软枕、水袋等支撑患者的重要部位,包括头部、胸部、髂部及小腿,并注意避免膝关节受压。

3.操作后护理(1)操作结束后再次查看各种管路是否在位,检查是否通畅,打开夹闭的管路。

(2)正确摆放肢体位置,避免牵拉伤。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操作中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
确保患者安全,采取措施 防止意外伤害,如使用约 束带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俯卧位时,注意调整患 者的头部和胸部位置,保 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
监测生命体征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呼吸等。
操作后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呼吸 困难、皮肤受损等。
护理效果评估方法
为了客观评估俯卧位通气护理的 效果,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更加科 学、客观的评估方法,如生理指 标监测、患者主观感受调查等。
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扩大适用范围
随着研究的深入,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适 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也逐渐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个体化护理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研究者们正在制定更加个体化的 俯卧位通气护理方案,以提高护理效果。
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肺部的通气/血流比例,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血液,提高氧合水平 。
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的发生率,因为这种通气方式能够 改善肺部通气,减少细菌在呼吸道内 的定植。
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俯卧位通气可以减轻呼吸机对气道的 压迫,减少气道损伤和感染的风险。
提高护理效果的方法
增加护理频次
增加护理频次可以提高护理效果 ,如每2小时翻身一次,可以减少
皮肤受压和不适感。
强化护理技能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 操作技能和护理水平,可以更好地 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
加强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教育,让其了解俯卧位 通气的重要性、操作方法以及注意 事项等,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 护理效果。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护理要点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护理要点

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护理要点һ陈国英㊀谢㊀兴(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ꎬ南宁市㊀530022)һ基金项目:广西南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3037 ̄2)㊀㊀ʌ提要ɔ㊀俯卧位通气在临床救治重度呼吸窘迫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ꎬ其能有效地改善中重度呼吸窘迫患者的难治性低氧血症ꎬ降低病死率ꎬ改善预后ꎮ但由于其操作复杂ꎬ国内尚未制订规范的操作流程ꎬ同时医护人员缺乏对俯卧位通气相关知识的了解ꎬ使此项体位治疗策略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开展ꎮ本文综述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护理要点ꎬ为临床护理人员正确㊁安全地实施俯卧位通气提供参考ꎮʌ关键词ɔ㊀俯卧位通气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ꎻ护理ꎻ研究进展ʌ中图分类号ɔR471ʌ文献标识码ɔAʌ文章编号ɔ1673 ̄6575(2019)06 ̄0790 ̄03DOI:10.11864/j.issn.1673.2019.06.32㊀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ꎬARDS)和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ꎬALI)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症ꎬ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ꎬ以及严重的㊁顽固的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ꎮ随着人们对ARDS/ALI的认识进一步提高ꎬ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开始受到重视ꎮ1974年Bryan首次描述使用俯卧位通气[1]ꎬ此方法在国外早已被应用于ARDS患者ꎬ国内近年来已被广泛关注ꎬ但尚未形成统一规范ꎮ现对俯卧位通气的研究进展及护理要点作一综述ꎬ为临床正确实施俯卧位通气提供参考ꎮ1㊀俯卧位通气的定义和理论基础俯卧位通气是指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时ꎬ将患者由卧位安置于俯卧位的一种治疗方法ꎮ研究发现[2-3]ꎬ发生ARDS和ALI时ꎬ由于肺内外病变引起炎症ꎬ导致肺间质弥漫性水肿ꎬ造成一侧或双侧肺内不均匀渗出ꎬ采取俯卧位或旋转体位ꎬ都能够促使患者背部肺泡复张ꎬ肺内血流重新分布ꎬ改善氧合ꎮ但由于旋转体位会引起患者头晕㊁呕吐等不适及循环功能不稳定等情况ꎬ因此建议推荐俯卧位通气ꎮ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的机制有[4]:(1)肺内气体分布更均匀ꎬ提高氧合指数ꎻ(2)减轻了心脏对肺的压迫ꎻ(3)功能残气量增加ꎻ(4)肺泡内血流及水分的重新分布ꎮ有研究指出ꎬ俯卧位通气是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肺保护的有效措施[5-7]ꎮ2㊀俯卧位通气的适应证和适用范围俯卧位通气适用于严重氧合指数功能障碍的患者ꎮ研究表明ꎬ给中重度ARDS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ꎬ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ꎬ降低病死率ꎬ改善预后[8-11]ꎮ俯卧位通气既可用于高龄ARDS患者[12]ꎬ也可用于3个月大的ARDS患儿[13]ꎻ不仅对内源性ARDS适用ꎬ对由重症胰腺炎㊁心脏外科术后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孢子虫菌肺炎㊁农药中毒㊁脓毒血症引起的顽固性低氧血症的外源性ARDSꎬ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14-18]ꎮLim等[19]对肺源性和肺外源性ARDS/ALI患者的俯卧位通气效果进行比较ꎬ发现肺外源性ARDS/ALI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较好ꎮ3㊀俯卧位通气的禁忌证和并发症俯卧位通气的禁忌证不是绝对的ꎬ其禁忌证主要有脑水肿㊁颅内高压㊁面部骨折㊁急性出血㊁锁骨骨折㊁腹部烧伤或开放性外伤㊁妊娠期㊁近期腹部手术㊁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20-21]ꎮ文献报道了颅内出血㊁颅内高压患者在持续的颅内监测状态下实施俯卧位的成功案例[22]ꎬ可见禁忌证也是相对的ꎬ只有在实施前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ꎬ针对性地制订落实俯卧位通气的各项措施ꎬ才能真正地保证患者安全ꎮ关于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研究报道较少ꎬ综合起来大概有:(1)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ꎬ压迫所致的头面部水肿㊁压疮ꎬ体位变动引起血压波动ꎻ(2)气管导管㊁各种引流管和动静脉导管的压迫㊁扭曲㊁移位㊁脱出等ꎻ(3)极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压迫㊁肌肉压伤㊁097 JournalofMinimallyInvasiveMedicineꎬDec.2019ꎬVol.14ꎬNo.6静脉淤血㊁臂丛神经损伤㊁胸锁骨骨折㊁眼周感染㊁鼻出血等罕见并发症ꎬ发生率非常低ꎬ原因尚不清楚ꎬ可能与牵拉㊁挤压所致的缺血有关[23-24]ꎮ4㊀俯卧位通气的介入时机和通气时间关于俯卧位通气的介入时机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ꎬ无论任何原因发生的肺水肿ꎬ在机械通气下已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情况下ꎬFiO2仍不能降至60%以下ꎬ即可使用俯卧位通气ꎻ另一种观点认为ꎬ当患者被确诊ARDS时ꎬ为保证对ARDS的有效治疗ꎬ应立即实施俯卧位通气ꎬ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ꎮ目前ꎬ更倾向于将氧合指数<200mmHg㊁FiO2>60%㊁Murray评分>2.5分㊁肺毛细血管嵌顿压<18cmH2O的患者作为使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界限指标[25]ꎮ俯卧位通气时间和频率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有不同的报道ꎬ目前没有确定最佳持续时间ꎬ主要以患者的耐受程度和改善氧合指数的效果而定ꎮ周建珍等[26]对俯卧位通气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ꎬ每2h翻身一次ꎬ每次俯卧位2hꎬ每天3次ꎬ患者并发症减少ꎮ韩慧芳等[27]研究发现ꎬ俯卧位每3h翻身一次ꎬ患者仍可耐受ꎬ每天可少翻身一次ꎬ以减轻护士工作量ꎬ而且每天6h的俯卧时间都安排在白天ꎬ既保证操作时的护理人力足够ꎬ又不影响患者休息ꎮ鲁晓红等[28]研究发现ꎬ肺内源性ARDS老年患者俯卧位通气4h能显著改善患者氧合指数ꎻ而肺外源性老年患者ꎬ俯卧位通气2h与4h的氧合指数无显著差异ꎬ提示应采取2h或更短时间(0.5h通气已明显升高)的俯卧位通气治疗肺外源性ARDS老年患者ꎬ必要时频繁更换体位ꎬ以避免通气/血流灌注恶化ꎮ黄鹤等[29]分别观察2h㊁4h㊁6h俯卧位通气时间并进行对比ꎬ发现俯卧位通气2h后患者的氧合指数和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ꎬ4h达峰值ꎬ其余无显著差异ꎮ5㊀护理要点5.1㊀评估㊀正确评估患者病情ꎬ评估生命体征㊁意识状态㊁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数状态ꎬ排除禁忌证ꎬ确保遵医嘱执行ꎮ5.2㊀俯卧位实施方法㊀俯卧位的实施设总指挥1人ꎬ由高年资的医生或护士担任ꎬ站在患者头侧ꎬ主要负责指挥人工气道中心静脉管路的管理及保护ꎮ由总指挥发口令ꎬ以保证每个实施动作的一致性ꎮ实施操作共需5~8名经过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30]ꎬ患者身体左右侧各安排2~3名医护人员ꎬ分别负责肩㊁腰㊁臀及腿部的各种管道管理ꎮ如患者身体上还有其他管路或连接设备ꎬ必要时可增加1名人员负责管路及机器的观察ꎮ实施俯卧位时ꎬ先将患者平移至床一侧ꎬ接着将其向对侧翻转ꎬ使患者侧卧90ʎ后将其俯卧位于床上ꎮ俯卧位后ꎬ将患者头部垫高ꎬ面部下垫凹形枕或马蹄形枕ꎬ使颜面部悬空或头偏向一侧ꎻ前额可以使用防压疮敷料贴ꎻ手臂自然向上伸直ꎬ放于头部的两侧ꎬ腹部悬空ꎬ避免腹主动脉受压而影响静脉回流ꎬ同时在受压部位垫软枕ꎮ5.3㊀加强管道护理㊀操作前30min停止鼻饲ꎬ妥善固定并夹闭胃管ꎬ防止食物反流ꎮ检查调整好呼吸机管道支架ꎬ检查气管导管位置ꎬ及时吸净呼吸道及口咽部分泌物ꎮ俯卧位结束恢复仰卧位后要及时整理及检查各引流管有无扭曲㊁移位㊁脱出等ꎮ5.4㊀观察内容㊀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㊁生命征㊁血氧饱和度㊁各管道通畅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ꎬ定期行动脉血气分析ꎬ计算氧合指数ꎬ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ꎮ实施俯卧位通气时ꎬ应有一位呼吸治疗师在场ꎬ俯卧位期间护士不得离开患者床旁ꎮ5.5㊀皮肤护理㊀实施俯卧位通气ꎬ容易忽视压力性损伤的发生[31]ꎮ常见的受压部位为前额㊁眼部㊁面颊㊁鼻及下颌㊁耳廓㊁肩部㊁肋弓㊁肘关节㊁膝关节髌骨面及足趾ꎬ以及男性生殖器㊁女性双侧乳房ꎮ除了定期评估及改变卧位ꎬ还应经常在小范围挪动患者ꎬ避免同一个部位长时间持续受压ꎬ还可在患者受压及骨突部位贴上泡沫敷料等减压敷料ꎬ减少压疮的发生ꎮ俯卧位通气能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ꎬ提高血氧饱和度ꎬ降低中重度ARDS患者的病死率ꎬ具有无创易行㊁经济有效㊁并发症少的优点ꎬ值得临床推广使用ꎮ但由于目前国内关于治疗的通气介入时机㊁并发症发生率㊁治疗持续时间及频率等问题缺乏大规模㊁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ꎬ致使该技术在国内难以广泛开展ꎮ相信随着国内医务人员对该技术的认识及研究的进一步加深ꎬ制订出统一操作标准ꎬ明确通气介入时机㊁治疗持续时间及频率㊁俯卧位通气停止时间等ꎬ俯卧位通气治疗中重度ARDS的有效策略应该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广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BryanAC.Conferenceonthescientificbasisofrespiratorytherapy.Pulmonaryphysiotherapyinthepediatricagegroup.Commentsofadevilᶄsadvocate[J].AmRevRespirDisꎬ1974ꎬ110(6Pt2):143-144.[2]㊀ManceboJꎬFernándezRꎬBlanchLꎬetal.Amulticentertrialofprolongedproneventilationinsevereacute197微创医学㊀2019年第14卷第6期㊀㊀㊀㊀㊀JournalofMinimallyInvasiveMedicineꎬ2019ꎬ14(6)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J].AmJRespirCritCareMedꎬ2006ꎬ173(11):1233-1239.[3]㊀戢新平ꎬ杨悦ꎬ杨丽丽ꎬ等.俯卧位和旋转体位治疗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ꎬ2005ꎬ15(5):687-690.[4]㊀徐军ꎬ于学忠.ARDS与俯卧位通气[J].中国急救医学ꎬ2004ꎬ24(6):430-432.[5]㊀GuerinCꎬGattinoniL.AssessmentofoxygenationresponsetopronepositionventilationinARDSbylungultrasonography[J].IntensiveCareMedꎬ2016ꎬ42(10):1601-1603.[6]㊀AlsaghirAHꎬMartinCM.Effectofpronepositioninginpatientswith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metaanalysis[J].CritCareMedꎬ2008ꎬ36(2):603-609. [7]㊀VollmanKM.PronepositioningfortheARDSpatient[J].DimensCritCareNursꎬ1997ꎬ16(4):184-193.[8]㊀GuérinCꎬReignierJꎬRichardJCꎬetal.Pronepositio ̄ninginsevere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J].NEnglJMedꎬ2013ꎬ368(23):2159-2168. [9]㊀BeitlerJRꎬShaefiSꎬMontesiSBꎬetal.Pronepositio ̄ningreducesmortalityfrom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 ̄dromeinthelowtidalvolumeera:ameta ̄analysis[J].IntesiveCareMedꎬ2014ꎬ40(3):332-341. [10]LeeJMꎬBaeWꎬLeeYJꎬetal.Theefficacyandsafetyofpronepositionalventilationin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updatedstudy ̄levelmeta ̄analysisof11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CritCareMedꎬ2014ꎬ42(5):1252-1262.[11]HuSLꎬHeHLꎬPanCꎬetal.Theeffectofpronepositioningonmortalityinpatientswith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meta ̄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J].CritCareꎬ2014ꎬ18(3):R109. [12]詹德利ꎬ宋小娟ꎬ王启明ꎬ等.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对60例高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ꎬ2017ꎬ30(7):1003-1004. [13]曲娜ꎬ张萍ꎬ常敏.俯卧位通气患儿的护理干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ꎬ2015ꎬ15(54):211-212.[14]梁萍ꎬ钟竹春ꎬ余晓.1例俯卧位通气联合CRRT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ꎬ2017(10):163-164.[15]罗艳.俯卧位通气在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ꎬ2017ꎬ14(3):31-33.[16]陈敏桢.俯卧位通气在AIDS合并PCP导致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ꎬ2017ꎬ21(29):4066-4068.[17]瞿海龙ꎬ周英莲ꎬ刘鹏ꎬ等.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ꎬ2016ꎬ33(5):30-34.[18]李廷玉.俯卧位通气对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5ꎬ25(3):163-164.[19]LimCMꎬKimEKꎬLeeJSꎬetal.Comparisionoftheresponsetothepronepositionbetweenpulmonaryandextrapulmonary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J].IntensiveCareMedꎬ2001ꎬ27(3):477-485. [20]HudackME.PronepositioningforpatientswithARDS[J].NursePractꎬ2013ꎬ38(6):10-12.[21]张晓春.俯卧位通气病人护理新进展[J].护理研究ꎬ2014ꎬ28(4B):1281-1282.[22]MurrayTAꎬPattersonLA.Pronepositioningoftraumapatientswith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ndopenabdominalincisions[J].CritCareNurseꎬ2002ꎬ22(3):52-56.[23]OffnerPJꎬHaenelJBꎬMooreEEꎬetal.Complicationsofproneventilationinpatientswithmultisystemtraumawithfulminant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J].JTraumaꎬ2000ꎬ48(2):224-228.[24]CurleyMA.Pronepositioningofpatientswith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systematicreview[J].AmJCritCareꎬ1999ꎬ8(6):397-405.[25]ARDSDefinitionTaskForceꎬRanieriVMꎬRubenfeldGDꎬetal.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theBerlinDefinition[J].JAMAꎬ2012ꎬ307(23):2526-2533.[26]周建珍ꎬ张传来ꎬ郑秋兰.集束化护理对减少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ꎬ2017ꎬ15(9):1028-1031.[27]韩慧芳ꎬ徐宇红ꎬ岳静燕ꎬ等.俯卧位不同翻身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ꎬ2013ꎬ48(10):923-925.[28]鲁晓红ꎬ周爱平.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ꎬ2016ꎬ22(12):95-97.[29]黄鹤ꎬ李雨ꎬ田昭涛ꎬ等.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储备ꎬ2015ꎬ12(9):82-85.[30]罗红ꎬ张晗.俯卧位通气的细节与实施[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ꎬ2016ꎬ39(9):666-668.[31]刘远金.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ꎬ2018ꎬ39(11):2151-2154.(收稿日期:2019 ̄07 ̄29㊀修回日期:2019 ̄10 ̄13)297 JournalofMinimallyInvasiveMedicineꎬDec.2019ꎬVol.14ꎬNo.6。

俯卧位通气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俯卧位通气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俯卧位通气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俯卧位通气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ICU收治的90例呼吸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全部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45例,采用俯卧位通气;对照组病人45例,采用仰卧位通气,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身体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俯卧位通气技术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ICU护理;应用效果俯卧位通气是现如今医院ICU中使用非常普遍的技术之一,其主要是使病人通过翻身床、人工操作等实现在俯卧位姿势状态下进行机械通气。

利用呼吸机可以使病人在俯卧式体位的情况下就可以使肺部进行适当的扩张,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得通气灌注比例得到合理的改善[1]。

和仰卧位通气相对比,俯卧位通气可以将病人体内分泌物进行更好的引流,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使病人氧合指数、动脉血气得到改善。

基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对90例呼吸衰竭进行研究,以探索俯卧位通气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ICU收治的90例呼吸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全部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各45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患者基本资料[n(%)](±S)组别例数性别(例)年龄(岁)平均年龄(岁)男女实验组4525(55.56)20(44.44)32-6950.55±7.49对照组4523(51.11)22(48.89)31-7050.53±7.56X2/t-0.17860.1786-0.0126 P-0.67260.6726-0.99001.1.1纳入标准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本次试验者。

俯卧位通气-护理

俯卧位通气-护理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护理物品,如 软垫、枕头、床单等,确 保操作过程中舒适安全。
沟通解释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 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 除其疑虑和紧张情绪。
操作过程
安全转移
将患者从平卧位转为俯 卧位,动作轻柔,避免当调 整头部、胸部、四肢的 位置,确保舒适自然。
重症哮喘
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 肺通气和氧合,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机 械通气风险。
肺炎、肺栓塞等其他呼吸系统疾 病
在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俯卧 位通气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 助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02 俯卧位通气护理操作
操作前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等,评估是否适 合进行俯卧位通气护理。
远程护理
借助远程医疗技术,实现患者与医 护人员之间的远程交流和指导,方 便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机器人辅助护理
研发适用于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 机器人,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才培养展望
专业化培训
针对俯卧位通气护理需求, 开展专业化的培训课程,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
结果
经过两周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 终成功脱离呼吸机,康复出院。
失败案例及分析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年轻男性,因重症哮喘导致呼吸衰竭,需要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护理措施
在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未发现明显异常。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 ,经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
该患者死亡的原因可能与自身病情严重、基础疾病较多、年龄较小等因素有关。此外,也可能与护理团 队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有关。因此,在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的监测和护理,提高护理团 队的应急处理能力。

俯卧位通气护理

俯卧位通气护理
原理
利用俯卧位时的重力作用,使下 垂的肺组织上移,减少肺组织下 垂程度,改善肺通气和血流灌注 ,提高氧合状态。
适用范围与禁忌
适用范围
适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重症肺炎等 需要改善氧合状态的患者。
禁忌
对于严重脊柱畸形、脊柱骨折、急性 心梗、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应慎用或 禁用。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气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加强俯卧位通气护理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研究
探索俯卧位通气护理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的联合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05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目标与内容
培训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对俯卧位通气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确保患者得到安 全、有效的护理。
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可改善氧合状态,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 发生。
局限性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变化,注意调整呼 吸机参数和体位,同时需要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02
俯卧位通气护理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呼吸情况等 ,以便确定是否适合进行 俯卧位通气护理。
俯卧位通气护理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俯卧位通气介绍 • 俯卧位通气护理操作流程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应用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科研进展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培训与教育
01
俯卧位通气介绍
定义与原理
定义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 体位,使肺组织在重力作用下重 新分布,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提高氧合状态的护理方法。

危重症病人俯卧位通气的实施管理护理课件

危重症病人俯卧位通气的实施管理护理课件

案例二
总结词
降低呼吸窘迫症状,改善氧合
详细描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泡萎陷,影响氧合。通过俯卧位通气护 理,能够改善肺泡通气,降低呼吸窘迫症状,提高氧合。
案例三:重症哮喘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
总结词
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详细描述
重症哮喘患者由于气道炎症和支气管痉挛,导致气道狭窄, 通气功能受限。通过俯卧位通气护理,能够减轻支气管痉挛 ,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 理念和技术,推动俯卧位通气护理实践的 国际化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俯卧位通气护理实践的效 果
总结俯卧位通气护理实践在危 重症病人治疗中的效果,包括 改善氧合、减轻肺水肿和降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方 面的数据和案例。
俯卧位通气护理实践的挑 战与对策
分析俯卧位通气护理实践在实 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俯卧位通气的作用机制
若情况严重,暂停俯卧位通气,并进行循环系统支持治疗。
03
04
CATALOGUE
俯卧位通气护理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
总结词
有效改善氧合,促进肺炎恢复
详细描述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肺部炎症,肺泡通气量减少,容易出现低氧血症。通过俯卧位通气护理,能够改善肺部通气分 布,提高氧合,促进肺炎恢复。
优化俯卧位通气护理操作流程
进一步探讨俯卧位通气在呼吸生理、血流 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 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针对现有操作流程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提高俯卧位通气护理实践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

俯卧位通气护理常规

俯卧位通气护理常规

俯卧位通气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支持力度、镇静状态、维持药物、管道。

2.观察患者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呼吸困难、缺氧症状,以及气管插管的刻度、咳嗽咳痰的情况,监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和气道压。

3.观察约束部位、绳带固定部位、受压部位和骨突处有无压疮。

二、护理措施1.操作前准备(1)人力的准备∶根据患者的情况准备6-8人参与协助俯卧位通气,床头站1人指挥并负责头部,床两侧各站2-3人,另1人负责观察生命体征及摆放软枕。

(2)用物准备∶密闭式吸痰装置、软枕(3个)、软垫、翻身单、U型枕、护理垫、电极贴。

(3)患者准备∶暂停肠内营养液1小时并回抽胃管;吸净病人口鼻腔及气道分泌物,夹闭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连接密闭式吸痰装置;对受压部位予以减压敷料保护。

2.实施∶分离电极贴,翻身单覆盖患者,将患者平移至床的一侧,将患者俯卧,面向一侧,胸部(软枕上缘平锁骨)、髋部(软枕置于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之间),小腿胫前各放一软枕,会阴部垫护理垫。

3. 转换体位成功后,安置好各管道,背部贴电极贴(位置同胸部),双上肢置于头两侧,掌面朝下,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

4.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镇静用量,每2小时转动头部(双人操作),防止颜面部水肿及角膜损伤;定时检查上肢摆放位置,预防神经麻痹或关节僵硬,注意患者受压部位;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管道受压、打折,脱落.观察并及时调整身体下软枕的位置及斜坡卧位的角度。

5.俯卧位通气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耐受情况,适时吸痰,监测血气等实验室指标,观察俯卧位通气效果。

6.注意观察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低血压、气胸、青光眼、压疮、气管插管阻塞、反流、误吸)。

三、健康教育1.进行俯卧位通气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使其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征得家属及患者的同意,取得患者的配合。

2.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安慰患者,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精选全文

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
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
俯卧位通气护理是指在患者俯卧的姿势下进行的各种呼吸护理的活动,是重症护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介绍一下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

1、患者俯卧位护理: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促进生理函数的评估,在呼吸护理过程中及时调整患者体位,保持呼吸护理期间患者姿势稳定,防止患者感染疾病和新机构,同时需要定期更换患者身体支撑物和护具,以免摩擦或压迫患者皮肤。

2、护理支持呼吸:确保患者的肩膀和上肢能够自由自如地张开,避免控制患者的活动,保持正确的呼吸方式。

3、管理呼吸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的氧气饱和度,如有必要及时更换气管插管,专业护士进行呼吸科护理,及时识别患者的呼吸状况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4、食物安全管理:向患者提供安全有益的饮食,防止因进食造成呼吸问题。

通过以上俯卧位通气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重症护理患者的呼吸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让患者尽量保持平静,避免吸烟和太多其他刺激物。

同时,也希望专业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有时选择俯卧位护理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俯卧位通气是一种特殊的通气方式,常用于危重病人的呼吸支持。

这种通气方式有助于改善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同时提供对患者呼吸机的优化支持。

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时,患者需平躺在低床,胸部高于盆腔。

本文将介绍俯卧位通气的概念、适应症、机制、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通过将患者置于俯卧位来改善气道通畅性、肺复张和分布的通气方式。

相比于其他通气方式,俯卧位通气能够增加胸壁的机械约束和限制,进而改善气体交换,减少通气和肺循环的不匹配。

此外,俯卧位通气还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统力学和肺过度膨胀。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

2.重症医学科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机械通气。

3.患有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需进行辅助通气。

1.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不同肺区域通气和肺血流不均匀性,有助于优化通气-血流比例。

2.增加局部肺容积: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变重力作用,使背部肺泡展开,增加局部肺容积,改善肺复张。

3.减少肺损伤: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少胃液和食物反流入气道的风险,从而降低肺部感染和损伤的可能性。

4.调节气道分泌物:俯卧位通气可以通过改善气道排气改善通气功能,减少黏液和分泌物的阻塞。

1.准备工作:保持患者处于平躺位,将床调至适当的高度,确保患者的胸部高于盆腔。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垫子以支撑头部和足部。

2.更换气管插管:将患者气管插管固定,确保通气管路畅通无阻。

3.调整呼吸机参数: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嘱,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潮气量、吸呼比和呼气末正压等。

4.将患者改为俯卧位:在有足够人员协助的情况下,将患者转至俯卧位。

确保患者头、躯干和足部得到适当的支撑,避免压迫患者软组织。

5.调整呼吸机参数:在俯卧位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一步调整呼吸机参数,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通气支持。

6.观察和监测:在俯卧位通气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动态、氧饱和度和血流动态。

定期记录相关指标,并及时调整通气支持。

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210000)【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774-01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机体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顾名思义,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把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

俯卧位通气首先由Bryan在1974年提出,通过改善背侧肺通气,从而改善血氧饱和度。

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证实了俯卧位通气的优越性,可通过降低胸腔内压力梯度、促进分泌物引流和肺内液体移动,明显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血氧饱和度[1]。

现将我院ICU运用俯卧位通气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52例,其中男37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士6)岁,其中呼吸窘迫综合征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5例,重症肺炎6例。

其中气管插管22例,气管切开30例。

1.2 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优越性 1976年,Piehl等[2]首次报道了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

在之后的10多年中,不断有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俯卧位通气的优越性。

Mancebo等[3]研究报道,俯卧位通气早期可通过肺内通气/血流的再分布,促进萎缩肺组织的复张,减少肺内分流,有效地改善肺内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

俯卧位通气与其他通气模式或辅助治疗手段联合,可起到联合效应。

1.3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适用于氧合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于其应用时机日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PEEP仍不能将吸氧浓度(FiO2)降至60%以下,即可以使用俯卧位通气;另一种认为,在ARDS早期,即使没有严重的氧合功能障碍,也可以使用俯卧位通气。

1.4 方法呼吸机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ervos或Dragr呼吸机辅助通气。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吴彩群;袁汉珍;刘桂容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24(14)2
【摘要】俯卧位通气是近年来重症肺炎疾病患者临床干预中的主要途径,具有强化通气效果,实现气道分泌物引流的作用,是改善机体氧气供应的关键,这一方式在调节血流动力学及呼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中,护理工作的
重要性不容忽视。

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促进患者疾病改善,实现早日撤机。

本文对重症肺炎患者行俯卧位通气功能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总结重症肺炎患者俯卧
位通气下压疮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
参考。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吴彩群;袁汉珍;刘桂容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俯卧位和仰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3.俯卧位通气在
重症肺炎护理中的研究进展4.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应用
24
小结
• 一个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团队 • 选对合适的患者 • 尽早实施俯卧位通气 • 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合适的PEEP)
专业应用
25
Thank You
专业应用
26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une 6,2013
专业应用
7
专业应用
8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指征
• 中重度ARDS
– PaO2/FiO2<150mmHg, FiO2>60%和PEEP≥5cmH2O – 尤其是PaO2/FIO2≤ 100 mm Hg的ARDS患者
ARDS与俯卧位通气
周婷 2016-06-01
专业应用
1
不同体位时的呼吸生理
跨肺压(Ptp)=肺泡压(PA)-胸膜腔内压(Ppl)
• 直立位:Ppl按重力作用自上而下负值逐渐 减小,跨肺压随之逐渐减小,因此肺泡直 径亦逐渐减小。
• 仰卧位:肺通气主要集中在胸腹侧。 • 俯卧位:不同区域的通气较仰卧位时均匀,
• 有效指标
– PaO2或SpO2改善
• 无法耐受俯卧位
– SpO2下降 – HR上升 – 心律失常
专业应用
21
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与以下因素相关
• 肺部受伤面积 • 胸廓顺应性的好坏 • ARDS的诱因 • 肺部的形状(三角锥状体) • 肺纤维化
专业应用
22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 绝对禁忌症
– 脊柱不稳定 – 未检测的颅内压升高
– 死腔样通气:胸侧部分肺泡过度通气,血流灌注不足
专业应用
4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氧合
• 1976年Piehl予5例ARDS病人施行俯卧位通 气,显著地改善了病人的氧合状况;
• Chatte报道32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仰卧 位、转俯位1h、4h及复转为仰位1h时的 PaO2/FiO2值分别为103±28、158±62、 159±59和128±52;
料; • 评估病人的镇静指数,可予适当肌松剂及镇静剂,稳定10 min。 • 分离心电图导线和电极,决定好翻身的方向,夹闭引流管,将所有
的管道置于床的对侧
专业应用
11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专业应用
12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专业应用
13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专业应用
14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专业应用
15
• 相对禁忌症
– 开放性腹损伤 – 多发创伤伴不稳定骨折 – 妊娠 –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气道与血管通路高依赖
专业应用
23
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
• 意外脱管 • 暂时缺氧、低血压 • 压疮-前额、眼、面颊、鼻及下颌、双侧耳廓、双侧肩
部、双侧髂前上棘、双肘关节、膝关节髌骨面及足趾
• 面部水肿 • 镇静剂的用量增加
重度:
PaO2/FIO2≤ 100 mm Hg
均伴PEEP or CPAP ≥5 cm H2O
专业应用
3
ARDS的病理生理
• 肺泡水肿肺-容积明显缩小 • 肺不张-肺顺应性明显降低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 肺内分流:仰卧位通气时,背侧不张的肺组织更多而 血流灌注则在背侧肺组织占优势,因此背侧肺组织只 有灌注而无通气
专业应用
5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
• 通气血流比改善,分流减少
– 血流更多分布于通气较好的区域? – 通气更多分布于血流较好的区域? – 两者都存在?
• 改善通气的过程
– ↓胸膜腔压力梯度
– ↑跨肺压
• 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 减少心脏、腹部对肺的压迫,促进重力依赖
区肺复张
Crit Care Clin 27 (2011)
• 轻度ARDS不推荐应用俯卧位通气
专业应用
9
俯卧位通气应用时机
• 中重度ARDS早期应用
– 符合ARDS标准后12-24小时内开始
专业应用
10
俯卧位通气前准备
• 准备好软垫或枕头,充分吸净口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 • 通气前停止鼻饲约30 min,夹闭胃管,防止误吸; • 检查并固定中心静脉管或外周静脉置管; • 必要时更换胸腹部伤口敷料,气管插管固定带或气管切开口的敷
专业应用
16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专业应用
17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专业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专业应用
19
俯卧位通气注意事项
• 避免呼吸机管路、深静脉置管、监护线、 胃管、尿管脱落;
• 有经验的团队协作,5分钟内完成; • 经常改变患者俯卧位的姿势,防压疮。
专业应用
20
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
511–523
专业应用
6
早期俯卧位通气可显著减少严重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率
• 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466例严重ARDS 患者,俯卧位通气至少16小时或左仰卧位 通气。
• 结果:237例入俯卧位通气组,229例入仰 卧位通气组,28天死亡率分别16.0%、 32.8%,90天死亡率分别23.6%和41.0% , P<0.001,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肺通气主要集中在背侧。
专业应用
2
ARDS的柏林定义
• (1)时程:一周内已知的病因导致的新发/恶化的呼
吸衰竭
(2)影像学:斑片影累计>3/4肺
(3)水肿来源:不能完全由心力衰竭或者液体负荷
来解释的呼吸衰竭;
(4)低氧血症:
轻度:200 < PaO2/FIO2 ≤300mm Hg
中度:100 < PaO2/FIO2≤ 200 mm 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