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9放飞蜻蜓 第二课时
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它的眼睛很大,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 成的,结构很复杂。 蜻蜓的眼睛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奇怪、神奇、奇特
蜻蜓的眼睛真神奇。“神”在它可 以看清四面八方所有的方位。“奇”在 它的小眼睛可达几万个。多么独特的一 双眼睛啊!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 蜻蜓荣获了“捕虫能手”的称号。 蜻蜓的眼睛特点是“很大,结构很 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功能是“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的生活丰富多彩。
放飞原因之二:蜻蜓可爱的尾巴(第7~10 自然段)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
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 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 以后又会长出来。
为什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蜻蜓点水是怎么回事?
返回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10自然段,到文中找 出原因,画出有关的句子。
放飞原因之一:蜻蜓爱吃的食物(第2~6自 然段)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
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 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 蜻蜓吃的是什么? 孑孓 “苍蝇、蚊子、水里 的孑孒,它都吃。” “孑孓”是什么? 蜻蜓幼虫 “孑孒”,是“蚊子”的 幼虫,生活在水里。 蜻蜓在天上飞,怎么吃孑孓? “蜻蜓”的幼虫也生活在水里,会吃孑孒。
请大家默读第2~11自然段,找出描写陶行 知的句子,圈出体现动作、神态的词语,体 会他是怎样的人。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①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②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 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 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③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蜻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学会借助课文的描述,进行想象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关爱、合作共赢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蜻蜓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蜻蜓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 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蜻蜓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蜻蜓的了解。
(3)简介课文《放飞蜻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 探究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1)学生观察蜻蜓的图片,了解蜻蜓的外形特点。
(2)小组讨论:蜻蜓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它们为什么要在水边飞行?(3)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想象与创作(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蜻蜓在空中飞舞的场景。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放飞蜻蜓》2
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
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
第五板块: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实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第六版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剩余的题目。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眼睛
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
师引读课文: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能够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补充介绍自己了解的更多的蜻蜓的资料。
5、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有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
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相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
资源
阅读《新补充读本》P152—154《在昆虫运动会上》。
预习
设计
★★继续阅读有关陶行知的故事。
(10分钟)
【学程单2】
①默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劝说孩子们的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小组内交流
③自学时间:6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预设: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
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
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
放飞蜻蜓看图写话
放飞蜻蜓看图写话
时间:2019-04-23 09:55:10 | 作者:学霸
【放飞蜻蜓】
严铭谦
星期六早上,小红发现了小蜻蜓在她家窗户边上。
小红把它捧到家里,帮它包扎。
第二天,蜻蜓休息够了,小红就打开窗户把小蜻蜓放出去了。
蜻蜓扇动翅膀飞出去了,它看到了像埃菲尔铁塔一样的高山,太阳公公和像棉花糖一般的白云。
她对着小红飞呀飞,似乎在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
【放飞蜻蜓】
宁镇韬
星期六,小花出门玩的时候来到了一个湖边,看见了一只蜻蜓躺在地上飞不起来了。
于是他把蜻蜓带回家,把它放在了窗子上休息。
第二天,蜻蜓好像好多了,小花打开了窗子,蜻蜓轻轻扇着翅膀飞走了。
它看见了绿绿的高山和软软的白云,太阳公公笑眯眯的,好像在对着小女孩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
【开心的蜻蜓】
邓鹿霖
有一天小红出去玩,突然有只蜻蜓掉进了她的面前。
她轻轻地把它抱起来带到屋子里面去了。
她看了一下,原来蜻蜓是受伤了,于是她用药帮蜻蜓包扎了。
第二天早上,小蜻蜓伤好了,小红把窗户推开,轻轻的放走了小蜻蜓。
小蜻蜓扇着翅膀对小红,好像在说:“谢谢你救了我一命,我好多了!”蜻蜓飞走了,它真可爱。
太阳公公面带微笑,好像也在夸奖小红。
小红真是一个好孩子。
(公众号:可乐小天才)。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教案《放飞蜻蜓》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喝斥,而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引导,没有严厉的指责,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相关知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
能力目标: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蜻蜓,增强保护有益小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蜻蜓,增强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四、教具准备课件、实物。
五、教学过程:一、抓题眼“放飞”引出质疑,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小伙伴们捉住了蜻蜓为什么又要把它放飞呢? 陶行知向孩子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放手”进行探究学习,突出本课重点。
(一)一放——初读课文,走进蜻蜓梳理问题:1、蜻蜓吃什么?2、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3、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4、把它放了,好不好?二放——细读探究,了解蜻蜓学生填写表格,用词概括蜻蜓各部分特点。
三放——提炼精要,感受内涵1.自读课文想一想从陶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中,你感受到陶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慈爱和蔼的陶行知。
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爱护蜻蜓的陶行知。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你们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教育有方的陶行知。
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
《放飞蜻蜓》教材解读二
《放飞蜻蜓》教材解读二
结合课文的情况,个人觉得对本课的讲读可以按照“捉蜻蜓——说蜻蜓——放蜻蜓”三步来走。
第一步:捉蜻蜓
课文对捉蜻蜓一节介绍的很简单,只是一句话带过,交代了时间、人物和做的事情。
第二步:说蜻蜓
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可以抓住两条主线来理解:一是孩子们对蜻蜓由不了解到了解,二是对蜻蜓吃什么,蜻蜓的尾巴的形状和作用,蜻蜓的眼睛的特点和作用做的介绍。
在讲读过程中抓住慈爱、抚摸、拉着孩子们等词句让学生感悟陶行知的慈祥、和蔼和对孩子们的关心;通过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蜻蜓吃什么和蜻蜓的眼睛、尾巴的句子,并画出来,读一读,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引出“蜻蜓点水”的成语,并解释“蜻蜓点水”时是蜻蜓在产卵;对于“蜻蜓吃尾巴“的那一个环节,个人觉得还是纠正过来比较好,避免引起孩子的误解。
第三步:放蜻蜓
还是两条主线:一是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关爱,二是孩子们对蜻蜓由不了解到初步了解,并最终产生“纷纷”要求放掉蜻蜓的想法。
讲读时抓住一些重点词汇去辅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像“商量的口吻、纷纷、‘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等。
最后在总结课文的时候,再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学习完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很自然的就想到了保护蜻蜓这样的“益虫”、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关爱等。
《放飞蜻蜓》教案二:探索蜻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特征
《放飞蜻蜓》教案二:探索蜻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特征探索蜻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特征蜻蜓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昆虫,它们的生态习性非常独特,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生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蜻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特征。
一、色彩斑斓蜻蜓的身体多种颜色,如绿、红、紫、蓝等,非常美丽。
这些色彩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这些颜色能够帮助蜻蜓在自然环境中更好的活动。
比如,一些蜻蜓的身体颜色可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让人难以察觉,这对它们捕食或躲避天敌都十分有利。
二、飞行速度快蜻蜓拥有高速飞行的技巧,能够快速转弯、停止和再次起飞。
这让它们非常适应在空中飞行和捕食。
蜻蜓对于速度的控制非常准确,这得益于他们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翅膀组织。
通过科学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蜻蜓在飞行中的速度和控制能力,为我们设计更好的分子和飞行系统提供了借鉴。
三、营养成分丰富蜻蜓的身体在营养上非常丰富。
它们的体内含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天然物质。
这些天然物质可以被用来制作食品、药物和成分营养强盛的饲料。
如果人们能够有效地利用蜻蜓这种资源,不仅可以为个体和社会健康提供保障,也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四、喜欢静态环境相对于躁动不安的环境,蜻蜓更喜欢比较静态的环境,如平静的水面或树林的乱叶区域。
这些地方相对安全,生存率比较大。
此外,蜻蜓还喜欢在树枝、植物叶子和草的枝头上活动。
这让它们很容易被算法和模型所模拟,为研究新的智能系统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对蜻蜓的一些特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小昆虫,更是生态系统中有着独特作用的生物。
蜻蜓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这些生物的能力,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和推广到我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胡树荣
宝应县水泗小学 胡树荣 钱文泉
我知道: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 见一群孩子 ,就引导他们 认识 ,最后孩们 。
问题一 :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
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 问题二: 知道?”
蜻蜓补充资料1:
各种小形飞虫都是蜻蜓的美味佳肴, 蚊、蝇、叶蝉、小形蛾子、蝴蝶、虻类等 来者不拒。据说,一只马大头蜻蜒一天内 能吃近1000个小飞虫。一只蜻蜒能在l小 时内吃掉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蜻 蜓幼虫一年能吃3000多只蚊子的幼虫。
2
6
7
陶行知先生
10 11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 道蜻蜓吃什么吗?”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 道蜻蜓吃什么吗?”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 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 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 友?”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 蜻蜓还给翠贞。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 蜻蜓还给翠贞。
关爱自然,从我做起!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 朋友,它们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 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 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小
池
宋.杨万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 业:
1、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蜻蜓是“除害 飞行家”?它还有什么特别的领?„„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听课评课心得体会1《放飞蜻蜓》评课5月13日,听了沈玉芬老师的《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这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在课上,沈老师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
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
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
沈老师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
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沈老师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
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沈老师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临下课时,沈老师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
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2今天我参加了到辛兴中心小学听课、评课的活动,得益不少。
现将我对本次活动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听课活动有利于我们向别人学习比较先进的教学思路、方法、手段,甚至包括课堂用语和授课人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风貌。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如何细致引导下一辈的认识蜻蜓的。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复述课文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这篇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围绕“蜻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讲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2、过度:看来这群孩子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先生跟他们谈论了蜻蜓。
那么他都跟孩子们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在课文中找一找,画出关于蜻蜓知识的句子来。
二、认识蜻蜓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句子。
2、你了解了蜻蜓的那些特点?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小组交流汇报,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
(1)食物:“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2)尾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3)眼睛:“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3、关于蜻蜓,除了课文里的相关介绍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哪位同学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收集到的资料呢?补充资料:在昆虫世界里,蜻蜓飞行本领最高,它比别的昆虫飞得快,飞得高,飞得远,每小时能飞行100多公里。
它的头上有两只发达的复眼,亮晶晶的像个小灯泡。
复眼是由10000个到28000个小眼睛组成的,能看见6米以内的东西,还会分辨颜色,识别物体的形状。
蜻蜓的交配很有趣,雄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夹子拖住雌的蜻蜓的头,雌的蜻蜓把腹部弯过去,伸到雄的蜻蜓腹部,就这样在天空中一边飞一边交配,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蜻蜓吃尾巴”。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我知道: 我知道: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 先生看见一群孩子 , 就引导他们认识 , 最后孩子们 。
问题一 :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 翠贞, 翠贞 什么吗? 什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问题二: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问题二: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谁知道? 谁知道?”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 着它的尾巴说: 你们看, 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 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 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 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 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 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 会长出来。 接着, 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 部对孩子们说: 它的眼睛很大, 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 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翠贞的小辫子问: 翠贞,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 道蜻蜓吃什么吗? 道蜻蜓吃什么吗?”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 还是翠贞说得对。 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 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 友?”
2 6 7
陶行知先生
10 11
你觉得陶行知是怎样的一个人, 2. 你觉得陶行知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哪儿看出来的? 从哪儿看出来的? 陶行知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陶行知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他停下脚步,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翠贞的小辫子问: 翠贞, 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 道蜻蜓吃什么吗? 道蜻蜓吃什么吗?”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同情心。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放飞蜻蜓》课文内容简介: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放飞蜻蜓的故事。
主人公小明在公园里捉到了一只蜻蜓,他通过观察和了解蜻蜓的特点,决定将它放飞回大自然。
小明学到了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2.2 生字词蜻蜓、公园、捉住、观察、特点、放飞、大自然、关爱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难点: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蜻蜓和放飞蜻蜓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的图片和生活习性。
使用教具,如蜻蜓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使用教学游戏,如“蜻蜓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蜻蜓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蜻蜓的特点。
提问学生对蜻蜓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5.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含义。
5.3 学习课文内容: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放飞蜻蜓_二年级作文
放飞蜻蜓
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姐姐在门口的树下乘凉。
忽然飞来一只漂亮的红蜻蜓,落在一片树叶上。
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一下子就捏住了它的尾巴。
这只蜻蜓真漂亮呀!它两只鼓鼓的眼睛像两个亮晶晶的玻璃球,还会来回转动。
两对红红的翅膀像轻纱,还不停地扇动着。
整体看来就像一架小型的战斗飞机,我太喜欢它了,就拿着它玩儿。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喂,蜻蜓是益虫,一天可以吃掉好多蚊虫呢,快把它放飞!”听了姐姐的话,我赶紧把它放了。
第1页共1页。
《放飞蜻蜓》教材解读
《放飞蜻蜓》教材解读《放飞蜻蜓》一课看起来文字浅显,学生一读就懂。
其实不然。
就课题提问,可以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两个问题:谁放飞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回答。
第二个问题就复杂一点了。
从课文的第一到第六自然段可以看出: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这可以成为放飞蜻蜓的理由之一。
那放飞蜻蜓还有哪些理由呢?有老师认为:因为蜻蜓尾巴的作用很大,所以放飞蜻蜓;因为蜻蜓眼睛的本领大,所以放飞蜻蜓。
我认为这两点很牵强。
为什么会谈到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很重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孩子们点点头。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行知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从这一自然段引出了陶行知对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介绍。
那么对蜻蜓眼睛和尾巴的介绍,对放飞蜻蜓有什么关系呢?我很久都没想明白。
我认为最后四个自然段和放飞蜻蜓关系不大,只是表现出陶行知先生关爱孩子,慈爱而已。
突然有一天,我想出来了!最后四段和放飞蜻蜓是有关系的。
在旧中国的乡村,玩蜻蜓是孩子们最常见的游戏。
那时候孩子也没有什么玩具,捉蜻蜓给他们带来一些乐趣。
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聊天,和孩子们讲蜻蜓的作用,先讲了蜻蜓吃苍蝇、蚊蝇和水中的孑孓,是我们的好朋友,接着讲了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作用,给孩子们增加了知识。
书上说: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这说明陶行知的话把孩子们深深地吸引住了。
陶行知和孩子们说话时,是慈爱的语气,是商量的口吻,是循循善诱的讲解。
当他和孩子们商量,把他放了好不好?没有自作主张,放掉蜻蜓,而是把蜻蜓还给翠贞。
这反映出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尊重和平等相待。
为什么会放飞蜻蜓?除了是因为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外,我认为第二个理由是因为亲其师,信其道,陶行知先生的谆谆教导影响了孩子们,所以当翠贞看看小伙伴们,不知道是放是留时,是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他回家去。
1/ 1。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周飞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蜻蜓,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爱惜生命的情感;感受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周飞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
【相关文献】
1.品味童趣放飞想象——《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J], 程超
2.品读悟情放飞想象——《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J], 徐程
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 [J], 王剑制
4.抓住重点放飞思维--《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J], 陈雪芬
5.《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J], 吴淑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放飞蜻蜓课时第二课时教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