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突破训练知识点专题(部编版)课题12新文化运动(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知识梳理及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知识梳理及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1b36c9926fff705cc170adc.png)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梳理】内容要点: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知识结构:知识要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提倡民主和科学(3)新文化也是一场文学革命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材料旨在说明( )A.《新青年》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B.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C.李大钊希冀新青年勇担重任D.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2.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
“这一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3.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挑选出来(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4.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5a74c4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9.png)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华老栓夫妻俩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 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听别人说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 计去找人血,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 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 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倾家荡产从刽子手那里买来人 血馒头,儿子的病却没能治好。——鲁迅《药》
事件:该女子(阿毛)年十四岁,未婚夫(吴家孩子)死了。父 母逼女儿饿死殉节。 女儿:“爸爸,我实在饿得忍不住了……你当真忍心看着我饿死 吗?” 爸爸(王举人):“阿毛……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 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
反应了什么问题君 父 夫?为 为 为臣 子 妻纲纲纲,,,节上在大三 仁 三 妇则则则…,是字、 德纲 从—民子妻义 、::…都成“阿—、 妇君 未于于于添全绝贞毛礼 言为 嫁陈许你粒烈在君父夫、 、臣 从独多。而可第智 妇纲 父为为为光死风、 容、 、七秀附附附信 、父 出…采“天(属属属妇为 嫁……饿1功子 从品 品 品9要…死纲 夫1, , ,6算你了、、年天要夫夫,而 而 而《为死底明县无 无 无妻从青下白官独 独 独纲子第,让年;;立 立 立一这人五四杂自 自 自种样常德送志::主 主 主有的来》体做之 之 之了1面法一卷人 人 人的,面5格 格 格事不号匾矣 矣 矣是,,); ; 。逼祖上迫宗面你的有,面四子实个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
早年留学日本
胡适
1910年,赴美留学
李大钊
1913年,赴日本留学
鲁迅
பைடு நூலகம்
1902年,留学日本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附解析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1092d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9.png)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每周评论》的创刊B.《青年杂志》的创刊C.《科学》杂志的创刊D.《天演论》的发表2.(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大化改新3.(2018·深圳市龙华区·期末)蔡元培在一次演讲中说:“人智日开,科学发达,以星云说明天地之始,以进化论明人类的由来,以引力说原子论明自然之秩序,而上帝创造世界之说破……”。
以上材料的核心思想是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政体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5.(2019·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以下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6.(2019·深圳市宝安区·模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
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A.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D.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指导7.(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自1920 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 年冬季,所有的旧文章课本一律废止。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1d6870f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9.png)
1917年,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形成了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蔡元培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后,两位西方来的“先生”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你知道他俩是谁吗?
袁世凯篡权后,极力复辟帝制。想一想,他尊孔复古与复辟帝制有什么联系?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1.背景
袁世凯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的根本,以此来抑制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往北京。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了什么重要的思想观点?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
科 学
指西方近代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信。
我们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离开科学也很危险。 ——陈独秀
八上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八上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99671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a.png)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训练1.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
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
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表中的思想主张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争取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做出各种努力。
其中把④处的主张付诸于实践的行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D.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4.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
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
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5.有人说,《新青年》杂志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民报》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
材料表明《新青年》《民报》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介绍了陈独秀的理论主张C.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6.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
阅读下面两位中外历史名人的名言,从中可得出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c814ecc647d27284b7351f5.png)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前几天行政院……邀我 去做行政院秘书……为这件 事我复电拒绝……请同学们 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 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 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 字。 (白话文)干不了,
谢谢。
文言: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2.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 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 运动号角。
陈独秀
《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第 二期改名为《新 青年》,1917年 《新青年》编辑 部迁往北京。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地点:上海(后迁往北京)
标志:《青年杂志》(《新青年》)
陈独秀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现 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 儒家传统道德。历代封建统治者以此 来束缚臣民的思想。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谢谢大家的聆听!
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
P58
课后活动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 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族共和、民主 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答:通过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回顾,理解中 国人对于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的。再从民主与科学口号在新文化运 动中的作用及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性来理解和 把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efaab281c758f5f61f6797.png)
部编版: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还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背景延伸: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开始时间及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口号:民主和科学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来的。
(3)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代表作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延伸理解: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
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2021年部编历史八年级上 第4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2021年部编历史八年级上 第4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407721e551810a6f52486f8.png)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归纳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兴起背景(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2)一部分先进________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开始标志:1915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________、鲁迅等。
主要阵地:杂志________和北京大学。
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内容(1)抨击________和旧文化。
(2)提倡________与科学。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3)提倡________革命。
主要成就评价(1)积极影响:①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________________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①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2)不足之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知识演练核心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C.严复发表《天演论》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如右图,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影响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其主要阵地是()A.《中外纪闻》B.《每周评论》C.《民报》D.《新青年》核心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4.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该文章中他主张() A.提倡白话文B.维新变法C.提倡新道德D.改革内政5.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知识过关1.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练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真题训练(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练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真题训练(原卷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34f43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b.png)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埋儿孝母”“割股奉亲”这些旧思想糟粕被中国近代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激烈抨击?()A. 维新变法运动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D. 五四运动2.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人物是()A. 鲁迅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胡适3.史学家陈旭蔍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班都伴随着西新旧之争。
”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A.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 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C.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D. 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4.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5.(2020·四川省攀枝花市七历上期末卷·1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以上说法,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6.(2020·内蒙古赤峰·7)下图所示是小强同学学习历史某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B.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7.(原创)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的()历程。
A.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近代民主化C. 近代化D. 推翻三座大山8.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如果是你来完成,你会参考哪一报刊?()A. 《万国公报》 B. 《新青年》 C. 《民报》 D. 《申报》9.1918年,山西省在省长阎锡山的推动下开展教育改革,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46105f7c1cfad6185fa75d.png)
非恶因;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
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由此可知他
主张( )
A.实行文学革命
B.解除封建思想束缚
C.进行民主政治改革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解析】根据材料“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并联系所学可 知,当时陈独秀认识到仅仅革新政治制度不足以救中国,必 须培养国民独立的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思想文化的毒害, 进行思想文化的革新运动。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④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白话短 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 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抨击了儒家传 统道德。《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 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文学革命成 果,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D
【解析】女学生抵制“列女传”“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体现的是她们追求“民主”“科学”,反映出民主、科学思想动摇 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答案】D
5.【核心素养:历史解释】陈独秀曾说:“中国固有之伦理、 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若是决计 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 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抨击了旧道德和旧文化 B.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C.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 D.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 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文 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 【答案】C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962d020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a.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以及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建立起对新文化运动的整体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4.讲授法:教师对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和影响进行详细讲解,深入解读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专题专题12 新文化运动(原卷版)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专题专题12 新文化运动(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0db52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3.png)
专题12 新文化运动知识讲解一.新文化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原因: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尊孔复古的逆流猖獗。
2.开始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5.口号(或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6.主要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和科学③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7.地位(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8.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9.关于近代化四次探索简答:(1)中国近代化历程先后主要经历了哪四次重大运动?答: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美国民主制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这四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举一位)答:洋务运动:李鸿章.张之洞等;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辛亥革命:孙中山;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
(3)这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答: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4)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答: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陈独秀曾说:“只有这两位先生(注: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分别是指()A.民主自由B.民主科学C.科学平等D.自强求富2.新文化运动的几个基本主张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一批热血沸腾、志存高远的优秀马克思主义新青年。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部编版八年级历史同步课时练习12:新文化运动(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部编版八年级历史同步课时练习12:新文化运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b9f43ce518964bcf847cc8.png)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基础闯关★★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中华民国的建立B.《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选C。
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包括()A.陈独秀 B.胡适 C.梁启超 D.鲁迅【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民主与科学。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故选C。
3.在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先进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建的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的两个最重要的阵地是()①《中外纪闻》②清华大学③《新青年》④北京大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C【解析】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与鲁迅同时参与运动的还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故选C。
4.“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民丛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答案】C【解析】据“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其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c16853a28ea81c759f57884.png)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
(两大口号)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
3.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
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④性质: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9dec3052d380eb63946d1f.png)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经济:中国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北洋军阀掀起“”逆流(直接原因);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1915标志: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阵地:《新青年》、口号:、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狂人日记》2.提倡。
陈独秀“德先生”“”3.也是一场。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新文学。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意义①是一场伟大的、空前的运动②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③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④为随后爆发的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⑥后期传播了思想2.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部编历史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混乱的局面。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是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以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时间:1915年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警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发展:由上海发展到北京。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近代化探索事件代表人物口号、思想学习西方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洋务运动李鸿章自强、求富技术/器物戊戌变法康有为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民主、科学思想文化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口号:民主、科学。
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的尊孔复古,《新青年》发表大量文章,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2新文化运动知识梳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在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
这是为了纪念“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他是()A.郦道元B.贾思勰C.司马迁D.祖冲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的科学贡献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贡献的相关史实。
【解答】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但又不盲从。
后来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
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也命名为“祖冲之之星”。
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题干中这位科学家是祖冲之。
故选:D。
2.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
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B.司马迁的《史记》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D.郦道元的《水经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解答】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
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司马迁的《史记》;ACD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排除。
故选:B。
3.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李斯【分析】本题以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为依托,考查钟繇。
【解答】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钟繇。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是由锺繇独创的。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
故选:A。
4.书法艺术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为楷书始于()A.东汉时期B.魏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书法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西晋设书博士,教学生书法,以锺、胡书法作为标准。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5.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A.麻醉人民B.发展石窟艺术C.扩大寺院势力D.维护封建统治【分析】本题考查了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
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解答】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维护封建统治。
统治者采取的所有措施其根本原因都是维护自己的统治。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故选:D。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在文化中的表现是()A.《齐民要术》B.《桃花源诗》C.数学家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D.北方开凿石窟,南方修建寺院【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表现。
【解答】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
在文化中的表现是北方开凿石窟,南方修建寺院。
故选:D。
7.1964年,为了纪念祖冲之对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星”。
以下有关祖冲之的内容符合史实的是()A.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千年B.与其子合著《齐民要术》,此书后来传入日本、朝鲜,被用作学校的课本C.他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D.他所推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差较大【分析】本题考查祖冲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
故选:A。
8.南北朝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曾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这位科学家是()A.张仲景B.祖冲之C.贾思勰D.徐光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祖冲之的数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解答】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他运用刘徽的“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
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分析】本题考查《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
【解答】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A符合题意。
故选:A。
10.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我国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记述。
这本书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相关史实。
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解答】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故选:B。
11.周杰伦的歌曲“中国风”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下列哪一选项与歌词内容有关()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C.钟繇楷书D.王羲之的作品【分析】本题以周杰伦创作了下列“中国风”歌曲为依托,考查王羲之。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周杰伦创作了下列“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歌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王羲之有关。
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
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
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故选:D。
12.导致如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推动B.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C.新文化运动的促进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导致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故选:C。
13.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指的是()A.民主、科学B.自由、平等C.民主、自由D.自由、博爱【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解答】“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学。
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选:A。
14.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A.胡适B.李大钊C.毛泽东D.周恩来【分析】本题考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的曙光。
【解答】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
故选:B。
15.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
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B.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中共成立、南昌起义、西安事变、中共七大、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解答】观察题干大事简图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