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摘要:一、引言二、地面沉降的原因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和石油2.开采地下固体矿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4.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三、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2.房屋维修与加固3.地面沉降的监测与控制四、结论正文: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基础下的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垂直位移。

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主要取决于沉降原因、沉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

本文将从地面沉降的原因、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1.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溶性气体和石油:这是人类活动中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首要原因。

地下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空洞,使得地表承受的压力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2.开采地下固体矿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地下矿藏的开采会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这些区域在地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塌陷,导致地面沉降。

3.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重大的工程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荷载会使地基土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4.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土体的蠕变:土体在低荷载的持续作用下,可能发生蠕变,导致地基的缓慢变形,从而引起地面沉降。

二、地面沉降的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针对地面沉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加强工程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等。

2.房屋维修与加固:对于已有的房屋地面沉降,可采取维修与加固措施,如修复裂缝、加固地基等,以确保房屋的使用安全。

3.地面沉降的监测与控制:对地面沉降进行实时监测,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地下水回灌、土体压实等,以减缓地面沉降的发展。

综上所述,地面沉降的处理标准需要根据沉降原因、沉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来制定。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对城市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可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下列控制和治理方案:
①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降深,调整开采层次,合理开发,当地面沉降发展剧烈时,应暂时停止开采地下水;
②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补给,但回灌时应控制回灌水源的水质标准,以防地下水被污染;
③控制工程建设中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2、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应预测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和估算地面沉降量,并可采取下列预测和防治措施:
①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可压缩层的分布;
②抽水压密试验、渗透试验、先期固结压力试验、流变试验、载荷试验等的测试成果和沉降观测资料,计算分析地面沉降量和发展趋势;
③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限制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及在地面沉降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采取措施。

怎样处理施工中的地面沉降

怎样处理施工中的地面沉降

怎样处理施工中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如何处理施工中的地面沉降。

1. 了解地面沉降的原因地面沉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松软、地下管道施工等。

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勘测,了解地质情况和地下管道的分布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采取预防措施在施工前,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加固地基、加厚地面、加强地下管道的支撑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

3. 及时发现地面沉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地面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面沉降的情况。

可以采用激光测距仪、水准仪等工具进行监测。

一旦发现地面沉降,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采取处理措施处理地面沉降的措施有很多,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加固地基:在地基下方注入混凝土,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2)加厚地面:在地面上铺设加固材料,如钢筋网、钢板等,增加地面的承载能力。

(3)加强地下管道的支撑:在管道下方加设支撑材料,如钢筋网、钢板等,增加管道的承载能力。

5. 预防地面沉降的再次发生处理完地面沉降后,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其再次发生。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加固地基:在地基下方注入混凝土,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2)加厚地面:在地面上铺设加固材料,如钢筋网、钢板等,增加地面的承载能力。

(3)加强地下管道的支撑:在管道下方加设支撑材料,如钢筋网、钢板等,增加管道的承载能力。

6. 总结地面沉降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和及时处理。

在处理地面沉降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预防其再次发生。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地面沉降是指地表下沉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地下水抽取、地质原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

地面沉降不仅会对基础设施和建筑物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水污染、土壤侵蚀和地面塌陷等问题。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对地面沉降至关重要。

1. 了解地面沉降的原因和机制在制定地面沉降防治方案之前,了解地面沉降的原因和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地面沉降通常可以分为自然引起的和人为引起的两种。

自然引起的地面沉降可以由于地质构造、岩石压缩和地下水流动等原因引起。

人为引起的地面沉降则主要由于地下水抽取、矿井开采和地下建筑物施工等活动造成。

2. 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和评估在制定地面沉降防治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和评估,以确定沉降的程度和速率。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技术,可以准确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3. 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地下水抽取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限制地下水的抽取量、增加水资源的替代和善用以及实施节水措施等方法来减少地下水的抽取量,从而减缓地面沉降的速度。

4. 加强土壤稳定性和地基加固地面沉降会导致土壤的松散和不稳定,从而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因此,加强土壤的稳定性和地基的加固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采取措施如加固土壤、加大地基承载力、巩固地下水位等来增加地面的稳定性。

5. 修复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害地面沉降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坏,因此及时修复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害也是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填充土壤、加固结构和修补裂缝等方法来修复损坏的建筑和基础设施。

6. 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地面沉降的防治不仅需要政府和专业人士的参与,也需要公众的意识和参与。

提高公众对地面沉降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对地面沉降防治措施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共同保护环境和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

沉降评估安全措施

沉降评估安全措施

沉降评估安全措施
沉降评估安全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沉降监测系统:安装沉降监测系统,对建筑物或土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沉降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 结构加固:对于存在较大沉降的建筑物或结构,可以进行加固处理,增加其抗沉降能力,防止因沉降而导致建筑物损坏或倒塌。

3. 基础处理:在设计与施工阶段,可以采用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如加固地基、改变土壤固结性质等,以减小沉降风险。

4. 控制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特别是土方开挖、填筑等工序,确保施工质量,减小沉降风险。

5. 预警机制:建立沉降预警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沉降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6. 安全评估与管理:对沉降风险较高的区域进行安全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规划控制、建筑物使用限制等,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沉降风险等级确定适合的安全措施,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实施。

地面沉降应急预案

地面沉降应急预案

地面沉降应急预案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土地使用的过度和地下水的过度抽取等原因导致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严重。

而地面沉降所导致的各种灾害也越来越多,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因此,制定地面沉降应急预案,加强防范和处置工作,对于维护城市的安全稳定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面沉降引起的灾害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土地压缩、沉降等地下形变引起的。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要么被拆除,要么被填充。

土地被拆除后,会形成大量的土方垃圾堆积在附近地段,导致土地密度不实,形成地面塌陷和沉降。

土地被填充后,由于填充土的压缩性差,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地面下沉。

通常情况下,地面沉降往往与地下水的抽取相关。

当地下水被过度抽取后,地下的土层会变得松散,而地面沉降也就随之而来。

此外,城市地下管线的密布也是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

由于管线敷设过多,导致破坏了地下原有的土层结构,从而促进和加剧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对城市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面沉降会破坏城市基础设施,例如下水道、管道、桥梁等等,威胁到城市的安全和运行。

其次,地面沉降会导致地面太阳能等端吸装置的变形,影响到城市的太阳能利用率。

在农村地区,地面沉降还会导致田地受灾,无法种植农作物。

最后,地面沉降还会造成房屋倾斜和倒塌,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二、地面沉降应急预案的制定针对地面沉降可能引起的潜在危害,应急预案需要事先着手制定。

地面沉降的应急预案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监控措施地面沉降监控是预测地面沉降危害的重要手段。

城市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制定地面沉降应急预案必须要从管网上入手。

应急预案需要规划好监测系统的布局和操作,并及时收集数据,制定适当的预测机制和应急处置方案。

2.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方面,需要制定好预案,及时落实救援人员和设备的调度,并且确定好救援计划。

预案需要规定救援人员的配备、通信设备和协调指挥的系统,以及对救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是为了监测和防治地面沉降问题而制定的一套技术标准和规范。

该规程包括了监测和测量地面沉降的方法和技术,以及预测、评估和预防地面沉降的技术措施。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地下土层下沉或下降的现象。

它可能是由于地下水开采、土地开发、地下工程施工、地震等原因引起的。

地面沉降会给建筑物、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和影响,因此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包括测量点的选择和布设、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2. 地面沉降预测和评估方法:通过历史数据和模型推算等方法,对未来地面沉降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地下水管理、土壤处理等措施,以减轻地面沉降的影响或防止地面沉降的发生。

4.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管理:包括监测数据的管理和维护、防治措施的执行和
监督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地面沉降问题的预测和评估能力,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它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地面沉降原因及措施
一、地面沉降的原因
1. 地下水开采过度
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大量的地下水被抽取时,土层中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有效应力减小,使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压缩变形,最终导致地面沉降。

2. 土体固结
土体在自重或外荷载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发生压缩变形。

这种由于孔隙水排出而引起的土体压缩变形是永久性的,土体在固结过程中地面标高降低,导致地面沉降。

3.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包括地震、地壳升降等地质活动,这些活动会导致地面的升降。

地震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地壳升降则会引起大面积的地面沉降。

4.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会导致表层土壤流失,降低地表的支撑能力,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5. 采矿活动
采矿活动如地下采煤、矿石开采等,会破坏地层结构,降低地层的稳定性,导致地面沉降。

二、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1. 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

同时采取回灌等措施,补充地下水,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2. 强化土体固结的预防措施
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体固结。

例如优化排水设计,防止地表水渗入地下,减少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

3.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13.3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面沉降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幅度较大、速率较大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现象。

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开采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体所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或压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意大利威尼斯城最早发现地面沉降。

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地下水(油气)开采量增大,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墨西哥、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特征是主要发生于大型沉积盆地和沿海平原地区的工业发达城市及油气田开采区。

其特点是涉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往往不易被察觉;在城市内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波及的面积大;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特性,就是用人工回灌办法,也难使地面沉降的地面回复到原来的标高。

因此地面沉降对于建筑物、城市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危害极大。

经过对地面沉降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对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已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地面沉降的原因颇多,有地质构造、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

人类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人类工程活动既可导致地面沉降,又可加剧地面沉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大量抽取液体资源(地下水、石油等)、地下气体(天然气、沼气等)活动是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2. 采掘地下团体矿藏(如沉积型煤矿、铁矿等)形成的大范围采空区,及地下工程(隧道、防空洞、地下铁道等)是导致地面下沉变形的原因之一。

3. 地面上的人为振动作用(大型机械、机动车辆等及爆破等引起的地面振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土体的压密变形。

4. 重大建筑物、蓄水工程(如水库)对地基施加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压密下沉变形。

5. 由于在建筑工程中对地基处理不当,即地基勘探不周。

从地层结构而言,透水性差的隔水层(粘土层)与透水性好的含水层(砂质土层、砂层、砂砾层)互层结构易于发生地面沉降,即在含水性较好的砂层、砂砾层内抽排地下水时,隔水层中的孔隙水向含水层流动就会引起地面沉降。

根据土的固结理论可知,含水层上覆荷载的总应力P应由含水层中水体和土体颗粒共同承受。

其中由水体所承受的孔隙压力P w并不能引起土层压密,称之为中性压力。

由土体承受的部分压力直接作用于含水层固体骨架之上。

可直接造成土层压密,称之为有效压力Ps。

水压力P w和有效压力P s共同承担上覆荷载,即P=P w+P s。

从孔隙承压含水层中抽汲地下水,引起含水层中地下水位下降,水压降低,但不会引起外部荷载的变化,这将导致有效应力的增加。

从成因上看,我国地面沉降绝大多数是地下水超量开采所致,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1)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长江、黄河、海河、辽河下游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2)小型河流三角洲区(东南沿海地区);(3)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区(北京、保定、邯郸、郑州、安阳等);(4)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区(渭河盆地、汾河谷地)。

二、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地面沉降勘察有两种情况,一是勘察地区已发生了地面沉降;一是勘察地区有可能发生地面沉降。

两种情况的勘察内容是有区别的,对于前者,主要是调查地面沉降的原因,预测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控制和治理方案;对于后者,主要应预测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和估算沉降量。

地面沉降原因的调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地下水变化动态。

国内外地面沉降的实例表明,发生地面沉降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位于厚度较大的松散堆积物,主要是第四纪堆积物之上。

沉降的部位几乎无例外地都在较细的砂土和粘性土互层之上。

当含水层上的粘性土厚度较大,性质松软时,更易造成较大沉降。

因此,在调查地面沉降原因时,应首先查明场地的沉积环境和年代,清楚冲积、湖积或浅海相沉积平原或盆地中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

特别要查明硬土层和软弱压缩层的分布。

要时尚可根据这些地层单元体的空间组合,分出不同的地面沉降地质结构区。

例如,上海地区按照三个软粘土压缩层和暗绿色硬粘土层的空间组合,分成四个不同的地面沉降地质结构区,其产生地面沉降的效应也不一样。

从岩土工程角度研究地面沉降,应着重研究地表下一定深度内压缩层的变形机理及其过程。

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地面沉降机制与产生沉降的土层的地质成因、固结历史、固结状态、孔隙水的赋存形式及其释水机理等有密切关系。

抽吸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使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增加,所产生的附加荷载使土层固结,是产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历年来地下水变化动态进行调查分析,对于研究地面沉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地面沉降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下列三方面:地面沉降量的观测;地下水的观测;对地面沉降范围内已有建筑物的调查。

地面沉降量的观测是以高精度的水准测量为基础的。

由于地面沉降的发展和变化一般都较缓慢,用常规水准测量方法已满足不了精度要求,因此地面沉降观测应满足专门的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进行地面沉降水准测量时一般需要设置三种标点,即基准标,也称背景标,设置在地面沉降所不能影响的范围,作为衡量地面沉降基准的标点;地面沉降标用于观测地面升降的地面水准点;分层沉降标,用于观测某一深度处土层的沉降幅度的观测标。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的方法和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规定执行。

一般在沉降速率大时可用等精度水准,缓慢时要用Ⅰ等精度水准。

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其成果可综合反映到以地面沉降为主要特征的面沉降的关系。

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控制地面沉降的基本措施是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我国上海地区首先进行了各种措施的试验研究,先后采取了压缩用水量、人工补给地下水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等综合措施,在上海市区取得了基本控制地面沉降的成效。

在这三种主要措施中,压缩地下水开采量使地下水位恢复是控制地面沉降的最主要措施,这些措施的综合利用已为国内条件与上海类似的地区所采用。

向地下水进行人工补给灌注时,要严格控制回灌水源的水质标准,以防止地下水被污染,并要根据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规律,制定合理的采灌方案。

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一般是指具有以下情况的地区,具有产生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模式,如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断陷盆地等;具有产生地面沉降的地质结构,即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厚度很大;据已有地面测量和建筑物观测资料,随着地下水的进一步开采,已有发生地面沉降的趋势。

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主要是预测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即预测地面沉降量和沉降过程。

国内外有不少资料对地面沉降提供了多种计算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理论计算方法。

半理论半经验方法和经验方法等三种。

由于地面沉降区地质条件和各种边界条件的复杂性,采用半理论半经验方法或经验方法,经实践证明是较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

通常采用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有:(1) 在地面沉降区或研究区内布设水准测量点,定期进行测量,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形。

(2) 监测含水层地下水的抽排量、回灌量及地下水位的变化,观测地面沉降。

(3) 用室内试验(常规试验、微观结构研究、高压固结、三轴剪切、长期流变、孔隙水压力消散、室内模型试验等)和野外试验(抽水试验、回灌试验、静力触探等),探索地面沉降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试验取得的数据进行经验性、理论性预测。

(4) 在地面沉降区及附近,设立相对沉降、孔隙水压力和基岩等标志,监测各岩土层和含水层的变形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三、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一)地面沉降等级划分地面沉降调查应查明:沉降的位置、范围及面积;沉降量;沉降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沉降原因以及发展趋势。

依据地面沉降面积、累计沉降量进行等级划分(表13-5)。

表13-5 地面沉降灾变等级划分表种类指标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面沉降沉降面积(km2)>500 500~100 100~10 <10 累计沉降量(m)>2.0 2~1 1.0~0.5 <0.5 引自张梁等著《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1998,P28(二)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地面沉降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1. 损失地面标高,造成雨季地表积水,防洪能力下降;沿海城市低地面积扩大,海堤高度下降,海水倒灌;3. 海港建筑物破坏,装卸能力降低;4. 地面运输线、地下管线扭曲断裂;5. 城市建筑物基础下沉脱空开裂;6. 桥梁净空减小,影响通航;7. 深井井管上升,井台破坏,供水排水系统失效;8. 农田低洼地区洪涝积水,农作物减产。

地面沉降的预测评价可采用统计模型、土水模型、生命旋回模型等。

统计模型: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进而引起隔水层失水固结是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通过统计方法建立开采量Q (或含水层水位h )与地面沉降量s(mm)之间的统计关系。

该方法简单明了,但有弱点,带有人为性,难于了解沉降机制。

土水模型:包括水位预测模型、土力学模型两部分,可利用相关法、解析法和数值法等进行地下水位预测分析;土力学模型包括含水层弹性计算模型、粘性土层最终沉降量模型、太沙基固结模型、流变固结模型、比奥(Biot )固结理论模型、弹塑性固结模型、回归计算模型及半理论半经验模型(如单位变形量法等)和最优化计算方法等。

(1)含水层的沉降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弹性公式:S=ΔhE γw H (13-3)式中:Δh ——含水层水位变幅(m );E ——含水层压缩或回弹模量(常采用反算值);γw ————水容重;H ——含水层厚度;S ——含水层变形量。

(2)粘性土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粘性土层的固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土层的最终沉降量是指土层完全固结情况下的沉降量,常采用分层总和法(e —logP 曲线法):S=∑Si (13-4)砂性土:S i =E1ΔP i H i (13-5) 或 S i =E1Δh i γw H 砂 (13-6) 粘性土:Si=ii l H 01+C 0i lg ci i i P P P ∆+0 (13-7) 或 S ∞=粘hH e a w v ∆+γ)1(20 (13-8) 式中:S ——土层总沉降量(cm );S i ——第i 层土层的沉降量(cm );S ∞——土层的最终压密量(cm );砂H 粘——砂层、粘性土层的厚度(cm );γw ——水的容重(10-3kg/cm 3),1kN/m 3=1kPa/m 2Δh ——承压水位的降低值(cm ),1kN/m 3=104kg/cm 3E ——砂层的弹性模量(MPa );e 0、a v ——粘性土层的孔隙比、压缩系数(Mpa -1);H i ——第i 层土的厚度;C ci 、e oi ——第i 层土的压缩指数、初始孔隙比;P oi 、ΔP i ——第i 层土层中点的自重应力、所受的附加应力;P ci ——第i 层土层的先期固结压力;E si ——第i 层土层的变形模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