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形势下的DRG与临床路径管理
DRG支付背景下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DRG支付背景下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摘要】我国DRG支付模式的改革对医院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住院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临床路径入手,将临床业务、经济运行、绩效引导等模块充分整合,形成以病种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复合型管理体系,可以促使医院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住院成本、缩短住院天数,促使医院走向“重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和控制成本”的正确道路。
在确保在医疗质量的情况下,规范对辅助用药、手术耗材、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管理,优化成本结构和业务流程,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DRG;临床路径;医院管理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支付理论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美、澳、德、法等诸多国家学者对其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医保支付方式之一。
随着2009年新医改起步至今,我国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分组研究、模拟验证、小范围试点、大范围试点……CHS-DRG的出现初步实现了DRG支付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同一DRG分组版本进行付费的推广,我国医保支付逐步进入DRG时代。
所谓DRG,中文名是疾病诊断相关组,是一种病例组合策略。
根据患者的出院病历,以临床特征相似性为主、资源消耗相似性为辅的原则,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考虑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合并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因素,将患者归入到同一诊断相关组中。
在此基础上,保险机构不再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费用(即按服务项目)支付给医疗机构,而是按照病例所进入的诊断相关组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按病种付费”。
而依据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疾病临床路径管理,是由有临床经验的专业成员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的一种治疗模式,让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治疗。
两者同为以病种为基础的体系,故而在DRG支付改革逐渐深入的当下,医院管理,不论是运营效率管理还是医疗质量管理,都离不开临床路径这一重要工具,而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也是DRG改革工作良性运行的内在要求。
DRG下康复科如何适配临床路径
DRG下康复科如何适配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的标准化治疗模式和程序,是一个综合的临床治疗模式,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其核心是将某种疾病(手术)的关键性检查、治疗、护理等活动标准化,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同时控制医疗成本,保证并提高医疗质量。
相对于指南,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治疗的结果和时间性。
DRG与临床路径的相似性DRG(诊断相关分组)和临床路径在医疗管理中有着天然的相似性和趋同性。
DRG的分组原理是将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的病例划分为一组,通过过病组打包预付费,追求“同一病组、同一质量、同一价格”。
而临床路径则是针对特定疾疾病,基于循证医学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流程,实现诊疗行为的标准化和同质化。
DRG和临床路径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节约医疗资源和降低医疗成本。
DRG的按照按病种预付费支付方式强调医院对费用的主动控制,而临床路径通过优化资源消耗和降低诊疗成本,成为医院成本管控的利器。
但是,DRG付费也可能导致医疗质量问题。
过分的控费可能导致患者提早出院或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引发医患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临床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路径为合理诊疗设立了标尺,在控制费用的同时保持医疗质量。
在DRG支付模式下,临床路径有助于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并防范DRG可能出现的医疗不足等问题。
DRG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使得医院有了控制成本的动力,而临床路径则给予了其有效支撑。
通过深度结合临床路径,医院能够更好地实现控制成本和保障质量。
随着更多的案例进入临床路径,有助于科学管理DRG支付方式。
康复科常见的临床路径康复治疗中存在许多不规范和临床路径中的变异,医生和治疗师往往认为自己没有错误。
其原因有:对疾病病理基础、发展阶段、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皮质功能重组能力、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神经发育中的运动控制模式和个体差异、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参与康复的积极性、治疗师的主观能动性、运动疲劳耐受试验、康复护理和患者需求的差异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DRGs与临床路径
二、效率指标
假定某医院出院病例涵盖200个DRGs,按每 个DRG的病例数,分别计算这个医院每个DRG的 例均费用和例均住院日。而后计算全样本每个 DRG的例均费用和例均住院日。接下来,分别 计算“费用比” 和“时间比”。以每个DRG的 病例数为“权重”做“费用比”和“时间比” 的加权平均值,便算得“费用消耗指数”和“ 时间消耗指数”。
2、病例组合指数(标化CMI):
某个医院的病例组合指数(CMI)值=该医院的 总权重数/该医院的总病例数。可见,CMI值是这个 医院的例均权重。CMI值只跟这个医院收治的病例 类型有关。换言之,如果这个病例收治的权重高的 病例较多,CMI值就较大。权重一般是反映不同病 例类型之间在治疗成本上的差别。病情越复杂,治 疗成本往往越高。为此,CMI值高通常被认为是这 个医院收治病例的评价难度较大的表现。
DRGs简介 与临床路径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
周玮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4月21日印发了《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进一步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 革的政策措施,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 、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 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如实行DRGs-PPs,所付费用将 与医院实际的资源消耗无关,医院承担了更多的经 济风险,只有当所提供服务的成本低于付费标准时 ,医院才能有所收益。临床路径作为保证医疗质量 ,控制医疗成本的有效管理工具,必将发挥重要的 作用。
产生和发展历程
DRGs最初产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为了 科学地进行医疗评价,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通过对 169所医院70万份病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 住院病人病例组合方案,并首次定名为DRGs。后来, 联邦政府卫生财政管理局(HCFA)基于付费的需要, 对该项研究进行资助,并研制完成了第二代DRGs,该 版本构成了现有版本的基础。
DRG支付方式改革下,医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DRG支付方式改革下,医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是为了解决医疗服务所产生的费用快速增长等问题而出现的新型医疗费用支付制度,面世三十多年来,全球许多国家已经引入并本土化。
逐步推行DRG付费方式,对深化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在规范医生医疗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DRG付费过程中通过组织管理模式、病案管理质量、信息管理效率、临床路径规范、绩效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医院管理举措变革,不断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效能,已初步取得很好的运营管理效果。
一、医院推进DRG过程中的管理重点1、搭建三级组织管理架构,发挥高效的协作协同机制在以往按项目付费的模式之下,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生更加关注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住院时间、住院人数等,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则以协助临床服务患者为主。
而在DRG付费模式下,临床科室与职能部门不能各自为政,必须紧密联动,相互协作。
医院的DRG工作始于2019年,在经过三年的摸索和尝试后,于2022年正式启用浙江省版DRG分组。
在DRG实行伊始,临床科室往往存在认识性不够,重视性不够等问题,因此为推动DRG付费方式顺利开展,由院长牵头,建立医务、病案、临床、信息、财务等多部门协作专项工作小组,制定DRG推进行动方案,定期开展讨论会,梳理并解决DRG推进过程中临床反馈的问题。
各临床科室配置1~2名DRG管理员,专项负责DRG费用监控。
对各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和DRG管理员开展DRG讲座与培训,解读DRG政策与理论,同时每周安排2~3次临床科室走访,培训使用DRG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临床对DRG管理的认识。
每周进行公示并提醒DRG信息管理系统的点击率和结算单的反馈率,各科室对于DRG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2、建立统一的基本代码,多环节促进病案质量病案质量是DRG管理的基石,病案首页有误将会影响DRG 入组的准确性,导致医保基金无法拨付,因此必须加强病案首页质量的监控。
临床路径与DRGs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与DRGs管理制度一、制度简介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和优化医院临床路径与DRGs(诊断相关分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引导和监督全院医务人员依照本制度执行工作。
二、临床路径管理1. 临床路径的定义临床路径是一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预定的疾病诊疗过程,包含诊断、治疗、护理和病愈的全过程。
医院各科室应订立并执行相应的临床路径。
2. 临床路径的订立和审批2.1 临床路径的订立应由医院科室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并由科室负责人牵头,医务部门进行审核。
2.2 临床路径的订立应充分考虑医疗科学发展,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别。
2.3 新订立或修改的临床路径应及时报送医务部门审批,并在医院内部进行公示。
3. 临床路径的执行3.1 医务人员应依照临床路径规定的诊疗流程进行工作,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3.2 患者在入院前,应向其及家属认真介绍所执行的临床路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3 医务人员应做好临床记录,包含医疗行为、察看结果、治疗效果等,确保临床路径的连续性。
3.4 对于未能依照临床路径执行的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原因并向上级报告。
4. 临床路径管理的评价和改进4.1 医院应建立评价临床路径管理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并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
4.2 依据评价结果,医院应及时进行改进,优化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三、DRGs管理1. DRGs的定义DRGs是一种将患者依照诊断、治疗、病愈和资源消耗等因素进行分类和计价的管理方法。
医院应将患者依照DRGs进行分组,为医院管理、医患协作和资源调配供应依据。
2. DRGs管理的目标2.1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资源的利用和配置。
2.2 实现医院收入和本钱的合理管理和掌控。
3. DRGs管理的实施3.1 医院应建立DRGs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2 医务部门应负责DRGs管理的协调和引导,各科室应搭配医务部门的工作,供应相关数据。
DRGs与临床路径
DRGs与临床路径—概念及国内基本情况介绍一、临床路径定义:所谓临床路径,即医疗、护理和相关专业人员在明确疾病诊断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临床路径是一种既可以保证医疗质量,又可以降低医疗成本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可以简单的理解成规范化治疗的流水线工作,但由于人体是复杂的,疾病是变化的,这个流水线工作会出现偏差,因此临床路径就有变异和退出这两种情况。
二、临床路径的起源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为了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美国政府将医疗付费后付制改为定额预付款制(DRG—PPS)这样一来,医疗机构必须主动探索医疗质量的改进和医疗成本的控制以实现医院的盈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临床路径应运而生,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最早制订出第一部护理临床路径,在美国应用之后被认为是控费和提升医疗质量的神器。
我国卫生部自2010年起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出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因此得以广泛推广。
目前,大多数欧洲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已在推广应用,其中,美国约60%医院应用了临床路径。
三、临床路径应用优势:临床路径应用成熟后,规范化的科学的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点优势:(1)可减轻医护工作量,减少失误,增强医护协调性;(2)患者了解治疗计划可减轻入院不安感,提高自身管理意识;(3)方便医院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管理,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
(4)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又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四、临床路径在我国应用及存在问题:相比于国外,国内临床路径起步较迟,起初在国内少数几家医院及病种中试点,国内最早关于临床路径报道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02开始在骨科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实施临床路径,在此基础上,2009年8月,我国卫生部成立了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组织23个省110家医院开展了试点工作。
截止2011年底,历经两年余,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对医疗质量的提高,服务流程的优化,医疗费用的控制及医院信息化建设均有显著的成效。
DRG改革下医院管理变革的4个关键阶段
DRG改革下医院管理变革的4个关键阶段随着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医院要对现行的医疗服务流程或管理方式进行调整。
经前期经验总结,其分为4个阶段,即数据分析阶段、成本核算阶段、绩效激励阶段、学科统筹阶段,合理的安排这4个阶段的工作,可以避免因DRG而局限临床发展,使DRG真正成为促进临床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方式在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规范医疗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与效果得到广泛认可。
2019—2023年国家医疗保障局组织全国30个城市开展DRG支付试点工作,并于2023年启动3年推广工作。
随着DRG付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的不断推进,很多医院都对现行的医疗服务流程或管理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这也引起了很多临床医务人员的困惑:DRG的实行是否会影响到原有的临床服务,DRG是否只注重费用亦注重学科发展和人员激励。
所以我们需要在调整前就明确借助DRG推进医疗管理变革在不同阶段的重点内涵并形成对策,避免在变革过程中出现管中窥豹的现象。
本文根据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DRG支付试点工作的相关经验,结合在全国试点推开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对DRG推进医疗管理变革的阶段及对策进行分析。
DRG管理实施的4个阶段DRG是根据诊断、手术和操作等分组,进而形成可比较数据的统计方法,在分组过程中DRG以诊断为纲,手术、操作或内科治疗为目,进而根据后续的高风险诊疗措施不断细分。
从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1O版,再到依托中华医学会麦家牵头正在完善、即将推出的CHS-DRG1.2版,DRG的分组规则在不断优化,既贴近临床实际工作,也保留DRG管理工具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但DRG是依托于数据的分析和管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实施,并且是分阶段的。
结合某三级甲等医院试点经验,可将DRG管理实施分为4个阶段,即开始的数据分析阶段、进一步的成本核算阶段、绩效激励阶段、最后的学科统筹阶段。
DRG与临床路径结合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实践研究
DRG与临床路径结合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实践研究1、引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公立医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提高医院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以及控制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国内外许多公立医院开始尝试将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与临床路径相结合,应用于医院的管理和绩效考核。
DRG是一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方法,可用于医院的费用控制、收费标准制定、医院效率评估等方面。
而临床路径则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流程管理方法,旨在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将DRG与临床路径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过程的规范管理,进而提高医院的绩效和管理水平。
因此,研究DRG与临床路径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对于深化医院管理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研究的方法,探讨DRG与临床路径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果和政策建议,为医院管理改革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1.2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DRG与临床路径结合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实践应用,评估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医院管理改革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1)对DRG和临床路径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分析DRG与临床路径的关系和特点,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分析DRG与临床路径结合在绩效考核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国内外DRG与临床路径结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背景和参考。
(3)探讨DRG与临床路径结合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包括DRG与临床路径结合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意义、DRG与临床路径结合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实践应用、DRG与临床路径结合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效果评估等方面,以全面了解DRG与临床路径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实践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DRGs、单病种付费与临床路径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DRGs、单病种付费与临床路径三者的关系和区别和区别DRGs-PPS、单病种付费和临床路径是当前医疗领域中的三种重要概念。
单病种指的是单一的疾病,而DRGs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诊断相关组合,可以理解为是单病种的升级版。
临床路径则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和制定详细的诊疗计划,规范医师的诊疗行为。
三者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DRGs-PPS是一种预付费制度,是在DRGs分组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测算制定出每一个组别的付费标准,并以此标准对医疗机构进行预先支付的一种方法。
医疗保险机构就病组付费标准与医院达成协议,医院在收治参加医疗保险的病人时,医疗保险机构按照该病组的预付费标准向医院支付费用。
单病种付费则是对某一单纯性疾病治疗全过程的成本进行测算,并制定出相应的付费标准,医院按此付费标准向属于该单病种的患者收取费用的一种方法。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个诊断明确的疾病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以便于医务人员有计划地执行治疗方案,减少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变数,保证治疗方案顺利实施为原则,所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最佳程序化、标准化医疗检查和处置流程。
临床路径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卫生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推广、医疗需求的提升、诊疗行为的规范等而不断完善的。
DRGs-PPS和单病种付费作为两种不同的付费模式,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点。
DRGs-PPS和单病种付费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针对某一疾病或病组进行付费,但DRGs-PPS更为复杂,考虑到了疾病的复杂性。
而临床路径则是一种治疗模式和诊疗计划的制定,旨在规范医师的诊疗行为,与DRGs-PPS和单病种付费有所不同。
临床路径的发展与支付制度改革密切相关。
支付制度的变革促使医疗机构推行临床路径以改善内部管理。
临床路径的实施既保障了医院能够在新的政策环境下保持受益,又保证了治疗效果,从而有效地缓冲了政策变革带来的震荡。
医改形势下的DRG与临床路径管理
1.41
27
27
36.97
1.23
1.37
2
胸外科
62
141.65
2.28
17
17
34.08
0.55
2.00
57
54
107.57
1.74
1.99
3
产科
48
108.31
2.26
78
78
41.05
0.86
0.53
105
105
67.26
1.40
0.64
4
乳腺外科
3
(%)
消化 感染 风湿 骨肿 老年 腔镜 急诊 神经 内分 整形 中医 肝病
免疫 瘤科 科
妇科 内科 科
外科 科
内科 泌科 美容 科
科
内科
科
皮科 总计
17.1 16.2 14.5 13.8 12.7 11.9 11.8 11.5 10.8 10.5 9.7 8.8 8.6 5.4 20.2
14.1 12.1 14.0 13.2 12.6 8.1 11.4 7.9 10.9 10.3 7.1 8.5 8.2 6.9 17.3
1451
1451
1189
22.04
20.45
17.22
18.75
1.03
1.06
15脊柱外科
403
403
381
5.77
19.68
17.39
13.15
2.05
1.92
5324
5170
4616
12.00
19.61
15.70
24.91
1.23
1.10
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亟待推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医疗管理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所应用。
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一种基于病种分类,以病种为中心,标准化的医疗过程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二、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特点1. 以患者为中心: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为核心,通常根据病种特点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
2. 标准化治疗流程: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规范了每一个治疗步骤和流程,明确了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患者接受到规范的医疗服务。
3. 绩效评估和管理: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评价指标和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4. 降低医疗费用: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通过提高医疗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
5.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通过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临床路径:医疗机构应根据各个病种的特点和治疗流程,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
2. 建立多学科团队:建立包括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共同设计和执行临床路径。
3. 进行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对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全面理解和正确执行临床路径。
4. 实施过程监测和绩效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过程监测和绩效评估机制,监控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偏差。
5. 不断完善和优化: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和优化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的优势1. 降低医疗费用:DRG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
drg付费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drg付费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费用也随之不断上升。
为了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管理部门开始引入DRG(诊断相关组)付费机制以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DRG付费机制是一种以病例诊断分类为基础,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和治疗费用等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计算医疗服务费用的方法。
通过DRG付费机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疾病诊疗过程中,通过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程,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以达到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诊疗效果。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与DRG付费机制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效比。
在DRG付费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下,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加强医疗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医疗服务的精细化、定量化和标准化。
同时,医疗机构还需要注重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 1 -。
DRG高效实施的“三步走”策略路径
DRG高效实施的“三步走”策略路径DRG(Diagnostic Related Groups)是一种临床服务分类系统,与疾病相关的收费标准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在医院管理和医疗保险领域,DRG被广泛应用以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实施DRG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手段。
为了高效实施DRG管理,医院需要遵循一套明确的策略路径。
以下是DRG高效实施的“三步走”策略路径:第一步:准备工作在实施DRG管理之前,医院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DRG 管理的理解、规划和组织准备。
具体来说,医院需要完成以下几项准备工作:1.建立DRG管理团队:医院需要成立专门的DRG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应包括医院管理层、医务人员、财务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
这个团队将负责制定DRG管理的策略和方案,组织实施工作,监督和评估效果。
2.进行DRG培训:医院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DRG管理培训,包括DRG 的基本概念、使用方法、影响因素等内容。
培训的对象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财务人员等。
3.建立DRG管理信息系统:医院需要建立和完善DRG管理信息系统,以支持DRG管理工作的开展。
这包括建立DRG编码规范、完善医疗信息系统、建立DRG报告系统等。
4.制定DRG管理政策和流程:医院需要制定相关的DRG管理政策和流程,包括DRG的选择标准、收费标准、核算规则、报告要求等内容,以确保DRG管理的顺利进行。
第二步:实施阶段1.DRG编码和核算:医院需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DRG编码和核算,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够被正确分类。
同时,医院需要建立DRG核算标准和流程,确保核算过程的准确、规范和公正。
2.临床路径管理:医院需要建立和优化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推动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流程化。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3.质量管理和绩效评估:医院需要建立DRG管理的质量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对DRG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改形势下的DRG与临床路径管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目录 公立医院改革形势
DRG 的管理工具在医院的应用
DRG 的资金支持功能——临床路径
医改目的
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解决国家投入和医保筹资与医疗花费之间的矛盾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目录 公立医院改革形势
DRG 的管理工具在医院的应用
DRG 的资金支持功能——临床路径
DRG的管理工具在医院的应用
一、用于提高病房效率
二、收治急诊病人效率
1、DRG用于提高病房效率
◆目的:提高病房效率
◆目标:2016年实现病房单床工作量达45
◆步骤1:培训
◆步骤2:科室间合作,减少空床率
◆步骤3:科室内部调整,CMI不变或升高的前提下,增加出院病人数◆步骤4:与绩效挂钩
准确
与效率密切相
关
易得
有效
定义
◆ E=W/T
1、效率:单位时间的工作量
2、工作量:平均疾病难易程度×出院人数◆ W=CMI×N
3、单床效率:临床科室单位时间工作量/科室实际开放床位数
◆ E=W/B/T =CMI×N/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