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柱应遵循的原则有这些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柱应遵循的原则有这些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柱利用填料技术。
此类小柱基于固相萃取原理开发,采用高洁净度填料,利用反相吸附和离子交换原理,可有效去除样品中的有机物和杂质离子等杂质,避免了杂质对离子色谱柱的污染和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柱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为了使柱床的处理效果达到理想的目的,应该按照推荐的流速使样品溶液通过样品前处理柱。
对于基于吸附原理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只有当样品溶液的流速小时柱床才能获得有效的利用;而对于基于离子交换原理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只有当样品溶液的流速小时,柱床才能获得有效的利用。
而当处理的样品溶液的量小于他的容量时,则过样速度可适当加大。
2)不管是处理样品溶液还是标准溶液,都应该将开始的流出液弃去不用。
例如,将样品溶液加入注射器中后,应该将开始先流出的流出液弃去后,再收集下边的流出液,用来进样进行离子色谱测定。
3)在使用手动进行样品预处理时,为了对样品前处理柱提供必要的压力,应该使用注射器。
4)为了除去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柱上的微量离子性污染物并对柱填料进行
预处理,应该在使用前按照合适体积的去离子水或其他适当的溶剂对其进行冲洗。
当进行低浓度分析物的样品前处理时,应该先按照推荐的方法对处理柱进行冲洗。
然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将此过柱液注入注射进样进行离子色谱的空白实验。
如果空白值太大,表明冲洗不够充分,此时应该对柱进行重新冲洗并测定空白进行检验。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离子色谱检验法
离子色谱检验法
离子色谱检验法(Ion Chromatography,IC)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测定溶液中离子物质的分析技术。
它基于溶液中离子与带电柱子表面的交互作用,利用色谱柱中的离子交换树脂对离子进行分离。
离子色谱检验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样品预处理:将待检测的溶液样品进行预处理,通常包括滤过、稀释、
调整pH值等步骤,以获得适合离子色谱分析的样品。
2.样品进样: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注入离子色谱仪中,通常使用自动进样
器或手动进样器进行。
3.分离:样品进入离子色谱柱,色谱柱内填充有离子交换树脂。
在离子交
换树脂上,溶液中的离子物质与树脂表面的离子交换位点发生作用,不
同离子根据其在交换树脂上的亲和性不同,被分离出来。
4.检测:分离后的离子逐一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电导
检测器、光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5.数据分析:离子色谱仪会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离子浓度的计算结果,
并将结果显示或记录下来。
根据分析需求,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后续处理
和分析。
离子色谱检验法在环境监测、水质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对溶液中的无机阳离子(如钠、钾、钙、镁等)、无机阴离子(如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和有机阴离子(如酒石酸根离子、柠檬酸根离子等)进行准确分离和测定,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需要注意的是,离子色谱检验法需要使用专门的离子色谱仪和相关试剂、色谱柱等设备和耗材,操作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准确的分析结果。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
离子色谱法作为如今重要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分析等领域,在使用分析的过程前,还要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前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电渗析是指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渗析时,溶液中的带电的溶质粒子过膜而迁移的现象,它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最初用于海水淡化,现在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冶金等领域。
电渗析可以有效去除颗粒物、有机污染物,而且也可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
固相萃取简称SPE,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样品预处理技术,由液固萃取柱和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发展而来,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相比较可以提高分析物的回收率,更有效的将分析物与干扰组分分离,减少样品预处理过程,操作简单,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
在两种不相容液体或相之间通过分配对样品进行分离而达到被测物质纯化和消除干扰物质的目的。
在大部分情况下,一种液相是水溶剂,另一种液相是有机溶剂。
可通过选择两种不相容的液体控制萃取过程的选择性和分离效率。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环境空气颗粒物中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环境空气中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的测定可以使用离子色谱法进行。
下面是使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这些有机酸的步骤:
1样品准备:将环境空气样品收集并转移到液体相中。
这可以通过吸取样品气体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来实现。
2样品预处理:为了去除干扰物质和杂质,可以使用一些预处理步骤,例如过滤、稀释和pH 调整。
3进样:将样品溶液注入离子色谱仪中。
通常使用自动进样器或手动进样器。
4色谱分离:通过离子色谱柱实现有机酸的分离。
离子色谱柱通常选择具有特定功能基团的树脂材料,可以吸附和释放有机酸分子。
5检测:在通过色谱柱的过程中,有机酸分子将按照其特定的化学性质被分离和释放。
使用合适的检测器(例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检测和记录有机酸分子吸收的信号。
6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根据样品中有机酸的吸收峰面积或浓度,进行数据分析和浓度计算。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使用离子色谱法准确测定环境空气中甲酸、乙酸和乙二酸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实验中可能还需要校正、质检和控制实验条件等。
离子色谱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离子色谱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摘要关键词随着离子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可以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的样品越来越多[1]。
但是,由于样品的种类繁多、组成及浓度复杂、物理形态多变,常常需要对样品进行过滤、萃取、稀释、浓缩甚至需要经过超滤、渗析、吸附、解吸以及化学转化等手段才能制备出离子色谱法可以直接测定的样品[2]。
样品处理过程中大量溶剂的消耗和废液的处理,被测组分的损失、污染,被测组分的化学变化等,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也造成了分析结果的误差。
因此,针对不同的样品研究相应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做到样品处理过程简单、快速、真实,已成为离子色谱工作者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遵循的原则有:(1样品处理后待测组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检测器的检出限[3];(2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必须达到色谱定量要求;(3样品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和微小颗粒物,以免堵塞色谱柱;(4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离子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和减少待测组分损失;(5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时其化学计量关系必须明确并且反应彻底;(6避免和减少无关离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测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离难度。
笔者根据工作中遇到的不同样品结合其他离子色谱工作者的经验,分别介绍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萃取法、化学提取法、膜处理法、分解处理法等典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1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是根据样品中干扰基体和待测组分化学性质的不同,利用化学反应的特点、化学计量关系将干扰基体通过化学反应实现与待测组分分离。
常用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还原、络合、沉淀、离子交换等。
采用该方法应弄清楚基体的化学状态和存在形式,并应注意在消除原有基体干扰的同时尽量避免新的干扰组分产生。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灵活,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缺点是容易带入化学试剂的杂质,操作费时,解决的问题有局限性;适用范围是基体化学组分比较明确、具有固定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的样品。
测定铬酸酐中F -、Cl -、S O 42-时,铬酸酐溶于水后生成Cr O 42-离子[4],由于溶液中存在大量Cr O 42-离子干扰,为了实现F -、Cl -、S O 42-等微量杂质离子的准确测定,可以选择水合联氨作还原剂,将Cr O 42-还原为Cr 3+,以沉淀的方式除去。
离子色谱操作规程
离子色谱操作规程
《离子色谱操作规程》
一、目的
离子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检测离子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对离子色谱仪进行正确和安全的操作,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二、操作准备
1. 检查仪器和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
3. 设置和检查离子色谱仪的工作参数。
三、样品处理
1. 确保样品是准备好的,并且已经被适当稀释或前处理。
2. 样品处理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和防止交叉污染。
四、仪器操作
1. 打开离子色谱仪前,清洁采样器和管道系统。
2. 投入标准样品进行校准和调试。
3. 确保流动相和探测器的运行稳定,并进行记录。
五、样品分析
1. 将样品注入到色谱仪中,保证流速和温度稳定。
2.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色谱柱和检测参数。
3. 监控色谱图谱的产生,确保结果符合预期。
六、数据分析
1. 对色谱图谱进行解释和分析,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2. 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包括样品标识、分析条件、分析结果等。
七、仪器维护
1. 在操作完成后,清洁和维护离子色谱仪。
2. 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仪器的稳定和准确性。
八、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
2. 禁止操作人员在未接受培训的情况下进行离子色谱操作。
以上是《离子色谱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对离子色谱操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离子色谱样品处理
消解
对于阳离子分析,多种矿化手段可以使 用。干法消解、加酸后干法消解、湿法 消解等等。 无论哪种方法,都要确保: 1 含量变化尽量小(空白值) 2 有机基体要完全破坏 3消解试剂要尽可能完全赶掉
消解
铂金坩埚中灰化已用于多种样品。残渣 用少量硝酸溶解后稀释,然后测定。 湿法灰化的空白较高,但在某些情况下 生成的残渣溶解性会好一些。 对于阴离子分析,不能使用开放式消解。 应当在密闭容器中消解,然后碱性介质 吸收。 Na2CO3/K2CO3熔融法可用于测定硅酸盐 样品中的二价阳离子和硅酸盐。
离子交换剂(柱)的处理
1 IC-H 样品预处理柱( 6.1012.010 ): 用注射器推或真空吸的方法使10mL HCl (10%)通过交换柱,然后用超纯水洗 去Cl-。 如果再生的交换柱一段时间不用(2 天),应该在使用前用5mL超纯水再次 冲洗。 根据测定的离子,也可以用别的酸(例 如15%的HNO3)代替10%的HCl。
燃烧法
燃烧法可用于测定有机物中的卤素及硫。 该方法不适合痕量分析。样品含量应在 百分范围内,至少0.01…0.1%。
萃取法
分析油或溶剂样品中的离子,建议使用 水或淋洗液萃取的方法。 带入水相的溶剂可以通过固相萃取的方 法去除。 如果要测定全部元素含量,则需要燃烧 法。
前处理柱货号
IC-RP 样品预处理柱:6.1012.000 IC-H 样品预处理柱:6.1012.010 IC-Ag 样品预处理柱:6.1012.020 IC-OH 样品预处理柱:6.1012.030
三、固相萃取
并非每次都经历所有步骤。 通常的情况是,干扰组分被保留在萃取柱上, 而被测离子不被保留,这样清洗和淋洗都不必 要。 通常,杂质存在的基体决定萃取的类型。对于 水相基体,非极性的或含有离子功能基团的物 质一般可以用非极性或离子交换吸附剂来萃取。 极性吸附剂适于从非极性介质中萃取极性物质。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方法!
IC IC 六、离子色谱中的样品前处理IC IC概述样品预处理的目的:z保护分离柱z改善谱图处理的目标:z使被测组分在溶液中呈离子形态;z消除干扰组分IC IC常用的处理方法1 稀释2 过滤3 固相萃取4 消化5 燃烧6 萃取IC IC一、样品稀释阴离子分析z稀释剂:水、淋洗液z淋洗液稀释的优点:可以减小系统峰z对于低含量分析(< 0.5 mg/L),建议用淋洗液稀释z通常,也可以用水加浓淋洗液进行稀释IC IC一、样品稀释阳离子分析z稀释剂:C(HNO3)=1 mmol/Lz稀释后的pH值应当在3左右(可以用pH计检查)(尤其是高价态离子)z样品的处理应当在塑料容器中进行(玻璃中的Na 离子会被硝酸溶出)IC IC何时需要稀释?z当被测离子浓度大于100mg/L时要进行稀释;z理想的直接进样范围:0.5~50 mg/L;z阳离子分析时使用10uL进样环;z当阴阳离子总浓度大于1000 ppm时要稀释;z含量未知的样品:首先高度稀释IC IC二、过滤z使用0.45 um的过滤膜,可能的话用0.22um过滤膜;z为保护分离柱,建议对所有样品过滤;z对于某些难溶样品,可以先进行粗滤或离心以除去大颗粒成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被颗粒吸附带走的离子将不被检测。
IC IC三、固相萃取固相萃取利用的是选择性保留的原理。
萃取柱内的填料有多种(吸附剂)。
固相萃取的过程:z平衡z保留z清洗z洗脱z再生IC IC三、固相萃取z并非每次都经历所有步骤。
通常的情况是,干扰组分被保留在萃取柱上,而被测离子不被保留,这样清洗和淋洗都不必要。
z通常,杂质存在的基体决定萃取的类型。
对于水相基体,非极性的或含有离子功能基团的物质一般可以用非极性或离子交换吸附剂来萃取。
极性吸附剂适于从非极性介质中萃取极性物质。
IC IC几种固相萃取柱1 H+柱(IC-H)2 OH-柱(IC-OH)3 Ag+柱(IC-Ag)4 Ba2+柱(IC-Ba)5 非极性固相萃取(IC-RP)6 极性固相萃取7 吸附柱IC ICH+柱(IC-H)z柱填料:R-SO3-H+z用于阴离子分析IC ICH +柱(IC-H )应用举例:z 样品中阳离子(例如Ca 2+,Mg 2+)含量太高,谱前峰太宽,使得前面的阴离子峰被掩盖;z 除去样品中的CO 3 2-/HCO 3-;(也可以用超声或通氮气去除)z 碱性样品的基体消除;NaOH + R-SO 3-H + ÆH2O +R-SO 3-Na +z离子排斥色谱中消除样品中的阳离子。
离子色谱仪样品制备
离子色谱仪样品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容器:样品容器应具备化学稳定性和耐离子污染的特点,常用的容器材料包括聚丙烯、玻璃和聚四氟乙烯等,避免使用可能释放离子的塑料容器。
样品溶解:根据待测离子的特性和测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溶解剂和浓度。
离子溶解度较低的样品可先用溶剂预处理,加快离子的溶解过程。
样品过滤:对于含有悬浮颗粒或胶体物质的样品,通过滤纸或微孔膜进行过滤,避免这些杂质对离子分析结果的影响。
样品稀释:对于离子浓度较高的样品,可以根据测定范围的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
稀释液的选择应与溶质的特性相匹配,避免出现溶质沉淀或稀释液对离子分析的干扰。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不同样品和不同分析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制备步骤,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具体信息。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随着离子色谱日益广泛的应用,许多样品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方法采用采样、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的模式来进行离子色谱的分析。
对于大量复杂基体的样品,离子色谱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预处理后再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样品复杂基体对离子色谱柱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复杂基体样品测定结果和准确性,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有关样品预处理方法,随着国内离子色谱的用户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相关离子色谱的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1)大部分样品前处理方面,采用国产材料进行,预处理的成本很低,更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可以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2)大部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离线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在线设备;但相对而言,样品处理的时间比较长,需要的样品量也比较多一些;(3)与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样品预处理方法相比较,国内出现的样品前处理绝大多数均出自于基层单位,实用性强;但相关的理论方面的探讨比较少。
因此,许多国内采用样品前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再进一步从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配合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仪器用于在线样品的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遵循的原则(1)样品处理后待测组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检测器的检出限;(2)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必须达到色谱定量要求;(3)样品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和微小颗粒物,以免堵塞色谱柱;(4)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离子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和减少待测组分损失;(5)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时其化学计量关系必须明确并且反应彻底;(6)避免和减少无关离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测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离难度。
1.膜处理法1.1.滤膜或砂芯处理法滤膜过滤样品是离子色谱分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样品前处理方法,一般如果样品含颗粒态的样品时,可以通过0.45或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
由于一般的滤膜不能耐高压,因此滤膜过滤只能用于离线样品处理。
有时需要在线样品处理,或者将该方法用于仪器管路中,必须采用砂芯滤片。
检验海水中氯离子的方法
检验海水中氯离子的方法海水中氯离子的检测对于海洋环境监测、水产养殖以及海水淡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检验海水中氯离子的方法。
一、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海水中的氯离子浓度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离子交换原理,将海水样品中的离子分离出来,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1.仪器设备:离子色谱仪、阴离子交换柱、抑制器、电导检测器等。
2.操作步骤:(1)样品预处理:将海水样品过滤,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2)进样: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离子色谱仪。
(3)分离:利用阴离子交换柱对样品中的离子进行分离。
(4)检测:通过电导检测器检测氯离子,并得到其浓度。
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析海水氯离子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的原理,通过电位滴定仪测定氯离子的浓度。
1.仪器设备:电位滴定仪、银离子标准溶液、玻璃电极、参比电极等。
2.操作步骤:(1)样品预处理:将海水样品过滤,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2)滴定:将银离子标准溶液滴定至样品中,观察电位变化。
(3)计算:根据滴定曲线,计算氯离子的浓度。
三、硝酸银浊度法硝酸银浊度法是一种经典的海水中氯离子检测方法,其原理是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通过测定沉淀的浊度来计算氯离子的浓度。
1.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硝酸银溶液、比色皿等。
2.操作步骤:(1)样品预处理:将海水样品过滤,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2)反应:将硝酸银溶液加入样品中,充分混合。
(3)测定: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混合液的光密度。
(4)计算:根据光密度,计算氯离子的浓度。
综上所述,离子色谱法、电位滴定法和硝酸银浊度法都是检验海水中氯离子的常用方法。
离子色谱分析中样品预处理方法
分析, 再加入甲醛作为抗氧化剂防止四价硫氧化, 然后 用离子色谱测定锰矿浸取 S 的浸 出液中 的各个 含硫 组分- 。用化学法处理样品时首先要对分析物和样品 基质 的化 学形态 有一定 的 了解 , 并且 应注 意在去 除原 有的 基体干扰物的同时尽量避免新的干扰物产生。 化学 法处 理样 品 的主要 优点是 简 单 、 灵活 , 不需 要额 外 的仪器设 备 就 能 操 作 ; 缺 点 是 加 入化 学 试剂 时容 易 引人新 的杂 质 , 带 来 新 的系 统 误 差 或者 人 为 误差 , 这种 方法 适用 于样 品 的基 质和 分 析 物化 学组 分比较明确、 具有固定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的样品, 有 定的局限性 , 因此 , 未来要寻找更加快速准确和可
常用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还原、 络合、 沉淀、 离子交换等。 对 于化学性 质不稳定 或者易挥 发 的分析物 , 可 以加入 适当的化学物质防止其在样品处理和储存的过程转化 和损失。还可以用化学法将样品中的分析物从不统一 的难 以分析的形态转化为统一 的易于分析 的形态 。刘 咏, 赵仕林用 KO H 沉淀一 加 掩蔽 剂 的预处理 方法 消 除 样品中 S O 4 卜、 R 及其他的金属离子 MI 的干扰实 现了对稀土硫酸溶液中氟含量的测定 I - ] 。何清 , 郑爱 华用 1 0 0 C 水浴加热, 碱陛 过硫酸钾处理的方法将土壤 中不 同形态 的氮元素 全部氧化 为硝 酸根离子 , 建 立 了 碱性过硫酸钾一 离子色谱法测定含有机态氮样品全氮 分析的方法 ] 。L l o y d M P e t r i e 等先用 HJ I A 络合样 '
离子色谱预处理小柱
离子色谱预处理小柱
离子色谱预处理小柱是一种用于样品净化和预处理的专门设备,通常用于处理高盐度、高浊度或含有复杂基质的水样等。
离子色谱预处理小柱采用高纯度PS/DVB填料,耐酸碱,粒径均一,反压小,适合手动操作,含RP柱、H柱、Na柱、Ag柱、Ba柱等常见前处理小柱。
使用离子色谱预处理小柱的步骤:
1、样品预处理:将待测试的水样过滤或离心,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等杂质,以避免对前处理柱造成损坏。
2、前处理柱的连接:将前处理柱插入离子色谱柱前端,并使用连接器与离子色谱仪连接,以保证样品的正常进入和离开。
3、前处理柱的条件设置: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对前处理柱进行条件设置,包括流速、洗脱溶液的选择和浓度等。
4、样品进样:将需要分析的样品注入前处理柱中,通常通过自动进样器或手动注射器进行。
5、洗脱:利用移动相将前处理柱中吸附的杂质洗脱出来,通常需要多次洗脱以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水中可吸附有机卤素的方法。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是指可以被含有卤素的有机化合物吸附而存在于水中的物质。
这些物质包括溴化物、氯化物、碘化物等。
离子色谱法通过使用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将水中的可吸附有机卤素分离出来,并通过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和高效的特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样品:将待测水样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调节pH值、滤除悬浮物等,以获得适宜的分析样品。
2. 样品预处理:将样品经过预处理步骤,如提取、浓缩、提高样品浓度等,以增加分析的灵敏度。
3. 离子色谱仪设置:根据具体仪器操作指南,设置好离子色谱仪的参数和流动相的组成。
4. 样品注入: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注入离子色谱仪的进样器中。
5. 分离和检测:样品在离子色谱柱中根据化合物的亲和性差异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器有电化学检测器、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等。
6. 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根据检测器的响应和标准曲线,对样品中的可吸附有机卤素进行定量计算,并得出最终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离子色谱法测定可吸附有机卤素需要使用特定的离子色谱设备,并依赖于标准品和标准曲线的建立。
同时,在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避免可能的污染,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离子色谱仪操作规程
离子色谱仪操作规程
《离子色谱仪操作规程》
一、安全操作规程
1. 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
2. 操作过程中,严禁喝水、吃东西,以防化学品误入口腔或食入。
二、仪器操作规程
1. 打开离子色谱仪前,需检查所有配件是否完好,确认所有管道接口是否连接紧密。
2. 启动仪器前,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预热和平衡操作。
3. 操作人员需熟悉离子色谱仪的按钮功能和参数设置,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4. 在操作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或仪器故障出现,需立即停机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三、样品处理规程
1. 样品处理前,需先进行样品的准备工作,如样品的稀释、过滤等。
2. 放入样品前,需将样品溶液的PH值调整至适宜的范围,并用离子交换色谱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3. 检测过程中,需对溶剂进行洗涤,以确保不同样品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四、数据处理规程
1. 检测数据需进行及时保存,并进行正确的标记。
2.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需按照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完成数据处理后,需及时清理离子色谱仪,避免污染和损害仪器。
五、日常维护规程
1. 定期对离子色谱仪进行日常清洗和保养,定期更换色谱柱和其他易损件。
2. 进行维护前,需先断开电源并等待仪器冷却后再进行操作。
六、其他注意事项
1. 离子色谱仪的操作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并接受相关培训后方可操作。
2. 定期进行仪器性能验证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为《离子色谱仪操作规程》,请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并不断进行实践总结,提高仪器操作水平和数据准确性。
离子色谱仪注意事项
离子色谱仪注意事项
使用离子色谱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安装:离子色谱仪需要正确安装,包括连接电源和其他必要的设备,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2. 样品准备:样品准备应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手册中的要求进行,包括样品的稀释、过滤等步骤。
3. 样品预处理:一些复杂的样品可能需要经过预处理,如调整样品的pH值、去除杂质等。
4. 选择适当的色谱柱:根据需要测量的离子类型选择适合的色谱柱,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5. 流动相:选择合适的流动相,确保它与样品兼容,并且能提供足够的分离能力。
6. 流速:流速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应根据样品类型和分离目标选择合适的流速。
7. 检测器选择:离子色谱仪配备了不同类型的检测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如电导检
测器、折射指示器、荧光检测器等。
8. 仪器操作:操作离子色谱仪时,应按照仪器使用手册中的指示进行,注意仪器各部件的运行
状态,如泵的压力、流速、柱温等。
9. 校准和标定:定期对离子色谱仪进行校准和标定,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10. 仪器维护: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如清洁柱、更换柱连接器、检查和更换易损件等。
11. 安全操作:使用离子色谱仪时,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
免与化学品的直接接触等。
12. 数据分析与解释:正确解析分析结果,了解各峰的峰面积、保留时间、峰形等参数的含义,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随着离子色谱日益广泛的应用,许多样品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方法采用采样、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的模式来进行离子色谱的分析。
对于大量复杂基体的样品,离子色谱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预处理后再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样品复杂基体对离子色谱柱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复杂基体样品测定结果和准确性,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有关样品预处理方法,随着国内离子色谱的用户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相关离子色谱的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大部分样品前处理方面,采用国产材料进行,预处理的成本很低,更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可以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
(2)大部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离线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在线设备;但相对而言,样品处理的时间比较长,需要的样品量也比较多一些;
(3)与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样品预处理方法相比较,国内出现的样品前处理绝大多数均出自于基层单位,实用性强;但相关的理论方面的探讨比较少。
因此,许多国内采用样品前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再进一步从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配合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仪器用于在线样品的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遵循的原则
(1)样品处理后待测组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检测器的检出限 ;
(2)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必须达到色谱定量要求;
(3)样品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和微小颗粒物,以免堵塞色谱柱;
(4)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离子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和减少待测组分损失;
(5)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时其化学计量关系必须明确并且反应彻底;
(6)避免和减少无关离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测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离难度。
1.膜处理法
1.1.滤膜或砂芯处理法
滤膜过滤样品是离子色谱分
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样品前处
理方法,一般如果样品含颗
粒态的样品时,可以通过
0.45或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
由于一般的滤膜不能耐高压,因此滤膜过滤只能用于离线样品处理。
有时需要在线样品处理,或者将该方法用于仪器管路中,必须采用砂芯滤片。
但滤膜过滤方法只能去除颗粒态不溶性物质,对于极小颗粒或有机大分子可溶性化合物和金属水溶性离子,照样能够进入色谱柱干扰样品的测定并沾污色谱柱。
1.2.电渗析处理法
在国内比较的特色的工作是采用电渗析法,与其它的膜处理方法相比,电渗析处理法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不仅可以有效去除颗粒物、有机污染物,而且也可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
是处理复杂基体样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3.电解中和法
强酸、强碱中微量离子的测定是离子色谱较难解决的问题,电解中和法的应用使问题迎刃而解。
该方法是利用水电解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对高浓度
的酸或碱进行中和处理,是降低高浓度酸碱基体的理想方法。
1.4. 超滤与纳滤
超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膜技术之一,也是我国国产化率最高的膜品种。
主要用来处理含有大分子的生化样品,膜的使用以一次性为主,以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
纳滤膜介于反渗透和超滤膜之间,膜表面的分离层可能具有纳米级微孔结构。
纳滤膜主要用于去除一个纳米左右的溶质粒子,其截留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0~2000。
纳滤膜只对特定的溶质具有脱除率。
目前对纳滤的机理、特征等的认识还不充分。
在分析测试领域主要用于脱除水溶液中烷烃、异味、色度、农药、合成洗涤剂、可溶有机物等。
2.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
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是根据样品中干扰基体和待测组分化学性质的不同,利用化学反应的特点、化学计量关系将干扰基体通过化学反应实现与待测组分分离。
常用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还原、络合、沉淀、离子交换等。
采用该方法弄清楚基体的化学状态和存在形式,并应注意在消除原有基体干扰的同时尽量避免新的干扰组分产生。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灵活,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缺点是容易带入化学试剂的杂质,操作费时,解决的问题有局限性;适用范围是基体化学组分比较明确、具有固定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的样品。
3.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是国内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对不同的溶液中的污染物,可以分别利用反相、离子交换、螯合树脂等多种手段进行,从而萃取手段上也可以利用常规的固相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但固相微萃取法一般是利用了在液相色谱上样品浓缩和去除基体干扰的反过程,因此固相微萃取法用于离子色谱中,更为方便,而且一个固相微萃取柱可以多次使用。
3.1.反相和吸附固相萃取法
对于反相或吸附固定相,可以有多种类型,从固定相颗粒大小上,可以分为常规吸附树脂,也可以用固相微萃取,所不同的是处理样品量上有所差异;而固定相也可以采用硅胶型或聚合物型,但要注意的是,对于高pH值的样品,宜采用聚合物型的固定相。
3.2.离子交换树脂法
不同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有效去除不同有针对性的污染物,如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去除金属离子的污染,而特定形式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去除过高含量的阴离子,如银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将过量氯离子或其它卤素阴离子去除,而钡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将过量的硫酸根离子去除。
有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也可以将一些有机物去除,而将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或反相树脂混合使用,可以同时去除有机物和离子态化合物。
下表为近年来国内所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固定相萃取。
3.3.螯合树脂
鳌合树脂法可以用于复杂基体中痕量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离子的浓缩和富集。
该方法的选择性好,使用适当的淋洗液可以在线去除金属离子的干扰。
目前所使用的鳌合树脂的官能团大多为弱酸(COOH)和弱碱(NH) ,因此淋洗液的pH 值对其鳌合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离子色谱的样品前处理涉及多种不同原理和类型,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包括过滤、沉淀、吸附、电化学和化学反应等,且越来越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被离子色谱所采用,通过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可以有效拓宽离子色谱的应用范围。
另外,样品前处理直接影响到离子色谱分析的速度、灵敏度、精密度。
因此,在测定实际样品时应根据样品的性质,测试要求及仪器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分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