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
色谱定性定量方法
既充分利用红外光谱、质谱等适于分析分子结构、官能 团或物质的摩尔质量等特点,克服了它们不易检定复杂 物质的困难,又充分利用了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
2.与其它方法结合定性
①与化学方法结合进行定性 将试样经过一些特殊试剂处理,发生物理 变化或化学反应后,其色谱峰将会提前、 移后或完全消失 比较处理前后色谱图的差异,以及在柱后 用化学试剂鉴定流出物,就可初步定性鉴 别试样中含有哪些官能团
2.与其它方法结合定性
②与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谱联合定性
用相对校正因子
把混合物中的不同组份的峰面积校正成相当
于某一标准物质的峰面积,用于计算各组份的 含量
1.定量依据和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fis是指某组份i的绝对校正因子与标准物质s的绝对 校正因子之比值,通常简称为校正因子,即
标准物质:
f is
fi fs
苯(用于热导检测器)
正庚烷(用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质量校正因子、摩尔校正因子和体积校正因子
常用标准物:苯、正丁烷、对二甲苯、环己烷、2,3,4-三甲基戊烷
对于组份比较简单的已知范围的混合物试样,可采用此法进行定 性。也可利用文献上的r2,1值或色谱手册中的r2,1值对照定性。
1.利用色谱保留参数定性
②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法
首先用被测试样作色谱图,然后将已知纯物质加到试 样中去,在相同的条件下作色谱图,对比这两个色谱 图
100 %
Ai为任一组份的峰面积,fi为任一组份的质量校正因子 归一法的优点是无需标样,结果准确,操作简便,操作条件(如 进样量、流速等)变化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小,宜于分析多组份试 样中各组份的含量。
试讨论气相色谱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试讨论气相色谱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气相色谱是一种分离和定量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物质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成分。
以下是气相色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 内标法
内标法利用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来消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从而实现准确定量。
通常选取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作为内标物。
优点是在复杂的矩阵中分析样品时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度,适用于定量分析较小浓度的目标化合物。
缺点是需要选取适当的内标物,并将其加入到样品中,会增加样品处理的复杂度。
2. 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法是通过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利用标准样品和待测物的峰面积比较,从而确定待测物的浓度。
优点是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分析单一化合物的样品。
缺点是在样品基质复杂的情况下,由于干扰物的存在,标准曲线容易受到干扰而失真。
3. 内标法和标准曲线法联合使用
在复杂样品矩阵中,使用内标法和标准曲线法联合使用可以克服各自的限制,提
高准确性和精度。
内标法可以消除矩阵效应的影响,而标准曲线法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剔除噪声和干扰。
优点是可准确定量分析复杂矩阵中的化合物。
缺点是操作较复杂,需要制备一系列标准样品和选择适当的内标物质。
总之,不同的定量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能够提高分析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精)
(4)统计检验 统计检验是检验两种方法、两台仪器或两个人测量 的两组实验数据的精密度或准确度(偶然误差或系统误 差)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新建定量方法可否代 替旧方法或优于旧方法。 统计检验包括F检验与t检验。 F检验即精密度差别检验,用以检验两组数据的精 密度或偶然误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一般为单侧检验。 t检验即准确度差别检验,用以检验两组测量数据 的平均值或系统误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若t检验证 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时,则新方法 可以代替旧方法,t检验一般为双侧检验。 t检验与F检验的具体方法参见分析化学的有关论著, 此从略。
(一)基本原理 薄层扫描法是指薄层色谱斑点的色谱扫 描,薄层色谱扫描是指固定波长,斑点移动, 测定A-l或F-l曲线。根据薄层扫描的测定方 式分为薄层吸收扫描法和薄层荧光扫描法二 种方法。
1、薄层吸收扫描法 基本原理:Kubelka-Munk理论及曲线。由于薄层板存在 明显的散射现象,斑点中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需用 Kubelka-Munk理论及曲线来描述。Kubelka-Munk理论以斑点 的相对反射率和相对透光率计算薄层色谱斑点的吸光度,说 明了固定相的散射参数SX对斑点中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间关 系的影响,获得不同散射参数SX时斑点的A-KX理论曲线,即 Kubelka-Munk曲线。 光源:钨灯和氘灯; 灵敏度: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选择合适波长进行测 定,其灵敏度可达ng级; 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的物质,及通 过色谱前或色谱后衍生成上述化合物的样品组分。
2、薄层荧光扫描法 基本原理:F=2.3K’I。ECL或F=KC 光源:氙灯或汞灯。 灵敏度:最低可测到10-50pg。 适用范围:适合于本身具有荧光或经过适当处理 后可产生荧光的物质的测定。 Kubelka-Munk理论不适用于薄层荧光扫描,无需 进行曲线校直。用薄层荧光扫描进行定量分析时,用 斑点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色谱峰峰面积)与斑点中组 分的含量代替上式中F与C 进行运算。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定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样品需要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进行分析。
下面将介绍气相色谱的几种常用的定量方法。
一、内标法。
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通过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用于准确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内标物质与目标化合物在气相色谱条件下具有相似的行为,可以在分析过程中进行共同分离和检测。
内标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色谱分离和检测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外标法。
外标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它是通过在分析过程中使用已知浓度的外标物质来建立目标化合物的定量标准曲线。
通过外标物质的浓度和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目标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
外标法需要在分析前进行标准曲线的建立,然后根据样品的响应值插入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三、内标外标法。
内标外标法是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结合,它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可以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内标外标法中,首先在样品中添加内标物质,然后使用外标物质建立定量标准曲线。
通过内标物质和外标物质的双重校正,可以有效地消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得到更加准确的定量结果。
四、面积归一法。
面积归一法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定量方法,它是通过将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峰面积与内标物质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计算出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面积归一法不需要建立标准曲线,只需要测定样品的色谱峰面积即可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定量分析场合。
五、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是一种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然后测定样品和标准品的响应值,通过比较两者的响应值来计算出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标准加入法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样品基质,可以减少基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内标法、外标法、内标外标法、面积归一法和标准加入法。
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
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技术进步和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为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定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峰面积法、峰高法、内标法和标准曲线法等。
我们将一步一步地讨论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具体操作步骤。
峰面积法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峰面积与溶质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进行定量。
一般情况下,溶质的浓度越高,峰的面积也相应增大。
该方法适用于具有良好峰形的色谱图,如对称且峰形尖峭的峰。
操作步骤如下:1. 获取色谱图:将待测样品进样到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和检测,获得色谱图。
2. 选择峰的计算区域:根据需要分析的组分,选择色谱图中感兴趣的峰进行计算。
一般选择峰的起始和终止点来定义一个计算区域。
3. 计算峰面积:使用色谱软件或积分计来计算所选峰的面积。
峰面积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4. 建立标准曲线: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相同的处理和分析步骤。
通过绘制峰面积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建立标准曲线。
5. 定量分析:根据待测样品的峰面积,使用标准曲线插值或外推来计算其浓度。
峰高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峰高与溶质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定量。
与峰面积法相比,峰高法更适用于峰形非常尖峭的样品。
操作步骤如下:1. 获取色谱图:将待测样品进样到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和检测,获得色谱图。
2. 选择峰的计算区域:根据需要分析的组分,选择色谱图中感兴趣的峰进行计算。
一般选择峰的起始和终止点来定义一个计算区域。
3. 计算峰高:利用色谱软件或峰高计来测量所选峰的峰高。
4. 建立标准曲线:与峰面积法相同,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相同的处理和分析步骤。
通过绘制峰高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建立标准曲线。
5. 定量分析:根据待测样品的峰高,使用标准曲线插值或外推来计算其浓度。
色谱的定量分析
色谱的定量分析1.色谱分析有几种定量方法色谱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内加(增量)内标法、外标法。
1、面积归一化法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变化时对结果影响较小,宜于分析多组分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
但是试样中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因此,此法在使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2、外标法是用纯物质配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或直接购买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分别取一定体积,注入色谱仪,根据峰面积和浓度做标准曲线。
在分析未知样时按与标准曲线相同的操作条件和方法,由标准曲线查出所需组分的浓度(现在在工作站上直接就能求出浓度)。
此法要求进样准确,操作条件稳定,分析样品和标准曲线条件必须一致。
3、内标法是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时,可采用此法。
内标法是在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中,加入一定的标准物质(内标物),根据内标物和试样的质量以及色谱图上的相应峰面积,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内标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物质与被测物质相近,能溶于样品中,但不能于样品发生反应。
此法比较费事,一般不使用于快速分析。
2.常用的层析分析方法有哪些在分离分析特别是蛋白质分离分析中,层析是相当重要、且相当常见的一种技术,其原理较为复杂,对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这里只能做一个相对简单的介绍。
一、吸附层析1、吸附柱层析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
2、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的一种层析方法。
这种层析方法是把吸附剂等物质涂布于载体上形成薄层,然后按纸层析操作进行展层。
3、聚酰胺薄膜层析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
层析时,展层剂与被分离物在聚酰胺膜表面竞争形成氢键。
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剂使分离在聚酰胺膜表面发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就能导致分离物质达到分离目的。
色谱定量分析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对比
色谱定量分析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对比色谱定量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
在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和外标法是常用的两种方法。
它们在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适用性上有一些区别和优劣,下面将分别对内标法和外标法进行详细对比。
首先,内标法又称为内标记法、内标记物法或内标定量法。
其原理是在待分析样品中添加一个与目标分析物化学性质相近但易于分离的内标化合物,通过内标化合物和目标分析物在分析中的共同的特性参数值来定量目标分析物。
常用的内标化合物有氚标记化合物、碳13标记化合物、氘标记化合物等。
其操作步骤如下:1.选定内标物:选择一种相对于目标分析物在物理、化学和谱学性质上相似但易于分离的化合物作为内标物。
2.内标标准曲线的制备:制备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目标分析物和相同浓度内标物的标准溶液。
3.分析样品:将待分析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和内标物一同进样进行色谱分析。
4.数据处理:通过内标物和目标分析物在色谱图上的峰面积比值,绘制内标标准曲线并进行数据处理。
内标法的优势在于:1.可以消除样品制备、提取、色谱分离过程中的误差,减小了由操作技术不稳定性引起的误差。
2.内标物和目标分析物在色谱分析中共同进样,减小了分析所需的实验时间,提高了分析效率。
3.内标法对于复杂样品矩阵的干扰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但是,内标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内标法要求目标分析物和内标物具有相似但易于分离的化学性质,因此对于一些复杂样品或目标分析物与内标物差别较大的情况,内标法的适用性较差。
2.内标物的选择和纯度要求较高,而且内标物以及目标分析物的标准品价格较高,增加了实验成本。
3.内标法在样品制备过程中的矩阵效应还是会对分析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通过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去除。
相比之下,外标法又称为外标定量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的目标分析物标准溶液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样品和标准品的信号进行测量和比较,推算出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浓度。
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⑥稳定性(stability):
意义: 考察分析样品与试剂在一定时间内稳定性。 内容:
根据样品与试剂测定时实际可能所处的环 境进行考察。
⑦耐用性( robustness ):
意义: 考察测定条件发生小变动时测定结果的变化。
内容:
流动相的组成和pH、商品柱的品牌尺寸、 柱温等
广泛用于药物中的杂质、体内外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
重现性: 不同实验室,不同人测定的精密度 1、色谱信号的测量:
意义: 待测物浓度与响应值成线性关系的浓度范围;
相对保留值 α, (t-t0)/(tr -t0)
2、选择合适的离子源,利用LC-MS获得杂质的准分量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比较测定值和加入值确定。
ELSD响应的自然对数与样品的浓度或质量呈线 性关系;
质谱(MS-ESI)检测器高浓度时的响应与样品 的质量可能呈二次或更复杂的方式。
四、色谱分析方法验证
目的:
证明所采用的色谱分析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验 要求,判断能否用于药品分析。
效能指标:评价分析方法的尺度
效能指标包括: 精密度、准确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
tr
内容: LC-ESI-MS的
要求,判断能否用于药品分析。 内容: 药物制剂含量测定时的专属性考察内容:
重复性 广药泛品用 质于量药标物准中分的析杂方质法:、验体证内外代同谢产一物的实结构验鉴定室,同一人多次测定的精密度
中间精密度 2药、品选质择量合标适准的分离析子方源法,验利证用LC:-MS同获得一杂质实的准验分子室离子,峰。不同人,不同仪器测定的精密度
线性与范围、耐用性、稳定性、系统适用性等
不同分析测定方法的要求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归一化法_内标法_外标法
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 method 一种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
归一化法是把样品中各个组分的峰面积乘以各自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求和,此和值相当于所有组分的总质量,即所谓“归一”,样品中某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用下式计算:pt%= Aifi/(A1f1+A2f2 + ....Anfn )*100式中f1、f2、fn…为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A1、A2、…An为各组分的峰面积。
如果操作条件稳定,也可以用峰高归一化法定量,此时组分i的百分含量可按下式计算:pt%= hifi/(h1f1+h2f2 + ....hnfn )*100式中f1、f2、fn、…为各组分在该操作条件下特定的峰高相对校正因子,h1、h2、…hn为各组分的峰高。
用归一化法定量时,必须保证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并在色谱图上显示色谱峰。
•定量方法色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a.校正归一化法当试样中各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检测器上均有响应,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已知时,可用此法定量。
组分i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可由下式计算:其中fi可为质量校正因子,也可为摩尔校正因子。
若各组分的定量校正因子相近或相同(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组分),则上式可简化为:该法简称为归一化法。
校正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变化时,对定量结果影响很小。
缺点是:对该法的苛刻要求限制了该法的使用。
该法适合于常量物质的定量。
b.内标法所谓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量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各组分时,而且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可用此法。
此法适合于微量物质的分析。
该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是被测组分相对于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其中,fsi该法的优点是:受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小,定量结果较为准确,使用上不象归一化法那样受到限制。
该法的缺点是:每次分析必须准确称量被测物和内标物,不适合于快速分析。
气相色谱常用定量和定性方法ppt课件
定量注意事项
• 一般定量以峰面积为基准 • 所有参加计算的峰形正常(谱峰不前伸、不拖尾、不过载)的情
况下,也可以以峰高为基准进行计算 • 分子量相差不大或分子量较大的同系物校正因子相差不大,可直
接用峰面积(或峰高)定量
谢 谢!
准物S的调整保留时间ti’和ts ’ : ai,s = ti’/ ts ’
(2)计算ai,s并与文献相应值比较定性。 2.3.1.3特点 可消除实验条件不一致带来的误差。
2.3.2保留指数(I)定性法
2.3.2.1依据
保留指数I只与柱温和固定相的性质和被测物质的性质有关,与色谱柱 的尺寸、固定相的液膜厚度、载气流量、流速无关。
校正因子与待测物/标准物的性质和检测器的类型有关,可查文献, 也可测定
3.2.1定量校正因子的分类
• 质量校正因子
• 摩尔校正因子
• 体积校正因子
• fM ′ =fV ′
fm
f' m(i)
f' m(s)
m(i) A(s) m(s) A(i)
fM
f' M (i)
f' M (s)
m(i) A(s)M (s) m(s) A(i)M (i)
• 绝对校正因子: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 样品
3.3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
3.3.1 归一化法 3.3.2 外标法 3.3.3 单点校正法 3.3.4 内标法 3.3.5 标准加入法 3.3.6 加内标的标准加入法
3.3.1 归一化法
3.3.1.1 方法
当样品中各组分都能出峰时,将各组分的含量之和
按100%计算的定量方法。
2024/1/26
1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2.常用的色谱定性分析方法 3.常用的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6种检测方法
(含量)或杂质检查法(有关物质)控制 。 部分原料中间体会用面积归一化法控制。(一般考察线性、灵敏度浓度
达到杂质指标限度一般以下)
总结
百分比法
归一化法
外标法
内标法
杂 加校正因子 质 的主成分自 检 身对照法 查 法
某化合物百分含量(%)= 峰面
积Σ峰面
×100%
简单的说就是配制溶液,进样,积按峰面积百分比法读取含量。
一般系统适应性主要考察分离度。(如:双乙酰阿昔洛韦。
D-NAP方法,P4)
峰面积百分比法
优点:
快速、简单、无需考察系统重复性(进样量不严格)无需 对照品
缺点:
测定误差大,本法通常只能用于粗略考察供试品中的杂质含量。除另 有规定外,一般不宜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查。
同一针比值来计算),定量结果与进样量的重复性无关。 ②、只要被测组分及内标物出峰,且分离度合乎要求,就可定量,与其
他组分是否出峰无关。 ③、很适用于测定药物中微量有效成分或杂质的含量。由于杂质(或微量
组分)与主要成分含量相差悬殊,无法用归一化法测定含量,用内标 法则很方便。加一个与杂质量相当的内标物。加大进样量突出杂质峰, 测定杂质峰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即可求出杂质含量。
样浓度或进样量) 2、系统适应性考察:通常含量低于0.5%的杂质,峰面积的相对标 准
偏差(RSD)应小于10%;含量在0.5%~2%的杂质,峰面积的 RSD应小于5%;含量大于2%的杂质,峰面积的RSD 应小于2%
3、供试品溶液的记录时间,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为主成分色谱峰 保留时间的2倍。
方法确定后不调节。
色谱定量计算三种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色谱法是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高度进行定量分析的。
色谱定量计算方法很多,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1. 归一化法如果试样中所有组分均能流出色谱柱并显示色谱峰,则可用此法计算组分含量。
设试样中共有n个组分,各组分的量分别为m1,m2,……,m n,则i种组分的百分含量为: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进样量的多少不影响定量的准确性,操作条件的变动对结果的影响也较小,对组分的同时测定尤其显得方便。
缺点是试样中所用的组分必须全部出峰,某些不需定量的组分也需测出其校正因子和峰面积,因此应用受到一些限制。
2. 内标法当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几个组分时,可用此法。
准确称取m(g)试样,加入某种纯物质ms(g)作为内标物,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比m s/m及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之比,基于下式可求组分i的百分含量W i%:因为所以内标物的选择条件是:内标物与试样互溶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内标物的色谱峰既处于待测组分峰附近,彼此又能很好地分开且不受其它峰干扰;加入量宜与待测组分量相近。
内标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操作条件不必严格控制,且不象归一化法那样在使用上有所限制。
缺点是必须对试样和内标物准确称重,比较费时。
3. 外标法(亦称标准曲线法)该法是在一定色谱操作条件下,用纯物质配制一系列不同的浓度的标准样,定量进样,按测得的峰面积对标准系列的浓度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进行试样分析时,在与标准系列严格相同的条件下定量进样,由所得峰面积从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得待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法的优点是操作和计算简便,不需要知道所有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其准确度主要取决于进样量的准确和重现性,以及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附近或几个待测组分色谱峰之间。
E. 内标法优缺点
• 优点:定量准确,对试样含有不出峰的 组分情况下,也不影响测定。
• 缺点:每次测定都必须准确称取样品和 内标物质量,不适于快速分析。
(2)内标曲线法
用内标法待测组分含量计算式
ωi =
ms f ' iAi f ' sAs 100
• 前面已知:mi = fi Ai 即:fi = mi / Ai
2. 定量校正因子(二)
• fi 称绝对校正因子,定量分析中常用的是相 对校正因子f 'i,定义为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 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f fi / fs mi / Ai Asmi 1 ms / As Aims Si
A = 1.065 h ×y1/2(相对计算可略去前面系数) (2)峰高乘平均峰宽法
不对称峰不能作前述近似,可于峰高0.15及 0.85处测得峰宽,取其平均值进行计算:
A = h× (y0.15+y0.85)/2
1. 峰面积 A 的测量方法(二)
(3)峰高乘保留时间法 • 难以量度半峰宽的狭窄峰或半峰宽以上重叠的峰
可用下式计算: • A = 1.065h× b× tR (相对计算可略去1.065和
常数b) (4)剪纸称重法 • 对于不对称或分离不完全的峰,可将峰剪下,以
质量代其面积,使用较少。
1. 峰面积 A 的测量方法(三)
(5)自动积分法 • 将记录仪与自动积分仪连接,可直接准确、快
速地测出峰的面积。 (6)以峰高代替峰面积定量法 • 当各种实验条件严格保持不变时,一定进样范
f fi / fs mi / Ai Asmi 1 ms / As Aims Si
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Identification
2019/9/22
二、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1. 峰面积的测量
(1)峰高(h)乘半峰宽(Y 1/2)法:近似将色谱峰当作等腰三角形。此法算 出的面积是实际峰面积的0.94倍:
A = 1.064 h·Y1/2 (2)峰高乘平均峰宽法:当峰形不对称时,可在峰高0.15和0.85处分别测定峰 宽,由下式计算峰面积:
fi' Ai
f
' s
AS
ci
%
mi W
100
ms
fi' Ai
f
' s
AS
W
100
ms W
fi' Ai
f
' s
AS
100
2019/9/22
内标法特点
(1) 内标法的准确性较高,操作条件和进样量的稍许变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 不大。
(2) 每个试样的分析,都要进行两次称量,不适合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 (3)若将内标法中的试样取样量和内标物加入量固定,则:
Ai Ai
)
100
i 1
特点及要求: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 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 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的情况。
2019/9/22
(2)外标法
外标法也称为标准曲线法。 特点及要求: 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 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 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
1.0 DEG/MI N
HEWLET PTACKAR
5972A
D
Mass Selectiv eDetecto r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外标法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外标法、内标法、归一化法三大类。
当能够精确进样量的时候,通常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
这种方法标准物质单独进样分析,从而确定待测组分的校正因子;实际样品进样分析后依据此校正因子对待测组分色谱峰进行计算得出含量。
其特点是标准物质和未知样品分开进样,虽然看上去是二次进样,但实际上未知样品只需要一次进样分析就能得到结果。
外标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前处理。
缺点是要求精确进样,进样量的差异直接导致分析误差的产生。
外标法是最常用的定量方法,其计算过程如下:1.绝对校正因子gi的计算gi=ms/Ai式中ms是标准样品中组分i的含量,Ai是标准样品谱图中组分i的峰面积。
2.外标法的计算公式mi=Ai * gi这里mi是未知样品中组分i的含量。
(相对校正因子是某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与标准物质绝对校正因子的商。
计算公式如下:Gi=gi/gs式中gi是组分i的绝对校正因子,gs是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
对同一类型的不同检测器来说,在组分i和s相同的情况下,相对校正因子是基本一致的。
它只和检测器的性能、待测组分的性质、标准物质的性质、载气的性质相关,与操作条件无关。
也就是说基本上可是认为相对校正因子Gi是一个常数。
相对校正因子在好多相关文献上可以查到,在无法找到所有组分标准样品的时候,可以参考使用。
但是由于不同检测器的性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相对校正因子最好在使用的色谱上单独测定)归一化法有时候也被称为百分法(percent),不需要标准物质帮助来进行定量。
它直接通过峰面积或者峰高进行归一化计算从而得到待测组分的含量。
其特点是不需要标准物,只需要一次进样即可完成分析。
归一化法兼具内标和外标两种方法的优点,不需要精确控制进样量,也不需要样品的前处理;缺点在于要求样品中所有组分都出峰,并且在检测器的响应程度相同,即各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都相等。
选择适宜的物质作为预测组分的参比物,定量加到样品中去,依据欲测定组分和参比物在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峰面积或峰高)之比和参比物加入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叫内标法。
6.色谱分析中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色谱定量分析
色谱定量分析
• 绝对校正因子:单位峰面积对应的物质量:fi = mi/Ai • 定量校正因子与检测器响应值成倒数关系: • fi=1/Si • 相对校正因子fi :即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与标准物质 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fi mi / Ai mi As fi f s ms / As ms Ai
• 化学反应定性:利用化学反应,使样品中某些 化合物与特征试剂反应,生成相应的衍生物。 • 柱前反应:被分离混合物进入色谱柱前与某些 特征性试剂反应,观察色谱图上某些色谱峰发 生消失、提前或滞后而断定有无此类化合物。 • 柱 上: 如装有5A分子筛的前置柱,可吸附C3C11的正构烷烃,KOH处理的石英粉可将羧酸 和酚除去(吸附)等。 • 柱 后: 柱后流出物收集后,加入特征试剂与 其反应,可对未知物定性。
色谱定量分析
• 叠加内标法:以样品中已有的组分做内标,比 较该组分加入前后面积的改变,计算被测组分 含量
A1 mS ci % 100 A2 A1 W
• 特点:要求两次进样量完全相同。
色谱定量分析
• 叠加内标法:两次进样量不同时的处理
'
• 当 m i 、 m S 为质量单位时,为质量相对校正因子;当 m i 、 mS用摩尔单位时相应于摩尔校正因子。
色谱定量分析
• 归一化法:
mi ci % 100 m1 m2 mn
f i ' Ai
' ( f i Ai ) i 1 n
100
归一化法的特点: • 对同系物可认为校正因子一样,通过峰面积直接测定; • 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 大; • 试样中所有组分必须全出峰并且无分解反应发生。
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
未知组分的浓度∶C i = RF( X i ) ×
特点: –无需各组份都被检出、洗脱
–需要标样,需要内标样 –结果与进样体积无关
内标法定量(4)
对内标物的要求 –化学结构与待测组分相似(同系物、异构体)
–在样品中不存在 –不与样品中组份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保留值与待测组分接近 –浓度(响应值)与待测组分相当 浓度(响应值)与待测 分相当 –其色谱峰与其它色谱峰分离好
M in u te s
M in u te s
M in u te s
标准曲线
100 150 样品浓度
200
250
外标法定量(3)
计算公式
标样浓度 C ( X i ) 校正因子∶RF( X i ) = 标样响应值 R( X i )
特点 –无需各组份都被检出、洗脱
未知组分的浓度∶C i = RF( X i ) × 样品响应值 Ai
–需要标样 –标样及样品测定的条件要一致 标样及样品测定的条件要 致 –进样体积要准确
内标法定量(1)
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样,其中加有内标样 配制 系列浓度的标样 其中加有内标样
储存标样 + 储存内标样
工作标样
0
1
增加溶质的浓度 内标样浓度不变
2
3
4
内标法定量(2)
采集不同浓 度 标样的色谱 图 积分,按内标 法 定量计算,建 , 立 标准曲线
常用的定量方法
标准曲线法,分为外标法和内标法: 标准曲线法 分为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 –在液相色谱中用得最多 内标法 –准确,但是麻烦 准确 但是麻烦
–在标准方法中用得最多
外标法定量(1)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样
储存标样
色谱定量方法包括
色谱定量方法包括
哪些
色谱定量方法包括:
1. 紫外分光光度法:它是根据物质在紫外分光光谱范围内吸收光谱的强度来测定物质含量,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2.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以可见光波段的色彩差异来定量分析物质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3. 发射光谱法:发射光谱法是基于物质在可见光波段内发出的光谱来定量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4. 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紫外光辐照下发出的荧光来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定量分析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40 30 20 10 0
1 .8 0
M e th y lP a ra b e n
1 .6 0
1 .4 0
E th y lP a ra b e n B u ty lP a ra b e n
1 .2 0
1 .0 0
v o lts
0 .8 0
P ro p y lP a ra b e n
0 .6 0
0 .4 0
0 .2 0
0 .0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M in u te s
标准曲线
标样峰面积
内标样峰面积
0
50
100 样品浓度
150
200
250
内标法定量(3)
计算公式:
校正因子∶RF( X i ) = 内标样响应值 R( I . S ) × 标样浓度 C ( X i ) 标样响应值 R( X i ) 样品峰面积 Ai 内标峰面积 Ai . s .
未知组分的浓度∶C i = RF( X i ) ×
特点: –无需各组份都被检出、洗脱
–需要标样,需要内标样 –结果与进的要求 –化学结构与待测组分相似(同系物、异构体)
–在样品中不存在 –不与样品中组份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保留值与待测组分接近 –浓度(响应值)与待测组分相当 浓度(响应值)与待测 分相当 –其色谱峰与其它色谱峰分离好
常用的定量方法
标准曲线法,分为外标法和内标法: 标准曲线法 分为外标法和内标法 外标法 –在液相色谱中用得最多 内标法 –准确,但是麻烦 准确 但是麻烦
–在标准方法中用得最多
外标法定量(1)
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样
储存标样
工作标样
0
1
增加溶质的浓度
2
3
4
外标法定量(2)
采集不同浓 度 标样的色谱 图 积分,按外 标法 响应值 定量计算,建 ( 峰面积 ) 立 标准曲线
0 .0 0 0 .0 0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6 .5 0 7 .0 0
0 .0 0 0 .0 0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6 .5 0 7 .0 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0 50
0 .3 0
0 .3 0
0 .3 0
0 .2 5
0 .2 5
0 .2 5
0 .2 0
0 .2 0
0 .2 0
0 .1 5
0 .1 5
0 .1 5
0 .1 0
0 .1 0
0 .1 0
0 .0 5
0 .0 5
0 .0 5
0 .0 0 0 .0 0 0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6 .5 0 7 .0 0
M in u te s
M in u te s
M in u te s
标准曲线
100 150 样品浓度
200
250
外标法定量(3)
计算公式
标样浓度 C ( X i ) 校正因子∶RF( X i ) = 标样响应值 R( X i )
特点 –无需各组份都被检出、洗脱
未知组分的浓度∶C i = RF( X i ) × 样品响应值 Ai
–需要标样 –标样及样品测定的条件要一致 标样及样品测定的条件要 致 –进样体积要准确
内标法定量(1)
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样,其中加有内标样 配制 系列浓度的标样 其中加有内标样
储存标样 + 储存内标样
工作标样
0
1
增加溶质的浓度 内标样浓度不变
2
3
4
内标法定量(2)
采集不同浓 度 标样的色谱 图 积分,按内标 法 定量计算,建 , 立 标准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