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合集下载

2023年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2023年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2023年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2023年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1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的热门话题,近段时间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

全书共分为三篇内容,分别论述了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观重建,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针对我们一线教师最关心的的问题,这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一一阐述。

核心素养是人的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它是其他素养的基础,会生长出其他素养;它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是一种普适应素养,适用于一切情境、一切学科;基础教育阶段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时间,错过了这段时间,就很难形成。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就实际表现而言,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的学习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关键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其他能力如创新能力、研究能力、设计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

这三种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必备品格表现在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认真(责任)三方面。

从核心素养的形成上,我们强调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互动融合。

当能力具备了积极的文化价值,具有了利他的道德情怀,才会成为众人认同的“人的素养”。

也就是说,要把学科教学的“学科关键能力”的习得过程,放到一个可以浸润、发酵的充满正能量的人文关怀中,成为有文化价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读《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有感

读《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有感

读《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有感从执着于如何教的昨天到专注如何学的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并不缺少落实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意识,只是缺少方法和工具,苦于找不到具体途径。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一书,本书从7个维度阐述了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从知识点到学科大概念、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从开展活动到任务驱动、从使用教材到准备资源、从结果检测到过程评估,《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一书向我们阐述了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

每一个学科都凝练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

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关键点。

提到方式方法,可能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本身的素养得到提升。

作为一名老师除了教授知识之外,同时也担当着育人的角色。

《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这本书,通过具体的案例,将一些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传授给我们,让我感觉到老师要和学生一起从教走向学。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是已老师的讲授为中心,但是在落实核心素养的今天,要转变学习方式为以学习为中心。

这一转变中间的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本书中提到“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变”,我们常以为“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目标”,其实不然。

“教学目标”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设计的,而“学习目标”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逐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去解决问题,在解决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

在备课环节,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都要依据各国家的课程标准,要与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建议、要求建立关联,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教”“教什么”。

可见,课程标准是老师首先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龙源期刊网 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作者:李新翠来源:《中国德育》2016年第24期近日,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

要使核心素养真正能够“可学、可教、可评”,关键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首先,要把“基于知识、为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基于核心素养、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

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在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基础上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

过去过于强调和重视学科知识点的讲解和复习,而对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过程不够重视,教学过程往往停留在知识教学的环节。

为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知识向素养转化的过程和活动设计,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转化、内化和升华。

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都要秉持“通过知识获得教育”的理念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

其次,要由单纯“抽象知识”的呈现转向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

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应对和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问题通常产生于情境,为此,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需要情境的支撑和保障。

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需要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问题。

脱离情境,知识就只剩下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符号,其应用就无从谈起。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不能建立起有效联系,难以产生具体应用,那么对知识的理解就是生硬的,这些知识也就难以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占据牢固的位置。

最后,要由瞄准知识的单一评价走向瞄准能力素养的多元化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内容更加关注高级认知能力和对非认知因素,如对学生的批判思维、独立探究、问题解决、实践创新等高级认知能力的考查,以及对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等非认知因素的评价,而不仅仅局限在过去对所学具体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和应用上。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途径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关键能力和思维方式,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沟通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等。

下面是一些适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 提倡探究学习: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实践和合作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采用启发性问题、研究性课题、探究性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发现数学规律。

2. 强调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或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注重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通过数学模型分析气候变化、交通流量等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4. 强化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展示或解答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数学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表达,准确传达数学思想。

5. 注重跨学科融合: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将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进行结合,拓宽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6. 定期评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展示数学成果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通过探究学习、问题解决、数学建模、数学沟通能力的培养,跨学科融合以及定期评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的质量。

核心素养下的教师教学方式变革路径

核心素养下的教师教学方式变革路径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47 January2019(C)总第447期2019年1月(下)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本轮课程改革的指挥棒。

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践领域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课题。

有核心素养指向的教学是有活力的,它可以为学生的生命个体输入营养。

在课堂上,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本文就核心素养下的教师教学方式理念和路径进行研究探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模式路径The Path for the Change of Teachers'Teaching Methods under Key Competences//Jiang Daxi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key competencies is the baton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reform.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in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key competency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basic education practice in China.The teaching oriented by key competencies is vibrant, which can provide nutrition for the individual life of students.In classroom teaching,the core link of implementing key competen-cies is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path of teachers'teaching methods under key com-petencies.Key words key competencies;teaching method;path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或缺的素养。

2023年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

2023年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

2023年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2023年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1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这一次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我对数学教学设计有了如下几点体会: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学会了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先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然后设计了几道有趣的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

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

在学习中,不仅学习别人的长处,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会让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023年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2聆听完史宁中教授关于最新版课标的解读后,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加新颖和深刻的认识,我不断思考: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数学老师的主要工作只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吗?实则不然,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与学科的关系还要考虑数学与教育以及数学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关系。

若想自己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基于对《课标》的学习,我对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如下规划和见解。

一、加强教育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读完《课标》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读懂《课标》,课标背后依托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何为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什么是核心素养中教育特征的意识、观念和能力;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性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运算等等术语,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建立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地研读和例证来加深认识、加强理解。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摘要: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方案和各科新课程标准陆续出台,随之而来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变,实现由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到课程育人的转变。

新课程的育人体系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关注学生成长所需的必备素质和核心能力。

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便实现《道德与法治》的独特育人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落实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初中道法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让核心素养教学中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学习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师更新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关键在教师。

身教重于言传,要落实“核心素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紧跟时代的节拍。

落实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教学理论及专业素养,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处做好表率。

因此教师须积极参加各类培训、阅读相关文章、观摩其他老师课堂及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等,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相关理论,尤其是认真学习并理解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不再是单一的进行意识形态的简单灌输,而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理性爱国的精神,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让课堂教学从“教会知识”向“发展素养”的转变。

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具有中国灵魂、国际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优化教学设计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教学设计要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情景之中,设计学习任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多视角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时代的背景,着重指出了教师在这个特殊时期的重要性和挑战。

接着从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建立培养机制、开展专业培训、推进行业交流合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等方面阐述了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通过讲解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教师素养培养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需求,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新时代、方法、目标、机制、专业培训、行业交流、合作、素质、总结、发展、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的教师形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来应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成长,更关乎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师才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如何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系统的培训、交流合作以及提升自身素质,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教师培养和提升自身素质的关键。

在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需要涵盖多方面的要求,包括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革新、信息化教育能力提升等。

教师需要具备教育思想正确、积极向上的思维,以此作为内在动力推动自身不断进步。

教师需具备教学技能的提升,包括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等。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义务教育各学习领域16门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实现“四个变革”:变革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变革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变革教学方式,把知识学习与学科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变革教学评价,以评价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学习。

所以,核心素养下的新教学有“四个特点”:教学目标上,强调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确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学与教的关系上,强调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实现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学习方式和路径上,从凸显“听讲”到强调学科实践,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知识内容上,强调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立足知识统整,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

结合《长治市教育局关于新时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我们如何深化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呢?一、转变“教”的方式,实现“教师主导”倡导启发式,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优秀教学传统。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体两面,没有教师真正的教,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就没有学生高水平的学,学离不开教。

肯定地说,新时代的学本课堂更加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聚焦“目标导航,问题导学,路径导引,评价导向”,进一步落实“目标、问题、评价、支架、方法、环境”六个指导要素。

(一)明确学习目标优化教学目标,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是教师指导作用的首要体现。

教师要依托课标、学情和教学内容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是落实素养目标,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的培养目标;二是精炼“三级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挑战性目标,把课程目标变成课堂目标。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旨在通过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践和锻炼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与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的关系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锻炼,而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激发其内在动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的“四个重要抓手”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任务设计,华东师大雷浩教授认为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表现或成果、真实情境、排序任务等四个方面:(一)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一是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出学习水平和核心概念,进而设计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以更好地指导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I)分析课程标准:深入分析课程标准,理解其中的核心内容和质量要求。

这包括对知识、技能、理解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2)确定学习水平。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确定学习目标所对应的学习水平。

这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应该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3)提取核心概念。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提取出核心概念和关键术语。

这些概念是学习目标设计的基础,也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4)设计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基于核心概念和学业质量标准,设计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体现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教师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教师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Death comes to all, but great achievements raise a monument which shall endure until the sun grows ol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教师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教师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1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我谈三点学习体会: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

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

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

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12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曾认真学习了《标准》,但总对所谓的“核心素养”一知半解。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接触到了吴正宪老师带领的名师工作坊,观看了由吴正宪老师主持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高研班系列讲座中的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视频,感受很深!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

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

吴正宪老师展示的示范课主要以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为主,着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

但是我也有困惑:教师抓住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吴正宪老师认为:“数学核心素质与教不完的内容比较,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教不完的内容下节课接着教。

”如果每节新课都这样,难道真的不影响吗?个人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重视知识培养不矛盾,都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

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

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中所包含的潜在数学特征。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孙国虎(嘉兴教育学院,浙江嘉兴314001)摘要: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具体实践者,要变革自身的教学行为。

为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顺利落地,教师可通过转变认识、学习研究和教学改革,从知、研、行三个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行为变革;教师自2020年秋季开始,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并强调:要突出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发挥新课程新教材的学科育人优势,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培养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探索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改革,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变革教学行为,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顺利落地。

一、知是行之始:转变认识——重视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师须提升认识,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十大关键领域,其中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首要环节。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发布,其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明确把国家认同作为基本要点,深入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二)应对21世纪挑战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其取胜关键在科技,实质是人才,基础在教育。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要求。

2023年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23年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23年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23年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

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

“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

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

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

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

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最关键的要素有哪些

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最关键的要素有哪些

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最关键的要素有哪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那么,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最关键的要素究竟有哪些呢?语言建构与运用,无疑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丰富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言表达方式,从而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写,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阅读经典小说时,学生可以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细腻的描写、生动的比喻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场景;在写作时,则可以尝试运用所学的技巧,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感染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关键要素之一。

语文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思维的锻炼。

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阅读一篇议论文时,学生要能够分析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思考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在写作议论文时,则要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美的形式和内涵。

学生通过欣赏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美、形象的美、情感的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语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文学创作、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活动,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比如,在学习诗歌时,学生可以模仿诗人的创作手法,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参与戏剧表演时,可以对剧本进行改编,加入自己的创意,展现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核心素养导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7篇)

核心素养导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7篇)

核心素养导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7篇)核心素养导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核心素养导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核心素养导向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17月4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教科所王凯老师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进》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

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

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探索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探索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探索1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是指在学校等教育机构中,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将学科理念、学科素养的重要基础性知识概念与学科素养的关键技能和态度素养系统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中,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的全面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依赖于学校、教师、教材以及学生等多方力量的支撑,主要涉及以下四个维度:1.1 学校建设学校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方面发挥着核心推动作用,要求学校要有健全的课程体系,把学科素养融入教学内容中与学科相关的素养尽量覆盖;同时学校要确立灵活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教学管理,应建立明确的学习考核制度,保证学科素养得到落实;还要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畅通校外合作渠道,让学生更全面发展。

1.2 教师教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将学科素养引入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教学,强调发现学生潜力、激发学生活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3 教师选用的教材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过程中,教材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依据,并能够反过来支撑学科素养的落地,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尤其要求能够支撑学科素养落地的教材,能支撑学生足够全面的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及开展活动,从而及时落实学科素养。

1.4 学生的参与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成功的方式在于学生的觉醒,学生要适应学校、教师的要求,并坚持多年的学习,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调动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探索学习的新方法,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涉及学校建设、教师教学、教材选用以及学生参与,这几个维度交织起来,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因此,要提高学科素养,既要从根本上调整学校教育改革观念,探索学科素养的建设路径,又要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参与到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科素养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XXX提出了核心素养以后,关键是教师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围绕学科领域的核心内容,设计恰当的情境,提出反映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与思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研究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建立学科核心内容(概念)学科核心内容(概念)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高中生物的核心内容往往体现为学科的核心概念。

学科“核心内容”一般是指学科中的主要内容、关键内容。

核心内容往往是一组内容或一类内容组成的知识群。

每一组核心内容都蕴含一个基本的、反映其学科本质的特征。

而这些本质特征往往反映学科的基本思想,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从学科的角度看,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从教学的角度看,有利于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1中的关键;有效控制教学内容容量,合理安排“脚手架”知识;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内容。

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广泛和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的有效参与是基于问题情境展开的。

问题情境依托核心内容而确定,探究问题围绕核心内容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提出。

在学生的有效参与中解决核心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有用参与是为解决关键问题的而设计的,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新的常识产生冲突时发生的,是针对有意义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的。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研究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2023实用文_教师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2023实用文_教师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2023教师核心素养学习心得2023教师核心素养学习心得1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

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

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

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

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

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

‘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

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

”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

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

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近日,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

要使核心素养真正能够“可学、可教、可评”,关键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首先,要把“基于知识、为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基于核心素养、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

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在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基础上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

过去过于强调和重视学科知识点的讲解和复习,而对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过程不够重视,教学过程往往停留在知识教学的环节。

为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知识向素养转化的过程和活动设计,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转化、内化和升华。

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都要秉持“通过知识获得教育”的理念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

其次,要由单纯“抽象知识”的呈现转向注重“真实情境” 的创设。

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应对和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问题通常产生于情境,为此,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需要情境的支撑和保障。

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需要借助真实的生活情
境,为学生提供问题。

脱离情境,知识就只剩下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符号,其应用就无从谈起。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不能建立起有效联系,难以产生具体应用,那么对知识的理解就是生硬的,这些知识也就难以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占据牢固的位置。

最后,要由瞄准知识的单一评价走向瞄准能力素养的多元化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内容更加关注高级认知能力和对非认知因素,如对学生的批判思维、独立探究、问题解决、实践创新等高级认知能力的考查,以及对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等非认知因素的评价,而不仅仅局限在过去对所学具体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和应用上。

正如国际经验所示,随着评价内容重点由“可见知识”向“内隐素养”的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也亟?变革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一是探索表现性评价、成长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从知识、技能及态度等更多维度评价核心素养的形成;二是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日常教与学过程中的应用,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思维、学习的历程与结果;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在核心素养评价中的全方位应用,如基于情境的高级认知能力在线测查、非认知因素的在线测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