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消化系统实验室检查(4)消化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粪便常规和隐血试验、肝脏生化指标、胰腺外分泌酶、肝炎病毒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第五节病毒性肝炎实验诊断与临床诊治要点病毒性肝炎是指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病理学上以急性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为特征,根据病因可将病毒性肝炎分为甲(HAV)、乙(HBV)、丙(HCV)、丁(HEV)、戊(HEV)等型;根据病程又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实验诊断应首先检查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以确定为何种病毒性肝炎。感染肝炎病毒并非一定发病,只有出现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并结合临床表现才能确诊肝炎。由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病毒性肝炎,故而本节在介绍各种病毒性肝炎实验诊断后,重点论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要点。
1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可由多种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患者常出现厌食、恶心、
呕吐、乏力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由发热、肝肿大并有触痛或黄疸等体征。
(一)分类诊断:主要依据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和核酸分析结果分类,四种常见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标准是:
1. 急性甲肝:抗-HAV IgM是急性甲肝的确诊指标,抗-HAVIgG是既
往感染的标志。
2. 急性乙型肝炎:HBsAg和HBV DNA阳性,抗-HBc IgM阳性,但抗
HBcIgG阴性。
3. 急性丙型肝炎:HCV RNA阳性,抗-HCV阳性或阴性;或抗-HCV由
阴转阳。
急性戊型肝炎:抗-HEV IgM、IgG任一项阳性都可以诊断急性戊型肝炎。
图1. 四种常见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流程(此图源自Thomas临床诊
断学)
(二)肝脏生化异常:早期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但各型肝炎的血清ALT变化并非一致。
甲型肝炎时,ALT经常在感染2~3周开始升高;在8~12周内可降至参考范围。
乙型和丙型肝炎时,血清ALT缓慢上升、缓慢下降,降至100~200U/L 时常可迁延一段时间,需2~3个月或更长时间才恢复正常。如ALT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急性病变可能向慢性发展。血清ALT升高幅度多与肝细胞损害程度有一定关系,但两者也不一定成正比关系。急性重症肝炎(爆发性肝炎)病人肝细胞广泛坏死,不能合成转氨酶,以至血
清中酶活性降低,而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呈“酶-胆分离”现象,为预后不良的征兆。
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时,以ALT为最敏感,而反映损伤程度时AST 较为敏感。当肝细胞损伤较严重时,m-AST释放入血液循环中,AST/ALT>1。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时比值可降至0.56,至恢复期比值逐渐上升。
2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可由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产生慢性炎症反应及肝损伤,病程超过半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毫无症状或轻微不适,又可出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为最常见,实验诊断可出现以下多方面的异常。
(一)血清生化检测异常
1. 血清转氨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异常程度伴随慢性肝炎病情起伏而变化,转氨酶异常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实验检查的唯一异常指标。而在慢性活动性肝炎,由于肝实质有碎屑状或桥连坏死,所以血清转氨酶异常的程度较慢性迁延性肝炎明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在活动期,转氨酶常持续或反复升高,多高于参考范围的3~5倍,ALT一般大于AST,AST/ALT<1.0。如果m-AST持续升高,说明肝损害继续进行,有迁延可能。定期测定转氨酶有助于判断肝内病变的活动性和程度。
2.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反映慢性肝炎及其病变活动时较转氨酶敏感。GGT75%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当慢性肝炎有活动性病变时,诱导微粒体酶合成增加。在急性肝炎恢复期ALT活性已降至
参考范围后,如发现GGT活性持续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即使ALT活性不增加,如GGT持续不降,在排除胆道疾病情况下,提示病变仍在活动;慢性迁延性肝炎GGT轻度增高;慢性活动性肝炎GGT 明显增高。
3.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缺乏肝脏特异性,胆汁淤积刺激ALP 合成,其升高的肝源性需通过γ-GT或ALP同工酶水平升高加以确认。临床上常借助ALP的动态观察来判断病情发展、预后和疗效评估。
4. 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增高反映肝细胞损害严重。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损害越严重,血清总胆红素越高,结合胆红素可持续升高。肝衰竭患者TBil可>171 μmol/L,或每天上升>17.1 μmol/L。
5. 血清蛋白质:
(1)白蛋白:急性病毒性肝炎时,由于病程短,对白蛋白合成影响不大,甚或相当严重时仍在参考范围之内;但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时,由于肝细胞的损坏和代谢障碍,白蛋白合成明显下降,并出现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比。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更为常见。
(2)球+白:爆发性肝坏死时,α2和β球蛋白可有显著下降;急性肝脏疾病时,γ-球蛋白一过性升高,而在慢性肝炎时持续性增高。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及预后,慢性迁延性肝炎的γ-球蛋白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时γ-球蛋白呈轻、中度升高,若γ-球蛋白增高达40%时提示预后不佳。
(3)免疫球蛋白:在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急性肝炎时,IgG和IgM仅轻度增高;IgA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增高。
6.肝纤维化无创实验诊断
(1)AST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评分
APRI是基于慢性HCV感染者数据研发的用于评估HCV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AST/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100]/血小板计数(×109/L),成人APRI≥2提示存在肝硬化,APRI<1则排除肝硬化。但近期研究提示,该指数用于评估HBV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性较低。
(2)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 4 score,FIB-4)
FIB-4是基于慢性HCV感染者数据研发的,用于评估HCV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年龄(岁)×AST(IU/L)/[血小板计数(×109/L)×],FIB-4≥3.25诊断肝纤维化和肝脏炎症分级Metavir评分≥F3,FIB-4<1.45排除Metavir评分≥F3。近期研究提示,慢性HBV感染者以FIB-4≥3.25诊断Metavir评分≥F3的特异度为97%[76],>30岁人群中FIB-4≤0.70排除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阴性预测值高达96%。
(二)肝炎病毒学检测
1.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
(1)抗-HCV抗体:抗HCV阳性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可用于HCV感染者的筛查。抗体阳性应进一步进行HCV-RNA 检查。
(2)HCV-RNA检测:HCV-RNA阳性是确认当前感染HCV的直接证据,是丙肝病毒复制指标,可明确患者是否有现症感染。HCV-RNA阳性是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针
(3)CV基因分型:采用基因特异性DAA方案治疗的感染者,需要先检测基因型
2.丁型肝炎病毒检测
(1)抗HDV-IgG阳性见于HBsAg阳性者,是诊断丁型肝炎的可靠指标,即使HDV感染终止后仍可持续多年。
(2)需要同时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和HBV DNA。丁型肝炎病毒HDV 为缺陷病毒,依赖HBsAg才能复制,表现为HDV、HBV同时或重叠感染.HDV感染常可导致HBV感染者的症状加重与病情恶化、因此在暴发型肝炎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