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简史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日本史复习资料

日本史复习资料

壬申之乱:671年天智天皇去世,围绕皇位继承,在其弟大海人皇子和其子大友皇子之间进行了一场内战。

逃到东日本并得到该地贵族支持的大海人皇子占据优势,很快就打败了未能取得西日本贵族支持的大友皇子,后者兵败自杀。

673年,大海人皇子在飞鸟净御原宫即位,为天武天皇。

壬申之乱实质是地方豪族利用民众反对近江朝廷门阀贵族统治,具有政变色彩的武装冲突。

大海人皇子平定“壬申之乱”,实质是地方豪族对近江朝廷的胜利。

班田收授法:646年正月,孝德天皇宣布大化改新诏书,正式宣布实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

班田收授法效法隋唐的“均田制”,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

班田制实行班田收授,首先须编定全国的户籍。

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

所受之田不准买卖,若受田者死亡,由国家收回。

随着封建兼并的进行,到10世纪中期,农民大批破产,庄园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已无田可班,班田收授法被废除。

奈良时代:始于迁都平城京的710年,止于迁都平安京的794年。

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印度、伊朗的文化,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

国家极力保护佛教,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

出现了“记纪万叶”,即《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

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天皇朝廷在实力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疆域。

实行班田制,广泛使用钱币,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较快,商品交换兴盛。

政治上,天皇政权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是因为藤原家族的影响以及藤原家族与其他贵族之间的矛盾。

平安时代: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始于794年迁都平安京,止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

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发展,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权力,后来建立了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有非常紧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学得到推崇。

同时佛教得到发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发展了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古事记》:日本古代官修史书。

日本史专题复习1

日本史专题复习1

知识重点二: 中日关系
2、近代中日关系——中日敌对,日本多次侵 犯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情感
中国军民主要抗战史实: (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2)九一八事变后,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寇 (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 军队在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武汉会战等 B、中共组织敌后抗战: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 抗日根据地;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 军队主动出击日寇最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寇,提 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等。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知识重点一:日本史上的“三级跳”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实行闭关锁国,1853年
美国打开了日本国门,日本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2)前提:1867—1868年武装倒幕运动成功。 (3)内容: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殖兴产业,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商业。社会 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军事:实行 征兵制,建立“皇军”。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 意义: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 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是日本历史上重大转折点。 (6)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军国主义 道路。

知识重点二: 中日关系
2、近代中日关系——中日敌对,日本多次侵犯中国,严 重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情感 主要侵华史实: (1)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1900——1901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3)1931年9月18日,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4)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 始(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5)1937年底,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我同胞30万以上;

日本历史概况笔记整理

日本历史概况笔记整理

日本历史概况笔记整理1.日本历史简介300字以内,概要日本历史、日本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岛的历史。

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 --神武*** 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历史分期日本の先土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日本の古代绳文时代【约中国先秦】弥生时代(纪元前3世纪 - 3世纪)【约两汉】古坟时代(3世纪后半、4世纪初- 7世纪前半、8世纪初)【约魏晋南北朝】飞鸟时代(6世纪终末 - 710年)【约隋唐前期】奈良时代(710年 - 794年)【唐代】平安时代(794年 - 1184年)【唐五代、宋】日本の中世镰仓时代(1192年 - 1334年)【宋元】南北朝时代(1334年 - 1392年)【元明,注: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只是宫廷政变后,原来的*** 又跑到京都旁边不远的地方另立了朝廷,时间很短】室町时代(1392年 - 1573年)(戦国时代)【明,注:其间日本的征夷大将军被明朝册封为“日本国王”】日本の近世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 1598年)【明,即所谓“织丰时代”,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时期】江户时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日本の近代-现代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大正(1911年 - 1926年)【北洋军阀时期】昭和(1926年 - 1989年)【国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平成(1989年 - )【第三代领导人至今】编辑本段日本各时代日本本身没有朝代的概念,因为无论是哪个将军当政,都是和 *** 并存的。

将军虽然并不理会 *** 的意思,但是都承认自己是由*** 册封的。

所以日本历史上只有时代。

但是每个时代都可以认为是换了一个统治集团。

到明治以前的*** 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权,也称不上是什么朝代。

具体时代如下:公元300-592年大和时代公元592-710年飞鸟时代公元711-794年奈良时代公元794-1192年平安时代公元1192-1333年镰仓幕府时代公元1333-1392年南北朝时期公元1393-1573年室町幕府时代公元1573-1603年织丰时期公元1603-1867年江户幕府时代公元1868-1911年明治时代公元1912-1925年大正时代公元1926-1988年昭和时代公元1989-现在平成时代2.200字左右日本历史简介日本历史是指日本从日本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

历史专题大国崛起之日本

历史专题大国崛起之日本

抗日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平型关大捷 、 台儿庄战役 、 百团大战
(2011年)3、上高会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江西境内、中 国军队群的重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当时被誉为“抗战 以来最精彩之战”。上高县正在筹拍一部影片,以此纪念 这一战役。下列与上高会战最为类似的是 ( ) A.黄海海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津战役 D.上甘岭战役
2005年3月29日, 在伊拉克南部城市萨 马瓦,一对执行完巡 逻任务的自卫队车队
返回基地。
中日关系
1、西汉时,中日就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 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汉倭奴国王”金印。 2、隋唐时,日本遣使来中国。唐朝去日本的僧人 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 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②日本又实行了哪次改革?是向谁学习的?改革者是谁?
③这次改革的性质如何?主要内容有哪些?
④这次改革对日本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又有何不足?
⑤这次改革对中国有何影响?
背景: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等国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剧。 时间: 1868年 学习对象: 欧美国家
明 治 维 新
内因:①实行社会改革和非军事化政策; ②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③引进国外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④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外因:美国的扶持和援助。
影响: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日益感到自己在国际事 务中的地位与其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一方面,积极谋求其政治大国的地位; 另一方面,积极提升军事实力,以谋求“常任理事 家的地位” 。 ……
时间: 646年
改革者:孝德天皇
“大化 学习对象: 中国隋唐 改新”

日本简史课件讲稿大纲

日本简史课件讲稿大纲

日本简史课件讲稿大纲1)“八大州说”:男的:伊邪那琦命女:伊邪那美命“汗水变岛”山顶洞人:1.2万年北京人:50-60万年元谋:170万2)徐福渡海说现代考古:1)一万年前,日本列岛形成2)5000-2000年前,“绳纹时期”定义飞鸟时代:圣德太子的故事:1)打架2)松针和花朵佛教:6世纪开始通过朝鲜半岛传入中国十七条宪法:1)多出自中国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皇权崇高。

律令制国家:中央集权。

遣唐使:唐代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遣使入唐。

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五年,唐开成五年)。

894年(日本宽平六年,唐干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菅原道真谏阻,遂从此正式停止遣唐使。

从630年到894年,二百六十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达长安的日本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归日本,正式的遣唐使计有十二次。

使团官员是正使﹑副使﹑判官﹑录事。

使团成员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译语﹑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师﹑船匠﹑木工﹑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工匠。

随行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期入唐﹑将随同一使团回国的还学僧﹑还学生。

还有从事保卫的射手。

初期使团共二百余人,乘船两艘,以后增为四艘,人数增至五百余人,但其中只有少数主要成员被允许进入长安。

线路:如图白江村海战:公元655年,唐王朝支持新罗抗击百济,高勾丽。

唐军7000人,战舰170多艘,日军万余人,战舰1000艘。

第二次课开始日本文字特点:平假名,片假名インターネット日语汉字读音:音读,训读例子:人菅原道真すがわらのみちざね; 藤原时平《古今和歌集》)古代文学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

类似于我国的《诗经》,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长短和歌,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记录下来的。

紫式部《源氏物语》:生平(光源氏的故事)不伦之恋清少纳言《枕草子》小雀缓缓入室来,吾卧席上,焚香窥暗室中镜,心中满是喜悦。

人教七下71日本复习提纲

人教七下71日本复习提纲

人教七下71日本复习提纲一、地理概况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2.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3.日本的气候特点4.日本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情况二、历史概述1.早期历史(狩猎采集时代、弥生时代、古墓时代)2.古代历史(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3.中世纪历史(鎌倉幕府、室町幕府)4.近代历史(战国时代、江户时代)5.现代历史(明治维新、近代工业化、二战后的重建)三、文化特色1.日本的宗教文化(神道、佛教、基督教)2.日本的传统文化(茶道、花道、歌舞伎、浴衣)3.日本的传统习俗(春节、盂兰盆节、七夕节)4.日本的传统艺术(绘画、陶瓷、浮世绘)四、政治制度1.日本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度)2.日本的政党体系(自由民主党、日本共产党等)3.日本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活动4.日本的外交政策及对华关系五、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1.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战前、战后重建、高度发达)2.日本的产业结构及特点(汽车、电子、动画等)3.日本的社会问题(老龄化、低生育率、劳动力不足)4.日本的教育体系及特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六、周边地区关系1.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历史、经济、文化)2.日本与韩国的关系(历史、经济、文化)3.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东盟、印度等)4.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安保条约、经贸合作)七、旅游与人文景观1.日本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京都、东京、冲绳等)2.日本的世界文化遗产(京都的古建筑、法隆寺等)3.日本的自然景观(富士山、屋久岛等)4.日本的购物与美食文化(时尚、和服、寿司等)八、环保与生态保护1.日本的环保政策及其成果2.日本的能源消耗与节约3.日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4.日本的自然保护区及保护措施。

日本史复习要点

日本史复习要点

(朝鲜、中国)

二十
十九 世世
特征: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纪纪
初末

入侵朝鲜 ( 1876 年《江华条约》打开大门
战前
甲午战争控制朝鲜

入侵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划分势力范围,日俄战争独霸

前 战中:向东亚太平洋地区扩展,出兵山东( 1914) 提出《二十一条》( 1915)府院之争 (1917)
美日关系的认识
? 在美日关系上,美国居于主导地位
? 美日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 利益冲突。一战至二战期间是美日冲突的主要时期
? 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侵略至支持至争夺至 战争至占领至扶持的过程。日本则是利用有利机会 与美国争夺,不惜动用武力战争,一旦条件有利就 尽力摆脱其控制并于其竞争
西斯政权,加紧扩军备战
? 1937年全面侵华 ? 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 ? 1945年战败无条件投降
经济状况
? 19世纪以前,农业发展,商品经济受刺激而发展 ?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
? 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殖产兴业) ? 19世纪70至80年代政府大力扶持私人资本
争 ? 一战后美日矛盾激化,争夺远东太平洋利益,导致华盛顿
会议的召开,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 《九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 局面 ? 二战中美国于1940年对日本禁运,扶蒋抗日 ? 二战中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爆发了太平洋战争( 1941) 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逐渐掌握主动权 ? 美国参与发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支持中国恢复 领土,敦促日本投降 ?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 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发展 ? 70年代后期,日本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经济竞争,进行反控 制斗争,80年代,与美国建立起伙伴关系

日本国家概况复习提纲

日本国家概况复习提纲

日本国家概况复习提纲日本国家概况复习提纲日本的地理:1.日本位为亚洲大陆东边,被太平洋/日本海所包围。

和大陆之间由浅的大陆架连接。

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组成。

西邻朝鲜半岛/中国。

2.日本所处的位置不会卷入大陆的政治变动中,相反具有吸收大陆文化的有利地形。

因此日本建国以来即保持固有的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融合成自己独有的文化。

3.日本国土面积:38万平方公里。

人口:1亿2628万人。

人口多分布在太平洋沿海平原。

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1个。

4.东京总人口:1158万人,位居世界第5位。

东京位于日本中部。

5.日本列岛位于环太平洋上,火山活动也很活跃。

所以经常发生地震。

6.日本大地震:1923年关东大地震;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2011年东北(宫城县)大地震7.日本气候温暖,各地域温差很大,四季变化明显。

由于这种气候特征造成夏秋季雨和台风都很大。

8.日本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

日本的陆地面积有377880平方公里,约为我国领土面积的二十六分之。

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6800多个小岛组成。

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22.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60%。

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最大的平原的关东平原。

9.日本阿尔卑斯山位于本州的中部,高3000米。

10.日本有60个活火山11.日本的河流短而急。

急流用于水利发电,影响:引发洪水。

12.霞ケ浦是由砂丘和砂州与外海分离出来的。

13.因为日本地域差别显著所以造成了植物生态复杂而多极化。

14.能看到针叶树的地方是包含北海道的北部。

温带落叶树很多的地方是从日本中部到九州的平地。

15.日本人喜欢的花是樱花。

樱花季节从冲绳开始北上。

因此如果北上旅行的话三个月都可以观赏到樱花。

16.日本铁路全长2万300公里,其中JR占80%。

17.连接本州和九州:関門隧道连接本州和北海道:青函隧道(53.85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连接本州和四国:濑户大桥18.日本的国土按照地方分为: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按照行政分为:1都,1道,2府,43个县。

历史中考 日本专题复习

历史中考    日本专题复习

日本专题复习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853年,一支国舰队闯入日本军港,要求通商,日本民族危机加重。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主张武力推翻幕府,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2、内容: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性质的改革:政治方面,“”,加强。

经济方面,允许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即向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逐步转变为国家,摆脱了沦为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

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一战后的政治格局:1、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形成了体系,确立了世界统治新秩序。

2、巴黎和会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将中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由继承,引发了中国的运动。

3、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解决帝国主义国家在、地区的统治秩序,操纵国是、、三国。

会议签订《》,改变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1、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日本法西斯建立的标志是日本主张建立法西斯政权的控制政府,标志着世界大战的形成。

2、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至此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到这场战争中来。

3、二战结束。

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攻,美国在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等因素,日本于(时间)宣布无条件投降。

(时间),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1974—1975年的世界使日本经济受到打击,发展速度减慢。

3、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人物、内容、影响。

明治维新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标志,二战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3、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三、巩固提高1、问题探究专题复习是历史复习的常用方法。

日本复习提纲(鲁教版新教材原创)

日本复习提纲(鲁教版新教材原创)

2.1日本复习提纲
1、地理位置:(看右图!!!)
①海陆位置:位于洋西北部、洲东部;
西临海和半岛;
②纬度位置:主要在带;23°N--46°N、
- 122°E-148°E,
③半球位置:半球和半球
★2、国土组成和特点:
①由四大岛:、、、
、和周围小岛组成;
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3、地形特点: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面积狭小;
★4、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
防震措施:①使用质地较轻建筑材料;②每年举行全国性防震演练;
★5、原因:①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②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6、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
日本是发达国家,属于世界经济强国,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7、工业区(看图):①工业区、②工业区、③工业区、
④工业区、⑤工业区;
★8、工业区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沿岸地区。

★工业布局在沿海的原因:①多优良港湾,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
②城市、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市场;
③沿海平原集中,水陆交通便利;
9、主要问题:①劳动力价格贵②人口老龄化③环境污染④经济发展缓慢
⑤土地紧张⑥国内需求减少;
10、解决措施:①依靠资金、技术优势,扩大海外投资;如: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
②建立海外生产销售基地;
11、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中考历史复习日本史 人教版

中考历史复习日本史 人教版

中考历史复习日本史知识点一、日本的发展历程1、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3、646年,大化改新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4、幕府统治时期:12世纪末至1868年。

5、1853年,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6、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明治维新标志日本从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7、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8、1895年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等领土。

9、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0、一战期间,日本加入协约国一方。

11、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获得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并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12、在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暂时调整了与美的矛盾。

13、1931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4、1936年建立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政权,二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5、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轴心国集团。

16、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的侵华的“七七事变”。

17、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军警达30万人以上。

18、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20、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二、中日关系(一)友好交流1、唐玄宗时鉴真东渡。

2、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

3、1972年中日建交。

(二)日本侵华史1、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中国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2、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

日本文学简史重点纲要

日本文学简史重点纲要

第一章上代文学1、当时,日本没有独自的文字表达方式,所以歌谣、神话基本上都是依靠口头传承的。

这被称为“口承文学”。

2、在口承文学时代,要用异国的文字忠实的记录下日本本土的歌谣、神话,是极为困难的。

尽管如此,还是产生了所谓的万葉仮名,用以记录诗歌文学。

3、日本最早的和歌集是万葉集。

4、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是懐風藻。

5、日本现存最早的书籍是古事記。

6、《古事记》由上中下三卷构成。

上卷记录神代之事,也就是神话和传说;中卷记录了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到第十五代天皇应神天皇之间发生的事情;既有神话,也有史实,不完全属于帝记;下卷记录了第十六代天皇仁德天皇到第三十三代天皇推古天皇之间发生的事情,基本上属于帝記。

7、《古事记》采用古汉语、变体汉文和假名注音相杂的“和漢混淆体”。

8、仿照中国历代正史而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敕撰正史的是日本書紀。

9、《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收录了不少古代歌谣,这些古代歌谣总称为記紀歌謡。

10、就在《古事记》编撰的第二年,天明天皇下诏撰修各国的地方志。

目前仅存的只有五国风土记,即常陸風土記、播磨風土記、出雲風土記、肥前風土記和豊後風土記,其中只有出雲風土記保存完好。

11、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葉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史的开端。

关于其编者,有学者认为是大伴家持。

万叶集收录和歌约4500首,其中短歌约4200首。

12、万叶集的和歌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雑歌、相聞和挽歌。

第二章中古文学1、平安迁都以后,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的地位逐渐降低,成为“私人空间”的文学。

此时编撰的三部敕撰集凌雲集、文化秀麗集、経国集反映了当时汉诗文兴盛的时代特征。

日本文学史上又称这个时期为国風暗黒時代。

2、第一部皇帝下令编撰的敕撰和歌集是古今和歌集。

3、假名的普及使日常语的自由变现成为可能,带来了色彩斑斓的假名文字散文文学。

其中主要文学成果是物語文学。

物语文学最初有两大形态,作り物語和歌物語。

4、第一部物语是竹取物語,被称作物語の出で来はじめの親(物语之始祖),是最早的虚构物语。

日本简史复习资料

日本简史复习资料

日本简史复习资料日本简史复习资料日本,这个位于东亚的岛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从古代到现代,日本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塑造了今天的国家面貌。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日本简史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日本古代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左右。

根据传说,日本的最初统治者是一位名叫神武天皇的人物。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日本经历了不断的政治和文化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公元710年到794年的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接触和借鉴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建立了自己的中央集权政府。

二、中世纪的日本中世纪的日本被称为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战乱和混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被分裂成多个独立的领地,各个领主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最终,由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等领袖的努力,日本在17世纪初实现了统一。

这个时期也是日本武士道文化兴盛的时期,武士阶级成为社会的核心。

三、近代化的日本19世纪末,日本迎来了近代化的浪潮。

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积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

明治维新成为了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并开始进行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

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并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大国之一。

四、日本的帝国主义时期然而,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20世纪初,日本开始展开帝国主义扩张,试图在亚洲地区扩大自己的势力。

日本先后侵略了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国家,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美国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然而,日本最终在1945年战败,被迫接受无条件投降。

五、战后的日本战后,日本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在战争结束后,日本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和经济困境。

然而,通过政府的努力和人民的奋斗,日本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也在科技、文化和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考历史世界史专题复习日本史知识点梳理

中考历史世界史专题复习日本史知识点梳理

世界史专题复习——日本史一、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大化改新七世纪中期仿效中国隋唐制度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仿效欧美(一)背景:幕府统治危机: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受到了落后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民族危机:1853年,美国叩关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③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二)明治政府的建立和幕府统治的结束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建立了倒幕武装。

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摧毁幕府统治(封建政权)。

(三)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

2、经济上,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②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

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4、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①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②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四)影响1、积极:①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①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

②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二、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发展---亚洲经济强国(一)原因:1、明治维新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2、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从中国勒索2.3亿两白银;②取得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开设工厂的特权。

3、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三、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积极对外扩张。

(一)原因: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

2、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更需要国外市场;3、日本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因而更多地采用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大陆政策”及其表现1、制定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吞并朝鲜:1910年3、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第一节日本复习提纲

第一节日本复习提纲

第一节日本复习提纲(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位置、范围(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最大的岛屿:本州。

(掌握图上位置)(2)位置: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2、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

(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最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资源特点:两多一少,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工业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说明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

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4、工业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5、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九州岛——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濑户内工业区;九州岛——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6、对外投资对象: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传统与现代结合。

日本历史复习提纲

日本历史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各時代の時間帯(始まりと終わり)を書きなさい。

☐縄文文化はどんな文化ですか。

☐縄文というのはどんなことですか。

☐弥生という名前はどんなことによるのですか。

☐弥生文化はどんな特徴がありますか。

☐当時の日本ついては中国のどんな書籍に記載されていますか。

日本人とその国をどう呼びますか。

☐漢字はいつ頃日本に伝えられたのですか。

☐大化革新は経済革新ですか、政治革新ですか。

誰を中心に進められましたか。

その目的は?☐天平文化文化はどの時代の文化ですか。

その特徴は?☐日本最古の歴史書籍を2部、最古の歌集を1部挙げなさい。

☐遣唐使はいつからいつまでのことですか。

代表的な人物を二人挙げなさい。

☐国風文化はどの時代の文化ですか。

その代表的な人物を二人、作品を二部挙げなさい。

☐武士はどのようにして生まれたのですか。

☐日本最初の武家政権を、誰が打ち立てたのですか。

☐幕府はどんな部門ですか。

幕府で一番上の人はどんな人ですか。

☐日本の中世期はどの時代に始まったのですか。

☐武士の最初の法律はなんと言うものですか。

☐平家物語はどの時代の、そしてどんな内容の物語ですか。

☐鎌倉政権の武家政治の基礎はなんですか。

☐応仁の乱はどんな結果を招きましたか。

☐北山文化と東山文化はどの時代の文化ですか。

それぞれ何が代表的ですか。

☐能楽の合い間に演じられる狂言はどの時代に生じたのですか。

☐戦国時代の人物を二人挙げなさい。

☐「天下様」は誰のことですか。

☐戦国時代の文化はなんという文化ですか。

その主な内容(3つ)と特徴は?☐江戸幕府ではどうして何回も改革が行われましたか。

☐「武家諸法度」の内容を二つぐらい挙げなさい。

☐「士農工商」の下には何がありますか。

☐武士の特権を3つ挙げなさい。

☐「鎖国」の目的は?☐元禄文化と化政文化はどう違いますか。

その代表的な人物をそれぞれ二人挙げなさい。

☐朱印船はどの時代のことですか。

☐「幕藩体制」の動揺の原因について簡単に述べなさい。

日本简史大学考试资料整理

日本简史大学考试资料整理

日本简史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系 虎良贵名词解释:1、绳纹时代:距今12000年—3世纪,是日本新石器时代。

特征是制造粗糙陶器及使用弓箭的磨制石器。

遗址中,陶器外部留有绳文痕迹,称为“绳文陶器”,文化称之为“绳纹文化”,这一时期称为“绳文时代”。

2、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发现比绳纹时代更为进步的新型石器。

由于这种陶器发现于东京的弥生町,被命名为“弥生陶器”,这一时代称之为“弥生时代”。

3、古坟时代:公元3世纪末—7世纪初,出现规模较大的坟墓,最具代表性的是象征权威的巨大的前方后圆坟墓。

古坟时代分为前期、中期。

从公元8世纪开始,火葬的盛行,古坟时代逐渐衰微。

4、摄关政治:日本历史上的一种政治形式。

858年,日本外戚藤原氏出任摄政辅佐年幼的天 皇,他实际掌握了中央权力,后改任关白。

以后每当天皇年幼、病帝或女帝,藤原氏就以摄 政掌权,天皇长大亲政后则改任关白,继续掌握朝廷大权。

于是,摄政和关白便形成为一种例行的政治体制,史称“摄关政治”。

5、院政政治:11—14世纪日本的一种政治体制。

摄关政治之后,天皇为摆脱摄政家族的控制,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出现了发皇另设院厅,行使院政权,加强了皇权。

6、本朝十二钱:在日本天武天皇时期,日本出现了政府铸造最早钱币“富本钱”,仿唐币造“和同开王尔”,前后铸造了12种钱,称之为“本朝十二钱”。

7、冠位十二阶:圣德太子改革内容,即按照德、仁、礼、信、义、智的大小分为十二个等级,并以紫、青、赤、黄、白、黑等色的浓淡装饰冠戴,分别按才能、功绩、忠诚等标准授予各级官员。

冠位不能世袭,如功绩,可以升级。

为打破过去的氏姓世袭制度、建立官僚体系、树立中央政府及天皇的权威奠定了基础。

8、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是日本历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

1185年幕府在镰仓成立,1333年幕府灭亡,经历149年。

幕府制度在实施封建统治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9、室町幕府: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始于1388年,终于1573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卑弥呼:卑弥呼(有的史书也写成“俾弥呼”)是日本弥生时代邪马台国的女王,在《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记载她是汉桓灵年间倭国纷乱时代邪马台国的女王,相传在位七十余年。

但是由于日本当时并无史书,关于她的真实身份,众说纷纭,并无定论。

2,圣德太子改革:世纪初圣德太子接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来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它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日平等友好邦交,积极摄取中国文化,为日本日后的文明与进步以及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3,应仁之乱:应仁元年()至文明九年(),日本室町幕府末期封建领主间的内乱,促使了旧势力的没落以及新兴势力的抬头,日本步入战乱期,时人称为战国时代。

4,战国大名:战国大名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封建主。

战国时期(——),各守护大名之间混战不已,一些在地方上拥有实权的幕府中、下级武士和国人领主,乘机扩充力量,形成了独立于幕府体制之外的大封建主,即战国大名。

战国大名采取富国强兵的政策,励精图治,积极发展经济,渐渐发展成为一股统一的力量。

年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推翻了室町幕府的统治。

5,参觐交代:是日本江户时代一种制度,各藩的大名需要前往江户替幕府将军执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

这既限制了大名的财力,又浪费了大名的时间,还得到了大名的人质(大名的妻子),三管齐下,极大地压制了大名的反心,迫使大名对幕府效忠,这成为了德川幕府能够维持二百多年稳定统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6,镰仓幕府:镰仓幕府(年—年),是日本历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

年(文治元年)幕府在镰仓成立,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年。

7,遣唐使: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8,公武合体运动:日本幕末,西方的冲击促成了日本的民族危机,同时,也加深了幕府统治的危机.以西方冲击为契机,受控于幕府的朝廷和强藩提出了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要求.于是,幕府、朝廷、强藩进行了一场政治上的整合运动,即公武合体运动.公武合体运动是三支政治力量为各自利益而相互妥协的矛盾产物。

9,岩仓使节团: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以大久保利通(大藏卿)、木户孝允(参议)、伊藤博文(工部大辅)、山口尚方(外务少辅)为副使,共人,另有多名留学生随行。

日本政府使团通过欧美之行看到了日本与西方在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距,加深了民族危机感,同时激发了努力学习西方文明的动力。

找到了“内治优先”,发展日本资本主义的切实可行的道路,基本上使日本政府形成了推行改革的指导思想。

但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们在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缺少长远眼光,似有急功近利之嫌。

10,西乡隆盛:西乡隆盛,(年月日-年月日),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

前期一直从事于倒幕运动,维新成功后鼓吹并支持对外侵略扩张,因坚持征韩论遭反对,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名为私学校的军事政治学校,后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兵败而死。

11,天皇机关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著名自由主义学者美浓部达吉提出的一种企图削弱天皇权力,提高议会作用的主张。

认为天皇只是国家机关之一,天皇并不等于国家,国家主权不属于天皇个人,天皇只是依据宪法行使国家主权。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议会地位的提高产生了影响。

12,洛克希德贿赂事件:洛克希德事件,发生于年与昭和电工事件、造船丑闻事件、里库路特事件并称日本战后四大丑闻事件。

然而洛克希德事件并不是由日本司法机关发现的,而是始于年月爆发在美国的洛克希德公司行贿案。

洛克西德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和军火供应商之一,该公司主要是依靠行贿打开国外市场的,因此,美国的许多飞机制造商向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跨国公司小组进行了举报。

13,旧金山体制:年月日,美国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有个国家参加。

月日和会签订了《旧金山和约》。

和会上,苏联等国质疑和约草案,但在美国的强制下,最终有个国家在和约上签字。

根据《旧金山和约》,年美国结束了对日公开占领,日本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继续受美国控制。

上述条约和协定的签署,虽然在法律上承认了日本的独立地位,但事实上,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继续牢牢地控制着日本,日本处于美国的半占领之下,这就是所谓的“旧金山体制”。

14,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年间的经济发展计划,意指在一个相对确定、较短的时期内,通过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建立健全政府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式,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目标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方案。

该计划由池田勇人内阁制定并实施。

效果: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和,超过计划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的第七年,便实现了国民收入增长倍;人均国民收入从年的美元,增加到年的美元;年间实际工资平均增长。

年该计划完成之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通货膨胀、两极分化、大都市人口过密化和农村人口过疏化等问题愈益严重。

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5,战后政治总决算:年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即对战后日本的国内国际政治进行总结;改变国民政治意识,去掉战败国的阴影;以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为核心,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