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语言表达“六忌”

合集下载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90-01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4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授课讲解时,语言务必要精准、鲜明、严密、完整和科学。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化学原理、实验结论,这些都是多少前人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而得出的真理,在课堂教学时更加要用词准确,表达清晰,叙述精炼,不能有半点含糊和模糊,给学生以明确的知识表述。

这需要一定的语言艺术。

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它不仅要符合语言的一般规律,合乎逻辑与语法,具备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等特点,并且要讲究语言表达技巧。

一、科学性要化学教学语言富有魅力必须使语言具有科学性。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本身的吸引力。

化学学科不少特定用语、概念、定律,科学性很强,因此教师讲课必须字斟句酌,准确简洁,清楚无误。

例如:化学反应中条件不同产物就不同,在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而在加热的条件下,na与o2反应则生成na2o2,因此要注意反应条件中”加热”与“点燃”、“高温”的区别,注意实验操作中“振荡”、“倾倒”等各种操作术语的正确使用,而对于所处阶段还无法准确解释或讲解模糊的概念,可以加上“一般,在通常情况下”等词语,为今后的进一步讨论留有余地。

例如:惰性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又如,一般来说,气体分子的直径约为0.4nm等。

化学术语是非常精炼的。

因为它对教学语言要求突出重点、用词恰当,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不啰嗦,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和要求,语言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要抓住重点,适当修饰,讲清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趣味性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风趣机智、诙谐的语言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使学生觉得学习有趣,精神振奋,而且能活跃和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在文字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文字表达能力差是平时教学和高考阅卷中反映突出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高三复习化学教学重点关注问题。

学生在文字表达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表达不规范。

常有错别字,如“容化、熔解、长劲漏斗、水糟、铁夹台、钳锅钳、气蜜性、吸咐、混浊、膨涨、摄子”等等。

2.表达不准确。

易混淆近义词,如“溶化和熔化、逸出和溢出、减小和减少、电解和离解、水解和水电离、点燃和灼烧”等等。

3.表达不全面。

主要是反应现象描述不完整,其它如只答操作漏答现象和结论、漏答规律适用的前提条件等等。

4.答非所问。

脱离题目所规定的答题前提、条件和范围,弄错答题的方向。

5.缺乏量化意识、精确化意识,未明确表达出选用试剂的浓度及用量。

6.缺乏理论支撑,只答表面,未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缺乏专题强化训练。

二、答题方法的指导1.指导学生细心审题。

要做到答题语言准确、简练,内容全面、完整,审题是关键。

在审题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细心找出关键词,确定答题的前提、范围和方向,避免答非所问。

例如,“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解释Na、Mg、Al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

题目看似简单,但很容易出错。

本题的关键词包括“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金属性”,前者恰好是答题的范围,后者是答题的方向,两者都不能出错。

错误的例子如“因为Na、Mg、Al的活泼性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逐渐减弱”,错答的原因是脱离了答题的范围。

正确答案是“因为Na、Mg、Al是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逐渐减弱”。

2.培养学生答题的程序性。

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漫无边际,写写涂涂的现象,就是由于缺乏答题的程序性。

答题的程序性这里具体指按一定的先后顺序表达问题,如先写操作,再写现象,最后写结论的表达顺序;描述现象时,依现象出现的先后或依装置的上下、左右顺序来描述;分析规律时,先写前提和范围,再分析本质和内在联系,最后写结论。

【初中化学】家教十忌

【初中化学】家教十忌

【初中化学】家教十忌
一忌:简单粗暴。

对孩子实行严厉“统治”。

孩子一旦出了什么差错,便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训斥,重则打骂,风雨雷电之后又平静如常。

二忌;忽冷忽热。

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无暇顾及,缺乏耐心教育,
想起来就教训一阵子,忙起来便置之脑后。

三懒;黩武场合。

孩子一犯事,家长便怒火中烧,当众责骂,毒打孩子,极容易并使
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收理应的教育效果。

四忌;唠叨说教。

不少家长大道理天天讲,月月讲,孩子听腻了还要将,结果孩子把
爸妈的老生常谈当成了耳旁风。

五懒;庸俗嘲讽。

不少家长不好拎别家孩子的长处跟自家的孩子搞比较,并多次对孩
子嘲讽嘲讽,受损孩子的自尊心,结果并使孩子消极,灰心,丧失自信心。

六忌;算陈年老账,对孩子以往的过错纠缠不休,使孩子觉得我没希望了,便很自然
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七忌;迁怒于人。

因为夫妻关系或工作不顺心,有时拎孩子当出气筒。

孩子深感愧疚,无所适从。

八忌;丧失表率。

家长自食其言,表里不一,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结果对
孩子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很难显效。

九懒;疼爱姑息。

不少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借钱花时不查问,下手大方。

不管
孩子发生什么问题,总以孩子大,不懂事为由而姑息迁就,极容易并使孩子我行我素,随
心所欲。

十忌;麻痹大意。

莫以善小而不为的莫以恶小而为之,
做人就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并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

九年级化学描述化学实验现象“五忌”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描述化学实验现象“五忌”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描述化学实验现象“五忌”化学实验现象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能够感觉到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

在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要做到“五忌”:一、忌把物质的名称与实验现象混淆物质的名称是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的,光凭感觉器官是“看”不出来的。

因此,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切不可把物质的名称当作实验现象。

如描述锌与稀硫酸反应现象时,不能把有气泡产生,说成是有氢气(名称)生成;又如碳和氧化铜反应现象中,不能把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物质,说成黑色的碳和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的铜(名称)。

二、忌把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混淆实验结论需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才能得出,在鉴别物质时不能忽视实验现象而直接得出实验结论。

如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时,不能直接说与石灰水反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结论),不反应的物质就是氧气;而应说使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结论),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是氧气。

三、忌把物质燃烧产生的“光”与“焰”混淆“光”一般是固体(低熔点者除外)燃烧时产生的一种现象。

而“焰”则是气体或液体或低熔点固体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酒精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等。

四、忌把烟和雾混淆“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而“雾”则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现象。

如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五、忌把“白色”与“无色”混淆白色是指物质对光反射所产生的一种视觉现象,而无色则是光能全部透过的物质所产生的现象。

如纯水是无色液体,氧气是无色气体;白色碳酸钙沉淀,白色粉笔等。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

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化学反应现象是化学反应本质的外在表现,初中生不但要做好化学实验,而且还应该能用客观、准确的语言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概括和梳理出中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应该注意四个问题。

一、忌以偏概全,要面面俱到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只观察到声、光、热、响等明显现象,而忽略细微变化的情况。

如镁条的燃烧,只看到“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没有看到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生成。

又如钟罩内红磷的燃烧,只看到“冒白烟、发出白光”,而没有看到钟罩内水面上升的现象……。

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

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二、忌实验现象描述口语化,要用术语许多同学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往往用词不当,使人啼笑皆非。

如“点燃酒精灯”说成“酒精灯烧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描述成“碳酸钙化了,有泡放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描述成“石灰水变白了”等等。

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描述,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讲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

如加热与点燃;烟与雾;溶解与熔化;组成与构成;吸水与脱水;酸碱性与酸碱度等。

另外,教师要身体力行,作好实验操作示范,语言讲解规范,用语贴切。

要向语文老师学文采,向数学老师学逻辑,向政治老师学哲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三、忌本末倒置,要有先有后不少同学在描述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时,往往顺序颠倒,说成“紫色石蕊使盐酸变红”、“澄清石灰水使二氧化碳变浑浊”等。

究其原因,没有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需要教师加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教学。

在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顺序与实验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浅谈化学教学语言的规范使用

浅谈化学教学语言的规范使用

启东市南苑中学、化学浅谈化学教学语言的规范使用启东市南苑中学黄海鸿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要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都离不开教师精彩的讲解。

在影响讲解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学语言应做到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趣味性等。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科学性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一方面是说语言符合语法规范,不要出现语法上的问题,也不要出现错别字,否则会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指表达的内容要准确无误,杜绝出现知识性错误。

对此,有下列几种情况需要注意:1、抓住关键性字、词重点讲解例如在讲初中阶段一重要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着重讲清“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反应生成”等词,才能让学生准确掌握这个概念。

2、词义易混淆的用语,应讲清区别且准确表达词的含义例如应注意反应条件中“加热”与“点燃”“高温”的区别,气体“逸出”而不是“溢出”,还如对气态、液态、固态物质与液态或固态物质的反应,则分别用“通入、滴入、加入”等词。

3、根据可接受程度选择准确语言对于在现阶段还无法准确解释或讲解清楚的概念,可以加上“一般”、“在通常情况下”等词语为今后的进一步讨论留下余地。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讲到“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时,应指明它“一般”不支持燃烧。

去掉了“一般”二字就造成科学性的不严密,因为镁、钾、钠等活泼金属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只不过由于学习上的阶段性,当是还没学习镁、钾、钠等金属。

4、描述实验现象,教学语言要锤炼,准确清晰地表达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的实验现象为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如说成有铜和水生成就不规范了,现象应该是器官感觉到描述下来的,直接说产物的名称是实验的结论之一了而不是现象了。

二、教师语言要具有逻辑性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教学语言、口头语言,都应具有逻辑性。

但对于教学语言来说,逻辑性更为重要。

浅谈化学教学语言

浅谈化学教学语言

浅谈化学教课语言化学教师的教课语言应力争做到:一、精当——正确谨慎1.用标准一般话进行教课,选词造句讲究语法。

2.要正确说明每一观点的内涵和外延。

3.正确运用化学术语。

4.切实表达化学事物的现象和实质。

5.语言谨慎,符合逻辑。

所以,教师对教材要经过懂→ 熟→化的过程,仔细思虑教材中每一段、每一个基本观点、每一句话,甚至每个重点的字和词。

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细细斟酌。

二、精华——要言不烦教师的教课语言不精华,拖拖拉拉,空话连篇,学生是最憎恶的。

语言精华还可腾出时间作为课内读、议、练、实验之用。

有的老师对一些难点喜爱多讲,生怕学生不懂。

其实有的难点特其他那些比较抽象的观点,讲得越多越糊涂。

话不在多,重点是抓住重点,采纳适合修辞,使用精粹语言,简单讲清问题。

三、精良——言近旨远启迪式教课已被广泛采纳,目的是要惹起学生的踊跃思想。

其首要条件是教师的教课语言拥有启迪性,即言近旨远。

自然,教师的授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一致。

上课时应随时接受学生情绪上发出的反应信息,实时调整教课节奏,灵巧灵巧地酌情改变教学语言,力争使学生接受听讲的内容。

四、出色——妙不可言丰富多彩、生动开朗的教课语言,能够调理学生的心理均衡,加强感染力,提升学生对教课信息的接受和反应效率。

教课时要注意做到:1.自然美。

正确综合运用语调解速度、重音、起落、停留诸因素,可使语言和睦动听动听。

2.形象美。

使用修辞手法,深入浅出,创建语言情绪使师生心灵相通,激起共识。

学习者把听课看作一种美的享受,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学有所得,品有余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口语化。

把教材中比较晦涩、呆板的书面语言变为浅易易懂、比较开朗的口头语言,如适合运用韵语、口诀、顺口溜等,能揭露知识规律,加深理解,并且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4.非语言交流的协分配合。

在教课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等总称为非语言交流。

化学教学语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化学教学语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化学教学语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使用讲授法教学是教学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方法 , 尽管现代教学理论中对讲授法教学大加挞伐,说它是“满堂灌”“填鸭式”的“罪魁祸首”,还因为它是最原始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理论中纯属“小儿科”,这种理论固然有它正确的一面,但不可讳言,课堂教学中任何其他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必须依赖或借助讲授法才能得以顺利完成。

现代教学理论的实施,终归要用讲授法来点睛,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不发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

讲授法固然有它的缺点,但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捷地传授大量的知识的优点作为教学工作者是无法也不能回避的,在运用现代理论进行教学时,教学语言运用得当,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过分依赖教学语言或者使用不当 , 则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甚至会落入“满堂灌”“填鸭式”窠臼。

那么 , 在启蒙阶段化学教学中 , 使用教学语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语言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 其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系统和逻辑顺序。

因此 , 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意曲解、杜撰化学术语和化学事实 , 使用教学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例如“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不能随意说成“分子式”、“分子量”“水中氢元素显 +1 价”, 不能说成“水中氢原子显 +1 价”;“化合价”不能说成“化学价”,“化学方程式”不能简称为“化学式”等。

在化学实验中,对一些化学实验仪器,不能随口把“集气瓶”,“烧瓶”说成“瓶子”,把“导管”“试管”说成“管子”等。

避免学生先入为主,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而失去了科学性。

由于启蒙阶段学生对化学知识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 , 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知识在启蒙化学教学中只是作为初步了解乃至常识性介绍 , 因此 , 对这类知识在讲解时 , 更应注意科学性 , 不能武断下决论 , 要留有余地 ,注意分寸。

例如 :“一般情况下 ,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 也不能支持燃烧”中 , 一定要强调“一般情况下”, 否则 , 就会造成科学性的不严密 ; 又比如说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启蒙阶段只要求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来分析 ; 教学过程中决不能说 :“没有得失氧的反应 , 就不是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也不能过分从化合价的升降 , 电子的转移来解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 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

化学论文

化学论文

化学教学语言表达“六忌”严志明语言是人际思想交流、信息传递、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在化学教学中要使语言表达正确流畅,应注意以下六点:一、忌方言口语代替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其意义非常明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一般不容其它字词代替,表现出明显的专业性。

比如:介绍仪器名称时,“药匙”不能说成“汤匙”“漏斗”不能说成“住口”;描述实验现象时,“沸腾”不能说成“开了”,“产生沉淀”不能说成“产生浑浊”。

教学中要准确运用化学用语,确保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忌概念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化学概念和理论,其文字表述相当贴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对每个词都不能随意取舍,也不能任意颠倒,否则就会出现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现象。

比如:催化剂的定义为“在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若将“改变……速率”表达成“加快……速率”,“化学性质”表达成“性质”的话前者出现片面性,后者出现错误性。

另外像电解质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若将“或”改成“和”就使人感到电解质必定具备这两个条件,从而对定义的错误理解。

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对概念和理论的关键词仔细斟酌、深刻理解,力求语言表达准确清晰。

三、忌平铺直叙照本宣科作为化学教师,除要求教师言简意赅之外,更讲究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若习惯于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外,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掀起思维波澜的。

比如:要求学生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查、装、定、点、收、移、熄”七个步骤,七个字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学生不乐于记忆。

若将这七个字改成“茶庄定点收利息”这句话效果则截然不同。

又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的是“氧、硅、铝”,可以谐音为“养闺女”。

教师再发挥性地解释,学生感受到生动乐趣,乐学之情油然而生。

所以化学教师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用准确生动而优美的语言表达本学科的知识,从而深化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精当 精炼 精巧 精彩

精当  精炼  精巧  精彩

精当精炼精巧精彩——浅议化学教学语言李哉平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在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它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

因此,教学效果与教学语言有着直接关系。

化学教师是运用化学教学语言和实验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化学教学语言,除了口头教学语言、书面教学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还有专门的化学用语。

我在化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精当、精炼、精巧、精彩。

一、精当——准确严谨⒈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教学,选词造句讲究语法。

常见病有⑴读音不准,如把“锌”念成shén(砷),“镁铝”念成“mëi lǚ”(美女);⑵滥用错别字,如:(煤)、(碱)、退(褪)色、石腊(蜡)。

用方言讲课及乱用错别字,容易引起语义的不正确,有时导致论述或结论的错误。

⒉要准确阐明每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如纯净的水和干净的水,醇和酚中的烃基,发烟(是“雾”)硫酸。

⒊正确运用化学术语。

如HCl在气态时读作“氛化氢”,在水溶液中读作“盐酸”。

“无明显现象产生”就不可断然推理成“不反应”。

“37%盐酸是100克盐酸溶液中含纯盐酸37克”、“1摩尔氧”等就失去了科学性。

又如下列的字词:用酒精灯烧(加热),气体溢(逸)出,用夹子(试管夹)夹住试管等。

还有不能随意更改化学用语。

⒋确切表达化学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有的教师不讲场合,随便使用一些习惯性口头语,如“一般”、“基本上”、“通常”等。

这些词如使用不当常影到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例如“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里的“一般”用得恰如其分。

如果说“稀有气体一般是单原子分子”,这里的“一般”应删去。

有时语言表达欠严密,如把化学平衡“向某一方向移动”说成“向某一方向进行”,这就未突出“动”态平衡。

⒌语言严谨,合乎逻辑。

缺乏逻辑性的语言,例如“氯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所以它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

”“氧气以什么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将它们分别溶于水,如不能溶解的则是……”等,都会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化学教学要重视用语规范

化学教学要重视用语规范

化学教学要重视用语规范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又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所以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

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这就使得此阶段化学用语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等,以便学生能顺利地学好化学用语,逐步习惯运用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讲清化学用语在化学科学工作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启发他们的自觉性。

下面就谈一谈我对化学用语教学的几点感受和体会,与同行们共勉。

1 化学用语教学中的分散教学原则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化学修养,化学素质的关键,然而初中化学用语的知识分布特点是:散而集中。

例如:在第四单元课题2中学生学习了27种元素符号,接着课题4中学生要学习用化合价、27种元素符号、常见原子团等知识来熟练书写化学式,紧接着又是第五单元课题2中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短短的的10节课左右,学生既要熟记27种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口决、常见原子团,又要运用27种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常见原子团等知识来熟练书写化学式,还要用化学式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如果我们不把这些难点分散的话,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可想而知。

从我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经验来看,学生从第四单元开始差距就渐渐拉开,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化学用语掌握不好而开始放弃化学学习。

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应采用分散教学原则:一般在9月份主抓27种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常见原子团;10月份主抓化学式书写;11~5月份主抓化学方程式书写。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 化学用语教学要过好四关2.1 过好元素符号关。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然而物质的化学式又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的,因此,元素符号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我刚刚涉足初中化学教学时,忽视了元素符号的教学,一学期后,竟然发现有的学生连元素符号都不会写,可想而知,他们的化学成绩必然很差。

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中的禁忌

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中的禁忌

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中的禁忌
教师的课堂用语需要清晰、准确、生动、流畅,同时要遵循语言规范、简洁、生动、易于理解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一些语言禁忌,具体如下:
1. 忌口头禅。

口头禅是教师职业语言不规范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口头禅,例如“嗯”、“哦”、“这个”、“那么”等。

2. 忌语速过快。

语速过快会使学生听不懂,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教师应该注重语速,要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 忌口不择言。

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干净、利落、准确,不应该使用粗俗的语言或者恶意的言语。

4. 忌批评学生没有分寸。

教师需要批评学生,但是批评要有理有据,不能够过度批评,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5. 忌课下谈论教师隐私。

教师应该避免在课下与同学或者同事谈论自己的隐私,这会影响到教师的声誉和形象。

6. 忌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

现代社会网络语言比较流行,但是教师应该避免使用网络语言,尤其是一些不规范的语言,这会影响到教师的形象和声誉。

以上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中的禁忌,教师需要避免这些语言禁忌,用规范、清晰、生动、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语言规范问题的思考_0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语言规范问题的思考_0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语言规范问题的思考教书育人,言传身教。

学生尊敬教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

正因如此,我认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规范问题不可忽视。

一、教师的语言要严谨科学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

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

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

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二、教师的板书要规范准确1.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

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

书写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

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丁烷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2.规范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偷工减料”。

比如在讲解电荷守恒的问题时,不但要讲解方法,一定要把解题过程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有关语言表达的模式。

教师语言有六忌

教师语言有六忌

教师语言有六忌
一.忌病语。

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

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

有的老师不能准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

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

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
“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

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

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

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

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

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课堂教学语言十忌

课堂教学语言十忌

课堂教学语言十忌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信息传递的过程。

知识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便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教师必须讲求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避免使用忌讳语言。

一忌讽刺、挖苦、嘲弄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有时会违反课堂纪律,甚至闹恶作剧,干扰和破坏正常教学秩序。

对这样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冷嘲热讽,甚至狠狠地挖苦,当众讽刺、嘲弄学生。

如:“看不出啊,你墨水不多,肚子里的坏水却不少!”“真笨得出奇!你是木头脑袋还是花岗岩脑袋?怎么一点都不开窍!”……个别教师对待爱面子的女学生也当众讽刺挖苦。

古人云:“好话一句三冬暖,冷言半语六月寒。

”这不仅会造成教学秩序失控,而且严重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破坏了师生关系。

二忌轻蔑、鄙视、侮辱的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群体对象,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反应快慢等等都存在着差异。

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对个别思维迟钝、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应给予格外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操之过急是无济于事的。

但是,有的教师却对他们采取轻蔑、鄙视的错误态度,甚至在课堂上说些侮辱人格的话。

诸如:“我看你根本不是块读书的料。

”“生就的笨头笨脑,还想考大学,我看你一辈子也别想成什么气候!”此类语言虽属个别,但其影响极坏。

俗话说:“毒箭只伤一人,恶语可伤千人。

”你伤害的是一个同学,却把坏印象留给了全班同学。

三忌揭短、定论的语言。

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往往是波浪式发展的,出现某些反复是正常的。

当学生政治思想有了进步或者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思想上出现了退步或者学习成绩下降时,教师就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那种认为“学生的思想只能进步,不能退步”、“学习成绩只能提高,不能下降”的思想是完全不现实的。

决不能对学生动辄揭短、算陈年旧账。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 附80个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  附80个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 加80个实验现象总结!一、忌以偏概全,要面面俱到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只观察到声、光、热、响等明显现象,而忽略细微变化的情况。

如镁条的燃烧,只看到“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没有看到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生成。

又如钟罩内红磷的燃烧,只看到“冒白烟、发出白光”,而没有看到钟罩内水面上升的现象……。

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

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二、忌实验现象描述口语化,要用术语许多同学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往往用词不当,使人啼笑皆非。

如“点燃酒精灯”说成“酒精灯烧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描述成“碳酸钙化了,有泡放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描述成“石灰水变白了”等等。

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描述,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讲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

如加热与点燃;烟与雾;溶解与熔化;组成与构成;吸水与脱水;酸碱性与酸碱度等。

另外,教师要身体力行,作好实验操作示范,语言讲解规范,用语贴切。

要向语文老师学文采,向数学老师学逻辑,向政治老师学哲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三、忌本末倒置,要有先有后不少同学在描述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时,往往顺序颠倒,说成“紫色石蕊使盐酸变红”、“澄清石灰水使二氧化碳变浑浊”等。

究其原因,没有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需要教师加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教学。

在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顺序与实验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氢气还原氧化铜,“通、点、熄、停”四步,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因此,在做每一个实验时,要弄清化学反应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不按规矩,不成方圆。

中考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

中考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

中考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中考化学实验现象描述中的四忌四要一、忌以偏概全,要面面俱到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感到新、奇、特,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往往只看热闹,不看门道;只观察到声、光、热、响等明显现象,而忽略细微变化的情况。

如镁条的燃烧,只看到“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没有看到石棉网上有白色固体生成。

又如钟罩内红磷的燃烧,只看到“冒白烟、发出白光”,而没有看到钟罩内水面上升的现象……。

细心观察每一个化学实验,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精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习惯,养成清晰、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

正如门捷列夫所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

二、忌实验现象描述口语化,要用术语许多同学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往往用词不当,使人啼笑皆非。

如“点燃酒精灯”说成“酒精灯烧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描述成“碳酸钙化了,有泡放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描述成“石灰水变白了”等等。

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描述,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讲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

如加热与点燃;烟与雾;溶解与熔化;组成与构成;吸水与脱水;酸碱性与酸碱度等。

另外,教师要身体力行,作好实验操作示范,语言讲解规范,用语贴切。

要向语文老师学文采,向数学老师学逻辑,向政治老师学哲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三、忌本末倒置,要有先有后不少同学在描述酸碱与指示剂作用时,往往顺序颠倒,说成“紫色石蕊使盐酸变红”、“澄清石灰水使二氧化碳变浑浊”等。

究其原因,没有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需要教师加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教学。

在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顺序与实验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如氢气还原氧化铜,“通、点、熄、停”四步,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因此,在做每一个实验时,要弄清化学反应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不按规矩,不成方圆。

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作者:韩栋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6期一、化学教学语言要注意规范、精炼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所涉及或提出的每个化学词语和专业用语,每个化学概念和定律定义等,都有确定的含义和内容以及相应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因此,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清楚、规范、准确,既不能出现漏洞或缺少严密性,又不能讲得过于死板或过于繁琐。

否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造成科學性的错误。

如把“加热”简单说成“烧一烧”,将“集气瓶”“广口瓶”都随便地说成“玻璃瓶”,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和“=”也都错误地读作“加”、读作“等于”,“物质的量”改说成“摩尔数”,将“碳”元素符号读成C等等。

随意性非常强,从而使得学生对很多概念和用语的理解只能浮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实质,当然,在运用的时候就会容易出差错。

化学课堂还要求我们的化学老师要语言精炼,用最少的话语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言简意赅。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深怕学生“吸收不了”,课堂上的语言不断地机械重复,废话连篇,既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兴奋度,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

当然,强调语言规范精炼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质量。

如讲“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时,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好四个方面:①条件——标准状况;②物质的量——1摩尔;③物质状态——气体;④数值及单位——22.4升。

又如学习硫酸的工业制法时,可引导学生用五个“三”来归纳和总结,即三原理、三阶段、三净化、三设备和吸收三个注意点。

再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用“逆、等、动、定、变”五字特征来进行分析和概括。

这种简明扼要、精准到位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知识条理更清晰,学习效果更明显。

语言规范精炼是优化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注意事项,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同时教师精准到位的语言对学生解决疑惑、进行识记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语言表达“六忌”
【摘要】化学用语意义非常明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一般不容其他字词代替,表现出明显的专业性。

比如,介绍仪器名称时,“药匙”不能说成“汤匙”,“漏斗”不能说成“注水口”;描述实验现象时,“沸腾”不能说成“开了”,“产生沉淀”不能说成“产生浑浊”。

教学中要准确运用化学用语,确保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化学语言概念
语言是人际交流、信息传递、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笔者意识到在化学教学中语言表述正确流畅的重要性,而要使语言表达正确流畅,应注意以下六点。

一忌概念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化学概念和理论,其文字表述应当贴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对每个字词都不能随意取舍,也不能任意颠倒,否则就会出现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现象。

比如,催化剂的定义为:“在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若将“改变……速率”表达成“加快……速率”,将“化学性质”表达成“性质”的话,前者片面,后者错误。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坚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对概念和理论中的关键词仔细斟酌、深刻理解,力求语言表达准确清晰。

二忌平铺直叙、照本宣科
作为化学教师,除要求言简意赅之外,更讲究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若习惯于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掀起思维波澜的。

比如,要求学生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查、装、定、点、收、移、熄”这七步操作,七个字之间没什么联系,学生不乐于记忆。

若将这七个字改成“茶庄定点收利息”这句话,效果截然不同。

学生在笑声中仅需几秒钟便能牢固地记住。

又如,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三位的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

教师的发挥性的解释,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乐学之情必会油然而生。

因此,化学教师要有一定语言基础,能用准确生动而优美的语言表达本学科知识,从而深化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忌言过于实、信口开河
教师化学教学中对于化学史介绍,知识讲授时所举的事例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能信口开河。

比如,讲述“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就能冶铁,战国晚期就会炼铜”这段史料,教师就不能因为古人制造出一些名剑就借题发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炼钢技术,钢的质量远远超过现代优质钢。

”又如,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将“炸裂”夸张成“爆炸”。

在讲原子结构时,不能说“原子核就像太阳,而电子就像地球不停地绕太阳运转”。

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表达一定要实事求是,才能保证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方能令学生心服
口服。

四忌概念定理不严密,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化学概念及定理都有其一定的使用范围,不能妄加主观臆断,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比如,质量守恒定理适用于化学变化中,但是不能将它扩大到“在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理”,给学生造成错误理解。

五忌语速失调、语言平淡
化学教学语言也要求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比如,介绍概念、原理时语速可快些,但吐字要清。

剖析重难点时语速则要慢些且要加重语气甚至要反复强调。

对化学史料以及其他叙述性材料应讲究文采,力求做到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高度注意,减轻学生的疲惫情绪,提高听课效果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间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并且对学生的语言修养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