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物 深入浅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作者:韩栋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6期一、化学教学语言要注意规范、精炼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所涉及或提出的每个化学词语和专业用语,每个化学概念和定律定义等,都有确定的含义和内容以及相应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因此,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清楚、规范、准确,既不能出现漏洞或缺少严密性,又不能讲得过于死板或过于繁琐。
否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造成科學性的错误。
如把“加热”简单说成“烧一烧”,将“集气瓶”“广口瓶”都随便地说成“玻璃瓶”,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和“=”也都错误地读作“加”、读作“等于”,“物质的量”改说成“摩尔数”,将“碳”元素符号读成C等等。
随意性非常强,从而使得学生对很多概念和用语的理解只能浮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实质,当然,在运用的时候就会容易出差错。
化学课堂还要求我们的化学老师要语言精炼,用最少的话语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言简意赅。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深怕学生“吸收不了”,课堂上的语言不断地机械重复,废话连篇,既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兴奋度,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
当然,强调语言规范精炼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质量。
如讲“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时,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好四个方面:①条件——标准状况;②物质的量——1摩尔;③物质状态——气体;④数值及单位——22.4升。
又如学习硫酸的工业制法时,可引导学生用五个“三”来归纳和总结,即三原理、三阶段、三净化、三设备和吸收三个注意点。
再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用“逆、等、动、定、变”五字特征来进行分析和概括。
这种简明扼要、精准到位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知识条理更清晰,学习效果更明显。
语言规范精炼是优化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注意事项,这样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同时教师精准到位的语言对学生解决疑惑、进行识记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是语言艺术,而语言艺术的精髓是将趣味性引入课堂教学。
渗透到各个环节,使师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之所以既受成绩较好的学生爱戴,也受成绩较差的学生欢迎,就是由于他们有高超的教学风格和艺术特点来吸引每一位学生。
化学教学的语言艺术,对提高化学教学的实效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一、咬文嚼宇,准确精炼化学学科有自己的定义、定律、化学用语等内容。
化学教学科学性强,用词严谨。
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准确,这样才能锻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
反之,教师讲课时用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会让学生养成马马虎虎的不良习惯。
科学语言,往往一字之差已使定义面目全非。
如单质的定义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若是写成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意义完全不同。
因为“物质”包括混合物,混合物也可以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不能称之为“单质”。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教学语言必须做到咬文嚼字,仔细推敲,才不至于误人子弟。
二、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教师的语言若是生动形象,能使学生感到亲切, 易于接受。
反之,教师讲课时如果老板着面孔,道貌岸然,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
教师要想语言生动。
必须要有充实的内容;如果言之无物,纵使说得天花乱坠,也达不到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做到胸有成竹,讲课时才能有血有肉。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精通,而且要善于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必要时还要辅之以肢体语言或以实物来辅助语言,这样才能达到融会贯通驾驭自如的境界。
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能使学生听课听得津津有味、易于消化。
反之,教师讲课时平铺直叙,照本宣科,会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枯燥厌烦。
教师借助于通俗的语言,阐明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解释某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能和学生拥有共同语言,便于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建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通顺流畅、富有启发性,而且特别要注意语言艺术。
如果教师的语言自然生动、情感激越、幽默风趣,则能收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语焉不详、言不由衷,则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化学教学将达不到目的。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语言应该精雕细琢,讲究技巧。
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一、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具有科学性。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每个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用语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义、定律都有确定的条件,所以讲解时要字斟句酌,讲清关键的字、词、句,准确表达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要想做到语言准确规范,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读音不准。
例如:把氯(lǜ)读成(lù),把炽(chì)读成(zhì)等。
2、化学用语读法不准确。
例如:化学方程式里“+”读作“跟”“与”或“和”,而不能读成“加”;“=”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NH3”不能读成“氮化氢”等。
3、书写不规范,写错别字。
例如:“一氧化碳”(CO)写成“钴”(Co);“木炭”写成“木碳”;“铵盐”写成“氨盐”等。
4、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例如:“性质”与“变化”;“烟”与“雾”;“单质”与“化合物”;“分子”“原子”与“离子”等。
5、教学中少用“也许”“大概”等不确定的词语,以免造成结论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只有教师的语言具有科学性,才能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
相反,如果教师的语言没有科学性,就会导致概念模糊,造成判断上的失误。
二、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具有灵活性。
教师语言生动形象,能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可以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钦佩之情,从而亲其师信其道,为“传道、授业、解惑”奠定感情基础。
有些化学概念,原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在接受时往往很难建立起正确的印象,此时教师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对引导学生想象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一、前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如高明,可以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反之,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没有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便无法进行。
课堂教学语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独有的语言,因此,具有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师生双方代共同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活动而发生的言语现象。
化学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语言和化学学科本身特点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具有本学科的特点、通常表现在以下个方面:1.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化学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精练和逻辑性、系统性上面。
化学教学内容是严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词上要准确、贴切,尤其是持有的化学术语、基本概念、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等,表达应符合科学性。
例如,在表达仪器名称时不能将试管称为“管子”,将试剂瓶称为“瓶子”等;在表达实验操作及物质性质时要用化学术语,如过滤、蒸发、结晶、还原性、吸附件、风化等;在读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将“十”读做“加”,将“一”读做“等于”,读化学式时不读名称,而读英文字母等。
这样,在教师规范、难确的教学语言影响下,学生可以从开始简单模仿到灵活准确地用化学术语来表达具体的化学现象、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把学习情况更加直观地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地判断学生学习的情况。
2.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的教育理念,意思是学生只有通过积极思维和自觉学习,才能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这就主张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内学能力、理解和应用知识能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启发性语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学习“溶解度”这一节中有关溶解度的概念时,因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围绕概念中的四要素进行举例,化解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如四要素中有一条:“一定量的溶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随和食盐,你能判断糠和食盐哪个溶解得多吗?”让学生思考和判断,从而得出“溶剂量要一定”的结论。
探究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探究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前言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范围较广,关联性较强。
化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语言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艺术。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究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的选择与运用在化学教学中,语言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它能够使得讲解更加准确、生动、清晰,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词汇的使用应该准确无误,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化学知识的本质和特点,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但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难懂的化学概念和表述方式,如果不加以处理和讲解,对学生的学习会造成阻碍。
因此,在讲解时要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避免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讲解过程中也要不断给学生举一些例子,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同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等手段,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化学中的知识对学生的启发。
语言的音韵节奏利用利用好语言的音韵节奏,能够让化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语言的音韵、节奏、语调等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结合的,通过适当变化,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学生的记忆力。
这里我们可以讲解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铁的性质,我们可以讲“铁是一种性情中人,他有着坚毅不屈的品性,具有强大的防腐和磨损耐性”,这样不仅表达准确明确,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在讲解化学实验时,通过音韵、节奏、语调等元素的灵活运用,还可以使得实验更加生动有趣。
实践中的教学技巧在实践中,化学教学者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优化教学效果。
比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合作进行探究,在讨论中相互辩论,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吸收和交流。
另外,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实例来阐述一些化学概念,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化学知识。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表格、图表等形式来呈现化学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化学知识。
这样的讲解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试谈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试谈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使自己在化学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成为激发学生奋起探索的触发点,是本人一直孜孜探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语言艺术、化学教学、学习兴趣、趣味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交流方式。
对于教师来说,传递知识的桥梁有许多,但是语言是最重要、最主要的途径。
要搞好化学教学工作,除了我们本身需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外,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语言艺术,即语言通过形象地反映事物,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程度。
说简单点,就是教师用最恰当生动最合适的语言让学生乐于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理解你的意思,理解、掌握传递的知识。
教学语言概括起来,教师要做到这一点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语言除了要有较强的直观性,还要有聪颖的启发性,更要有致密的科学性。
所谓语言科学性,即要求语言做到:准、精、明、通。
“准”,就是准确地运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不产生差错。
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危害。
“精”,就是精讲惜时,不山高水长、天南海北。
应做到该说的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简洁自然,不该说的绝对不多说一个字。
“明”,就是语言有严密的逻辑性,有条不紊,使人一听就明白其意。
教学语言要符逻辑推理,一是一,二是二,绝不含糊其词。
“通”,就是通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用现实生活中的熟语、口语、学生学过易懂的词语,不用生疏冷僻的书面语、繁冗的长句,但要注意杜绝以生活用语代替教学专用术语。
说话力求透彻,深入浅出。
化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语言要求用词严谨,因而教学语言应该准确、精炼,没有废话,句句中肯,一语破的,充分发挥语言的提炼功能。
这样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领会要点,易于接受,便于记忆,从而获得清晰正确的概念。
初中化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初中化学教师的语言艺术化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因此优秀的化学教师应是语言的艺术家。
“做教师的一定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师”(摘自苏联教育家——马克连柯)为使学生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更好地掌握着门科学,同时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严密性、科学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
当然,化学教学语言艺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以下今以课堂教学艺术方面进行浅析。
一、生动形象,比喻恰当教师的表情应该通过幽默的、风趣的、形象的及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本中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海洋,是听者轻松愉快、津津有味。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关于NaCl晶体不导电,溶解于水或受热溶化能导电的问题,学生不易理解。
如果把NaCl晶体比喻成站在操场上双腿被绳子捆着的学生,当上课铃响时,在操场上自由运动的学生都做定向运动——朝自己教室里跑,而该学生因不能自由运动,故也不能定向移动。
此时学生茅塞顿开,立即找到了答案:NaCl晶体里虽有带电的阴、阳离子,但因不能自由移动,故干燥的NaCl晶体不导电;而在溶于水或受热溶化时便可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接通电源后带电微粒做定向移动,所以能导电。
又如:讲解铁棒插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取出擦干,铁棒质量变化的问题时可比喻为:一辆汽车装满了体重都是56kg中的乘客。
每当到达一个车站时,下去一个56kg重的乘客,同时上来一个63.5kg重的新乘客, 那么汽车的总重量如何变化?噢,重量增加了。
每到一站时增加多少?是增加63.5kg吗?呵,不是。
只增加7.5kg。
这样就达到了融类旁通的效果。
当然课堂毕竟不是文艺舞台,教师也不是演员,但是教室本身必须要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生动形象的、准确的描述化学基本概念。
而教学语言的幽默与比喻一定要和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来不得半点的低级与庸俗,更不能海阔天空地乱扯一气。
中学化学教学语言艺术探讨

中学化学教学语言艺术探讨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基本手段。
学生能否完全、准确地接受老师在课堂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取决于老师控制口头表达语言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采用艺术化、形象化的教学语言,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好奇心和调动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的前提下,集中注意力。
这种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建立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增强对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理解分析,进一步巩固中学化学课堂中语言的核心地位,为促进化学课堂语言艺术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语言艺术引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老师的语言成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教师的艺术语言可以使模棱两可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去探索的机会,确保学生的思想始终高度活跃。
接下来,本文将讨论化学教学语言的特点以及提高语言技能的经验。
1.化学教学语言更具标准性及独特性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言的灵魂,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无论是人类思想的产生、人类思想活动的实现、思想结果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考的现实体现。
斯大林说过,思想只能在语言文字、词汇和句子的基础上存在和发展,没有语言文字就没有语言,也就缺少了对于自然界的现实反映。
因此,人类要生存,社会必须发展,历史必须继续,知识必须传递。
思维不应该与语言分开,语言的高级功能是交换思想,与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而教育语言相比普通语言在准确性、精细化、逻辑以及系统化方面更具科学性、启蒙性和教育性。
化学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征,例如定义、定律、化学术语等,非常科学严谨。
对于所有化学老师的教学语言标准性,不要求达到语言学的优秀典范,但必须是标准的、合乎逻辑的、审慎的和准确的,这些标准是对于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准确、简洁、清晰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想象一下,一位老师讲课逻辑混乱,言语表达不准确,教学语言非常随意,“无知“可以称作是这类老师的代名词,对于教材上基本的定义的解释都完全不精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之有物
深入浅出
赤壁市实验 中学 黄新 阶
中学化 学教 学中的语 言艺术
湖北 省教 学研究 室 赤 壁 பைடு நூலகம் 实 验 中学 孙 旭
但海林
语 言是 交 流 思 想 、沟 通 感 情 、 传 等 。 烟 ” “ ” 区别 .组成 ” “ “ 和 雾 的 “ 与 构 堂 , 当 地 运 用 借 代 、 语 双 关 等 寓 恰 一
、
言之有据。 准确 精炼 。 出教 烧 生 成 两 个 水 分 子 ” 突 .更 有 甚 者 读 成 了 ; 谜 语 “ 公 侧 卧 水 晶 房 . 风 拂 用 包 氢
学语 言 的 科 学 性
“ 气加 氧气等于水 ”还有 的把“ 氢 : 质 面 暖洋 洋 : 然 烈 火 从 地 起 . 公 变 忽 包
不 乱 . 学 生 得 到 艺 术 美 、 造 美 的 程 式计 算 的总 结 :关 系式 ,关 系 量 , 使 创 “
例 如 。 态 、 态 、 态 物 质 分 别 享 受 教 师 将 和 教 学 密 切 联 系 的笑 这 是根 据 不 能 忘 .已知 未 知 是 条 件 . 气 液 固
非 是 滥 用 和堆 砌 词 藻 . 动 活 泼 不 等 “ 出 晚 归 ” 酒 精 灯 “ 到早 退 ” 木 生 早 . 迟 :
言之 有 情 .情 理 交 融 。 “ 感人 心
教 “ 莫 ” 于 无 分 寸 地夸 张 . 趣 味 性 并 不 是 逗 炭 还原 氧 化 铜 之后 。 师 描述 :木 炭 者 . 先 乎 情 。 教 师 的情 感 对 学 生有 要
性、 准确 性 是 化 学 教 学 语 言 的 根 本 特 璃 瓶 ” 。 且 . 等 并 教师 还 要 讲 究 语 言 的 骨 碎 身 浑不 怕 .要 留 清 白在 人 间” 这 征 和 基 本 要 求 。教 学 语 言所 用 词 汇 、 修 辞 . 起 衔 接 作 用 的关 联 词语 就要 首 《 灰 吟 》 象 地 讲 述 石 灰 石 生 成 如 石 形 句 式 的意 义 、 内涵 甚 至 感 情 色 彩 应 恰 掌 握 好 . “ 为 … … ” 应 对 “ 以 石 灰 的 过程 ,学 生们 被诗 的语 言 、 有 因 就 所 诗 如 其 分 、 确 得 当 . 字 斟 句 酌 抠 字 准 该 眼 的 一定 不 能含 糊 其 辞 别 是 对 于 特
溜 , 活 跃课 堂 气 氛 。 可 帮助 学 生 记 忆 。
生 动 有 趣 的 教 学 语 言 能 化 枯 燥 例 如 .取 液 手 不抖 ,标 签 对 虎 口 。 “ 顺
准 确 . 达 不 科 学 . 容 易 造 成 学 生 为 风 趣 . 课 堂 气 氛 趣 而 不 庸 , 而 壁 往下 流 . 表 就 使 活 眼把 量 来 瞅 ” 关 于 化学 方 。 理 解 错误 或产 生 不 应 有 的疑 惑
一
一
2 2 时. “ H0” 把 每两 个 氢 分 子 与 师 板 书 “ 闺 女 ”学 生 在 笑 声 中记 牢 养 .
个 氧 分 子 化 合 生 成两 个 水 分 子 ” 随 了 ; 属 中锂 密 度最 小 , 最 大 . 结 金 锇 总
便 说 成 “ 个 氢 分 子 与 一 个 氧 分 子 燃 “ 最 轻 我 最 重 ” 学 生 们 欣 然 接 受 两 你 .
本 功 和教 育 素 养 . 一 堂课 成 败 的关 师 随意 类 推 . 视 某 些 物 质 或 反 应 的 氧 气 . 是 忽 负极 生 产 氢 气 . “ 氢 ” 边 在 负 旁
键 。 化学 教 师 要 重 视 语 言 修 养 。 鲜 特殊 性 , 出错 话 :凡 是 需 要 加 热 的 写 上 “ 亲 ” 学 生 过 目不 忘. 习 地 用 说 “ 父 , ; 学 活 的 、 动 的 、 生 命 力 的 教 学 语 言 反 应 都 是 吸 热 反应 。 I述 反 应 “H, 生 有 ”l Z 2 + 壳 中元 素含 量 次 序 “ 、 、 ” , 氧 硅 铝 时 教 教学 ,让 学 生 置 身 于音 美 、 意美 、 形 0 - , 美 、 美 的 语 言 环 境 中 . 到 良好 的 情 受 教 育 和熏 陶
深 入 浅 出 . 俗 易 懂 . 语 言 艺 通 是
化 学教 学 语 言 既要 精 确 、 又要 通 用 氯气 .造 成数 以万 计 生命 死伤 , 而
术 的至高境界。化学理论 、 符号较为 俗 . 者 的 综合 能加 强 教 学语 言 的表 现 在使 用 氯 气对 自来 水 进 行 消毒 . 两 让
”
… …
。
有“ 要……” 应连“ 可” 非 就 不
的 情感 和意 境 所 吸 引 . 着 浓厚 的兴 怀
二、 之有趣 。 言 寓庄 于 谐 。 现 教 趣 听 课 还 有 各 种 朗 朗 土 口的 顺 口 体
概 念 、 点 、 律 和 原 理 等 的表 述 , 观 定 更 学 语 言 的 趣 味性 来 不 得半 点失 真和 含 糊 果 用 词不 如
课 堂 教 学 语 言 的感 染 力 . 保 证 它 的 并
生 记 忆 深 刻 : 提 纯 物 质 时 . 生 往 在 学
化 学 语 言 准 确精 练 .言 简 意 赅 . 往 引 入新 杂 质 。 “ 门驱 虎 . 门进 用 前 后
科 学 性 。 化 学语 言 的意 、 、 , 论 教 师 应 注 意 克 服 用 生 活 习 惯 用 语 代 狼 ” “ 旧迎 新 ” 比喻 . 语 双 关 . 声 形 无 或 弃 来 一
实践 l HJ N IA S I
钾 钠 银 . 价 钙 钡 镁 锌 . 铝 四 硅 五 金 属 元 素 的 原 子 吸 引 电 子 的能 力相 奋 中心 能随着 教学 语 言 的变化 不 断得 二 三 转 教 价 磷 . 氯 溴 碘 负 一 行 . 忘 单 质 价 当说 成 是 “ 方 势 均 力 敌 、各 不 相 到调 节 、 移 和强 化 。例如 , 师 可把 氟 莫 双 : 最 为零……” 当然 . l 也 不 能 太 多 、 E诀 太 让 ”把 形 成共 用 电子 对 说成 “ 后 双 铁 的性质 以小 品文 的 形式 用拟 人手 法 “ 繁 . 做 到 少 而 精 . 则 这 种 富 有 趣 方 达 成 协 议 .各 提 供 一 个 电子 来 共 展示 给学 生 :我 的名 字 叫铁 ,春秋 时 要 否 以建 立 和 平 共处 的原 则 ” 在 讲 授 期 . 们通 过 火 的洗礼 . 我从 矿石 中 : 人 使 味 性 的 教 学 语 言 反 而 会 加 重 学 生 的 用 . 学 习 负担 . 失去 它 应 有 的作 用 。 电子 云 概 念 时 . 把氢 原 子 电子 云 比喻 现 出原形 。 我皮 肤 白晰 。 情温 柔 。 性 在
授 知 识 的 工 具 教 学 语 言 是 教 师 传 成 ” 差 异 .加 热 ” “ 燃 ” 不 同 . 庄 于谐 的修 辞手 法 . 的 “ 与 点 的 可将 化 学 生 动 形
道 、 业 、 惑 最 主 要 、 基 本 的 手 都 应 该 区分 得 清 清 楚楚 若教 师认 为 象 地 再 现 于 课 堂 . 我们 的课 堂 教 学 授 解 最 使 段 , 一 门 富有 创 造 性 的 、 业 化 的 不 必抠 字 眼 或 抱 无 所 谓 态 度 . 果 定 熠 熠生 辉 . 课 堂 魅力 无 处 不 在 是 专 结 让 艺术 言 表 达 能 力 是 教 师 重要 的基 会 引起 学 生 的疑 义 和误 解 如有 的教 语 例 如 . 电 解 实 验 中 . 极 生 产 水 正
浅显 。 讲人 如见 其 人 , 事 如 临 其 境 , 调 . 不 是 大 肆 发挥 甚 至 庸 俗 化 。 漫 留下鲜 活生 动 的形 象 . 其 思 想 受 到 讲 更 使 心 感 讲 物 栩 栩 如 生 . 景 历 历 在 目。 生 无 目的 地 旁 征 博 引 或 离 题 万 里 的 夸 熏 陶 , 灵受 到 震 撼 , 情 得 到 升 华 , 讲 学
在 用 千 通 过 文 字 还 是 H头 表 达 . 应 体 现 其 替 教 学 用 语 的 不 良现 象 . 把 “ 热 ” 十 分 有 趣 : 学 习 碳 酸 钙 时 . “ 都 如 加
特 定 的规 范 、 件 和 涵 义 。 因此 科 学 说 成 “ 一 烧 ” 将 “ 气 瓶 ” 成 “ 条 烧 、 集 说 玻 锤 万 凿 出深 山 .烈火 焚烧 若 等 闲 . 粉
化 学 教 学 语 言 的 科 学 性 同 趣 味 成 “ 捅 起 的 一 群 马 蜂 . 被 围绕 在 其 窝 潮湿 的 空气 中 . 我将 ‘ 鳞 伤 ’ 迹 遍体 、 锈 :讲 氢气 还 原 氧 化 斑 斑 。 如果把 我投 入到 盐酸 中, 我会很 性浑然一体 . 和谐 运 用 . 增 强 语 言 周 围乱 飞 的 样 子 ” 能 的教 育 作 用 。但 是 , 言 生 动 有 趣并 铜 .把 氢 气 比喻成 辛 勤 劳 作 的 人 . 语 他 生 ‘ ’ 气 。”
人 发 笑 . 切 都 以激 发 学 习 兴 趣 为 出 和 氧 化 铜 之 间无 声 无 息 地 爆 发 了 一 直 接 的 感染 作 用 。 师 热情 、 一 教 坦诚 、 亲 发 点 和 落 脚点 。那 种 丢 开科 学 性 、 思 场 争夺 氧 的 战 争 .氧化 铜 不 敌 碳 . 只 切 的语 言 能 引起 学 生 内心 的共 鸣 因 想 性 而 生 硬插 入笑 料 的 教 学 . 笑 而 能 眼睁 睁地 看 着 它 心 爱 的 氧 被 碳 夺 此 教学 语 言 要情 动 于 衷 .形 诸 于外 . 为 笑 . 引起 学 生 的反 感 会 走 而束 手无 策 ” 这 样 的 通 俗语 言学 理 中蕴 情 . 理 交 融 , 其 疑 , 其 情 启 引
化 学 语 言 以宏 观 表 征 、 观 表 征 量 数 : 子 数 + 子 数 ” 成 “ 子 相 成 关 云 长 : 长 急 令 烈 火 退 . 留 氢 微 质 中 说 原 云 只 和符 号 表 征 为 代 表 堂教 学 语 言 应 对 质 量 = 子 数+ 课 质 中子 数 ” 把 “ 个 氧 风 吹 暖 房 ”描 述 氢 气 还 原 氧化 铜 . . 一 学 该 紧 紧 把 握 这 些特 性 . 力 提 升 化 学 原 子 ” 成 “ 个 氧 ”等 等 。 努 说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