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案例

合集下载

第18课《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18课《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18课《郑成功收复台湾》第17课《郑成功收复台湾》——探究活动(三)【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能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所以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本知识例如时间、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科学知识学习历史的能力;利用形体表演、编排历史剧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整理历史资料的学习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技能和强化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加深理解郑成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人生态度;形成优良的个人品质。

【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在第13课中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已有较深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度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愿望喜欢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教材处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

对本课内容“能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的有关规定。

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思想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形式活泼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依据课本要求处理教材。

【课型选定】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对教材、学生知识、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分析,课型选定为:师生合作型的活动课。

(一课时)教师的活动形式:启发、引导、归纳、小结学生的活动形式:朗诵、相声、演讲、短剧表演、小结活动资源:初中历史、语文、地理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有关郑成功的影视资料和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1、让每位同学提前收集有关《台湾——祖国可爱的宝岛》的诗歌、台湾丰富资源和特有物产的资料、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影视资料和史料。

2、印发有关郑成功的资料给学生并介绍阅读《中华五千年》等有关通俗读物。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教学设计(冀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教学设计(冀教版)

第18课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教材教法一、教材分析本课主题是“压迫”和“反抗”。

压迫及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血腥的资本积累”。

反抗即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工业革命在发达资主义国家基本完成时期,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代表的民族解放斗争。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许多国家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纷纷走上了血腥的奴隶贸易。

他们通过黑暗的“三角贸易”,使得欧洲许多国家的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使得非洲的劳动力大量流失,给非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拉丁美洲的解放者”概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引发了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斗争。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率领起义军队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打击西班牙殖民军队,最后,玻利瓦尔统一指挥起义军队,彻底摧毁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

“印度反英斗争的女英雄”介绍了印度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民族矛盾尖锐,终于爆发了1857~1859年的民族大起义。

占西女王成为这次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战斗,最后壮烈牺牲。

最终,起义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本课要求教师在教授基本内容的同时,把课本背后的情感价值观传达给学生。

让他们意识到,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

本课需要一个课时进行教授。

二、教法建议1.指导学生联系现实,从当今非洲的情况,引出非洲落后的源头。

了解欧洲殖民者在大西洋上运送黑人奴隶的血腥史实,并以此引入本课学习。

2.大西洋的“三角贸易”一目,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教材从三个方面叙述说明本目。

一是罪恶的奴隶贸易的背景,二是罪恶的奴隶“三角贸易”的简单经过,三是罪恶的奴隶贸易给西方殖民者带来的影响。

学习本目时,可连环设问,层层递进,最后引导学生揭示奴隶贸易的本质,就是血腥的资本积累。

3.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内容,然后提问:“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哪些国家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学生回答后再问:“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主要殖民掠夺方式有哪些?”“这些殖民掠夺方式给美洲带来了什么样后果和影响?”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由于大批当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导致美洲殖民者的种植园劳动力紧缺,然后引出奴隶“三角贸易”这个主题。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问题导向:教师针对历史事件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历史思维和概括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
4.提出问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2.详细讲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叙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事件有全面的认识。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相互印证,提高历史学习的实用性。
4.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同时,我还将注重运用人性化的语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设计6: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学设计6: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设计思路】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是该教材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最后一课,教学内容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四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2020年修订)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本课围绕单元主旨,用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统摄,贯通该单元的大主旨,抓住单元核心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梳理,分课时填充框架史实,要想讲好本课,教学重心应该放在 19世纪末民族危亡背景下出现。

从学术研究看:对戊戌维新运动,学界通常是从变法目的、内容和影响角度肯定这场运动,同时也对导致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义和团运动,学界充分肯定这场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最终使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企图,同时也指出这场运动所具有的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部分学者认为这场运动是一场闹剧。

本课站在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角度出发,从义和团的兴起原因,特征和迫使列强改变侵华的策略,由直接侵略转为扶持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即以华制华,这三个角度驳斥义和团是一场闹剧的史学观点。

总的来说,戊戌维新运动代表了当时改革的方向--近代化,是中国知识分子和清政府内部的开明人士在中国民族危机背景下做出的符合历史潮流的选择;而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下层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但也存在着缺乏理性思考,盲目排外的局限性,19世纪末的这两场运动由于各自的局限性都不能挽救民族危机,特别是义和团运动更被清政府所利用,从而引发了八国联率侵华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挽救民族危亡。

两场斗争主要体现在第一、二目,第三和第四目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的结果。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标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宣传维新思想,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开展革新;反洋教斗争中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抗侵略的抗争精神。

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的受挫;义和团失败后,八国联军侵华将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此后,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革命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等基础知识,对这一时期基本的历史线索也有所了解,但更多地限于感性认识,也缺乏对这一时期史实的整体把握。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解挽救民族危亡斗争的性质和意义,理性分析斗争的局限性,深入体会复杂的历史面相。

四、教学目标1.通过表格梳理等方法,梳理归纳鸦片战争以来多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异同。

2.通过阅读分析史料,理性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异同。

3.通过问题探究与学习交流,对知识分子发动的维新变法和民众掀起的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有深刻认识,同时感受到面对民族危机时,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权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及其失败的主要原因;认识到《辛丑条盖则约》的签订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局限,感受近代民族危机良也,的加深和社会各阶级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之情,认识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潮流。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主题危机与救亡——19世纪末中国的抗争。

(二)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活动】:承接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展示189年谢缵泰绘制的《时局图》,引导学生感受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进行总结,强调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中的人民群众,使学生认识到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应具备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五)作业小结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氛围。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先驱们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广大民众在革命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2.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斗争生活。通过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观察与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主要内容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理解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危亡的紧迫性,认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斗争。
2.鼓励学生主动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感悟。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作业的完成,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危亡的背景和原因。
2.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强调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18课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18课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俄《尼布楚条约》 该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 中俄《尼布楚条约》,该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 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分界线, 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分界线,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 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都是中国的领土, 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都是中国的领土,沙俄侵略军撤出中国领 土。
今 余 既 来 索 ,
久 为 贵 国 所 锯 ,
国 之 土 地 也 ,
台 湾 者 , 中
降 书 :
军 总 督 揆 一 招
郑 成 功 致 荷
三国 隋 元 明
夷洲 流求 琉球 台湾
郑 成 功 水 操 台
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历 史意义? 史意义?
1.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 1.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 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 遏制了西方殖民者向东扩 张的脚步, 张的脚步,保障了东南沿 海的安宁,捍卫了民族独 海的安宁, 立。 民族英雄
导入新课
日月潭
阿里山之树

第18课
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
二 雅克萨之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1624-1662) 郑成功(1624-1662) 福建南安人,著名民族英雄。 福建南安人,著名民族英雄。
郑 成 功
台湾赤嵌城
郑 成 功 受 降 图
则 地 当 归 我 。 郑成功
抗 击 外 国 侵 略 的 斗 争
课堂小结
维 收复台湾——郑成功 收复台湾——郑成功 —— 护 国 家 统 雅克萨之战——康熙 康熙 雅克萨之战 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1.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 1.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 的趋势和主流。 的趋势和主流。 2.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 2.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领土和主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中华民族的领土和主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3.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 3.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领 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 土完整做出自己的贡献。 土完整做出自己的贡献。

八年级历史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事变

八年级历史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事变

同学面临的严峻的社会形势( )
B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第五页,共十六页。
历史
5.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
C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6.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xiǎo mínɡ)同学整理的
历史
请回答:
(1)图一漫画的名称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请你判断(pànduàn)这幅漫画中事件发生的 具体时间。漫画中张学良为什么要举着刀去杀一只狼呢?他最后有没有成功,为什么? (2)图二中影视作品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这一事变的最终结果
如何? (3)图一漫画与图二影视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通过阅读上述内容及回答问题,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感悟与认识?
即可)
第八页,共十六页。
历史
8.(2017大庆)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D
A.甲午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化加深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破裂后,南京(nán jīnɡ)国民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第九页,共十六页。
历史
9.(2018陕西西工大附中期末)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
第四页,共十六页。
历史
3.日本制造“华北自治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D
A.开展治安强化运动,肃清抗日力量

第十八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十八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教材分析
明清时期,中国开始遭到外来侵略,这是中国 封建社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面对侵略, 中国人民坚决抗击。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 台湾;康熙帝指挥雅克萨之战,取得抗击沙俄斗争 的胜利。这些斗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捍 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他们是不能被忘记 的民族英雄。 本课内容分两目。第一目“开辟荆榛逐荷夷”, 主要介绍了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和郑成功收复台湾 的史实;第二目“雅克萨之战”,讲述了沙俄侵略 东北地区以及康熙帝收复东北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但如果学 习内容不“出彩”,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 会太高。因此,在教学中,应补充大量的图 片和史料,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增加历史 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 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2、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 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 3、正确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在中华 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这些事件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奠定了基础。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指台湾 请回答: 1684年,清 “荆榛”的含义是什么? 指荷兰殖民者 1、 政府设置台 “荷夷”的含义是什么? 1662年 1624年 湾府,隶属 福建省 2、荷夷何时到台湾?何时被赶走?
3、荷夷被赶后,清政府如何管理台湾?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诗》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收复台湾和抗击沙 俄的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 斗争,从而培养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英 勇斗争的精神。

〔冀教版〕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教学PPT课件

〔冀教版〕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教学PPT课件

英国_从__1_7_世__纪_开始对印度进行殖民活动 负责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机构是英__国__东__印__度__公__司_ 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殖民者代表是_克__莱__武__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的影响
英国在印度掠夺了巨额财富,促进了国内 工业的发展,这就是“血腥的资本积累”;同 时英国逐步把印度变为其殖民地和巨大的商品 市场,使印度人民长期陷于贫困。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结果和影响
印度民族大起义没有取得胜利。但是这场战争还 是表现出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 气。而且,沉重的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气焰。
印度民族大起义也和拉丁美洲 的独立战争一样,有不怕牺牲的人民, 有英雄一样的领袖,都进行得轰轰烈 烈,同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的斗争,为什么两场战争会有不同的 结果?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JINGDIANTYPE.html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第18课 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第18课 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第18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学科:历史
教材版本:河北人民出版社
学校:唐山中
年级:七年级
姓名:
课题: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了解明末清初我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增强对台湾重要地位的认识。

了解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活动和我国打击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之战,知道我国第一个边境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不甘受外来侵略的,在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的行径,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沙俄对中国早有侵略野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
教学难点:
《尼布楚条约》是平等的条约。

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学-展-练
导: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背景导入
学:流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三点,勾在书上)
2.收复台湾的过程:
①1661年,
②1662年,
3.意义如何?
思考:为什么说郑成功是海峡两岸民众公认的民族英雄?()
展:流程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我国黑龙江流域
①第一次:
②第二次:
①签订时间:
②签订双方:
③签约地点:
④条约内容:(见课本p108,勾画了解)
⑤签订意义:(见课本p108,勾画了解)练:1、思考:《尼布楚条约》的性质。

2、课后1、2、3题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我收了什么?
(2)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新教材】2021版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含解析)

【新教材】2021版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含解析)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目标展示·定方向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问题导引1.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梳理维新运动的过程,分析维新运动的影响和失败的原因。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概括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梳理其过程,并给予辩证地评价。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3.指出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梳理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和侵华罪行,分析其影响。

(家国情怀,历史解释)4.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历史解释)历史时空基础必备·探新知一、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1)时代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兴起。

①康有为撰写的《__新学伪经考__》《__孔子改制考__》,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

②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__变法通议__》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

2.过程(1)序幕——公车上书①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__马关条约__》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②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__公车上书__”,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高潮——百日维新①时间:__1898__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②标志: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__明定国是__”诏书。

③措施: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__百日维新__”。

(3)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运动失败。

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_京师大学堂__得以幸免外,全部被废止。

(4)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__守旧势力__仍很强大。

②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__社会基础__,没有严密的组织,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3.教师提出导入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危机?
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讲解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音频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和相关文物,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情境。
3.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历史事件,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成因、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案例背景设定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中国大门,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民族危亡空前严重。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3.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和相关文物,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知。

中图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是中图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在殖民统治时期,殖民地人民为了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各种抗争。

教材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方面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殖民地人民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殖民地人民抗争的特点,理解抗争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殖民地人民抗争的艰辛。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抗争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抗争的特点和意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和图片。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殖民地人民抗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殖民地人民要进行抗争?抗争的意义是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殖民地人民抗争的历史背景,呈现相关历史事件,如印度民族大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等。

让学生了解抗争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抗争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抗争的特点和意义。

如印度民族大义中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让学生了解抗争的形式和目的。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教师分析各种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的影响,如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等。
4.教师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掌握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题目:“你们认为,各种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中,哪一次斗争的影响最为深远?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准备进行小组展示。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各种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的认识和看法。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各种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的重要性。
3.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意识。
4.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近代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危机的严重性。
2.提问:“你们认为,近代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原因有哪些?”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使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危亡的背景,认识到各种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2.教师提醒学生关注作业要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教案: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含解析)

(新教材)2022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教案: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含解析)
探究点二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史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
史料二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的强大与共同镇压。
5.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6.评价
(1)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加速其灭亡。
(2)存在盲目的排外思想和行为,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深渊沉沦。
[知识拓展]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1)“灭洋”,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但也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思考:(1)从史料一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怎样认识其影响?
[信息解读](1)“只因鬼子闹中原”说明了兴起原因;“只因鬼子止住天”等体现了迷信色彩。
(2)注意史料分析:“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一根火柴”都是洋货,因此被杀,体现盲目排外、落后和残暴。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作的贡献
①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②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二、义和团运动
1.原因
(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即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周运霞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通过罪恶的奴隶贸易,西方殖民者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本。

同时,西方罪恶的奴隶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非洲大陆和印度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以此突出本课主题。

设计理念:1、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3、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西方殖民者“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都是最有力的证明。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三角贸易”和对印度进行残酷殖民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3、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关注学生感受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资本原始积累产生认同感,使学生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能产生辩证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重点:“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教学难点:“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1、历史情景创意法2、演示法3、分组讨论、相互探究法学法指导:1、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要点,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并初步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现本质的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掌握课文的整体知识结构,叙事的逻辑顺序,如何突出课文主题的编写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填写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史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出示课件(四幅图),第一幅图:黑人被抓的情景;第二幅图:船舱里黑人拥挤的场面;第三幅图:黑人被拍卖的情景;第四幅图:黑人在种植园工作的情景。

这几幅图以其中一名黑人的叙述来展开,让学生随着叙述步入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由此导入新课。

〔自我感知〕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时光隧道,返回到五百多年前的大西洋,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比一比看谁了解的历史知识多,看谁能帮助那位黑人解释他所遇到的几个问题?好吗?生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接着是英法两国。

生2:“三角贸易”是指船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运往美洲,把黑人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教师可适时打开课件,即《“三角贸易”示意图》,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中画出路线图与说明各段的商品。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3: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后来英国人成为最主要的经营者。

生4:说明三角贸易的悲惨与惨无人道。

生5:说明三角贸易对非洲、欧洲的影响。

教师可适时点拨三角贸易既有积极影响,又产生了消极作用。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看问题要全面,要一分为二的能力。

生6: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生7: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是由东印度公司完……三、质疑探究师:同学们通过自我学习,了解的历史知识真不少!那么请同学们再动动脑筋,看看你能否解答那位黑人遇到的几个问题:1、他是个老实人,从不得罪人,为什么会被抓?2、他的旅途将是什么样的?3、将到达哪儿去?去干什么?4、他的命运如何?是否去发财,等有了钱接老婆、孩子去享福的呢?解决以上问题后,师说:同学们阅读真仔细,想象力真丰富。

那同学们能否再想一想,课文中还有那些地方不懂,提出你最想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至少提出一问,大家共同研讨。

生1、三角贸易是积极作用大,还是消极影响大?生2、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有何特点?生3、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有何影响?交流四、讨论释疑: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可见大家都十分用心,善于独立思考,能自己发现问题,真是太好了,下面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并积极发言,不能解答的老师可以帮助你们。

生1、我们小组认为:三角贸易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是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利的是它使非洲伤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困落后。

生2、我们小组认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一般由东印度公司完成,它一般采用在沿海建立据点,接着向内地扩张,并抢掠当地的财富。

(可指导学生看小字,再现英国殖民者的贪婪。

)生3、我们小组认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从殖民地掠夺了无数财富,并利用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为本国工业生产提高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同时还造成了印度的贫困落后。

五、开拓视野、思维延伸师:由于“三角贸易”使非洲伤丧失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长期的贫困落后,今天,非洲的一些国家联合起来向欧美国家索要赔偿,要求支付他们祖先对非洲的伤害,并对这种伤害做出道歉和赔偿。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该不该赔偿?为什么?”生1、……生2、……六、交流提高、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产生什么感想?请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生1、……生2、……七、课堂训练:(投影)选择题:(1)最先进行黑奴贸易的是()A英国B、法国C、葡萄牙D、西班牙(2)新航路开辟后,最先走上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A英国和法国B、葡萄牙和西班牙C、英国和葡萄牙D、法国和西班牙(3)到18世纪后半期,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是()A、荷兰B、西班牙C、法国D、英国(4)今天美洲有各色人种共同生活,其中黑色人种来自()A、非洲B、欧洲C、亚洲D、澳洲活动与探究:想一想,“三角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作用?有人说,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侵略是一种罪恶,也有人说这种侵略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收集资料,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八、课堂小结: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资产阶级为了获得资本主义发展的充足的资金,它们通过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对亚、非、拉美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它们罪行罄竹难书。

而这一过程充满了血腥味,同学们,让我们牢记这段历史,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吧!九、板书设计:血腥的资本积累一、罪恶的三角贸易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1、原因1、时间2、三角贸易路线图2、特点3、后果3、后果与影响自评稿1、本节课采用历史情景创意法、演示法、分组讨论相互探究等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充分体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情景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预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所以情景的设置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因教学内容而定。

3、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争鸣的过程中,必须创设宽松的环境,民主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见解,每一次讨论或各抒己见之后必须引导学生从不成熟的认识中归纳出一定的结论,这样才能避免形式化,进而达到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性思维能力之目的。

5、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尤其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并通过“交流提高”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丰富。

6、我们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称之谓“洋思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方法其主要意义有三:一是确定了学生的主题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应用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三是课堂民主,师生关系融洽,营造了宽松、愉悦、开放式的学习氛围,构造起了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大胆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说课稿说《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的教学设计周运霞一说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通过罪恶的奴隶贸易,西方殖民者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额的资本。

同时,西方罪恶的奴隶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非洲大陆和印度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以此突出本课主题。

二说设计理念:1、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3、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西方殖民者“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都是最有力的证明。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三角贸易”和对印度进行残酷殖民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3、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关注学生感受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资本原始积累产生认同感,使学生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能产生辩证的理解与认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难点是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1、历史情景创意法2、演示法3、分组讨论、相互探究法六说学法指导:1、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要点,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