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天津”国际会议论文集(1-80)

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天津” 国际会议论文集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天津大学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承办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市旧城区改造生态化技术工程中心《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杂志社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市保护风貌建筑办公室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喜邦国际建筑设计公司

天津大学天津校友会一支会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天津大学出版社

《城市空间设计》杂志社

《建筑遗产》杂志社

会议学术委员会(组委会)

主任:

路?红?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委员:

洪再生?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

张?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

周?愷?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超?天津市保护风貌建筑办公室主任

宋?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

金?磊?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

冯?军?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俊东?天津市保护风貌建筑办公室副主任

朱?阳?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院院长

林?耕?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

尚金凯?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教授、院长

舒?平?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院长

特邀委员:

菲利普·琼斯?Phillip?Jones?英国卡迪夫大学威尔士建筑学院教授、院长论文集编委会

主任:洪再生

主编:宋?昆

编者:(按姓氏笔画排序)

冯?琳?刘清越?孙艳晨?李?莉?杨?雪?肖?楠?汪江华

张俊东?张?璐?赵怡丽?胡子楠?姜?越?袁?帅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红

天津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一万余年的人类聚居史和6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上,既有唐代遗风的独乐寺和明清两朝的中国传统建筑,也有1860年中国被迫开埠后九国租界的建筑遗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877幢、126万平方米的由《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法定的保护建筑——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

天津大学是中国现代第一所大学,在1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各行各业杰出的人才,为天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而由天津大学和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联袂主办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自200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举办了三届,今年在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委员会的加盟下,又开启了第四届之旅。

历届会议,集合了天津大学和天津市相关管理单位的联合优势,伴随着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之路,见证了保护过程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保护事业的丰硕成果。每届会议的议题既有学术的探讨,也有实例的分析,学者和代表们尽情倾诉真知灼见,为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事业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维,也为我们留下了感动而难忘的回忆。

难忘保护事业中各级领导的殷切期望和鼎力支持;难忘对历史风貌建筑如数家珍的学者;难忘对损坏历史风貌建筑行为痛心疾首的专家;难忘普通百姓申报心中的风貌建筑时的热情;难忘志愿者们不计报酬的守护;难忘历届代表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建议;难忘工作人员在现场巡查的身影;难忘数年来保护事业的薪火相传。在时光的隧道里,这一张张温暖的面孔和一幅幅温馨的场景,支持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

而第四届会议,在建筑遗产保护的主题下,增加了生态城市理论、建筑遗产的文化与技术、建筑遗产的项目运作和博士分论坛,议题越来越广阔,探讨越来越深入。而收入论文集的文章,内容之丰富,研究之深入,数量之多,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再次让我们感动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建筑遗产保护的热爱,感动于大家对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事业的支持。尤其可喜的是,本次论文征集过程中,大量的青年学子参与其中,他们对建筑遗产和生态城市的理解和关注,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绩的希望。

2015年年底,在时隔37年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工作的高度重视。其中,会议着重强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这将开创城市生态文明和建筑遗产保护的新篇章。而第四届“建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将提供一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让国内外学者代表对生态和遗产保护进行深入探索交流,这将对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不是一代人积淀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发展史,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建造环境。因此,尊重城市以往的发展印记,保护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和遗迹,找出其独特的价值,从而加以有效保护。每一个从事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人都要思考,当我们作为一代人退出历史舞台时,我们参加建设的建筑和城市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何种启迪?留存的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是财富还是包袱?我们书写的这段历史让子孙自豪还是羞愧?让我们思辨,让我们行动,也让我们祝福:

建筑遗产静好,人间诗意永存!

1?建筑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化改造

4 1939年天津水灾后的公共住房建设 / 孙艳晨宋昆汪江华

13里斯本旧城中心的结构性改造研究 / 宋健健李振宇

18微观权力视角下北京旧城更新中的社会力运作 / 闫磊

26英国谢菲尔德市SUCoD平台辅助下的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设计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交互模拟课程设计 / 郭岩杨昌鸣

34中国地下交通空间开发中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初探

——以徐州地铁彭城广场站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例 / 刘珊珊夏海山盛强

41以“詹天佑奖”为新起点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技术工作前瞻 / 冯军崔德鑫

46大连近代工业遗产现状及其特征 / 丁晓博李世芬张婧王津红

53从自然中寻求更好的答案:重回“如画式”保护 / 钟燕

59以生态博物馆为导向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实践和对策建议 / 唐孝祥王东

65国内铁路遗产保护及盘活机制探讨 / 徐中华严建伟李娜孙忠

71近代历史建造彩画保护修复技术研究

——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建筑彩画保护修复实践 / 侯建设

79推进城市旧住宅小区的生态化改造的建议 / 陈天贾梦圆

84历史风貌与日常景观:天津北宁公园保护与更新理念探析 / 张晶晶张天洁冯杰93基于企业发展的工业建筑遗存改造更新

——以河北明尚德工艺玻璃博物馆为例 / 卞洪滨余啸刘子安郭文昭

98城市现代建筑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整治

——以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例 / 戴路任壮

107反思型怀旧

——论斯卡帕的历史建筑保护思想 / 潘玥

116欧洲历史城区保护对珠江三角洲城中村保护更新的启示 / 丘博文张慧

123历史风貌建筑真实性体验与管理机制研究 / 甄承启卢政营田静茹

129声音文化在低影响开发理念下对历史地段保护的影响 / 李会娟许熙巍

135武汉大学校园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理念探析 / 王凯来张天洁

141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光环境现状及其保护研究 / 王奇琼韩俊王爱英时刚145无损检测技术在沈阳故宫太庙修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付蜜桥杨菁

151基于GIS技术的历史文化街区防灾减灾研究 / 李阳力陈天

159沈阳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 陈颖杨生辉宋悦胡顺江

周梦菲

166石家大院古戏楼声学环境研究 / 王超马蕙

17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历史文化古镇保护与更新研究报告 / 史建华

2?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180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of Cities: Some Thoughts on Research Methods,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for Pre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Re-use in A Global Context / Dana Arnold

184Strategy to Link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s of Conservation in China / 马方济 Francesco MAGLIOCCOLA

187五大道的营造与管理

——天津原英租界规划背景与建筑控制初探 / 青木信夫陈国栋徐苏斌

203南京和记洋行的历史及保护策略研究 / 周琦张力孙昱晨

214历史建筑活化项目中的社区参与和社区评价

——以香港前北九龙裁判法院为例 / 翟斌庆陈炳泉

220天津市五大道试验区实践模式浅析 / 冯军

224天津五大道地区街道风貌环境偏好研究 / 兰旭张俊东杨聍李洁修

230历史街区新与旧的共生

——以天津五大道先农大院为例 / 朱一航

235喜仁龙对北京城的考察和研究 / 程枭翀

245豫中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探索

——以河南省禹州市扒村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 申展飞

259基于定量分析的20世纪遗产建筑修复技术策略整合研究构想 / 丁明禄杨昌鸣王谦264清代建筑遗产保护观念漫谈 / 刘婉琳张龙

271基于场所理论的劝业场历史街区场现状评析 / 杨琳何邕健夏青

278建筑遗产

——哥伦比亚乡下俱乐部历史研究 / 李玲

286后奥运时代背景下奥运遗产与铁路遗产的共生策略

——以京张铁路为例 / 严建伟张兴艳

292昆明南强历史街区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与传承 / 邓湾湾杨大禹

298城市历史景观活化保护研究 / 张春彦刘天航

303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初探

——以广州为例 / 刘晖刘华东龙晓

311后乡土时代小城镇传统街区更新改造策略 / 马青锋郑先友

317浅析我国遗产监测的误区、困局及对策 / 杨琛张龙王子乾

323新农村建设中的乡土建筑开放式保护模式

——以安徽金寨徐家大院为例 / 王志刚马思然林舒玲

328美国Oak Park历史街区保护经验及参考意义 / 段婷运迎霞

335山地建筑的景观适应性研究 / 赵璨

345从“敝帚自珍”到“众人拾柴”

——基于城市遗产保护中的民间力量参与分析 / 闫凤英张小平

351绿色建筑技术在先农二期街区的应用 / 段君礼杜鹤李胜英

357建筑遗产保护中“环境”的含义及发展 / 郭龙刘临安

363浅析铁路发展与公主岭近代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关系 / 邓春雁王潮冯铁宏369建筑遗产状态与真实性探讨

——保护实践的哲学视点 / 奚江琳陈罗齐

375空间经济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试析

——以五大道为例 / 白光迅

378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以先农大院一期改造设计为例 / 荆娇洋

385青岛市黄岛路历史街区空间尺度探析 / 王润生杨洁

391天津民园西里历史街区改造路径评析 / 董茜

395历史保护建筑的外立面修缮 / 乐中于

3?建筑传统营造技艺与文化传承

400天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近代化过程 / 刘清越宋昆汪江华李冬伟

408上海近代建筑设备价值和保护策略研究 / 蒲仪军左琰

414中国传统藏书楼及园林的范式演变研究

——从“嫏嬛福地”到“天一阁” / 周功钊

423天津海河工程局与英租界土地吹填工程 / 汤弈汪江华宋昆

430中国近代建筑修复观念的演进 / 杨昌鸣邬樱

436新技术在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初探 / 王子乾张龙杨琛

446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传统施工工艺探索

——以外檐墙面施工工艺为例 / 张俊东孔晖

452审美主观性与历史决定论的矛盾:对里格尔价值理论的再审视 / 陈曦

457中国近代大学传统复兴式建筑研究 / 冯刚吕博

468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以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郭壁村为例 / 田静刘捷

474湖南古代佛教寺院保护与再利用方法研究 / 李旭赵柯

479西安近代基督教建筑特点分析 / 毕景龙贺嵘吴农

486社群经济视角的建筑遗产保护行业自媒体营销

——以风貌整理公司为例 / 贾玥

490论建筑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 / 孔军

495长春近代历史建筑外墙饰面砖的砌筑方式研究 / 莫畏许凯

500河北井陉大梁江村传统村落空间构成研究 / 梁晓旭丁凤明

510巴蜀传统场镇历史发展与演变机制研究 / 姚青石

520基于知觉现象学角度探究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以建筑材料为例 / 高聪聪

527景山寿皇殿石质文物营造技艺初探

——以南砖城门石狮为例 / 周悦煌张凤梧

533沈阳近代砖混结构建筑的技术特点 / 刘思铎何颖娴

538侗屋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高步村传统营造活动为例 / 秦岭李祯

547城市废弃建筑与区域复兴研究

——以雅典皮埃尔港口改造为例 / 杨唯一

550行思中的皇家园林遗址保护与展示 / 张凤梧

554中国现代经典建筑标志的呈现

——写在首届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公布之际 / 金磊

4?摘要

562鞍钢集团现代工业遗产现状与特点 / 马斌

562“国宝卫士”单士元与故宫古建筑研究 / 何滢洁张龙

563“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无障碍” / 张威陈凯党昊

564北京地区皇家建筑遗产保护中的数字化应用

——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下属皇家建筑遗产为例 / 赵蓬雯肖洋张龙565古代山居文化对现代城市空间环境营造的影响 / 孙忠运迎霞李娜565七里海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 邹萍秀曹磊

566乡村庙宇的生存状况与保护利用刍议

——以晋东南地区炎帝古庙为例 / 姚佳昌

567基于土楼建筑特点的空间及景观保护分析 / 林禄盛董雅

567既有住宅改造中的文脉延续:以北京、上海、哈尔滨三地为例 / 黄策

568道观文化的诗性智慧阐释 / 刘智英赵凤砚

569德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策略与技术初探 / 李论

569地质类世界自然景观遗产分类及保护研究 / 李发明

570凤凰涅槃

——恭王府建筑群的修缮复建探讨 / 郭佩艳刘庭风吕太锋

571基于多元价值体系的渐进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

——以鼓鸣寨夯土村落国际设计竞赛为例 / 邱雨新叶雨辰

572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生态理论与方法的文献综述 / 侯英裕许熙巍

573建构视角下传统建筑结构演变的探究 / 赵奔

573旧城老街区公共空间的异质化特性研究 / 鲍英华胡晓娟

574大城市高密度建成区紧凑型混合住区空间形态探索 / 卞洪滨郭文昭刘子安余啸574佛山旧城改造中的批判性地域主义

——以汾宁路改造为例 / 洪育良

575夏热冬冷地区工业遗产改造浅析 / 胡映东戚祥玉

576惠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立法创新 / 林超慧

577基于BIM的大木建筑遗产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技术研究 / 张育南常磊

578基于空间认知的历史文化名村价值研究

——以山西省若干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 马嘉刘捷

579基于元分析的国内文化遗产科学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 佘怡宁杨昌鸣

579长春市近代建筑外墙饰面砖肌理研究 / 莫畏李明

580集安城市古建筑遗址保护对策研究 / 戚欣王新英

580西方近现代建筑遗产材料分析 / 陈雳倪博研

581鉴往知来,知为行先

——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解读 / 王歆

582胶济铁路沿线近代建筑的文化结构与内涵 / 贾超王梦寒

582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的复兴策略与保护再利用研究

——以旅顺太阳沟历史风貌区保护为例 / 刘诗倩胡文荟刘成龙

583居庸关长城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整体性展示与可持续开发 / 王文悦解丹

584开放保护理论下建筑遗产再利用模式分类与浅析 / 袁帅

585里弄延续性改造策略研究

——以上海张园里弄为例 / 宋健健

585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秉承的江南人文精神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 曹瑞冬

586浅谈古典园林修复中的原真性问题

——以圆明园为例 / 杨欣宇汤巧香

587中国近现代江南私家园林修复两个案例:遗产修复中的“古”“今”之辨 / 涂颖佳

587明清道教墓塔初探 / 丁莹

588浅探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以洛阳涧西区工业遗产街区为例 / 罗翔589青田街日式宿舍建筑物保存与活化 / 李可润王瑶

589融于肌理

——历史城市地下古代城址保护策略浅析 / 刘文佳

590形神意境——李晓东建筑作品解读 / 丁磊王立雄

590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概念与类型 / 段婷

591泰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艺术研究 / 吴韬严建伟丁磊

592探讨村落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

——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高步村传统营造活动为例 / 李祯秦岭592城市工业遗产景观更新初探 / 祝庆俊莫畏王樱默

593乡村地区古代城市遗址保护问题及策略探析

——以周代齐临淄城为例 / 韩欣宇

594新文脉主义下对传统民居的动态保护和改建思路 / 范文宸

595新型城镇化视野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 / 李晓军

596伊藤清造对于沈阳故宫的研究

——以《满洲建筑杂志》为专业研究视域 / 陈颖李张子薇

597英国遗产导向的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以利物浦为例 / 王若然

598再论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 / 殷照伟

598长春市宽城区工业遗产地景观更新类型初探 / 莫畏张碟

599中日传统园林禅宗意境比较 / 钟意王博慧董健菲

1

建筑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化改造

1939年天津水灾后的公共住房建设

Public Housing in Tianjin after the Flood of 1939

孙艳晨宋昆汪江华

摘要:20世纪20年代,公共住房的理念引入中国。1939年天津特大水灾后,天津特别市公署主持建设了一系列公共住房。本文介绍了天津特别市公署公用处制定的市营住宅方案,并对三个公共住房项目进行了具体研究。通过对这三批公共住房的筹建过程、建筑设计、租赁状况、住宅管理等方面的分析,对天津早期的公共住房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近代天津,房荒,公共住房

Abstract: In 1920s, the idea of public housing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After the flood disaster of 1939 in Tianjin, the Tianjin Special Municipal Government developed a series of public housing project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public housing plan made by the Tianjin Special Municipal Government Public Office, and explores three public housing projects in detail. Ex-ploring the planning process, architectural design, rent status and housing management of these three projects, the audience could get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l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housing in Tianjin.

Keywords: Modern Tianjin, Housing shortage, Public housing

20世纪初,我国各大城市在工业化的浪潮下大

多面临人口飞涨、住房短缺的问题。孙中山在1924

年撰写的《建国方略》中曾提到:“政府当与人民协

力,……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1]20世

纪20年代后期,西方的公共住房的理念传入中国,引

发了上海、南京、广州、青岛、天津等大城市的一系列

公共住房①建设活动。这一时期国内的公共住房大多

以1928年上海基督教青年会(YMCA)在上海浦东

工厂区建造的劳工模范新村为建设模板,强调租户合

作与自治。南京国民政府将建设公共住房视为解决

房荒、救济贫民和进行社会改良的途径。[2]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为解决战争难

民的居住问题,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38年公布了《内

地房屋救济办法》,规定“非常时期房屋不敷供应之

地方,其公营住宅由县市政府建筑管理,重要都市地

方公营住宅规模较大者,由省政府建筑管理”。[3]依

照这一法令,重庆、昆明等内地城市建起了一批平民

住宅②。与此同时,天津、北京、上海等当时被日军占

领的城市也有新的公共住房建成,其中以天津的新建

公共住房数量较多、建设规模较大。[4][5](图1)

图1 1939年后天津公共住房位置图

1?天津特别市公署公用处市营住宅方案

1937年7月30日,天津沦陷。同年12月,日军在北平策划成立了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同时在天津成立

了“天津特别市公署”和“河北省公署”。[6]

天津特别市公署最早的公共住房计划源于1939年8月以降华北地区爆发的一场特大洪水。这次洪灾造成天津城区内78%的地区被淹,被淹房屋158525户,倒塌房屋14218户。[7][8](图2)天津近郊农村受灾难民纷纷涌入城中,市内房屋一时供不应求。而市内各房主乘机居奇一再提高租金,致使天津的房荒问题更加严重。1939年11月23日,天津特别市公署发布了《建字2696号》训令,认为天津作为商贾云集、人烟稠密的华北重镇,“亟须整饬市容以肃观瞻”,饬由公用处③筹设市营住宅等“以利公众而便商民”。[9]

图2 1939年洪灾后,天津市内受灾情况与被洪水冲毁的房屋

1940年3月,天津特别市公署公用处拟具了一份《筹设市营住宅计划书》呈交市公署,“请求以市款兴建大量住宅,

由市署租于市民居住,借以调剂目前住房恐慌,兼可增加市库收入”。[10]

计划内容包括住宅分类、

建筑地点、建筑说明及估价、收支概算、借款办法以及《天津市营住宅租购民地暂引规则》和《天津特别市公署管理市营住宅章程》。[9]考虑到市民经济负担能力不同,该计划将住宅分为甲种文化住宅、乙种普通住宅、丙种劳工住宅三种,分别针对“收入较高的市民”“收入有限的市民”和“收入较低的劳动者及平民”。在该计划中,每种住宅将各筹建两处,选址原则、房屋样式及设备等依据受众的不同有所分别。(表1,图3)

表1 1940年天津特别市公署公用处市营住宅计划内容

住宅类型

甲种文化住宅

乙种普通住宅丙种劳工住宅设备

内部电灯、自来水、抽水恭桶、一般卫

生设备及暖气

电灯、自来水、洗澡房、抽

水恭桶

电灯、公用自来水

外部

汽车房、小花园

公共花园

建筑材料

洋灰混凝土建筑,硫钢砖砌墙,平顶,美国红松地板门窗普通红砖瓦顶建筑,美国

红松地板门窗普通红砖瓦顶建筑,砖地,美国红松门窗

选址原则

只求道路清洁、环境优美,无须

顾及其他临近行政区及商业区

 临近工业区

建筑地点中街与武昌路交叉处

中街与杭州路交叉处

河北律纬路旧城里二府衙门河东扬旗下坡北营门西车站

建筑面积 (㎡)2178202810393.65594.462264569住宅区面积 (㎡)5904208090004389.131********建筑费用

(元)1286500

458400

1388000

752500

338800

328300

住宅类型甲种文化住宅

乙种普通住宅丙种劳工住宅

房屋样式及数目

三层集合住宅

两栋

两层楼房六所

二楼二底楼房八十所

二楼二底楼房三十七所

平房一百一十所

楼房十九所,平房五十二所

市营住宅方案制定后,三种住宅类型的计划建设顺序几经调整。1940年公用处在最初制定的市营住宅计划中曾提到“此次建筑市营住宅须对劳动住宅(笔者按:即丙种劳工住宅)特别注意,应优先办理,俾此项无依无靠之平民得早有棲(栖)息之所也”,且“值此市库拮据之时”,筹措钱款不易,“不妨优先建筑乙丙两种住宅,其甲种住宅俟市库充裕再行补建”。[9]而在第一处乙种住宅——新民里市营住宅建设完成后,公用处在其1941年出版的《天津特别市公署公用处行政工作暨事业计划汇刊》中调整了住宅建设顺序:甲种住宅计划于1943年先行建设,丙种住宅排在最后,计划于1946年建设。[10]虽然后续的公共住房建设并未按此计划进行,但这一变化从侧面揭示了当时天津政府建设公共住房的目的并不纯粹,除解决房荒外,政府希望能够借机牟利、优先服务中高收入阶层。

2?新民里市营住宅

1940年7月21日,天津特别市市政会议第71次例会确定了首个公共住房方案,即后来的新民里市营住宅。[8]这是公用处制定的市营住宅计划中唯一建成的一处,地址为天津鼓楼西大街旧二府衙门废址的官地,共计原亩九亩六分二毫。

新民里市营住宅由工务局派员设计,社会局、财政局拟议建筑办法。通过比较方案图纸,可以看出市营住宅设计的最终方案在公用处制定的方案基础上做了较大的调整,最终方案舍弃了绿地花园、儿童游戏场等公共空间,相应增加了住宅数量。(图4)为减少工料费用,原本37所全部二楼二底的楼房设计被改为单幢住宅22所,每所4间,双幢住宅19所,每所7间,二楼二底店面房4所,总计45所。(图5)9月26日,物料购买监理委员会公开招标,华通土木建筑公司以投价国币177590元中标,与公用处所定计划中该处公营住宅建筑费用相比降低了76%。[11]尽管大幅减少了建筑费用,由于市库紧张,市公署仍难以负担,除以旧料作价

15100元外,财政局仍得向市民银行借款16万元。[8][12]

图3 1940年天津特别市公署公用处市营住宅部分方案设计图续表

图4 新民里市营住宅新旧方案对比图(左:公用处制定市营住宅方案图;右:新民里市营住宅最终方案图)

图5 新民里市营住宅建筑设计图

新民里市营住宅工程于1940年10月1

日开工,由工务局派员监视逐日按照施工说

明次第修建,于12月底全部竣工并交由财

政局保管出租,租金为每间6元。(图6)[11]

市营住宅在工程未竣工时,市民就踊跃报名

登记申请租用。为以示公平,最终由登记的

市民抽签选房,中签率仅为7.13%,足见其受

欢迎程度之高。[8]新民里市营住宅的成功无

疑增强了当时天津政府对公共住房建设的

信心。

3?佩珊庄、兴亚村、雨宫

庄平民住房

在公用处制定的建筑市营住宅计划中,

1942年为建筑设计及洽谈借款的筹备阶段,

到1943年才开始第一批建设。[11]事实上,1941年天津就再次新建了三处公共住房,即佩珊庄、兴亚村、雨宫庄平民住房。根据档案记载,引发此次平民住房建设的直接原因是市民王森甫与房东李竹溪租赁纠纷案。天津市长温世珍认为小房主与小房客纠纷不断对天津市治安妨碍极大,因而下令筹划建筑平民住房,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13]有新民里市营住宅的建设经验在先,此批平民住房的筹建过程十分顺利。1941年3月26日与4月4日,社会局两次召集财政局、工务局相关人员开会商议筹建平民住房方案。会议结果包括:在土地征收方面,因为市署土地征收法现已废止,财政局拟采取善意劝导收买方式;建筑设计事项由工务局办理;房租价款、房租定价、管理费、保险费及岁修费等由社会、财政、工务三局共同拟定章程。

关于建筑地点,警察局认为因已建的新民里市营住宅在市中心,故新建平民住宅应在市境边区域选择地点。[14]1941年3月,警察局经过调查择定了二、六、七、八、九分局境内空地五处作为建筑平民住房的备选地点。[15]1941年5月9、10、11日三日,社会局视察员、工务局技士与财政局地政科科员一同前往五处地点勘察地基地亩情形及附近现时地价[14]。通过勘察报告可以看出,最终选定六、七、八分局内三处土地,其特点包括位置重要、交通便利、地价低廉、附近居民对住房需求迫切等。(表2)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收购土地时付给原业主的地价比勘察报告中的地价(或附近地价)低很多,其中第八分局黄家坟的收购价格甚至只有调查地价的一半。(表3)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财政局此前计划采用“善意劝导收买”土地的方式,但在实际上政府为了节约开销在征地过程中存在强征的可能。

表2 1941年天津平民住房地点勘察结果

警区位置土地面积地价评价选择结果

二南开华纬路新

裕里

5亩

3000余元/亩(已

出售)

面积较小,四周并不连接街道且已分别

零星裁卖

六丁家花园,距

哈同路不远

15亩

2800元/亩(已出

售)

地点适中,地势高,地主代表声称业已

出售,但价格颇为低廉,似亦可照价收用

七元善里东20余亩附近地价2000元

以上/亩

交通便利,地点适中,且河东一带因路

局方面扩充铁路站台,靠近铁路房屋均须

拆除,居民对于房屋需要甚殷,该地价格

尚属低廉

八杨家坟无3000~4000元/亩地势高,地点重要是

九瑞安里(颇为宽敞)附近地价2000元

以上/亩

地亩面积虽较宽敞,但略显偏僻,且交

通不便

图6 新民里市营住宅落成照片

表3 1941年天津筹建平民住房所占各户地亩及应发给地价数目表

地点土地持有者占用地亩面积(原亩)

每亩价格(元)

应发地价(元)

发给日期第六分局丁家花园

二友堂吴 5.1482500128701941.12.05尤云卿 1.006250025151941.12.05第七分局元善里东

大同地产公司

23.0361500345541941.10.21陈广文0.21615003241941.12.19西少舫 1.0771*******.51941.12.19鲁学颜

2.17915003268.51941.12.19第八分局黄家坟天津染织厂 1.23150018451941.10.21同益公司

4.8161500

72241941.10.21

总计

38.708

64216

经过多次开会讨论,工务、财政、社会三局

共同拟定了平民住宅草案,并于1941年7月28日呈交市长温世珍。工务局设计的平民住宅建筑均为平房,每所住房十二间,厕所两小

间,院墙两道。[15]

(图7)

与新民里市营住宅相比,这一批平民住宅建筑形式更简单,建筑风格也更偏传统。

1941年10月2、3日两日,天津特别市公署物料购买监理委员会招商平民住房工程先后投定。桐华顺营造厂、增成公司和聚兴顺工厂分别得标,并与天津特别市公署订立合

同。[13][14]

(表4)这三处平民住房共包括1001间房,工料总价691085.36元。为筹集建设资金,市公署财政局先后向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天津分行共商借76万元。[13]工程款项到位后,

三处平民住房按时开工。至1941年12月9日兴亚村竣工,三处平民住房均顺利完成。建成后的平民住房月租金同市营住宅一样为每间6元,同样受到了市民的欢迎。[8]至1941年12月底,六、八两警区的住房全部租出,七区的平民住房也已租赁出一百四十间。[16]

表4 1941年天津平民住房得标情况

警区平民住房名称房间数目(间)

得标营造厂工料总价(元)工期(天)

六佩珊庄184桐华顺营造厂127335.8440 七兴亚村635增成公司、

桐华顺营造厂438150 55 八

雨宫庄

182

聚兴顺工厂

125599.52

40

然而,由于资金少、工期赶,这批平民住房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1943年,建成仅两年时间,

兴亚村平民住房管理所

图7 1941年天津平民住宅建筑设计图

提交报告称:仅兴亚村一处,就有“住房渗漏四百余间、台阶损坏四百余户、风门劈裂残坏一百余扇……”。[17]1944年,工务局的一份关于三处平民住宅的调查报告中记录:“建筑时立墙下未做防湿层致潮气上升、室内墙上灰皮脱落及凸起处甚多,院墙因灰土基础不良,有倾斜及倒塌者,瓦顶渗漏以致室内仰顶灰皮脱落露出苇箔或呈下垂状态,外檐洋灰裙子及台阶多数破坏或残缺,室内砖地塌陷凸起者多处,门窗框活动门心板原为三层板,因受风雨侵蚀损坏甚多……”。[17]以上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平民住房使用。

与以往天津的公共住房相比,这一批平民住房的设计理念与管理体系更加成熟和现代化。在平民住宅方案制定之初,房屋的火险投保、维修、管理就被考虑在内。房屋建设完成后,三个住宅区都由天津裕记电器行安装室内电灯,兴亚村、雨宫庄的住宅由比商电灯电车公司安装室外照明灯并配有保险盒,以防止局部电灯故障波及整个住宅区电灯。为了方便对平民住宅进行管理,市公署在三处平民住房小区内各设立了管理机构——平民住房管理事务所,并出台了《天津特别市公署社会局平民住房管理事务所组织规则草案》和《天津特别市公署平民住房管理事务所办事细则草案》。其中,《组织规则草案》规定每一处平民住房管理事务所都由社会局、财政局、工务局派一名事务员常驻管理,并有夫役一人服务所有房租收取事项,事务所的职责包括督促相关人员收集清除秽水秽土及清理厕所、视察住户清洁卫生、维持住宅区秩序、查禁危险物品等;《办事细则草案》对租户的登记办法、收租与退租方式、租户遵守的事项及处罚方法等进行了说明,尤其强调了租户不准存放易于引火及其他危险物品、不得妨害公共卫生及不得赌博酗酒斗殴扰害公共安宁。在此基础上,市公署秘书处第二科、天津特别市公署财政局、工务局、社会局共同拟定了《平民住房管理意见》,对灯火管制、附近派出所驻守、秽水秽土收集、房租收取、租赁手续等进行了具体规定。[13]

4?善邻里日式住宅

自天津沦陷后,市内居住的日籍人口迅速增长。1937年时天津日籍人口有13399人,到1940年时上升到44103人。[18] 1942年4月3日,天津市长温世珍发布手谕“为疏解本市房屋拥挤,今年拟择址添盖大间量的平民住宅以备租给日系中上级职员与事务员居住,工务、财政两局筹划”。[19]虽然温世珍称其为“平民住宅”,但此次的公共住房实际上专为日籍职员建造,并不能惠及平民。

同1941年的平民住宅一样,在为日式住宅征地的过程中,市公署为节约成本牺牲了原地主的利益。财政局将日式住宅地址选在河北四经路与月纬路交接处的一处面积为19.163原亩的空地。此处因临近天津北站而人烟繁盛、交通便利,且原业主齐照严曾经自行垫高土地六尺余使其地势平坦。该地块因位置优越升值速度很快,1942年5月时,地政课官产股曾调查认为该地时价为每亩万元左右。[20]然而最终,财政局以“公家收用自应视时价减少借节公帑”为由强行将地价定为每亩7500元收用。[21]

由于日式住宅的特殊性,其设计受到了市公署的高度重视。1942年6月时,工务局绘出首批房屋设计图样,根据财政局测量的地块共设计60家,每家建筑面积为22.07坪(约合73平方米)。每两家为一所房屋,各带院落并分划前后胡同。后胡同通各家后门以便垃圾及秽水排泄,前胡同通各宅院落使通行畅达。为了满足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住宅采用按纯日式的室内设计。按照工务局的估算,建筑连同卫生工程、电气工程、院落胡同,全部每家共需工料17669洋元,全部六十家总共需1060140洋元。[22]然而这一

设计并没有令市公署满意。时至1942年9

月,工务局与财政局商讨后认为日系中上层

职员与事务员各人经济状况不同,房屋需要

有差别,于是将原设计变更为甲号住宅30

户(每户14.59坪)、乙号住宅30户(每户

22.07坪)。[21]虽然减少了建筑面积,日式平

民住宅工程的各项估算费用加起来也有

1129896.84洋元之巨。为求设计完善,工务

局设计股将建筑图纸绘制得极为精细,并在

施工说明中逐项做了详述,例如所用灰土的

成分做法、墙面的挂画条尺寸都有详细说

明。(图8)对所用建筑材料,施工说明中也

有严格的规定,如“各砖皆须烧透亮,形式方

正……各木料须无裂无隙”。[22]

图8 善邻里日式住宅建筑设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