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第6章 模拟量输入输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课本习题答案
第二章 8086体系结构与80x86CPU1.8086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8086CPU由两部分组成:指令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
指令执行部件(EU)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R、通用寄存器组和EU控制器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
总线接口部件(BIU)主要由地址加法器、专用寄存器组、指令队列和总线控制电路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指令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读取操作数参加EU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等。
2.8086CPU预取指令队列有什么好处?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哪里?答:8086CPU的预取指令队列由6个字节组成,按照8086CPU的设计要求,指令执行部件(EU)在执行指令时,不是直接通过访问存储器取指令,而是从指令队列中取得指令代码,并分析执行它。
从速度上看,该指令队列是在CPU内部,EU从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指令执行的同时,待执行的指令也同时从内存中读取,并送到指令队列。
5.简述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
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最多有多少个?逻辑地址呢?答: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
8086系统采用分段并附以地址偏移量办法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
采用分段结构的存储器中,任何一个逻辑地址都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都是16位二进制数。
通过一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将这两个地址相加形成物理地址。
具体做法是16位的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最低位后添4个“0”),然后与偏移地址相加获得物理地址。
由于8086CPU的地址线是20根,所以可寻址的存储空间为1M字节,即8086系统的物理地址空间是1MB。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题(本)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题(本)第1章概论1. 什么是程序和指令?2. 洪。
诺依曼计算机的核心原理是什么?3. 存储程序的概念是什么?4. CPU由那三部分组成?主机由那几部分组成?5. CPU对内存有那两种操作?6. 325.625D=- B= H234D= BCD7. 已知X=-1110011B,试求[X]原、[X]反、[X]补。
8. 已知X=-1110111B ,Y=+1011010B,求[X+Y]补。
9. 已知X=-1101001B ,Y=-1010110B 计算X-Y。
第2章微型计算机基础1. 微处理器内部由那三部分组成?2. 控制器有那些功能?3. 8086由那两部分组成?其功能是什么?4. 熟悉8088最小模式下的主要引脚功能。
5. 指令队列有什么功能?6. 8088的8个通用寄存器是什么?4个段寄存器是什么?两个控制寄存器是什么?7. 什么是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有什么关系什么?8. 4个段寄存器中那一个段寄存器用户程序不用设置。
9. 什么是总线?10. 总线周期中,什么情况下要插入TW等待周期?11. 8088CPU中标志寄存器包含那些标志位什么?第3 章、第4章8088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 什么是寻址方式? 8088CPU有那些寻址方式?2. 试说明MOV SI ,[BX ] 与LEA SI , [BX]两条指令的区别。
3. 设DS=212AH ,CS=0200H ,IP=1200H, BX=0500H , DATA=40H,[217A0H]=2300H, [217E0H]=0400H ,[217E2H]=9000H ,试确定下列指令的转移地址:(1) JMP BX(2) JMP WORD PTR [BX](3) JMP DWORD PTR [BX]4. 设SP=2300H ,AX=50ABH ,BX=1234H ,执行PUSH AX 后SP=?在执行PUSH BX ,POP AX后SP=?,AX=?,BX=?.5. 已知AL=7BH ,BL=38H ,试问执行ADD AL ,BL 后的6个状态标志是什么?6. 试判断下列程序执行后AX中的内容是什么。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习题及参考答案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的瞬时值进展检测,并输入给计算机。
(2)实时控制决策:对采集到的表征被控参数的状态量进展分析,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下一步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输出:根据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1)实时: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进展处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反响并进展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2)“在线〞方式: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如果生产过程设备直接及计算机连接,生产过程直承受计算机的控制,就叫做“联机〞方式或“在线〞方式。
(3)“离线〞方式:假设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及计算机相连接,其工作不直承受计算机的控制,而是通过中间记录介质,靠人进展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那么叫做“脱机〞方式或“离线〞方式。
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局部组成?各局部的作用是什么?由四局部组成。
(1)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局部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展实时检测及处理。
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按控制规律进展各种控制运算(如调节规律运算、最优化计算等)和操作,根据运算结果作出控制决策;对生产过程进展监视,使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对事故进展预测和报警;编制生产技术报告,打印制表等等。
(2)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展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过程输入通道把生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微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代码。
过程输出通道把微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转换成可以对生产对象进展控制的信号。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3)外部设备:这是实现微机和外界进展信息交换的设备,简称外设,包括人机联系设备(操作台)、输入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键盘、打印机、显示终端等)和外存贮器(磁盘)。
于海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习题及参考答案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是怎样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1)实时数据采集:对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并输入给计算机。
(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表征被控参数的状态量进行分析,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下一步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根据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1)实时:所谓“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的,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处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失去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2)“在线”方式: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如果生产过程设备直接与计算机连接,生产过程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就叫做“联机”方式或“在线”方式。
(3)“离线”方式:若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与计算机相连接,其工作不直接受计算机的控制,而是通过中间记录介质,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则叫做“脱机”方式或“离线”方式。
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由四部分组成。
图微机控制系统组成框图(1)主机:这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接口它可以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发出各种命令,同时对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及处理。
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按控制规律进行各种控制运算(如调节规律运算、最优化计算等)和操作,根据运算结果作出控制决策;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使之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对事故进行预测和报警;编制生产技术报告,打印制表等等。
(2)输入输出通道:这是微机和生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和纽带。
过程输入通道把生产对象的被控参数转换成微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代码。
过程输出通道把微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转换成可以对生产对象进行控制的信号。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郑学坚《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PC的总线及整体机构【圣才出品】
第6章 PC的总线及整体机构6.1 复习笔记一、总线概述1.总线分类按在微机系统的不同层次和位置,总线可分为内部总线与CPU总线、局部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总线3类。
(1)内部总线与CPU总线①内部总线是处于微处理器芯片内部的总线,是用来连接片内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各功能部件的信息通路。
内部总线的对外引线就是CPU总线。
②CPU总线用来实现CPU与主板上的存储器、芯片组、输入输出接口等的信息传输。
③根据使用功能CPU总线又被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局部总线和输入输出接口总线都源自CPU内部和外部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2)局部总线局部总线是在印刷电路板上连接主板上各个主要部件的公共通路,微机主板上并排的多个插槽就是局部总线扩展槽。
(3)输入输出接口总线输入输出接口总线又称为通信总线,它用于微型计算机系统与系统之间,微型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磁盘设备或微型计算机系统与仪器仪表之间的通信通道。
2.总线操作(1)Pentium微处理机系统中的各种操作,包括存储器的读操作和写操作以及输入操作和输出操作,本质上都是通过总线进行的信息交换,统称为总线操作。
(2)在同一时刻,总线上只能允许一对主控设备(master)和从属设备(slave)进行信息交换。
一对主控设备和从属设备之间一次完成的信息交换,通常称为一个数据传送周期或一个总线操作周期。
二、局部总线1.ISA局部总线ISA总线是在原PC/XT总线的基础上经过扩充修改而成的,原PC/XT总线的信号线均不改变,在原62线的基础上再增加36根信号线,ISA总线的信号线共98根。
2.PCI局部总线PCI局部总线的时钟频率为系统主板时钟频率的1/2,是ISA总线的4倍。
PCI扩展总线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外部设备自动配置功能,按PCI总线规范设计的设备连入系统后能实现自动配置I/O端口寄存器地址、存储器缓存区、中断资源与自动检测诊断等操作。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何宏)章 (6)
第6章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2.端口编址方式 既然端口可被微处理器访问,如同存储单元,那么每个端口 也存在着编址的方式问题。在当今流行的各类微机中,对I/O接口 的端口编址有两种办法,即端口统一编址和端口独立编址。用 Motorola公司的微处理器,如6800、68000系列构成的微型机采用 前一种方法;而用Zilog和Intel 公司的微处理器,如Z-80、Z800、8086/8088、80286、80386、80486、Pentium等系列构成的 微型机都采用后一种方法。
期(WR为低电平时)呈现在数据总线上,这样短的时间用于向低速 外围设备传送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接口电路中设置数据锁存 器,将CPU输出的信息先放在锁存器中锁存,再由外设进行处理, 以解决双方的速度匹配问题。
第6章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2.缓冲隔离功能 CPU与外设的信息交换是通过CPU的数据总线完成的,系统不 允许外设长期占用数据总线,而仅允许被选中的设备在读周期(或 写周期)占用数据总线。通过接口电路,就可以实现外围设备信息 在CPU允许期内传递到CPU数据总线上,其他时间对CPU总线呈高阻 状态,这样,设备之间可互不干扰。一般在接口电路中设置输入 三态缓冲器满足上述要求。 3.转换功能 通过接口电路,可以实现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的转换。若外 设电平幅度不符合CPU要求,则通过接口电路进行电平匹配,也可 以实现串行数据与并行数据的转换。
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3种类型。 1.数据信息 CPU和外围设备交换的基本信息就是数据,数据通常为8位或
16位。数据信息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 (1) 数字量。数字量是指由键盘、磁盘、扫描仪等输入设备
读入的信息,或者主机发送给打印机、磁盘、显示器、绘图仪等 输出设备的信息,它们是二进制形式的数据或是以ASCII码表示的 数据及字符,通常为8位。
微机原理知识点及复习资料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知识点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掌握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间的互相转换。
2.135=B=87H3. B=1424. 7BH=01111011B=1235. 掌握正、负数据与补码间的互相转换6.若X=+1111010则[X]补=011110107. 设Y=-1001100则[Y]补=第2章 80×86CPU1.8086/8088CPU总线接口单元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2.8086/8088BIU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什么?3.8086/8088BIU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8086/8088的EU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5.8086/8088中的寄存器可以分为哪5类?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6.8086处理器中20位物理地址是怎样产生的?7.掌握8086处理器结构框图及各功能部件的作用。
8.8086处理器中标志寄存器有哪些标志位?这些标志位的作用分别是什么?9.8086系统中一个逻辑段最大容量是多少?10.地址锁存器的功能是什么?地址是如何被锁存的?11.最小模式下8086/8088CPU是怎样控制内存进行读/写操作的?12.举例说明8086CPU计算物理地址的过程?13.说明8086/8088中SI,DI,SP,BP的特殊用途。
14.说明8086对存储器进行读操作的控制过程。
15.说明8086对存储器进行写操作的控制过程。
16.8086最小模式下是怎样控制外设端口进行读/写操作的?17.8086可以访问的内存空间为多少?18.8086是如何实现对内存进行分段管理的?19.8086是如何实现对内存按字和按字节访问的?20.8086系统中控制命令M/,ALE和DT/各自的作用是什么?21.8282及8286芯片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2.8086中CS,SS,DS,ES寄存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3.术语:标志,规则字,非规则字,协处理器第3章微机指令系统1.8086微型计算机指令按功能的分类。
微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三、简答题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答: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相应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外部设备之后,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也可)2.简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基本思想?答:冯.诺依曼型计算机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的。
其中,运算器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控制中心,所以数值计算和信息的输入,输出都有是在控制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存储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它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一个字节;输入设备是把人们编写好的程序和数据送入到计算机内部;输出设备是把运算结果告知用户。
(写出主要内容,即可)3.什么是微型计算机?答: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构成。
(只要答出五大组成部分即可)4.什么是溢出?答:溢出就是在运算中,使用已经确定的二进制位数,没有办法表示运算结果。
二、简答题1.在内部结构中,微处理器主要有哪些功能部件组成?答:1) 算术逻辑部件 2) 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3) 程序计数器 4) 时序和控制部件(意思相近即可)2. 微处理器一般应具有哪些功能?答:1)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2)可保存少量数据3)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完成规定的操作 4)能和存储器、外部设备交换数据5)提供整个系统所需的定时和控制 6)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3. 什么是总线周期?答:CPU使用总线完成一次存储器或I/O接口的存取所用的时间,称为总线周期,一个基本的总线周期包含4个T状态,分别称为T1、T2、T3、T4。
(意思相近即可)?2.中断服务程序结束时,。
RET应该可以使中断服务程序返回主程序,但因为RETF是子程序返回指令,它只从堆栈中恢复CS和IP,而不能使状态字PSW得以恢复,所以不能使断点完全恢复,对源程序的继续执行造成不良影响。
(回答可以返回2分,出现的问题3分,意思相近即可)3.写出把首地址为 BLOCK1) MOV BX,OFFSET BLOCK+6 2) LEA BX,BLOCK 3) LEA BX,BLOCKMOV DX,[BX] MOV DX,[BX+12] MOV SI,12MOV DX,[BX+SI]4. 设BX=134AH,BP=1580H,DI=0528H,SI=0234H,DS=3200H,SS=5100H,求在各种寻址方式下源操作数的物理地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总的来说,我掌握的知识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感觉这门课的内容对我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
这门课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80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工作模式,介绍了8086CPU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存储器的组成和I/O接口扩展方法,微机的中断结构、工作过程,并系统介绍了微机中的常用接口原理和应用技术,包括七大接口芯片:并行接口8255A、串行接口8251A、计数器/定时器8253、中断控制器8259A、A/D(ADC0809)、D/A (DAC0832)、DMA(8237)、人机接口(键盘与显示器接口)的结构原理与应用。
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微机系统中涉及的总线技术、高速缓存技术、数据传输方法、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主要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论(1)超、大、中、小型计算机阶段(1946年-1980年)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2)微型计算机阶段(1981年-1990年)微型计算机大量普及,几乎应用于所有领域,对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计算机网络阶段(1991年至今)。
计算机的数值表示方法: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要会各个进制之间的数制转换。
计算机网络为人类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从而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实现了遍及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章:80X86微处理器结构本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及他们的引脚信号和工作方式,重点讲述了8086微处理器的相关知识,从而为8086微处理器同存储器以及I/O设备的接口设计做了准备。
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
第三章:80X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本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指令的多种寻址方式,讲述了80X86指令系统中各指令的书写方式、指令含义及编程应用;讲述了汇编语言伪指令的书写格式和含义、汇编语言中语句的书写格式。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课后答案pdf
第六章1. CPU与外设交换数据时,为什么要通过I/O接口进行?I/O接口电路有哪些主要功能?答:CPU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速度不匹配;信号电平不匹配;信号格式不匹配;时序不匹配。
I/O接口电路是专门为解决CPU与外设之间的不匹配、不能协调工作而设置的,处于总线和外设之间,一般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⑴设置数据缓冲以解决两者速度差异所带来的不协调问题;⑵设置信号电平转换电路,来实现电平转换。
⑶设置信息转换逻辑,如模拟量必须经 A/D变换成数字量后,才能送到计算机去处理,而计算机送出的数字信号也必须经D/A变成模拟信号后,才能驱动某些外设工作。
⑷设置时序控制电路;⑸提供地址译码电路。
2. 在微机系统中,缓冲器和锁存器各起什么作用?答:缓冲器多用在总线上,可提高总线驱动能力、隔离前后级起到缓冲作用,缓冲器多半有三态输出功能。
锁存器具有暂存数据的能力,能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数据锁住,然后在此后的任何时刻,在输出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将数据传送出去。
3. 什么叫I/O端口?一般的接口电路中可以设置哪些端口?计算机对I/O端口编址时采用哪两种方法?在8086/8088CPU中一般采用哪些编址方法?答:在CPU与外设通信时,传送的信息主要包括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
在接口电路中,这些信息分别进入不同的寄存器,通常将这些寄存器和它们的控制逻辑统称为I/O 端口。
一般的接口电路中可以设置数据端口、状态端口和命令端口。
计算机对I/O端口编址时采用两种方法:存储器映像寻址方式、I/O单独编址方式。
在8086/8088CPU中一般采用I/O单独编址方式。
4. CPU与外设间传送数据主要有哪几种方式?答: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主要有: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
程序控制传送方式: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是在程序控制下完成的。
⑴无条件传送方式:也称为同步传送方式,主要用于对简单外设进行操作,或者外设的定时是固定的或已知的场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课本习题答案
第二章 8086体系结构与80x86CPU1.8086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8086CPU由两部分组成:指令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
指令执行部件(EU)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R、通用寄存器组和EU控制器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
总线接口部件(BIU)主要由地址加法器、专用寄存器组、指令队列和总线控制电路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指令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读取操作数参加EU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等。
2.8086CPU预取指令队列有什么好处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哪里答:8086CPU的预取指令队列由6个字节组成,按照8086CPU的设计要求,指令执行部件(EU)在执行指令时,不是直接通过访问存储器取指令,而是从指令队列中取得指令代码,并分析执行它。
从速度上看,该指令队列是在CPU内部,EU从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指令执行的同时,待执行的指令也同时从内存中读取,并送到指令队列。
5.简述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
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最多有多少个逻辑地址呢答: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
8086系统采用分段并附以地址偏移量办法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
采用分段结构的存储器中,任何一个逻辑地址都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都是16位二进制数。
通过一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将这两个地址相加形成物理地址。
具体做法是16位的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最低位后添4个“0”),然后与偏移地址相加获得物理地址。
由于8086CPU的地址线是20根,所以可寻址的存储空间为1M字节,即8086系统的物理地址空间是1MB。
大学_《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吴宁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吴宁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吴宁著)内容提要目录第1章计算机基础1.1 数据、信息、媒体和多媒体1.2 计算机中数值数据信息的表示1.2.1 机器数和真值1.2.2 数的表示方法——原码、反码和补码1.2.3 补码的运算1.2.4 定点数与浮点数1.2.5 BCD码及其十进制调整1.3 计算机中非数值数据的信息表示1.3.1 西文信息的表示1.3.2 中文信息的表示1.3.3 计算机中图、声、像信息的表示1.4 微型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1.4.1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1.4.2 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1.4.3 微型计算机中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 1.5 评估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1.5.1 CPU字长1.5.2 内存储器与高速缓存1.5.3 CPU指令执行时间1.5.4 系统总线的传输速率1.5.5 iP指数1.5.6 优化的内部结构1.5.7 I/O设备配备情况1.5.8 软件配备情况习题1第2章 80x86/Pentium微处理器2.1 80x86/Pentium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2.1.1 8086/8088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2.1.2 80386CPU内部结构2.1.3 80x87数学协处理器2.1.4 Pentium CPU内部结构2.2 微处理器的主要引脚及功能2.2.1 8086/8088 CPU引脚功能2.2.2 80386 CPU引脚功能2.2.3 Pentium CPU引脚功能2.3 系统总线与典型时序2.3.1 CPU系统总线及其操作2.3.2 基本总线操作时序2.3.3 特殊总线操作时序2.4 典型CPU应用系统2.4.1 8086/8088支持芯片2.4.2 8086/8088单CPU(最小模式)系统 2.4.3 8086/8088多CPU(最大模式)系统 2.5 CPU的工作模式2.5.1 实地址模式2.5.2 保护模式2.5.3 虚拟8086模式2.5.4 系统管理模式2.6 指令流水线与高速缓存2.6.1 指令流水线和动态分支预测2.6.2 片内高速缓存2.7 64位CPU与多核微处理器习题2第3章 80x86/Pentium指令系统3.1 80x86/Pentium指令格式3.2 80x86/Pentium寻址方式3.2.1 寻址方式与有效地址EA的概念 3.2.2 各种寻址方式3.2.3 存储器寻址时的段约定3.3 8086/8088 CPU指令系统3.3.1 数据传送类指令3.3.2 算术运算类指令3.3.3 逻辑运算与移位指令3.3.4 串操作指令3.3.5 控制转移类指令3.3.6 处理器控制类指令3.4 80x86/Pentium CPU指令系统3.4.1 80286 CPU的增强与增加指令 3.4.2 80386 CPU的增强与增加指令 3.4.3 80486 CPU增加的指令3.4.4 Pentium系列CPU增加的指令 3.5 80x87浮点运算指令3.5.1 80x87的数据类型与格式3.5.2 浮点寄存器3.5.3 80x87指令简介习题3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1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4.2 汇编语言的程序结构与语句格式 4.2.1 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框架结构4.2.2 汇编语言的语句4.3 汇编语言的伪指令4.3.1 基本伪指令语句4.3.2 80x86/Pentium CPU扩展伪指令 4.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4.4.1 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4.4.2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4.4.3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4.4.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4.4.5 子程序设计与调用技术4.5 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4.5.1 模块化程序设计的特点与规范4.5.2 程序中模块间的关系4.5.3 模块化程序设计举例4.6 综合应用程序设计举例4.6.1 16位实模式程序设计4.6.2 基于32位指令的实模式程序设计 4.6.3 基于多媒体指令的实模式程序设计 4.6.4 保护模式程序设计4.6.5 浮点指令程序设计4.7 汇编语言与C/C 语言混合编程4.7.1 内嵌模块方法4.7.2 多模块混合编程习题4第5章半导体存储器5.1 概述5.1.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5.1.2 存储原理与地址译码5.1.3 主要性能指标5.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2.1 静态RAM(SRAM)5.2.2 动态RAM(DRAM)5.2.3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应用5.3 只读存储器(ROM)5.3.1 掩膜ROM和PROM5.3.2 EPROM(可擦除的PROM)5.4 存储器连接与扩充应用5.4.1 存储器芯片选择5.4.2 存储器容量扩充5.4.3 RAM存储模块5.5 CPU与存储器的典型连接5.5.1 8086/8088 CPU的'典型存储器连接5.5.2 80386/Pentium CPU的典型存储器连接 5.6 微机系统的内存结构5.6.1 分级存储结构5.6.2 高速缓存Cache5.6.3 虚拟存储器与段页结构习题5第6章输入/输出和中断6.1 输入/输出及接口6.1.1 I/O信息的组成6.1.2 I/O接口概述6.1.3 I/O端口的编址6.1.4 简单的I/O接口6.2 输入/输出的传送方式6.2.1 程序控制的输入/输出6.2.2 中断控制的输入/输出6.2.3 直接数据通道传送6.3 中断技术6.3.1 中断的基本概念6.3.2 中断优先权6.4 80x86/Pentium中断系统6.4.1 中断结构6.4.2 中断向量表6.4.2 中断响应过程6.4.3 80386/80486/Pentium CPU中断系统6.5 8259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6.5.1 8259A芯片的内部结构与引脚6.5.2 8259A芯片的工作过程及工作方式 6.5.3 8259A命令字6.5.4 8259A芯片应用举例6.6 82380可编程中断控制器6.6.1 控制器功能概述6.6.2 控制器主要接口信号6.7 中断程序设计6.7.1 设计方法6.7.2 中断程序设计举例习题6第7章微型机接口技术7.1 概述7.2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7.2.1 概述7.2.2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7.2.3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47.3 可编程并行接口7.3.1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7.3.2 并行打印机接口应用7.3.3 键盘和显示器接口7.4 串行接口与串行通信7.4.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7.4.3 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8251A7.4.3 可编程异步通信接口INS82507.4.4 通用串行总线USB7.4.5 I2C与SPI串行总线7.5 DMA控制器接口7.5.1 8237A芯片的基本功能和引脚特性 7.5.2 8237A芯片内部寄存器与编程7.5.3 8237A应用与编程7.6 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7.6.1 概述7.6.2 并行和串行D/A转换器7.6.3 并行和串行A/D转换器习题7第8章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发展8.1.1 IBM PC/AT微机系统8.1.2 80386、80486微机系统8.1.3 Pentium及以上微机系统8.2 系统外部总线8.2.1 ISA总线8.2.2 PCI局部总线8.2.3 AGP总线8.2.4 PCI Express总线8.3 网络接口与网络协议8.3.1 网络基本知识8.3.2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8.3.3 网络适配器8.3.4 802.3协议8.4 80x86的多任务保护8.4.1 保护机制与保护检查8.4.2 任务管理的概念8.4.3 控制转移8.4.4 虚拟8086模式与保护模式之间的切换 8.4.5 多任务切换程序设计举例习题8参考文献《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吴宁著)目录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以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要求V4.0”精神为指导,力求做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东南大学微机课外作业
《微机系统与接口》课程作业(2008-2009)(标清题号 无须抄题)习题一(第1章)1.写出下列二进制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设字长为8位):⑴ +010111 ⑵ +101011⑶ -101000 ⑷ -1111112.当下列各二进制分别代表原码、反码和补码时,其等效的十进制数值为多少?⑴ 00001110 ⑵ 11111111⑶ 10000000 ⑷ 100000013.已知1x =+0010100,1y =+0100001,2x =-0010100,2y =-0100001,试计算下列各式。
(字长8位)⑴ []11x y +补 ⑵ []12x y −补 ⑶ []22x y −补⑷ []22x y +补 ⑸ []122x y +补 ⑹ []22/8x y +补4.用补码来完成下列计算,并判断有无溢出产生(字长为8 位):⑴ 85+60 ⑵ -85+60⑶ 85-60 ⑷ -85-605.在微型计算机中存放两个补码数,试用补码加法完成下列计算,并判断有无溢出产生:⑴ []x 补+[]y 补=01001010+01100001⑵ []x 补-[]y 补=01101100-010101106.分别将下列十进制数变为压缩和非压缩BCD 码(1) 8609 (2)53247. 下列BCD 码表示成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1)01111001B (2)10000011B8.写出下列字节量对应的ASCII 代码(字符,控制码或符号含义,例如65=41H=’A’)(1)51 (2)65H (3)7FH (4)0ABH (5)0C6H9. (AL )=01110010B , (DL )=01011100B ,试分别指出(AL )与(DL )相加和相减后CF 、AF 、OF 、SF 及ZF 的状态。
10.知当前段寄存器的基址(DS )=021FH ,(ES )=0A32H ,(CS )=234EH ,则上述各段在存储器空间中物理地址的首址及最大末地址是什么?11.基址和偏移地址为3017:000A (H )的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是什么?如果段基址和偏移地址是3015:002A (H )和3010:007A (H )呢?说明结论。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心得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学习心得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
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课程已经结束了。
通过从大三下学期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到这学期的微机原理与控制技术的学习,回想起来受益匪浅,主要是加深了对计算机的一些硬件情况和运行原理的理解和汇编语言的编写,期间也听老师讲过,微机原理这门课程是比较偏硬件一点的。
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还是对它比较喜欢的,因为它和我的专业方向“机电工程”有很大的联系,在机电工程领域很多场合要应用到微机,而且是微机原理是考研复试面试时必考问的专业课,因为我要考研,本着一定要考上的心态,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还是有浓厚的兴趣和动力的。
下面谈谈这期学习该课程的心得与体会:总体介绍下这门课程的轮廓吧(也就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选修专业课,是从微型计算机原理到微型计算机控制,从理论到实际的必经桥梁,是着重解决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一门课程。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注意培养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该课程主要介绍微型计算机应用在工业控制中的各种技术,重点讲述微型机用于实时控制中的软件、硬件设计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问题。
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工程实际出发,在设计方法,即实验技术、操作运行、系统调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我们对微型机在工业过程控制和智能化仪器方面的应用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下面我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个详细的总结1.第1章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2.教学要点1.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2.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3.教学内容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当对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具体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4. 1.了解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微机原理复习思考题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
第6章输入/输出1.外部设备为什么要通过接口电路和主机系统相连?存储器需要接口电路和总线相连吗?为什么?解答:外部设备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外设作为输入设备,有些外设作为输出设备,也有些外设既作为输入设备又作为输出设备,还有一些外设作为检测设备或控制设备,而每一类设备本身可能又包括了多种工作原理不同的具体设备。
对于一个具体设备来说,它所使用的信息可能是数字式的,也可能是模拟式的,而非数字式信号必须经过转换,使其成为对应的数字信号才能送到计算机总线。
外设的工作速度通常比CPU的速度低得多,而且各种外设的工作速度互不相同,这就要求接口电路对输入/输出过程能起一个缓冲和联络的作用。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为了解决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变换问题而提出来的,输入/输出接口是计算机和外设之间传送信息的部件,每个外设都要通过接口和主机系统相连。
不需要,因为所有存储器都是用来保存信息的,功能单一;传送方式也单一,一次必定是传送1个字节或者1个字;品种很有限,只有只读类型和可读/可写类型。
此外,存储器的存取速度基本上可以和CPU的工作速度匹配。
这些决定了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和CPU相连。
2.是不是只有串行数据形式的外设需要接口电路和主机系统连接?为什么?解答:不是的,因为CPU通过总线要和外设打交道,而在同一个时刻CPU通常只和一个外设交换信息,就是说,一个外设不能长期和CPU相连,只有被CPU选中的外设,才接收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或者将外部信息送到数据总线上。
考虑外设的速度和信号规格,所以,即使是并行设备,也同样要通过接口与总线相连。
3.接口电路的作用是什么?按功能可分为几类?解答:作用是:微处理器可以接收外部设备送来的信息或将信息发送给外部设备。
按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微外理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辅助电路通过这些辅助电路,使外理器得到所需要的时钟信号或接收外部的多个中断请求等;另一类是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利用这些接口电路,微处理器可以接收外部设备送来的信息或将信息发送给外部设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课本习题答案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二章 8086体系结构与80x86CPU1.8086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8086CPU由两部分组成:指令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
指令执行部件(EU)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R、通用寄存器组和EU控制器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
总线接口部件(BIU)主要由地址加法器、专用寄存器组、指令队列和总线控制电路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指令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读取操作数参加EU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等。
2.8086CPU预取指令队列有什么好处?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哪里?答:8086CPU的预取指令队列由6个字节组成,按照8086CPU的设计要求,指令执行部件(EU)在执行指令时,不是直接通过访问存储器取指令,而是从指令队列中取得指令代码,并分析执行它。
从速度上看,该指令队列是在CPU内部,EU从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指令执行的同时,待执行的指令也同时从内存中读取,并送到指令队列。
5.简述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
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最多有多少个?逻辑地址呢?答: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
8086系统采用分段并附以地址偏移量办法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
采用分段结构的存储器中,任何一个逻辑地址都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都是16位二进制数。
通过一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将这两个地址相加形成物理地址。
具体做法是16位的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最低位后添4个“0”),然后与偏移地址相加获得物理地址。
由于8086CPU的地址线是20根,所以可寻址的存储空间为1M字节,即8086系统的物理地址空间是1MB。
单片机模拟输入输出与电压转换方法分析
单片机模拟输入输出与电压转换方法分析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 MCU)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外设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它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中,实现各种输入输出(I/O)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通过模拟输入输出(Analog Input/Output, AI/AO)实现与外界的交互。
本文将深入探讨单片机模拟输入输出和电压转换的方法。
一、单片机模拟输入输出简介1. 模拟输入(Analog Input, AI)模拟输入是指将连续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到单片机中。
在很多实际控制系统中,我们经常需要采集或接收来自传感器或模拟信号源的模拟量,并将其通过适当的方法转换成单片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
常见的模拟输入信号包括温度、光强、电压等。
2. 模拟输出(Analog Output, AO)模拟输出是指通过单片机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连续的模拟量输出到外部设备中。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需要给驱动器、显示器、电机等外设提供合适且连续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因此,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量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二、单片机模拟输入方法1. 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脉冲宽度调制是一种常用的模拟输入技术。
在PWM技术中,单片机通过改变输出脉冲的占空比来控制输出电平。
通过控制脉冲的高电平时间和低电平时间比例,可以模拟出不同的电压或电流值。
PWM技术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音频处理等领域。
2. 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ADC是将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的装置。
单片机通常内置了ADC模块,可以通过相应的程序配置和读取ADC的数值。
通过适当选择ADC的参考电压和转换分辨率,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模拟输入。
例如,应用于温度测量的NTC电阻可以通过ADC转换为相应的数字数值。
三、单片机模拟输出方法1. 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DAC)DAC是将数字量信号转换为模拟量信号的装置。
程序传送控制方式_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2版)_[共4页]
导致对其他端口地址进行误读/写操作。
当然IOR或IOW信号的延迟也不能太长,否则端口地址译码过早结束,也会导致对其他端口地址进行误读/写操作,具体时序可以参考系统总线的时序图。
6.3 I/O端口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CPU与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I/O程序控制方式。
该方式进一步分为以下3种情况:无条件传送—传送前,CPU不需要了解接口的状态,直接传送数据。
查询传送—传送前,CPU先查询接口的状态,接口准备就绪后传送。
I/O中断控制方式—传送请求由外部设备提出,CPU视情况响应后调用预先安排好的子程序来完成数据传送。
(2)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控制方式。
传送请求由外部设备向DMA控制器(DMAC)提出,后者向CPU申请总线,DMAC利用系统总线完成外部设备和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
该传送完全由硬件实现,具有非常高的传送速率。
(3)通道和I/O处理机控制方式。
CPU委托专门的I/O处理机管理外部设备,完成传送和相应的数据处理。
以上方式各有不同特点,标志着CPU与外部设备并行操作程度的逐步提高和CPU效率的充分发挥。
6.3.1 程序传送控制方式I/O程序传送控制方式中,信息的传送完全依靠计算机在既定时刻执行I/O程序来完成,接口只简单地提供设备选择、数据缓冲、状态记录等功能。
实现I/O程序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在应用程序中安排一个由输入/输出指令及其他指令所组成的程序段。
当CPU执行该程序段时便控制完成信息的传送。
程序控制方式的特点是:输入/输出操作完全在程序控制下进行,用IN和OUT指令直接访问I/O端口。
在这种方式中,根据外部设备的特点可以采用直接传送数据或查询方式传送数据。
I/O程序控制方式又分为两类:无条件传送控制方式与程序查询控制方式。
1.无条件传送控制方式无条件传送是一种最简单的输入/输出控制方法,一般用于控制CPU与低速I/O接口之间的信息交换,在无条件传送方式下,不需要考虑外部设备的状态,只需由CPU执行输入或输出指令便可完成数据传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转换器的应用
函数发生器
只要往D/A转换器写入按规律变化的数据,即可 在输出端获得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 阶梯波、梯形波等函数波形。
用不同的数值产生不同的电压,控制电机的转速 其他需要用电压/电流来进行控制的场合
直流电机的转速控制
二、12位D/A转换器 DAC1208
DAC1208系列D/A转换器有DAC1208、DAC1209、 DAC1210三种芯片类型,是与微处理器完全兼容的12位D/A转 换器。其功耗低,输出电流稳定时间为1μs,参考电压范围为10V~+10V,单工作电源范围为+5V~+15V,转换精度较高, 价格低廉,接口简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
间接ADC是将模拟电压先转换成中间量,如脉 冲周期T、脉冲频率f、脉冲宽度τ等,再将中间 量变成数字量。常见的有:
单积分式ADC、双积分式ADC,V/F转换式ADC等。
典型的A/D转换器简介
ADC0809
8通道(8路)输入 8位字长 逐位逼近型 转换时间100μs 内置三态输出缓冲器(可直接接到数据总线上)
6.3 模/数(A/D)转换器
用途
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 于计算机进行处理。 常用于数据采集系统或数字化声音。
A/D转换器的分类
根据A/D转换原理和特点的不同,可把ADC 分成两大类:直接ADC和间接ADC。
直接ADC是将模拟电压直接转换成数字量,常用 的有:
逐次逼近式ADC、计数式ADC、并行转换式ADC等。
输出通道
执行 机构 放大 驱动 D/A 转换 输出 接口 00101101
算 机
模拟电路的任务
模拟接口电路的任务
6.2 数/模(D/A)变换器
6.2.1 D/A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指标
D/A变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组成:模拟开关、电阻网络、运算放大器 两种电阻网络:权电阻网络、R-2R T型电阻网络 Rf 基本结构如图:
3. 中断方式:CPU启动A/D转换后即可转而处理其 他的程序,一旦A/D转换结束,则由A/D转换器发 出一转换结束信号向CPU申请中断,CPU响应中断 后,便读入数据。 采用中断方式时,转换结束信号EOC通常与计 算机的外部中断引脚连接。 在中断方式中,应为A/D设计二个端口:启动 命令口(输出口)、数据口(输入口)。 CPU与A/D转换器是并行工作的,因此,其 工作效率高。在多回路数据采集系统中一般采用中 断方式。
这种方法,应为A/D设计三种接口:启动命令口(输出 口)、状态口(输入口)和数据口(输入口)
该方案程序设计比较简单,且可靠性高,但实时性差。 但由于大多数控制系统对于这点时间都是允许的,所以, 这种方法用得最多。
2. 延时方式:向A/D发出启动脉冲后,先进行 软件延时,此延时时间取决于A/D转换器完 成A/D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如ADC0809约 为100μs),经过延时后可读取数据。 采用延时方式时,转换结束引脚悬空。 在这种方式中,应为A/D设计二个接口 :启 动命令口(输出口)、数据口(输入口)。 为了确保转换完成,必须把时间适当延 长,因此,其速度比查询方式还慢,故应用 较少。
≥1
输入数据 D0~ D7 ILE 19 CS WR1 WR2 18 XFER 17 1 2
&
LE1
Rfb AGND(模拟地)
20 VCC(+5V或+15V)
≥1
10 DAC0832框图
DGND(数字地)
引脚功能
D7~D0:输入数据线 ILE:输入锁存允许 CS:片选信号 WR1:写输入锁存器
D/A转换可分为两个阶段: CS=0、WR1=0、ILE=1,使输入数据锁存 到输入寄存器; WR2=0、XFER=0,数据传送到DAC寄存器, 并开始转换。
(二)DAC0832与系统的连接
1. 双缓冲方式(标准方式)
转换要有两个步骤: 将数据写入输入寄存器CS=0、 WR1=0、ILE=1 将输入寄存器的内容写入 DAC寄存器 WR2=0、XFER=0 优点: 可实现多个DAC同步转换输 出——分时写入、同步转换
工作时序
ADDA
~
ADDC
①
ALE/START EOC
地址 ②
~
转换时间
⑤
D7
ADC0809的工作过程
根据时序图,ADC0809的工作过程如下:
①把通道地址送到ADDA~ADDC上,选择某一 个模拟输入量; ②在通道地址信号有效期间,ALE上的上升沿使 该地址锁存到内部地址锁存器; ③START引脚上的下降沿启动A/D变换; ④变换开始后,EOC引脚呈现低电平, EOC重 新变为高电平时表示转换结束; ⑤OE信号打开输出锁存器的三态门送出结果 。
1. 单极性输出电路
2.双极性输出电路
(四) 双缓冲方式——同步转换举例
port1 0832-1
A10-A0 译码器 port2 0832-2
port3
双缓冲方式的程序段示例
本例中三个端口地址的用途:
port1 选择0832-1的输入寄存器 port2 选择0832-2的输入寄存器 port3 选择0832-1和0832-2的DAC寄存器
DAC1208与CPU的接口地址为: 0202H ,0203H,0204H A9 A8 A 7 A6 A5 A4 A3 A2 A1 A 0 1 0 0 - - - 0 0 1 0 8位寄存器 1 0 0 - - - 0 0 1 1 4位寄存器 1 0 0 - - - 0 1 0 0 12位寄存器
引脚功能
D7~D0:输出数据线(三态) IN0~IN7:8通道(路)模拟输入 ADDA、ADDB、ADDC:通道地址(通道选择) ALE:通道地址锁存 START:启动转换 EOC:转换结束,可用于查询或作为中断申请 OE:输出允许(打开输出三态门) CLK:时钟输入(10KHz~1.2MHz) VREF(+)、VREF(-):基准参考电压
用于把数据写入到输入锁存器
WR2:写DAC寄存器 XFER:允许输入锁存器的数据传送到DAC寄存器 上述二个信号用于启动转换 VREF:参考电压,-10V~+10V,一般为+5V或+10V IOUT1、IOUT2:D/A转换差动电流输出,接运放的输入 Rfb:内部反馈电阻引脚,接运放输出 AGND、DGND:模拟地和数字地
模拟量
传感器
A/D
数字量
计算机
数字量
D/A
模拟量
执行元件
模拟量输入 (数据采集)
模拟量输出 (过程控制)
6.1 模拟量I/O通道的组成
输入通道
工 业 生 传 感 器 放大 滤波 多路转换 & 采样保持
A/D 转换
输入 接口
10101100
微
型 计
产
过 程
物理量 变换
信号 处理
信号 变换
I/O 接口
第6章 模拟量的输入输出
本章内容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的组成 D/A转换器
原理及连接使用方法
A/D转换器
原理及连接使用方法
概述
模拟量I/O接口的作用:
实际工业生产环境——连续变化的模拟量
例如:电压、电流、压力、温度、位移、流量
计算机内部——离散的数字量
二进制数、十进制数
工业生产过程的闭环控制
由于DAC1208是12位数据总线,对于8088CPU8位 数据总线,需分两次从CPU送出。 所以,DAC1208与8088CPU总线连接,只可连接成 双缓冲器方式。 数据的操作必须分为3步进行,首先将高8位数据写入8 位输入锁存器,然后将低4位数据写入4位输入锁存器,最 后将12位数据从输入锁存器中写入12位DAC寄存器,将12 位转换数据送往DAC1208接口电路进行D/A转换。
6.2.3 典型D/A转换器
一、8位D/A转换器DAC0832 特性: 8位电流输出型D/A转换器 T型电阻网络 差动输出
(一)DAC0832内部结构
8 位 输入 13 ~16 寄存 器 4~ 7 8 位 DAC ~ 寄存 器 LE2 8 位 D/A 转换 器 Rfb 8 V REF 12 IOUT2 11 IOUT1 9 3
一个连接实例(用查询方式)
ADC0809
D7-D0 D0
D7-D0
IN0
模拟信号输入
EOC A15-A0 IOR IOW
译 码 器
OE START ALE ADDC ADDB ADDA
进行一次A/D转换的程序(以上图为例)
用查询EOC状态的方法
…… MOV DX, start_port OUT DX, AL ;启动转换 LL: MOV DX, eoc_port IN AL, DX ;读入EOC状态 AND AL, 01H ;测试第0位(EOC状态位) JZ LL ;未转换完,则循环检测 MOV DX, oe_port IN AL, DX ;读入结果 ……
2. 单缓冲方式
使输入锁存 器或DAC寄存器 二者之一处于直 通。CPU只需一 次写入即开始转 换。控制比较简 单。
3. 直通方式
使内部的两个寄存器都处于直通状态。模拟 输出始终跟随输入变化。 DAC0832数据线不能直接与数据总线连接, 需外加并行接口(如74LS373、8255等)。
(三)DAC0832的输出电路
ADC0809内部结构
START EOC CLK 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