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冷链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血液冷链管理
【摘要】焦作市中血站自2001年以来,临床用血100%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为确保血液质量,我站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血液冷链监控方面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各种血液制品。
【关键词】血液;冷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r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47-01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对于“从血管到血管”中的各个环节也逐步得到细化。具备一条完整的冷链系统才能确保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血。
冷链是一套作用于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的系统,它是指血液从无偿献血者采血开始到输注给患者这段时间能够保持适
当的温度环境,它贯穿于血液的采集、运输、制备、包装、储存、发放至临床输注的全过程。
冷链系统的关键因素:安全储存和运输成分血液制品的设备及组织和管理血液制品储存和运输的人员。其中,最重要的是具体负责管理血液制品的工作人员。
1 血液的储存
1.1 血液的保存温度:全血及红细胞悬液为4℃±2℃保存35天;病毒灭活血浆为-20℃以下保存1年;机采血小板在22±2℃震荡下保存5天。以上所有血液制品储存环境需24 小时监控,储血设备
具有温度监控报警系统。
1.2 温度监控:血库工作人员应每天巡视和记录冰箱温度,规定每天4次每6小时1次观察冰箱温度变化并记录。同时站内质控科定期对血库的冰箱进行检测,以确保各种血液制品储存在环境合格温度储血设备内,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
1.3 血液的储存要点:血液制品必须放在对应冰箱内保存,合格血液制品及待检血液制品应分别放在有标识的冰箱内,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尽量减少开启冰箱门的次数,以保证冰箱温度的恒定。血液应竖直摆放,袋与袋之间应有空隙,这样不会影响血袋透气性,每台冰箱在不同点放置经过强检合格的温度计以对比冰箱内外温度是否一致,以避免冰箱内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血液质量造成安全隐患。
2 血液的运输
2.1 发往临床血液的运输:血液从血库发出到临床科室输入患者体内,须经过一个过程,特别是在炎夏和寒冬,如直接暴露在环境温度中将对血液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最大限度的减少血液有效成分的变性、失活、和细菌滋生,必需配置专用运送血液制品设备(冰箱及保温箱)。还要强化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观念,防止血液制品在没有储存条件的环境中放置过久。而送血人员在运送血液制品时,也应对设备温度进行全程监控并做好记录。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血液保存温度不在正常范围,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2.1.1 没有足够的冰袋;
2.1.2 箱子不完全隔热,可能需要换个箱子;
2.1.3 冰袋冰冻不完全可能需要检查一下冷冻冰箱。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应决定废弃:
a 在红细胞与血浆的分层线上出现溶血现象,如有疑问,可轻轻混匀并静置观察无溶血可发放。
b 血浆的溶血现象,表明血液已被污染或曾被或高或低的温度保存。
c 观察红细胞的颜色变化,当血液被污染,通常颜色会变深。
d 观察血液中是否有凝块,如果血液没有和抗凝剂充分混匀可能出现凝块。
e 观察血袋是否有破损。
2.2 采集后血液的接收:
当血液采集完成运送至血站内时工作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 记录运输的起始时间。
2.2.2 监测并记录容器内温度。
2.2.3 检查血液是否有污染或溶血现象。
3 血液的回退
合格血液制品一旦发出就不允许回退,由于特殊原因需要回退的血液,同样需要在完整的冷链设备保存下运回血库。血库工作人员接到血液后应认真仔细检查血液的情况如:
3.1 血液离开储存设备的时间。
3.2 血袋是否被打开。
3.3 有没有溶血或凝块。
3.4 血液标识。
4 报废血液制品的冷藏
对于检验不合格或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发放而需要报废的血液,首先进行标识区分,存放于报废血液冰箱,做好记录。报废血液的处置时,与交接人核实后交与医疗废物暂存间。
5 血液制品的成分制备
采集后的血液制品安全发往成分制备时同样需要冷链设备的运行,如去白红细胞可全程在有冷台的操作间进行分离、制备。待检测的红细胞制品存放于4℃±2℃冰箱内、血浆存放于-20℃以下冰箱内暂时保存。
6 冷链设备的维护:
应做到以下几点:
6.1.1冰箱与冰箱、冰箱与墙壁之间应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
6.1.2应放置在阴凉通风效果好的地方。
6.1.3 不要超负荷使用电源线板。
6.1.4 工作人员可根据情况定期对冰箱进行检查清洁、除霜。
总之,加强该环节的监控,增强员工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能够有效保障血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