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中的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合集下载

麻醉期间的药物过敏反应

麻醉期间的药物过敏反应

麻醉期间的药物过敏反应前 言 药物过敏反应在麻醉期间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反应过程有时十分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深受人们的关注。

临床上虽屡有个案报道,由于临床环境复杂,往往同时使用几种药物,又因发病机制至今不明,也无确切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

因此,麻醉期间加强观察,早期发现,及早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很重要。

现就名称定义、分类、发病率、机制研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分述如下:I、定义一、药物不良反应(drug adverse reaction, drug side of effect) 指与用药相关的一切不良事件,但与病因无关。

二、药物过敏反应(drug anaphylaxtic and allergic reaction)分: (一)药物高敏反应(drug anaphylaxis, drug hypersensitivity) 指药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往往突发,甚至威胁生命。

(二)药物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 指药物限于由IgE介导而产生的特殊反应。

II、分类一、免疫和非免疫药物不良反应(MarcA. etal 2003)(一)免疫性反应I型(IgE介导):如β-lactam抗生素II型(细胞毒素):如青霉素引起溶血性贫血III型(免疫复合):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引起血清病IV型(延时细胞介导):如表面抗组胺引起接触性皮炎特殊T细胞激活:如磺胺类药引起麻疹样皮疹。

Fas/Fas配合基:如中毒性表皮坏死其他:如药物诱发狼疮、抗惊厥超敏综合征(二)非免疫性反应1、预知的1)药理副作用:如抗组胺口渴。

2)继发性药理副作用:如抗生素引起鹅口疮。

3)药物毒性:如甲氨瞟呤导致肝中毒。

4)药物相互作用:如红霉素与茶碱同时服用引起癫痫样发作。

5)药物过量: 如利多卡因引起抽搐。

2、非预知的1)假性过敏反应:如造影剂后过敏样反应2)特异性:如首奎治疗后出现葡萄6-磷酸脱氢酶缺乏性贫血3)非耐受性:如小剂量阿斯匹林引起耳鸣二、Gell与Coombs分类I型 (IgE介导)II型 (细胞毒素)III型 (免疫复合)IV型 (延时细胞介导)III、发病率患者接受任何物质包括药物、血制剂或乳胶者都可发生过敏反应。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知识点归纳局部麻醉药是一类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的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局部组织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包括局麻醉药、表麻醉药和弱效局麻醉药等。

以下是局部麻醉药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

一、分类1.局麻醉药(0.5%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等):主要用于手术或治疗目的,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较强。

2.表麻醉药(28%利多卡因软膏、4%麻黄碱滴眼液等):主要用于表面麻醉和疼痛缓解,作用时间短,麻醉效果较弱。

3.弱效局麻醉药(10%利多卡因软膏、2%莫比卡因软膏等):主要用于轻微手术或治疗目的,麻醉效果较弱。

二、作用机制1.阻断神经传导:局部麻醉药通过与细胞膜神经通道结合,阻断神经传导,从而使局部组织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2.影响钠离子通道:大部分局部麻醉药主要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进入神经细胞内,从而防止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作用于神经纤维:不同种类的局部麻醉药对不同直径的神经纤维有不同的作用,主要作用于细直径的传痛纤维和运动纤维,对大直径的触觉纤维的阻断较弱。

三、药物特点1.离子化与非离子化:大部分局部麻醉药处于离子化状态下具有麻醉作用,而非离子化状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2.蛋白结合率与半衰期:局部麻醉药的蛋白结合率越高,半衰期越长,麻醉作用越持久。

3.作用时间和控制速度:药物的作用时间要与手术时间相匹配,通过调整药物浓度和注射速度来控制麻醉深度和作用时间。

四、应用注意事项1.过敏反应:局部麻醉药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对苯胺类过敏者。

2.药物剂量和浓度选择:根据麻醉部位、手术时间和患者特点选择适当剂量和浓度,避免过度和不足。

3.神经损伤:使用局部麻醉药时应避免损伤神经,特别是在神经近端注射时要小心。

4.毒副作用:不当使用局部麻醉药会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如中毒、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等。

五、药物相互作用1.局麻醉药与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类药物同时应用时,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麻醉中的过敏反应与处理

麻醉中的过敏反应与处理

麻醉中的过敏反应与处理麻醉是为了使患者在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过程中不感到疼痛而进行的一种医学技术。

然而,有些患者在接受麻醉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这些过敏反应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风险,并且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

本文将探讨麻醉中的过敏反应及其处理方法,以便医护人员在实践中能够准确应对。

1. 过敏反应的类型麻醉中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1 皮肤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红肿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在麻醉针扎入后立即出现,也可以在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才显现。

1.2 呼吸道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气喘、呼吸急促、喉咙肿胀等表现。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窒息。

1.3 心血管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循环衰竭,严重危及生命。

2. 过敏反应的处理针对麻醉中出现的过敏反应,医护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2.1 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一旦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症状,麻醉师应立即停止使用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

这样可以避免过敏症状进一步加重。

2.2 给予抗过敏药物: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类固醇激素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剂量给予患者。

2.3 维持通畅的气道:对于出现呼吸道过敏反应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如给予吸氧、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等。

2.4 监测生命体征:麻醉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如患者生命体征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5 寻求专业支持: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麻醉师应及时与相关专业人员沟通,如呼吸科医生、过敏科医生等,以获得更全面的治疗建议和方案。

3. 过敏反应的预防除了及时处理过敏反应外,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3.1 了解患者过敏史: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其过去是否有过敏史,特别是与麻醉药物相关的过敏反应。

麻醉中的不良反应处理

麻醉中的不良反应处理

麻醉中的不良反应处理一、引言麻醉是在医疗手术或疼痛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

然而,在麻醉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呼吸抑制等。

本文将对麻醉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不良反应及其处理1.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麻醉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这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刺激作用引起的。

处理方法包括:(1)加强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充分了解病史和过敏史,尽量避免使用导致恶心呕吐的药物。

(2)临床操作注意:在手术过程中,适当调整麻醉剂的浓度和用量,避免对呕吐中枢的直接刺激。

(3)应用抗呕吐药物:在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可以给予相应的抗呕吐药物进行处理。

2.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由于患者对麻醉药物或其他相关物质过敏而引起的,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1)立即停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停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2)及时处理症状:根据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如给予抗组胺药物、补充液体等。

(3)积极处理严重反应:对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气道管理、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 呼吸抑制呼吸抑制是麻醉中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呼吸频率和深度降低,甚至停止呼吸。

处理方法包括:(1)监测呼吸情况: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抑制的早期征兆。

(2)使用呼吸辅助设备:对于出现呼吸抑制的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呼吸辅助设备,如氧气面罩、呼吸机等,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

(3)适当调整麻醉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浓度,避免出现呼吸抑制现象。

4. 术后镇痛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是麻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处理方法包括:(1)评估疼痛程度:在术后镇痛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据此调整镇痛剂的用量和方法。

最新 麻醉、手术期间超敏反应与类过敏反应

最新 麻醉、手术期间超敏反应与类过敏反应
麻醉、手术期间超敏反 应与类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和类过敏样反应是麻醉期间 发生率较低,而一旦发生却对病人的生命 有严重威胁的并发症。据报告,近些年随 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及许多新的药物在 临床的应用,麻醉药物超敏反应和类过敏 样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了15倍之多,男∶女 为1∶3,因此反应而致死病人数约占麻醉 意外死亡的4.3%。因此,对麻醉期间可能发 生的超敏反应和类过敏样反应应予以充分 重视,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保障病人的生命 安全。
酰胺类局麻药也 会发生超敏反应
这类局麻药内亦含 有保存剂对羟基 甲酸甲酯,结构 与PABA 类似
局麻药内也含抗氧化剂亚硫酸氢盐或次亚硫酸氢盐
酯类局部麻醉药与酰胺类局 麻药可发生交叉超敏反应
NO.2
静脉麻醉药
巴比妥类药物 硫喷妥纳
硫喷妥纳静脉注射超敏反应与类过敏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大 多数发生患者均为慢性特应性病史者
早期制剂为聚氧乙基蓖麻油溶液 现在制剂为含大豆油、卵磷脂水溶剂
两种制剂均可引起 IgE介导的Ⅰ型超敏 反应
Laxenaire研究表明:许多药物尤其是肌松剂含有苯环和异丙基
团,可诱导机体产生IgE,丙泊酚的苯环和异丙基团可与这些IgE作 用,引起超敏反应,故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使用丙泊酚应注意或避 免使用
应可在药物第一次接触时就发生。
机制特点
体内不存在某种药物 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 药物进入机体
直接激活C3
血管炎性反应 组织损伤
释放化学介质

C3a引起肥大细胞、 嗜碱性细胞脱颗粒
四、类过敏反应
非免役学机制,由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释放组胺,不属Ⅰ~Ⅳ型超敏反应
临床表现
与超敏反应或经补体系统激活的超敏反应无区别,但 不需事先致敏或有特异抗体存在 遗传:如慢性特应性、 补体系统不正常 易发生类过敏 反应的因素 药物:琥珀胆碱、阿曲库胺、 筒箭毒碱等

麻醉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麻醉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麻醉风险及其应对策略麻醉是医疗过程中常见的手段,用于控制患者的疼痛和意识状态。

然而,麻醉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需要医护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麻醉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麻醉风险概述1. 意识丧失风险:麻醉过程中,患者会失去意识,如果麻醉剂的剂量不准确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过度麻醉或麻醉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

2. 呼吸系统抑制风险:使用麻醉药物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的抑制,尤其是在高龄患者或有潜在呼吸问题的患者身上。

3. 血压变化风险:某些麻醉药物可能引起血压的波动,包括血压升高或降低,这对特定患者群体(如心脏病患者)来说尤其具有风险。

4. 过敏反应风险:患者对麻醉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变态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

二、麻醉风险应对策略1. 严密监测:麻醉医师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用药。

3. 定量用药:麻醉医师应使用标准剂量的麻醉药物,严禁随意增减剂量。

同时,严格掌握麻醉深度,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适当的麻醉状态。

4. 麻醉设备维护:麻醉设备的正常运作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麻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5. 呼吸道管理:对于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应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处理异物或分泌物阻塞的情况,以减少呼吸系统抑制的风险。

6. 过敏反应预防:在麻醉手术前,医务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并记录相关信息。

在用药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患者已知对其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

结论麻醉风险是医疗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医护人员在执行麻醉操作时应谨慎细心,遵循规范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个体化用药,定量用药以及维护麻醉设备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麻醉风险。

此外,防范过敏反应的发生也是重要的应对策略之一。

沈启英—浅谈麻醉过敏反应

沈启英—浅谈麻醉过敏反应

静脉全麻药:
麻醉中使用的硫喷妥钠、氯胺酮、依托咪酯、丙泊酚均易发生过 敏反应,主要由其赋形剂诱发,如油酸钠,卵磷脂等。
ß
麻醉性镇痛药:吗啡的组胺释放可达100%,静脉注
射后常见皮肤潮红和荨麻疹,系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所致。哌替啶、芬太尼,阿芬太尼,均 有组胺释放作用。
ß
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引起过敏性休克
3.特异性Ig-E: 可明确诊断 4.皮肤试验: 机体恢复正常后完成可疑药物或物质的皮肤 点刺或皮内注射试验。假阳性率高。
鉴别诊断
1. 全脊麻 2.全麻过深 3.肺栓塞 4. 气胸 5.心包填塞 6. 失血性休克
鉴别诊断
7. 气道高反应 多见于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呼吸道感染等;可由麻醉过浅,呼吸道分泌物、血 液和吸痰刺激等引起,多仅表现为单纯的支气管痉挛,无 皮肤和心血管表现,可通过清除异物和加深麻醉缓解。
ß
七氟醚吸入诱导,辅以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 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手术持续约 90min,提前20min停吸入麻醉药,术中呼吸循环均稳定, 术毕大约5分钟患者完全清醒拔除喉罩。
谢 谢!
过敏反应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1.致敏物质的种类 2.给药途径、速度和剂量 3.患者情况:原有疾病,呼吸和循环功能状态 4.合并用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剂 5.麻醉方式:椎管内阻滞
诊 断
1. 症状和体征: 1)皮肤、循环、呼吸和胃肠道症状 2)麻醉方式对临床症状的掩盖
2.血清学指标: 1)组胺:半衰期短(30-60min) 2)类胰蛋白酶: 由肥大细胞激活和溶解释放,半衰期为2h。出现临床症 状1h、 2h和24h取血测定,阳性诊断率高(92%)。

麻醉病人过敏类过敏反应-精品文档

麻醉病人过敏类过敏反应-精品文档

• 1)预防为主。麻醉访视时应详细询问包括过敏史在内 的病史,避免使用易过敏的药物,必要时需行体内和体 外的诊断性试验。 • 2)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备好急救设备和药品。 • 3)全麻药丙泊酚、肌松药阿曲库铵、地塞米松等都有 过敏反应发生的报道。同时几乎所有的肌松药都可能诱 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引起类过敏或过敏 反应。 • 4)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应快速输注电解质溶液,维持 有效循环容量;及时给予肾上腺素;循环受严重抑制时 可持续静注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 胰高血糖素;缓解支气管痉挛;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组胺药物的联合应用等。
• 气管插管后约45min,患者突发室颤,紧急胸外按压, 并以360J直流电除颤,逐渐恢复窦性心律。复苏成功后, 听诊双肺湿罗音,血气分析示:PaO279mmHg,BE9.5mol/L。继续予扩容、利尿、纠酸,持续泵注肾上腺 素0.1~0.2μg·kg-1· min-1、去甲肾上腺素0.4~0.5μg·kg1· min-1,维持BP135/75mmHg,HR90~100次/分,同时 给予5 cmH2O PEEP。 • • 抢救中共用肾上腺素100mg、去甲肾上腺素50mg左右。 暂停手术,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带气管导管入ICU, 继续对症支持治疗,4d后安全返回普通病房。
• 气管插管顺利,连接麻醉机行IPPV:VT600ml,RR12次/ 分,I:E1:2,PETCO235~40mmHg。麻醉维持:丙泊酚 44μg·kg-1· min-1、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1.3μg·kg-1· min-1、 瑞芬太尼0.04pg· kg-1· min-1。气管插管后约10min,ART从 130/80mmHg持续下降至90/60mmHg左右,HR未见明显 变化。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00~200越后,BP上升至 120/80mmHg后又下降,最低降至52/39mmHg,HR降至 63次/分。停止所有麻醉维持药物,立刻给予肾上腺素 数次,每次10~50μg,HR增快,BP逐渐上升。 • • 低血压持续10min左右。颈部和胸部可见散在皮疹。后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气分析无异常,暂停手术,拔除 气管导管,送入ICU。

麻醉期超敏反应

麻醉期超敏反应

发 生 机 制
药自 物身抗 抗抗原血 原原、型 等、 抗 原 、
ABO Rh
临床表现
输血反应: 多发生于ABO血型不合的输 血,引起受体溶血反应 药物过敏: 如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自身抗原: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刺 激 型: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三、替代途径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血管炎性超敏反应,这种超敏反
应可在药物第一次接触时就发生。
机制特点
体内不存在某种药物 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 药物进入机体
直接激活C3
血管炎性反应 组织损伤
释放化学介质
C3a引起肥大细胞、 嗜碱性细胞脱颗粒
四、类过敏反应
非免役学机制,由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释放组胺,不属Ⅰ~Ⅳ型超敏反应
临床表现
与超敏反应或经补体系统激活的超敏反应无区别,但 不需事先致敏或有特异抗体存在 遗传:如慢性特应性、 补体系统不正常 易发生类过敏 反应的因素 药物:琥珀胆碱、阿曲库胺、 筒箭毒碱等
100
(%)
80
60
40
73.6
69.6 44.2
20
0
循环 皮肤
支痉
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 比实施过敏试验更重要!
[Laxenaire,et al. (2yrs in France)Br J Anesth,2001,87:549-558.]
相关致敏原
致敏原
发生率(%)
常见药物或器材
肌松药 橡胶乳胶
可使气道分泌物减少并能促进纤毛的转运功能恢复。但是,短期戒烟(48-72
小时以内)却实际上可增加气道的反应性和分泌物,故而,术前患者的戒烟 时间应至少在3天以上
• 近期曾使用使气管收缩或分泌物增加的药物、有过敏性鼻炎史等患者,术中

麻醉过敏反应药物有哪些

麻醉过敏反应药物有哪些

麻醉过敏反应药物有哪些章节一:引言在医疗手术过程中,麻醉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一些患者可能会对麻醉药物产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微的皮肤刺激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休克。

因此,了解和识别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的药物对于安全进行麻醉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麻醉过敏反应药物。

章节二:局部麻醉药物的过敏反应局部麻醉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于外科手术和疼痛管理的麻醉药物。

其中最常见的是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

尽管局部麻醉药物一般来说是相对安全的,但某些患者对其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荨麻疹以及呼吸困难等。

如果发现过敏反应,医生应立即停止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章节三:全身麻醉药物的过敏反应全身麻醉药物是引起麻醉和失去意识的药物,包括吸入性麻醉剂和静脉注射麻醉药物。

常用的吸入性麻醉剂包括七氟醚和异氟醚,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则包括依托咪酯和异丙酚。

吸入性麻醉剂很少引起过敏反应,但是对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可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要小心使用,特别是已知对苯并异噻唑啉类药物过敏的个体。

章节四:麻醉辅助药物的过敏反应麻醉手术中,还会使用一些辅助药物,如肌松药和镇痛药。

常用的肌松药物包括罗库溴铵和顺苯磺胺。

如果患者对这些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可能出现严重的肌肉痉挛和呼吸困难。

而在镇痛药物中,可由于异氟醚或局麻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而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

因此,在使用麻醉辅助药物时,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结论麻醉过敏反应药物的了解对于安全进行手术和麻醉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大多数患者对麻醉药物不会产生过敏反应,但对于可能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医生应格外小心使用相关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章节五:过敏反应的识别和处理对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在麻醉前进行详细的过敏史询问是至关重要的。

局部麻醉并发症

局部麻醉并发症

局部麻醉并发症局部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用于麻醉特定部位,使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减轻或消除疼痛感。

然而,即使是在局部麻醉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局部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并提供一些应对措施。

请注意,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不应被视为医学建议。

1. 过敏反应局部麻醉药物中的成分可能引发患者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荨麻疹等症状。

在一些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头晕、心跳过快等症状。

若患者出现任何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并告知医护人员。

2. 神经损伤局部麻醉时,如果注射的麻醉药物误伤周围的神经,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患者可能出现麻木、疼痛、刺痛等症状。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严密监测注射位置,避免误伤神经。

若出现神经损伤的情况,患者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并寻求进一步治疗。

3. 血管损伤局部麻醉时,若麻醉药物不慎进入血管,可能导致血管损伤。

患者可能感觉到异常的温热或灼热感,局部出血甚至肿胀。

医生应注射麻醉药物时小心谨慎,并注意避免药物进入血管。

一旦出现血管损伤,应立即停止麻醉并寻求合适的治疗。

4. 中毒反应过量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症状可能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心跳过快等。

医生和护士在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时应掌握准确的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一旦出现中毒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5. 病原体感染在局部麻醉过程中,若无菌操作不到位,可能导致病原体感染。

感染可能会引起发热、疼痛、局部红肿等症状。

医护人员在麻醉过程中应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的标准,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若患者出现病原体感染的迹象,应立即寻求治疗。

总结:局部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式,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疼痛控制作用。

然而,患者及医护人员都应该意识到局部麻醉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过敏反应、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中毒反应和病原体感染是常见的局部麻醉并发症。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并在术前对患者的过敏史及健康状况进行充分了解。

麻醉、手术期间超敏反应与类过敏反应

麻醉、手术期间超敏反应与类过敏反应

NO.3 肌松剂(NMBAs)
肌松剂是麻醉期间超敏反应、类过敏 样反应的首发诱因, 发生率为1/6500。流行 病资料表明, 围手术期肌松剂超敏反应发生 率占总超敏反应发生率的62%~81%,其中 琥珀胆碱 的发生率最高。
NMBAs都是季铵化合物,无需与大分子结合或半抗原化,而是与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直接交联,诱导细胞释放介质
药物过敏: 如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自身抗原: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刺 激 型: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三、替代途径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血管炎性超敏反应,这种超敏反 应可在药物第一次接触时就发生。
机制特点
体内不存在某种药物 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
药物进入机体
直接激活C3
血管炎性反应 组织损伤
释放化学介质
在法国进行的一个静脉全麻药物引起超敏反应 和类过敏样反应的大样本调查中表明
丙泊酚 --------------------咪唑安定 --------------------硫喷妥钠 ---------------------
66.7% 16.6% 16.7%
琥珀胆碱(仅占肌松剂市场份额6.7%)
--------------------- 22.6%
研究表明:肌松药季铵基的抗体, 能识别异丙酚脂性溶剂中的卵
磷脂, 所以抗季铵基的IgE是其危险因素,凡对阿曲库铵有反应的 病人不应并用异丙酚
另有研究表明:异丙酚在高浓度下,还可激发特异性病人的碱性粒
细胞释放组胺。应用异丙酚稀释液和缓慢静脉内注射
2003年《Anesthesiology》发表的一篇文章 《 Anaphylatic and anaphylactiod reaction occurring during anesthesia in France in 1999-2000 》 报道

麻醉期间常见并发症

麻醉期间常见并发症

麻醉期间常见并发症在麻醉期间进行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受到疼痛。

然而,麻醉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手术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手术前,了解和认识麻醉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1. 麻醉过敏反应麻醉过程中,有些人可能对麻醉药物或其他使用的药物产生过敏反应。

这些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恶心或呕吐等症状。

在麻醉之前,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以尽量避免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血压异常麻醉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血压产生影响。

一些患者可能会在手术期间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高血压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低血压则可能导致器官供氧不足。

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监测患者的血压,并在需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血压稳定。

3. 呼吸系统并发症在麻醉期间,呼吸系统出现并发症是比较常见的。

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导致通气不畅或甚至呼吸暂停。

为了防止这种并发症的发生,麻醉医生通常会进行定期的呼吸监测,并在需要时采取辅助通气的措施。

4. 恶心和呕吐麻醉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或手术本身的影响。

为了减少患者出现这些症状的机会,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给予相应的药物预防或治疗。

5. 麻醉醒后痴呆一些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麻醉醒后痴呆(POCD)的情况。

这是一种在手术后短时间内出现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

尽管POCD通常是暂时的,但它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对于预防和治疗POCD还没有明确的方法,但关注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起来,麻醉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麻醉过敏反应、血压异常、呼吸系统并发症、恶心和呕吐以及麻醉醒后痴呆等。

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此外,患者本人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提供真实的健康信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预期的效果。

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可能面临的麻醉相关风险以及麻醉医生如何管理和减少这些风险

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可能面临的麻醉相关风险以及麻醉医生如何管理和减少这些风险

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可能面临的麻醉相关风险以及麻醉医生如何管理和减少这些风险麻醉是许多手术和医疗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使患者在无痛的状态下进行治疗。

尽管麻醉在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介绍麻醉医生如何管理和减少这些风险。

一、麻醉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在麻醉过程中,虽然麻醉技术和监测设备都非常先进,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1.反应性过敏: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对使用的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这被称为反应性过敏。

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某一物质过度反应的结果,对麻醉药物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皮肤发红、荨麻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

2.呼吸系统问题:麻醉药物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其中包括呼吸中枢,这意味着在麻醉状态下,麻醉药物可以抑制人体的呼吸功能。

当麻醉药物影响呼吸中枢时,呼吸频率和深度可能会减少,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这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3.循环系统问题:在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过程中,麻醉药物可以引起多种循环系统的变化,包括心脏的收缩力、心律和血压的变化。

麻醉药物可能会减弱心脏的收缩力,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这可能会导致心脏产生的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某些麻醉药物还可能引起心律的改变,如心率的减慢或不规则心律;麻醉药物还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即低血压,低血压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引起的外周血管扩张或心输出量的减少所致,低血压可能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影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4.神经系统问题:长时间的麻醉或手术过程确实可能增加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并发症可能涉及神经损伤、肌骨疼痛和中风等。

在长时间的麻醉或手术中,患者处于不自然的姿势或长时间固定在手术床上,这可能导致神经压力、牵拉或损伤;此外,手术期间使用的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也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有些麻醉药物或药物组合可能会增加神经并发症的风险。

局麻毒性反应的名词解释

局麻毒性反应的名词解释

局麻毒性反应的名词解释局麻毒性反应是指在局部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的。

局麻毒性反应通常与局部麻醉药物引起的药理作用有关,尤其是与药物的毒性有关。

常见的局麻毒性反应包括过敏反应、神经毒性反应和心血管毒性反应等。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局麻毒性反应之一,它是由于个体对局麻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而引起的,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荨麻疹等症状。

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危险情况。

神经毒性反应是另一种常见的局麻毒性反应,它与局麻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关。

一些局麻药物可能会对神经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异常。

神经毒性反应的表现可以是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甚至局部神经损害等症状。

心血管毒性反应是与局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相关的反应。

有些局麻药物可能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脏功能异常。

心血管毒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可能表现为轻微的心率改变,而另一些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

局麻毒性反应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局麻药物的剂量、注射部位、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等。

此外,局麻药物的配伍使用和个体的身体状况也可能影响毒性反应的发生。

为了减少局麻毒性反应的发生,临床医生在选择和使用局麻药物时需要谨慎。

他们必须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过敏史以及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以确保局麻药物的使用安全。

除了谨慎使用局麻药物外,医生还需要在进行局麻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备好应急设备和药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当出现局麻毒性反应时,医生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包括停止局麻药物的使用、提供氧气支持、纠正血压异常等。

总之,局麻毒性反应是在局部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它与局麻药物的毒性作用有关。

了解局麻毒性反应的类型和发生机制对于提高局麻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生在选择和使用局麻药物时必须认真评估患者的情况,并掌握必要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

麻醉突发事件的抢救预案

麻醉突发事件的抢救预案

麻醉突发事件的抢救预案麻醉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要制定一份有效的抢救预案,以保障患者在麻醉期间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麻醉突发事件的常见类型以及相应的抢救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降低患者的风险。

一、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是麻醉突发事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一旦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停止给药:立即停止给予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2. 给予抗过敏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等,以缓解过敏症状。

3.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如有需要,可采取人工插管或其他方法进行辅助通气。

4.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二、呼吸循环抑制类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受到抑制,引发呼吸循环抑制。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采取以下预防和抢救措施:1. 严密监测:在麻醉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心率,及时发现异常。

2. 维持氧供: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供应,可以通过气管插管、氧气给予等方式实现。

3. 进行紧急呼吸循环支持:在患者呼吸或循环系统功能受到抑制时,及时进行紧急的人工通气、心肺复苏等措施。

4. 治疗基础疾病:对于可能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基础疾病,如肺部感染、丧失大量出血等,需及时处理。

三、神经系统症状类在麻醉期间,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是一种较为罕见但危险性较高的情况,包括中风、脑供血不足等。

应对此类情况,医护人员需要:1. 急救治疗:立即停止手术,采取紧急措施,如提高头部位置、给予吸氧、进行升压等。

2. 密切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发现异常变化及时处理。

3. 换位操作: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换位手术,如脑血管造影等。

4. 在技术上操作:对神经系统症状类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而更好地处理紧急情况。

何谓类过敏反应与过敏反应有何不同

何谓类过敏反应与过敏反应有何不同

何谓类过敏反应与过敏反应有何不同【术语与解答】
①类过敏反应(也称过敏样反应)是指机体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对某种药物而产生的组胺释放反应或相互作用导致的特异性反应;②类过敏反应与过敏反应不同之处在于没有预先致敏的IgE参与,即除了不是由IgE介导以外,无论是在实验室检查,还是在临床症状方面,都无法与过敏反应相区别;③类过敏反应不需要预先接触抗原,也无需抗体或免疫功能参与(不需致敏,属非免疫功能机制),在首次用药后即可表现出与过敏反应类似的症状;④类过敏反应通常可采取减少用药剂量或减慢静脉滴注速度来降低其反应;⑤类过敏反应在与抗原接触后的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可迅速发生,其发生速度和症状与致敏原浓度相关,但很少量的致敏原有时也可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反应,尤其致敏原由静脉注射时会激发循环虚脱立刻出现。

【麻醉与实践】
①麻醉医师主要和麻醉药物“打交道”,而麻醉药物基本不需做过敏试验,因此,提前防范麻醉药过敏颇为困难;②临床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发现,由麻醉类药物所导致的过敏反应虽不多见,但时有发生,主要以类过敏反应较多,所包括的药物有酯类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巴比妥类镇静药、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吗啡等)与静脉全麻药(如氯胺酮、硫喷妥钠、丙泊酚等),以及麻醉相关辅助用药(如非去极化类肌肉松弛药阿曲库铵) ;③临床麻醉期间对类过敏反应
通常可采取减少用药剂量或减慢静脉滴注速度来降低其反应。

【提示与注意】
①临床上对所有用药均应细心观察,尤其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患者可疑,可少量试探应用,无任何反应时再继续使用;②虽对于严重类过敏反应临床无法短时间内将其与过敏反应相鉴别,但治疗处理方法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中的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麻醉用药属于一种相对独特的用药方式,它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然而,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和类过敏反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该类反应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已引起各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也使得过敏和类过敏反应成为目前国际麻醉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着重就麻醉中的这两种反应的反应机制、产生诱因、临床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初探。<br>1 反应机制<br>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因免疫应答过强而导致损伤的过程统称为超敏反应。1963 年Coombs 和Cell 根据反应的发生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和Ⅳ型。Ⅰ-Ⅲ型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反应发生较慢,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而我们临床麻醉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是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抗原后迅速发生的、导致组织损伤的免疫反应。它在四种超敏反应中发生速度最快,几秒钟至几十分钟出现症状,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其发生反应的过程为:外源性或内源性变应原刺激机体单核吞噬系统(淋巴结、肝、脾等)而引起浆细胞反应,产生特异性反应素——IgE,IgE 分子附着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的IgE 受体,由此可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种变应原时,附着于肥大细胞的IgE 与特异性变应原桥联,激发相关细胞释放过敏介质,从而触发整个变态反应。<br>在过敏反应中,致敏和激发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阶段,释放过敏介质是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介质有组胺、缓激肽、慢反应物质、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其病理改变以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br>类过敏反应是一种无免疫系统参与的,由化学性或药理性介导的,首次用药即表现出与过敏反应相似症状的临床反应。它系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而释放大量组胺,由此产生过敏反应样症状。最近Mertes 提出:非免疫介导的类过敏反应中,仅有嗜碱粒细胞被激活。但此观点还有待证实。可诱发类过敏反应症状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肌松药、硫喷妥钠、丙泊酚等。其主要介导物质是组胺,症状表现与组胺浓度有关:组胺浓度小于或等于1ng/ml,无症状;1~2ng/ml,仅有皮肤反应;大于3ng/ml,出现全身反应;大于100ng/ml,出现严重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症状。<br>2 诱 因<br>在目前有关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的研究中,国内尚无大样本的权威资料。由于过敏反应本身是一种临床综合症,可由免疫复合物或补体所介导,伴有各种不同的病理过程,其诱因各不相同。而因药物引起的,可被称为“医源性过敏”常见致敏触发物如下:<br>2.1 麻醉药<br>2.1.1 肌松剂<br>为术中此类反应的最常见诱因,主要是引起过敏反应,以琥珀胆碱、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常见。<br>2.1.2 麻醉镇痛药<br>吗啡引起组胺释放可达100%,多见于类过敏反应。<br>2.1.3 局部麻醉药<br>酯类局麻药普鲁卡因较易引起过敏反应,其分解代谢产物——氨苯甲酸具有高度抗原性和复合性。酰胺类则少见。<br>2.1.4 静脉麻醉药<br>偶见过敏反应,主要由其赋形剂诱发。如丙泊酚乳剂和依托咪酯乳剂中的油酸钠、卵磷脂、大豆油及甘油。<br>2.2 术中治疗用药<br>2.2.1 鱼精蛋白<br>鱼精蛋白为肝素拮抗剂,从蛙鱼类精子中提取,直接诱发细胞释放组胺。糖尿病人长期服用含鱼精蛋白的胰岛素,过敏反应发生率增高。<br>2.2.2 骨粘和剂<br>人工关节骨粘又称丙烯酸类粘和剂,为一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单体成分太多容易产生过敏反应,主要对心血管影响较大。<br>2.2.3 抗生素<br>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仍为主要原因。<br>2.3 扩容剂<br>2.3.1 全血<br>在血型无误,交叉配合试验阴性的输全血病例中,约有3%病人可能发生非溶血性变态反应,与病人的过敏体质有关。<br>2.3.2 血浆代用品<br>包括血浆蛋白、人工胶体液(右旋糖酐、明胶和羟乙基淀粉)均可能诱发类过敏反应,但血定安多发,且容易发生在慢性炎症、老年病人及过敏体质病人。<br>在国外相关报道中,Lawxenaire 发现在1997-1998 年产昌国发生的467 例过敏反应中,居前两位的是肌松剂(69.2%)和乳胶(12.1%);肌松剂中占前两位的是琥珀胆碱和罗库溴铵。Mertes 通过研究1999-2000 年期间发生在法国的518 例过敏或类过敏反应中,导致过敏反应最常见的诱因是肌松剂(58.2%),其次为乳胶(16.7%)和抗生素(15.1%),再次为胶体(4.0%),镇静催眠药(3.4%)和阿片类药物(1.3%)。在引起过敏反应的肌松剂中,罗库溴按(43.1%)和琥珀胆碱(22.6%)位列前两位,其次为阿曲库铵(19.0%)和维库溴铵(8.5%),随后为潘库溴铵(3.0%),美维松(2.6%)和顺式阿曲库铵(0.6%)。<br>肌松剂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式成为致敏原。所有肌松剂都是季铵化合物,无需与大的载体分子结合或半抗原化,直接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业细胞表面的IgE 分子发生交联,诱发过敏反应。而美维松化学结构属苄异喹啉类化合物,其起效时有三种结构(顺-顺、顺-反、反-反),不易与IgE 分子发生交联。先天性脊柱裂、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和医疗工作者中高发乳胶过敏。对存在异质性和对食物或对某些水果(鳄梨、水蜜桃、香蕉、无花果、栗子、榛子、西瓜、菠萝、番木瓜等)不耐受的患者,其发生乳胶过敏的概率大大高于肌松剂过敏的发生率。此外,无论是过敏还是类过敏反应中,女性发病率都在男性的一倍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女性大量接触化妆品所致。<br>总的来说,由于近年来对致敏性相对较少的天然药物的使用日见减少,而取代以可形成半抗原的合成药物的大量使用,同时随着用药方法的不规范,不同药物之间交叉过敏的增加,以及大量新药的引入,使得药物的过敏和类过敏反应发生率逐年上升。<br>3 临床症状<br>药物过敏反应或类过敏反应症状常在注药后1~5min 内出现,表现为急性的反应,80%以上来势凶猛,有的来不及抢救即已死亡。主要表现集中在心血管、皮肤和呼吸系统:<br>3.1 心血管系统<br>病人首先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燥不安,冷汗,心悸。接着胸闷,心律失常,脉率细速,血压迅速下降甚至神志不清,深度休克。这是由于组胺促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大量外渗所致。<br>3.2 皮肤系统<br>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瘙痒,风团样皮疹或一过性血管性水肿。这主要是患者血管内液体丧失严重,静脉回流受阻所致。<br>3.3 呼吸系统<br>开始感觉咽喉部发痒,咳嗽,喷嚏,声音嘶哑,检查时可见咽喉部水肿,迅速出现喘息,喉梗阻,顽固性支气管痉挛,呼吸急促,严重紫绀,甚至肺水肿。<br>值得指出的是: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并不能仅仅依赖临床症状区分。目前国际通行做法是将过敏反应临床症状分为4 级:Ⅰ级:仅仅出现皮肤症状;Ⅱ级:出现明显的但尚无生命危险的症状,包括皮肤反应,低血压(血压下降30%伴其它不可解释的心动过速);Ⅲ级:出现威胁生命的症状,包括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及严重的气道痉挛;Ⅳ级:循环无效,心肺骤停。当用此标准来比较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时,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大大重于类过敏反应。大多数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属于Ⅱ,Ⅲ级,多表现为心血管系统受损和支气管痉挛;而类过敏反应多属于Ⅰ级,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类似的是,同样是过敏反应,由肌松剂和抗生素引起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超过了由乳胶引起的症状。<br>4 诊断标准<br>过敏反应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及皮肤试验和/或IgE 测试结果。确诊还是依赖实验室检查,包括皮肤过敏试验,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实验,针对乳胶和肌松剂的特异性的放射免疫吸附试验,以及致敏物的测定试验,而类过敏反应的诊断还主要依赖于排除法。<br>由于最近有研究认为,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同时可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而非免疫介导的类过敏反应仅有嗜碱粒细胞被激活。肥大细胞被激活时可释放类胰蛋白酶、原贮存的组胺、以及新合成的血管活性因子。考虑到人类肥大细胞中类胰蛋白酶含量是嗜碱粒细胞的300~700 倍,所以Fisher 认为血浆中类胰蛋白酶浓度的显著增加,可以作为是肥大细胞被广泛激活的显著标志。因此,尽管胰蛋白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增高,但当其浓度大于25ug/l 时,可以作为麻醉中发生过敏反应的一个高敏感性指标,也可以作为鉴别过敏和类过敏反应的依据之一。但这还有待进一步证实。<br>5 预 防<br>对于过敏反应而言,必须强调预防为主,最好是预先发现和减少潜在的危险。<br>(1)术前访视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花粉、食物以及各种药物过敏史。<br>(2)疑过敏病例,尽量避免可能诱发过敏反应的药物,必要时应对高危人群进行系+系统筛查。<br>(3)使用容易致敏药物前,做好抢救准备,急救设备与药物应处于随时备用状态。<br>(4)严格掌握用药适应征,不用容易导致过敏药物,对必须使用已知致敏药物时,应先脱敏。并在用药前使用预防性药物。<br>(5)预防性药物包括H1 受体拮抗剂(仙特敏、苯海拉明),H2 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皮质类固醇(泼尼松)<br>(6)随着认识的提高,医疗工作者、先天性脊柱裂和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应警惕乳胶过敏。术中可能接触乳胶环境(包括呼吸气囊、呼吸机回路、面罩、乳胶手套、止血带种药物,因此遇到药物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的机会较多,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往往来势凶猛,必须争分夺秒抢救才有可能挽回生命。<br>6.1 轻度过敏反应<br>出现寻麻疹和血压轻度下降,一般停药后病情缓解,并使用抗过敏药物。出现哮喘可用茶碱类药。如果是迟发性过敏反应应留诊观察数小时。<br>6.2 中度过敏反应<br>除全身寻麻疹外尚有脉速、心律失常、低血压与气急,治病给H2 受体拮抗剂与β受体激动剂,如异丙肾上素吸入、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必要时使用微泵维持。同时给予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等。<br>6.3 重度过敏反应<br>病情进展迅速,即刻或数小时危及生命,最初表现手足肿胀,伴呼吸循环症状,迅速演变至休克,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致生命垂危。在补充容量抗休克的同时,应立即纠正气道阻塞,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静脉注射激素、β受体激动剂、氨茶碱、肾上腺素。密切注意心率变化,随时做好心肺脑复苏准备,必须就地抢救,争分夺秒,不可耽误时机。<br>总体而言,虽然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在麻醉中常出现,但其绝大多数仅仅表现为皮肤症状;真正具有生命威胁的患者仅占手术总量的1/5000~1/10000。由于没有药物可以绝对预防过敏反应,麻醉医生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生此类反应,处理时要果断、迅速、坚决,并力争对过敏反应可能的变应原在术中和术后做彻底调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