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别徐州》苏轼词作鉴赏

合集下载

苏轼《江城子》鉴赏

苏轼《江城子》鉴赏

1.上阙写十年相思之苦及死别之痛首句单刀直入,为全词奠定了伤感哀痛的基调。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对于短促的人生来说是一段不短的路途,十年的时光不仅没有冲淡苏轼对亡妻的一片深情,反而愈来愈浓烈。

一句“两茫茫”道出了词人对亡妻阴阳永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喟叹。

“两”字很自然地关合了双方。

十年中词人日夜思念妻子,却对她的一切不得而知。

而词人在痛苦的哀思中也分明感受到了妻子在冰冷地下对自己同样的无穷思念,二人一样的杳无音讯,一样的痛彻心扉。

这种无中生有的假设更显出他们生前的幸福美满和相爱之深。

“不思量,自难忘。

”此句单写诗人。

“不思量”,不去思念,不去盘量,看似无情却暗隐深痛。

不思量是因为思量让人难以忍受,词人虽极力排遣“思量”,但思量却总是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涌出。

千般深爱,万缕哀思深藏于心,解之不开,挥之不去。

一声“自难忘”直接表达了作者直抒胸臆、自难忘怀的哀思。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写二人距离之遥。

诗人此时在密州,亡妻之坟在四川,二者相隔千里之遥。

“坟”前着一“孤”字,既写出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诗人对妻子孤寂的感受。

而“无处话凄凉”,一则说明夫妻阴阳相隔不能相见,妻子不能向夫诉说是凄凉,而丈夫不能听妻诉说也是凄凉。

此句关合二人,这种凄凉直承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让人读来心沉气闷,不能舒张。

二则是在该句中词人似乎有一种错觉,不能话凄凉是因为二人相隔千里,如果近在一处,自己还可以到坟头向妻子一诉苦衷。

这种不可能的假设,让人读来更加唏嘘感慨。

2.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

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两句上应“千里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江城子_别徐州》苏轼词作鉴赏

《江城子_别徐州》苏轼词作鉴赏

《江城子•别徐州》苏轼词作鉴赏【作品介绍】《江神子;恨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离任徐州时的词作。

此词化用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在艺术上此词采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

【原文】江神子⑴;恨别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⑵,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⑶。

背归鸿⑷,去吴中。

回首彭城⑸,清泗与淮通。

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⑹。

【注释】⑴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⑵东风:代指春天。

⑶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⑷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⑸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⑹楚江:即泗水。

【白话译文】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

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

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

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

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

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

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赏析】此词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

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

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

略论苏轼的徐州词

略论苏轼的徐州词

略论苏轼的徐州词
《徐州词》是苏轼最著名的诗篇之一,集中展现了苏轼复杂而精巧的情愫与心态。

《徐州词》分五言绝句,以散文形式结尾,行文清绝,抒发了苏轼的士人生涯以及爱国情怀。

诗中,苏轼回忆起徐州时光,叹惜自己那么多的英明才智无法为国谋求破财;此外,上层贪污腐败,大臣抛媚,用了大量的夸张语言,抒发自己的不满和愤慨。

此外,苏轼以伤感的口吻,唱出了城里无人问津的荒凉景象,也可以看出,他对集团政治和社会不公正的氛围非常抵触。

诗中,苏轼以运用简练而富有文采的词句,把个人焦虑与政治幻梦相结合,以精致的意境把他的真情实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也因此触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苏轼的《徐州词》分析,让我们重新审视这首诗作,探究苏轼心中的人生思想与追求,加深对英雄文学精神内涵的认识,更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爱国之心是完全以自我牺牲为根本,不断超越自我为爱国而奋斗。

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

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

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诗词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城子密州出猎①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

④酒酣胸胆尚开张。

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

⑧【作者】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卒谥文忠。

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

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

苍:苍鹰。

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

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

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

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

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古诗江城子·别徐州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别徐州翻译赏析

古诗江城子·别徐州翻译赏析《江城子·别徐州》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前言】《江城子·别徐州》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双片七十字。

此词主旨是别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注释】⑴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⑵东风:代指春天。

⑶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⑷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⑸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⑹楚江:即泗水。

【翻译】流落在滚滚红尘中,人在天涯,思绪无穷!已经相逢了,可在一起时候的欢乐却是那么短暂。

在我临行之时,握着佳人纤细的玉手,欲语还休,只得流泪对着漫天飘零的落花。

想要问温暖的东风还留下多少?春天纵使还在,与谁共赏呢?隋堤在阳春三月里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Org粼。

我却要在此时和向北归家的鸿鹄背道而驰,远去南方的吴中,回头远望这第二故乡般的徐州,我心潮澎湃。

清澈的泗水和徐州的淮河相通,我想要把相思离别的眼泪寄给徐州,楚江却向东流。

【鉴赏】此词作于公元1079年暮春(史料记载为元丰二年三月)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

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

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经典诗句】“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苏轼《江城子别徐州》翻

【经典诗句】“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苏轼《江城子别徐州》翻

【经典诗句】“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翻【经典诗句】“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翻天涯海角在无休止地游荡和思考!两人都见面了,但很匆忙。

[译文]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刚刚经历了邂逅相逢的喜悦,又要面对骤然分别的痛苦。

【摘自】蒋成子苏轼《告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于三月溶解。

回到洪家,去吴中。

回顾彭城、青思和怀通。

如果你想送一千滴相思的眼泪,你不能流,楚江东。

注释:作品《姜申子·恨别》的基调和标题。

元丰二年(1079年)3月,作者被调任湖州(今浙江,辖吴兴)省长,留下徐州天书通、寇元璧和石潭府。

佳人:贤能之人,此处指友人。

隋堤:隋杨帝开凿的同济运河,引汴水入黄河,与淮河相连。

它被称为运河沿岸的隋堤。

溶溶:水流动的样子。

回到洪:作者南下到吴。

这时是春天。

野鹅飞回了北方。

因此,有人说“回到香港”。

吴中:湖州在三国时属吴。

清思:泗水发源于山东,向南流经徐州,汇入淮河。

淮河:现在是江苏省的秦淮河。

楚江东:指徐州,湖州所在地。

长江流经楚地,故称楚江;湖州在江东(即江南),词人将移知此处,故云。

“清泗”以下四句从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化来而反用其意。

翻译: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刚刚经历了邂逅相逢的喜悦,又要面对骤然分别的痛苦。

携手友人,含泪折花相送,作为道别。

东风徐徐,春光仍在,可我即将离开,这美好春光今后还能与谁共享呢。

隋堤之水浩瀚无垠,宛如我无限的思念。

在明媚的春天,野鹅回到了北方,但我离开了炎热的徐州,南下到了吴中。

时常回首,我看到清澈的泗水从西北向东南流向淮水。

我要用青丝的流水,送千滴相思的泪到徐州。

然而,泗水向东流动,相思树很难发送。

赏析:此字写于元丰二年三月(1079年)。

苏轼向徐刁学习湖州。

在《李商隐无题》这首诗中,用“相逢难,离别难,东风弱,百花齐放,春蚕终死,蜡炬化灰,泪干”这句话,将阴郁的惆怅注入眼前的风景,表达作者对徐州风景和人文情怀的无限怀念,将深刻的人生体验融入离别的伤感之中。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苏轼《江城子·别徐州》原文翻译与赏析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苏轼《江城子·别徐州》原文翻译与赏析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译文】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刚刚经历了邂逅相逢的喜悦,又要面对骤然分别的痛苦。

携手友人,含泪折花相送,作为道别。

东风徐徐,春光仍在,可我即将离开,这美好春光今后还能与谁共享呢。

隋堤中的水浩浩荡荡,好似我无限的离思。

春光明媚,鸿雁北归,而我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

频频回顾,只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

我想托清泗的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怎奈泗水东流,相思难寄。

【赏析一】此词作于元丰二年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

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赏析二】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

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

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

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赏析三】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

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

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

苏轼的五首《江城子》中,三首堪称千古一绝,值得你去用心品读!

苏轼的五首《江城子》中,三首堪称千古一绝,值得你去用心品读!

苏轼的五首《江城子》中,三首堪称千古一绝,值得你去用心品读!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

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

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

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

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

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

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诗词鉴赏20首

苏轼诗词鉴赏20首

苏轼诗词鉴赏20首《江城子·密州出猎[1]》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2]。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3],亲射虎,看孙郎[4]。

酒酣胸胆尚开张[5]。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

会挽雕弓如满月[7],西北望,射天狼[8]。

【注釋】[1]密州:今山东诸城。

[2]黄:黄犬。

苍:苍鹰。

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3]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

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4]报:告、语。

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5]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6]节:符节。

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7]会:当。

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8]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賞析】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就是指的这首词。

《水调歌头[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2]。

江神子恨别翻译赏析

江神子恨别翻译赏析

江神子恨别翻译赏析《江神子·恨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

却匆匆。

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

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前言】《江神子·恨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离任徐州时的词作。

此词化用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在艺术上此词采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

【注释】⑴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⑵东风:代指春天。

⑶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⑷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⑸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⑹楚江:即泗水。

【翻译】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

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

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

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

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

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

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赏析】此词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

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

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作品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品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

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作品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创作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论苏轼徐州时期的诗词创作

论苏轼徐州时期的诗词创作

论苏轼徐州时期的诗词创作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同时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而散发独特的人格魅力。

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备受景仰的文人典范。

在徐州担任知州近两年的苏轼,走遍了徐州的山山水水,有诗曰: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

《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
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
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诗词名句鉴赏

苏轼诗词名句鉴赏

苏轼诗词名句鉴赏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的诗词名句不计其数。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苏轼的经典诗词名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鉴赏】“最是橙黄橘绿时”是指秋天。

这两句诗的语译是:你可要记住,一年当中最美好可爱的景色,正是那橙子已黄、橘子尚绿的时候。

“一年好景君须记”常用来嘱咐他人要特别记住某一段意义不寻常的日子,或是景色最美好的时光。

【原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鉴赏】胸中保有一股浩然之气,迎着千里的雄风,心怀是多么的豪放、快意。

后人常引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来形容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很有一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雄伟气势。

登高望远,迎风屹立,最容易引发人的豪情壮志,此时此刻大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确实可以把人心的豪情,畅快地表达出来。

【原诗】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人生就像梦幻一般,所谓英雄豪杰,所谓事业功名,在时间巨流的无情冲击下,必将“灰飞烟灭”。

想起来还是拿起浊酒,尽情地喝上几杯,并且以此祭江上的明月。

樽,是指酒杯。

酹,是指酒祭。

作者感叹年华易逝,人事无常,功名富贵本是一场空幻,内心不由感到沉痛而悲伤。

最后豁然通达,就以此二句作结:“何必在乎人生如梦呢?还是喝酒吧!”此时作者心情已转为开朗、旷达,因此这两句词中便显露出一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原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之勘阻及广创作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1、作者简介:苏轼1036-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 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 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 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 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 诗、词、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 横放杰出, 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 开拓词境, 推尊词体, 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苏东坡十九岁时, 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 侍翁姑恭谨, 对词人温柔贤惠, 恩恋爱深.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 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年轻殂谢了.东坡丧失了这样一位爱侣, 心中的沉痛, 精神上所受到的冲击, 是难以言说的.父亲对他说:“妇从汝于艰难, 不成忘也.”(《亡妻王氏墓志铭》)熙宁八年, 东坡来到密州, 这一年正月二十日, 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2、赏析:文学史上, 悼亡诗写得最好的有潘安仁与元微之,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前者状写爱侣去后, 处孤室而凄怆, 睹遗物而伤神;后者呢, 已富且贵, 追忆往昔, 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呵, 读之令人心痛.同是一个题目, 东坡这首词的暗示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 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我们确认作者的“梦”是真实的, 不是假托的.说是“记梦”, 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 其他都是抒胸臆, 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 沉痛感人. 开头三句, 刀刀见血, 概括性强, 感人至深.如果是活着分手, 即使山遥水阔, 世事茫茫, 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 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 而活的对逝者呢, 不也是同样的吗?恩爱夫妻, 撒手永诀, 时间倏忽, 转瞬十年.人虽云亡, 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然而其实不, 相反是觉得加得好, 因为它真实.王弗逝世这十年间, 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在政治上受压制, 心境是悲愤的;到密州后, 又逢凶年,忙于处置政务, 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境地, 而且继室王润之(王弗堂妹)及儿子均在身边, 哪能年年月月, 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老记挂心间呢?不是经常悬念, 但决不是已经忘却!十年忌辰, 正是震动听心的日子,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 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 忽如闸门年夜开, 奔驰澎湃而不成遏止.如是乎有梦, 是真实而又自然的.想到爱侣的死, 感慨万千, 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 话说得沉痛.如果坟墓近在身边, 隔着生死, 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 情语, 所以觉得格外感动听.“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 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 包括在容颜的衰老, 形体的衰败之中, 这时他才四十岁, 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他人世已经十年之久了, 却要“纵使相逢”,要爱侣起死回生, 这是不成能的假设, 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哀思的, 暗示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 也把个人的变动做了形象的描绘, 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对“记梦”来说, 下片的头五句, 才入了题.飘泊在外, 雪泥鸿爪, 凭借梦幻的同党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故乡与爱侣共度甜蜜岁月的处所, 那小室的窗前, 亲切而又熟悉, 她呢, 情态容貌,依稀昔时, 正在梳妆服装.夫妻相见了, 没有呈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之态, 而是“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 暗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 如此彼此申诉各自的别后种种, 相忆相怜, 那将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 但昔时的美好情景, 其实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 使这个梦境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结尾三句, 又从梦境落到现实上来.“明月夜, 短松冈”, 何等凄清幽独的环境呵.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 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 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 该是柔肠寸断了吧?这种暗示手法, 有点象杜工部的名作《月夜》.不说自己如何, 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 更加蕴蓄有味遣悲怀三首3、总结:高中时最喜欢这首词, 虽然当事者首次只是课后阅读, 其实不是是年夜纲要求牢记的.可是那时连我在内的很多同学背诵这首词比其他的年夜纲要求背诵的词更熟悉.虽然不能真正透彻的理解苏轼吊唁亡妻的哀思, 可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仍然为苏轼和亡妻的深厚感情感动!在这首词中, 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透漏出一种哀思.尤其是读到“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等句子时仍然忍不住的流下来了眼泪!。

品读苏东坡之徐州: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品读苏东坡之徐州: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品读苏东坡之徐州: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徐州: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别徐州》读了这首《江城子·别徐州》,蓦然想到了被誉为“现代柳永”——李健的一首歌《假如爱有天意》:当天边那颗星出现/你可知我又开始想念/有多少爱恋只能遥遥相望/就像月光洒向海面/年少的我们曾以为/相爱的人就能到永远/当我们相信情到深处在一起/听不见风中的叹息/谁知道爱是什么/短暂的相遇却念念不忘/用尽一生的时间/竟学不会遗忘/……这首歌是李健在“我是歌手”第三季突围赛中演唱的,他翻唱的是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的主题曲,并且亲自动笔填写中文歌词。

这首歌词写的是两个深爱的人被迫天各一方,尽管他们各有彼此的生活,却仍然念念难忘。

我之所以将这首歌和《江城子·别徐州》联系起来,是因为苏轼临别徐州时所产生的情愫,与这首《假如爱有天意》无二。

苏轼对徐州是有深厚感情的,尽管他在徐州任上只有两年,但在这短短的两年中,他为徐州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原本宋朝官员是三年一任,但苏轼三年任期还没满,就出乎意料地被调往湖州任太守。

苏轼对徐州付出了心血和情感,换来了徐州民众的安居乐业。

眼下,刚看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就要离别,奔赴下一个人生渡口,如此他怎能舍得分离?离别前的那一刻,苏轼的内心是百感交集的,所以他说:“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是呀,人生既然相逢了,又为什么会有离别,而且还是这般的匆匆?我们刚因邂逅相逢充满喜悦,却又要骤然分别,以致我流落天涯也难忘相逢的这番情意。

苏轼在外做官多年,常常是马不停蹄地换任,形同浮萍,所以他自视天涯流落之人。

苏轼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之际,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他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也有对徐州人士的依依惜别之情。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

苏轼《江城子》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江城子》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江城子》赏析篇1江神子/江城子苏轼北宋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赏析】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

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诗人陶渊明斜川之游,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词中表达了对渊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

作品平淡中见豪放,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

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说只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

此句表明,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

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

苏轼带着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东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于一番议论后融情入景,通过对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情景的描写,隐隐表达出词人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片后四句以写景为主,极富立体感。

这几句中,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给人以超世遗物之感。

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

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游。

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是否也会象渊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呢?那时政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

苏轼古诗大全

苏轼古诗大全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在首诗,大概是学生时代映像较为深刻的诗,看似在描述庐山美景,又表现出了丰富的哲理蕴含其中,深入浅出,游山玩水是如此,观察世事也当如此——人所处地位不一样看问题的出发点也不相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难免有片面性,要认识事物,必须超越狭小范围,摆脱主管成见。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所写如诗如画,从·多方面表现了江南的美。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词以月兴起,以与其弟的思恋之情为基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追寻,反映了作者复杂的矛盾的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这首诗词,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透漏了一种悲凉,虚实结合,表达了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对自我发出感慨,使人读后不禁动容。

5、《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一场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想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言语间的真诚无不透露出他殷切报国的期盼。

6、《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别徐州》出自北宋苏轼的《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此词作于公元1079年暮春(史料记载为元丰二年三月)苏轼由徐州调知湖州途中。

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

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

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

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

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

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

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

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

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

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

苏轼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

彭城即徐州城。

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

苏轼《江神子-恨别》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苏轼《江神子-恨别》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江神子·恨别苏轼宋代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译文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

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

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

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

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

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

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注释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东风:代指春天。

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楚江:即泗水。

鉴赏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为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

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

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

“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

“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

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

别岁苏轼最后四句话的解析

别岁苏轼最后四句话的解析

别岁苏轼最后四句话的解析
岁苏轼的最后四句是:“就这么离别,各自风尘,去也无踪迹,
留下也无泪痕。

”这四句话出自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记梦》中,是针对苏轼与亲朋好友的一次失望之离别。

从文字形式上看,这四句话具有前三句客观描述,最后一句总结、表达意象特点,内涵深刻。

从内容考虑,离别对人而言是一种失落,
但又是一种必然,苏轼以此情绪将激动与不舍结合,又由于提出了突
出的表像,即“各自风尘”,从而呈现了事物不可抗拒的变迁,他清
楚地表现出人生漂泊不定,又是孤独思考者的心情。

此外,苏轼也反映了对社会的刻画,深刻挖掘了社会变迁的历史
真相,以及社会的贫富差异,在这四句话中,他也表达了对社会的解析。

“就这么离别”,可以看出社会变迁的不可抗拒,“各自风尘”,也可以看出各人的不同处境,无所依靠,“去也无踪迹,留下也无泪痕”,也可以看出对于变迁的不可抗拒。

从整篇文章考虑,可以看出苏轼失望至深,情感也深深抓住了读者,也将人生漂泊不定、社会变迁的历史真相,以及社会的贫富差异,写得淋漓尽致,这四句话也成为了苏轼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别徐州》苏轼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江神子;恨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离任徐州时的词作。

此词化用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在艺术上此词采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

【原文】
江神子⑴;恨别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⑵,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⑶。

背归鸿⑷,去吴中。

回首彭城⑸,清泗与淮通。

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⑹。

【注释】
⑴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⑵东风:代指春天。

⑶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⑷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⑸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⑹楚江:即泗水。

【白话译文】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

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

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

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

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

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

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赏析】
此词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

“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

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

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
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

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

“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

“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

“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

“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

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

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

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

“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

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

苏轼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

“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

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

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

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不禁怅然若失。

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

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

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

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余韵悠长。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在各地均有惠政。

卒后追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