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课件_

合集下载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心理学家列文(K.Lewin)认为:人与环境密不可分,行为取决于个体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即
B=H×M ×E ×L
人行为的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满足一定的需求;行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的反映。 行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对外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客观环境可能支持行为,也可能阻碍行为。
公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刺激
刺激是人体的所能接受的信息,是源于人体 内部和外界的各种环境因素。 刺激的来源,见图4-2。
2、人体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人的一切心理和意识活动也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刺激与行为的关系,见图4-3。
3、反应
是行为的表现形式。行为的基本模式,见图4-4
报警,鉴别
味觉
舌面上的味蕾
被睡液溶解的物质
接触表面
甜、酸、苦、咸、辣等
鉴别
皮肤感觉
皮肤及皮下组织
物理和化学物质对皮肤的作用
直接和间接接触
触觉、痛觉、温度觉和压力等
报警
深部感觉
机体神经和关节
物质对机体的作用
外部和内部
撞击、重力和姿势等
调整
平衡感觉
半规管
运动刺激和位置变化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心理活动的组成。参阅图4-1。
心理
行为
返回
4.1.2 行为构成(行为模式)
式中 B—行为(Behavior) f—函数(Function) P—人(Person) E—环境(Environment,广义)
Ergonomics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精品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精品PPT课件
研究表明: 左半球是语言优势半球, 右半球是图形优势半球。
Stroop的色词实验
四、反射与反射弧
• 反射——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 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 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所作的有 规律的反应。
•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 经通路。
•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 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 ,反射活动都不能发生。它不 是单向的神经通路,其终末环 节并不意味着反射活动的终止 ——反馈使人的心理活动得以 完整、连续。
第二章 心理与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第一节 神经元
• 一、神经元的构造及分类
• (一)神经元的构造
• 神经元:胞体+突起

突起:树突+轴突
• (二)神经元的分类
• 形态: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多级细胞 • 功能: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元
神经元示意图
神经元模式图
第二节 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请标出上图中反射弧的各部分名称
五、脑电活动
• 脑电主要包括: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 13Hz)、β(14-30Hz)。
•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 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
•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 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 要成分。
1、脑干:(称为“生命中枢”) 延脑: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消化、饮食的中枢 桥脑:对面部、人的睡眠的调节、控制 中脑:调节眼部运动,探究反射中枢,自我保护
2、间脑: 丘脑:传入神经冲动的中转站,具有初步分析能力 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 调节情绪,内脏及内分泌的活动 3、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的中枢 4、边缘系统:个体保存、种族保存、内脏功能、控制情

人机工程学说课-第四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人机工程学说课-第四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界面布局
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和认知心理,合理规划界面元素的位置和大小, 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营造舒适、和谐的 界面氛围,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
图标与符号设计
设计直观、易识别的图标和符号,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提高操 作效率。
人机交互设计
交互方式选择
根据任务需求和用户习惯,选择合适的交互方式,如触摸屏、鼠 标、键盘等,确保用户能够轻松、高效地完成操作。
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掌握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基本概念和理 论,了解其在人机工程学中的应用, 并能够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在人机工程学中的重要性
1 2
提高人机交互效率
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可以设计出更符 合人类习惯和期望的人机界面,从而提高人机交 互的效率。
增强用户体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反馈机制设计
设计合理的反馈机制,如声音、震动、视觉提示等,让用户及时了 解操作结果和系统状态。
错误处理与容错性设计
考虑用户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设计相应的错误处理机制和容错性 措施,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人机系统评价与优化
可用性评估
通过用户测试、专家评审等方法, 对人机系统的可用性进行评估, 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实践应用
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或项目中,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跨学科学习
建议学生结合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以 更全面地理解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02 人的心理特征
认知过程
感知觉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 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PPT

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PPT

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结 构 主 义 心 理 学
•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 特,后经他的学生铁钦纳(E. Titchenner)在美国宣扬推广 •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 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人的直接 经验 • 对经验的研究须从内容、过程 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
• 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一般公认始自德国人冯特 ( Wilhelm Wundt , 1832—1920的工作 • 冯 特 为 莱 比 锡 (Leipzig) 大学教授, 1879 年在该校 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 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 心理学的实验工作 • 心理学界公认, 1879 年为 科学心理学的开始 • 冯 特 被 誉 为 科 学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两者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心理学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 把心理学称为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 学,也是一门认识与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 科学
二、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 心理学所研 究与探讨的 是关于人的 心理活动与 行为产生的 因果关系的 学问 • 心理学研究 结果概括并 归纳为以下 四个方面 :
• 陈述 将心理对象进行科学描述,或根据人的行为或 反应观察,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 解释 将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 析与阐明 • 预测 在准确测量和描述的基础上,推知心理发展或 变化 • 调节与控制 引导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朝着目标规定的方向 变化,或对异常心理与行为进行矫正
• 心理 理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包 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情绪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 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 个性: 个性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 面 心理动力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在认知、情绪与意 志活动中形 成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 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一个人心智与行为的所有特征

一个人心智与行为的所有特征
愛幻想,喜愛藝術,敢於挑戰,自由主義思想
❖ 認真盡責性 (Conscientiousness, dependability)
有責任感,深思熟慮,追求成就,律己,有能力的
外向社會性 (Extraversion,sociability)溫暖,合 群,自信,活躍,愛好刺激,正向情感
❖ 隨和謙讓性 (Agreeableness)
<前意識> <自我>
<潛意識> <本我>
<超我>
人格發展
1) 口腔期(oral): age 0-2. 性格: 極端依賴, 尋求贊許和愛; 不信任或拒絕他人的 愛. 行為: 吸吮手指, 抽煙喝酒, 嚼口香糖. 如果沒有滿足,產生兩類的固著: ❖ Oral receptive:時時要有東西放入嘴中,吸煙、嚼口香糖。 ❖ Oral aggressive:咬人或罵人。
原則(reality principle)而活。在本 我與超我間協調溝通。以社會許 可方式尋求滿足本我的慾望。如
: 情色或色情
• 超我 (Superego) : 社會層面, 依循
理想原則(idealistic principle)而活 . 道德感與良心的譴責. 如: 我不 能…, 我應該…
<意識>
❖ 每一表層特質皆會與中心特質相連 ❖ 可以使用問卷或測驗來測量表層特質和中心特

通常是使用一份叫個體描述自我的問卷
Cattell's 16 PF (1)
❖ Raymond Cattell (1950)
在英文字典找尋與性格相關的形容詞,接著 將找到的一萬八千個性格相關的英文形容詞 ,濃縮到 170個詞
❖ 與特質相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動機和情緒的狀態是可透 過觀察到的外顯行為來界定。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B HMEL
式中,B-行为 H-遗传 E-环境 L-学习
5.1.3 行为反应
心理学家将行为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反 应三项因素研究,即
S
O
R
式中,S-外在、内在的刺激
O-人体
R-行为反应
刺激、人体、反应三项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关系见图5-2,图5-3,图5-4。
5.2 感觉和知觉的特征
5.2.1 感觉的基本特性
5.4.1 想象 想象是利用原有的形象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
过程 5.4.2 思维过程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 概括
5.4.3 思维品质
1. 人在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敏捷性、灵 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称为思维品质。
2. 思维的基本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与语言的不可分性
4.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 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大小/形状)
5.错觉: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见图5-9
5.3 注意与记忆的特征
5.3.1 注意的模型 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一般模式为:
刺激 感知 选择 判断 决策 执行 “注意”就相当于该模式中的“选择”,见图5-10。
1.整体性:在知觉时,把由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 对象看作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的特性。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见图5-5,图5-6
2.选择性: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背景中优先的区分 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见图5-7
3.理解性:在知觉时,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 当前的知觉对象的特征(语言的指导性),见图5-8
分析原因。 7. 如何认识人体测量的重要性?结合人体尺寸数据分析教室里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3)、从认知对象维度上考虑把能力分为认 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21页
3.智力:
我国传统上把智力分为观察力、思维力 、想象力和记忆力等,其中以思维力为关 键。智力是能力中普通能力。关于智力结 构,有以下几个理论:
(1)、斯皮尔曼二原因结构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 1927)利用原因分析法,把智力析分为普 通原因(G)和特殊原因(S)两种。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6页
经典气质类型与心理指标
气质类 感 耐 灵敏 可 情绪 倾 速 不随

受 受 性 塑 兴奋 向 度 意反
性性
性性 性

胆汁质 低 较 不 小 高 高灵 活
外快 强 向
多血质 低 较 灵 大 高 高活
外快 强 向
粘液质 低 高 不 稳 低 灵定 活
内慢 弱 向
抑郁质 低 低 不 稳 体验 内 慢 弱
• 3、主观心理原因:
• 4.性格动态特征:整体性、多面性、可塑性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16页
• 五、性格与管理: • 1、阿吉里斯、麦格雷戈观点
• 2.HRM中性格测试:
• 1)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12页
• 三、性格类型:
• 1、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理智型 、情感型和意志型
• 英国培因(A.Bain,1855,1859)和法国 李波特(Ribot,1906)按智力、情绪、意志何 者占优势
• 2.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 内倾型和外倾型

人的个性 PPT课件

人的个性 PPT课件
第四章 人的个性
心理过程
• 体现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个性心理
• 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 来的特点 • 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1
第一节 个性心理特征

1.1 个性: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特点 • 独特性 • 综合性 • 稳定性
3
1.2 气质

个体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 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 点。

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速度和稳定性: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 时间的长短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 新印象
4
第二节 个性基本理论
形成 • 儿童时期 • 学生时期 • 走向社会
2

指个体身上特有的、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 征的总体轮廓。

遗传因素 如身材、相貌、性别、生物节律、气质等,人 的兴趣爱好30%也来自遗传 后天因素 环境因素(如成长的文化背景、社会群体规范、 生活条件等

管理背景下,个性怎样影响他人、对他人表面言行举止之后的动机倾向 评 语: 低分特征(标准分低于3者):依赖随和,易与人相处。低者通常无猜忌,不与 人角逐竞争。顺应合作,善于体贴人。 高分特征(标准分高于8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高者通常多怀疑不信任 别人。与人相处,常斤斤计较,不顾及到别人的利益。 想象性:个体在关注外在环境因素与关注内在思维过程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 水平 评 语: 低分特征(标准分低于3者):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妥善合理。低者通常先要 斟酌现实条件,而后决定取舍;不卤莽从事。在紧要关头,也能保持镇静, 有时可能过分重视现实,为人索然寡趣。

九型人格(详细介绍)PPT课件

九型人格(详细介绍)PPT课件
们的需求和感受。
适应与调整
在与不同类型的人沟通时,适时调 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以 更好地与对方建立共鸣和连接。
倾听与回应
倾听对方的意见和需求,给予积极 的回应和反馈,促进有效沟通的进 行。
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
了解个人优势
了解团队成员的优势和特长,根据他们的特点分配工作任务,让 他们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潜能。
九型人格与神经科学
探索九型人格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揭示其神经机制。
九型人格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运用九型人格理论优化团队结构和领导风格,提高团队凝聚力和 执行力。
人才选拔与培训
将九型人格应用于人才选拔和培训中,为企业提供更合适的人才资 源。
冲突解决与沟通
通过九型人格分析冲突根源,促进不同性格类型员工间的有效沟通。
9号和平型
总结词
平和宽容,避免冲突
详细描述
9号人格类型的人平和宽容,他们希望自己 能够与周围的事物和谐相处。他们通常很注 重平衡和稳定,善于化解冲突和矛盾。
03
九型人格在工作中的应用
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有效沟通
观察与感知
了解不同类型人的行为模式和沟 通风格,通过观察他们的非言语 行为和情绪表达,更好地理解他
02
九型人格的1-9号类型
1号完美型
总结词
追求完美,原则性强
详细描述
1号人格类型的人追求完美,他们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都能达到完美的状态。 他们非常注重细节,有强烈的道德观念,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高的要求。
2号助人型
总结词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详细描述
2号人格类型的人非常关心他人,他们乐于助人,总是愿意为别人付出。他们通常很善于察觉他人的需求,并愿 意为满足他人的需求而努力。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是指个体在心理上表现出的独特特点以及在行为上所呈现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是由个体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决定了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同时也对个体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以及成就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及其相关研究。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分为稳定特质和动态特质两个方面。

稳定特质指个体心理上长期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如外向性、内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和责任心等。

这些稳定特质主要受到个体的遗传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在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行为习惯上。

动态特质则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所表现出的短暂性特点,如情绪状态、情感反应和心理态度等。

人的个性特征与行为密切相关,个体在行为上所呈现出的表现是其个性心理特征的体现。

比如,一个外向的人更容易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喜欢与人交流,乐于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忧愁;而一个内向的人则更倾向于独处,喜欢思考问题,对外部刺激的需求较低。

同时,个性特征也会在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上产生影响。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更倾向于勤勉努力,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则可能会对工作和生活某些方面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态度。

研究表明,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往往通过心理机制来实现。

比如,个体的认知方式、注意力分配、注意控制以及信息加工等都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个具有较高开放性的人,更趋向于接受新事物,思维灵活开阔,更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而一个相对封闭的人则更倾向于在习惯和既定的信念下思考问题,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较低。

此外,情绪与动机也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个心理稳定的人,更容易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和动力;而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则可能会有情绪波动、行为不稳定等表现。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早期的研究发现,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倾向在长期中是相对稳定的,即使在不同的情境下也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人因工程学第三章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

人因工程学第三章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
3.肢体的出力范围 肢体的力量来自肌肉收缩,肌肉收 缩时所产生的力称为肌力。肌力的 大小取决于: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 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与体积;肌肉 收缩前的初长度;中枢神经系统的 机能状态;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的 机械条件。
图3-22 立姿弯臂时的力量分布
图3-23 立姿直臂时的拉力与推力分布
3-24
①照明 ②运动速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③年龄
(2)视野与视距
视野是指在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 前方物体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视距是识别对象与操作者眼睛之间的距离或距离范围,能正 确地识别观察对象的视距称为识别视距。
实际上,能否正确识别观察对象的决定条件是视角。当观察 距离增大时,应增大相应字符的尺寸。一般来说,设计视距 在560mm处较为适宜,小于380mm会发生目眩,超过760mm时会 看不清细节。
(3)中央视觉与周围视觉 (4)双眼视觉与立体视觉 (5)色觉与色视野 (6)暗适应和明适应
4.视觉特征
①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一 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因此, 很多仪表外形都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②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 所以,仪表的刻度方向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②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 的估计要准确得多,因而水平式仪表的误读率(28%)比垂 直式仪表的误读率(35%)低。
④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 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 视区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特点。
⑤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 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在一般操作中,不可能一只眼睛 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因而通常都以双眼视野为设计 依据。

【精品】早期识别发现员工身心及行为异常的方法PPT课件

【精品】早期识别发现员工身心及行为异常的方法PPT课件

心理 创伤
睡眠质量
成瘾 丧失
健康
危险 行为
生活压 力事件
应激
焦虑
因素
抑郁
精神障碍
人格 特征
易感
遗传 因素
基因
心理疾病 风险模型
认知 风格
自我 概念
工作 氛围
心理 韧性
保护 因素
反思:员工心理健康建设
❖ 成长的阶段:经历依赖、独立和互赖 ❖ 人生的目的:理解生命的意义、找寻到目标 ❖ 自我的价值观:我要什么,我能要什么 ❖ 人际互动规则:客观判断他人动机、利己与利他利 ❖ 抗逆境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冲突的解决能力 ❖ 必要的社会支持:家庭、同事、组织、专业人士

主管凤姐是个彪悍女子,对老王进行了坚
决的批评教育

…… 老王两天后在公司顶楼跳楼身亡。
问题思考:
1、大家都要考核,怎么就会令老王轻生跳楼呢
2、主管凤姐是否有责任?
3、管理者应吸取什么教训?
案例2:食堂风波
❖ 车队司机桃姐因很早出车,没到饭堂开放时 间就去用餐,遭到师傅老王的拒绝,双方争 吵了起来……
3、精神分裂表现:
思维障碍 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逻辑倒错,关系妄想, 被害妄想,被控制,被动悉感等。
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幻听 ,幻视,形体感知综合障碍
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或情感倒错
行为障碍 活动减少或怪异愚蠢行为,孤僻懒散,社会功能明 显减退。
4、焦虑表现:
❖ 紧张、焦急 ❖ 忧虑、担心 ❖ 恐惧 ❖ 不愉快 ❖ 痛苦和难以自制 ❖ 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研究表明,冠心病与A型行为有关。 在美国冠心病患者中60%属于A型。
A型特征:1 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

《人格与心理健康》课件

《人格与心理健康》课件
预防人格障碍需要从早期干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 方面入手。
详细描述
早期干预是预防人格障碍的重要手段,包括提供儿童早 期教育和家庭支持,促进儿童情感、认知和社交发展。 家庭教育也是关键因素,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此外,社会环境对个 体的人格发展也有影响,应提供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 社区环境,减少不良压力和刺激。
《人格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人格理论 •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心理健康的评估与维护 • 心理治疗方法与人格 • 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 心理健康的未来发展
01 人格理论
什么是人格
总结词
人格是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的集合,包括动机、情感、价值观和行为等 。
焦虑症
具有焦虑特质的人更容易 发展出焦虑症,如广泛性 焦虑症和恐慌症。
强迫症
完美主义、强迫性思维等 人格特质与强迫症的发生 有关。
03
心理健康的评估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主观幸福感
个体对自身幸福的感受和体验, 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以及生
活满意度。
自我效能感
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 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念和自信程度
06
心理健康的未来发展
心理健康领域的新趋势
心理健康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早期预警和干 预,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心理健康的社会化服务
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 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整合
将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紧密结合,探索身心健康的综合干预措施, 促进个体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ppt课件

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ppt课件

1 刺激
2人体
3反应
感觉和知觉特征
适宜刺激
感觉阀限
适应 相互作用 对比 余觉
知觉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
选择性
理解性
恒常性
1 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 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错觉
注意与记忆特征
注意的模型
注意的特点
想象与思维特征
想象
想象是利用原有的形象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最高阶段。
基本过程
分析 综合 比较 抽象和概括。
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特
点。 敏捷性 灵活性 深刻性 独创性 批判性
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上升到理 论的水平
心理学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从哲学到科学的发展可以看做是灵魂到
行为的研究过程。
从哲学到科学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认为,灵魂和身体之间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人类的活动中。灵魂和身体相辉映。
接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也称为联想心理学
接近律 思考一个东西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其它在同一时间和同空
间的东西比如 看到玫瑰想到情人 看到月饼想到团圆
相似定律 联想到相似的东西 如看到羽毛球想到动物的羽毛等 对比定律 联想到完全不同的东西如如看到鼠标造型想到老鼠等
心理学学派
行为学派
行为学派理论的核心思想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而不 是“意识”,认为意识不能作客观的研究,所以意识不是心理学合 适的研究对象。

3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PPT课件

3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PPT课件
❖ 神经活动的活泼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 神经活动的抑制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抑郁质。
❖ 如下图
不平衡性 胆汁质(兴奋型)
高级 神经 活动 类型
强度高(强型)
灵活性高 多血质(活泼型)
平衡性
灵活性低 粘液质(安静型)
强度低(弱型) 抑郁质 (抑制型)
类 人的表现特征(行为) 型
主要特征
多 活泼好动、富有生气,情绪 容易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善交际,处于新的环
血 产生快且多变,表情丰富, 境时不感到拘束。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

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观,亲 切、浮躁、轻率。
向往理想的事业。但如果事业平凡,他的热情就 可能会退。
粘 沉着冷静,情绪产生慢且弱, 坚定顽强,遵守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易分心。能坚
现孤僻。在困难的情况下,优柔寡断,面临险情时,极
度惊慌。
三、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
1、气质无好坏之分,它不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2、气质和工作性质相匹配可以提高职工的劳动和工作效率。 (1)胆汁质的人:应急性强、冒险性较大的工作。抢险、救护等。 (2)多血质的人:社交性、多变性的工作,销售、采购、后勤、公关、谈判。 (3)黏液质的人:原则性强的工作:人事、调查、保管等。 (4)抑郁质的人:平静的、刻板的、按部就班的工作:会计、统计等。 3、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 4、注意气质的运用原则 (1)气质绝对原则。某些特殊的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气质特征。 (2)气质互补原则。同类气质的人在一起工作效能反而低,必须是具有不同气 质类型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气质互补包容,才能取得较高的效率。 (3)气质发展原则。发挥每类气质的积极的一面,有意识地抑制消极的一面,
❖ 由此可见,人的神经活动的类型可分为四种:强、 不平衡型(兴奋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 型),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和弱型(抑制 型)。

心理学ppt课件

心理学ppt课件

详细描述
认知主义理论在教育、治疗和商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 如在教育领域中,通过教授学生分析和推理等认知技能来 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词
认知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通 过认知过程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在教育、治疗和商业 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详细描述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是有意识的、理性的,通过已 有的知识和信息加工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对于一些心 理障碍的治疗也有积极的作用。
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跨文化心理学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心理学在 理解和解决全球问题方面变得越来越 重要。例如,跨文化心理学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 理过程和行为。
跨文化心理学的挑战
跨文化心理学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 如何克服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以及 如何建立跨文化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 性。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个别被试或群体的深入探究,了解其心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个别被试或群体的深入探究,了解其心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案例研究法可以对被试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深入了解其心理变化和发展轨迹。案例研究法还可以对特 殊被试或边缘群体进行研究,探究其独特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要点一
总结词
Hale Waihona Puke 要点二详细描述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研究
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群体 中,个体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压力,从而采取与大多 数人一致的行为或态度。这种从众行为可能是基于对偏离 群体的恐惧或对被群体接受的渴望。研究群体压力和从众 行为有助于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个体在社 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员工激励与领导力

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价值观(values)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 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内容属性
• 告诉人们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 重要的
• 例如,甲、乙两位管理者都认为公平 是管理员工的基本准则,这表明二人 在价值观的内容属性方面基本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
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文化汲取丰富营养,否则
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 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原因源(内因-外因)维度
可控性(可控-不可控)维度
影响归因 的因素
维纳进一步提出,个体对自己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会对今后的行为方式产生重 大的影响。
三、决策的含义及基本理论
(一)决策的含义
什么是决策?
采购经理决 定向哪个供 应商采购?
财务经理决 定是否支付 一笔款项?
研发经理决 定开发什么 新产品 ?
组织行为学关于价值观的研究侧重于个体层面,强调组织中的个人在工作中 所看重或追求的东西。毫无疑问,个人价值观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也脱离不了历 史和传统。恰恰相反,个人价值观往往是社会、历史、文化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 现。对于我国的组织管理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 传统价值观,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无论是知觉、归因还是决策都属于个体意识层面 的范畴,它们的内容受到个体生理条件、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以及阶级地位等客 观存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三角形是一个完形,它并不等于三条线的相加,三 条线可以变化,三角形是更好的完形
精神分析&心理分析学
弗洛伊德(S. Freud ) 不但不放弃对意识的研究,而且特别重视潜 意识的研究。认为人的变态行为是因为人有意地压抑了不为社会 所接受的欲望,而这些被压抑的欲望成为潜意识后虽不被人知觉, 却仍然有能力支配人的行为。有时,潜意识又能通过梦、艺术创 作、失言、怪僻和心理疾病表露出来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核心思想:自我实现。 马斯洛说:“如果想获得最终的平静,一个音乐家必须作曲,一
个画家必须画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能是什么,他就必 须是什么。我们可以把这种需要称为自我实现。”
心理学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多学科的科学。与设计心理学密切相 关的心理学十分广泛,其中以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所谓感 性工程影响最大。
行为构成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列文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本身与其所处的环境。
B=f (P*E)
B为行为 P为人 E为环境
B=H*M*E*L B为行为 H为遗传 M为成熟 E为环境L为学习
行为反应
心理学家将行为分解为刺激、生物体、反应三项因素研究,即
S
O
R
式中,S-外在、内在的刺激
O-人体
R-行为反应
1 刺激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储存、恢复和利用 的过程。可见,认知是始于感觉输入,感官将外界的物理能量输 入到我们神经和认知系统,并在此进行进一步加工。认知心理学 研究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觉、注意、学习、记忆、问题求解、决 策以及语言。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的社会行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人 与人的交往行为是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关心的问题包括:文化、 社会、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群体行为的动态特征等等。
想象 想象是利用原有的形象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最高阶段。 基本过程 分析 综合 比较 抽象和概括。
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特 点。
敏捷性 灵活性 深刻性 独创性 批判性
思维的特征
行为学派的贡献
行为学派的两大贡献是:一,为心理学找到了合适的研究对象; 二,使心理学重视到方法论的问题。这两点仍然是科学心理学的 基石。
完形论
完形论认为经验或行为本身是浑然一体和不可分 解完形论认为经验或行为本身是浑然一体和不可分解的,整体
(whole)的形态及属性,并不等于各部分(part)之和,即“整 体不能通过各部分相加的和来达到”。
2人体
3反应
感觉和知觉特征
适宜刺激 感觉阀限 适应 相互作用 对比 余觉
知觉的基本特征 1 整
1 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 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错觉
注意与记忆特征 注意的模型
注意的特点
无意注意 受环境影响 有意注意 自身努力和生理因素
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课件
心理学
心理活动
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
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学研究一般范式
事实 》 描述 》解释》理论
事实
事实 心理学研究的求真和伪证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是人门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性的事件。
描述
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的说明。对于事实或研究对象分类的概 念化和概念化归纳应该是最基本的描述性科学研究。
感性心理学
感性心理学又称感性工程(Kansei Engineering),“感性”是日文 中的汉字。“感性工学”这个名词是由日本马之达[Mazda]汽车 公司的山本建一社长于1986年在世界汽车技术会议、美国汽车产 业经营者研讨会之演讲,与在密西根大学授课中所提出的。
简而言之,感性工学是将人们所具有之感性加以量化呈现,并由 其中探索到哪些设计定案是符合人们什么样的感性。“感性”是 指人对物持有之感觉或意象,是对物之心理上的期待感受。感性 工学的核心即在于经由各种调查技术与分析方法取得造型与消费 者感觉间的关系。
客观环境
记忆的特点:
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可以具体分为识记(信息的获取)、 保持(信息的储存)、再认(信息的辨识)、再现(信息的提取 和运用)等阶段。
记忆的种类
1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 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 3 瞬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4 形象记忆、听觉记忆与动作记忆
想象与思维特征
间的东西比如 看到玫瑰想到情人 看到月饼想到团圆 相似定律 联想到相似的东西 如看到羽毛球想到动物的羽毛等 对比定律 联想到完全不同的东西如如看到鼠标造型想到老鼠等
心理学学派
行为学派
行为学派理论的核心思想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而不 是“意识”,认为意识不能作客观的研究,所以意识不是心理学合 适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从哲学到科学的发展可以看做是灵魂到 行为的研究过程。
从哲学到科学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认为,灵魂和身体之间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人类的活动中。灵魂和身体相辉映。
接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也称为联想心理学 接近律 思考一个东西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其它在同一时间和同空
解释
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的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也许是“因 果”关系, 也许是一种“相关性”关系, 也许是“定性”的关 系。 也许是“定量”的关系, 也许是直接的关系, 也许是间接 的关系。
理论
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理论可以预测事物。一个理 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上升到理 论的水平
创造性素质
创造性知识基础
1思维的间接性 2思维的概括性 3思维与语言有不可分性
思维的种类
按思维的性质或思维形式分 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 按思维的指向不同分为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创造性心理特点
创造性机理 “超剩余空间”的存在 使人人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力的五要素 知识、经验、才能、心理素质和机遇
创造性的三个推动力 创造性欲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