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资料

合集下载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第一节 水在哪里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 、 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变化① :陆地---大气4. ② :海洋---大气--- :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5.水资源的分布:某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越丰富。

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 ;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夏季 ,冬季欠缺。

6.水与生命:A.水是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B.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含水量是不同的;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

C .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的含水量高于植物,其中水母的含水量高达98%.D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第二节 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水的电解是 变化)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 + ,说明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 和 。

②水是由 和 组成的; ③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④1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第三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3、阿基米德原理: 公式: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 , 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 排取米3)4、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和浮力F 浮的大小。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主要内容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主要内容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重难点分析1.了解地球上主要水体的组成和分布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为后面两个知识点作铺垫。

2.通过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物对环境适应三方面阐述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3.水的循环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先了解水循环定义,再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可分为海陆、海海以及陆陆之间循环三种情况,学习它们的特征和相互转化关系。

例题分析例1 下列有关地球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例2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量最大B.内陆水循环的水量最大C.内陆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断转化知识延伸磁水和磁化水指南针发明后,人们长期寻找液态“磁铁”,本世60年代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磁液,磁水就是磁液的一种。

把颗粒直径为微米级的铁氧体磁粉在皂化剂(如肥皂液)的作用下,溶化在普通水中,形成1018颗粒/厘米3的悬浮的乳化液体,这种水就是磁水,它的比重比水大。

磁水有磁性,可以与磁铁作用,表面张力很大,可使磁液表面变成弧形。

碳水的浮力很大,钨球都可在磁液内浮动。

磁水还有双折射现象,可使自然光通过时由一束变成二束。

磁水的用处很大,如用作特种真空泵中抽吸空气的介质;用作超大功率扬声器的阻尼磁铁;作成磁性墨水用于宇宙空间失重情况下的自动记录;用磁水制的针剂可对人体任何部位病变进行治疗;用于新型磁染色工艺等。

让水通过强磁场(我国常用2,000~8,000奥斯特的磁场)具有一定流速(一般在0.7~1.5m/s),这样形成的水就叫磁化水。

磁化水的用途也很大,它能使水壶和锅炉里的水垢疏松,达到清除水垢的目的。

用在制碱工艺中,可提高产量。

用磁化水冲洗照片、底片等可减少耗水量。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知识讲解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总复习知识讲解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第一节 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水的分布: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沼泽、
冰川、生物体、地下等 3.水体名称: 分类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分类2:淡水、咸水; 分类3: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二、水与生命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
二、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意义是:1 米3水的质量为 1000千克 水的密度是 1克/厘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1 厘米3 水的质量为 1克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1 米3 水的质量为 1000千克
水的密度是 1克/厘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p=ρgh
1、ρ指液体的密度
2、h 指液体某处到最高液面的垂
直距离 3、此公式只适用于计算液体的内 部压强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液体的深度;
测量 液体内部 压强的大小
第5节 水的浮力
一、浮力
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为什么不会被淹死?
一、水的浮力
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2、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向上的浮力 3、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 一个向上的浮力
能否说氧气和氢气是水的组成成分?
二、水的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无色 沸点
1标准大气压下 100℃
无味 凝固点
常温下液体
水的异 常现象
1标准大气压下 0℃
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4℃ 时水的密度最大,4℃以下 时,水热缩冷胀; 4℃以上 时,水热胀冷缩。
拓展:水还有哪些性质?
纯净的水是不良导体、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等。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讲义一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讲义一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讲义一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讲义一第一节地球上的水一、水的存在1.水的分布:我们周围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

海洋水:是地球水最主要的部分,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陆地淡水:虽然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水体的种类非常多,可以为人类提供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2.水的存在形式①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②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小部分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随着温度的改变,水存在的形式也发生改变。

③大气水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

④生物体内的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1.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蒸发是水循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动力)地球的引力全球的大气水分交换的周期为10天,更新周期短的地方,水循环比较活跃。

在水循环中水汽输送是最活跃的环境之一。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三、我国的水资源四、水与生命: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2.水的多少,影响着生物的分布生物体的含水量水体名称更新周期/年大气水 0.025—0.03(最快)河水(外流)0.03—0.05 湖泊淡水10—100 地下水100—1 000 海洋水约5 000 冰川约10 000(最慢)3.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溶于水、营养物质的输送靠血液、代谢产物的排出通过尿液。

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水的组成知识点(全)

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水的组成知识点(全)

第一节水在哪里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1、世界水体的构成从宏观上讲,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2、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二、水的重要性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许多生命体的组成中,水占其质量的一半以上。

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 2.5L ,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 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占 4/5 。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例:以绿色植物为例,水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①通过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其他元素一起合成有机物;②溶解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使之能被植物根系吸收;③通过叶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如:活动在沙漠地区的骆驼,通过关闭汗腺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体内的水分,并且通过其嗅觉系统可以在数千米以外“闻到”水源。

三、水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持续运动的过程。

2、成因: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3、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看图)4、途径: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 3种。

其中能补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小循环:海上循环(海洋——大气——海洋);内陆循环(陆地——大气——陆地);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5、水循环的意义:(a)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b)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6、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7、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哪里1、水1)组成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地球水总量0.94﹪冰川水占68.69﹪陆地淡水:占总水量的2.53% 地下淡水:占30.06﹪其他水体液态:大部分水2)存在形式:固态: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气态:空气中的水3)作用:a、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b、水是生命有机体重要组成部分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2、水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1)小循环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海洋—陆地—大气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1)2)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氧气3)物理变化:a、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只是物质在外形和状态方面发生变化b、例子:水冰木头桌子c、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a、定义:宏观:产生了新的物质微观: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改变b、例子:石墨金刚石铜绿的产生水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是化学变化过程2、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在在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是0℃在常温下是液态、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3、冰山的形成1)冰川的形成两个重要因素固态降水:雪、雾、雹温度极低粒雪:雪花落地后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过程: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他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不断挤压,其中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至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冰山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慢慢流下就形成了冰川2)冰山海上漂浮的冰山是冰川断裂进入海洋的巨大冰块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 m / v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33)单位:国际单位:㎏/m3常用单位:g/ cm注:m、 v、ρ三量单位必需统一4)换算关系:1kg/m3=1×10 -3g/cm35)性质: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同一物质,密度值不变6)变形公式: m=ρv v=m / ρ2、密度的测量方法1)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2)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3)计算3、密度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八年级上册 科学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八年级上册 科学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一节水在那里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在空气中,则以气态存在.水的总量达到1 .4×10 km³,约占地球总质量的万分之二.海洋占地球总水量96.53%,陆地淡水占2.53%,但水体种类非常多(大部分是冰川水,地下淡水和其它水体),实际可用淡水只占淡水总量的0.3%.当今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河流,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去占0.94%.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生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生物体水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终止.据测定:人体有重量2∕3以上是水,儿童达到4∕5.各种生物都一样.一个健康成人一天约需2.5升水水的循环: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详细见书第5页第二节水的组成水(H O)—→通直流电—→氢气(H )+氧气(O )阳(正极)产生氧,阴(负机)产生氢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氧气的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内,小木条复燃氢气的检验方法:点燃,发现它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也就是说氧气和氢气是从水中来的,所以水是氧和氢组成的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液态,沸点100℃.凝固点0℃.水4℃时密度最大,4℃以下时热缩冷胀, 4℃以上时热胀冷缩.第三节水的密度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ρ=m÷V密度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质量常用单位是千克.体积是米³,密度单位是千克∕米³(kg∕m³) 克∕厘米³(g∕cm³)实验证明:质量跟体积成正比,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1克/厘米³,也就是说1厘米³水的质量为1克.酒精密度0.8克/厘米³,铁密度7.9克/厘米³各种物质都有它自己的密度.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也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第四节水的压强压力: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不是重力,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压力的特点:力作用在受力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1压力: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2产生原因:物体之间相互挤压.3作用点:在受力物体表面.4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并且指向受力物体)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压力固体压强:我们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受力面积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P=F÷S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帕=1牛∕米².帕很少,常用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1帕相当于一张报纸对桌面的压力)液体的压强:一切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进一步的实验发现,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P液=ρ液·ɡ·h (ρ液:液体的密度, ɡ:9.8N/kg h:液体的深度)(用到公式有G/m=ɡρ=m÷V代入P=F÷S得P液=ρ液·ɡ·h )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2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2增大受力面积第五节水的浮力浮力:所有的液体(气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托”的力叫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悬浮在液体中: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受到的浮力大于所受的重力时(F浮>G物),物体会上浮,当它受到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F浮<G物),物体下沉;当它受到的浮力等于所受的重力时(F浮=G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密度计:它是根据浮力=重力的原理.液体的密度不同,吸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吸管的位置也是不同.根据这个原理制作了密度计.(密度计刻度上疏下密)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如砂糖,高锰酸钾等)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水是较好的一种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中,也有一些不能溶解在水里,但它们有时会溶解在其它溶剂里.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有酒精,汽油,丙酮等悬浊液(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面而形成的物质.(长期放置固体小颗粒会下沉)如泥水,血液等乳浊液(乳状液):小滴液分散到液体里面而形成的物质.(长期放置固体小滴液会上浮)如牛奶,原油等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中含有多种物质,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第七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这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这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浓溶液:溶有较多的溶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泡和溶液跟浓稀没有关系)稀溶液:溶有较少的溶质(不一定是不泡和溶液,泡和溶液跟浓稀没有关系)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数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溶解能力越强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g)溶解度(g)= ×100%(溶剂)饱和溶液中的溶剂的质量(g)第八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晶体:这种有规则形状就是晶体,有固定的溶点(硫酸铜,云母,食盐)结晶:结晶是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结晶的方法: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人们从水种提取物质时,通常是二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第九节水的利用和保护1我国的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我国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所以是世界贫水国之一.2从空间分布看,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3从时间分配看,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北方更为明显常用净化水的方法有1沉淀法2过滤法3蒸馏法沉淀法中常用的凝聚剂是活性碳和明矾水与生命的关系水在那里地球上水的循环电解水水的组成水的组成水的重要性质密度公式水的密度密度单位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水的压强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密度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深度示重法求浮力:F浮=G-F'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公式法)漂浮:F浮=G水的浮力平衡法求浮力悬浮: F浮=GF浮>G:上浮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悬浮F浮<G:下沉溶液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悬浊液乳浊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溶解度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计算方法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表达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式溶液的配制结晶的概念冷却热饱和溶液物质在水中的结晶结晶的方法蒸发溶剂结晶的应用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水的利用和保护水的污染与净水方法过滤操作。

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思维导图

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生活中的水知识点--思维导图

一贴。二低。三靠漏斗的使用来自1 2过滤水在哪里
水的分布 水的三态变化
固、液、气---物理变化
四个环节
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
水循环
两种形式
海陆间大循环----最重要的水循环 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小循环
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
自然沉淀 加入凝聚剂(如明矾、活性碳)吸附后沉淀
沉淀
溶有较少溶质
稀溶液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关系
浓溶液与稀溶液
注意点
ˎ̥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下沉、上浮是动态过程,不是稳定状态 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单位:g
潜水艇:潜水艇上浮下沉是通过对排水仓的排水和充水改变自身重力实现。
沉浮条件的应用
密度计
原理: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 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构造
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 测密度时,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处于漂浮状态
物质的水中的分散状况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水的利用和保护
晶体 :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结晶 :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获得结晶的方法
有些晶体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 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5节复习课件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5节复习课件

我能行
有一本长为20厘米,宽为15厘米,质量为0.5 千克的科学书,放在面积为1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 请你来求算该书对桌面的压强。(g=10牛/千克)
解:由题意得,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所以,F=G=mg=0.5千克×10牛/千克=5牛 桌面受力面积S=20厘米×15厘米=300厘米2=0.03米2 根据压强公式可得, p=F/S=5牛/0.03米2=166.7帕
3. 将一半叠放在另一半上面呢?
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我会做
1.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同种物质,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C、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平时所说的“棉花比铁轻”,它的实质是( D ) A、棉花的质量比铁小 B、棉花的体积比铁大 C、棉花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 D、棉花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
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力是 80 牛压强是
2×103
牛/米2,即2×103

2.拖拉机重6×105牛,要使拖拉机对地
面的压强不超过5 ×104帕,则拖拉机
带的总面积应不小于 12
米2
我会做
一容器装满甲液体,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
p甲;同一容器装满乙液体时,底部受到液 体压强为p乙。若p甲<p乙,则甲、乙密度关 系是 ( C )
A、ρ甲>ρ乙 C、ρ甲<ρ乙
B、ρ甲=ρ乙 D、无法比较
我会做
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 杯子放在斜面上,如图,此处小球 受到的浮力方向如何?
答:方向竖直向上。
我会做
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
容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

八年级(上)科学教与学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与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水在哪里1.海洋 96.53%2.53% 2.运动.相互转化3.水循环4.蒸发5.2.5升6.海洋陆地空气生物体内7.液态固态气态8.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9.水分 10.B 11.D 12.B 13.A 14.√×√×× 15.略 16.略第2节水的组成1.阴燃烧淡蓝氢气少氧气2.氢氧3.B4.C5.(1)负正 (2)氢氧 (3)已进行一段时间6.略第3节水的密度1.13.6× 103 4×103千克 40厘米32.700 0.63 6.3×10-43.1 不能能4.铜球铝球5.2.7×10310.8 2.7×1036.0.5 27.0.96×1038.948 3959.C 10.C 11.C 12.D 13.30千克14.11.3×103千克/米3第4节水的压强1.一样竖放的2.980 490 980 653.3 3.侧壁 1964.4×104 2×10-45.3:2 9:46.等于7.D8.D9.B 10.压力受力面积 11.39.2N 12.34米第5节水的浮力1.5 上浮2.3:43.铜铁等于4.A5.0 重力6.大于7.D8.D9.D 10.A 11.A 12.C D.略14.970.9m3 15.(1)0.3×10-3m3 (2)1.5×104Pa第6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相同2.a=b3.食盐、硝酸钾水4.白磷二氧化硫白磷二氧化硫5.悬浊液乳浊液6.(1)悬浊液 (2)溶液(3)乳浊液 (4)溶液7.D8.C9.C 10.D 11.B 12.B 13.A 14.(1)× (2)× (3)×(4)× (5)×(6)× 15.略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蒸发掉少量水降低温度加少量硝酸钾固体2.不饱和溶液饱和3.饱和不饱和4.降温加水溶液变浑浊,有熟石灰析出5.(1)≤ (2)100b/A6.(1)18.032 (2)1007.(1)12 68 (2)3 17 (3)12% (4)32% (5)20%8.C9.D 10.B 11.D 12.D 13.D 14.D 15.(1)(d—a)g (2)(d—a)/(b—a)×100% (3)(c—a)g (4)100(d—a)/(c—d)g 16.195克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晶体2.蒸发溶剂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不大氯化钠较大硝酸钾3.D4.B5.D6.D 7.B 8.B 9.略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1. 1/42.各种杂质浮仍有不适宜不能不适宜不含可以3.①③污水要回流长江,造成二次污染4.AC5.A6.D7.D8.D9.(1)C (2)F (3)D (4)A (5)B 10.(1)B(2)生活污水、工业中废渣、废气、污水、城市垃圾等 11.4.32L 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考虑,应立即修好或更换这只损坏了的水龙头。

初中八年级 科学第一章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初中八年级 科学第一章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三、水资源
1、水资源含义
(1)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2)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_陆_地_上_的_ _淡_水_资_源_ 。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一个区域可供人们 使用的水资源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 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 即区域内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 源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 较贫乏。
为什么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 美国,一些城市也会发生供水困难? 这些城市人口高度集中,水体分配不均, 生产、生活和工业、农业用水量非常大, 环境污染严重。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④ 降水 ⑤ 下渗 ⑥ 径流
2.水循环的成因 ①内 因 水的物态变化 ②外 因 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3.水循环三大过程 陆内、海内、海陆间循环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 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 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原始海洋景观想象图
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 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 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 草本植物的含水量达70%~85% 木本植物的含水量也有40%~50%;
4.把黄瓜切开,撒少量盐,过一会儿有很多 水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黄瓜内含有大量的水。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生活中的水1~3节讲义

生活中的水1~3节讲义

学生:科目:科学第阶段第次课教师:课题生活中的水1~3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1.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

2.水的循环和水体的运动3.水的组成和重要的性质 4.水的密度(1)难点:1.水循环的过程 2.水的密度的测量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内容知识框架第一节、水在哪里一、水的分布师问:水既然布满了我们的周围,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大量的浪费水呢,答案是否定的。

这是为什么呢?引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张图表,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得到的信息:1)、海洋水占地球水量的绝大部分,总储量为96.53%;其次是淡水,占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2)、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占68.69%,;其次是地下淡水,占30.06%;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其他水体包括:永冻土底冰、土壤水、湖泊淡水、沼泽水、河流水、生物水、大气水。

总结:尽管地球上的水总量较多,但对人们生产生活最密切的淡水资源却少,因此保护水资源非常重要。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而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存在。

随温度变化,水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二、水与生命1.生物生存离不开水旱灾地区的照片说明: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如果地球上没有水的话,那一切的生命都会终止。

有这样一个研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在饥饿状态下的生命极限最多7天。

7天不进食或者3天不喝水,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

2.动植物对不同水环境的适应我们先来看看沙漠中有哪些生物,沙漠中向来生物种类较少,生物为适应少水的环境,都有特殊的结构和本领。

仙人掌以叶片转化为刺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体内水分。

这种耐寒的植物根系都比较发达,有利于它们吸收水分。

素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则是能在体内储存大量的水,从而可以不常饮水来适应少水的环境。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 练习:
•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___溶物质。
•难
•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 A.易溶 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A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 •200 • • • • • • • • • •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对比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不同点和相同
名称 特征 形成过程
稳定性
溶液 悬浊液
固、液、气溶 固体颗粒分 解在液体里 散在液体中
稳定 不稳定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在 液体里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粒子大小 共同点
直径>1纳米 半径<0.1 微米
都是混和物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半径> 0.1微米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8 0

•7
0

• •
• •
•.• • •
•••
• •
• •
• •
• •
•(2)溶解度曲线
•6
0••

•5
•. 0 • • • •
•4 0•••••
•. •30 •••••
•. •2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学八年级及九上目录及重难点

科学八年级及九上目录及重难点
★★★
1、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H
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
★★★★
1、血液2、心脏3、血管4、血液循环
2H
第4节能量的获得
★★
1、氧化功能2无氧呼吸
1H
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
1、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H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
★★
1、生物的营养方式2、微生物的代谢
1H
这章还应配有总复习的时间
2H
九上合计约
课时
第1节物质的变化
★★★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H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
1、酸的共性2、酸的个性3、常见的酸
2H
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
★★★★
1、碱的共性2、碱的个性3、常见的碱
2H
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
★★★★
1、盐的共性2、盐的个性3、常见的盐
2H
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
1、常见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金属活动性规律
1H
第6节电能的利用
★★★★
1、电能、电功率的含义及应用
2H
第7节电热器

0.5H
第8节核能的利用

0.5H
第9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
1、能量在转化和转移中的守恒2、能量在转化和转移中的方向性
2H
这章还应配有总复习的时间
2H
第4章代谢与平衡
第1节食物与摄食
★★
1、营养素的作用2、牙齿的结构
2H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化合价的记忆2、原子团的记忆及书写3、化学式的书写
2H
第7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学生版(3)

八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第3节水的分布与组成、密度学生版(3)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 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课题水的分布、组成、密度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目的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了解并熟悉掌握水的分子组成,与元素组成。

4、熟练掌握氧气,氢气的相关特性。

5、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6、了解水的密度的相关知识。

7、养成学生由浅及深,从本质分析的方法与思维。

教学内容一、课前检测:(新学期课,无课前梳理)二、知识梳理水的分布:一、水: 1.海洋水,96.53%2.湖泊咸水与地下咸水,0.94%3.陆地淡水2.53%:i,冰川水68.69%ii,地下淡水30.06%iii,其它水体:①永冻土底冰 0.86% ②土壤水0.05%③湖泊淡水0.26% ④沼泽水0.03% ⑤河流水0.006% ⑥生物水0.003% ⑦大气水0.04%4.水主要以液态与固态的形式存在,同时在空气中以气态存在。

5.人的体重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儿童达到了4/5,水母达到了98%。

二、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P4表实验:黄瓜放盐)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绿色植物 A.光合作用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C.蒸腾调温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举例:气根、叶刺、骆驼、沙拐枣)三、水的循环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1 水在哪里1、地球上水的分布:(看书上)2、水的存在形态:固态水,如_____液态水,如_____气态水,如_____(如何证明我们周围存在气态水?______)3、水与生命⑴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⑵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种子的发芽等⑶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如沙漠中的骆驼和仙人掌)4、水的循环(★本节重点)⑴水循环的过程(能够看图进行描述)⑵水循环的途径: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水陆间水循环(大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上内循环(小循环)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小循环)⑶水循环的意义:通过水循环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2 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实验:①装置(认识)②现象:在两个玻璃管中都产生了气泡,并且负极(阴极)一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阳极)一管的两倍,V负:V正= 。

③气体的鉴定: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氧气,鉴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氢气,鉴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3、单位:克/厘米3千克/米 3 (要注意两种单位的相互换算)1克/厘米3=千克/米3(或=103千克/米3)*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表示:。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1章生活中的水 教材分析[上学期]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1章生活中的水 教材分析[上学期]

七、各节教学目标
第1节 水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 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 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水对人类发展的重 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 念。
第2节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 物,知道水的组成。
4.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5.了解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责任感。
6.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 能,初步学会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或人 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
八、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本章的难点
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 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的 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的思想。
四、单元划分和课时安排
单元
内容
节名
课时
一 水的存在
第1节
1
二 水的性质
第2—5节 实验:测 10 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三 水溶液
第6—8节 实验:硫 6 酸铜晶体的生长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一)教学目标Βιβλιοθήκη 1.知道水体的分类和比例(包括地下水)。
2.能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 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3.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第4节 水的压强

八上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水在哪里

八上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水在哪里

二、水与生命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P4 .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 3.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对水的适应能 .不同环境下的生物, 力不同。 力不同。
谈谈你对水与生命关系的 认识。 认识。你有哪些知识可以 与同学分享的
水在哪里
三、水的循环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生物水之间的互相转换和运动
第一节
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水的状态:固态、液态、 2.水的分布: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水的分布: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沼泽、冰川、生物体、 沼泽、冰川、生物体、地下等
第一节
水在哪里
一、地球上水的分布
1.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水的状态:固态、液态、 2.水的分布: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水的分布:海洋、大气、河流、湖泊、 沼泽、冰川、生物体、 沼泽、冰川、生物体、地下等 3.水体名称: .水体名称:
2.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的重要性: 水循环的重要性
(a)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 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 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 纽带 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 (b)通过水循环 使海洋源源不断向陆地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向陆地 通过水循环 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 哺育着生命.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供应淡水 滋润着土地 哺育着生命 (c)对各圈能量进行调节 对各圈能量进行调节. 对各圈能量进行调节
只占淡水资源总量的 ,且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 分布不均匀,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人口 分布不均匀,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 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的增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上1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八上1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一、水在哪里1、地球上的水的组成和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别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

大气中的水与海洋水相比,数量不多,但这部分水却会成云致雨,形成复杂的天气现象。

注:(1)根据水的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

(2)根据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分为咸水和淡水。

(3)根据水在地球上的积聚情况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注:(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来自于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人们在海上缺少淡水时,可以通过食用海洋中的鱼等动物来补充淡水。

2、水和生命(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许多生命体的组成中,水占其质量的半数以上。

组成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的主要成分水,如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重要的2/3以上,水母占98%。

(2)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只有在水分充足的时候,生物体内的各种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每个成年人平均每天约2.5升,主要供水途径为直接摄入和碳水化合物转化。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例如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缺水的环境,长有肥大的茎和小的叶刺,而根却非常发达。

3、水的循环(1)形成原因: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随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因而使水分在循环过程中的转移、交换成为可能。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太阳辐射式水循环的动力;地心引力是促使陆地水流归海洋的动力。

(2)水循环按照其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①发生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陆间循环) ;②发生在海洋——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海上内循环) ;③发生在陆地——大气之间的水体运动(陆上内循环) 。

二、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现象: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8∶1,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水的分布、组成、密度教学目的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了解并熟悉掌握水的分子组成,与元素组成。

4、熟练掌握氧气,氢气的相关特性。

5、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6、了解水的密度的相关知识。

7、养成学生由浅及深,从本质分析的方法与思维。

教学内容一、课前检测:(新学期课,无课前梳理)二、知识梳理水的分布:一、水: 1.海洋水,96.53%2.湖泊咸水与地下咸水,0.94%3.陆地淡水2.53%:i,冰川水68.69%ii,地下淡水30.06%iii,其它水体:①永冻土底冰 0.86% ②土壤水0.05%③湖泊淡水0.26% ④沼泽水0.03% ⑤河流水0.006% ⑥生物水0.003% ⑦大气水0.04%4.水主要以液态与固态的形式存在,同时在空气中以气态存在。

5.人的体重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水分,儿童达到了4/5,水母达到了98%。

二、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P4表实验:黄瓜放盐)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绿色植物 A.光合作用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C.蒸腾调温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举例:气根、叶刺、骆驼、沙拐枣)三、水的循环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课堂练习:1.地球上存在着水且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可以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___水___球。

2.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海洋水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陆地淡水尽管只占3.47%,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

在陆地淡水中冰川水占68.69%。

可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全部淡水的 0.3%为人类提供了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3.地球上的水的存在形式:固体、液体、气体4.当今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地球上淡水资源总量的0.3%,主要(A)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B.江河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C.江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D.海洋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5.下列水体更新周期最短的是(A)A.大气水B.地下水C.海洋水D.冰川6.人们不能直接饮用海水,其主要原因是(C)A.海水比较浑浊B.海水常受各种污染C.海水的盐度高D.海水温度低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B)A.无机盐B.水C.蛋白质D.纤维素8.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D)A.地下水B.冰川水C.河流水D.海洋水9.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B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地内循环D. 大洋循环10.仙人掌的下列结构中与缺少水分无关的是(D)A.发达的根系B.叶转变成叶刺C.植株高大D.肉质茎11.根据课本“水的循环”图,我们可以知道: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合海洋水会以___蒸发_的形式,转化为气体。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

固态的冰川会直接升华为气体或融化成液体补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空气中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回重新液化成为液态的水或凝固成固态的水,并以各种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

12.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冰川、地下淡水和河流湖泊。

其中海洋水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它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水体的种类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饮用用水。

水的组成:电解水:水→氢气+氧气(通直流电)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两种气体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木条复燃→氧气可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水的基本性质:颜色无色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100℃气味无味凝固点(在标压下)0℃状态液态水的异常现象氧气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支持燃烧、呼吸氢气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燃烧水由水分子组成例1: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氢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2:1二、课堂练习。

1、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质量比为1:8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中由 2 个氢原子和1氧原子构成,水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纯净物。

2、根据水的分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两电极上都有气体冒出,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连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2:1倍。

实验结论: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D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D.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5、下列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B )A.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B.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D.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86、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A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7、有人说由氢气+氧气水可以知道,水应该具有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这句话对吗?为什么?错。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8、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

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查阅资料】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点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任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

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酸(选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量过多。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来测定溶液,原因是酚酞遇碱变红。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盐酸,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

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生成的是碱性较强的氢氧化钠。

水的密度一、1. 分别用量筒量出40、80、100毫升的水,用天平在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

将有关数据填入表格中,并计算出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体积/毫升 质量/克 质量/体积 克/毫升1 40 40 12 80 80 1 31001001思考和讨论 你能对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后归纳出结论吗?结论;水的质量跟体积正比,而且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1克/毫升,即1毫升的水的质量为1克。

2. 把上述活动中的水改为酒精进行实验得到出相关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

体积/毫升 质量/克 质量/体积 克/毫升1 40 36 0.82 80 64 0.8 3100800.8结论 酒精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1毫升的酒精的质量为0.8克。

推广 进一步实验可测得:1立方厘米的铁的质量为7.9克,1立方厘米的铜的质量为8.9克。

结论 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相同。

即: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物质的特性叫密度。

1.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 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3. 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 二、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能相互区分辨认的一种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性质。

它表示相同的体积情况下,不同的物质质量不同;或者说要相同质量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体积不同的性质。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大小、质量的多少无关。

密度公式vm=ρ是定义密度大小的公式。

但不能决定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所以说,密度不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也不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在学习密度公式时,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十分重要。

例如纯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1m 3的纯水质量是1.0×103kg 。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 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的单位还有g/cm 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g/cm 3=103kg/m 3,由此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但也有密度相同物质,如煤油和酒精的密度都为0.8×103kg/m 3。

若不同物质的体积相等,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若不同物质的质量相等,则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三、测定物体的密度实验根据密度公式Vm=ρ来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质量m 和体积V ,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