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矿泉水》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估算》中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估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会简单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比较大小等运算已经较为熟悉。
但是,对于估算的概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买矿泉水,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点,需要通过实例来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估算方法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矿泉水瓶、计算器、白板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矿泉水瓶、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估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展示矿泉水瓶,提问:“你们知道矿泉水的价格吗?如果要买一瓶矿泉水,需要支付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情境。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矿泉水的价格是5元一瓶,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2瓶矿泉水,需要支付多少钱?”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2.运用加、减法进行货币的加减计算;3.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货币中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2.运用加、减法进行货币的加减计算;3.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本课内容:老师拿出一张50元的大钞票,让学生跟随老师来到饮料店里,让学生选购自己喜欢的矿泉水,问学生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尝试估算一下。
第二步:讲解1.展示课件,“元、角、分”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让学生自己拿出钱来算一下:张同学买了一瓶1元的矿泉水,他给了售货员一张5元的大钞,售货员找了他多少钱?第三步: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以下数学计算:1.刘明同学买了两瓶1.5元的矿泉水和一瓶2元的运动饮料,他给了售货员一张10元的大钞,售货员找他多少钱?2.张丽同学买了一瓶3元的矿泉水和一袋2.5元的薯片,她给了售货员一张10元的大钞,售货员找了她多少钱?3.邓华同学买了两瓶2元的纯净水和一包1.5元的豆皮,他还剩下了一张10元的大钞,他共花了多少钱?第四步:拓展1.让学生分组进行矿泉水价格的比较,包括同品牌或不同品牌的价格比较,让学生了解矿泉水市场价格。
2.让学生自行创新,设定购买物品以及金额,进行多项加减法计算。
教学方法1.演示教学法:通过课件、实物等教学辅助手段展现“元、角、分”的基本概念。
2.交互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课上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感悟本课教学通过实际的购买矿泉水的场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货币中元、角、分的换算关系,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买矿泉水》(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买矿泉水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教学重点•如何计算购买矿泉水的费用•如何选择最优惠的购买方案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购买方式的费用计算方法•推动学生形成自己的计算思想,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通过引入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带入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小明和小红各买了若干瓶矿泉水,小明花费了10元买了5瓶水,小红花费了12元买了8瓶水,那么谁买的更划算呢?第二步:问题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列出小明和小红的购买方案,比较费用,并寻找更划算的购买方案。
第三步:计算费用让学生进行计算比较费用,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如何计算费用,找出优惠的购买方案。
第四步:总结回顾在分析和计算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明和小红的费用是不同的?•是否有更优惠的购买方案?•如何计算矿泉水的费用?在学生总结的同时,教师可以再次强调和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人机互动: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前教学和课堂演示。
•视听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和讲解。
•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计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环节设计环节1:引入(5分钟)通过引入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表现出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环节2:问题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了解小明和小红的购买方案。
环节3:计算费用(30分钟)让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费用,找出优惠的购买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计算。
环节4:总结回顾(1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问题,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环节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需要补充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能存在对计算方法的理解错误,需要进行纠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购买矿泉水时的计算方法和选择优惠方案的能力。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
学情分析: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掌握的比较好,但估算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体验数学法则生成的科学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校要开运动会了,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矿泉水。
看看老师在买矿泉水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解决,好吗?2、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3、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
(板书课题:买矿泉水)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1)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从中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2、初步估算,培养数感(1)张老师买2箱饮料大约需要多少钱呢?(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估算方法,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接下来我们来算一算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验证一下我们的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1)24×3=72(元)72×2=144(元)(2)24×3×2=72×2=144(元)(3)24×2=48(元)48×3=144(元)(4)24×2×3=48×3=144(元)4、引导学生结合算式,理解连乘算式运算顺序,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精选11篇)
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三年级《买矿泉水》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1、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温习铺垫1、口算20×3=0×6=8×0=24×3=12×8=12×4=22×4=300×4=2、竖式计算48×4=320×5=602×5=540×3=二、创设情境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
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
(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老师需要准备多少钱呢?三、自主探究感悟新知1、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
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2、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解法,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取,并对其方法进行研讨。
组长选一位同学做好记录。
3、全班交流算法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你的算法?生1:我是估算的。
要比120元多。
算式是20×3×2=120(元)生2:150元就够了。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doc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的最后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创设“买矿泉水”的数学情境,运用连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首先安排估算“150元够买两箱矿泉水吗?”,让学生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然后,实际计算“一共要花多少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利用数量关系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最后设计生活中的“连乘”问题,加强学生对连乘含义的理解。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连乘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购物经验,但是对于解释连乘每一步表达的意义还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利用数量关系来理解连乘运算顺序时一定要强调解释每一步的意思。
三、教学目标第 1页共12页1.在“买矿泉水”的情境中,学生能解释估算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数量关系理解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与连乘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估算、小组交流、计算、全班分享等活动,学生能明确数学问题的探究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与连乘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连乘的数量关系,结合情境图解释连乘的运算顺序。
五、教学策略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六、教学准备PPT、教材、课堂题单、积木教具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观察图片、情境分析师:同学们要去露营,张老师需要购买一些矿泉水,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第 2页共12页生:张老师要买两箱矿泉水,一箱矿泉水有24 瓶,每瓶3元。
师:你找得真完整。
教学环节(二):独立探究、交流分享师:那结合情境图里的数学信息,请孩子们“估一估,用150元买两箱矿泉水够吗?”,注意这里是要用估算的方法,一定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的排列、组合》中的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简单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学生买矿泉水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排列、组合的过程,从而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排列、组合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排列、组合的概念理解起来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情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简单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排列、组合的过程,从而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简单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排列、组合的过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排列、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矿泉水的图片、排列、组合的实例。
2.准备计时器、记录表格等教学工具。
3.提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排列、组合现象,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矿泉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矿泉水?如果要买这种矿泉水,你们会怎样选择?”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排列、组合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简单的排列、组合实例,如:买1瓶矿泉水、买2瓶矿泉水、买3瓶矿泉水等。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的规律,从而引出排列、组合的概念。
数学教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案教学设计6 买矿泉水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素材,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根据铺垫内容类推,独立探究。
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时,相互启发。
在寻求不同方法时,根据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带动全组成员,齐心协力,攻克难关,让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策略,使独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集体的力量下迎刃而解,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积木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生:粉笔。
师: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数出这盒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吗?生:24支。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生:这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
所以一共有4×6=24(支)。
师:那么5盒这样的粉笔有多少支?生:24×5=120(支)。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刚才这道题目?生:1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
5盒这样的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师: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生:4×6=24(支),求出1盒粉笔有多少支。
24×5=120(支),求出5盒粉笔有多少支。
师:类似刚才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应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眼前的实物先数后算,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们从情境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张老师要买2箱矿泉水。
生2:一箱矿泉水有24瓶,每瓶3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间交流)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出你得到的数学信息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的问题?预设生:矿泉水每箱有24瓶,每瓶3元,买2箱矿泉水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2.估一估,150元够吗?师:请同学们估一估,买2箱矿泉水大约需要多少钱?(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估算。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买矿泉水》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矿泉水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情境中的口语交流,并能正确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买矿泉水》的教材和课件。
2.卡片上写有与矿泉水相关的图片和词语。
3.学生的教材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与矿泉水相关的知识。
2.引入本节课的话题:买矿泉水的经验和方法。
步骤二:预习导入(10分钟)1.学生们分成小组,拿出课本翻到《买矿泉水》这一篇。
2.让学生自主阅读,互相讨论,提问:你们理解了文章的大意吗?有哪些生词不认识?步骤三:重点词汇及句型讲解(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重要的词汇和句型,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大声朗读和模仿。
2.分组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组合成句子,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
步骤四:情境模拟(20分钟)1.教师设计实际情境:假装在超市买矿泉水的场景,学生们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对话练习。
2.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同时记录一些学生的表现和问题。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和所学的知识点。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步骤六:课后作业(5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
可以是和对话有关的练习题。
2.鼓励学生把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更加了解了买矿泉水的相关话题。
只是在实际情境模拟的时候,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紧张和不自信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公开课教案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公开课教案《买矿泉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口算10×6+2870+3×6 6÷2+11 9-42÷79×0+15 4×8-1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板题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近学校图书室买来一批新书,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
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三、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1)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图书室有200本书, 2个4层的书架。
)(2)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可能:①2个书架有几层?②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③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2.合作探究。
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3.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200÷2÷4 200÷(2×4)=100÷4 =200÷8=25(本) =25(本)200÷2=100(本) 2×4=8(层)100÷4=25(本) 200÷8=2(个)(这里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在小组总结该小组有几种方法。
)4、汇报时追问:(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3)4×2是什么意思? 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矿泉水》的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买矿泉水》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会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小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
难点: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喝过矿泉水吗?那你们知道矿泉水的价格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买矿泉水的数学知识。
2.学习小数的读写方法(1)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数。
请大家看黑板,这是什么数?(展示1.25)生:小数。
师:那你们知道这个小数怎么读吗?生:一点二五。
师:很好,那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数,这是什么数?(展示3.50)生:小数。
师:那你们知道这个小数怎么读吗?生:三点五。
(2)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本,我们来写几个小数。
先写1.25,再写3.50。
(3)师:大家写得怎么样?有没有发现问题?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字的顺序。
3.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1)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小数的大小。
请大家看黑板,比较1.25和3.50。
生:3.50大于1.25。
(2)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本,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组小数的大小。
第一组:1.25和1.30;第二组:3.45和3.50。
4.学习小数的加减运算(1)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小数的加减运算。
请大家看黑板,这是一道加法题:1.25+3.50。
师: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1.25的整数部分是1,3.50的整数部分是3,所以我们将它们相加,得到4.75。
师:我们来学习减法。
请大家看黑板,这是一道减法题:3.50-1.25。
师: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3.50的整数部分是3,1.25的整数部分是1,所以我们将它们相减,得到2.25。
(2)师:现在请大家拿出练习本,我们来写几道小数的加减法题。
《买矿泉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买矿泉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买矿泉水》这一教案,涵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购物中的数学》中的《买矿泉水》一节。
教材通过矿泉水的购买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减法的实际应用,学会在小数环境中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矿泉水购买情境中的小数减法概念。
2. 掌握在小数环境中进行减法计算的方法。
3. 能够应用小数减法解决实际购物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矿泉水购买情境的理解。
2.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3. 实际问题中应用小数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1. 小数减法计算的准确性。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课件或黑板。
2. 矿泉水购买情境的图片或实物。
3. 小数减法的练习题。
学具:1. 学生练习本。
2. 铅笔和橡皮。
3. 小数减法的计算器(可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展示矿泉水购买情境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情境。
提出问题:“如果你买了3瓶矿泉水,每瓶3元,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如果你只买了2瓶,需要支付多少钱?”2. 讲解小数减法:在黑板或课件上展示小数减法的计算过程,用具体的例子解释小数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引导学生跟读并理解小数减法的计算步骤。
3.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小数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拓展:提出实际购物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1. 小数减法的计算步骤。
2. 实际购物问题的描述和解决过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六课时《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六课时《买矿泉水》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矿泉水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常见的矿泉水品牌和售价。
2.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对矿泉水的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了解一些饮料的信息,例如矿泉水对人体的作用,市场上常见的矿泉水品牌和售价等,提高情境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学习(1)呈现问题:小张有10元,他去超市买2瓶矿泉水,每瓶矿泉水的价格为3元,他还剩多少钱?(2)合作讨论:让学生自主分组,两人一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举出计算公式和步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展示答案: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使用加减法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并加深理解。
(4)拓展练习: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自行制定解决方案,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总结和归纳(1)归纳本节所学内容,包括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等。
(2)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作业布置布置《买矿泉水》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加减法方法和步骤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总结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参考1.互动式数学教育平台“数学思维课堂”的《买矿泉水》教学案例2.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上《买矿泉水》单元教学设计3.实际场景中加减法的应用示例资料收集整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货币》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模拟购买矿泉水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以及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实际购物经验有限,对购物过程中的计算和交流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购物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2.教学难点:人民币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人民币进行复杂的购物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实物或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矿泉水等商品,用于模拟购物活动。
3.准备购物计算器或纸笔,用于学生进行购物计算。
4.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他们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和进位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矿泉水图片、计算器、投影仪等。
2.学具:学生计算器、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矿泉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买5瓶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进位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
然后,教师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上台演示,检验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买矿泉水》(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乘法·第6课时买矿泉水·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学习并掌握了连乘的运算顺序,但是学生还未学习过如何用乘法的综合算式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应用题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使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探究并掌握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算式。
2.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用连乘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用连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列竖式计算,下面我家来考考大家。
1.用竖式计算,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56×6= 708×3= 230×8=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老师巡视,然后出示答案。
教师展示答案:336;2124;18402.买矿泉水。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箱矿泉水有24瓶,每瓶3元,买2箱矿泉水。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买2箱矿泉水共花多少钱?师:很好,到底要花多少钱呢?怎样列式计算呢?今天将继续乘法的学习。
(板书课题:买矿泉水)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帮助学生回顾乘法的计算方法,再提出新的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探究精神,为新课的开展打下基础。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
(1)估一估,150 元够吗?生1:估算24×2时,可以把24看成20,再进行计算,我发现20×2=40。
师:这样我们会发现估小了,不好判断。
怎样估才比较接近?生2:估算24×2时,可以把24看成25,再进行计算,我发现25×2=50。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说一说150元够吗?生:150元够了。
师:接下来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钱?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计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以“买矿泉水”过程中发生的连乘问题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连乘的实际含义,掌握运算顺序,逐步理解连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以三个问题为导引,启发学生思考:一是估一估,150元够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魏适当的估算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是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
三是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计算。
引导学生寻找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化理解连乘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初步体会连乘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建立连乘的模型,深化理解连乘的含义。
◆课前准备
◆
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情境图)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张老师需要购买一些矿泉水,仔细观察情境
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张老师要买2箱矿泉水,一箱矿泉水有24瓶,每瓶3元。
3.师揭示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师:估一估,张老师带了150元买两箱矿泉水够吗?
2.学生估算、同桌交流。
集体汇报,教师引导分析可能方法:
(1)把每箱24瓶估成20瓶,先用20×2算出两箱大约40瓶,再用40×3=120(元),就算出买两箱矿泉水大约需要120元,因为120比150少,所以够买。
(2)一箱24瓶,每瓶3元,那么24×3=72(元),把72看成70,一箱矿泉水大约需要70元,再用70×2=140(元)两箱就大约140元,140比150少,所以够买。
(3)把每箱24瓶估成25瓶,先用25×2算出两箱大约50瓶,再用50×3=150(元),就算出买两箱矿泉水大约需要150元,所以够买。
(4)把每瓶3元估成每瓶5元,那么24×5=120(元),也就是一箱大约120元,买两箱就是120×2=240(元),240比150大,所以不够。
(5)把一箱24瓶估成30瓶,那么两箱就大约有30×2=60(瓶),每瓶3元,两箱就大约需要60×3=180(元),180比150大,所以不够。
(6)师:比较这几种估计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7)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比较。
3.师:刚才有的同学估算的结果是150元够买两箱矿泉水,有的同学又估出来不够,那到
底哪种估算结果更接近我们的实际结果呢?大家抓紧时间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元”。
4.学生独立做题,组内交流,集体汇报时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思路:
(1)先用24×2=48(瓶),算出两箱一共有48瓶,每瓶3元,再用48×3=144(元),算出两箱要花144元。
(2)先用3×24=72(元),算出一箱需要72元,买两箱就是2×72=144(元)。
(3)列成综合算式:24×2×3或者24×3×2。
(4)师: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我们把像这样连续乘的运算称为连乘,在书写的时候跟我们之前的脱式计算要求是一样的,等号要写在第一个数下面靠前面一点的位置。
(5)师:连乘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24×2×3先算24×2求出两箱一共48瓶。
再乘3算出两箱一共要花144元。
24×3×2,先算24×3求出一箱72元,再乘2,求出两箱144元。
(7)师:比较这两种脱式计算的方法,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8)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想法。
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所以三个数相乘的顺序不同,但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计算结果相同。
5.(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认真观察这三幅图,你能分别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
些数学信息,你能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吗?
6.学生获取信息、独立解决,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明确:
(1)图1中有两个书柜,每个书柜有三层,每层能放35本书,问题是一共能放多少本书?可以先算2×3求出两个书柜一共有6层,因为每层有35本书,再用6×35,算出一共能放210本书,列成综合算式是2×3×35。
也可以先算3×35求出一个书柜可以放105本书,因为有两个书柜,再用105×2,就算出两个书柜一共能放210本书,列成综合算式是3×35×2。
(2)图二中积木有4层,每层有2行,每行12个,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上下观察:可以先算一层有多少个,2×12=24(个),再算4层有多少个,24×4=96(个)列成综合算式是:2×12×4。
前后观察:可以把这堆积木可以拆成前后2组,每组有4行,每行有12个。
先求每组有多少个,4×12=48(个),再求前后两组共有多少个,48×2=96(个)。
左右观察:可以分成这样的12组积木,每组积木有4层,每层有2个。
先求每组有多少个,4×2=8(个),再求12组一共有多少个,8×12=96(个)。
(3)图3,从直观图中可以看出,鸡有45只,鸭是鸡的5倍,鹅是鸭的2倍,问题是鹅有多少只?可以先求鸭的只数,用45×5=225(只),再求鹅的只数,用225×2=450(只),列成综合算式是45×5×2。
也可以先算鹅的只数是鸡的多少倍,用2×5=10,再求鹅的只数,45×10=450(只),列成综合算式是45×(5×2)。
7.师:比较这些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1)具体的事情不同,但都可以用连乘方法进行计算。
(2)连乘时,数字相乘的顺序虽然不同,但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3)你还能提出一个用连乘计算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理解连乘的数量关系,建立连乘的数学结构模型,感受连乘时乘的顺序变了,但乘积不变的规律,从而为后续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打好基础。
]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红第1题:独立做题,先估一估、再算一算,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明确数量关系和
列式方法。
2.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解答,组内交流。
(2)集体订正,教师引导明确计算方法。
3.练一练第3题:全班齐练,集体交流,明确运算顺序。
4.练一练第4题:(1)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算一算。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数量关系及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连乘的学习,不能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训练,必需要借助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连乘问题的数学结构和模型,教师教学新课时要紧紧抓住这一点,练习时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关注点。
]
四、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全课。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