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书评

合集下载

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园冶》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小说,作者是李斯卿。

小说以小家庭琐事和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为主线,以述说人情世故、家庭和婚姻问题,并呈现了当时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的缩影。

读完这篇小说,我深受启发,对于家庭和婚姻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认识。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妻园冶和云英,他们是一对好夫妻,生活简单而幸福,但也有许多人情世故和道德观念的困扰。

园冶一直秉持着诚实守信、为人正直的原则,但他在婚姻上却遇到了很多的挫折。

丈母娘不喜欢儿媳妇,因为云英不是大家闺秀出身,没有充足的嫁妆。

园冶一直努力工作,希望能谋得一份好工作,挣得更多的钱来补贴家用。

可是他却总是碰到坏人,陷入了各种困境。

园冶和云英两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做许多辛苦的工作,但他们对彼此的爱从未改变。

通过园冶和云英的婚姻问题,小说中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道德观念。

婚姻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它也被一些虚荣、功利的因素所演变。

不同的家庭条件和嫁妆多少都成了衡量婚姻的标准,而爱情似乎变得微不足道。

小说中园冶和云英的婚姻并不是完美的,他们因为贫穷和缺乏社会地位而遭受很多的压力,但他们依然坚持和守护彼此。

他们的婚姻观念值得我们深思,婚姻不能完全建立在物质上,而是应该建立在相互关爱和扶持的基础上。

除此之外,《园冶》还呈现了人情世故的复杂性。

园冶和云英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的困境和挫折,但他们都坚信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有的善良诚实,有的奸诈狡猾。

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小说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浮躁。

我深受启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要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用善良和宽容来待人,不要被一些功利和虚荣的因素所迷惑。

通过阅读《园冶》,我对于家庭和婚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它是承载着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一种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境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信仰和原则,相互关爱和扶持,我们就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实现家庭幸福和美满。

总的来说,读完《园冶》让我对于家庭和婚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园治读后感3000字

园治读后感3000字

园治读后感3000字一、园林之美,美在自然。

书中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点就是对自然的尊重。

园林不是生硬地去改造自然,而是巧妙地顺应自然。

就像我们人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一样,园林也是。

那些山石、水流、花草树木,都不是随随便便摆放的。

比如说山石,不是简单地堆砌起来就完事了,而是要根据它们的形状、质地,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让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从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

水流也是,弯弯曲曲的小溪,潺潺地流淌着,这才是自然该有的样子。

不像我们现在有些城市里的人造景观,水都是直直的沟渠,一点生气都没有。

二、造园者的匠心独运。

造园者那可真是一群充满智慧和艺术感的人啊。

他们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

从整体布局到每一个小细节,都得精心设计。

就拿园林里的小径来说吧,它的宽窄、走向,都大有讲究。

窄窄的小径,蜿蜒在花丛之间,走在上面,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秘密花园。

而且造园者还特别擅长利用空间,小小的一块地方,能给你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

他们还会巧妙地设置一些遮挡物,比如说假山或者是屏风之类的,让你在园林里走的时候,一步一景,每走一步都有新的惊喜。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平凡的事情变得有趣起来。

三、园林里的文化底蕴。

园林可不仅仅是好看的花草树木和石头的组合,它里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园林的名字到每一处景点的命名,都有着文化的影子。

这些名字往往都取自诗词歌赋,充满了诗意。

比如说“拙政园”,这个名字就很有深意,体现了园主人那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境。

而且园林里的一些建筑风格、装饰图案,也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风貌。

在园林里走一圈,就像是在读一本历史文化的书籍。

这让我觉得我们老祖宗真的很厉害,他们把文化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园林这样的休闲之地,都充满了文化的气息。

四、与现代的联系。

你感兴趣的园林《园冶》观后感

你感兴趣的园林《园冶》观后感

你感兴趣的园林《园冶》观后感今天我看了一个关于园林的书,名字叫《园冶》。

嗯,书里有好多好多有趣的园林故事呢!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说了好多好多花花草草,还教了我怎么种花,怎么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书上说,园林就像是一幅画,里面有高高的树、胖胖的石头、还有好多颜色的花。

哇!我好像也想去弄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花园呢。

想象一下,我在花园里跑来跑去,脚下的草软软的,旁边的花香香的,蝴蝶还飞来飞去,叮叮当当地,真是太好玩啦!
《园冶》里有一段讲到用水池做园林的故事,水池旁边可以种点柳树,树枝垂下来,像小手一样,软软的,摸起来肯定很舒服。

还可以听到水哗啦啦的声音,像是小溪在唱歌一样。

咿呀呀,好好听!
我觉得园林不光是种花种树,更是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地方。

如果我能有一个小花园,那该多好呀!
—— 1 —1 —。

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园冶》是中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包含了十余个篇章,通过描写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性的复杂多样。

阅读完《园冶》,不禁让我陷入深思,对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以及艺术手法都产生了一定的感悟。

首先,通过《园冶》中的多个篇章,冯梦龙对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精准的描绘,展现了他深厚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无论是官员、商人、庶民还是神仙、妖精,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个性。

例如,在《保管草根》中,作者通过富有智慧和勇气的周贵人,揭示了庶民心中的正义感与对不公平的坚决抵抗。

在《道长肚中藏珠》中,作者以一个有趣的情节,轻松诙谐地刻画了一个贪婪的道士的形象,赋予了故事更加生动有趣的色彩。

通过这样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读者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所呈现的情节,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冯梦龙在《园冶》中灵活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变化与惊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对情节设置的巧妙运用。

每个篇章的故事情节都非常精彩,通过起承转合的结构,使得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感。

例如,在《孽龙不孽》中,作者通过神秘的呼吸法、喜怒无常的龙王等元素,创造出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此外,冯梦龙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丰富了文本的表达形式,给读者带来更多的阅读享受。

最后,通过《园冶》中的多个故事情节,不难看出冯梦龙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无论是揭示社会弊病还是对人性的思考,他都以一种幽默、讽刺的方式进行了呈现。

在某种程度上,《园冶》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讽刺和批判,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揭示出其中的现实问题和人性弱点。

例如,《严丸》中,通过描绘严姐姐的凶恶和冷漠,暗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不公和虚伪。

而在《董妈养民长寿》中,揭示了当时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

这些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既用幽默的笔调调动了读者的笑点,也让人们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深感关注和思考。

《园冶》书评及原文

《园冶》书评及原文

园冶目录《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编辑本段《园冶》作者简介计成,字无否,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编辑本段《园冶》主要内容和精髓《园冶》共三卷,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

《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

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

在十篇的论述中,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

《园冶》是我国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一本专著。

作者计成对造园艺术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如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园林布局(包括建筑、门窗、栏杆、墙垣等的构造和形式),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借景等,都有系统阐述。

无论对我国造园史、建筑史的理论研究,还是对造园设计和景观艺术的实践,都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书不仅仅是谈"园子",妙在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环境观,"精而合宜"的建筑观,"随曲和方"的空间观为一体,言简意赅。

原文系四六文体,读起来却不涩,极富诗情韵味,朗朗上口。

再配以陈植老先生多年辛勤而成的注释,确是一本环境营造学科(built environment)的建筑和环境艺术的专业必读常备书。

书中多有妙言警句,如"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巧而得体,体宜因借","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不一而足。

有"好事者"乎?《园》中一会耳!其他地方拉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读《园冶》,要联系中国哲理,尤其是它“无往不复”的时空互涵观念,在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中四维时空观表现得很突出。

对比一下中西园林之差别,可以反衬各自特点。

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园林之偏爱借景实源于中国画之动点透视法,也就是在时光流逝,移步换景的观赏方式中去体会时空流与生命流的意义。

西方园林几何式布局偏爱对景与夹景,在焦点透视中体会空间的深度与时间的停顿(宛如音乐中的休止),与油画照相式的复制世界同出一辙,反映了绝对时空观。

其次,在中国文化与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命题是一个硬核。

计成的《园冶》虽然通篇贯穿天人合一理想,却并不具有天人感应的迷信。

“切要四时,何关八宅”,表明他是反对风水术的。

所以,在他的因借体宜理论中,反复强调天然之趣,却并不让人们去盲从堪舆形势的说教。

园冶读后感800字

园冶读后感800字

园冶读后感800字《园冶》是明代著名园林艺术家计成创作的一部关于园林艺术的专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

这部书不仅详细介绍了园林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还阐述了园林艺术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园林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园冶》让我认识到了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书中,计成通过对园林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园林艺术的美轮美奂。

他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感。

同时,他还强调了园林艺术的空间处理,通过错落有致的建筑、曲折迂回的小路和丰富多样的植被,营造出一种既具有层次感又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

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对园林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园冶》让我明白了园林艺术的哲学内涵。

在书中,计成将园林艺术与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相结合,认为园林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他主张在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的特点,顺应自然的规律,使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同时,他还强调了园林艺术的精神性,认为园林不仅是观赏的对象,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这种哲学思想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园林艺术产生了敬畏之心。

《园冶》让我学到了很多园林设计和施工的方法。

在书中,计成详细地介绍了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等。

他还介绍了许多具体的设计技巧,如借景、障景、点景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于我今后学习和欣赏园林艺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园林施工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如选材、布局、施工等。

这些内容让我对园林工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对园林艺术产生了实践的欲望。

《园冶》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园林艺术专著。

它不仅让我领略了园林艺术的美,还让我明白了园林艺术的哲学内涵和实践方法。

我相信,通过学习《园冶》,我会在园林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园冶》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园冶》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园冶》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园冶》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造园理论著作。

《园冶》中所体现的虚与实的意境之美

《园冶》中所体现的虚与实的意境之美

《园冶》中所体现的虚与实的意境之美
《园冶》中所体现的虚与实的意境之美
《园冶》是吴承恩先生所写的一部古典名著,其中写到了虚与实的美。

这篇古
典名著的特点是用一种诗意的文字来深深地把真实世界融入虚幻的丰满之中。

虚与实在《园冶》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古书中描述的文明辉煌却是虚无缥缈、向大自然低头的,正好形成了一种虚与实的讴歌,让人们把生活中珍贵的却容易被遗忘的事物把握住。

而古书里提及的庭院,更是世外桃源般地让人向往,尤其是描写的阶梯非常生动、绚艳,这也让人看到了一种虚实的美,一种永恒的真理。

另外,《园冶》中的虚与实的美不仅仅是描写庭院的格局,而是结合了多种因素。

例如,描写花卉的颜色非常逼真,让人们感受到朝阳下花开时的明媚,仿佛花卉是唯一真实却又总有一种虚无的感觉;而石桥清晰地临近碧荷池塘,让人们可以挥洒思绪,感受到了宁静而虚无的美妙。

总的来说,《园冶》中的虚与实之美,就是一种把生活中神圣的真实和令人向
往的虚幻融入一粹的造境,让世俗的事物焕发出更多的神秘和美感的歌颂能力,以及无形中一种把过往无尽想象和实际承受相结合的美。

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园冶》是我国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一本专著。

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造园理论系统介绍的著作,是公认的一部很难读懂的最古老、最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传统著作。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体会作者对造园的理论与对它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感慨:看着原文的古文有些语句不能很好的理解,即使看了陈植老先生注释的《园冶注释》由于是繁体字和竖向的从右到左的书写,也使得在阅读中不是很习惯,不禁感叹中国大陆文化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的不足。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对于《园冶》此书是第一次阅读,以下也只是在阅读中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感受。

作者计成对造园艺术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如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园林布局(包括建筑、门窗、栏杆、墙垣等的构造和形式),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借景等,都有系统阐述。

而书中不仅仅是谈如何造园,文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一切讲究“因地制宜”“精而合宜”。

在兴造论中,计成本人提到造园乃是“三分匠,七分主人”,且强调这个“主人” 并不仅是户主、出资人的概念,而是“能主之人也”,“主人”即工程主持者,指出了设计师的重要性。

即使不是自家园内的景致也可以通过借景的方式来增添自己园林的美感。

照猫画虎的描摹并不是难事,重要在于其精髓的表现,并根据工程进程的变化而调整设计方案。

这就体现了“主人”的作用,匠人可以通过能工巧手制造出景致的景观,但各个小品的搭配,整体的布局就要靠设计师来把握大局,做到“园林巧於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设计似乎变的“容易”了许多,“借鉴”不同的作品中的各种元素形成一个“混搭”的景观设计,看似华丽或美好的形式下却经不起仔细的推敲。

在园说中,提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整篇文章的中心主旨,造园虽然都是借人之手,浓缩大自然而成的景观,但通过借景和中国绘画的构图及意境,使之成为可以和自然相媲美的秀色,犹如天然一般。

读《园冶》 品“南圃”

读《园冶》 品“南圃”

读《园冶》品“南圃”《园冶》是明末苏州吴江人计成所著,“园”即指园林,“冶”指精心营构。

《园冶》既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造园专著,也是一部表达中国美学精神与哲学思想的理论专著。

在这部书中,作者多用骈文形式,尽情挥洒,韵味无穷。

文中除了引用了《尚书》、《左传》、《说文》、《释名》等经典典籍,还运用了羲皇、西王母、嫫母等神话故事,同时巧妙借用了白居易、陶渊明、王徽之、谢灵运、王维、司空图苏轼、黄公望、倪云林等文学、美学大师的诗句与评论来充实自己的文论,充分说明了计成自身乃是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与审美情趣的造园大师。

计成在《园冶·园说》中提到自己的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正是道家“自然而然”的观念;而对于审美观念的表达则在《园冶·掇山》中有所体现:“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缘易逗。

有真有假,做假成真;”这种“有真有假,做假成真”的造园理念与中国画的“似与不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爱山。

知者动,仁者静。

”(《论语·雍也》)《诗经》云:“高山仰止”。

“高山”比喻有高尚品德的人,“高山仰止”比喻对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的仰慕之情。

孔子把圣人比作山,将智者比作水。

而仁者和智者因为有涵养、有智慧,同时修养又达到了仁的境界,所以无论处于任何状态,都会安贫乐道,安之若素,这种山水情怀既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又是中国文人特有的情怀。

而中国文人造园就是将自己对于哲学、美学、文学、人生观等的体悟变成实体,将抽象思维变成具象的度量衡。

黑与白、曲与直、藏与露、收与放、高与低实际上表达了造园者的精神尺度。

由于《园冶》本身极具文学、美学价值,因此受到许多学者、专家的推崇,王金岭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金岭先生是当今画坛著名的学术型画家,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又受到长安画派领袖石鲁先生的教诲,对于中国画用意之道与笔墨的锤炼之上有极高的造诣。

贾平凹先生如此评价金岭先生:“能在水面上扑腾,也可能溅出些水花的,往往并不是大鱼,大鱼多在水底深处。

园林史(园冶) 读后感

园林史(园冶) 读后感

读后感品《园冶注释》之装折《园冶》一书是园林设计方面的最佳文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凡园林设计者均需从此书获取知识与灵感,相比较先人口口相传的技巧,现在可谓实在方便。

我在浅读《园冶注释》之后,认为其中关于园林细节之处的设计是最为精妙的,如计成所言:“凡造作难于装修,惟圆屋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还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

”所以在这里,谈一谈我对园林设计中的细节装折的想法。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在细节小事上的表现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品行和教养,同样的,在园林设计中,细节的装点和色彩往往能体现出园主的思想。

例如在恭亲王府,乾隆赐予和珅的宅子以蝠池最为特色,袭承了满族文化中对蝙蝠的崇尚,希望和珅能够多福,在蝠池边种植有榆树,榆钱落下时全部落入蝠池中,寓意多财。

为了配合蝠池,在恭王府中,廊亭各处都有倒挂蝙蝠的镂空,花板、雀替上亦绘有不同形态的蝙蝠,地面铺装也有碎石拼成的蝙蝠图样,可谓将多福之意渗透到园子的各处,充分体现了皇帝对和珅的器重喜爱。

而在故宫和颐和园中,长廊的花板上不绘蝙蝠,而绘百家故事,各种传奇小说、文学名著,以体现天下之土莫非王土,天下之士莫非国士的思想,处处体现皇家贵气。

细节装饰的重要性至此可见一斑,更不用提网师园内殿春簃地面上雕鱼绘虾之妙用,及故宫后花园内闻名中外的碎石拼成的千幅铺砖小画了。

在《园冶注释》一书中,同样有大量关于造园细节的叙述,在卷一第四章装折一章中,图文并茂,记录了各种屏门、仰尘、户槅、风窗的样式,卷二详述栏杆,卷三则述门窗、墙垣、铺地及掇山选石之技法,不仅有建造要点技巧、笔者多年收集图例,更有“予斯式中,尚觉未尽,尽可粉饰”的妙言。

我以为,丕道人之精髓便在于此。

书中,先简而言之,概而论之,如“风窗,槅棂之外护,宜疏广减文,或横半,或两截推關,兹式如栏杆,减者亦可用也。

在馆为书窗,在闺为绣窗。

”大致解释了何为风窗,再述其技巧:其装折应当以稀疏宽阔,简洁大方为美,并说了风窗在书房里可称为“书窗”,在女子闺房里可称作“绣窗”。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读后感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读后感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读后感《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撰。

崇祯四年(1631)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园冶》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园冶》内容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

园说下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

全书共三卷,附图235幅,其中卷二是装折中的栏杆图式。

兴造论作者阐明写书的目的,着重指出园林兴建的特性是因地制宜,灵活布置。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总的指导思想,需要有一个善于巧妙利用环境来进行创作的人来主持。

因此作者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园说是全书的主体。

作者把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征概括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在叙述过程中着意把园林造景的刻划和意境感受联系起来,勾划出中国江南园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特色。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

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

或问日:「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靓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闻於远近。

适晋陵方伯吴又予公开而招之。

公得基於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

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

」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

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

」落成,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里,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

」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

时汪士衡中翰,言於銮江西筑,似为合志,兴又予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

园冶读后感(小编推荐)

园冶读后感(小编推荐)

园冶读后感(小编推荐)第一篇:园冶读后感(小编推荐)《园冶》是我国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一本专著。

作者计成对造园艺术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如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园林布局(包括建筑、门窗、栏杆、墙垣等的构造和形式),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借景等,都有系统阐述。

无论对我国造园史、建筑史的理论研究,还是对造园设计和景观艺术的实践,都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书不仅仅是谈“园子”,妙在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环境观,“精而合宜”的建筑观,“随曲和方”的空间观为一体,言简意赅。

原文系四六文体,读起来却不涩,极富诗情韵味,朗朗上口。

再配以陈植老先生多年辛勤而成的注释,确是一本环境营造学科(built environment)的建筑和环境艺术的专业必读常备书。

书中多有妙言警句,如“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巧而得体,体宜因借”,“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不一而足。

有“好事者”乎?《园》中一会耳!其他地方拉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读《园冶》,要联系中国哲理,尤其是它“无往不复”的时空互涵观念,在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中四维时空观表现得很突出。

对比一下中西园林之差别,可以反衬各自特点。

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园林之偏爱借景实源于中国画之动点透视法,也就是在时光流逝,移步换景的观赏方式中去体会时空流与生命流的意义。

西方园林几何式布局偏爱对景与夹景,在焦点透视中体会空间的深度与时间的停顿(宛如音乐中的休止),与油画照相式的复制世界同出一辙,反映了绝对时空观。

其次,在中国文化与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命题是一个硬核。

计成的《园冶》虽然通篇贯穿天人合一理想,却并不具有天人感应的迷信。

“切要四时,何关八宅”,表明他是反对风水术的。

所以,在他的因借体宜理论中,反复强调天然之趣,却并不让人们去盲从堪舆形势的说教。

因此,中国园林在利用地形,改造自然方面,表现了相当程度的主动性。

《园冶》书评(范文模版)

《园冶》书评(范文模版)

《园冶》书评(范文模版)第一篇:《园冶》书评(范文模版)题目:《园冶》书评年级专业: 08园林小组:第十四小组成员:林丹妮、徐佳、陈飞强、蔡家奖、陈钢辉指导老师:王敏华2010-11-23《园冶》,中国古代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着,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

《园冶》是中国造园学的一本奇书,蕴涵哲理,充满激情,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个全息元,不可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

由于此书撰写、出版于政局动荡的晚明,后东传日本,在中国国内流播不广,清代湮没无闻,鲜为人知近300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园林学家陈植先生留学日本,得见《园冶》,开始研究并推介此书。

以后数十年间,《园冶》研讨有所展开,然主要用力于对原文的注释和园林艺术的分析,加之《园冶》文字古奥,它至今仍然藏在深山少人识。

笔者在拜读多遍《园冶》及相关《园冶》研究论文的基础上,针对造园四大要素“建筑、掇山、理水、花木”,对《园冶》这部著作内容作出自己一些浅薄的理解与心得。

笔者认为用《园冶》最精华两句“虽由人作,宛自天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来作为本文中心思想再恰当不过。

一、建筑《园冶》讲的是古代的建筑,古代的风格,与现代建筑造景形式上虽然略有不同但本质还是一样的。

本文主要以古建筑的形式特点来分析。

《园冶》中大篇幅的写了关于建筑的一些地基选址,建造特点及建筑细部图案特征,当然一些建筑的细部设计图案不仅仅只限于建筑,也可以抽象或具象地将其运用于设计当中,融入风景园林艺术中。

首先建筑工程,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根据地形的曲直合理安排方整的庭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

《《园冶》文化论》 书评

《《园冶》文化论》 书评

《园冶文化论》书评《园冶》是一部出自我国晚明时期的中华造园理论家的全球最古老的造园艺术与实践专著,是集我国古代造园文化与经验之大成的里程碑式的总结,又是一部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的世界性巨著。

其作者计成熟一位经验丰富的造园家,他穷极自己造园的经验撰写了这部伟大巨作。

对于《园冶》的研究,是从1987年才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现今,学习研究《园冶》的学术队伍不断扩大,在《园冶》原著的释义解读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开始运用《园冶的》造园理论指导园林建设的实践。

《园冶文化论》是作者张薇博士综合运用历史学、哲学、美学、造园等以及人居环境的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园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宏阔的背景下,从晚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已经江南自然环境等具体而微的特点出发,以全景式视角,探索《园冶》广博深邃的内涵,将性研究与重构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园冶》文化论》对《园冶》研究学术前史、《园冶》研究当前态势及其《园冶》研究价值评说进行阐述,让我们深刻了解了《园冶》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中国园林史中的重要性。

作者运用当今世界新兴的人居环境理论解读《园冶》,首次提出《园冶》造园理论的精髓是古典宜居环境理论;从文化学的新视角比较全面地阐释了《园冶》的哲学内涵,首次提出《园冶》是古典生态伦理观之集大成的观点;以《园冶》蕴含的中国风景式园林的理论要素、造园技艺要旨和艺术追求为切入点,首次系统地概括了《园冶》造园的基本风格、造园创作的基本理念、古典造园准则、造园环境要津、利用资源法度、造园理财信条、造园人才条件等七个方面的要素,阐述《园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造园理论的构架;对《园冶》长期湮没的缘由做出新接解;采取多维透视研究法。

本书对弘扬我国古典造园文化精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城乡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主要对计成的人生经历和《园冶》的面世及其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计成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造园理论艺术家和造园实践家,不仅具有深厚理论造诣,而且具有丰富的造园实践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园冶》书评年级专业: 08园林小组:第十四小组成员:林丹妮、徐佳、陈飞强、蔡家奖、陈钢辉指导老师:王敏华2010-11-23《园冶》,中国古代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着,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

《园冶》是中国造园学的一本奇书,蕴涵哲理,充满激情,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个全息元,不可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

由于此书撰写、出版于政局动荡的晚明,后东传日本,在中国国内流播不广,清代湮没无闻,鲜为人知近300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园林学家陈植先生留学日本,得见《园冶》,开始研究并推介此书。

以后数十年间,《园冶》研讨有所展开,然主要用力于对原文的注释和园林艺术的分析,加之《园冶》文字古奥,它至今仍然藏在深山少人识。

笔者在拜读多遍《园冶》及相关《园冶》研究论文的基础上,针对造园四大要素“建筑、掇山、理水、花木”,对《园冶》这部著作内容作出自己一些浅薄的理解与心得。

笔者认为用《园冶》最精华两句“虽由人作,宛自天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来作为本文中心思想再恰当不过。

一、建筑《园冶》讲的是古代的建筑,古代的风格,与现代建筑造景形式上虽然略有不同但本质还是一样的。

本文主要以古建筑的形式特点来分析。

《园冶》中大篇幅的写了关于建筑的一些地基选址,建造特点及建筑细部图案特征,当然一些建筑的细部设计图案不仅仅只限于建筑,也可以抽象或具象地将其运用于设计当中,融入风景园林艺术中。

首先建筑工程,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根据地形的曲直合理安排方整的庭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得体”,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

假如地形不规整,可根据地形进行合理设计布局,不必非得使其方正整齐,屋架也不必拘泥于三间或五间的定制,关键要自然高雅,要造出一种园林庭院的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出空间往复无尽的幻境。

雕栋飞楹的建筑容易修建,但有些古树名木、历史遗迹、人文景观、风俗习惯、气候特地等是不能改变的,不能只考虑建筑本身个体的外观,应当把周边的综合信息都考虑在内。

园林立基,确定景物的位置,要以厅堂为主,取景最好是朝南方。

筑墙划分空间,景区范围尽量宽广,要多留些空地,以便充分保持园林的立意构思,也便于合理安排景观布局;选择适当的位置建造馆舍,散点构筑亭台;建筑格式要与整座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相适应,各种花木的栽培应表现出丰富的情趣。

选择建筑的方向不要受房宅风水的束缚,园林大门的位置要与厅堂的方位一致。

确立楼阁的基础位置,按照传统的空间次序来确立阁楼的基础位置,这已成为定制。

但这些都不是一沉不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园林的房屋建筑,虽然没有方位朝向的规定,但园林大门门楼的方位必须与园林厅堂的方位保持一致,符合总体布局的要求,才可以确立。

无论是在景区还是在景区外,都应选择既偏僻又能方便地通向园林其他各处的地方,使游人不清楚园内书房的位置。

书房可以建成斋、馆、房、室等形式,借助外面的景观,使之自然幽雅,富有山林的情趣。

如果在园林外建造,应先察看地基的形状:是方形还是圆形,是长扁形还是宽阔形,是曲折形还是狭窄形,其书房形态都要根据如前面“厅堂基”中所说的“余半间”来决定,才能形成自然幽深的隐秘空间感。

书房可建造成楼阁或房屋,或建成房廊、亭榭,要根据地基的形式,确立时随机应变。

榭建造在花间隐秘的地方,亭建造在水边空旷的地方,这是园林造景中最富有意趣的。

亭不一定要拘泥于水边也可建在泉水流淌的竹林里和景观美丽的山巅,或建在翠竹茂密的山弯,或建在苍松葱郁的山麓,也可以或建在水桥上,观赏游鱼便可入亭凭栏。

亭的建造有一定的形制,亭基的确立却没有什么准则。

房廊地基在尚未确立之前,应在总体布局时规划出房廊的位置,或留出房屋前后的屋檐作为檐廊,引接房廊通向园内的景区。

房廊可架上山腰,建在水面,随园区的地势曲折起伏,自然能显现出断断续续曲折延伸的情趣,园林建造中不可缺少这一段境界。

园林建筑,不受朝向的限制,但都应根据空间变化、四季景色的变化来建造。

家居住宅建筑要讲究定规法度,而园林建筑则讲求因地制宜。

厅堂的建造基本一样,近于台榭却可建造得别具风格,前檐要添建敞卷,后檐要退留余轩;必须构建重椽做假顶,还须支撑草架;依照草架的形制造作,前檐高而后檐低,前高后低的构造不同,要分别制作。

正堂的屋檐最碍两厢建筑,可能会使庭院的空间显得狭窄。

那么在屋檐下可以添设多重廊庑,阶台则随之宽展。

枓拱用不着雕刻纹饰,门枕也不必刻镂成鼓;式样要遵循高雅古朴的格调,仿古也要选择端正大方的风格。

彩画虽然艳丽,却不如直接粉饰青绿色显得更典雅;雕镂易流于庸俗,就像在镂花里镶嵌先禽显得不相宜。

若建造如衣带一样曲折回旋的长廊,须在建造之初精心构思设计,要有虚虚实实变幻无穷之妙;建造仅有数椽的小屋,讲究庭院的组合和门户的安排,要有精巧微妙宛转往复之理。

奇妙精巧的亭榭,应分别构建于红花紫木丛中;多层重叠的楼阁,参差耸立于浩空云霄之上。

隐隐表现出无穷的趣态,充分显示无尽的春光。

栏杆之外景色如行云,镜子之中风光如流水;蒙蒙细雨洗不去山光水色,清清微风送来阵阵鹤声。

景境仿佛蓬莱仙境,又像一幅天然图画,心中尽情挥洒山林泉水的痴情,闲暇之余自乐于园林花圃之间。

关于传统古建筑的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榭、轩、卷、广、廊等都应当根据其所处位置,各自特点,各自用途,各自历史来源,在熟悉与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安排。

设计的结构样式可以五架梁、七架梁、九架梁、草架、重椽、磨角,形式可以千变万化,应该随机灵活应用,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但决不能依靠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胡乱设计。

大凡房屋建筑的难度在于空间的装饰,而园林的房屋更不同于一般的住宅,讲求曲折中有条理,端方又不显得呆板。

须在端方中寻求曲折,到曲折处还应显得端方,相互搭配要得体适宜,错综曲折要显得巧妙。

屏窗间壁应讲究对称排列,安门设洞要分出来龙去脉。

园林的结构须有时空变化的意趣,选择的装折样式要清新雅致,赏心悦目。

关于其他装饰式样、墙体、路面铺砖就不一一说明,总而言之,需要慎重对待,依据房屋形式特点,主人性格特点,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及园林的实际用途,进行恰到好处的设计。

形式不必太过于陈旧,不必沉迷于一些条条款款的限制,应当多些创新。

二、掇山掇山讲求因地制宜、讲求布局得体、讲求巧妙借景、讲求分寸合宜。

依靠得当的设计主持者通过切合实际恰到好处地进行设计施工,只有如此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掇山应当依据地形的高低错落,适合建亭台的适合建亭台的地方就建造亭台,适合建楼榭的地方则建造楼榭。

掇山其实质是将自然界中的美丽山峦进行浓缩进行升华,将其制作成小型、微型的山峦。

这种方式也常使用于山水盆景、园林小品中。

掇山意在意在曲折自然而致深,制造一种千寻翠景,古刹庙宇在山林间若隐若现,风光田园,烟云飘渺,依山远眺,放眼都成美景。

山峦叠嶂犹如锦绣屏风,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所造的山不论高低,以栽植竹林为宜。

长而弯曲的地形就要设计成圆环碧玉状,开阔的斜坡则要设计成层层错落的铺云状。

高的地势应修筑亭台使之更高,低凹之处则应开掘池塘使之更深。

陡峭的山岩用斧劈状的石头垒筑而成,有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参差雄伟的山水画。

可择佛教寺庙为邻,耳边能时常听到诵经声;远处山峰最适合借景,眼睛可饱览秀色。

远处的道观紫气青霞缭绕,在睡枕上就能听见传来的仙鹤声;近看水中漂浮的白蘋红蓼,在矶石上与鸥鸟结伴一同遨游。

山林地依据高与低、曲与深、峻峭的悬崖、宽阔的平地、择力而合理施工。

进入隐蔽的地方疏浚出源流,将就低洼的地势开凿成池塘;掘土开辟洞穴与山脚,培土成山,以连接房屋和长廊。

园林中杂树参天,楼阁高耸好似阻碍了云霞的出没,繁花遍地,亭台突出池塘边而显得参差错落。

水涧绝径处架设桥梁,飞岩悬崖处铺设栈道。

从容自得时处处即是景色,孤寂落寞时随处可得春光。

选择假山的地基位置,大多在有地下水的地方砌筑。

施工之前应当先依据所需设计假山的高低、顶部的大小和体量轻重确定基础的深浅。

叠石筑峰必须讲求空间的视觉效果,培土成山必然要考虑地理的环境效果,最忌讳建造在庭院或景区的中间,要随境之所宜,自由散漫的布局。

掇叠假山开始时,先要用桩木打好基础,确定桩木基础的深浅,确定地基土壤的虚实。

根据假山的高低挖坑,立好起重的麻柱,按照假山的高度挂好起重用的吊杆。

用于起吊的坚韧绳索应捆绑牢固,起吊放落务必稳重。

修筑假山基要用粗石铺底,用块大的石头盖满桩头;基坑中用碎石灰渣填充,太潮湿就全部用石头。

垒筑假山从用顽石夯脚开始,再逐渐根据石块纹理,按照绘画中的皴法垒筑;这样则自然呈现出“瘦”、“漏”的奇妙景观,其玲珑剔透的形态则在于巧妙运用石头的纹理。

掇叠峭壁贵在突兀矗立,垒砌悬崖则一定要使其后部坚固牢靠。

岩、峦、洞、穴要显得幽深莫测,涧、壑、坡、矶要显得自然真实。

信步漫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抬头仰望则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情。

路径盘曲而绵延,峰峦秀丽而苍翠。

四处胜景构成美丽画卷,咫尺山林尽显自然风情。

假如中间竖立一块大石为主峰,两边分插稍小的石头为劈峰,则主峰独立而显现威严之势,两边劈峰呈现左右辅弼之态,其排列形式就像君臣一般,劈峰的状态就像臣子趋承君王一样。

主石虽然一般都忌讳独立地居中,但是形象适合置于中间的也是可以的,这种情况最好不用劈峰。

掇山的排列形式不必太过形式化,掇叠山峦只求百孔千洞的形式如同管中窥豹,开辟路径只求犬牙交错的形态如同小孩捉迷藏;小山垒砌得就像金鱼缸里的顽石呆景,大山垒砌得如同酆都的阴曹地府。

掇山要如绘画般饱含深意,也同亲历自然丘壑般寓托余情。

掇叠假山前应先根据山麓精心构思,把握住地势自然石骨嶙峋的特征;培土构造山冈,不在于石块自身的巧拙形态。

适合建台则建台,适合建榭则建榭。

自然成路之处则开辟路径,信步便可寻花问柳。

紧靠池水处要用石块砌岸,粗顽石头需用之有方;构建土山要多挑土堆垒,高处、低处观赏皆具有无穷情致。

要知道堆垒土山的奥妙,还在于把握好土石结合的精微。

务必追求自然山林的意味,花木胜景才可令人生情。

既有真的自然山水就能建造假的园林山水,而建造园林假山水则必须呈现自然真山水的神韵。

垒砌假山虽然要依靠一些人的天赋灵性,但主要还得依靠人的不断追求,这是园林艺术的爱好者以及所有志同道合的人必须要懂得的。

在园林中垒砌假山,需要具备丰富的见识和审美鉴赏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