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理论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理论
绪论
1.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的视点)
构成要素:
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2.人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
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并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
组织传播: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3.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
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趋同心理: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很多情况下,个人被迫接受群体意见,正是出于这种担忧。
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
1.四大先驱(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拉斯韦尔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宣传分析研究: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此书刺激了两次大战之间的宣传研究,使之成为当时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传播过程研究: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此书中拉斯维尔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并提出了传播基本过程的五个主要环节和要素。这个过程模式虽然具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卢因“把关人”研究德国社会心理学家
群体力学: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不仅要考虑他个人的因素,更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因素。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当处于一个群体时会产生一种趋同性,会受到群体或多或少的影响。
“把关人”理论:卢因最早提出这个理论(牛下水的实验)。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再次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霍夫兰说服效果研究实验心理学家
1953 《传播与说服》开创了态度问题研究的先河
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奥地利社会学家
“两级理论”的提出者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
1940 “伊里调查” 1944 《人民的选择》
其研究结果结束了“枪弹论”统治传播学的研究时代,从此传播效果研究进入到了“有限效果论”时期
其他学者:
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创立《大众传播学》(创立标志)《传播过程与效果》施拉姆学派:传播学学科地位的成熟。
《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览》:奠定其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传播理论专著)
2.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5W)
1948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首次提出直线模式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传播活动经历的阶段: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
2.历史进程的特点
口语传播时代
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的这一漫长时期就是口语传播时代。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它是猿与人的分界线,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有了口语,人类个体的经验得以交流,从而为社会成员所共享。知识也得以传承。
局限性: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力。
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的发明与使用,与工具、火、语言本身一样,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科学、艺术、政治、宗教的伟大活动都是因为人们能够阅读才得以实现。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
2.文字能够将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距离限制,扩大了交流空间。
3.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和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印刷传播时代
圣经的印刷标志着人类规模印刷的开始。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在于消解了少数人对阅读和书写的垄断。
印刷传播的意义在于它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发展、文化普及和科学启蒙、社会进步。而反过来,公众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又导致了他们对于宗教、科学、哲学、文化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印刷传播时代的特点:读者主动,容量巨大,预告性强,便于保存,权威性强,依托条件简单。同时也存在传播速度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传播工具更加丰富,电报,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等。
电子传播时代的特点:
1.听众、观众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
2.信息传播速度快
3.需具备一定的发送和接受信息设备条件
4.社会影响面广
5.社会普及面广,老少皆宜
6.在社会上普及语言文字,造福社会
7.有利于政府进行社会工作与管理
8.满足社会公众视觉、听觉上的更高需求
最重要的是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传播活动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
1.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为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开拓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