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理论复习题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期末考试试题

大众传播期末考试试题

大众传播期末考试试题### 大众传播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A. 广泛性B. 互动性C. 多样性D. 单向性2.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尔-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拉斯韦尔D. 施拉姆3. 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编码和解码可能存在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A. 信息失真B. 传播障碍C. 传播偏差D. 传播噪音4.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众传媒的功能?A. 教育功能B. 娱乐功能C. 经济功能D. 政治功能5. 根据传播效果理论,以下哪一项描述最符合“第三人效应”?A. 人们认为媒介信息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B. 人们认为媒介信息对自己的影响大于对他人的影响C. 人们认为媒介信息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相同D. 人们认为媒介信息对他人和自己都没有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 描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及其在媒体实践中的运用。

3. 阐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并说明如何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

4. 讨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适应和转型。

####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大众传播在社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和挑战。

2. 论述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 附加题(10分)1. 请举例说明大众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现象,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提示:- 选择题答案:1. B 2. A 3. A 4. C 5. A- 简答题提示:1.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信息传递、社会监督、文化传承等多重角色。

2.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议题,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度和认知,从而在媒体实践中被用来引导公众讨论和关注特定问题。

3.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识别、分析、评价和创造媒介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实践和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方式。

传播学理论考试试题

传播学理论考试试题

传播学理论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不包括()A 哈罗德·拉斯韦尔B 卡尔·霍夫兰C 库尔特·卢因D 马歇尔·麦克卢汉2、以下哪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A 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B 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C 传播对象是特定的、小众的D 传播渠道是广泛的、复杂的3、提出“把关人”理论的学者是()A 施拉姆B 拉扎斯菲尔德C 卢因D 霍夫兰4、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主要在于()A 改变受众的态度B 提供信息C 引起社会行为D 形成公众议题5、培养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具有()A 强大的效果B 有限的效果C 微弱的效果D 不确定的效果6、以下哪种传播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反馈环节()A 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B 香农—韦弗模式C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D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7、意见领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A 《人民的选择》B 《个人影响》C 《创新与普及》D 《大众传播效果》8、以下哪项不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A 魔弹论B 有限效果论C 适度效果论D 超强效果论9、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其含义是()A 媒介本身就是内容B 媒介传递的信息最重要C 讯息的内容比媒介重要D 媒介与讯息没有关系10、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A 社会心理过程B 理性思考过程C 随机选择过程D 无意识过程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以下属于人际传播特点的有()A 直接性B 随意性C 双向性D 私密性E 权威性2、传播的要素包括()A 传播者B 受传者C 讯息D 媒介E 反馈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包括()A 环境监视B 社会协调C 文化传承D 娱乐E 经济发展4、以下哪些理论属于受众研究的范畴()A 个人差异论B 社会分类论C 社会关系论D 满足需要论E 议程设置论5、以下关于传播效果的表述,正确的有()A 传播效果是复杂的、多层面的B 传播效果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C 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D 传播效果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间接测量E 传播效果的评估标准是固定不变的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5 分)1、传播2、受众3、媒介融合4、舆论5、信息茧房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

2024年传播理论研究考试(一)

2024年传播理论研究考试(一)

2024年传播理论研究考试(一)综合测试题(共80个,分值共:)1、两级传播两级传播: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的产生。

2、魔弹论西方早期的一种传播理论,又称“皮下注射论”或”靶子论”,流行于一战至30年代。

核心内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至40年代这一理论便为宣传的实践所打破。

3、电视的主流化效果这里所说的主流化并不意味着向人口中大多数人靠拢,而是向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精英所设定的意识形态靠拢,它是便于顺利统治而制造的“主流”。

4、简述“第三人传播效果”的理论假设答:该假设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指的是人们普遍认为大众媒体对“我(们)”、“你(们)”不能产生影响,却能对“他(们)”产生影响。

人们认为传播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这种媒体对他人影响较大的估计将导致他们采取某些行动。

5、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第三人效果比个体主义文化中效果要弱。

集体主义文化更强调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会让人认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不大,从而不容易出现第三人效果。

6、麦克卢汉是如何论述媒介变迁对历史的影响的?董宁答:通过媒介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诠释,麦克卢汉说明媒介在人类历史上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以感觉为中介,建立起以媒介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轨迹:主导媒介影响了人类感觉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反过来塑造了社会的形态与结构。

媒介的发展分为口语-拼音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三个阶段,翻倍对应着部落时代、脱部落时代、重新部落时代。

这种三段发展式的历史宏大叙事,不由得让人联想期得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样宗教主题和黑格尔笔下绝对精神的发展模式。

7、公共领域在一种开放的私人小群体中,人们在身份平等的基础上,理性地交流彼此的观点。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媒介系统、()媒介系统和()媒介系统。

2、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功能;二是()功能,三是()功能。

3、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播。

4、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包括()、()和()。

5、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又具有()。

6、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另一方面则是()。

7、霍夫兰采用的()与拉扎斯菲尔德的()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一般认为,()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9、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即()和()。

10、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大学诞生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1、拟态环境3、知晓权2、集合行为4、传播效果三、简答(20分)1、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2、什么是传播学发展的“12345”?(7分)3、画出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图,并指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7分)四、论述(20分)作为一名未来的传播者,你怎样理解“控制分析”?以社会系统角度论述。

五、材料分析(20分)阅读下列几则材料,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其做出分析。

材料(一)严守一和沈雪一进费墨的家,就能看出家中是大战后的暂歇。

费墨没戴眼镜,耷拉着脑袋,窝在沙发里。

深度近视的人摘下眼镜,脸就变了形。

李燕满脸泪痕,抽着一支烟,翘着腿,坐在费墨通常坐的书桌后面。

看到严守一和沈雪进来,李燕又发作了:“骗子,原来是个骗子。

原形毕露!说话呀,怎么不拽词了?平常我上个网,就说我堕落。

”材料(二)严守一没有说话。

费墨看了里屋一眼,仰在沙发上:“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

”接着将头埋到自己手里,抽泣起来。

严守一愣在那里。

材料(三)半天,费墨仰起一脸鼻涕又说:“还是农业社会好哇。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2013.12(11广电、播音) (1)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2013.12(11广电、播音) (1)

《大众传播学》复习提纲考试题型: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五、案例分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什么是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信息?3、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4、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人类传播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2、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3、什么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简述符号的定义2、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信号与象征符有什么区别?4、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定义及作用5、什么是象征行为?6、什么是象征性社会互动?7、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2、直线模式的结构特征(拉斯韦尔5W、香农-韦弗)3、循环模式的结构特征(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德弗勒)4、系统模式的结构特征(赖利夫妇、马莱兹克)5、什么是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七章大众传播1、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2、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3、大众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包括其负功能)4、大众报纸的特点是什么?5、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是什么?6、电报、电影、广播在大众传播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简述电视的媒介特性。

8、简述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革命性意义。

9、简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10、简述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11、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12、什么是“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1、简述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2、如何定义技术和媒介技术?3、简述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大众传播-复习题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大众传播-复习题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大众传播-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的传统。

2.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两者之统一的信息。

3.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过程)时,我们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当我们把传播理解为(行为)时,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当我们把传播看作是(系统)时,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5.从传播所运用的符号看传播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6.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传播可分为(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7.以传播层次划分,传播可分为(自我传播)、两人传播、小群体传播、公众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8.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传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则主要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9.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指的是(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10.一些学者认为,(施拉姆)“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应该是传播学的“第五位奠基人”,这主要是指施拉姆在传播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

11.香农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

在1949年发表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他与韦弗还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基本模式。

1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而实现这种控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信息反馈)。

13.传播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主要的两个流派是(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

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

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

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

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供大家参考学习!自考《大众传播学》章节试题及答案:大众传播者一、填空题1.对于大众传播来说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大众传播机构)。

2.目前在网络世界里最积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传播主体依然是那些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包括(专业的新闻网站)和提供新闻传播和大众信息服务的(大型商业网站)。

3.“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

4.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并不只有一个:(记者)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素材应写成新闻稿;(编辑)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新闻稿应该专题刊播;编辑审和总编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等。

5.1644年英国思想家、诗人(约翰·密尔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并认为这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6.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是(自由采访)、(自由通讯)、自由出版报纸和自由批评。

7.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控制较为宽松,一般采用(私有企业制度);对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介的控制比较严格。

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有制是(公有制)。

8.《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提到的四种理论是(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9.美国学者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两个重要原则――(“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10.除了弥尔顿以外,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还有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约翰·密尔)以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杰弗逊)等人。

5第五章大众传播的媒介 复习题

5第五章大众传播的媒介 复习题

第五章大众传播的媒介复习题一、填空题1.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还没有本质的区别,传播史学者将之称为(前语言)传播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的祖先只能靠(动作)、表情、吼叫或其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

2.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做出的两大贡献。

3.早在公元105年,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作䢺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

4.1045年前后,宋代的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

5.如果说(印刷)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6.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

20世纪中期以后,电子信号的传输开始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进军。

7.互联网起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的用于军事目的的(阿帕网),1983年,它分为军网和民网,逐渐发展成后来的互联网。

8.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的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等。

9.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的主要媒介观包括(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热媒介与冷媒介等。

10.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11.20世纪8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梅罗维茨)出版了《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他认为,(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创造出了新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重新塑造行为的程度远远超越了它所传递的具体信息。

二、选择题1.根据(A)的“游戏论”,大众传播媒介仅仅是提供娱乐的一种玩具而不是工具,它是视大众传播媒介等于娱乐或等于玩具的理论。

传播学概论试题

传播学概论试题

传播学概论试题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研究战时宣传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拉斯韦尔C、拉扎斯菲尔德D、李普曼正确答案:B2.大众传播信息传向受众成员的通道上的“第一关”是( )A、选择性理解B、选择性接触C、选择性反馈D、选择性记忆正确答案:B3.按一定符号规则“约定俗成”,对任何观察者都一视同仁的信息是( )A、语用信息B、语言信息C、语义信息D、语法信息正确答案:D4.构成“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基本内容的视角为( )A、受传者B、使用者C、满足者D、传播者正确答案:A5.直接考察大众传播宏观社会效果的第一人是( )A、施拉姆B、德弗勒C、麦奎尔D、李普曼正确答案:D6.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 )A、怀特的把关研究B、霍夫兰的把关研究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正确答案:D7.和新闻学相比,传播学更加重视( )A、理论研究B、案例分析C、历史探索D、业务探讨正确答案:A8.“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 )A、群众的喉舌B、“镜子”式的反映C、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D、权力的工具正确答案:C9.《创新与普及》的作者是( )A、施拉姆B、拉扎斯菲尔德C、拉斯韦尔D、罗杰斯正确答案:D10.内容分析的核心就是通过某一标准来对媒介的信息内容进行( )A、标准划分B、单元确定C、样本分析D、分类统计正确答案:D11.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发明雕版印刷大约在( )A、宋代B、唐朝C、隋代D、明朝正确答案:C12.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 )A、5W模式B、德福勒模式C、社会系统模式D、控制论模式正确答案:C13.“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影响和制约舆论是通过营造( )A、意见环境B、议程设置C、两级传播D、意见领袖正确答案:A14.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 )A、社会关系论B、社会结构论C、社会分类论D、个人差异论正确答案:A15.各类模式中最常用的是( )A、数学模式B、5W模式C、图像模式D、文学模式正确答案:C16.《舆论学》分析了大众报刊对现代人的重大影响,该名著的作者是( )A、霍夫兰B、李普曼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B17.进行“编码与释码”研究的是( )A、霍尔B、麦奎尔C、马丁D、霍夫兰正确答案:A18.可以抵消被试对象的个别差异的方法是( )A、效果平衡法B、保持恒定法C、援助法D、消除法正确答案:A19.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单向直线性”变为( )A、多维单向性B、双向循环性C、双向直线性D、单向循环性正确答案:B20.直接导致“魔弹”论被否定的理论是( )A、新的强效力论B、适度效果论C、信源的可信性效果论D、有限效果论正确答案:D21.下列不属于“有限效果论”的内容的是( )A、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B、传播流程研究C、“使用与满足”研究D、“知识格差”研究正确答案:D22.按照批判学者阿特休尔的观点,任何媒介都受制于某种( )A、文化B、制度C、传统D、权势正确答案:D23.维纳把信息分为( )A、语言信息和符号信息B、新闻信息、教育信息C、外源信息和内源信息D、新闻与非新闻正确答案:C24.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平等将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的是( )A、霍尔B、麦奎尔C、贝尔D、罗杰斯正确答案:C25.默多克—戈尔丁一派在批判性传播研究中,又被称为( )A、政治经济学派B、社会文化学派C、经营管理学派D、行政管理学派正确答案:A26.机能理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费斯汀格有关态度改变的( )A、认知不协调理论B、二级传播理论C、劝服有效理论D、沉默的螺旋理论正确答案:A27.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 )A、环境系统B、信息系统C、社会系统D、组织系统正确答案:B28.构成传播学学术渊源的学科中,与传播学关系最密切的是( )A、政治学、宣传学B、行为、信息科学C、新闻学、社会学D、自然科学正确答案:B29.一般认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美国学者( )A、阿多诺B、施拉姆C、拉扎斯菲尔德D、米德正确答案:B30.麦克卢汉以各种媒介对人类感官的延伸为标准,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是( )A、人际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网络传播时期B、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C、口头传播时期,文字传播时期,印刷传播时期D、口头传播时期,组织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正确答案:B31.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传播技巧,称为( )A、两面提示B、多面提示C、诉诸理性D、一面提示正确答案:A32.1865年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谷登堡B、爱迪生C、摩尔斯D、马克斯韦尔正确答案:D33.政治控制主要是( )A、政策控制B、政权控制C、政法控制D、政府控制正确答案:D34.按照社会关系论的分析,左右受众成员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的是( )A、传播者的魅力B、受众的心理结构C、受众的种种社会关系D、受众的先天条件正确答案:C35.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指的是( )A、《思想家》B、《启蒙的辩证法》C、《社会研究杂志》D、《历史与阶级意识》正确答案:D36.媒介中个人与个人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被称为( )A、普通媒介B、特殊媒介C、传播渠道D、大众传播媒介正确答案:A37.下列对报刊上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B、有了电子版,就可以取消印刷版了C、增强反馈的及时性和传播的互动性D、信息量更加庞大正确答案:B38.下列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见环境”是一个核心概念B、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C、传媒提示的“意见环境”是现实的客观反映D、传媒提示的“意见环境”未必是现实的如实反应正确答案:C39.拉斯韦尔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5W模式的著作是( )A、《解放社会矛盾》B、《大众传播和社会发展》C、《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D、《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正确答案:D40.“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A、拉扎斯菲尔德B、马尔库塞C、霍克海默D、阿道尔诺正确答案:B41.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一次性B、直接性C、及时性D、延迟性正确答案:D42.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的学者是( )A、梅罗维茨B、戈夫曼C、英尼斯D、麦克卢汉正确答案:C43.世界电视业进入彩色电视广播阶段是在(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40年代正确答案:D44.传播学研究中的传统学派是由( )A、非洲学者创立的B、美国学者创立的C、亚洲学者创立的D、欧洲学者创立的正确答案:B45.传播学对信息范围进行研究的第一个层次是( )A、自我传播B、大众传播C、群体传播D、人际传播正确答案:A46.“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的一些基本效用,属于某种( )A、有限效果论B、强大效果论C、适度效果论D、宏观效果理论正确答案:C47.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著名的拉斯韦尔模式是在( )A、1948年B、1983年C、1943年D、1940年正确答案:A48.政党报刊的特点是( )A、以政论为主B、完全具备了现代媒介产业的经营形态C、以刊载低级趣味内容招徕读者D、面向的读者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正确答案:A49.信息的分类,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分为( )A、语言、符号和图像B、客观信息类C、指导性信息类D、说服性信息类正确答案:A50.对“议题”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研究的是( )A、温达尔B、李普曼C、麦库姆斯D、韦伯正确答案:D51.传播的要素问题又称( )A、个体结构问题B、组成结构问题C、外部结构问题D、内部结构问题正确答案:D52.1948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数学家申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 )A、信息论的基本问题B、方法论的基本问题C、系统论的基本问题D、控制论的基本问题正确答案:A53.中国古代官府用于传递朝政动态、政治情报的原始形态的“报纸”——邸报的传播形式是( )A、手抄书稿B、手抄报纸C、手抄文书D、手抄新闻信札正确答案:C54.我国首次对传播工作者的意识和心态进行调查的是( )A、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B、武汉大学舆论研究所C、复旦大学舆论研究所D、北京大学舆论研究所正确答案:A55.麦奎尔增加的“动员功能”可以归为( )A、文化传递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环境监测功能D、娱乐功能正确答案:B56.讯息系统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 )A、优势B、个性化C、整体倾向性D、反馈机制正确答案:C57.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编码和译码B、反馈C、译码D、编码正确答案:A5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A、传播内容B、传播渠道C、传播效果D、受众正确答案:B59.在传播控制中,最根本的控制形态是( )A、经济控制B、受众控制C、政治控制D、文化控制.正确答案:A60.194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的传播学者是( )A、丹斯B、施拉姆C、霍夫兰D、拉森正确答案:B61.一切研究的基础是( )A、描述B、实践C、分析D、归纳正确答案:A62.《数字化生存》一书的作者是( )A、安德鲁·葛鲁夫B、戴尔C、比尔·盖茨D、尼葛洛庞帝正确答案:D63.最早提出反馈概念的是( )A、德福勒B、申农C、香农D、维纳正确答案:D64.着重强调个人心理因素对传播效果影响的理论是( )A、社会关系论B、社会分化论C、个人差异论D、社会分类论正确答案:C65.提出双重行动模式的传播学者是( )A、怀特B、巴斯C、卢因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B66.“发现变化进程的第一人”是( )A、梅罗维茨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B67.传播学对符号的研究带有( )A、普遍性B、操作性C、一般性D、特殊性正确答案:B68.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韦斯B、卢因C、霍夫兰D、凯尔曼正确答案:B69.魔弹论是错误的,这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 )A、唯意志论观点B、技术决定论观点C、本能论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 )A、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B、社会层面上的效果C、文化层面上的效果D、行动层面上的效果E、认知层面上的效果正确答案:ADE2.20世纪60年代后,再次复兴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具备的新特点有( )A、社会调查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B、重视对受传者使用动机产生的社会条件的考察C、对“使用与满足”的形态进行系统的定量定性研究D、加强了对“使用与满足”过程的理论总结E、重视对“传播流程”的研究正确答案:BCD3.我国曾流露出批判学派的思想倾向的人物有( )A、彭程B、于磊焰C、徐崇温D、林珊E、王志兴正确答案:AB4.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注意到了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B、变“单向直线式”为“双向循环式”C、加入并突出了“反馈”的机能D、引申出“传播单位”的思想E、加入并突出了“噪音”正确答案:BC5.目前世界各国与大众传播有关的法律包括( )A、许可证申请法B、广告管理法C、反垄断法D、诽谤罪法E、图书出版法正确答案:ABCDE6.从一系列研究实例来看,学者们考察“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的主要角度是( )A、记忆模式B、认知模式C、显著性模式D、理解模式E、优先顺序模式正确答案:BCE7.传播模式的类型有( )A、图像模式B、理论模式C、文字模式D、数学模式E、应用模式正确答案:ACD8.20世纪70年代后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或假说的主题、内容各不相同,但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即( )A、不同程度地强调传媒影响的有力性B、密切结合社会信息化的现实C、研究焦点集中于综合的社会效果D、研究焦点集中于长期的社会效果E、研究焦点集中于宏观的社会效果正确答案:ABCDE9.答案设计的形式有( )A、多项选择式B、二择一式C、等级式D、矩阵式E、排序式正确答案:ABCDE10.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进行首次合作时双方的代表人物是( )A、霍克海默B、勋伯格C、卢因D、拉扎斯菲尔德E、阿道尔诺正确答案:DE11.下列关于“培养”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A、认为一般受众不可能对媒介内容中的虚构成分做出判断B、被称为“美国土生土长的批判学派”C、它的基本观点是强调社会成员的“共识”D、媒介提供给人们的只是“象征性现实”E、拟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确答案:ABCDE12.调查人员登门造访调查对象,进行当面问答,请调查对象当面填写调查问卷表的采集受众反馈数据的方法可称为( )A、亲身询问法B、当面访问法C、电话询问法D、面对面调查法E、仪器记录法正确答案:ABD13.下列媒介理论中,属于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是( )A、电子传媒促成许多旧情境的合并B、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媒介即讯息E、冷媒介和热媒介正确答案:CDE14.下列属于受众的选择性因素的有(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接触C、选择性回忆D、选择性反馈E、选择性理解正确答案:ABE15.下列媒介理论中,属于英尼斯媒介理论的是( )A、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B、媒介是人体的延伸C、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社会组织的形态,并常常转移权力中心D、传播媒介的偏倚性E、情境决定论正确答案:CD16.无线电广播的长处有( )A、超越时空的力量B、传递信息极其迅速,时效性强C、受众面广,渗透性强D、用丰富的语言感染听众E、视听兼备,图声并茂正确答案:BCD17.早期传播学的研究取向主要是( )A、传播与群体、社会关系研究B、传播的技巧和效果研究C、传播综合研究D、传播方法研究E、传播的结构和过程研究正确答案:ABCDE18.培养理论又称为( )A、文本分析B、涵化分析C、培养分析D、内容分析E、教化分析正确答案:BCE19.读者调查的种类主要有( )A、读者—非读者研究B、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C、“节目检验”研究D、对读报用途和读者所得到的满足的研究E、读者概况调查正确答案:ABDE20.问卷发送的方式一般有( )A、民意测验B、偶遇式发送C、报刊问卷D、邮寄问卷E、访员面访正确答案:CDE21.口语作为一种传播手段的缺点是( )A、影响到信息流传的精确性B、传播速度慢C、不利于保存信息D、不能离开发声的人而独立存在E、传播范围狭窄正确答案:ACDE22.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操纵新闻的发布、控制消息的来源是一种十分风行的政府控制传播的手段,包括( )A、记者招待会B、检查C、试探性气球D、征税E、新闻发布会正确答案:ACE23.5W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具有( )A、直线性B、孤立性C、双向性D、突破性E、循环性正确答案:AB24.在传播的个人功能方面,与工具说观点相对立的观点是( )A、使用满足说B、谈话说C、假想说D、理想说E、游戏说正确答案:AE25.英尼斯认为“偏倚时间的”’媒介的缺陷有( )A、仅为少数特权分子所掌握B、不便于运送C、不利于长久保存D、不利于控制空间E、不利于控制时间正确答案:ACD26.电脑联网业的特征包括( )A、电脑网络具有连接网上的任何用户,使之共享网上信息资源的基本性能B、网上传播是非实时的非同步传播C、互动性和反馈效果强D、功能多样性E、信息传受双方的角色可以互换正确答案:ABCDE27.控制研究的内容包括( )A、传播效果的好坏B、渠道是否畅通C、施控行为D、受控情状E、控制形态正确答案:CDE28.不同媒体的议程设置有不同的特点。

大众传媒理论考试试题

大众传媒理论考试试题

大众传媒理论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以下哪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A 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B 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C 传播对象是特定的、小众的D 传播是单向的,反馈较迟缓2、“把关人”理论的提出者是()A 卢因B 施拉姆C 拉扎斯菲尔德D 霍夫兰3、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被称为“瞭望哨”的是()A 环境监测功能B 社会协调功能C 文化传承功能D 娱乐功能4、以下哪种媒介的传播速度最快?()A 报纸B 广播C 电视D 网络5、培养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起到的作用是()A 强大的B 微弱的C 不确定的D 没有作用6、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对公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A 影响人们的认知B 影响人们的态度C 影响人们的行为D 以上都是7、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A 积极参与表达B 变得犹豫不决C 改变自己的观点D 更加大胆地表达8、以下哪项不是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权利?()A 传播权B 知晓权C 媒介接近权D 编辑权9、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可以立即产生明显的效果B 可能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C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D 效果的评估是复杂的10、以下哪种研究方法常用于考察大众传播的效果?()A 内容分析B 问卷调查D 以上都是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大众传播的要素包括()A 传播者B 受传者C 信息D 媒介E 反馈2、以下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有()A 书籍B 杂志C 电影D 手机E 海报3、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手段包括()A 政治控制C 文化控制D 受众控制E 自我控制4、以下哪些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A 培养理论B 知沟理论C 议程设置理论D 涵化理论E 沉默的螺旋理论5、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包括()A 选择性注意B 选择性理解C 选择性记忆D 选择性遗忘E 选择性传播6、大众传播效果的层面包括()A 认知层面B 态度层面C 行动层面D 情感层面E 意志层面7、以下哪些是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因素?()A 传播者B 传播内容C 传播媒介D 传播技巧E 受众8、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大众传播应该真实、准确地传递信息B 大众传播应该尊重受众的权利C 大众传播应该注重社会效益D 大众传播应该遵循法律法规E 大众传播应该追求经济效益至上9、新媒介环境下,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A 数字化B 互动性C 个性化D 多媒体化E 全球化10、以下哪些是大众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A 抽样调查B 个案研究C 实地观察D 深度访谈E 文献研究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大众传媒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众传媒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众传媒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众传媒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传播信息B. 教育引导C. 娱乐消遣D. 军事指挥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A. 印刷媒体B. 电子媒体C. 网络媒体D. 口头传播答案:D3. 传媒的“第四权力”是指?A. 政府权力B. 司法权力C. 媒体监督权D. 行政权力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大众传媒的受众群体?A. 儿童B. 青少年C. 成年人D. 外星生物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A. 影响社会价值观B. 塑造公众意见C. 促进经济发展D. 导致社会退步答案:D6. 传媒的社会责任包括以下哪项?A. 真实报道B. 制造谣言C. 侵犯隐私D. 传播不实信息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大众传媒的传播特点?A. 广泛性B. 时效性C. 互动性D. 单一性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新媒体的特点?A. 互动性B. 个性化C. 传统性D. 网络化答案:C9. 大众传媒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包括?A. 信息传播者B. 舆论引导者C. 社会监督者D. 社会破坏者答案:D10. 以下哪个不是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A. 议程设置B. 沉默的螺旋C. 回音室效应D. 信息过载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大众传媒的传播渠道包括以下哪些?A. 报纸B. 电视C. 广播D. 互联网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A. 传播真实信息B. 维护社会稳定C. 侵犯个人隐私D. 促进文化发展答案:ABD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哪些特点?A. 互动性B. 实时性C. 单一性D. 个性化答案:ABD4.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影响社会价值观B. 塑造公众意见C. 促进经济发展D. 导致社会退步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大众传媒的受众群体?A. 儿童B. 青少年C. 成年人D. 老年人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传播学考试试题和复习资料

传播学考试试题和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7选5)30‘1.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就是传播机构借助大众传播媒介,面向社会公开传达事实真相、表达一定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并对公众施加影响的大规模信息传播活动。

其特点为有组织,范围广,影响力大,单向性,制度化,传播对象为“受众”,且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2.“5W”模式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其内容为: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的五项基本内容: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等。

3.数学模式1949年,美国香农和韦弗发表了《传播的数学理论》一书,提出了一个用以解释电报通信过程的传播模式。

该模式中,信息源从许多可能的信息中确定要传播的信息,发射器将讯息转化成适合通道使用的信号形式。

通道即将信号从发射器传递到接收器的载体。

接收器的任务是将信号转化为讯息。

该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表明了传播活动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传播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障碍因素的干扰。

4.内省智能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内省智能的概念,其核心成分为发展可靠自我运作模式,以了解自己之欲求、目标、焦虑与优缺点,并借以引导自己的行为之能力。

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

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能表现出较强的反省能力,他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和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取他人的长处,喜欢独立工作;能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常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等等。

大众传播学复习题

大众传播学复习题

大众传播学名词解释:1、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与信息)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信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2、社会传播----特指社会传播,简称传播。

既指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社会信息在一定系统内运行。

具有行为性、过程性和系统性。

3、信息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而出现的第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是指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和消费信息的社会。

4、信息产业----是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加工、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

信息产业的发育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际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

5、符号----符号又称指号、记号、符码、代码等,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6、信号----信号就是反映指示对象的特征,与指示对象之间存在着自然因果关系的一类符号。

7、象征符----象征符是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用作指示对象的代表,与指示对象建立起非必然性联系的一类符号。

8、意义----意义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知主体赋予认知对象的精神内容。

9、人内传播----也称自身传播,自我传播,内向传播。

是发生在自身内部的信息传播过程,沉思默想及自言自语等都属于此类。

人内传播是其他人类传播得以展开的基础,没有人内传播能力,任何形式的传播活动都无从进行。

10、人际传播----又称人际沟通,它是人类传播的主体。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彼此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协调行为的社会活动。

一般认为它有两种方式:面对面的交谈和通过中介进行的信息沟通,如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手段进行的交流。

11、组织传播----是发生在社会组织中的传播活动,其功能在于通过信息传递而将组织的各个部分连为一个整体,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目标的有效实现。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众传播学研究⽅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众传播学研究⽅法导论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填空(20分),判断(10分),概念题(4个,20分),简答(3个,30分),分析题(1个,20分)范围:1、美国研究发展史分为哪⼏个阶段?三个时期研究特点?韦弗和格雷将美国⼤众传播研究的历史⼤致分为三个时期:发展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现代时期(20世纪50年代⾄今)。

特点:⑴第⼀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描述印刷出版物的历史和重要媒介⼈物的⽣平传记,以定性分析和个案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法。

⑵过渡时期⼤众传播的研究⽅法向定量分析发展,研究⽅法成为需要专门学习的⼀项技巧,传播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强调使⽤客观的、定量的、系统的研究⽅法。

⑶20世纪50年代以后,媒介效果仍旧是美国⼤众传播研究的重点;同时,关于媒体组织、媒体和社会⽂化的研究也得到了发展。

2、近年来,实证研究成风尚,对此怎么看?⽬前,我国研究者在使⽤实证研究⽅法⽅⾯有以下⼏个特点:⑴偏重于抽样调查⽅法,涌现了⼀⼤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且开始运⽤统计⼿段建⽴传播模型。

⑵很少采⽤实验法,即使采⽤,也很少讨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正是实验法最擅长。

⑶忽视了观察、访谈等定性⽅法,在很多研究中,这些⽅法仅仅被当做调查的辅助⼿段来验证调查结果,它们更为重要的功能——建构理论,还未被发掘。

造成理论介绍多,实证研究少,⽽且⽅法粗糙,⼒度和系统化远远不够的现象的原因有:⼀⽅⾯,跟我国的传统学科设臵有关,现有新闻传播学院从中⽂系中分离出来,受⼈⽂学科影响较深,习惯⽤思辨研究来代替实证研究,没有认识到传播学是门社会科学,缺少系统严格的研究⽅法训练;另⼀⽅⾯,跟新闻界长期流⾏的“新闻⽆学”观念有关,“新闻⽆学”使⼈们通常不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总结,因此也就忽视了科学的研究⽅法。

3、理论研究和应⽤研究理论研究,也称为学术研究或基础研究,以加深对传播现象的理解、探索传播现象中的规律、发展理论和基本知识为⽬的。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学》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符号的基本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2.传播学的五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施拉姆。

3.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理论第一,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规定社会关系、行使政治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大众传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二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过程。

前者是媒介通过象征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的过程,后者是受众接触媒介讯息,进行符号解读,解释其意义的过程。

第三,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既有促进现存不平等关系的“支配性的”价值体系,又有推动人们接受不平等、安居较低社会地位的“从属性”价值体系,还有不满于阶级支配现状、号召社会变革的“激进的”价值体系。

大众传媒的符号化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按照支配阶级的价值体系为事物“赋予意义”。

第四,尽管如此,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却不是完全被动的,由于符号的多义性和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以对文本讯息做出多种多样的理解。

霍尔认为,受众对媒介讯息有三种解读形态:一是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即按照媒介赋予的意义来理解讯息;二是妥协式解读,即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己的社会北京来理解讯息;三是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即对媒介提示的讯息意义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

霍尔认为,大众传媒的符号化和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和各种从属性文化之间支配、妥协和反抗的关系,体现了“意义空间中的阶级斗争”。

4.传播学源流美国源流的代表杜威、库利、帕克、米德。

5.传播流三部曲《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

6.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第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大众传播学试题.doc

大众传播学试题.doc

I、美国传播学者 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和(机器)媒介系统。

2、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3、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4、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包括(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和(横向传播)。

5、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业属性),乂具有(文化属性)。

6、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方面是(广泛的大众),另一方面则是(少数权力精英)。

7、霍夫兰采用的拉斯韦而与拉扎斯菲尔德的卢因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一般认为,(阿尔及尔宣言)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9、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10、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大学)大学诞生II、作为信息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大类。

12、作为社会机构的大众传播媒介,由人员、设备和组织三大部分组成。

13、施拉姆与传播学的诞生:1)《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创立的标志。

2)施拉姆学派:传播学学科地位的成熟。

3)《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一人类传播概论》:奠定其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

14、意义的分类:(1)明示义与暗示义(2)内涵义与外延义(3)概念义与情感义(4)精确义与模糊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包括:(1)动机义(2)接收义(3)情景义15、符号的类型一信号与象征符,信号是非人工符号;象征符是人工符号。

16、耶鲁研究对说服艺术的探讨(传播技巧)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正反之选、前后之选、明暗之选、情理之选。

17、三个受众变量影响着传播效果,即听从性、恐惧诉求和免疫论。

18、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包括:1)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一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2)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3)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一培养理论4)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一知沟理论19、传播制度包括:媒介控制、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内部控制。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1.(单选题)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的最根本特征是()A.灵活性B.经济性C.具体性D.能动性和创造性答案:D.2.(单选题)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A“传播流”B.“信息流”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答案:C.3.(单选题)在香农一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A.反馈B.噪音C.媒介D.讯息答案:B.4.(单选题)传播学一般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A.非语言符号B.体态符号C.伴生符号D.形象符号答案:A.5.(单选题)下面哪一类传播活动是其它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人内传播答案:D.6.(单选题)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A.讯息的共享B.信息的共享C.消息的独享D.讯息的影响答案:B.7.(单选题)"一人大哭,全场大哭;一人大笑,全场大笑”这一现象属于下面哪一种情况()A.群体感染B.群体暗示C.群体压力D.群体模仿答案:A.8.(单选题)“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A.拉斯维尔B.麦克卢汉C.施拉姆D.香农答案:B.9.(单选题)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流行文化B.民间文化C.精英文化D.媚俗文化答案:D.10.(单选题)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A.拉斯维尔B.拉扎斯菲尔德C.库尔特·卢因D.卡尔·霍夫兰答案:B.11.(单选题)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A.群体传播B.人际传播C.自我传播D.组织传播答案:C.12.(单选题)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

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答案:B.13.(单选题)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A.谁B.对谁C.通过什么渠道D.说了什么答案:A.14.(单选题)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内容分析法答案:B.15.(单选题)小王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郊游吧?”这句话中,小王是一个基本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A.反馈B.媒介C.传者D.受传者答案:C.16.(单选题)在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被称作对社会起“嘹望哨”作用的是哪一个()A.环境监视功能B.娱乐功能C.社会协调功能D.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答案:A.17.(单选题)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答案:B.18.(判断题)"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是由美国学者拉斯维尔提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理论绪论1.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的视点)构成要素: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2.人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

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并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

组织传播: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3.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趋同心理: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很多情况下,个人被迫接受群体意见,正是出于这种担忧。

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1.四大先驱(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宣传分析研究: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此书刺激了两次大战之间的宣传研究,使之成为当时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传播过程研究: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此书中拉斯维尔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并提出了传播基本过程的五个主要环节和要素。

这个过程模式虽然具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卢因“把关人”研究德国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力学: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不仅要考虑他个人的因素,更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因素。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当处于一个群体时会产生一种趋同性,会受到群体或多或少的影响。

“把关人”理论:卢因最早提出这个理论(牛下水的实验)。

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再次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霍夫兰说服效果研究实验心理学家1953 《传播与说服》开创了态度问题研究的先河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奥地利社会学家“两级理论”的提出者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1940 “伊里调查” 1944 《人民的选择》其研究结果结束了“枪弹论”统治传播学的研究时代,从此传播效果研究进入到了“有限效果论”时期其他学者: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创立《大众传播学》(创立标志)《传播过程与效果》施拉姆学派:传播学学科地位的成熟。

《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览》:奠定其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传播理论专著)2.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5W)1948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首次提出直线模式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传播活动经历的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2.历史进程的特点口语传播时代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的这一漫长时期就是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

它是猿与人的分界线,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有了口语,人类个体的经验得以交流,从而为社会成员所共享。

知识也得以传承。

局限性: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力。

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发明与使用,与工具、火、语言本身一样,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科学、艺术、政治、宗教的伟大活动都是因为人们能够阅读才得以实现。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

2.文字能够将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距离限制,扩大了交流空间。

3.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和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印刷传播时代圣经的印刷标志着人类规模印刷的开始。

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在于消解了少数人对阅读和书写的垄断。

印刷传播的意义在于它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发展、文化普及和科学启蒙、社会进步。

而反过来,公众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又导致了他们对于宗教、科学、哲学、文化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印刷传播时代的特点:读者主动,容量巨大,预告性强,便于保存,权威性强,依托条件简单。

同时也存在传播速度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电子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传播工具更加丰富,电报,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等。

电子传播时代的特点:1.听众、观众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2.信息传播速度快3.需具备一定的发送和接受信息设备条件4.社会影响面广5.社会普及面广,老少皆宜6.在社会上普及语言文字,造福社会7.有利于政府进行社会工作与管理8.满足社会公众视觉、听觉上的更高需求最重要的是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传播活动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1.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为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开拓新空间2.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文明进步不仅互相促进而且步调一致,在步幅和步频上基本成正比3.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仅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程度高,而且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4.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国家几乎无还手之力,于是,小国文化首先消融在邻近的发达大国的文化洪流之中,进一步的竞争将会逐步形成几块区域文化传播控制研究1.怀特的新闻把关模式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

在这个选择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有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图)2.把关标准(9要素)(1)时间跨度——一个事件的发生如果符合某种媒介的时间表,就会受到该媒介较多的关注(2)强度或阈限价值——一个时间越是具有震动性,或事件的重要性突然增强,也就依旧越有可能受到传媒重视(3)明晰性——事件意义越明晰、模糊性越低,越适合于做新闻处理(4)文化接近性——事件越是接近受众文化或受众兴趣,越有可能被选做新闻(5)预期性——符合某些既有的期待或预想的事件更容易被选作新闻(6)出乎预料性——事件越是不同寻常,越出乎意料,越容易被选作新闻(7)连续性——一旦某个事件被确认为有新闻价值,就会引起对该事件或相关事件的持续关注(8)组合性——某些事件的采用出于媒介内容的整体构成或平衡性的需要,有些事件则作为对照性事件得到入选(9)社会文化价值——受众群体或“把关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也会对新闻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3.报刊的四种理论(1)极权主义理论极权主义:一种在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极权主义的媒介制度:内容:a.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b.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c.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d.对当权者或当局者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特点: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2)自由主义理论内容:a.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b.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合法的c.新闻出版不应该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d.在涉及观点、意见、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同样重要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3)社会责任理论内容:a.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b.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c.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d.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主张媒介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伴随着一定的义务,享受着政府赋予的特权地位的报刊,有义务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内容:a.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共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b.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共产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c.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教育群众d.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该满足广大群众的愿望和需求e.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传播媒介1.传播媒介的含义(1)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2)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1)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化(2)媒介: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延伸。

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综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3)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