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DOC)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DOC)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个人或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
如交谈,书信,小组讨论,大会演讲等。
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不都是自上而下的,可具有不同模式,纵式或横式,要注意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传播不通的局面。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信息等。
第四章语言交际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婚系亦十分重视。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详解
3、研究内容
核心问题是:what(是什么)why(为什
么),how(怎么办)
“What”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
行为上存在哪些差异;表层差异(现象)
“Why”是指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深层原
因
“How”是指面对这些差异,该如何沟通信 息,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表层差异(现象)
言语行为:口语交际,书面表达 非言语行为:身体语言、体态语、
交际类型
言语交际(口语和书面语) 直接交际 双向交际 点/面 点交际 非言语交际 中介交际 单向交际 点/面 面交际
依是否有固定反应者
依行为源提供信息的情况
有向交际
有意交际
无向交际
无意交际
依反应者选择信息的情况
依交际发生的时间
主动交际
共时交际
被动交际
非共时交际
(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1、“跨文化交际”的定义
4)在角色、对于角色的期望、价值观念、感情和自 我认同方面感受到的混乱;
5)在觉察到文化差异后感到的惊奇、焦虑,甚至厌 恶和气愤; 6)由于不能对付新环境而产生的无能为力的感觉。
蜜月期
哪些人容易产生‚文化休克‛?
1)旅游者,一般不会; 2)短期出访的商人、政府官员、外交官 等,一般较少; 3)留学生和长期在外工作的人员,比较 容易;
理查德森先生:不,不,叫我安迪。我想我们会有 很多生意上的合作的。
楚先生:是的,我希望如此。
理查德森先生(念着楚先生的名片):“楚洪发”。洪 发,明天我一到酒店就打电话给你。
楚先生(微笑):好的,我等你的电话。
评析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
评析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这本书我觉得非常不错,他从跨文化交际学入手,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在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学》这本书共有十二章,每一章都有几个小节组成。
前面两个小节讲的是语言和文化的一些常识。
然后是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原则,并举了许多例子,通过阅读这些案例,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文化差异的问题。
比如说,中国人在讨论公鸡或者某种动物的时候,往往会用到“母”字,而老外就会用到“公”字。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因为语言习惯造成的。
汉语的数词都是单数,即阳性,而英语是复数,即阴性。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文化差异的还有很多,像中国人说话喜欢客套,这是一种修养,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
另外,中国人比较谦虚,但是西方人却是“骄傲”的。
他们在批评一个人时会说:“你真是一个无知的傻瓜!”这也是因为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比如说:在吃饭时,中国人很热闹,总是在谈笑风生,而西方人则喜欢安静地坐着,边看电视边吃东西,当中国人在说话的时候,西方人却没有在听,于是西方人常常会被我们嘲笑,不愿意与我们说话。
第一点就是说中国人对别人家的事情太关心了。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家庭观念,所以他们才会关心别人家的事情。
确实,中国人很重视亲情,所以他们很愿意去帮助别人,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西方人更注重自己的事情,所以他们只想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想帮助别人,他们不愿意去奉献。
这就是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中国人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而西方人却相反。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社会环境和国家的不同也会影响文化差异的形成。
最后一点,中国人说话时喜欢说:“你明白了吗?”这时西方人就会回答说:“明白了!”中国人认为说话不应该说太清楚,这样才有礼貌。
而西方人认为把话说得太清楚了反而显得没有礼貌,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你说的话。
所以他们常常会不明白对方说的话,以至于产生误会。
以上就是《跨文化交际学》这本书中提出的十二个跨文化交际原则。
跨文化交际学研究概述
1.5.1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跨文化交际学之所以诞生于美国,是和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不开的。
首先,因种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流动性大,美国又被称为“大熔炉”。
此外,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冲突也时有发生。
也就是说,美国人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跨文化交际愈来愈频繁。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一些美国有识之士意识到,要使美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就有必要开展跨文化交际研究。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该学科产生的背景。
1.5.1.1 学科产生的背景首先,从国际背景来看,其根本原因是在于随着科技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广泛的移民潮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邦国概念日益模糊,整个世界成为一个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地球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越来越频繁,跨文化冲突也时有发生。
比如,曾有一批美国和平队队员前往菲律宾,两年后,4人辞职,26人被送回国,据分析是因为无法忍受文化隔阂造成的心理负担(胡文仲,1985:45)。
其次从国内背景来看,为了帮助训练美国人在国外能更有效地从事国际交往,帮助外国留学生适应美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处理好各种族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跨文化交际学这门学科就应孕而生。
总的说来,面对全新的国际形势,美国政府和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让美国的多元社会会更加和谐地发展,让美国人能够与其他文化的人更好地进行交往,是美国实现其雄心抱负的前提条件。
1.5.1.2发展历程根据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内容来看,美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草创期(1959年之前),基础期(1960-1969年),巩固期(1970-1979年)以及开花期(1980至今)(陈国明,2009:6-9)。
1)萌芽阶段(或草创期):20世纪50年代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萌芽阶段。
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出版的这个The Silent Language首次使用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概念,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跨文化交际学阅读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阅读笔记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进行交流、沟通以及相互理解的学科。
它涉及到不同文化间的语言、习俗、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并探究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交流行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有几个核心概念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首先是“文化”,它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共有的语言、艺术、信仰、习俗、传统等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的集合。
其次是“交际”,它是指人们通过语言、符号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
而“跨文化交际”则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符号等交流工具,进行信息交换和文化理解的活动。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特点包括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世界上存在众多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这使得跨文化交际呈现出多样性。
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和误解,也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复杂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在交流中调整自己的交流策略,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包括语言、习俗、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意识等方面。
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内涵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学科。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阅读《跨文化交际学》我对其中的定义与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语言、符号等交流工具进行信息、情感、观点等的交换过程。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f334b180-7164-11ec-82d6-7cb59b590d7d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
今天,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的进步和交际手段的发展,来自不同国家、种族和民族的人们可以频繁地接触和交流。
l、哈姆斯认为,世界上的交流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浮现;用词;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交流的特点是跨文化交流。
二、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1.首先,它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国的移民,有自己的文化体系和习俗,并逐渐形成为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格局;美国与其他国家交往频繁。
2.edwar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3.1970 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
今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传播是传播的核心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一、沟通与沟通三、传播的种类沟通可以分为人际沟通和非人际沟通;人际交往可以分为社会交往和非社会交往。
非社交沟通指的是内向沟通 (自我沟通) 。
社会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四章语言交际一、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者婚系亦十分重视。
跨文化交际学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1、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美国原因: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政策有紧密的联系;P8美国有重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化是它突出的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国际交流非常频繁;2、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6)价值观研究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晚,历史比较短,研究范围还比较窄,重要集中在外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成果是跨文化语用学;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一般性探讨比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第三节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一、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1、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2、建立更敏锐的跨文化意识3、提高文化适应的能力4、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5、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6、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5、刘新身边周围的跨文化交际的事件和现象;第一节文化一、文化的定义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二、文化的要素1、第一种分类:与跨文化交际有密切的关系历史、宗教、社会组织、语言核心2、第二种分类:二、交际的要素1、传送者;信息的来源和发送者;2、信息;交际的内容;3、编码;指信息传送者在发出信息之前,在内心考虑要怎么样表达的过程;4、解码;指在信息发出后,接收信息的人对信息进行解读并赋予意义;5、媒介;6、反馈;接收信息的人在解读信息后,做出的反应;7、噪音;可能阻碍交际进行的因素;三、交际的特点1、交际是象征性的;2、交际是动态的过程;3、交际涉及意义的协商和共建;4、交际发生在意识的各个层面;5、交际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的;;人第一节价值观一、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不是实际的行为,而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价值观是一套关于什么是真善美的标准系统;这些规则和标准是用来判断和指导人们行为的;价值观不是个人的喜好或者倾向,而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意识;二、价值观的种类1、终极性价值观:关于生命、生存等终极目标的价值观2、工具性价值观:关于道德和能力的价值观;4、不确定性回避5、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三、霍尔的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理论1、定义: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指的是,当人们进行交际时,他们对于倾听者知道多少所交谈内容的一种理作当然的想法;在低语境交际中,倾听者对于所交谈内容知之甚少,必须明确被告知所有事情;在高语境交际中,听者已了解了语境,并不需要提供背景信息;2、低语境交流倾向于使用直接的语言交际风格;有如下方面(1)不特别强调情景或语境(2)重要的信息通常靠明确的语言交流来传递(3)自我表达、流利的语言和雄辩的讲话收到推崇(4)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试图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3、高语境文化的交际特点(1)不强调明晰的语言信息(2)重要的信息通常靠情景性的线索来传递地点时机情景关系(3)崇尚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交流中有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和保持沉默的倾向(4)人们试图绕圈子,不直接说不,3、文化模式和价值观是动态的,具有多样性,每种文化中都会存在逾期主流文化完全不相同的亚文化,应避免对一种文化模式作简单化的概括;4、以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来看文化的不同,学会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要避免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判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行文对错或好坏5、到一种新的文化中去的时候,要接触更多的人群,观察更多的事物;第一节语言与文化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1、基本观点:语言不仅表达和反映了思想,而且还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世界观;2、三层含义:1不同的语言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和划分现实世界;2一个人所使用的语言结构影响他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3讲不同语言的人感知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二、语言与价值观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节语用与文化一、礼貌原则与策略1、礼貌原则:得体准则;慷慨原则;赞扬原则;谦虚原则;一致原则;同情原则2、1中国人礼貌的四个特征:尊重谦逊热情文雅2中国人的五条礼貌准则:①贬己尊人原则最重要②称呼原则③文雅原则④求同原则⑤德、言、行原则3、礼貌策略的使用程度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1)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权力距离(2)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3)言语行为的加强程度二、称呼语三、称赞语四、道歉语五、请求语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培养敏锐的“文化意识”;2、语言的含义与文化有密切关系;汉语教师要特别关注词语的内涵意义,特别是处于的象征意义联想意义风格意义感情色彩等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3、语境交际风格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因素;4、语言的含义和使用规则具有跨文化的差异性;第一节非语言交际一、什么是非语言交际1、定义:1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2通过多种交际渠道进行有意和无意的编码与解码的非语言行为;3非语言交际涉及所有在一种交际情境中发出这自己生成的以及他对环境利用形成的非语言刺激;这些刺激对发出者或接受者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2、分类:1体态语2副语言3时间观念4空间利用;;体态语,又称为身体语言;包括外贸服饰、面部表情、眼神交流、首饰、姿势、身体接触等;第三节时间观念与文化看书时间观念,指的是人们如何对待和使用非正式的时间,例如人们对于准时、预约、计划性、最后期限等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第四节空间利用与文化看书第一节文化适应一、文化适应的模式跨文化心理学把文化适应的研究对象分为四大类:旅游者、旅居者、移民者和难民;旅居者是指在国外短暂居住的人,他们一段时间之后会回到自己的国家;主要注意这一种人群;1、BR认为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个人改变自我的过程,而个人处理文化适应的策略主要是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个人对保持自己原有文化传统和身份的态度;二是个人寻求与新环境主流文化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模式;这两种因素的不断互相作用,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或模式:;2、个人性格特点:指个人性格因素中,与文化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的对模糊性的忍受度,内在动机、灵活性、幽默感、内向与外向的性格特点;3、期望值:过高则会形成负面影响,过低则会形成正面影响4、社交支持:指包括家人、朋友以及其他人士的人的支持;没有社会网络的支持,人们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5、目的文化的知识:掌握越多目的文化的知识,越能促进文化适应;流利的目的国语言水平对文化适应有直接的积极影响;第二节文化休克一、什么是文化休克1、文化休克是指由于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而引起的焦虑;文化休克是一种心理焦虑;2、文化休克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过去熟悉的文化规则在新的环境中不再适用,而新的文化模式对于陌生人来说不是庇护所而是冒险的场所;这种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使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二、文化休克的表现,①有文化地位vs目的语文化地位②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文化适应模式是融合、通话、分离还是边缘化③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④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原有文化是否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它的规模有多大⑤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原有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在价值观和信仰方面是否一致⑥两种文化对彼此的态度怎么样⑦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文化中居住的时间有多久(2)社会距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者与目的与接触的数量二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于可获得语言输入的开放程度二、文化关键期假说1、含义:指一个人从出生到青春期12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期,第二语言学习者很难达到母语者的水平;2、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出现在文化适应的第三个阶段——恢复期;三、对汉语教师的建议1、了解学生可能处于的文化适应阶段;2、了解学生可能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3、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4、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态度;5、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心理焦虑第一节刻板印象一、什么是刻板印象1、含义:刻板印象又叫做“成见”或“定向观念”,是指对一个群体成员的概括性看法;2、特点:(1)刻板印象是人们正常思维的一部分;(2)刻板印象是文化的一部分;(3)刻板印象的最大局限是以偏概全;二、刻板印象的来源1、诅咒2、规避3、歧视4、人身攻击5、灭族三、如何克服偏见1、坦诚面对自己的偏见2、扩大与不同文化的人的接触范围3、参加课程学习和培训4、在交际中避免使用带有偏见或歧视色彩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对弱势群体要注意使用委婉而礼貌的称呼第三节种族中心主义一、什么是种族中心主义1、含义:又叫“民族中心主义”或“文化中心主义”,是人类学的一个概念;种族中心主义指的是在思考和评价别的文化时,把自己的文化放在一切事物的中心位置,并且以自己文化的框架作为衡量的标准2、表现:一是认为自己的文化比别的文化优越;二是以自己文化的价值观或规范来衡量或评价别的文化;3、特点:(1)种族中心主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有自己的社会思想、道德观、世界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二、从种族中心主义到文化相对主义的转变看书否定阶段→辩护阶段→轻视阶段→接受阶段→适应阶段→融合阶段三、发展移情能力移情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1、关注和留心2、接受并欣赏文化差异3、了解自己的文化4、以移情方式去交际第一节教学理念与方式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1、以学生为中心(1)主要体现:第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第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2)特点:①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风格和目标②教学方法赋予学生一切控制权③课程安排吸收了学生的意见,而不是教师自行确定教学目标三、以语言结构为中心与以意义和交际为中心教学理念1、以语言结构为中心的汉语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①以讲解和练习语法及词汇为中心内容②大多采用演绎法来讲授语言形式③课堂活动以语言练习为主④大量使用句型操练或翻译练习⑤强调语言的准确性,纠错行为较多⑥课堂上缺少学生之间的真实的交际性活动2、以意义和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多被西方第二语言教学所采用;主要采用交际法和第五节学习的动机、风格与策略一、学习动机1、工具性动机和融合性动机动机取向工具性动机是指学生学习外语是为了实际的目的,比如得到学分、获得文凭、能够阅读相关资料等;工具性动机在母语环境下的外语学习中更加普遍;融合性动机是指学生对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和文化感兴趣,希望与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或融入目的语社会;融合性动机更适合目的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完全处于内在的需要或者欲望;外在动机是指为了追求外在的奖励或逃避惩罚而学习;二、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人们对所学的信息进行感知、记忆、处理和反应的一般方式;下面分析集中有明显跨文化差异的学习风格进行分析;(1)场独立与场依存风格(2)分析型与整体型风格(3)冲动型与深思型风格(4)视觉性、听觉型与动感型风格。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学综述
第⼀章跨⽂化交际学综述第⼀章跨⽂化交际学综述An Overview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主要内容:介绍跨⽂化交际学的研究性质、研究内容、研究历史和研究⽅法。
知识点:1、影响普通交际的因素2、交际的类型3、交际的定义4、⽂化的定义及三种主要的分类法5、跨⽂化交际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6、跨⽂化交际学在美国产⽣的背景7、跨⽂化交际学的研究⽅法和步骤8、进⾏跨⽂化交际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学习重点:1、交际的定义2、交际的类型,特别是单向交际与双向交际的区别3、⽂化的定义4、跨⽂化交际学的性质以及对它影响最⼤的学科是什么?5、跨⽂化交际学的研究内容交际的定义(Definition of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may be defined as that which happens whenever someone responds to the behavior or the residue of the behavior of another person. 交际是⼀个(或多个⼈)对另⼀个⼈(或多个⼈)的⾏为或⾏为遗迹作出了反应。
1)Culture with a big C ( large C culture) :the attribute of man (关于⼈类的⼀切特征)2) Culture with a small C ( small C culture) :life way of a population ( ⼀个民族的⽣活⽅式)1 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that does not directly influence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communication. 知识⽂化2.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that is necessary for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交际⽂化Definition of Culture :Culture is the unique style and custom which a nation forms in the history of its own development.跨⽂化交际学具有多学科性,对它影响最⼤、与它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学科,即⽂化⼈类学、社会⼼理学、社会语⾔学和传播学。
跨文化交际学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1、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美国原因: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外交政策有紧密的联系。
P8美国有重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美国就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化就是它突出的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与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国际交流非常频繁。
2、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3、跨文化交际学的确立20世纪70年代。
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跨文化交际专著的出现,专业协会的成立与跨文化交际研究专业期刊的创刊。
4、跨文化交际学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
其标志就是各种理论模式的诞生与研究方法的探索。
二、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基础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P10三、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四、跨文化交际的研究1、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法P142、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被引入中国。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重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语言与交际的关系(2)非语言交际(3)中西习俗对比(4)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5)国民性研究(6)价值观研究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晚,历史比较短,研究范围还比较窄,重要集中在外语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成果就是跨文化语用学。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一般性探讨比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一、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1、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2、建立更敏锐的跨文化意识3、提高文化适应的能力4、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5、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6、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二、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两种:(1)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种与文化语言不同的的人们惊醒有效而得体的交往所需的综合能力。
《跨文化交际学》课件
价值观冲突: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 道德标准不同,可能 导致冲突和矛盾
社会环境影响: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社会环境和 社会制度不同,可能导 致适应困难和文化冲击
跨文化交际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研究将更加深入,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
跨文化交际学的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质。
跨文化交际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跨文化交际学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跨文化交际学对于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提高 个人竞争力。
跨文化交际学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跨文化交际学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历程 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理论 跨文化交际学的应用领域
跨文化交际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跨文化交际学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 门研究不同文化背 景下人们如何进行 有效沟通的学科。
跨文化交际学的核心是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 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 和语言表达方式。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现状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涵盖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多个学科。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包括跨文化交际理论、跨文化交际 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不断丰富, 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实验研 究等。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应用不断拓展, 包括跨文化交际教学、跨文化交际 培训、跨文化交际咨询等。
文化适应:个体 或群体适应新文 化环境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际学选读》John Condon&Fathi Yousef 《跨文化交际学入门》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Richard Porter 8态度、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规定、语言、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时间观念、非语言表达Porter&Samovar 3观点(价值观、世界观、社会组织)、语言过程(语言、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对于空间的使用)Michael Argyle 心理学家6 语言、非语言交际、社会行为准则、家庭和同事的关系、做事的动力和动机、思想观念。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概述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研究和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概述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文化交际学的知识。
概念解析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涉及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其中,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模式;交际则指的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信号进行沟通的过程;跨文化交际则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过程。
理论体系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差异理论:该理论认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许多误解和冲突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2、文化冲突理论:该理论不同文化之间由于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
解决文化冲突的关键在于寻找共性和建立共识,以实现跨文化和谐。
3、交际能力理论:该理论强调跨文化交际者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
提高交际能力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研究方法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定量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定性分析的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意义和解释;定量分析则更注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实证研究通过调查和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情况来验证理论假设;案例分析则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探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现状分析当前跨文化交际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研究者过于理论构建,而忽略了实际应用;另外,跨文化交际学在非英语国家的普及度和重视度还有待提高。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学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例如,在企业管理、国际关系、教育等领域,跨文化交际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问题和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洋。
L.S.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⑤跨文化交际。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Marshall Singer认为: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
许多学者把E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
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A.L.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典之作。
Ruth Benedict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
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又称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又称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跨文化交际既指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也指不同民族同一语言之间的交际。
也有人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泛指一切在语言与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如果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出发,则认为跨文化交际学主要还是研究不同民族在跨文化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方面的问题,分析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对交际的影响及可能造成的障碍,研究交际原则与方式及通过外语教学传授异文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四、结论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既涉及文化的规约也涉及语言的规约。
不同的文化要求不同的行为,这是一种文化规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各自有一套说话规约或习惯,这是语言的规约。
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
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正确的推论”。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交谈双方一旦发现谈话方式上的差异,则应主动采取非语言交际这一措施来防止发生交际故障和冲突。
而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由于我们缺乏敏感,常常容易忽视非语言交际这一重要方面。
所以,我们在进行交际时,应开始逐步的认识到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也要越来越重视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总之,我们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对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功能加以认识,以帮助我们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在跨文化交往中避免交际故障。
通过对各文化肢体语言差异性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交际对象,或者他们话语中可能有的言外之意。
所以这种研究可以降低误解的机率,能使我们更有效顺畅地开展跨文化交际。
并且,对各文化环境语言差异性的研究可以帮我们建立起目标文化的整套概念,了解为什么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举动,什么能说得过去,什么无法容忍。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如直接和外国人接触,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等。
●跨文化交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如我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郑和下西洋。
●L。
S。
Harms认为: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①语言的产生②文字的使用③印刷术的发明④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⑤跨文化交际。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Marshall Singer认为:①每个人隶属于若干群体,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②即使在同一群体,每个人的态度、价值、信念也会完全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应该被视为跨文化交际。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应该避免空泛的比较,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的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
●许多学者把E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看作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成人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74年,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在美国成立,后改名为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
●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大致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跨文化交际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 A.L.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合著的《文化概念与定义评述》是论述文化定义的经典之作。
●Ruth Benedict的《菊与剑》对日本文化的模式做了深入的分析;许烺光的《美国人与中国人——通向分歧之路》对于中美文化的差异做了十分全面而透辟的分析.心理学家的跨文化交际学著作:●Richard Brislin《跨文化交往》●Geert Hofstede的《文化的后果》、《文化与组织——心灵软件》●正是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质,它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跨文化交流学概论
1)文化时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3)文化时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 我们观察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不能孤立地看,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者的周围的群体以及整个的社会环境。
第三部分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第五章 语言交际
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D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生而知之,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有些是后天习得的;
E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在从事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时使用的大脑“半球”不同。(语左,非语右)。
? 非语言交际通常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一般来说,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
? 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 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
? 张国良的定义:所谓传播,即人类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送和接受,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这一过程就是传播。)
三、传播的种类
? 传播 人类传播 社会传播: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电视手段)
信源 → 发射器 → 信道 → 接收器 → 信宿
↑
噪音源
? 循环式的模式:加入“反馈”
跨文化交际学(第一讲)
目录
• 跨文化交际学概述 • 文化差异与冲突 • 跨文化交际技巧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趋势
01
跨文化交际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 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和策略的学科。
特点
跨文化交际学强调文化差异对交际的 影响,注重培养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 力,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 。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空间距离 等非语言因素在不同文化中也有 所不同。
社会规范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社交礼 仪、餐桌礼仪、商务礼仪等社会 规范也有所不同。
01
语言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表 达方式、语速和语调等存在差异 。
02
03
价值观差异
人们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 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等方面的 价值观存在差异。
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学习文化差异知识
学习不同文化的历史背景
了解不同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重要事件,有助于理解其价值 观和行为规范。
学习不同文化的社交礼仪
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礼仪、礼节和习俗,避免在交际中出现尴尬或误 解。
学习不同文化的非言语交际
了解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方式,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 交流等,以更好地理解对方意图。
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
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文化节、展览等活动,与来 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互动。
旅游体验
通过旅游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 增强跨文化交际的实际体验。
语言学习
学习外语并掌握基本的交际用语,有助于与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05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就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与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就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就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就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 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就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就是指个人的行为, 而就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就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就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就是在我们把她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 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与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与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学(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1、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美国原因: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政策有紧密的联系。
P8美国有重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化是它突出的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国际交流非常频繁。
2、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3、跨文化交际学的确立20世纪70年代。
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跨文化交际专着的出现,专业协会的成立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专业期刊的创刊。
4、跨文化交际学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
其标志是各种理论模式的诞生和研究方法的探索。
二、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基础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P10三、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四、跨文化交际的研究1、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法P142、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被引入中国。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重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语言与交际的关系(2)非语言交际(3)中西习俗对比(4)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5)国民性研究(6)价值观研究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晚,历史比较短,研究范围还比较窄,重要集中在外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成果是跨文化语用学。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一般性探讨比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一、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1、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2、建立更敏锐的跨文化意识3、提高文化适应的能力4、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5、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6、掌握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二、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两种:(1)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种与文化语言不同的的人们惊醒有效而得体的交往所需的综合能力。
其包括四个要素:①跨文化交际的知识②跨文化交际的技能③跨文化交际的态度④跨文化意识(核心)(2)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能力:①了解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
②能解释在课文和教学材料中出现的各种文化概念。
③能在安排课堂任务和课堂活动时考虑学习者的文化背景。
④能根据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⑤能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有效地开展语言教学。
⑥能够帮助学习者客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文化不同和交际失误引起的各种困难。
⑦能够在跨文化交际的场合下帮助学习者建立文化敏感意识。
三、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建议1、学好一门外语2、正确看待跨文化交际的经历和遇到的挑战及困难。
3、尽量更多的去了解教学对象所来自的国家和你任教国家的文化及知识。
4、接受跨文化交际训练。
5、刘新身边周围的跨文化交际的事件和现象。
第一节文化一、文化的定义文化是大多数说同一种语言和住一起的人们所分享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而且为人们提供对日常行为的指导。
二、文化的要素1、第一种分类:(与跨文化交际有密切的关系)历史、宗教、社会组织、语言(核心)2、第二种分类:象征符号、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核心)三、文化的分类1、客观文化与主文化。
2、主导文化与亚文化四、文化的特点1、文化不是后天习得的。
2、文化是共享的,并世代相传。
3、大部分文化是无意识的。
4、文化是象征性的。
5、文化是动态的。
第二节交际一、交际的定义1、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试图通过使用象征符号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内在状态。
2、交际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但是这种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并非单纯的传递和接收的过程,而包含着意义的协商和共建。
3、交通是双方经由交换符号,来建立一个有相互依赖关系的互相影响的系统。
二、交际的要素1、传送者。
信息的来源和发送者。
2、信息。
交际的内容。
3、编码。
指信息传送者在发出信息之前,在内心考虑要怎么样表达的过程。
4、解码。
指在信息发出后,接收信息的人对信息进行解读并赋予意义。
5、媒介。
6、反馈。
接收信息的人在解读信息后,做出的反应。
7、噪音。
可能阻碍交际进行的因素。
三、交际的特点1、交际是象征性的。
2、交际是动态的过程。
3、交际涉及意义的协商和共建。
4、交际发生在意识的各个层面。
5、交际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的。
第三节文化对交际的影响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1、SMP:文化影响人们的感知;文化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非语言行为。
2、GK:文化指导人们的交际行为;文化指导人们如何解释别人的交际行为。
二、文化与感知感知是人们选择、组织、和解释外部客观刺激(信息)的方式,它赋予周围的世界以意义。
人们感知的世界并不完全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他经过了人的感觉器官的过滤,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差别可能很大。
这种感知的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受文化制约的,文化影响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
1、首先,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选择。
2、其次,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分类。
3、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意义联想。
4、最后,文化影响人们对外部刺激的解释。
三、文化与交际行为四、关于本章,对汉语教师的建议1、理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产物3、意识到人的交际行为受到文化的影响第一节价值观一、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不是实际的行为,而是关于行为的规则;价值观是一套关于什么是真善美的标准系统;这些规则和标准是用来判断和指导人们行为的;价值观不是个人的喜好或者倾向,而是一种集体的文化意识。
二、价值观的种类1、终极性价值观:关于生命、生存等终极目标的价值观2、工具性价值观:关于道德和能力的价值观。
三、价值观的特点1、价值观属于深层文化2、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3、价值观既是稳定的也是变化的4、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既有相同也有不同5、价值观被违背时会引起感情上的强烈反应第二节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一、K&S的价值取向理论1、人性的本质2、人人与自然的关系3、时间的取向4、行动的取向5、人与人的关系二、H的文化尺度理论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2、权力距离3、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4、不确定性回避5、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三、霍尔的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理论1、定义: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指的是,当人们进行交际时,他们对于倾听者知道多少所交谈内容的一种理作当然的想法。
在低语境交际中,倾听者对于所交谈内容知之甚少,必须明确被告知所有事情。
在高语境交际中,听者已了解了语境,并不需要提供背景信息。
2、低语境交流倾向于使用直接的语言交际风格。
有如下方面(1)不特别强调情景或语境(2)重要的信息通常靠明确的语言交流来传递(3)自我表达、流利的语言和雄辩的讲话收到推崇(4)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试图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3、高语境文化的交际特点(1)不强调明晰的语言信息(2)重要的信息通常靠情景性的线索来传递(地点时机情景关系)(3)崇尚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交流中有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和保持沉默的倾向(4)人们试图绕圈子,不直接说不第三节中美文化模式一、中国文化模式1、集体主义2、以家庭为中心3、尊重传统4、等级观念5、面子观念6、重视人情二、美国文化模式1、个体主义2、平等观念3、强调变化或进步4、物质享受5、科学与技术6、工作与娱乐7、竞争意识三、对汉语教师的建议1、当出现跨文化交际的误解或者障碍的时候,要先尝试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解释原因,而不要简单地吧交际失败归结为人性的缺点或不良的动机。
2、要理解被人的文化,首先要理解自己的文化。
3、文化模式和价值观是动态的,具有多样性,每种文化中都会存在逾期主流文化完全不相同的亚文化,应避免对一种文化模式作简单化的概括。
4、以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来看文化的不同,学会站在对方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要避免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判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行文对错或好坏5、到一种新的文化中去的时候,要接触更多的人群,观察更多的事物。
第一节语言与文化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1、基本观点:语言不仅表达和反映了思想,而且还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世界观。
2、三层含义:(1)不同的语言以不同的方式感知和划分现实世界。
(2)一个人所使用的语言结构影响他感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3)讲不同语言的人感知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二、语言与价值观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表达了文化;语言体现了文化;语言象征了文化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最直接的表现是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态度和价值取向。
第二节语义与文化一、词义与文化1、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的往往不是词语的概念的意义,而是附加意义。
词汇意义被大多数人分为指示意义和内涵意义2、根据词汇的指示意义和内涵意义把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词汇分为五种情况:重合词汇、平行词汇、全空缺词汇、半空缺词汇、冲突词汇。
其中做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误解的词汇是那些半空缺词汇和冲突词汇。
二、颜色词、动物词、数字词1、颜色词:2、动物词:3、数字词:三、禁忌与委婉语四、敬语与谦词第三节语用与文化一、礼貌原则与策略1、礼貌原则:得体准则;慷慨原则;赞扬原则;谦虚原则;一致原则;同情原则2、(1)中国人礼貌的四个特征:尊重谦逊热情文雅(2)中国人的五条礼貌准则:①贬己尊人原则(最重要)②称呼原则③文雅原则④求同原则⑤德、言、行原则3、礼貌策略的使用程度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1)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权力距离(2)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3)言语行为的加强程度二、称呼语三、称赞语四、道歉语五、请求语第四节语言交际风格与文化交际风格是指说话的特点。
一、直接与间接的交际风格直接与间接的交际风格是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西方文化在交际风格方面最为显着的差别。
1、语言交际风格往往是价值观的外在反映。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对交际风格有直接的影响。
个体主义文化强调尊重个人隐私,喜欢使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
集体主义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喜欢采取委婉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
2、交际风格还与面子的观念有关。
东亚国家的人多采用间接的交际方式,主要是出于维护自己和对方面子的考虑。
直接请求别人而别拒绝会让自己丢了面子,而且对方拒绝自己的请求也会感到不好意思。
二、谦虚与自信的交际风格谦虚或自信的交际风格也是价值观的体现。
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人的自信和争先精神,追求与众不同。
集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崇尚谦虚的美德和含蓄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