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3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插片法、压印法的操作技术,学会如何观察放线菌个体的特征2、了解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二、实验原理放线菌属原核微生物,其菌落一般为圆形,大小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形状随菌种而异。

可分为两型:一型产生大量分枝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基内菌丝伸入培养基内,菌落紧贴培养基表面,并由于它们的菌丝体比较紧密,交织成网,因而使菌落极其坚硬,用针能将整个菌落自培养基挑起而不破裂,菌落起初是光滑或如发状缠结,当在其上产生孢子后,表面呈粉状、颗粒状或絮状,其典型的代表属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另一种类型是不产生大量菌丝的菌种,其菌落粘着力不如前一型结实,结构呈粉质,用针挑时易粉碎,典型代表为诺卡氏菌属(Nocardia),其接种方式和菌体观察同细菌。

放线菌的菌丝和孢子会产生各种色素,所以使菌落呈各种颜色,而且平皿培养的表面和背面的颜色往往不同,色素产生和菌种的种类、培养基的成分有关。

放线菌的气生菌丝(孢子丝)及形成孢子的方式,孢子的形态及颜色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链霉菌由于呈菌丝生长,而且菌丝很细,若用接种针直接挑取,易将菌丝挑断,所以,观察放线菌形态时,多用插片法和压印法。

但有时也可以采取水浸片法直接观察放线菌的个体形态。

三、实验器材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显微镜、镊子、接种针、小刀四、方法与步骤1、插片法(1) 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ml左右于灭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2) 插片将灭菌盖玻片以45度角度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然后用接种针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6~15天。

(3) 观察培养后的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地用镊子将盖玻片取出,擦去较差一面的菌丝体,放在载玻片上(菌丝体覆盖在载玻片上),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也可在玻片间滴一滴水,制成假的水封片。

微生物实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一:丝状微生物的鉴定实验目的:1、观察常见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2、观察镰刀菌与木霉的基本形态。

3、掌握埋片培养法培养放线菌。

4、掌握载片培养法培养丝状真菌。

5、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未染色样品。

实验原理: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真菌的菌丝较放线菌粗,菌落疏松,主要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

利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孢子的着生状态,孢子形状及菌丝有无横隔等。

3材料3.1菌种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诺卡氏菌(Nocardia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3.2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PDA培养基。

3.3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流程4.1埋片培养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埋片→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4.2载片培养法:滴琼脂→凝固→边缘接种→盖盖玻片→培养→镜检→记录绘图。

5步骤埋片培养法:1 向每个培养皿倒约20毫升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待凝固。

2 用无菌手术刀在琼脂平板上平行开两条槽,取出其中的琼脂培养基。

3 在槽的外侧边缘接种待鉴定的放线菌菌株。

4 将无菌载玻片呈与槽垂直的方向盖在平板上面,用镊子轻轻压下,使载玻片与琼脂平板接触。

5 放于28℃培养3天。

6 将载玻片从平板上取下,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载片培养法:1 将无菌载玻片放于洁净工作台。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

二、基本原理放线菌是由纤细的有分枝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为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大多数放线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

营养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生长,气生菌丝则生长在培养基的表面,并向空中伸展。

因此用普通方法制片,往往很难观察到放线菌的整体形态。

必须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以便将自然生长的放线菌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玻璃纸培养法、插片法和印片法。

三、材料及器材1. 菌种:细黄链霉菌(5406放线菌)2. 溶液和试剂:吕氏美蓝染液3. 仪器及其他用具:盖玻片,载玻片,擦镜纸,接种环,显微镜,剪刀,镊子,吸管,玻璃涂布棒,玻璃纸等。

四、方法与步骤(一)插片法1. 取一淀粉琼脂培养基平板,用接种环将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然后用无菌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插人琼脂内(插在接种线上,插片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

2. 倒置培养,28℃,3~5天。

3. 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二)玻璃纸法1. 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块玻璃纸片铺在琼脂淀粉培养基表面,用无菌涂布棒将玻璃纸压平,使其紧贴在琼脂表面,不留气泡,每个平板可铺5~10块玻璃纸。

2.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3. 平板倒置,28℃,培养3~5天。

4. 镜检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水,用镊子小心取下玻璃纸片,菌面朝上放在玻片的水滴上,使玻璃纸平贴在玻片上,中间不要有气泡,直接镜检。

(三)印片法用一洁净盖玻片,平放在培养皿中放线菌的培养物上,轻轻按压一下,取出盖玻片,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下,放置在加有一滴美蓝染液的载玻片上,观察孢子丝和孢子。

五、实验作业及实验报告(一)结果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思考题1. 试比较3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生长习性。

以下是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的详细描述。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放线菌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匙、显微镜、石英片。

2. 实验方法:a. 取一块无菌培养皿,将放线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

b. 使用无菌匙,将待观察的放线菌菌落划入培养基表面,尽量避免交叉污染。

c. 将培养皿盖好,放置在恒温箱中,温度设定为28摄氏度。

d.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培养皿进行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并用石英片进行取样。

实验观察结果:1.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a. 放线菌呈现为长而细的菌丝状,类似于细长的线状结构。

b. 放线菌的菌丝通常呈现分枝状,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c. 放线菌的菌丝颜色多样,包括白色、黄色、红色等,具有一定的色彩变异性。

d. 放线菌的菌丝表面常常有颗粒状物质附着,形成颗粒状结构。

2. 放线菌的生长习性:a. 放线菌生长缓慢,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可见的菌落。

b. 放线菌的菌落呈现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不清,有时会形成分支状的菌落。

c.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通常光滑而湿润,有时会有微小的颗粒状结构。

d. 放线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过程中,会逐渐扩散并形成新的菌落。

3. 放线菌的细胞结构:a. 放线菌的菌丝由一系列细胞组成,细胞间通过连接点相互连接。

b. 放线菌的细胞内含有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核通常位于细胞中央。

c. 放线菌的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等。

实验讨论和结论:通过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放线菌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和生长习性。

放线菌的菌丝状结构和分枝状特征使其能够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并与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

放线菌的色彩变异性可能与其生长环境和代谢产物有关,这也为进一步研究放线菌的生态功能提供了线索。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 与琼脂相接的沿线,28°C培养7d
4、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染液,小心用镊 子将盖玻片抽出,带菌面朝下,覆盖于染色 液上,浸泡2min后,用吸水纸将多余染色液 吸干,镜检。低-高-油
五、实验结果
菌名
培养法
菌丝形态 形态特征
六、思考题 用插片法制备放线菌标本的优点
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类。
基内菌丝:伸入培养基内的菌丝,具有吸收 营养的功能
该种菌丝无隔,直径较细,有的无色,有的 产生色素,呈现不同的颜色
气生菌丝:基内菌丝向空间生长的菌丝。直径较 基内菌丝粗,呈直形或弯曲形。产生的色素较深
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 一定阶段,其顶端可分化 形成孢子。这种形成孢子 的菌丝称孢子丝。孢子成 熟后,可从孢子丝中逸出 飞散
孢子丝的形状、着生方式, 螺旋方向(左旋还是右 旋)、数目、疏密程度以 及形态特征是鉴定放线菌 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孢子丝形态
孢子 --孢子是孢子丝成熟后,分化产生出的繁殖 细胞
孢子的形状多样,球、椭圆、杆状等;
表面结构不一样,光滑、疣刺、毛发状等;
孢子常有色素,单个无色透明,聚集表现;
孢子抗干燥能力强,抗热性不及芽孢,强于营养细 胞。
三、实验材料 菌种:链霉菌 染色液:0.1%美兰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 器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
酒精灯、镊子等
四、方法与步骤
1、倒平板:将马铃薯培养基
2、插片:用无菌镊子取无菌盖玻片,插在平板 培养基上(40°-50°插入)
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插片培养法培养放线菌的制片方法 2、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微生实验报告 2012.10.24 实验三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实验报告 2012.10.24  实验三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实验报告姓名:王晶晖专业年级:2011级生物技术学号:040312011032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用玻璃纸琼脂透析培养法及斜插片培养法观察放线菌的自然生长形态;(2)用染色法观察放线菌菌丝体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形式进行繁殖的革兰式阳性细菌,放线菌大多数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渗入培养基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和孢子。

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形、波曲、螺旋形。

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球形、杆状或柱状等。

放线菌自然生长的个体形态观察多用玻璃纸琼脂透析培养法。

玻璃纸具有半透膜特性,其透光性与载玻片基本相同,采用玻璃纸琼脂平板透析培养法,能使放线菌生长在玻璃纸上,然后将长菌的玻璃纸剪取小片,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镜检可观察到自然生长的放线菌个体形态。

采用斜插片培养法也能观察放线菌的个体形态。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

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玻片上直接镜检,可以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器材1.菌种:培养5~7d的5406放线菌(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的斜面菌种与平板培养物,小单孢菌(Micromonos)斜面菌种。

2.培养基: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

3.试剂及器材:无菌平皿,玻璃纸,9mL无菌水若干只,酒精灯,火柴,接种铲,接种环,镊子,玻璃涂布棒,1mL无菌吸管,剪刀,载玻片,石炭酸复红染色液,双层瓶,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一)玻璃纸培养法1.将玻璃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用旧报纸隔层叠好后灭菌。

2.将放线菌斜面菌种制成103/mL的孢子悬液。

3.将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融化后在火焰旁倒入无菌培养皿内,每皿倒入15mL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在无菌操作下用镊子将无菌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上即制成玻璃纸琼脂平板培养基。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二)基本原理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茁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为了观察放线茵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

本实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扦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扦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苗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茵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

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苗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三)实验设备1.菌种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或青色链霉菌(S.glaucus),弗氏链霉菌(S.fradiae).2.培养基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

3、仪器或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镊子,石炭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霉菌子实体、分生孢子及菌落形态观察Ⅰ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的操作方法。

2、巩固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菌丝无隔、分枝、纤细,分为生长于培养基内或匍匐于培养基表面的、从培养基吸取营养物质的基内菌丝,以及伸出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呈螺旋状、波纹状,或分枝状等,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因种而。

放线菌多可产生色素,菌丝呈各种颜色,有的放线菌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分泌至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变色。

孢子丝长出各种形态的孢子,孢子有不同的颜色。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与基质结合紧密,难以用接种针挑起。

而且由于有大量孢子存在,因而表面呈干粉状,使得易于与其他类型的微生物相区别。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其菌种鉴定与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器材1、菌种未鉴定放线菌菌株;2、仪器显微镜;3、材料玻璃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

4、染料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1、观察自然生长状态的放线菌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放线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

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

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并绘图。

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2、水封片观察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中央,从培养皿中取出插片法培养放线菌的盖玻片,将无菌或菌较少的一面以擦镜纸擦净,并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浸在染色液中,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单个分生孢子及其基内菌丝,并绘图。

五、注意事项1、培养放线菌中要注意,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

并控制培养时间。

2、在镜检观察时,要仔细观察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等。

六、实验报告1、绘图绘出观察的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形态。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和纯化方法。

2. 学习放线菌的培养技术,观察其生长特征。

3. 提取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中。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

本实验通过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和活性物质提取,旨在了解放线菌的生长特征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 高氏一号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试剂:重铬酸钾、无菌水、酒精等2. 实验仪器:- 培养皿- 牛津杯- 接种环- 酒精灯- 无菌涂棒- 三角锥瓶- 高压蒸汽灭菌锅- 天平- 药匙-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试管- 牛皮纸- 线绳四、实验步骤1. 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1)选择取样点: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如菜地、林地等。

(2)采集样品: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3)将5点样品混合均匀,用无菌水稀释至10-1、10-2、10-3、10-4、10-5倍。

2. 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1)制备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将高氏一号培养基加热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2)将稀释后的土壤样品涂布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

(3)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纯放线菌。

3. 放线菌的培养(1)将纯化后的放线菌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将种子液按一定比例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发酵。

4. 活性物质提取(1)将发酵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2)用重铬酸钾对上清液进行氧化反应,观察颜色变化,以初步鉴定活性物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线菌分离与纯化:成功分离纯化出放线菌,菌落呈菌丝状,颜色多样。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放线菌观察方法—插片法2、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实验器材】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2、培养基: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3、仪器和用具: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实验原理】1.高氏I号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

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

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高氏I号培养基中,需要加入FeSO4。

2.放线菌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在上层、基内菌丝在下层,且气生菌丝较暗,基内菌丝较透明。

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

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图1:链霉菌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图2:链霉菌属孢子丝的主要类型3. 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

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实验内容及步骤】1、高氏I 号培养基的制备(100ml )1) 根据配方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可溶性溶粉、及 其他成分溶解。

2) 待将所有药品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进行pH 调节到7.2~7.43) 材料灭菌:将所配溶液装在三角烧瓶中并加棉塞,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并用麻绳捆好,1-直形,交叉分枝 2-丛生,波曲 3-顶端形成大螺旋 4-松螺旋 5,6-紧螺旋 7-短而直,轮生1-盖玻片 2-琼脂层图3用记号笔标记组号。

实验三 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三 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三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根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根本原理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放线菌的孢子丝形状和孢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了不打乱孢子的排列情况,常用印片染色法和胶带纸粘菌染色法进展制片观察。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局部,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外表的气生菌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

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

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器材1.活材料:放线菌培养物,酵母菌斜面培养物;2.染色液:复红染色液〔或结晶紫,美兰〕;3.器材:载玻片,胶带纸,小刀,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香柏油,乙醚-乙醇混合液,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1.印片法: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印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用小刀切取放线菌培养体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对准菌块的气生菌丝轻轻按压,然后将载玻片垂直拿起。

注意不要使培养体在玻片上滑动,否那么会打乱孢子丝的自然形态;微热固定:将印有放线菌的涂面朝上,通过酒精灯火焰2-3次加热固定;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水洗:水洗后晾干;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及孢子排列情况。

2.胶带纸法粘菌:用胶带纸在放线菌培养体上粘取菌体,注意,压取时从菌落边顺着菌体生长方向,防止从菌落上面压取,以免取得的全是孢子。

染色:将粘有菌体的胶带纸压在事先准备好的滴油染液的载玻片上。

将多余染色液用滤纸吸掉。

镜检:同上。

五、实验报告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实验二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细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特征
掌握放线菌的菌丝和孢子形态特征,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以及其 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价值。
02 实验材料
细菌、放线菌培养物
细菌培养物
选择不同的细菌培养物,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以观察不同细菌的形 态和特点。
放线菌培养物
选择常见的土壤放线菌作为实验材料,以便观察放线菌的菌落形态和微观结构。
放线菌形态观察结果
总结词:结构独特
详细描述:放线菌的形态呈现出独特的辐射状排列,同时菌体结构也较为多样,包括分枝状、丝状等。这种结构使得放线菌 具有较强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结果分析
总结词
功能与形态相适应
详细描述
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与其功能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例如,螺旋形细菌常常具有较好的 运动能力,有助于其在液体环境中扩散;而放线菌的辐射状排列和多样结构则使其在各
通过显微观察,我们成功地识别了不 同形态的细菌和放线菌,并对其进行 了分类。
结果讨论与思考
实验结果与微生物学理论基本一致,表明我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较为 准确可靠。
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差,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显微镜操作不熟 练、样品制备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更加注重操作规范,提高实验技能,以确保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习显微镜观察技术
显微镜操作
学习如何正确操作显微镜,包括调整 焦距、对光、移动载玻片等步骤,以 确保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样本制备
学习如何制备细菌和放线菌样本,以 便在显微镜下观察,包括制片、染色 等步骤。
掌握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细菌特征
了解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特征,如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显微镜下的 区别,以及它们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杨明轩生物111班1102040128一、实验目的1、学习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观察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因其菌落在固体表面长成放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也有的与植物共生固氮。

放线菌是最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其形态特征是菌种选育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通常有分枝发达的菌丝体组成,菌丝直径为0.2-1.2μm。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长在培养基内,一般没有横隔,有固定和吸收养分的作用,称为基内菌丝或营养菌丝。

当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即可向空中伸展形成气生菌丝(有的菌种没有气生菌丝)。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生菌丝颜色较深,并且比基内菌丝粗两倍左右。

有些种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顶端可形成孢子丝。

孢子丝分直、波曲、螺旋等形状。

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分别为单生、丛生、轮生和互生。

放线菌菌落小,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用接种钩挑取,因而难以直接观察。

通常采用玻璃纸培养法和插片法观察。

本次实验采取插片法。

该方法适合进行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比较观察。

在接种放线菌的培养基一侧,以45°角插入无菌盖玻片,使放线菌沿培养基与盖玻片交界处生长,并附着于盖玻片上,待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取下盖玻片进行染色,即可直接观察。

三、实验材料1、菌种:紫色直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oeorectus)、黑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ificans)、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丰加链霉菌(Streptomycestoyocaensis)2、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染液3、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4、其他:干净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洗瓶、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香柏油、接种用具四、实验方法1、制备平板:将已融化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冷却到45℃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每皿15~20ml(厚度约为培养皿高度的一半),凝固后备用。

微生物学 实验3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 实验3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3、孢子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 旋状、波浪形或分枝状等,着生形式有丛生、互生和轮 生三种。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和杆状。孢子有各 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别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分生孢子形态
三、材料
1、菌种:“5406”放线菌培养72 h的 平培养物; 2、染料:蕃红; 3、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镊 子、接种针、接种铲等。
3 、染色及干燥。滴加适量番红染液,染色 1 min ;水 洗至流出液为无色; 在酒精灯高处加热干燥。
4 、镜检。先用低倍镜寻找视野,然后用油镜进行观察。 注意区分气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及排列方式。
五、观察与绘图
1.描述放线菌5406的菌落特征(大小、形 状、颜色、边缘情况等特征)。 2.绘制观察到的放线菌气生菌丝及孢子丝 形态。
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显微形态:单细胞菌丝体,菌丝内一般无隔膜。
菌丝体分为三部分: 1、基内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的营养型一级菌丝 (较透明、颜色浅色)。一般无隔膜,直径 0.2~0.8 µ m,可产生各种色素。 2、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从培养基向上伸展的 二级菌丝(颜色较深),直径1~1.4 µ m。
四、方法及步骤
1、印片。取2片干净的载玻片,用解剖刀无菌挖取一块 放线菌的菌落(注:带培养基切下),放在一块载玻 片的中央(注:菌落面朝上);用另一干净的载玻片 盖在这一菌落上轻轻按压,再小心取下这块载玻片 (注:不要使菌落移动)。 2、干燥固定。将取下的上面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高 处烘烤干燥(注:有菌落的面朝上);然后迅速通过 火焰2~3次,加热固定。
放线菌是呈丝状生长的同细菌简单染色法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吕氏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

实验六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六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六放线菌形态的观察摘要:对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进行有效的观察.实验利用高氏(Gause)一号培养基对放线菌在28℃下进行培养,并通过插片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完成了对放线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观察到了基内菌丝以及孢子丝等结构。

关键词:放线菌插片法孢子丝链霉菌前言: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

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最高等的放线菌,有发育良好的分枝菌丝。

已知放线菌所产抗生素的90%都由本属产生。

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三种,孢子丝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因种而异。

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以及形状都是放线菌重要的分类学指标。

培养放线菌则使用的是高氏(Gause)一号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对于其中的成分,我们能够精确地掌握。

实验中采用插片法来观察放线菌自然状态下的基内菌丝和孢子丝等结构。

本次试验就是将以这些为基础,培养和观察青色链霉菌(S.glaucus)与弗氏链霉菌(S. fradiae),加深对放线菌的认识和理解。

一、实验目的1、学习放线菌的观察方法——插片法;2、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菌丝组成。

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为避免破环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和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摘要:本实验在实验室中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其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分析其结构与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同品种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实验对于深入理解放线菌的生产、利用与控制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放线菌;形态特征;显微镜;差异性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微生物,其具有非常多样化的菌种,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环境中,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长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室中,对于放线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探究其生存规律、研究其应用和利用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实验旨在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其差异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为后续有关放线菌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放线菌、琼脂培养基、显微镜、盖玻片、显微摄像机;2.实验步骤:(1)接种放线菌,利用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2)在培养好的放线菌中,选择纯种菌体,取一定量的菌体;(3)将放线菌菌体放到盖玻片上进行备用;(4)使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中的细芽和孢子的形态结构,进行拍照记录。

结果:通过显微镜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观察,得到了如下结论:1.不同的放线菌之间表现出彼此独特的形态特征,表现出了很强的差异性;2.在显微镜镜头下观察,不同的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也呈现出了很大的多样性;3.通过观察发现,放线菌中不仅存在菌丝,还产生广泛的分生孢子,形态结构也因菌种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讨论与分析:放线菌形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由于其环境适应性的结果。

在自然环境中,它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水分、PH值等环境因素,因而其形态特征与结构也有所变化。

通过本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放线菌的生存规律和自身的适应性,对于进一步研究放线菌的生产和利用方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与差异性,得到了如下结论:放线菌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其形态特征和结构因菌种差异而不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实验五 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 放线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模式图
孢子丝
菌丝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三、实验材料
1.放线菌培养物
紫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的四天插片培养物。
2.培养基: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
3.显微镜、无菌培养皿、无菌盖玻片、显微 镜、酒精灯、接种针、载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

放线菌的插片培养
接种位置
3 6 8
1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5 7 9
插片并接种的顺序
3、接种:挑取很少量的孢子接种于琼脂块的上边缘【接种量要 少,注意每次接种完毕烧红接种环,避免菌混杂】 ,用无菌镊子将 盖玻片盖在琼脂块上,轻压一下。
4、培养:在平皿的滤纸上滴加3mL以上(4滴管)灭菌的20% 甘油(保湿),28℃培养24小时。
五、实验结果
绘图紫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基内
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倒平板将融化的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无菌操作倒平板插片将无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插入培养基中9片皿组接种无菌操作取灰色链霉菌或紫色链霉菌的孢子划线接种于插片和培养基接触处培养将插片平板倒置28培养35天观察镜检
实验五 放线菌的 插片培养和形态 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放线菌的特点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2.学习掌握放线菌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形成
单细胞的菌丝体,革兰氏阳性细菌。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 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 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 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其着生形式有丛生、互生和 轮生。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 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插片培养法:倒平板(将融化的高氏合成1号培养 基无菌操作倒平板) 插片(将无菌的盖玻片以 大约45°角插入培养基中(9片/皿/组) 接种 (无菌操作取灰色链霉菌或紫色链霉菌的孢子划

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杨明轩生物111班1102040128一、实验目的1、学习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观察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因其菌落在固体表面长成放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大部分腐生,少数寄生,也有的与植物共生固氮。

放线菌是最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其形态特征是菌种选育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通常有分枝发达的菌丝体组成,菌丝直径为0.2-1.2μm。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长在培养基内,一般没有横隔,有固定和吸收养分的作用,称为基内菌丝或营养菌丝。

当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即可向空中伸展形成气生菌丝(有的菌种没有气生菌丝)。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生菌丝颜色较深,并且比基内菌丝粗两倍左右。

有些种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顶端可形成孢子丝。

孢子丝分直、波曲、螺旋等形状。

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分别为单生、丛生、轮生和互生。

放线菌菌落小,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用接种钩挑取,因而难以直接观察。

通常采用玻璃纸培养法和插片法观察。

本次实验采取插片法。

该方法适合进行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比较观察。

在接种放线菌的培养基一侧,以45°角插入无菌盖玻片,使放线菌沿培养基与盖玻片交界处生长,并附着于盖玻片上,待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取下盖玻片进行染色,即可直接观察。

三、实验材料1、菌种:紫色直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oeorectus)、黑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nigrificans)、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丰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yocaensis)2、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染液3、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4、其他:干净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洗瓶、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香柏油、接种用具四、实验方法1、制备平板:将已融化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冷却到45℃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每皿15~20ml(厚度约为培养皿高度的一半),凝固后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13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 1.学习并初步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像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

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住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

本试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1.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
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

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2.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

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3.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

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本次试验采用插片法)
三、器材
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及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
铲,石碳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四、操作步骤
a)倒平板:取融化并冷却至大约50℃的高氏Ⅰ号琼脂约20mL倒平板,凝固待用
b)接种: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孢子)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
c)插片: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插入琼脂内(插在接种线上),插片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

d)培养:将插片平板倒置,28℃培养,培养时间根据观察的目的而定,通常3~5d。

e)镜检:用镊子小心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观察时,宜用略暗光线;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再换高倍镜观察;若要用油镜观察,需将有菌的一面朝下,并用胶纸将盖玻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再观察)
五、观察结果
1、实验照片
弗氏链霉菌(40×10)弗氏链霉菌(100×10,示孢子丝)
弗氏链霉菌(100×10,示气丝)青色链霉菌(100×10,示未成熟孢子丝)
六、思考题
1、试比较三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答:①插片法的操作最为简便,且可以看到菌体在不同的时期菌丝的形态特产,一次性插入的玻片数可多至六七片,可供观察的次数较多;②玻璃纸法也可以看到菌体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特征,但不方便分次取出观察,通常只能整张纸取出观察,次数较少;③印片法可用于观察放线菌的孢子和孢子丝,且方便染色,染色之后观察也更加清晰,但是看到的孢子丝常常为断裂状态,并不是原生状态,也很难观察到气丝和基丝。

2、玻璃纸培养和观察法是否还可用于其他类群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为什么?
答:可以。

因为玻璃纸是一种对于生物没有毒害作用的半透膜,将它贴在培养基上后营养物质可以通过玻璃纸让生长在其上的微生物吸收成长,所以玻璃纸法广泛应用于多种放线菌和霉菌的培养与观察。

3、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答:①看颜色,气丝的颜色较暗,而基丝比较透明;②看位置,基丝通常分布在盖玻片插入端的下部,而气丝则在插入端的上部;③看形态,基丝通常分支更多,往往不断分支并与其他基丝缠绕呈网状,而气丝分支数更少,两个分支间的菌丝长度更长,看上去也比基丝更稀疏。

七、培养基的配制
可溶性淀粉20g
硝酸钾晶体1g
氯化钠晶体0.5g
磷酸氢二钾粉末0.5g
硫酸镁晶体0.5g
硫酸亚铁晶体0.01g
琼脂粉末20g
水1000 mL
pH 7.2~7.4
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

121℃灭菌2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