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8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黑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5.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时期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的全部时期
C.种群Ⅰ为0~1岁时期,种群Ⅱ为6~7岁时期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害虫的种
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食物减少 B.出生率下降 C.死亡率增大 D.天敌增加
7.按照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8.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9.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
10、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
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
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控制c
点时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11、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在种群数量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种群数量可以大于K值(环境容纳量)
1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森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13、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14、右图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K值表示该湖泊所能维持的草鱼的最多个体数
D.在K值时开始捕捞,可以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四条边上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没有振荡摇匀
1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

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下图。

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量

17、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
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
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
有效防治鼠患
18、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这一方面调查的是 (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19、某种群死亡率如右图中Ⅱ,出生率如图中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A.a B.b
C.c D.d
20、下列选项中不能
..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2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活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地域的表层土样
C.只统计肉眼可见的小动物
D.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忽略不计
23、如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幅图
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2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25、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
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的影响
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
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26.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 )
A.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差
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27.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8、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2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0、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5)题。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年后开始的。

(4)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型。

(5)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点是,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点上。

2、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人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

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用图4-39,A,B、C曲线表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

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
(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

(2)许多土壤动物不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身体_________,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进行采集、调查。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

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你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
DCDBC BACDC BBDCD BBCCA CBBDB BDCAA
1.答案(1)d (2)b (3)2 (4)S (5)d b
2.(1)捕食竞争(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枯草杆菌),前者
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3、(1)××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
(2)较强的活动能力微小取样器取样法(3)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4)趋暗、趋湿、避光酒精
(5)××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或不同时间:白天或夜晚等合理答案均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