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大观(三)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众多,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1. 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品有《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等,这些作品以行草书的形式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墨韵。
2. 王献之(344年-386年),王献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称为"书仙"。
他的代表作品有《麟德碑》、《碑志铭》等,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字形端庄工整,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3. 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是唐代初期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圣手"。
他的代表作品有《白氏长庆集》、《玄秘塔碑》等,他的楷书字形规整,结构严谨,被后世称为楷书的典范。
4. 赵孟頫(1254年-1322年),赵孟頫是元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融合了柳公权和颜真卿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临颜真卿祭侄文稿》等,他的行书和草书作品流畅自然,富有力量感。
5. 文徵明(1470年-1559年),文徵明是明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多样化,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
他的代表作品有《山水诗卷》、《欧阳询碑帖》等,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画流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6. 王铎(1697年-1763年),王铎是清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字形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书法气息。
他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自书诗卷》等,他致力于研究古人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上只是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一部分,每位名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魅力。
书法欣赏:楷书名家作品赏析

书法欣赏:楷书名家作品赏析引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贵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楷书,作为书法体系中最重要、最典型的字体之一,曾经被誉为“平正便利”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楷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并进行赏析。
1. 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在楷书艺术上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通过创新与超越传统规范,开创了自己独特而富有个性的风格。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兰亭集序》,这幅长卷以流畅、优美的笔墨展示了他对纸墨世界中神奇魅力的深刻体悟。
2.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宫廷画师和书法家,也是楷书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精通于隶、楷等多种字体,并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幅作品以雄浑苍劲的笔触展现了他那独特的气魄和情感。
3. 欧阳询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被称为“楷书圣手”,对楷书发展做出了深远影响。
他擅长于运用韵律,行草、柳体等多种字体形式都有出色表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九成宫醴泉铭》。
这幅作品以其庄严肃穆、优美洒脱的风格,在楷书艺术中独树一帜。
4. 赵孟頫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楷书领域中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
他在笔墨运用上极富个性和创新精神,尤其善于以简洁、自然的方式表达情感。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作品就是《黄庭经序》。
这幅作品通过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笔触,展现了赵孟頫深邃而独特的艺术才华。
5. 唐寅唐寅是明代画家兼书法家,他在楷书领域中也取得了卓越成就。
他擅长于用墨色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其作品通常具有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
其中最著名的一件作品是《醉打蒲扇图》。
这幅作品以其奔放、豪迈的笔墨展现了唐寅深沉而多情的个性特质。
结论楷书作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最重要并广泛运用的字体之一,许多名家通过创新与超越传统规范,塑造出了自己独特且令人难忘的风格。
以上所介绍的王羲之、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和唐寅五位楷书名家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贡献,使得楷书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和高度崇尚的地位。
近代20位书法名家《楷书荟萃》

近代20位书法名家《楷书荟萃》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繁荣发展,书法名家辈出,他们在汲取古人艺术精华的基础上,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貌,引领近代书坛风骚,下面给大家分享近代20位书法名家的楷书,以飨读者!1于右任草书名世的魏碑大家于右任楷书《曾孟鸣碑》于右任书法早年致力于魏碑,中年后精研草书,沉雄其本,飘逸其形,逐渐形成气势磅礴、自由烂漫的独特书风。
他的对联作品,更把这种书风演绎到了极致。
2张大千但因画名太响,书名终为之所掩张大千(1899一1983),名爰,字季爰,又字大千,号南场丈人,70步后署爰翁、爰皤。
四川内江人。
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师。
一生多富传奇色彩。
早岁即有艺名。
享高寿。
富可敌国。
书法以魏碑为宗,也习唐宋,从【瘗鹤铭】【石门铭】【云峰刻石】、〈郑文公碑〉等得趣最多。
以行草书胜,长撇长捺,纵横有象,笺致老到,结字舒展,雄强中寸露秀逸之气。
他的用笔和结体均异于常人,个性独特,人称“大千体”。
张大千早年从曾熙、李瑞清学艺,可谓法门高深,学有巨源。
3李叔同入世的楷书,出世的佛法李叔同楷书五言联李叔同(1880一1942),名文涛,字叔同,别名很多。
浙江平湖人,出生于天津。
李叔同的字自然要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即出家前与出家后。
李叔同受时代风气影响,早岁自然学习魏碑,对【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爨宝子】等碑曾反复临习。
不过李叔同写碑较一般人为润泽,似乎主要在取其奇妙的结构。
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面目。
李叔同出家后,“诸艺俱舍,独书法不废。
”他以书法弘扬经律,广结佛缘,但早期那种凌厉的才子气与魏碑那种刚劲雄伟的风格不见了,代之以起的是安祥肃穆到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副面孔。
李叔同晚年的书法形式上以抄写佛经的册页、对联为主。
字体偏于狭长,用笔较轻、较慢,章法空间十分疏朗。
呈现一派肃穆、高古的佛家气象。
4陆维钊碑帖结合的楷书大家陆维钊临《石门铭》陆维钊(1899一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多署劭翁。
当代书法大家作品欣赏

当代书法大家作品欣赏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当代,有一批书法大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不仅造诣深厚,书法技法也非常高超,此外还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人文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当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首先是当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作品。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其作品融入了鲜明的个性风格,是书法学习者的楷模。
他的作品飘逸秀逸、遒劲著润、潇洒风雅,尤其是他的《兰亭序》让人耳目一新,其内含的人文情感和审美理念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是另一位当代书法大家庞中华的作品。
庞中华的书法造诣深厚,他的作品飘逸、细腻、清秀,表现出书法艺术的另一种风格,极具艺术价值。
他用笔如丝,书画如步履于风中,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情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最后是当代书法大家田英章的作品。
田英章自幼酷爱书法,其作品以考究和雄伟见长。
他在书法创作中力求自我突破,善于挖掘中国特有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并且以此为根基进行书法的创作,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尤其是他的《圆通觉德碑》、《大楷行书》、《楷书祖帖》等作品,深化了传统书法文化的内涵。
以上是三位著名的当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欣赏,他们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但无不凸显着书法艺术的魅力。
在当代,我们可以
通过欣赏这些大家的作品,感悟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可贵处,并且为我们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书法技法和艺术思想,将他们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自己的创造力,使自己的书法创作更上一层楼。
当代魏碑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魏碑书法作品欣赏魏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字体风格,起源于北魏时期,魏碑的特点是笔画纤细、极富变化和较高的装饰性。
在当代书法界,许多书法家继承和发扬了魏碑的传统,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魏碑书法作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位当代书法家的魏碑力作。
作品一:《观鱼闻雨》这是当代书法家李明创作的一幅魏碑作品,《观鱼闻雨》。
整幅作品以鱼为主题,通过优美流畅的笔墨展现了鱼儿在雨中畅游的情景。
李明以精工细作的笔法勾勒鱼的轮廓,配合细腻而变化丰富的章法和装饰性线条,营造出恢宏大气的艺术效果。
作品中的字体规整、工整,每一笔都极为精准,展示了作者对于魏碑书法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技艺。
作品二:《独行者》这是当代书法家王涛所作的一幅魏碑作品,《独行者》。
作品描绘了一位孤独而坚韧的人物形象。
王涛以有力的笔势勾勒出人物的轮廓,通过线条的交错和精妙的章法,展现了自由而独立的气魄。
作品中字体有力、雄劲有余,整体布局和谐统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作品三:《烟波浩渺》这是当代书法家张晓创作的一幅魏碑作品,《烟波浩渺》。
作品以山水画为背景,以飞瀑流水和山石为装饰,展现了浩渺的山水风貌。
张晓以犀利而纯熟的笔触描绘出山与水的交融,以及水流的跌宕起伏,给人以宏大壮丽的感觉。
作品中的字体工整、古朴,体现了书法家对传统魏碑字体的研究和独到的理解。
作品四:《丹青妙画》这是当代书法家刘旭创作的一幅魏碑作品,《丹青妙画》。
作品以传统绘画为主题,通过刘旭细腻的笔墨表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作品中的字体优雅、流畅,每一笔都充满了艺术感和活力。
整幅作品的构图精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当代魏碑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关注。
这些作品通过对传统魏碑字体的研究和创新,展示了当代书法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造。
它们的出现不仅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审美享受。
总结:通过以上对当代魏碑书法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魏碑书法的精髓,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及其作品赏析

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及其作品赏析简介:权希军、欧阳中石、李铎、刘艺、沈鹏、邹德忠、张海、林岫、张飙、张光兴权希军:希军先生在艺术上涉猎面较广,主攻书法,长行草,风格劲健潇洒、神韵流宕、朴茂典雅。
写出版有《权希军行草滕王阁序》、刻字艺术系列教材。
2000年中央电视台“翰釜飘香”栏目,做了专题介绍,200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特别贡献奖。
欧阳中石: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
观他的作品,如欣赏高山流水,又如见万马奔腾,足见他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创了一代新书风。
他出版了《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中石夜读词钞》、《当代名家楷书谱·朱子家训》、《中石钞读清照词》、《老子〈道德经〉》等众多作品集。
李铎:学苏、黄、米、蔡、王铎、傅山,旁及郑板桥、何子贞,上溯秦篆魏碑和汉隶。
他以魏隶入行,独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丽、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
其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在当代书法界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刘艺:撰写了80多篇书法论文和译著。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书法创作中倾向性问题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书坛出现以模仿今人作品为捷径的倾向,刘艺大力提倡向传统学习。
其后书坛又出现一味仿古的倾向,刘艺又极力倡导写出个性的创作理念,他提倡写字不宜过早定型,要留有发展余地,否则成了框框,就不易突破。
沈鹏:出版《沈鹏书法选》《沈鹏书法作品集》(日本)《沈鹏书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沈鹏书杜甫诗二十三首》《沈鹏书归去来辞》《行草书绝妙宋词》《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岳阳楼记》等。
邹德忠:篆、隶、行、草兼善。
隶书以汉隶为基础,参入篆书、简椟、魏碑笔意,撇捺的分披、波横的灵动,间出飞白和渗化,丰富了隶书的笔墨韵致,结体融入篆书、简椟的结构,反古出新,新人耳目。
行草书宗二王,曲崛俊迈、恣情肆意,跌宕有致。
作品参加历届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藏于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刻于多处碑林。
中国极品书法作品88幅欣赏

中国极品书法作品88幅欣赏中国极品书法作品88幅欣赏2015-01-15 文山书院上虞帖卷东晋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书法史上称为"书圣"的东晋王羲之所写的一份信札,名为"上虞帖"。
虽是唐代摹本,它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卷子前后盖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历代收藏印记,同时保留着北宋内府的装裱格式,是一件难得的艺苑瑰宝。
清周金然草书录唐人论书轴清周金然草书录唐人论书轴绫本纵132.5厘米横56厘米行草书鸭头丸帖卷王献之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琊(今山东),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书承其父,并创新体。
东晋著名书法家。
此系唐摹本。
帖上有元虞集题记,钤有北宋"政和"、"宣和"、双龙,"政""和"、"宣""和"连珠等朱文印记,元"天历之宝"朱文印记,明"典礼纪察司印"朱文半印。
帖后有北宋柳充、杜昱观款,南宋高宗赵构题赞,明王肯堂、董其昌等题跋。
清永瑆楷书论画句轴清永瑆楷书论画句轴纸本纵122.4厘米横50.4厘米楷书《大涅槃经》卷唐(公元618-907年)长26.5厘米宽834厘米此卷为敦煌唐人写经中的精品。
朴茂中见润泽,韵味古雅隽秀。
清郭尚先行书七言联清郭尚先行书七言联纸本(各)纵123.2厘米横28.2厘米郎官石柱记序帖册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大家,与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
[郎官石柱记序]是张旭的楷书作品,这部传世宋拓本,展示了张旭严谨深厚的楷书功力,这正是他狂草的根基所在。
清方亦临草书七律诗瘦清方亦临草书七律诗瘦花绫纵154.3厘米横51.7厘米苦笋帖卷怀素这件"苦笋帖"是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的传世亲笔墨迹之一.文字不多,总共才l4字,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那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
当代著名书法家二十〔1-10〕

当代著名书法家二十〔1-10〕当代著名书法家二十〔1-10〕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之一沈鹏傅德锋(沈鹏,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沈鹏先生的大名,书坛上尽人皆知,即使是书坛以外,知道沈先生的人也并不少见,当然,这除了他以一手功力深厚,风格独特的草书令人折服之外,也与他担任着书坛乃至其他领域的重要职务有关。
当然,由此也可看出沈鹏先生的社会影响之大。
草书发韧于西汉之初。
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曾道:“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
至汉武帝时,草书就已经在民间流行。
我们从近代出土的汉简、汉墓砖上的文字可以得到验证。
不过当时的草书在结构上还是依据隶书的形体,而将其写得急速潦草一些,所谓“解散隶体而粗书之”。
后经杜操、索靖、皇象等人整理发展,经过了从“隶草”到“章草”、再到“今草”的数次演变。
尤其是东汉的张芝,他将章草中带有隶意的波挑加以收敛,运用篆书中婉转回锋的笔法,使之气息流动,点画呼应,上下牵连,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故张怀瓘在其《书断》中说:“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
由于草书包含了所有书体的各种笔法,同时笔势飞动,务从简易,不易辩认,故不易学亦难精。
而且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意义不大。
但草书又是最易抒发个人情感的特殊书体,即使比较难学,但它还是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人们的喜爱。
当代书坛,自毛泽东、林散之之后,尽管以草书擅名者并不乏人,但真正能在草书方面取得较高成就者,当属沈鹏。
他的草书笔致厚重,奇崛苍茫,点画处理富于变化,既有传统经典草书的高古之气,又兼具现代生活的奔放跌宕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人们面对沈先生的草书作品,即使掩上名款,亦能迅速知其出自沈先生之手,由此可见其风格之强烈。
凡习草书者,皆无一例外地要受到唐人草书的影响,沈鹏先生亦概莫能外。
由于唐代是草书的成熟期,也是今草发展的颠峰时期,出现了张旭、怀素、孙过庭、智永等一批草书大家,尤其是张旭怀素的狂草,在书法已退出实用领域而其欣赏审美功能日见强化的当代,向上述大家借鉴取法,最易张扬书家的个性,故倍受人们青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精品大观(三)《中国当代书法大观》,是一部集当代著名书画家书法作品的著作,全书共收集了116位中国当代名家的书法精品,这些作品极其珍贵,件件都是精品,在其它地方极难见到,希望大家欣赏后对学习书法有所帮助。
篆刻《中国当代书法大观》本书主编是著名画家阎正先生。
本书顾问为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
红学家、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为书作序。
本书封题由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
本书扉题一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本书扉题二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
《中国当代书法大观》封二封三下面这3张图片之所以每一次发文时在正文前重复出现,是因为这几位书法大家的题写实属难得一见,目的是为了让没看到的朋友们都能欣赏到,同时也是体现了这本书的珍贵!舒同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书写题扉启功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书写题扉沙孟海为《中国当代书法大观》税额题扉本文这次还是按顺序选取了21位书法名家的作品,21位书法家分别为:刘子善、刘云泉、刘自读、刘叶秋、刘炳森、刘海粟、刘艺、刘江、刘顺、朱关田、朱复戡、朱焰、邢士珍、沙曼翁、沈鹏、沈延毅、沈觐寿、李长路、李志敏、李苦禅、李宗海。
《中国当代书法大观》名家书法精品正文:一、刘子善。
刘子善,一九二六年生,安徽全椒人,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金石学会副长,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安徽分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出版有《刘子善书法选集》、《刘子善书正气歌楷草两体》等著作。
刘子善先生德艺双馨,凡认识他的人,对其人品、书艺无不钦佩有加,他从不将书法作为邀名射利的手段,而是作为人生应有的一种修养,他的创作,是在完善自我艺术的同时来完善自我人格的过程。
二、刘云泉,号鲶公,斋馆锄园、朵庐,一九四三年生,四川省射洪人。
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评审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三、刘自读,亦署自独,号迟斋,嵯峨山民,后改为自椟,一九一三年生,陕西三原人。
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协陕西分会常务副主席,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名誉副会长,西安终南印社顾问,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安工业学院教授。
刘自读先生早年师从贺伯箴。
擅篆、隶、行草,尤以篆书见长。
所作篆书注重用笔,中锋平直,藏头护尾,风神洒脱,并将他来自《绎山碑》一类小篆的均衡、对称、稳定、平正特征融入金文大篆,而又将大篆旁逸斜出、活泼的特征在均衡、稳定的原则下加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完成了他篆书。
四、刘叶秋(1917-1988),原名桐良,字叶秋,号峄莘,因文章均署名“刘叶秋”,故以字行,一九一七年生,北京人,建国后在天津津沽大学、北京政法学院等校任教。
一九五八年调到商务印书馆参加《辞源》的修订编审,修订本《辞源》主编之一。
后被聘为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一九八〇年被聘为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著作有《中国字典史略》、《历代笔记概述》、《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国古代的字典》、《常用字书十讲》、《古典小说笔记略丛》、《孔尚任和桃花扇》等。
刘叶秋先生工诗词古文,兼精书法篆刻及鉴定名家书画,先生论书法最重楷书,谓不精作楷,不足以称书家;习字贵以恒,一日不能间断,且贵在少,在慢,则神思专精,落笔不苟,收功转速:多而快,则笔倦意怠,潦草终篇,不能持久。
其教学生习字,主张从欧书入手,取其严谨峭劲以打基础;继学虞世南,取其圆腴含蕴,锋芒内敛籍增厚重之致;最后摹李北海、赵孟頫以飞动之姿,救板滞之失。
尝言一切艺事,皆无定法,心知其意,融会贯通,自成风格,始为大家,书拙不足为病,俗乃为病。
五、刘炳森(1937年-2005年),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
一九三八年生,河北武清(现划为天津武清)人。
书法家,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作品有《刘炳森楷书千字文》、《刘炳森隶书千字》、《刘炳森隶书板桥道情》、《刘炳森选编勤礼碑字帖》、《刘炳森主编中国书法艺术》、《刘炳森主编中国隶书名帖精华》、《刘炳森隶书杜诗》、《刘炳森楷书滕王阁序》、《刘炳森隶书历代游记选》等。
刘炳森先生书艺以隶、楷书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
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刘体隶书”。
六、刘海粟(1896年-1994年),名槃,字季芳,号海翁,一八九六年生,江苏常州人。
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刘海粟先生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劲头,冲闯进浩瀚无际的艺术大海的。
先生擅长油画、国画、美术教育,他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钢筋铁骨,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
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
刘海粟先生书法从师于康有为,本来刘海粟是学颜鲁公的,而康有为不赞成他从颜体入手,理由是“写字要下功夫,按理要从钟鼎、石鼓伊始,这需要从幼年练起,你现二十出头,又当美术校长,工作繁忙,可以先写《石门颂》、再再临《石门铭》”。
二十年代末,刘海粟先生开始摆脱康有为康体的束缚,逐渐表现自己的书法艺术个性。
七、刘艺(1931年-2016年),原名王平,别署王实子,一九三一年生,台湾台中市人。
书法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军事博物馆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刘艺先生自幼便受到父亲的熏陶和教导,7岁起便开始练习书法,习书有七十余年的历史,书法精于今草、章草,兼擅行、楷、隶、篆诸体。
2011年,荣宝斋按原作1:1完美合璧两岸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刘艺先生为卷首题跋“丹青国宝,山水合璧”。
八、刘江,原名佛奄,号湖岸、知非。
一九二六年生,四川万县人。
书法家、篆刻家,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执行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出版有《刘江篆刻选》、《刘江篆书唐诗百首》等六种。
撰有《论甲骨文书法》、《略论唐宋元官私印》、《论气》、《吴昌硕艺术精神》等论文四十余篇,著有《中国印章艺术史》、《篆刻技法》、《篆刻形式美》等。
刘江先生先得潘天寿教授书法、篆刻,后篆刻师诸乐三、法吴昌硕。
进而追探古玺、印之神韵,尝以卜文、韩金文入印,偶参九叠文笔意,并熔封泥、陶范于一炉,在浑穆中求灵动,朴拙中寓雄秀。
九、刘顺(1851年-1998年),一九五一年生,河南省安阳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殷契印社副社长,安阳甲骨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刘顺书法篆刻集》、《刘顺诗抄》等。
刘顺先生擅长四体书,能诗文,善绘画,工篆刻,尤其以甲骨文书法见长,其甲骨文书法被中南海、陕西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省文史研究馆、深圳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十、朱关田,字曼倬,一九四四年生,浙江绍兴人,书法家,篆刻家,书法史家,一级美术师。
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主席兼秘书长,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职。
著作有《颜真卿传》、《唐代书法考评》、《隋唐五代书法史》、《唐代书法家年谱》、《朱关田书历代咏物诗帖》、《思微室印存》等。
朱关田先生自幼喜欢书法,为学书法,以瓦钵当砚,清水为墨,方砖代纸,棕帚作笔,废寝忘食,三十余年如一日。
后凭着深厚的功底,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得著名书画篆刻大师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朱家济等亲授。
加上他在文、史、经、哲方面都下过很大的工夫,从而为当代书学构筑了一座敦实的隋唐书法史大厦,而独步于中国书坛。
十一、朱复戡(1902年-1989年),五十岁前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浙江鄞县人,朱复戡艺术研究室主席。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艺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印社副社长、山东省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书协对外交流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书法专家点评班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艺术学院教授、原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济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海南省海口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著作有《静龛印集》、《复戡印存》、《朱复戡大篆》、《朱复戡金石书画选》、《大篆字帖》等。
朱复戡先生书法四体俱佳,尤擅篆籀,厚重朴实,别具风格。
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
师从吴昌硕,篆刻得吴昌硕亲自传授。
亦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交往甚密,获益良多。
十二、朱焰(1917年- 1995年),一九一七年生,江苏省沛县人。
曾任山西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国书协山西分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山西分校副校长、中国书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山西分会艺术顾问、山西美协理事、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美协春蕾画会会长等职。
朱焰先生1936年参加革命,为老红军战士,被誉为红军书法家,朱焰先生既是一位书法家,同时还是一位中国花鸟画画家。
他的书法,植根于颜真卿而又融众家之长,具有点划雄劲苍顽、结字奇特险绝、布局豪宕浑然的风貌。
其结字章法极富画意和鲜明的律动感且长于开辟博大雄强的艺术境界,以独特的艺术个性著称于书坛。
十三、邢士珍,字浮石,一九三七年生,河南辉县人,书法家。
1955年起任职于河南师范大学,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后任《中国美术》总编审。
邢士珍先生学书由唐楷着手,再及魏碑、行书、篆书、大草。
楷书方面,对其影响最大的是欧阳询的《黄埔诞碑》、李邕之《岳麓寺碑》,行草攻临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鸭头丸》等,魏碑则得力于《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篆书习《石鼓》,汉隶学之于《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
邢士珍先生埋头治学,极少参加展览。
十四、沙曼翁(1916年-2011年),字寐翁,别号苦茶、听蕉、补斋,满族,祖姓爱新觉罗,原名古痕,一九一六年生,江苏吴郡人。
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东吴印社名誉社长、新加坡中华书学会评议委员、菲律宾中华书学会学术顾问等职。
沙曼翁先生八岁学书,14岁练刻,书法酷爱褚遂良,印宗秦汉。
稍长,临王羲之行草,学石鼓、钟鼎文,旁涉汉碑、秦诏版、甲骨文、简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