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印笔端生恣出奇境翰墨结缘度春秋
胸中藏翰墨,笔端竞风流——记礼县农民赵志雄的书法之路

初见志雄,是几年前的事了。
那年,我所在的学校——礼县二中聘请来一位园丁,身体瘦削单薄,衣着朴素简单,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看起来像个文弱书生,可干起活来既勤快又手巧,那把大剪刀在他的手中似乎变成了描绘花圃的画笔,一走进花圃,我们便觉得神清气爽赏心悦目。
我不禁疑惑:这么匠心独具的师傅,是哪里请来的呢?一打听,才知道他是礼县永兴乡赵坪村农民赵志雄,听说他不仅精于花木修剪,而且执着于书法研习具有扎实的书法功底!这么一位普通的农民身上,除了那副代表文弱的眼镜外,我看不见他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气质,但在与他进行深入了解后,我发现这个看似普通人的身后,其实蕴藏着一方广袤无际的海洋。
赵志雄1973年出生在礼县永兴乡赵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酷爱书法,小学中学时期每次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都会蟾宫折桂独占鳌头。
1992年高中毕业高考失利后,在家务农的志雄依然执着于书法艺术,钟情于那些在宣纸上跳动的文字,田间劳苦,农事繁忙,但稍有闲暇,他就挥毫泼墨,仔细研习历代名碑名帖,苦心钻研书法艺术。
十多年寒来暑往,赵志雄用握过锄头的手,在书海荡起风帆,把自己的书法人生在成卷的宣纸上任意挥洒,任浓墨涂遍匆匆韶华,把世俗的羁绊忘却于东篱之下。
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没有耀眼光环、在乡村默默追求书法艺术的赵志雄受聘于礼县二中,成了礼县二中的一名园丁。
赵志雄的园艺技术给了礼县二中师生怡人的景色和优雅的环境,而礼县二中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又给了他提高书法艺术的肥沃土壤,也成了他书法技巧突飞猛进的一大契机。
礼县二中经常举办师生书法竞赛,具有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在书法家杨剑锋老师的引领下,一些拥有书法功底的教师脱颖而出。
在这片沃土上,赵志雄经常聆听杨剑锋老师的指导,积极与书法同行探讨交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加上一丝不苟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一切让他对书法有了全新的领悟,真正迈进了书法艺术的大门。
赵志雄多年坚持临摹孙过庭《书谱》、“二王”碑帖,在笔法、布局等方面已深有领悟,但他觉得老是临摹碑帖,容易拘泥于传统而迷失自我。
用赵作对联

用赵作对联1、上联:赵氏丰功伟绩,千秋焕彩千秋颂下联:公园异景奇花,万代醉人万代歌2、上联:山水最多情,地北天南怀赵氏下联:功名难顾我,今来古往敬佗公3、上联:古柏庇王魂,功德不随流水去,德昭燕赵下联:鲜花馨帝业,英名永让后人传,名振河山4、上联:昔日赵州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下联: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干世界一禅床5、上联:天象兴刘,神井助人韩伐赵下联:地灵应物,萆山抱犊鹿刨泉6、上联:文续汉唐,笔效三苏常泼墨下联:义连燕赵,客来四海尽倾杯7、上联:燕赵能觅,胜景铺开邀客至下联:汉唐可触,苏街崛起任诗吟8、上联:张果老过赵州桥跌了宝蹇下联:崔夫人居普救寺守着秃驴9、上联:平畴传故事,缘龙马留魂,名衔燕赵连天画下联:骏业创辉煌,况诗联兼墨,风拾莺花遍地歌10、上联:府仿汉唐,雄风万里钦柴武下联:师承苏李,古韵千秋仰赵文11、上联:清风与惠政对棚,春燕喝彩下联:古赵挽小康走秀,笑脸爆红12、上联:胜地临风,赵氏宇轩绚异彩,丰碑列传炳千古下联:馨香叩首,满堂忠义薄云天,沥胆披肝匡九州13、上联:赵帅频招手,罕方宝物随时到下联:关公乱点头,万国商船入港来14、上联:百姓万万,赵钱孙李周吴郑下联:大雪飘飘,东西南北中发白15、上联:国粹两行,翰墨含香书燕赵下联:风流卅载,联花争艳续辉煌16、上联:赵功秦汉追,二千年上标华夏下联:园景精神焕,大杰构中耀故乡17、上联:经天纬地,赵放和风一统秀下联:奋武揆文,佗留盛誉九州芳18、上联:联唱三旬,联帜飘扬传燕赵下联:会连万众,会员友谊见襟怀19、上联:墓地蕴传奇,赵佗称帝蜚声远下联:牌坊留胜迹,正定扬名至宝多20、上联:梅红原野,善行燕赵雪中炭下联:柳绿春畴,和睦城乡锦上花21、上联:凤翥龙翔,古来燕赵多佳士下联:衔华佩实,今寄明时续锦章22、上联:画卷宏铺,赵园更壮滹沱景下联:诗章永灿,汉史长铭正定人23、上联:蓦然回首,古蕴神奇,风云汉业无双马下联:华丽转身,富兼儒雅,燕赵楹联第一村24、上联:传承国粹,滹沱对苑花如海下联:竞艳诗联,燕赵文坛果似山25、上联:追溯英模,赵公伟绩人间颂下联:翻开史册,越帝丰功天下钦26、上联:赵地燕山穿百越,奉汉称臣归一统下联:佗风北水载春秋,数功正定几多人27、上联:燕赵呈新,扶摇鹏展京津翼下联:城乡焕彩,践诺梦圆天地春28、上联:偶尔送灯,赵巧何处寻故友下联:虽常落泪,秦琼哪里不男儿29、上联:燕赵论英雄,一统功归南越下联:江山怀领袖,千秋光照中华30、上联:百善更新,文明燕赵争圆梦下联:三阳开泰,美丽中华总是春。
入古出新 笔奇书雄——赵勇书法赏析

入古出新笔奇书雄——赵勇书法赏析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同音乐、舞蹈、绘画一样,是通过一定的物化形态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
纵观赵勇的书法作品,其书笔实墨沉,浑厚雄奇,风格独特、清新,军人所特有的铮铮铁骨、铿锵之气和阳刚之美,可触可感。
赵勇现为空军司令部政治理论辅导员兼政研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其质朴忠厚、直爽豪迈的性格,不仅体现在其书法作品之中,也体现在其人格精神中。
他的老师李铎在《赵勇书作艺术》的序中评价道:“作品凝重老练,朴茂沉雄,用笔拙中见雅,畅达清新。
”简言之,“入古出新”乃赵勇学书成功的真谛所在。
在“入古出新”的探索之途上,赵勇经历了内化运动、潜心学养、勇于创新三个阶段。
内化运动,是书法创作中一种比较重要的心理活动,它因人气质、性格、修养、情感的不同,而演化为多种类型。
“颜筋”、“柳骨”就是不同内化运动的结果。
赵勇的内化过程比较漫长,近40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化传统。
他早期以继承传统、打牢基础为主。
楷书主要研习了《颜勤礼》、《九成宫醴泉铭》,隶书以《曹全》、《张迁》为主,行书以《兰亭序》、《祭侄稿》为范本,草书则潜心研究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孙过庭的《书谱》等。
从1992年编印的《赵勇书法作品选》看,其创作在形似的基础上已有较大突破,颇有几分神似。
其临写的颜真卿《自书告身帖》足可乱真,初看以为原稿影印之作。
二是内化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赵勇书法创作的成功,离不开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他善于把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内化为笔底雄风。
三是内化情感。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等书法顶尖之作,无不是情感的真实再现。
观赵勇的书作,其点画间照样充盈着其喜、其悲、其乐、其怨,让人心动之、情湃之。
学问修养的高低,决定艺术家的创作层次。
书法亦然。
赵勇始终坚信:惟学,才能不断进取,知己所不知,补己所不足。
他在刻苦钻研古代名家名碑名帖、虚心向当代书法大师请教的同时,始终坚持文、史、哲和诸子百家的学习。
自将毫端化朴厚

044文学·艺术《名家名作》·人物自将毫端化朴厚李志刚李方膺《题画梅》 赵 毅/作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书乃六艺一端,古贤善书,多以此作文写札,抒情叙志。
潜心浸淫,沉迷奥旨皆本于灵心开悟,修身养性。
能守初心者方显可贵,赵毅便是其中一位。
他自幼嗜书,年纪轻轻就加入了中国书协,论资历他只能算书坛新秀,但论书法他早已是个中好手。
“书虽小道,壮夫难为”,如果说大器晚成表征了功过于性的基本事实,那么年少得志则需要具备更高的天分,下更多的苦功,这一点我相信凡是熟悉他的人都会认同。
他对各类古帖的认知与敏感度超出常人,对线条、笔墨技法、结构体势、分间布白的把握既能合古人佳处又往往独辟蹊径。
无论临帖还是创作,既得古法又能大胆参入己意,以古为师,化古为用,注重自我理解与表现。
看似笔走龙蛇逸笔草草,实则见功见性另有乾坤。
因此他的书作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让无数同道心生艳羡。
几千年书史留给我们灿若星河的法帖,其审美风格可谓琳琅满目,赵毅独衷厚朴一路。
大美不雕,自然为美,重笔墨情趣,求天真烂漫,这是他在广泛师古汲古过程中尝试了不同风格后逐渐形成的宏观审美取向。
他作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把自己的表现力局限于单一书体上,而是特别注重几种书体潜在的内部联系,特别是将篆隶笔意、质感融入其他书体中,使其相互催动、相得益彰,这是他从清人碑帖之争中得到的启发。
碑学、帖学各有所长,与其格格不入,不如取长补短。
正如书法五体,本无明确规定的必然界限,相反在发展中存在着客观内在联系,硬生生地用书体概念割裂书法、牢笼自我,必将走入小格局、小情趣之中。
充分借鉴、优势互补,才是完善自我的宏阔通途,这也是一个明智的书家应该具备的大气象。
赵毅的书作在大学时期就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频频入展、获奖,这是他不懈探索、善于思考的结果。
厚积薄发,他已经摸索出一条符合自我性情和审美品位的艺术创作道路。
采菊东篱下坐看云自在——书法篆刻家任永江的艺术人生

对于书法,永江既能作 篆隶,又可作行草。其行草 书在帖学的基 础上自然地 融入了碑学的元素,纵横洒 脱,体势清奇。似断实连的 线条,以结字的奇侧来呼应 气韵,没 有大 开 大合 的张 扬,但那种灵奇、雄大的张 力却蕴含其中,在细微处透 着奇巧和构思。通过作品 能感觉到书家对于古代经 典的浸淫以及独到的审美 视角,也说明其对传统的取 舍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走向。 其行草书《咏秋萤》运用了 现代构成的元素,如在作品 上部页面留一大的空白处, 并且在正中画一红色方框, 使人联想到印章的边框,可 里边却空空如也,给人以 遐想的空间。或许人们可以 认 为它是 历代书法名迹中 那款“乾隆御览之宝”,这 个“印章”中包含了厚重的
永江认 为:风 格是一 个人性格、才情、经历、学 养 的浓 缩与流 露,鲜 明的 艺术 风 格,是每 一 位艺术 大 师的必备 条 件,也 是每 一位从艺者终生注重继承传统,又追求
自然天趣,由于喜欢《天发 神谶 碑》的雄健奇姿,近 几年一直尝试用三国时期 的《天发神谶碑》入印,取 其上密下疏、方圆相间的结 体,符 号式的方折 起 笔 和 尖锐收笔,增加篆法的流 动感与章法的大疏大密,并 以爽利的冲刀出之,达到了 一种动中寓静、挺秀雅逸的 艺术效果。
110 ZONGHE 综合·名人名作
魏碑张黑女集字春联

魏碑张黑女集字春联
万钟愁碑张黑女,银河当年千里横。
苍天共赐洞庭春,紫气东来玉池停。
老船昨夜载酒客,月明人倚涧边行。
微风动绿树禅室,何时立足此中城。
云龙调剑虬子舞,蝴蝶迸出正洞庭。
古树青青芝兰睡,新柳依依别情空。
曾记今朝西湖雪,久别重逢三十中。
君辞嶂上伤心月,妾泪湿衣返烟东。
红烛一段流年尽,湘妃端坐春尊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乍暖还寒时。
芳草小径连扶苏,淮水滔滔泛金波。
月明洞中柳连城,花落星汉照神話。
烟柳晴轩芳菲尽,满目旧梦慈母和。
但见青山多妩媚,料青春更迭新欢。
点击书法·赵永金

赵 永 金 档 案
姓 出 籍
座 右
名 : 永金 赵 生 年 月:17 年3 92 月 贯 :江西赣州
铭 :止 于 至 善
师
从 :19 年师从西泠印社社 员陈墨先生 ;98 93 l9 年入南京艺术学院 , 师从黄悼救授 ; 05 2 O年考入中央 美术学 院攻 读
人
●
毕业作品展三等奖
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中国艺术论坛C , EO 中国艺术出版社艺术总监 , 深圳市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
副 主任
2 0 年论文 《 09 论影响清初帖学衰微 的几个因素》 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
《 赵永金书法篆刻作品集》 等 《 当代印坛——广东当代印人解读》 ( 三卷) 等
(0 6 ) 2 0年 (0 6 ) 20 年
铃印
释 文
# 、 司
水
一
金 板 桥 自 斜 一 路
t、 仃 j
草 书 姚 广
壤 蕃
旃
壤
嘉 量
一 在
丕 年 箅
LJ i
拾 芥 山 房
一
房 主 人 赵
永
钤 印
朱 金
蛉
释 文
多
. . 1
点 击 理 由
“ 国七 十 年 代 代表 书 家 艺 委 会”系2 世 纪7 年代 出生 的书 家 群 体 , 近 年来 活 全 O 0 是 跃在 当代 书 坛 的一 支 劲旅 。 他们 均 获得 过完 整 的 学历 教 育, 多人 受 过高 等 学 院训 练 , 很 具备 宽 广 的学 术 储 备和 视 野。 们在 创 作 、 术 、 他 学 活动 方 面锋 头 正 劲 , 永 金 就 是其 中 赵
赵永金辑评

光永 够 释 赵 文 : 金
爹
数楹古 屋亚圣乡 。残碑额 日 1 断机堂L。机鸣轧轧杏何常。教儿干载垂缥缃。勖哉坠绪寻茫茫。岁序如梭惟勿荒 。横陈杼轴剪秋霜 。相期意矢 毋 行草书张琨诗 × u目 纸本 0 50 0 年
/ 墙 蚩l监 ‘ I
龋
疆 秒粒 垦偈
;缓, 。
-
1 4
钤 印 : 拾 芥 山 一 一 赵永金 一 房 朱 白一 拾芥山房 一 白一 不雕 一 朱一 拾芥山房 一 一 沉默乃金 一 朱 朱一
梅名士宅;数竿修竹野人家。甲申夏月雨夜读 是联甚喜 。拾芥山房 主人大金时客岭南 。
一 2 0年
树 上之 花也 。
— —
陈云 金
沉 着 、 谨 。 快 、自由。人 如 此 , 品 也 精 痛 作
如此。
永 金 为人谦和 , 诚 , 如一 , 中略 无 尘 笃 表里 胸
— —
徐 本一
崔自 默
浊, 自然丘 壑 内营 , 手 写 出 , 格 清 气 逸 , 随 皆能 传
神动 人 。
赵永金 辑评
恣 纵奇 逸 。
— —
中气 血 充 盈 , 中冲 突 时起 。 于静 用凝 炼和 洒 脱来
薛永年 解释 永 金 的书 法 , 一点都 不 为过 。
— —
结体 有 碑意 , 用笔流 美 , 但 略无 挂 碍。
— —
顾 工
黄 开稼
意 出杨 ( 铁崖 ) ( 金 冬心 ) ( 徐 青藤 ) 家 三
方建 勋
书 法优 雅 而又 隽逸 , 自由而 又散 淡 。 刻 时 篆 出灵动 、 爽利 之 态。
— —
线 条 轻 松 、 泼 , 息 空 灵 、 致 ; 字 能 活 气 雅 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永印:笔端生姿出奇境翰墨结缘度春秋
著名书法家赵永印作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记者:许顺喜刘瀚锴,摄影:聂伟丞)报道:笔者与赵永印先生是多年好友,深知他是一位学历高、艺术修养比较全面的书法家。
尤其在当代书法家学养普遍匮乏的情况下,他显得更为珍贵。
在其一生的艺术追求中,他不仅从历代名家、大师处吸取营养、从近代名家中博采众长,为其所有,而且广泛涉猎于文学、诗歌、古诗词、摄影、绘画及其它诸多艺术门类。
正是这些丰厚的文化培养了他的诗书气质,锤炼了他的艺术修养。
久之,使其具备了丰富的学养,也使其作品富有了儒雅的格调。
读其作品,既有其个人风格与面貌,又有其深邃的内涵,且具有较浓的书卷气息。
著名书法家赵永印作品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副院长,95岁高龄的我国著名人物画大家阿老先生,高度评价永印的书法,既有传统又有创新,更有他个人的艺术特点,相信永印将来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书法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原工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徐悲鸿大师的得意弟子,93岁的我国著名油画大家戴泽先生,在看了赵永印的书法作品后认为,永印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他的书法功底深厚、师古而不泥古,看后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著名书法家赵永印作品
永印各体皆能,是一位全才书法家,最擅隶书和小楷。
他的楷书在用笔上灵活、飞动,行笔稳健,方圆兼备,在结体上既能体现出柳体的骨力洞达、筋骨内含,又有颜体的豁达、浑厚,也有欧体的俊美、飘逸。
尤其是他的小楷,初学王羲之的《乐毅论》、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对鈡绍京的《灵飞经》热爱到发狂的程度,后又学习了文征明的小楷、赵孟頫的小楷、欧阳询的小楷、宋徽宗的小楷《千字文》,使他的小楷字体庄重典雅、流畅中求稳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潇洒飘逸,笔笔饱满,如浴后少女妍丽端庄;在结体上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于飘逸中见稳妥、于典雅中见遒劲,结字上有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的特点。
著名书法家赵永印作品
他的草书初学王羲之的《草决百韵歌》、后又临习怀素的《小草千字文》、《自叙帖》、张旭的《古诗四帖》、《千字文》,现代的毛泽东主席的草书对他的影响很大,因此,他的草书点画活泼、灵动,遒劲奔放,章法疏密有度,自然天成,他追求简便、厚重和洒脱,似蛟龙游天,他的书法跌宕生姿,每幅作品都充满了多变与险妍,且能通过巧妙的构思谋篇,把浓与淡、疏与密、枯与湿、欹与正以及点划的呼应、节奏的张驰、布局的参差等有机地揉在一起。
在技巧上,他特别追求同篇同字的不同美和上下字句的相互顾盼。
他的字,有的锋藏不露,含蓄深沉;有的气贯长虹,刚柔并济;有的飞白其间,清朗雅致;有的入时秦砖汉瓦,出时另辟新意,有的如龙虎相搏、奇宕怪险。
使行家里手无不啧啧称奇。
由于他的楷书功力深厚,因此他的草书点画立体感极强,从远处看他的草书就像一幅画,洋洋洒洒、风姿飘逸、神采飞扬。
著名书法家赵永印作品
永印的隶书,当年不免有模仿之嫌,但现在已经基本摆脱了刘炳森的隶书模式。
在根植传统方面他做出了艰苦努力。
他专研《二爨碑》、《乙瑛碑》、《华山庙碑》、《张迁碑》、《石门颂》,达到了心追手摹、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使他的隶书作品,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沧桑感。
现在我们甚至在他的行草作品中,也能看到《张迁碑》的浑穆、《乙瑛碑》的儒雅和《二爨碑》的苍劲古朴、《石门颂》的豪放。
在今天这样一个书风轻浮的时代,这是尤其难能可贵的。
他的书法作品自成一格,笔笔苍劲有力,入木三分。
从这些书法作品的形神兼备、点画飞扬、洒脱飘逸,从容自在的舒畅运笔中,均可以看出,永印的书法艺术已具有较为明显的风格。
涉猎在他的这些书法作品中,仿佛能够直接感受到他胸有成竹、如长空行云、风姿清灵、挥洒自如的作书状态,那挥笔的顿挫有致和单字结体取势的欹正变幻,充分体现了他已较精炼的笔法技巧。
那些看去精彩动人的书法艺术作品,安排疏朗,搭配自然和谐,给人的整体感觉,风格清净、雅淡,篇篇不苟,字字不浮。
如“临王羲之帖”,苦心吸取其笔法,结字则格外工巧,临其神,临其魂,虚静、空灵,足见其明显的儒雅风格和较高的艺术境界。
著名书法家赵永印作品
从这恬淡从容、舒朗明净的笔墨中,我们能看到书法家的心灵和情感,能看出书法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不懈的追求。
笔法、笔势是书之技法,笔意则是书之本旨。
真可谓,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古法;既任情恣性,又不失去理念;既敢突破常规,又不失法度;既师从前人,又能坚持捕捉自我的灵性和感悟。
因此,他笔下的点、横、竖、撇、捺、钩、折、挑八个基本笔划,得到了精心的优化组合,其书既有欧柳风格,又有二王和怀素的品位;既有张旭的草态,又有颜公的凝重;可谓熔百家为一炉,揉诸帖为一体。
“力、新、险、妍”是他孜孜追求的个人风格,“振、迅、飞、动”是他笔划的表现特点。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了丰硕成果,其作品先后入选全国首届现代篆刻艺术大展、国际书画篆刻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家精品赴新加坡大展,中日书法交流展、世界华人艺术家书画大展,全国美术书法专业教师书画赛获书法一等奖,国际博览杯书画艺术大赛书法金奖(获镀金奖牌一枚)等国际国内书画大展三十余次,并获奖。
作品被刊登在《青少年书法报》、《中国青年报》、《深圳特区报》、《黑龙江工人报》、《山西青年》、《健康之友》等全国40余家报刊杂志等百余件。
作品被收入《全国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日书法作品汇观》、《当代书画篆刻家作品集》、《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中国书画家作品收藏宝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30余部大型辞典中,于1993年11月被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授予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并获精美的奖杯一座。
他的作品先后被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巴西、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政界和藏家收藏。
(记者:许顺喜刘瀚锴,摄影:聂伟丞)责编: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