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_冯友兰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课件PPT(32页)

现代文阅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课件PPT(32页)

内容探究
阅读句子:“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 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问(3):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难道 惟有道德境界中人才了解社会的存在,而功 利境界中人连社会的存在也不了解吗?
内容探究
答(3):所谓“了解社会的存在”,是在一定 的意义上说的,那就是了解社会的整体利益,了 解他人的利益,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意识 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 社会,自己也应该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章——《人生的境界》。
02 文学常识
WENXUECHANGSHI
3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1918年,毕业 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师从约翰·杜威。
03 整体感知
ZHENGTIGANZHI
3
整体感知
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2)说说什么是“人生境界”。 (3)冯友兰是根据什么来划分人生的四种境么问题? 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文章论述的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思路:首先提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然后具体阐述四种人生 境界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哲学的任务是使人获得对宇宙人 生的觉解,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 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 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 为“现代新儒家”。1949年,冯友兰获得“儒莲奖”。
作品简介
本文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 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 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世界未来 的哲学要满足人类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是什么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是什么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是什么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生过得既平凡又伟大,他从哲学的观念,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分成了人生四境界,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希望对你有帮助。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第一境界是自然境界,在自然境界中,冯友兰认为万事万物皆应该顺其自然,切不要因为自己的意念而刻意强求,那样很有可能将适得其反,与原定目标背道而驰,只有顺着万事万物自然的发展规律,反而能得到意料不到的收获。

第二境界是功力境界,在功利境界中,人类有了初步的觉醒,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最终目标,那么这样他所有的一切皆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展开进行。

如果失去了这个目标,就可能是出现了另外一个目标,在这个境界层面上,人类有了功利之心。

第三境界是道德境界,在道德境界中,它起到对第二个境界的约束作用,虽然有了功利之心,但他的意识中,仍然有对错之分,仍然有可为和不可为的区别,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道德尺度,人们会在道德的范围内去找寻目标,并且开展合乎道德的行为去完成目标。

第四境界是天地境界,这是最后的一个境界,也是最大的一个境界,除却对自身、对社会、对道德层面的认识,人类的视野将随之更为广阔,在这个境界中,人类将围绕着这个宇宙开展顺应宇宙的发展行为。

冯友兰先生的四个境界,是层层相扣,逐层递进的,只有完成了上一个境界,才能开展下一个境界,如果四个境界全都能达到,那么可称为圣贤之人也。

冯友兰作品第一类,是冯友兰的少年时期,这个时期他刚从西南联大毕业,与好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杂志,并在杂志中担任编辑一职。

从这个时间段开始,冯友兰开始正式进入人生哲学的浩瀚海洋,开始从事他哲学相关作品的创作之路。

在1924年,冯友兰的第一个较为有名的作品终于问世,那便是《人生理想之比较》,又被英国称为《天人损益论》。

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大师的哲学思想雏形基本成立,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大师首度提出了人生理想也是一种哲学,并最终做出了哲学就是让人们向好的一种学问。

冯友兰人生三境界

冯友兰人生三境界

1、像珠穆朗玛一样长高像珠穆朗玛峰一样长高岳麓山是一座普通的山,海拔不到300米,也没有什么美丽景点。

之所以成为名山,是因为她处在湖南省会长沙,是因为大儒朱熹在山脚下创建了岳麓书院,是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生活过并留下了著名诗篇。

一座没有任何良好外部条件的山要想为人所知,只有像另外一座山那样。

那座山处在一个人迹罕见的荒原,没有任何名人可以为她增添光彩,甚至连见过她的人都很少;刚刚诞生的时候,她还只是地平面上一个隆起的小土包。

面对这样的现实,她知道,要想让人们知道自己,只有靠自己慢慢长高,当有一天自己超越世界上所有高峰的时候就成功了。

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她就变成一座由生命的山峰,变成唯一能自己长高的山峰。

长高的过程是痛苦的,必须承受来自地球两大板块的巨大压力。

她的骨骼咯咯作响,变了形状,痛苦得不能呼吸。

在痛彻肺腑的压力下,她想过放弃,但她知道,没有压力自己就不会长高。

于是,她默默承受生长的痛苦。

长高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年只有几毫米,要想超越那些生来就有几千米的山峰,她要经过几十亿年不懈的坚持。

在漫长的岁月中,她有过迷茫,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最终成功,但她知道,一旦中途退出,她就永远只能是别人脚下的一个小土包。

长高的过程是寂寞的,作为一座矮小而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山,没有人喝彩,甚至连过往的动物也不会在他面前停下脚步。

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她就在心里为自己暗暗加油。

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目标,在空旷的高原上缓缓生长。

慢慢地,她发现蓝天离自己越来越近,照在身上的阳光越来越灿烂,拂过脸庞的山风越来越强劲。

终于有一天,她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在她脚下。

人们纷至沓来,在她的脚下扎起经幡,虔诚地祈求她的保佑;她的名字和容貌传遍世界;每个登山者都把她作为自己最伟大的目标。

你已经知道了,她的名字叫做珠穆朗玛。

当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要靠自己不断生长。

山如此,人也如此。

2冯友兰人生三境界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对人生的境界都有异曲同工的说法,除了下面的一些经典表述外,冯友兰对人生境界的阐释和唐代禅师青原惟信的山水譬喻也相当精辟,比如青原惟信的说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品读丨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品读丨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品读丨冯友兰《人生的境界》冯友兰(1895~1990),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人生的境界》作者 | 冯友兰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冯友兰阐述人生的四重境界(价值十一哥)

冯友兰阐述人生的四重境界(价值十一哥)

冯友兰阐述人生的四重境界(价值十一哥)冯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不同境界的人,世界和人生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最低的境界是自然境界。

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按照习惯做事,并不清楚做的事情的意义,也可能做出一些大的事业,但是做这些大事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做事情的意义。

比这个高一层的是功利境界。

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他的一些行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对这一点是自觉的。

他可以积极奋斗,也可以做有利于他人的事,甚至可以牺牲他自己,但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

比功利境界再高一层的是道德境界。

处在这个境界的人的行为是为了行义。

所谓行义是为了求社会的利。

因为这种人有一种觉解,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

功利境界的人是求个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会的利益。

功利境界的人行为是以占有为目的,道德境界的人行为是以贡献为目的。

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境界是“取”,即便有时“予”,目的还是为了“取”。

而道德境界的人行为目的是“予”,即便有时候是“取”,目的也是为了“予”。

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

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侍天,因为他有一种最高的觉解:人,不但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宇宙的一部分。

因此,人不但应对社会有贡献,也应对宇宙有贡献。

这就是知天,知天是因为能够侍天,知天所以能够乐天、同天。

乐天就是所见所行对于他总是有一种新的意义,所以有一种快乐,这是一种最高的精神愉悦。

同天,就是自同于宇宙大权,消解了我和非我的分别。

这四种境界从高级的品位或者等级来讲,是一种辩证的发展。

冯友兰先生认为,因为境界的高低,所以不同的境界在宇宙间有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境界的人,在宇宙间也有不同的地位。

从表面上看,世界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每一个人所享受到世界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境界高的人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大,境界低的人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小,因为一个人所能实际享受的世界,必定是他所能够感觉和了解的世界。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先生一生致力于哲学与哲学史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受到世界哲学家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

关于人生境界,冯友兰提出了四种境界之说。

冯友兰说,人对宇宙人生的了解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的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了人所处的不同境界。

人生境界可分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

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着他的自然天性、习惯或社会风俗去做事,既无明确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意义,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属于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

有时候,他们亦为社会服务,但服务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价值。

他们虽在服务,但其最后的目的,还是为着小我。

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都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

道德境界: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行义。

所谓义与利的真正分别,应该是求个人之利者为利,求社会之利者为义。

亦即义与利之别,即公与私之别。

道德境界的人,其所作皆能为社会谋利益,古今贤人及英雄便是已达道德境界的人。

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天地。

即,我的身躯虽不过七尺,但其精神却充塞天地之间,事事以不仅贡献社会,更能贡献于宇宙,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

唯大圣大贤才能达到此境界。

人生四种境界,某种境界需要的知识程度越高,则境界越高;所需知识越低,则境界越低。

故四种境界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境界有高低,人所享受的世界也有大小,境界越高,享受的世界越大。

人生四种境界,不仅有高低之分,还有久暂之别。

有人已达到某种境界,但因心理变化,不能常驻此境界。

作恶的人属于功利境界,有时良心发现,做一点儿好事,在良心发现的一刹那,他就入了道德境界。

过了一会,他或许又会回到功利境界。

若人能常驻于道德境界,便是贤人;能常驻于天地境界,便是圣人。

人生四种境界,由低到高,是一种发展。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第一,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

这里的才是指人的自然属性,以区别于人的本质属性──即人性。

才是人之辅性即次要性质,性是人之正性即主要性质,顺才即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要求而行事。

顺习即不自觉地因袭传统、照章办事。

自然境界的人“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所以,冯友兰说,古诗中“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几句最能代表自然境界中的人的心理状态。

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他们“少知寡欲,不著不察”,生活纯朴自然,常常得到道家的赞美。

其实,自然境界的人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都十分低下,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冯友兰指出,道家知道纯朴自然之可贵,以自然为美,这已经不是什么自然境界了。

自然境界的觉解程度最低,几乎到了没有觉解的程度。

而道家论自然已是有了很高的觉解,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必然性的奴隶,而道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必然性而去顺应它。

不得已而顺才顺习与自觉的顺才顺习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被动之顺,后者是主动之顺。

冯友兰认为:照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说,自然境界不是人所应该有的。

在他看来,要追求理想的人格,就不能停留在混沌自然之乡,而要自觉认识自然,了解宇宙人生之真谛,冲破自然境界之樊篱,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无觉解的人生便无意义,强调了自我意识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很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人生的深刻的领悟,也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不断觉醒的一种理论反映。

他把不著不察作为自然境界的基本特征,把自然境界作为人生境界的逻辑起点,并认为自然境界是人所不应当有的,这些都是正确的。

但是,冯友兰却只看到了人的觉解,只想靠人的精神改造精神。

这正是他脱离开人的社会实践空谈精神境界的失误之处。

第二,功利境界。

自然境界的人是无所求的,随着人的觉解程度的提高,人就要从无求走上有求。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人生的境界能否转化呢?还是冯友兰。
这件事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北大 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梁漱溟,一 个就是本文的作者冯友兰。在文化 大革命期间,毛泽东要梁漱溟写一 篇批判孔子的文章,梁漱溟坚决不 肯,因此遭到严重的批判,但他只 说了一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毛泽东又叫儒学大师冯 友兰写,冯友兰就写了,因而在当 时大出了一把风头。这两人分别是 不同的人生境界
研读课文
• 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 说说该境界的具体内涵
• 自然境界的人做事“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 会的风俗习惯”,“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 有一记者前往山区,碰到一放羊娃。记者问: “你放羊为什么?”“卖钱。”“卖了钱干什 么?”“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孩 子。”“有了孩子呢?”“放羊。”这个放羊娃 的境界就是自然境界。他的悲剧在什么地方?对 自己所做的事情缺乏觉解,对自己的人生境界缺 乏领悟。所以有句话说治“贫”先要治“愚”。
• 引导:修行就是从寒暄、洗脸、吃饭等生 活细节开始的。诚意的完成每件事而使之 与真理产生共鸣,这就是修行。
• 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 世”?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说未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 入世而又出世的?
•何既谓入“世出而世又”出?有世些,人意坚思持是并,实既践投着身这到样社的会主里张,:又想能要超得 到越最人高世的;成有就超,越必人须世脱的离渴尘望罗又世不网逃,避必现须实脱,离踏社踏会实,实甚 至做脱事离又“不生囿”于,人以世寻。求这最跟后宗的教解不脱一。样比,如宗庄教子是。一味追 何不不求而于意谓愿会出不社识“玄讲世能会到入谈或, 超 斗 自世 , 不而 脱 争 己” 不 愿逃 人 之 是?愿 讲另避 世 中 宇避 超有现。,宙世 道一实中又的,德些。国以一积价人也的天员极值,不圣地,用。注像人境是世重西,界“。社方如为天他会哲孔自民们中子己学”只的孟的那 ,讲人子 人样为道伦, 生;宇德讲和都 境宙价究世置 界的值入务身 ,利,世, 在益出而世做的各人种看事来,,正入是世既者入太世现又实出主世义的了表,现太。肤浅了。他 •们这也里许所是说积的极“的未,来但的是哲就学像”走是错指了世路界的未人来快的跑哲:学跑。得作越 快者,认越为错,得世很界。未在来入的世哲者学看很来可,能出走世中的国人哲太学理的想方主向义,, 不这实样用,,中消国极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2.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3.道德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4.天地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中国现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第一境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我为中心,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他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此境界之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取舍,他的存在和作为,对自身有着实际意义,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也是相对于自我意义而言;第三境是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皆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对社会伦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以大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对宇宙万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他所描述的四种境界之人分别为: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前一个境界是后一个境界之基础。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PPT课件
第二部分: (7-10)具体阐述中国哲学是 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
5
研读第一部分,思考:
1.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哪四种? 2.四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3.四种境界的实质是什么? 4.冯友兰认为哲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5.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四种境界的?
.
6
重点把握
1、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 自然境界:做事只顺着自己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
(提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积不累经后,过量三变种成之为境质变,
界…… ” )
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现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
2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著名哲学
家。学问总结为“三史释古今,六中国哲学
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指《新
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
原道》《新知言》。
.
3
人生的境界(偏正)
人 生 :人的生命和生活。 境 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
.
4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 )阐述四种人生境界。 ①“觉解”引出四种人生境界。(1) ②分段阐述四种人生境界。(2-5) ③综合评价四种人生境界。(6)
.
1
人生的迷茫,孤独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而不维知提前出路几了何治。学的三种境界。
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上高,求楼之,不得望之尽后天形容涯消瘦
路。” ---晏殊的《蝶恋花》
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冯友兰讲人的四重境界

冯友兰讲人的四重境界

•冯友兰讲人的四重境界
•1、自然境界
•一般世俗人的境界,绝大多数人的低层级境界;满足生理生活需要层级,为人处事本能反应。

生活在社会底层或低层次的社会群体中。

•2、功利境界
•一切以功利为目的,衡量什么事情以功利为目的。

有的形式上大公无私但骨子里还是功利标准;
•3、道德境界
•以利他为原则,做人做事以帮助人为出发点,接近儒家的“仁”的标准;讲究社会道德,凡事能替别人着想。

不为私利冒天下之大不韦(违反公德)
•4、天地境界
•为人处事,顺乎自然成事悯人,超脱人生。

2024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精品课件

2024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精品课件

01背景02目的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是探讨人生哲学的重要作品,对于理解人生意义、境界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提高对人生境界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课件背景与目的冯友兰简介及其思想概述冯友兰简介冯友兰(1895-1990),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思想概述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以新理学为代表,强调理性与方法,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境界。

他认为人生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

《人生的境界》内容简介内容概述《人生的境界》主要阐述了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修养和实践提升人生境界。

四种境界简介自然境界是最低层次的境界,表现为顺其自然、无所作为;功利境界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境界,表现为自私自利;道德境界是追求社会公义的境界,表现为仁爱、正义;天地境界是最高层次的境界,表现为天人合一、宇宙情怀。

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通过学习、修养和实践,不断超越自我、拓展视野、提升境界。

具体包括培养理性思维、树立远大理想、践行道德规范、关注社会公益等方面。

自然境界概念解析自然境界是指人们对于事物本然状态的认知和体验,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干预。

在自然境界中,人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过度追求和执着。

自然境界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精髓,强调顺应自然、回归自然。

顺应自然原则及实践方法顺应自然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倡导简约生活,减少资源浪费。

实践方法通过观察自然、体验自然来增进对自然的理解和敬畏;采取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如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然意识和环保意识。

无为而治思想内涵与启示无为而治思想内涵无为而治并不是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前提下,采取不干预、不强制、不刻意的方式来实现治理目标。

它强调的是“无为”背后的“有为”,即通过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来达成更好的治理效果。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

冯友兰人生四境界解读冯友兰,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界的巨擎。

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作出了深刻的研究和思考。

在他的学术著作《新论哲学的方法》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的观点,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生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冯友兰认为人生的第一个境界是“学而时习之”。

他强调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才能。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冯友兰的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思想,即通过修养和实践来提高自己。

其次,冯友兰认为人生的第二个境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个境界强调了对知识的谦虚和对真理的追求。

冯友兰指出,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知识局限性,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发现真理。

此外,他还主张以世界历史和人类历史为基础,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和未来,并且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第三个境界是“能而行之”。

冯友兰认为,知识的积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验证和进一步的提高。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将理想变为现实,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他提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观点与西方哲学家尼采提出的“人必须自创自造自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最后,冯友兰指出人生的第四个境界是“智之为智之,愚之为愚之”。

他认为,智者懂得自己的智慧之处,并且能够理智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应对各种情况。

而愚者则由于自己的无知而无法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种问题。

因此,冯友兰强调要培养自己的智慧,让智慧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生的真谛。

通过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人生问题时,注重了知行合一的原则。

这一观点不仅对冯友兰自己的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帮助了很多读者在性格塑造、品格修养、职业发展等方面获得了帮助。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四种人生境界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四种人生境界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讲,人生有四种境界:一是自然境界,二是功利境界,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天地境界(也称哲学境界)。

处于自然境界的人,顺着自己的本能或社会风俗习惯做事,不知道或不大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活得浑浑噩噩;处于功利境界的人,一切从满足个人的欲望出发做事,活得自私自利;处于道德境界的人,为他人、为社会的利益而做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处于天地境界的人,为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奋斗终身。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精神的创造。

冯友兰先生对人生境界的深刻领悟,对我们提升精神境界很有启发。

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本文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表达艺术。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多彩的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

”记者默然。

—这就是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又论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呢?二、作者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人。

作品结集为《三松堂全集》,逾600万言,建构成中国现代最完整的哲学体系。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三、关于境界1.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晏殊《蝶恋花》)——向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柳永《凤栖梧》)——追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辛弃疾《青玉案》)——顿悟2.现代作家池莉《人生三境界》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3.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

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同学们新学期:
精神愉快! 身体健康! 学业有成!
大学生修身教育系列 教程——人文教育
主讲人:孙丽凤
与人文素质教育有关的问题
人文教育课程
考核方法
漫画:人文教育的危机
考核方式
• 考核方法:考勤 10分

课堂发言 最少3次 30分

课堂小论文 3次 30分

期末上机考试
30分
• 课程要求:
• 1、期中一到两周时间为实践活动时间,可以以社 团为辅助搞活动。
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 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 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二、判断不同的境界
傣 族 的
自 然
泼境
水界

• 一位傻母亲的 爱






得 更 大
功 利
利境
益界








扶 老 人 过
道 德 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 的 救 援
天 地 境

天地境界
惊人之无有六: 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 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 不留言。
作者介绍:一代国学宗师
冯友兰(1895-1990),哲学 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 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 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 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 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 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冯友兰和西南联大
介 绍 作 者:
照片上的人,智慧的头脑,深邃的目光, 银白的长须。冯友兰,未名湖畔的学子,留学 美国的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的哲学教授,中国 的哲学家,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的灿星。
• 1、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 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 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 忘记这一点!
• 2、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 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 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 那种可爱。
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 可以舍弃生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悲 剧与不幸。
• 比较四种境界,自然境界是求本能的 • 善,功利境界是求个体的善,道德境界是 • 求社会的善,天地境界是求宇宙的善。所 • 以,天地境界是至善境界。
现实话题探讨:
思考:生活中人和事如何表 现出不同的人生四境界??
新闻热搜词
• 公款吃喝 3000亿 • 活熊取胆 • 杨善洲植树30年
珍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请看: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 学院学生马家爵残 忍杀害四名同学
某高校一女 生坠楼身亡
截2006年6月底,今年北京各高校共 有14名学子自杀身亡,其中包括一些名 校的在读博士生。据清华大学樊富珉教 授分析,学习压力、精神抑郁、失 恋等, 是造成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评价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
“ ” 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 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李慎之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
——冯友兰
人 生
天地境界
精神
道德境界
哲 学

境 功利境界


自然 务
自然境界
划分标准:觉解
觉解:
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 该怎样理解“觉解”?
解释课题 :
关于“境界”,请举实例:
1、人生三境界: 有用山水来谈人生三境界的,它是禅宗开创者
慧能所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
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 见水只是水。”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
• 2、学生排练情景剧,把学生实践带到课堂中来。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珍爱生命 第五章 艺术审美 第二章 深悟情感 第六章 笃学励志 第三章 公民社会 第七章 践行责任 第四章 敬业乐业
冯友兰
有很多种人!! 人又有很多种活法!!
解题
人生的境界
人生
:人的生命和生活。
境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 (向往)
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顿悟)。
(提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 经过三种之境界…… ” )
现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