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
![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adabe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7.png)
部编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选自《列子·汤问》[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伯牙善鼓琴(____)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
③赞许。
(2)善哉(____)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
③赞许。
(3)志在高山(____)①意向,心里想着。
②记号。
③记载的文字。
(4)伯牙所念(____)①惦记。
②说,读,诵读。
③心里想到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
A.伯牙弹的曲子,锺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B.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听不懂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D.锺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4]“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
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C.纤尘不染的美好境界D.文笔流畅优美2. 品词析句子。
(1)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2)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句的含义。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e7f63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8.png)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__________(2)善哉善哉乎鼓琴善哉:_________________(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_______ 志: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汤乎若流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巍巍乎若太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这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
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划线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汝见我不(fǒu,同“否”)?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伯牙善鼓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f36b6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9.png)
伯牙善鼓琴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伯牙善鼓琴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作为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考生必须要对伯牙善鼓琴有深刻记忆。
为此,今儿本栏目本店铺就为考生整理出了伯牙善鼓琴知识点梳理以及伯牙善鼓琴练习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注解: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及答案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伯牙善鼓琴善:_______(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_______答案:(1)擅长(2)好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答案: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每错、加、漏一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_______答案: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78a4e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3.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
文中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_________)时代人。
根据他们的传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了《_____________》,收在了《_____________》中。
成语“高山流水”也出自这个传说,比喻(____________)。
[3]写出句子的意思: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伯牙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
(用一个成语概括)[4]请写出一句自己积累的关于友情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小古文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①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
⑥(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
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
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
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只画一处)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岁计有余者岁:_____________(2)然旋读旋忘旋: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六上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及练习题
![六上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1625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c.png)
22.《文言文二则》知识点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简介《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注释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全文翻译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课文主题《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950aca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0.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选自《列子·汤问》[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伯牙善鼓琴(____)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
③赞许。
(2)善哉(____)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
③赞许。
(3)志在高山(____)①意向,心里想着。
②记号。
③记载的文字。
(4)伯牙所念(____)①惦记。
②说,读,诵读。
③心里想到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
A.伯牙弹的曲子,锺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B.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听不懂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D.锺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4]“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
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C.纤尘不染的美好境界D.文笔流畅优美2. 阅读理解。
三人行,必①有我师焉。
择②其③善者④而从之,其不善者⑤而改之。
——《论语》(注)①必:一定。
②择:选择。
③其:代“他们”。
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⑤不善者:缺点。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个你身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例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
古人谈读书(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____________,如井蛙之______________,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https://img.taocdn.com/s3/m/7a909027f90f76c660371a1c.png)
(2)乃援琴而鼓之 (3)相如虽驽
援:_拿__,__拿__过__来___________ 驽:_愚__笨__,__拙__劣___________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谢:_道__歉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起先弹的曲子像连绵大雨,继而又奏出像山崩的曲子。
3. 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画龙点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②由伯牙发出的感慨,抒发了对知音 的渴望。③表达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阐述了知 音难觅的道理。 4. 文中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案】《伯牙善鼓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表现出“伯牙善鼓琴,钟 子期善听”。说明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描述简洁,中心突出。
6. 语段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答案】①“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文章围绕这句话展开。②作者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承接上下 文,“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由对“知音”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 求,突出文章主旨。
六、文意理解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注:针对《解析与检测》练习中的选择题) 1. 本文伯牙“善弹”,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创造出“崩山之音”; 而子期“善听”,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听出他的旨趣。( √ ) 2. 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描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侧 面写了伯牙鼓琴之“善”,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 ) 3. 文章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知音难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保持友谊长存。 (√)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e375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f.png)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古代有一个名叫伯牙的人,他非常喜欢音乐,尤其是琴。
他常常孤独地弹奏琴声,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伯牙是个非常好的琴手,他的琴音动人心弦,深深地打动了许多人的心。
有一天,伯牙得到了一份琴曲练习题。
这个练习题非常有难度,需要琴手有着极高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解力。
伯牙决定挑战这个练习题,他相信只有通过挑战自己的极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琴艺。
练习题的第一节要求琴手通过连续的琴音,表现出心灵的颤动和感受。
伯牙深刻理解音乐的表达力,他用轻盈而悠扬的琴声展现出了自己内心的敏感和柔软。
他将每一个音符都演绎得极为细腻,仿佛琴音中蕴藏着无尽的哀愁和深情。
练习题的第二节则要求琴手通过琴音的交织和变化,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音乐图景。
伯牙用琴弦上奏出的琴音,像一束丝线一样,织出了一个个流动的音符。
这些音符在空气中交错穿梭,形成了美妙的旋律和和谐的和声。
伯牙的琴音富有层次感和色彩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
练习题的第三节要求琴手运用琴音的起伏和跌宕,表达情感的起伏和激荡。
伯牙在这一节中用琴音承载起内心的狂热和澎湃,他的手指在琴弦上跳动、滑动,带来了一波波如潮的音浪。
这些音浪犹如情感的涌动,传递出激情和冲动,让人感受到无穷的能量和力量。
练习题最后的一节则要求琴手通过琴音的渐弱和终止,传递出内心深处的凝重和宁静。
伯牙精妙地演绎了这一节,他在琴音的最后逐渐减弱,仿佛在无声的世界中绽放出一束光芒。
这束光芒是深邃的思索,是美好的愿望,也是对音乐无限的敬意和敏感。
伯牙经过长时间的练习,终于完美地演绎了这个琴曲练习题。
他用琴音创造出了一个个精彩的音乐画面,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他通过琴音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让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伯牙鼓琴练习题的故事告诉我们,音乐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无限的美好和情感。
而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来说,琴声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表达。
正如伯牙一样,我们也应该用心去感受音乐,用琴音去记录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伯牙善鼓琴》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课件PPT复习真题练习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伯牙善鼓琴》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课件PPT复习真题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26cd2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d.png)
得:__领__会__ 卒:同__“__猝__”__,__突__然____ 援:拿__,__拿__过__来____ 阴:_山__的__北__面___ 霖雨:_连__绵__大__雨___ 造:_创__作___ 辄:_就___ 趣:旨__趣__,__意__旨____
(13)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14)志想象犹吾心也 (15)吾于何逃声哉
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来安排结构的。 【答】①“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 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②“知音”起承上 启下的作用。“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作者以 这句话连接上下文。
课堂基础自测 (标“▲”为通假字或词类活用现象)
1.重点字词 (1)伯牙善鼓琴 鼓:__弹__奏__ (2)志在登高山 (3)峨峨兮若泰山 (4)洋洋兮若江河 (5)伯牙所念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意境出现登高山的 情景。钟子期说:“好啊!山高的样子像泰山!”伯牙弹琴,心里想 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盛大的样子如同江河!”伯牙心中想到 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有一次,)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 遇到暴雨,他在岩石边停下,心里伤感,就拿过来琴弹了起来。起先 弹奏的曲子像连绵大雨,继而又弹奏出像山崩的曲子。每有曲子弹奏, 钟子期总能点明他的旨趣。伯牙于是停止弹琴感叹地说:“你听得太 好了!(你)所叙述的想象的(意境)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啊。 我到哪里才能隐藏自己的声音呢?”
善:_擅__长__,__善__于___
志:这__里__指__用__音__乐__表__现__的__意__境____ 峨峨:_山__高__的__样__子___ 洋洋:_盛__大__的__样__子___ 所念:_心__中__想__到__的___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练习题1.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3c684a514791711cd791782.png)
实用标准文案一、( 16 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乙】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注释】子猷 , 是王羲之的第三个儿子即王徽之 ,. 子敬 , 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即王献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何以都不闻.消息一老河兵闻.之B、钟子期必得之果得于数里外..C、人琴俱亡.河曲智叟亡.以应D、月余亦卒卒逢暴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4 分)(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
(断两处)( 2 分)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4、古人常常用琴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
【甲】【乙】两文分别借琴抒发了什么感情?(4 分)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 分)(1)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琴..(2)伯牙善鼓琴鼓琴..(3)吾于何逃声哉?逃声..二、【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乙】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9ef002c680203d8ce2f24a8.png)
子之听夫
D、不使王、贡④擅弹冠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安则有以精义,危则有以相恤。
(2)夫然,故交道可贵也。
(3)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3、用“/”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达者知其然也所企及则必简乎胜己所降结则必料乎同志
4、(1)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 手法?(2 分)
③阮咸:阮咸曾任散骑侍郎,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荀勖每逢和他谈论音律,都
自以为远远比不上他。阮咸认为荀勖所作新律声高,高则悲,不合护和。神解:
融会贯通的领会。④直:使之直、正确;纠正。⑤黍:黄米。按:古代把一百粒
黍排列起来的长度认做一尺,用这个标佳尺寸来制律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2)伯牙善鼓琴
舍.琴. 鼓.琴.
(3)吾于何逃声哉?
逃.声.
二、【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
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
)(3 分)
A、伯牙善鼓.琴
可以调.素琴
B、而心谓.之不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每至.正会
至.石之半
D、卒.逢暴雨
卒.于官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①
(2)荀试以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殿 庭 作 乐 自 调 宫 商 无 不 谐 韵。
《伯牙与钟子期》阅读练习
![《伯牙与钟子期》阅读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ffca100ec3a87c24128c472.png)
《伯牙与钟子期》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子何逃声哉?”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伯牙所念(2)伯牙善鼓琴(3)卒逢暴雨(4)伯牙乃舍琴而叹曰22、“峨峨兮若泰山”中的“若”,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1分)23、翻译下面句子。
(2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4、(2分)这个典故流传了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意思是答案:21、(2分)(1)念:想(2)鼓:弹奏(3)“卒”通“猝”:突然(4)舍:丢下(每小题1分,错别字每一题扣0..5分,扣完为止)22、犹(1分)23、(2分)伯牙擅长弹奏琴,钟子期喜欢听(他弹奏)。
(善:擅长,鼓:弹奏各占一分)24、(3分)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1分,意思2分。
写成“心有灵犀”: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也对。
)译文: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注释鼓:弹.志:心意.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洋洋:广大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念:心里所想的得之:知道阴:北面。
伯牙善鼓琴 练习题
![伯牙善鼓琴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1c08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8.png)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伯牙善鼓琴练习题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艺被誉为千古绝音。
他的琴声深沉悠远,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他的琴艺之所以如此出众,与他的刻苦练习密不可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些关于伯牙善鼓琴的练习题。
一、琴音的表达伯牙的琴声能够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得益于他对琴音的理解和掌握。
在练习琴音时,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练习题。
1. 以“风”为主题,通过琴音表达出风的吹拂感。
尝试用琴音模仿风的起伏、轻重、迅猛或柔和。
2. 以“雨”为主题,通过琴音表达出雨的轻柔、细腻感。
尝试用琴音模仿雨滴的落地声、雨丝的拍打声。
3. 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琴音表达出山水的广阔、壮美感。
尝试用琴音模仿山水的起伏、流动,以及山水间的和谐。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琴音的表达,提升我们的琴艺。
二、指法的灵活运用伯牙的指法非常灵活,他能够通过不同的指法演奏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以下是一些关于指法的练习题。
1. 练习琴弦的轻拨和重按。
通过练习轻拨和重按,我们可以掌握不同音色的产生,进而在演奏中灵活运用。
2. 练习琴弦的滑动和颤音。
通过练习滑动和颤音,我们可以增加音乐的变化性和表现力,使琴声更加生动。
3. 练习琴弦的双音和和弦。
通过练习双音和和弦,我们可以在演奏中创造出更加丰富的音乐层次,增加音乐的层次感。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提高指法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使我们的演奏更加出色。
三、音乐的感悟与表达伯牙的琴艺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对音乐的感悟与表达。
以下是一些关于音乐感悟与表达的练习题。
1. 听一首你喜欢的音乐,用琴声表达出你对这首音乐的情感和理解。
通过琴音的表达,我们可以将内心的情感与音乐相融合,使演奏更加真实。
2. 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琴曲,用琴音表达出你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创作琴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提升我们的音乐创作能力。
3. 尝试与其他乐器合奏,通过与其他乐器的合奏,我们可以学习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
六年级2021年部编人教版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六年级2021年部编人教版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a5c3d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a.png)
六年级2021年部编人教版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训练。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①,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②,钟子期曰:善哉③,峨峨兮若泰山④!”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⑤兮若江河!”伯牙所念⑥,钟子期必得之⑦。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⑧,乃破琴绝弦⑨,终身不复鼓⑩。
——选自《列子》(注释)①善:擅长,善于。
鼓:弹。
②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③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意为“好啊”“妙啊”。
④峨峨:高。
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若:好像。
⑤洋洋:形容广大的样子。
⑥所念;指伯牙心里所想的,所要表达的内容。
⑦必:一定。
得之:知道,明白。
必定准确地知道。
⑧谓:认为。
觉得。
知音:本义指能听懂琴声的人,这里指理解自己心意、志趣相同和有共同语言的人。
⑨破琴绝弦:把琴摔坏,把弦拉断。
⑩不复鼓:再也不弹琴。
复:再,重新。
[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伯牙善鼓琴善:__________ 鼓:__________(2)洋洋兮若江河洋洋:__________ 若:__________(3)乃破琴绝弦乃:__________绝:__________[2]请用“/”画出下面句子朗读时该停顿的地方。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主要赞扬了()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起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高山流水俞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2
![伯牙善鼓琴练习题2](https://img.taocdn.com/s3/m/8fe19d60767f5acfa0c7cd23.png)
(2017预测)阅读《〈列子〉一则》一文,完成1~4题。
(15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志.在高山(意念,心意) (2)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3)更造.崩山之音(创作) (4)伯牙乃舍.琴而叹曰(放下)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得到。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看出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意相通的人。
B.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可以看出钟子期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C. “吾于何逃声哉?”说明了钟子期对伯牙看破他的想法,内心很痛苦,但又无处可逃的无奈。
D.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是因“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而流传下来的。
【解析】C项“吾于何逃声哉?”是伯牙对于钟子期总是能想自己所想的一种感慨,一种赞叹,并非说他想逃避。
故选C项。
4.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4分)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就把对伯牙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得强烈真诚。
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伯牙琴技的高超。
【解析】本文描写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结合题干可从句式角度分析,如语气、句型等。
语气方面,文章中多次出现感叹句式,如“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这几个感叹句的运用使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凸显得更加强烈,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句式上看,每次钟子期评价都用倒装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然后再赞美伯牙炉火纯青的琴技,从而具体地描写了伯牙琴技的高超。
《伯牙善鼓琴》《董源善画》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董源善画》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b3fefd7fd5360cba1adb9a.png)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3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战!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日:“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卒逢暴雨(2)乃援琴而鼓之(3)皆宜远观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2分)A. 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B.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 远观则景物粲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D. 伯牙乃舍琴而叹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分)(2)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2分)1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伯牙善鼓琴》《董源善画》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董源善画》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b3fefd7fd5360cba1adb9a.png)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3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战!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日:“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卒逢暴雨(2)乃援琴而鼓之(3)皆宜远观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2分)A. 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B.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 远观则景物粲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D. 伯牙乃舍琴而叹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分)(2)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2分)1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善鼓琴
文学常识及注释:
本文选自《》,相传为时期所着。
伯牙善鼓琴
..()
志在登高山(),志.()
峨峨
..兮若江河()..兮若泰山()洋洋
伯牙所念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
..(),操.()
....(),霖雨
钟子期辄穷其趣
...()穷.()趣.()
伯牙乃舍琴
..()
吾于何逃声
..哉(),逃.()
理解题:
1.本文言简意丰,结构紧凑,请分析文章开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的特点。
结构上是全文的总纲,领起下文对二人善谈善听的具体描写。
2.伯牙是当时着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
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文中伯牙的“善弹琴”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方面伯牙能把自己的情怀准确地寄托于琴音中,大雨,山崩的声音十分传神,琴技炉火纯青。
另一方面钟子期能准确的了解伯牙心意,除了因为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外,同时也能看出伯牙的琴技高超。
3.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可见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当伯牙终于遇到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时有何表现
伯牙停止弹琴慨叹道:“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到的一样。
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琴声呢”
4.言为心声,曲亦传情。
请说说伯牙“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的原因。
并谈谈伯牙所说的“吾于何逃声哉”的言外之意是什
么
伯牙到泰山游玩时,突遇暴雨,不禁心中失落悲伤。
所以“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言外之意是赞叹钟子期善听,自己弹奏的乐曲都不能逃过他的耳朵。
5.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因此“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传为佳话。
读了本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钟子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
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与流水,钟子期就能听出高山的巍峨和江河的浩荡。
伯牙心中悲叹,弹奏霖雨与崩山之音时,钟子期也能穷尽其中之意。
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知音”一词的理解。
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准确领会。
真正的知音就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7.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⑴文中表现钟子期善听的句子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
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些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⑶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
⑷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
⑸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
⑹2011山西省《成语里的歌声》: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2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⑺难点探究。
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①“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
②“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种子期必得之”,作者以这句话承接上下文。
③由对“知音”的感慨(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文章主旨。
⑻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
情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示例一: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对伯牙的琴技高度赞美。
示例二: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
㈤写作特色
本文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领全文,再通过具体的情景围绕“善”字一一铺陈,结构自然紧凑,让人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特别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这种自然而美的感觉越发明显,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