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3201-201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南京)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实用标准与准则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建筑物建设的停车设施配建,适用本《标准与准则》,高淳、溧水两县可参照执行。
市区范围内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划分为三类停车分区:一类区:旧区,长江-大桥南堡-京沪铁路-红山路-龙蟠路-北安门北街-明城墙-中山门-护城河-大明路-宁铜铁路-中山南路-集合村路-凤台路-秦淮河-长江围合的区域;六合雄州老城(方州路-招兵河-滁河-八百河合围区域)、江宁东山老城(文靖路-G104-天印大道-秦淮河合围区域)、浦口珠江老城(文昌路-雨山路-城南河合围区域)可参照一类区执行;二类区:指主城范围内除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主城范围指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的区域;三类区:指市区范围内除一类区、二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停车设施配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标准与准则》。
第四条本《标准与准则》所称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是指建筑物建设时需配套建设的提供本建筑业主使用的车辆停放,以及以本建筑为目的地的外来车辆停放的设施与场所;所指的车辆包括各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第五条建筑物应按照节地、节能、安全、高效的原则配建停车设施,停车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第六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原则上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但在同一道路或者相邻道路上建设的两宗以上的建设项目,其相邻距离不超过100米的,在统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条件下,在经过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停车设施。
第七条建设建筑物应按附表规定的标准分别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特殊停车(包括出租车、装卸车、大巴车、救护车、无障碍车位)泊位。
对已有建筑的改建和扩建,其改、扩建部分应按附表规定设置各类停车位;原建筑物配建不足,新增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米且超过原建筑规模25%的,应同时补充配建原不足差额数的2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2015.doc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2015结合最新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情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主要规定什么内容?基本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下面整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基本介绍:为了帮助建筑企业人员进一步了解2015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具体内容,下面整理基本规范内容情况,基本情况如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一般规定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城市货运交通等相关规定,其中具体通综合网络规划情况如下: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3)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场站设施用地等,并应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高峰客流的需求。
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取代远距离出行的自行车;小城市应完善市区至郊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42.5km/km2。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 的行程。
南京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2017年修正)-
南京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2017年修正)正文:----------------------------------------------------------------------------------------------------------------------------------------------------南京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1994年9月29日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制定1994年12月30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根据1997年7月30日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8月29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5月27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0年10月28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10年11月1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7年6月27日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17年7月21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十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占用管理第三章挖掘管理第四章维护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道路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设施。
南京市城市建筑物、公共设施、道路容貌
南京市城市建筑物、公共设施、道路容貌管理规定第307号令(2014年7月24日发布,2017年10月30日修订,2018年11月6日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建(构)筑物、公共设施及道路的容貌管理活动,维护整洁、美观的城市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等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城市化管理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公共设施、道路等城市容貌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园林绿化、广告标志、照明、公共场所、城市水域等城市容貌管理活动,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城市建(构)筑物、公共设施、道路容貌管理遵循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城市建(构)筑物、公共设施及道路容貌管理的主管部门;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城市建(构)筑物、公共设施、道路容貌的监督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公安、交通运输、工商、安全生产监督、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城市建(构)筑物、公共设施、道路容貌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容貌标准,制定本市城市容貌标准,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实施。
城市容貌标准是城市容貌维护、监管的依据。
制定城市容貌标准,应当征求专家、行政相对人和公众的意见。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园区管理机构,下同)应当根据城市容貌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容貌管理重点区域,并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实施重点监管。
第七条鼓励城市容貌清洁单位成立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安全作业和专业技能培训。
第八条市、区人民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容貌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维护城市容貌的义务,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和举报。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The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第1部分交通标志(征求意见稿)目次前言 (1)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标志设置基本原则 (3)5标志设置要点 (3)6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 (8)7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14)8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0)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交通标志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道路交通标志的结构、尺寸及设置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中心城区内城市道路、各区县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内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设置。
本部分含有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本要求、标志设置要点、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T 18833—2012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DB510100/T 129.1-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1部分-总则DB510100/T 129.2-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2部分-一般城市道路DB510100/T 129.3-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3部分-城市快速路DB510100/T 129.4-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4部分-一般公路DB510100/T 129.5-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5部分-慢行交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15版)》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15版)》的通知宁政发〔2015〕14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15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6月29日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15版)—1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建筑物建设的停车设施配建,适用本《标准与准则》。
市区范围内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划分为三类停车分区(见附图1):一类区:旧区,长江—大桥南堡—京沪铁路—红山路—龙蟠路—北安门北街—明城墙—中山门—护城河—大明路—宁铜铁路—中山南路—集合村路—凤台路—秦淮河—长江围合的区域;六合雄州老城(方州路—招兵河—滁河—八百河合围区域)、江宁东山老城(文靖路—104国道—天印大道—秦淮河合围区域)、浦口珠江老城(312国道—团结路—城西路—公园北路—龙华路合围区域)可参照一类区执行;二类区:指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除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三类区:指市区范围内除一类区、二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其中,办公类建筑停车分区按以下执行(见附图2),具体指标仍按照附表1执行:—2 —一类区:(1)主城区,包括东至绕城公路,南至秦淮新河,西、北至长江的区域;(2)江北新区,包括江北新区核心区(沿山大道—定向河路—长江—七里河围合区域)、浦口珠江老城(312国道—团结路—城西路—公园北路—龙华路合围区域)、六合中心区(雄州东路—瓜埠路—沪陕高速—滁河—健康路—白果路围合区域)、六合雄州老城(方州路—招兵河—滁河—八百河合围区域)、大厂中心区;(3)江宁东山老城(文靖路—104国道—天印大道—秦淮河合围区域)、东山副城核心区(凤凰港—杨家圩地区及河定桥城市中央商务区);(4)仙林副城核心区和片区中心区,包括仙鹤片区中心区(仙林大道—文澜路—文苑路—学典路围合区域)、白象片区中心区(仙林大道—守敬路—广志路—科技南路围合区域)、青龙片区中心区。
《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
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的通知宁政发〔2015〕2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1月26日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1 总则1.1 为在城市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全面提升南京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制定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1.2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吸取有关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的成熟经验,参照同类城市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南京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本《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南京城市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并为公共设施实施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新建地区编制规划时应依据本《标准》提出的标准和布局形式安排各类公共设施用地。
新建地区进行具体的建设管理时,应按编制的规划和本《标准》控制预留用地,保证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
在进行已建成区的更新改造时,应结合人口情况和实际需求,在既有设施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鼓励功能混合、提高使用效率,保证设施配套的服务水平,对设施的布局形式不做硬性要求。
保障房片区的公共设施配套,要根据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针对性核算,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性。
1.4 基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遵循公益性设施优先、集约节约用地、复合利用空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公共设施配套规划。
1.5 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中应用本《标准》时,应衔接各类相关专项规划,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行政辖区及其管理要求、各类设施服务范围和人口规模、现状及周边用地和设施情况等,设施项目、规模及布局可结合实际作适当调整。
1.6 本《标准》提出的公共设施配套标准中涉及用地的为刚性规定,新建地区规划建设时必须予以保证,已建成区尽量通过用地盘整达到标准。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规定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规定一、引言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建设高效、安全、便捷的交通设施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一些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论述,探讨其在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城市道路建设规定1. 道路规划和布局城市道路规划应确保道路网络的畅通性和完整性,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区域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道路车行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布局。
规划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兼顾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等因素。
2. 道路建设施工城市道路建设施工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保障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和公共服务的正常进行。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粉尘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并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无障碍通行。
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标识,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置和维护。
标志和标线的种类、材质、颜色和尺寸应符合标准规定,并及时更新和修复,以确保司机、行人能够正确、明确地了解道路信息。
三、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规定1. 公交线路规划和建设城市公交线路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出行需求和城市发展趋势,合理设置线路及站点,确保线网的覆盖性和便捷性。
公交车辆应保持正常运营状态,车辆与站点之间的信息传递也应做到及时准确。
2. 公交站点建设公交站点的建设应符合乘客需求,站点的设置和规划应方便乘客上下车,并保持良好的秩序和舒适度。
同时,站点还应提供一系列便民服务设施,如候车亭、座椅、垃圾桶等,以提升乘客体验。
3.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智能公交车站、公交车监控系统等设施的应用,提高公交车辆运行的效率和准点率,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出行成本。
四、城市非机动车道建设规定1. 非机动车道规划和建设城市非机动车道应规划在合适的位置和路线上,方便非机动车用户的出行,并兼顾行人通行的需求。
《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
《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一、引言公共设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公共服务。
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品质,南京市制定了本公共设施配套标准。
本标准涵盖了城市道路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公共绿地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业服务设施、体育设施、无障碍设施、公共停车设施、防灾减灾设施以及应急救援设施等方面。
二、城市道路设施城市道路设施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
本标准要求城市道路设施应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确保道路平整、宽敞,交通标志清晰、规范,照明设施完好。
同时,应加强道路养护,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三、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设施是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包括公交车站、地铁站、共享单车停放点等。
本标准要求公共交通设施应布局合理,方便居民出行。
公交车站应设置明显的站牌和候车亭,地铁站应提供安全、便捷的乘车环境。
共享单车停放点应规划合理,方便市民取用。
四、环境保护设施环境保护设施是维护城市生态的重要手段,包括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空气质量监测站等。
本标准要求环境保护设施应符合环保要求,确保城市环境质量。
垃圾处理厂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处理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应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减少水体污染。
空气质量监测站应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五、公共绿地设施公共绿地设施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包括公园、广场等。
本标准要求公共绿地设施应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空间。
公园应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
广场应提供宽敞的空地和舒适的座椅,方便市民聚集和交流。
六、文化教育设施文化教育设施是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学校等。
本标准要求文化教育设施应满足居民学习需求,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图书馆应收藏丰富的图书资源,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博物馆应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DBT3201-201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南京)
DB3201 南京市地方技术规范DB 3201/T 256—2015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2015-08-25发布2015-09-01实施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01/T 256—2015目次前言 (V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一般要求 (5)5 交通标志 (5)5.1 一般要求 (5)5.2 警告标志 (6)5.2.1 注意儿童标志 (6)5.2.2 注意行人标志 (7)5.3 禁令标志 (7)5.3.1 限制速度标志 (7)5.3.2 限制速度和禁止停车组合标志 (8)5.3.3 禁止掉头标志 (8)5.3.4 禁止驶入类和限制类禁令标志 (8)5.4 指示标志 (9)5.4.1 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9)5.4.2 允许掉头标志 (10)5.4.3 停车位标志 (10)5.5 指路标志 (11)5.5.1 功能定位 (11)5.5.2 一般要求 (11)5.5.3 标志颜色 (12)5.5.4 信息分层 (12)5.5.5 快速路指路标志 (12)5.5.5.1 指路标志系统构成 (12)5.5.5.2 信息选取 (12)5.5.5.3 标志设置 (13)5.5.5.4 入口预告标志 (13)5.5.5.5 入口处地点方向标志 (14)5.5.5.6 地点距离标志 (15)5.5.5.7 出口预告标志 (15)5.5.5.8 出口标志 (16)5.5.5.9 下一出口预告标志 (16)5.5.5.10 出口处地点方向标志 (16)5.5.6 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 (17)IDB3201/T 256—2015II 5.5.6.1 指路标志系统构成 (17)5.5.6.2 信息选取 (17)5.5.6.3 信息含义 (17)5.5.6.4 标志设置 (18)5.5.6.5 交叉口告知标志 (19)5.5.6.6 地点距离标志 (20)5.5.6.7 地点方向标志 (20)5.5.7 停车场标志 (21)5.5.8 板面尺寸 (21)5.5.9 版面文字 (22)5.5.10 进出城指路标志 (24)5.5.10.1 一般要求 (25)5.5.10.2 放射线方向进出城指路标志 (25)5.5.10.3 环线方向指路标志 (27)5.6 辅助标志 (28)5.7 标志制作 (29)5.7.1 使用寿命 (29)5.7.2 板面尺寸 (29)5.7.3 构件制作 (30)5.7.4 标记 (32)5.8 支撑方式 (32)5.9 标志安装 (33)5.10 标志基础 (34)5.11 标志验收与维护 (34)6 交通标线 (35)6.1 一般要求 (35)6.2 指示标线 (35)6.2.1 交叉口导流标线 (35)6.2.1.1 路口导向线 (35)6.2.1.2 机动车左弯待转区线 (35)6.2.1.3 非机动车左弯待转区线 (36)6.2.1.4 非机动车右转通行区线 (36)6.2.2 人行横道线 (37)6.2.2.1 人行横道线宽度 (37)6.2.2.2 设置位置 (37)6.2.2.3 无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线 (37)6.2.2.4 重点区域的人行横道线 (37)6.2.2.5 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 (38)6.2.2.6 停靠站处的人行横道线 (39)6.2.3 路内停车位标线 (40)6.2.4 路边式停靠站标线 (40)6.2.5 导向箭头和导向车道线 (41)DB3201/T 256—20156.2.6 路面文字标记 (42)6.2.7 非机动车道路面标记 (43)6.3 禁止标线 (44)6.3.1 禁止停车线 (45)6.3.2 禁止长时停车线 (45)6.3.3 网状线 (45)6.3.4 停止线 (46)6.3.5 公交专用车道标线 (46)6.4 主要标线技术参数 (48)表23 (续) (49)6.5 标线施工 (49)6.6 标线验收与维护 (49)7 交通隔离设施 (49)7.1 车行道隔离设施 (49)7.1.1 设置要求 (49)7.1.2 设施要求 (50)7.2 机非隔离设施 (50)7.2.1 设置要求 (50)7.2.2 设施要求 (50)7.3 人行道隔离设施 (50)7.3.1 设置要求 (50)7.3.2 设施要求 (51)7.4 阻车桩 (51)7.4.1 阻车桩设置要求 (51)7.4.2 设施要求 (51)8 交通防撞设施 (51)8.1 防撞桶 (51)8.1.1 设置要求 (51)8.1.2 设施要求 (51)9 交通信号灯 (52)9.1 一般要求 (52)9.2 信号灯设置 (52)9.2.1 一般要求 (52)9.2.2 机动车信号灯 (53)9.2.3 非机动车信号灯 (53)9.2.4 人行横道信号灯 (53)9.3 信号灯具 (53)9.4 信号灯杆件 (53)9.4.1 指导机动车通行信号灯杆 (53)9.4.2 非机动车道信号灯杆 (54)9.4.3 人行横道信号灯杆 (54)IIIDB3201/T 256—20159.5 信号灯安装 (54)10 交通闭路电视监控设备 (54)10.1 设置要求 (54)10.2 设备安装 (54)11 交通违法抓拍设备 (55)11.1 设置要求 (55)11.2 设备安装 (55)12 可变信息情报板和光带式路网信息标志 (56)12.1 设置要求 (56)12.2 设备安装 (56)13 作业区交通管理设施 (56)13.1 一般要求 (56)13.2 作业区交通管理与安全设施 (57)13.2.1 道路作业区标志 (57)13.2.2 渠化设施 (59)13.2.3 路栏 (60)13.2.4 施工警示灯 (60)13.3 作业区交通管理设施布置 (60)13.3.1 作业区区段划分 (60)13.3.2 作业区区段长度 (62)13.3.3 警告区 (62)13.3.4 上游过渡区 (62)13.3.5 缓冲区 (63)13.3.6 工作区 (63)13.4 作业区交通管理设施设置示例 (63)13.4.1 双向交通共用单车道 (63)13.4.2 绕行标志设置 (64)13.4.3 交叉口作业区 (65)13.4.3.1 作业区位于进口道 (65)13.4.3.2 作业区位于出口道 (66)13.4.3.3 作业区位于交叉口内 (67)14 学校区交通管理设施 (67)14.1 必设设施 (67)14.2 可设设施 (67)14.3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68)14.3.1 限制速度标志和注意儿童警告标志 (68)14.3.2 停车位标线 (68)14.3.3 人行横道线 (68)14.3.4 停止线 (68)14.3.5 交通信号灯 (68)IVDB3201/T 256—201514.3.6 隔离护栏、示警桩和阻车桩 (68)14.4 设置示例 (69)15 医院区交通管理设施 (70)15.1 一般要求 (70)15.2 设置示例 (70)附录A(资料性附录)交通标志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73)附录B(资料性附录)信息分级表 (76)附录C(资料性附录)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84)附录D(资料性附录)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尺寸 (87)附录E(资料性附录)进出城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90)附录F(资料性附录)城市道路车道宽度 (91)VDB3201/T 256—2015VI 前言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
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1 总则1.0.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要求,统一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和管理程序,提高工作的规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也是《交通发展白皮书》的具体实施配套文件之一。
1.0.2本导则适用于市区围道路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活动,郊县围可参照执行。
1.0.3 本导则的技术规定以国标为依据,结合具体情况和城建实践多年经验编制而成。
本规定中未包括容,应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及规定执行。
2 道路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及交通设计2.0.1 道路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道路建设项目应遵循国家规定的“七阶段”基建程序,按序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道路规划)、工程勘察设计(含地质勘察、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建设准备(各类基建手续办理、现场“三通一平”等)、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后评估等七个阶段。
各阶段工作先后衔接,互相联系,其通工程设计贯穿于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的始终。
2.0.2道路建设项目设计程序道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须按照“先勘察,后设计”和“先初步设计,后施工图设计”的原则开展,一般应经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为提高设计水平,道路建设单位应按招投标法有关规定,对大中型及以上规模的项目和含较大规模构筑物工程的项目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组织设计竞赛或设计招投标,择优选择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
道路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须符合国家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施工图设计须遵循初步设计确定的原则、标准和围。
道路工程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合理的设计与建设标准,以控制建设成本和提高投资效益。
2.0.3道路建设项目设计审批管理中小型道路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由市建委组织规划、公安交管等部门进行会审;重大项目的方案设计应在建设、规划等部门会审的基础上,由市建委组织专家咨询和进行社会公示,并报请市政府批准。
城市交通设施规范
城市交通设施规范一、引言城市交通设施规范是为了确保城市交通运行的顺畅、安全和高效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它涵盖了交通道路、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设备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本文将分别从这些方面来论述城市交通设施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
二、交通道路规范1. 道路规划:城市交通道路规划必须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并考虑到交通流量的分布和交通节点的设置,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
2. 道路宽度和标线:道路宽度应根据车流量和道路等级合理设置,同时标线应清晰可见,以确保驾驶员正确判断和选择车道。
3. 交通隔离带和超车道:为防止交通事故和确保交通流畅,应在道路中设置交通隔离带和超车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 车行道和人行道:车行道应保持平整,确保车辆行驶的平稳性,人行道应宽敞且无障碍物,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和便捷。
三、交通标志规范1. 交通标志的设置:交通标志应根据道路的状况和交通需求进行科学的设置,准确传达信息并引导驾驶员的行为。
2. 标志的尺寸和颜色:交通标志的尺寸和颜色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标志的可见性和辨识度。
3. 标志的维护和更新:交通标志应经常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更换老旧标志,确保标志的清晰和有效。
四、交通信号规范1. 信号灯的设置:交通信号灯应合理地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和人行过街处,确保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
2. 信号灯的操作:交通信号灯的操作应简明扼要,以减少驾驶员的误解和迷惑,提高交通流畅度。
3. 信号灯的维护和检修:交通信号灯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信号灯的正常运行和耐用性。
五、交通设备规范1. 交通摄像头和雷达:交通设备的设置应合理且科学,以监控交通流量和违规驾驶行为,增强交通管理的效果。
2. 交通警示设备:城市交通设施规范中应有关于交通警示设备的要求,如限速标志、红绿灯等,以增加驾驶员的警觉性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 绿化带和公交候车亭:城市道路的绿化带和公交候车亭的设置应合理,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能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建筑工程设计)公路交通标志、标牌、交通标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已修改)
南京市江宁区城市道路公交专用道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审核:编制:公路交通标志、标牌、交通标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工程概述及编制依据一、工程概述南京市江宁区城市道路公交专用车道改造项目交通标志牌、监控杆件、交通标线工程,在本次设计中根据沿线环境和路线平纵线形的实际情况,按照规范化进行科学设计。
二、编制依据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2.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3.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4.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D81-2006)6.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7.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8.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范(南京)》(DBT 3201/T-256 2015)9.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99号)三、主要工程路段及施工项目金箔路:起点双龙大道,终点天印大道;施工项目:标志牌、标志牌杆件、标线、监控杆件。
文靖路:起点天印大道,终点武山路;施工项目:标志牌、标志牌杆件、标线、监控杆件。
天元路:起点将军大道,终点天元东路终点;施工项目:标志牌、标志牌杆件、标线、监控杆件。
秦淮路:起点将军大道,终点双龙大道;施工项目:标志牌、标志牌杆件、标线、监控杆件。
宏运大道:起点双龙大道,终点北沿路至文静路路口;起点天印大道,终点万泰路;施工项目:标志牌、标志牌杆件、标线、监控杆件。
天印大道:起点宏运大道,终点科宁路;施工项目:标志牌、标志牌杆件、标线、监控杆件将军大道:起点宏运大道,终点吉印大道;施工项目:标志牌、标志牌杆件、标线、监控杆件。
双龙大道:起点气象学院,终点秣周路;施工项目:标志牌、标志牌杆件、标线、监控杆件。
第二节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交通标志施工1、交通标志材料1.1、标志牌杆件:杆件为钢管喷塑立柱,杆件为无缝钢管热镀锌,采用普通碳素钢焊接,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1999)的规定。
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
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XXX在2015年1月26日印发了《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
该标准旨在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全面提升南京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吸取有关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的成熟经验,参照同类城市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南京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该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南京城市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并为公共设施实施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新建地区编制规划时应依据本标准提出的标准和布局形式安排各类公共设施用地。
在进行已建成区的更新改造时,应结合人口情况和实际需求,在既有设施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鼓励功能混合、提高使用效率,保证设施配套的服务水平,对设施的布局形式不做硬性要求。
保障房片区的公共设施配套,要根据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针对性核算,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性。
基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遵循公益性设施优先、集约节约用地、复合利用空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公共设施配套规划。
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中应用本标准时,应衔接各类相关专项规划,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行政辖区及其管理要求、各类设施服务范围和人口规模、现状及周边用地和设施情况等,设施项目、规模及布局可结合实际作适当调整。
1.6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设施配套标准中涉及用地的刚性规定,新建地区规划建设时必须保证符合标准。
对于已建成区,应尽量通过用地盘整达到标准。
公共设施的开发建设强度应根据服务范围内住宅的开发强度和人口规模做适当调整。
1.7 在进行规划编制和管理时,除了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0 公共设施的分级和分类2.1 公共设施的分级2.1.1 公共设施按市级、地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级配置。
2.1.2 市级公共设施是指以全市及更大区域为服务对象的公共设施。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程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程一、总则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持续增加,为了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合理设定和设置交通管理设施至关重要。
本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和效能,促进道路交通的有序运行。
二、设施设置原则1.安全原则:设施设置应优先保障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便捷原则:设施设置应便于交通参与者识别和使用。
3.人文原则:设施设置应考虑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
4.综合性原则:设施设置应综合考虑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参与者需求等因素。
三、交通信号灯的设置1.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根据道路交通流量、道路宽度、交叉口情况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置。
2.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考虑各种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包括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
3.交通信号灯的信号灯时间设置应根据交通流量、交叉口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实现交通的高效率和畅通性。
四、道路标线和标牌的设置1.道路标线的设置应根据道路类型、车道数量、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置。
2.道路标线颜色、形状、宽度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能够清晰易辨认。
3.道路标牌的设置应根据道路类型、道路状况、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置。
4.道路标牌文字、图形应清晰易懂,与交通参与者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五、交通设施的管养1.交通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交通设施损坏或存在隐患时,应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3.市政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交通设施进行定期巡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六、违规行为的处理1.对于违反交通设施设置规程的交通参与者,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法进行处罚和教育。
2.对于有恶意损坏或破坏交通设施的行为,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技术规程的更新与改进1.根据城市交通发展和道路状况的变化,技术规程应及时进行更新和改进。
2.市政部门应在技术规程制定和更新过程中,加强与交通专家、学者、交通参与者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吸收各方意见,保证技术规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城市交通设施规范
城市交通设施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和规范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有序的城市交通系统可以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活力。
本文将从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和非机动车设施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城市交通设施规范的相关要点。
一、交通规划良好的交通规划是城市交通设施规范的基础。
合理的交通规划需要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充分考虑城市的功能布局、人口分布和交通需求等因素,确定交通网络的布局和组成部分。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道路、交通安全、公共交通、非机动车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的要求,确保交通设施的布局科学合理。
二、道路交通设施1. 道路布局和标识:道路应具备较好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够满足相应车辆和行人的需求。
道路标识应清晰、准确,能够引导行人和驾驶员按规定线路通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是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符合交通流量和行人需求,能够有效引导交通,减少交通拥堵。
3. 路面状况和维护:道路路面应硬、平整,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确保雨天通行安全。
同时,对于已损坏和老化的道路,应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以确保道路交通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公共交通设施1. 公交站点:公交站点应设置合理,布局均匀,方便乘客上下车,且与周边居民区的需求相匹配。
公交站点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感,同时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如时刻表和公交线路展示等。
2. 地铁和轻轨站点:地铁和轻轨站点的设置需兼顾出行需求和城市规划,确保站点的分布均匀且便利,方便乘客出行和换乘。
站点周边应配置相关服务设施,如出入口设置合理、封闭式站台、电梯和无障碍设施等。
四、非机动车设施1. 非机动车道:为了保证非机动车的安全和顺畅出行,城市交通设施规范需要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应能适应不同类型的非机动车通行需求,同时应与机动车道有明确的界限,设置明确的标识和标线。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年版说明:.下划线标记的文字为新增内容,方框标记的文字为删除的原内容,无标记的文字为原内容;.本次修订的条文应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中其他条文一并实施;;注:设计交通量中,大型货车总质量大于或等于自然数所占比例大于时,防撞护栏应符合公路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在综合分析城市道路线形、设计速度、运行速度、交通量和车辆构成等因素的基础上,,护栏可确,城市道路应根据环境、气候、城市景观及对视距的影响等因素,采用不同防护大型车辆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中央分隔带护栏宜采用混凝土护栏;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桥梁或城市道路宜选用金属梁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钢结构桥梁及需减小桥梁恒载时,宜采用金属梁柱式护栏;当道路弯道、交叉口、出入口等处的防撞护栏影响驾驶员视距时,宜采用通透性较好的金属梁柱式护栏、组合式护栏或波形梁护栏;冬季风雪较大地区,可选用少阻雪的护栏形式;防撞护栏的构造形式应采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确定,并应满足安全性能要求;路侧防撞护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快速路路侧防撞护栏的防护防撞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的规定;表快速路路侧防撞护栏防护防撞等级的适用条件注:表中、、和为匝道设计速度;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特殊路段路侧防撞护栏的防护防撞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的规定;表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特殊路段路侧防撞护栏防护防撞等级的适用条件邻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干线铁路、轨道交通、水库、危险品仓储油库、高压输电线塔及电站等需要特殊防护的路段,经综合论证应在表或规定的防护等桥梁防撞护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快速路桥梁车行道外侧应设置防撞护栏,其他等级道路桥梁车行道外侧应采用防撞护栏或高路缘石进行防护,高路缘石的设置要求应符合城市桥梁设计规快速路桥梁应设置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设计速度为的城市主干路上的桥梁应设置中央分隔带防撞护栏或以上高路缘石,设置高路缘石时,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得小于,路缘石高度宜为;表桥梁防撞护栏防护等级因桥梁线形、桥梁高度、桥下水深、车辆构成、交通量或其他不利现场条件等因素易造成更严重碰撞后果的路段应设置桥梁防撞护栏,且经综合论证,可在表的基础上提高个及以上等级,其中跨越大型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桥梁、特大悬索桥、斜拉桥等缆索承重桥梁,防护等级宜采用级别,跨越铁路的桥梁应按照相涵洞、通道处应设置与路基段形式相同的防撞护栏;不同防护等级或不同结构形式或不同刚度的防撞护栏之间连接时的衔接处栏过渡段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所连接防撞护栏中较低的防护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桥梁防撞护栏与路基防撞护栏的结构形式不同时,应进行过渡段设计;相邻路基未设护栏时,桥梁防撞护栏应进行端部处理;与隧道洞口位置衔接的路基段或桥梁段防撞护栏应进行过渡段设计;人行护栏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道路人行护栏的净高不宜低于,并不得低于桥梁临空侧的人行道护栏净高不应低于,当桥梁临空侧为人非混行道或非机动车道时,护栏的净高不应低于;兼具桥梁防撞护栏与人行护栏功能的护栏,应同时满足两者技术要求;人行护栏不宜采用有蹬踏面的结构;有跌落危险处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当栏杆结合花盆设置时,必须有防止花盆坠落的措施;人行护栏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有跌落危险或一侧有快速机动车通两者不同时作用;桥梁、人行天桥上的人行护栏的结构验算竖向荷载应为,水平人行护栏的样式应与桥梁、道路、周围建筑风格协调一致;人行护栏的结构形式应便于安装,易于维修,材料应环保;机动车道两侧的人行护栏上不应安装广告;局部修订条文说明防撞护栏是一种纵向结构设施,通过自身变形或迫使车辆爬高来吸收车辆的碰撞能量,以达到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目的;防撞护栏的设置应实现以下功能:①阻止事故车辆越出路外或进入对向车道;②使事故车辆回到正常行驶方向;③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员的伤亡;④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表明:车辆冲撞路侧右侧和中央分隔带或左边路侧的事故比例大致相当;车速越快,事故损失一般也越大;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设计速度较大的城市道路、跨江跨河或高架桥梁等的大量修建,车辆坠落桥下、或驶入对向车道造成严重事故的情况各地均有发生,防撞护栏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随着城市道路交通量的快速增加,发生在护栏上游端头、不同类型护栏的过渡段、中央分隔带护栏开口处等护栏衔接处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这些位置已经成为安全防护设施体系中的防护漏洞或薄弱环节,需要合理处置,以使防撞护栏的安全防护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防撞护栏在我国的应用已经历了余年的时间,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在防撞护栏的结构形式、碰撞理论、设置原则、工程施工、维修养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防撞护栏作为重要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设计,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实现防撞护栏的功能和目标;护栏防撞等级设置的指导思想是:①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实际需要,适应城市道路交通条件的发展趋势,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严重程度,提高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整体防护水平;②符合我国国情,考虑在使用年限内的技术经济实力,设置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防撞护栏;随着城市交通不断发展,大型公交车增多,总质量大于的大型公交车比例在提高, 级大型客车的设计防护能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城市道路安全防护的需要,因此从安全角度出发,规范增加防护等级,设计防护能量为,符合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大型公交车车辆增多的现状;目前美国、日本道路护栏设计防护能量最高值分别为、,修改后城市道路防撞护栏防护能力要求已经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保持一致;城市道路主要设计车辆为小客车和大客车,随着城市物流的不断发展,一些郊区城市道路的大货车数量不断增加,其交通组成与公路类似,因此这些道路的防撞护栏设计应符合公路相关规范的要求;栏的碰撞条件主要包括碰撞车型、车辆质量、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等参数;对于低于时,可根据情况,在充分考虑护栏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的基础上,确定出针对具体路段的碰撞条件参数,本规范规定的个护栏等级均不能适用,必须根据交通调查的结果,分析确定出护栏碰常规防撞护栏形式包括柔性、半刚性、刚性以及组合式,公路采用的柔性护栏动态变形量大、线形诱导性差、对大型车防护效果不佳且适用于宽路肩公路,不适用于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护栏形式可采用刚性护栏、半刚性护栏和组合式护栏;刚性护栏是车辆碰撞后基本不变形的护栏,主要是通过车辆爬高和转向来吸收能量,代表形式是混凝土护栏;半刚性护栏是车辆碰撞后有一定的变形又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护栏,主要是通过基础、立柱、钢板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代表形式是波形梁护栏、金属梁柱式护栏;组合式护栏是指由两种不同型式的护栏组合而成,可结合不同形式护栏的优点;防撞护栏安全性能包括护栏对碰撞车辆的阻挡功能、缓冲功能和导向功能,阻挡功能是阻挡碰撞车辆穿越、翻越和骑跨的能力,缓冲功能是减低对碰撞车辆和车内乘员冲击程度的能力,导向功能是使碰撞车辆向行车方向顺利导出并恢复运行状态的能力;防撞护栏等级的选择不仅应考虑车辆越出路外的危险程度,也应该考虑车辆碰撞护栏的碰撞能量大小;在车辆构成相类似的情况下,车速越高,碰撞能量一般也越大;由此,根据需设置护栏路段的设计速度和道路等级,以及越过护栏的危险程度,确定了防撞护栏防撞防护等级的选取办法;第款规定了不同路段、不同设计速度条件下快速路路侧防撞护栏防护等级;第款明确了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需要设置路侧防撞护栏的条件与对应防护等级要求,强化了交通安全要求;第款明确了邻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铁路、轨道交通、危险品仓储、高压输电线塔及电站等需要特殊防护的路段防护等级的要求;通过一系列调研分析,目前城市桥梁防护主要采用防撞护栏或高路缘石,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中条规定当桥梁或道路路侧悬空或车辆越出路外可能产生严重交通事故时,应采用防撞护栏或高路缘石等设施进行防护;第款对设置防撞护栏或高路缘石进行了分类,快速路桥梁设计车速高,且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应通过防撞护栏进行防护;其他等级桥梁,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可以设置防撞护栏,或者设置高路缘石,路缘石设置要求应符合城市桥梁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第款通常情况下,桥梁路侧危险程度明显比路基段高,护栏防护等级高于路基段;根据设计车速与车辆越出桥梁产生二次事故严重性,选择相应防护等级的桥梁护栏,一般情况下,较高的防护等级适用于设计速度高的高等级道路或需要特别防护的桥梁,如跨越高速公路、快速路、轨道交通或饮用水源保护区等路段的桥梁;第款桥梁线形差、桥下净空高及大型车辆比例高的等危险性较高的特殊路段,护栏需要提高至少个防护等级;使用经验表明,级能满足大多数快速路桥梁护栏设计的需要,当对于车辆翻车或冲断护栏导致极为严重后果的桥梁路段,如跨越大型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桥梁、特大悬索桥、斜拉桥等缆索承重桥梁,推荐采用等级防撞护栏;第款快速路的小桥、涵洞、通道跨径通常较短,若按照桥梁护栏等级要求设置一般难以满足护栏所需的最短结构长度,且短距离内护栏两次过渡段处理会造成桥梁护栏的强度不连续和不美观,故在不降低桥梁路段安全性的前提下,快速路小桥、涵洞、通道的护栏应与路基段采取相同形式;根据现有护栏设置现状,不同,如果它们之间的过渡处理不当,不但会对护栏的美观效果产生影响,发生车辆碰撞过渡段护栏,还有可能发生严重事故统计资料,车辆碰撞路侧护栏的事故中有发生在路基护栏与桥梁护栏的过渡段上,车辆碰撞桥梁护栏的事故中有是发生在桥梁护栏端部,因此桥梁护栏的过渡段设计需要特别重视,按照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规定路基护栏与桥梁护栏无论是防护等级不同还是护栏的刚度及样式不同,均要进行过渡段设计,如果路基未设护栏时,桥梁护栏端部应进行处理,以避免构成行车障碍物;同样隧道出入口是事故多发点,尤其是隧道入口,进一步强调了护栏的过渡段设计;人行护栏设计的一般规定:第款道路人行护栏高度从可踏面算起,不宜低于,第款桥梁人行护栏的设置目的是保护行人安全,避免行人意外翻出护栏,人行护栏的高度从可踏面算起,要求不应低于,为了避免行人翻越产生较大安全事故;当桥梁临空侧为人非混行道或非机动车道时,人行护栏净高应高于,避免骑行人翻出护栏;当防撞护栏设置于人非混行道或非机动车道桥梁临空侧时,需在防撞护栏防护等级要求高度的基础上增设防护设施使其净高高于;第款许多城市利用各种护栏安装广告,若广告距离司机太近,会分散司机注意力,所以作此规定;。
南京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Nanjing city road facilities management regulations).doc
南京市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条例(Nanjing city road facilities management regulations)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nanjing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19941230 (date of promulgation)19950401 (implementation time)Nanjing city road facilities management regulations(on September 29, 1994,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11 session of the tenth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meeting set on December 30, 1994, jiangsu province, the eighth session of the 12th meet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for approval to take effect on April 1, 1995)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Chapter ii occupation managementChapter iii mining managementChapter iv maintenance managementChapter v legal responsibilityChapter vi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Article 1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give full play to its function,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hese regulations are formulated.Article 2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apply to urban road facilities within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is municipality. Except for public Spaces in urban road facilities.Urban road facilities in these regulations means the city road planning red lin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roadway, sidewalks, isolation belt, square, Bridges, tunnels, highways, pedestrian overpass, underground passage and affiliated municipal facilities, etc.Article 3 the municip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nanjing municipality is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the city's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and supervision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in this municipality.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in the districts and counties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prescribed scope and division of labor.The departments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public securit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dministration, gardens, land and municipal capacity shall, within the scope of their respectivefunc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work together with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to manage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Article 4 the construction, reno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all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city, reasonable layout and supporting implementation. New construction, r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ould strictly implement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and quality standards,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underground and post-earth, and plan and coordinate the construction.Within three month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unit shall declare acceptance and transfer to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The special roads connected with urban roads, which meet the standards of urban roads,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for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Article 5 any unit and individual shall have the obligation to protect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report and prosecute any violations of these regulations.Units and individuals who have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protection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all be commended or reward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Chapter ii occupation managementArticle 6 no unit or individual shall arbitrarily occupy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Is really necessary, the temporary occupation shall apply to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go through the formalities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appropriate urban road facilities, pay ZhanDaoFei, the urban road occupancy licence.Area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review by the municipal urban road facilities designat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the important sections and regulations temporary occupation area of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city road facilities for approval.Article 7 the following areas are strictly prohibited:(1) the bridge deck and the location that is dangerous to traffic;(2) bus station;(3) gate valves, inspection Wells, rainwater Wells, well use and operation range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Article 8 the follow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due to the need of construction of temporary occupation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units and individuals shall hold a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permit, apply for to deal with formalities of temporary occupy urban road facilities:(1) construction, reconstruction or expansion of municipal projects;(2) building new, rebuilding and expanding houses along the street;(3) mining projects beyond the scope of excavation approval.Article 9. Strictly control the occupation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to set up various markets. If necessary, it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for approval after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all be used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kiosks, advertisements, signs and pavilions, and the procedures for the temporary occupancy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all be dealt with, and other procedures shall be dealt with.Article 10 strictly control the use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to set up various parking Spaces. If the city road facilities are to be used to set up parking lots, the measures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management shall be separately prescribed by the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Article 11 strictly control the temporary occupation ofpavements. The temporary occupation of pavements shall not be more than half of the width of the sidewalk, and it shall be more than one meter wid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edestrians.The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of road works in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all not exceed the road surface and the 1.5m wide surface of the road between the designated safe island.Article 12 the temporary occupy urban road facilities, units and individuals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pproved scope and time, shall not alter occupancy, expanding the scope of the footprint, and extend the elapsed time, are not allowed to be rent transfer.During the period of occupation due to the nee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the occupying units and individuals shall promptly dismantle all kinds of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that occupy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Article 13 no occupation unit or individual may damage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y unit or individual that damages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all be liable for compensation.The site must be kept in a fence or partition and kept clean.Do not prefabricate cement products, mixing mortar and rinsing gravel in the occupation area.Article 14 the expiration of temporary occupy urban road facilities, take up the units and individuals shall be at the scene of the occupancy period to clear, submitted to the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to acceptance, hand in city road occupancy licence.Article 15 ZhanDaoFei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approved by province finance, commodity price departm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by the municipal urban road facilities unified collection and implement fiscal revenue storage, used in urban road facilities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Chapter iii mining managementArticle 16 the construction units and individuals need to excavate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related drawings shall hold a 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permit, apply to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urban road facilities, go through the formalities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mining, pay repair fees, and after approval by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to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urban road facilities for urban road mining license, before construction.District urban road facilities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review by the municipal urban road facilities designated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the important sections and prescribed scope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of digging, and across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trunk road excavation,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city road facilities for approval.To excavate and repair the recovery fee to implement the charging standard set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provincial construction.Article 17 the roads within five years of the new construction or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rge scale construction road within three years, as well as the road of cement concrete motor vehicles shall not be excavated. If the excavation is indeed required, it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for approval after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shall be charged for the recovery of 1 to 3 times.Article 18 electric power, telecom, gas, water, drainage, street lamps, etc underground pipeline burie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unit,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construction, planning,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to submit the annual implementation plan. The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units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all submit their monthly maintenance plans to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s.The construction units of the high rise buildings along the street shall submit the pla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pipeline project construction to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s.If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fails to take emergency repair, it may be repaired in advance, but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s for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all be completed within 24 hours.Article 19 mining units and individuals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ope and time of approval, make construction work and shall not arbitrarily expand the scope of excavation and extend the excavation time.Article 20 the approved excavation works shall not obstruct traffic and shall comply with the following provisions:(1) underground pipelines shall be constructed in the top of the pipe, and the construction shall not be covered by the pipe.(2) to excavate the construction site, set up safety signs and protective containment facilities, and keep the site clean and tidy;(3) in case of any conflict between the excavation and other underground facilities, the construction shall be stopped immediately and shall be reported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4) the backfilling earthwork should be compa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and the main, secondary trunk road and the road crossing road to dig trench shall be returned with fine stone materials to ensure the quality;(5) the excava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of cementconcrete pavement and main and secondary highways shall be cut with machine tools and grooved edges;(6) the exca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main road surface shall be completed within five days, and the restoration of other roads shall be completed within seven days.Article 21 the excavation is completed, should clean up the scene at the same time, report to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urban road facilities and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to acceptance, hand in city road mining license.Chapter iv maintenance managementArticle 22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units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road bridge maintenance procedure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issued by the routine maintenance, to ensure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in good condition.Article 23 the following ACTS are prohibited within the limits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1) to discharge corrosive sewage into the road surface and to conduct various operations on pavement that are harmful to the road surface;(2) parking and driving motor vehicles on the sidewalk without authorization;(3) test the brakes on non-designated road sections without authorization;Taking up the bridge without authorization.Within the scope of safety protection of the bridge, no pipeline or excavation shall be allowed.Article 24 the need by caterpillar vehicles on urban road facilities, ChaoChongChe and other beneath the road machinery,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apply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after approved and take protectiv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time and route.Article 25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constructio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needs for urban road facilities, the construction unit shall pay for the same area of the road, unable to make up the road area, shall pay the compensation to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urban road facilities.Article 26 the roads built in the city,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by the transport department of the city road and urban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and handed over to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urban road facilities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Chapter v legal responsibilityArticle 27 for violation of these regulations,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urban road facilities dependingon the seriousness, shall be ordered to shut down, ordered deadline to correct, confiscation of machines and tools that engage in illegal activities, fines and other penalties.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urban road facilities shall issue a receipt for confiscation of fines and confiscation of illegal proceeds. The fines shall be handed over to the financial department.Article 28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7 and article 8, article 9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of article 11, article 12, the first paragraph (4) of article 23, ordered to make corrections within a time limit and the unit can be a fine of more than 500 yuan and 3000 yuan, for the individual to a fine of more than 200 yuan and 1000 yuan.Article 29 in violation of the third paragraph of article 13 of these regulations,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14 of the, shall be ordered to make corrections within a time limit, and the unit can be a fine of more than 500 yuan and 2000 yuan, for the individual to a fine of more than 200 yuan and 500 yuan.Article 30 a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 1 of article 16 paragraph 2 of article 23, shall be ordered to shut down or confiscation of machines and tools that engage in illegal activities, and impose a fine ranging from mining and repair 1 to 3 times.Article 31 where a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19 of the first (1) of article 20, the first item (3), the first item (4), the first item (5),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21 ofordered to make corrections within a time limit and unit can be a fine of more than 1000 yuan and 5000 yuan, to individuals a fine of more than 500 yuan to 2000 yuan.Article 32 a fine of less than 500 yuan shall be imposed for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 (1), item (2), item (3) and article 24 of article 23 of these regulations.Article 33 in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se regulations, causing the urban road facilities damaged,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urban road facilities in addition to the given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order them to repair or compensate for the losses.Article 34.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all punish those who damage or steal urban road facilities by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regula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f a crime is constitute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all be investig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rticle 35 where a city road facility manager abuses his power, neglects his duty or engages in malpractices for personal gain, he shall be given an administrative sanction by his unit or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at a higher level. If a crime is constitute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all be investig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Article 36 if any party concerned refuses to accept the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deci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regula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and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apply for review or to lodge a complaint. If a party fails to apply for reconsideration or bring a suit before a people's court, and fails to carry out the punishment decision, the organ that made the decision shall apply to the people's court for compulsory execution.Chapter vi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Article 37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be interpret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nanjing.Article 38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come into force as of April 1, 1995.Local regulations (categories)Y (logo)1 (leve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3201 南京市地方技术规范DB 3201/T 256—2015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2015-08-25发布2015-09-01实施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01/T 256—2015目次前言 (V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一般要求 (5)5 交通标志 (5)5.1 一般要求 (5)5.2 警告标志 (6)5.2.1 注意儿童标志 (6)5.2.2 注意行人标志 (7)5.3 禁令标志 (7)5.3.1 限制速度标志 (7)5.3.2 限制速度和禁止停车组合标志 (8)5.3.3 禁止掉头标志 (8)5.3.4 禁止驶入类和限制类禁令标志 (8)5.4 指示标志 (9)5.4.1 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9)5.4.2 允许掉头标志 (10)5.4.3 停车位标志 (10)5.5 指路标志 (11)5.5.1 功能定位 (11)5.5.2 一般要求 (11)5.5.3 标志颜色 (12)5.5.4 信息分层 (12)5.5.5 快速路指路标志 (12)5.5.5.1 指路标志系统构成 (12)5.5.5.2 信息选取 (12)5.5.5.3 标志设置 (13)5.5.5.4 入口预告标志 (13)5.5.5.5 入口处地点方向标志 (14)5.5.5.6 地点距离标志 (15)5.5.5.7 出口预告标志 (15)5.5.5.8 出口标志 (16)5.5.5.9 下一出口预告标志 (16)5.5.5.10 出口处地点方向标志 (16)5.5.6 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 (17)IDB3201/T 256—2015II 5.5.6.1 指路标志系统构成 (17)5.5.6.2 信息选取 (17)5.5.6.3 信息含义 (17)5.5.6.4 标志设置 (18)5.5.6.5 交叉口告知标志 (19)5.5.6.6 地点距离标志 (20)5.5.6.7 地点方向标志 (20)5.5.7 停车场标志 (21)5.5.8 板面尺寸 (21)5.5.9 版面文字 (22)5.5.10 进出城指路标志 (24)5.5.10.1 一般要求 (25)5.5.10.2 放射线方向进出城指路标志 (25)5.5.10.3 环线方向指路标志 (27)5.6 辅助标志 (28)5.7 标志制作 (29)5.7.1 使用寿命 (29)5.7.2 板面尺寸 (29)5.7.3 构件制作 (30)5.7.4 标记 (32)5.8 支撑方式 (32)5.9 标志安装 (33)5.10 标志基础 (34)5.11 标志验收与维护 (34)6 交通标线 (35)6.1 一般要求 (35)6.2 指示标线 (35)6.2.1 交叉口导流标线 (35)6.2.1.1 路口导向线 (35)6.2.1.2 机动车左弯待转区线 (35)6.2.1.3 非机动车左弯待转区线 (36)6.2.1.4 非机动车右转通行区线 (36)6.2.2 人行横道线 (37)6.2.2.1 人行横道线宽度 (37)6.2.2.2 设置位置 (37)6.2.2.3 无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线 (37)6.2.2.4 重点区域的人行横道线 (37)6.2.2.5 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 (38)6.2.2.6 停靠站处的人行横道线 (39)6.2.3 路内停车位标线 (40)6.2.4 路边式停靠站标线 (40)6.2.5 导向箭头和导向车道线 (41)DB3201/T 256—20156.2.6 路面文字标记 (42)6.2.7 非机动车道路面标记 (43)6.3 禁止标线 (44)6.3.1 禁止停车线 (45)6.3.2 禁止长时停车线 (45)6.3.3 网状线 (45)6.3.4 停止线 (46)6.3.5 公交专用车道标线 (46)6.4 主要标线技术参数 (48)表23 (续) (49)6.5 标线施工 (49)6.6 标线验收与维护 (49)7 交通隔离设施 (49)7.1 车行道隔离设施 (49)7.1.1 设置要求 (49)7.1.2 设施要求 (50)7.2 机非隔离设施 (50)7.2.1 设置要求 (50)7.2.2 设施要求 (50)7.3 人行道隔离设施 (50)7.3.1 设置要求 (50)7.3.2 设施要求 (51)7.4 阻车桩 (51)7.4.1 阻车桩设置要求 (51)7.4.2 设施要求 (51)8 交通防撞设施 (51)8.1 防撞桶 (51)8.1.1 设置要求 (51)8.1.2 设施要求 (51)9 交通信号灯 (52)9.1 一般要求 (52)9.2 信号灯设置 (52)9.2.1 一般要求 (52)9.2.2 机动车信号灯 (53)9.2.3 非机动车信号灯 (53)9.2.4 人行横道信号灯 (53)9.3 信号灯具 (53)9.4 信号灯杆件 (53)9.4.1 指导机动车通行信号灯杆 (53)9.4.2 非机动车道信号灯杆 (54)9.4.3 人行横道信号灯杆 (54)IIIDB3201/T 256—20159.5 信号灯安装 (54)10 交通闭路电视监控设备 (54)10.1 设置要求 (54)10.2 设备安装 (54)11 交通违法抓拍设备 (55)11.1 设置要求 (55)11.2 设备安装 (55)12 可变信息情报板和光带式路网信息标志 (56)12.1 设置要求 (56)12.2 设备安装 (56)13 作业区交通管理设施 (56)13.1 一般要求 (56)13.2 作业区交通管理与安全设施 (57)13.2.1 道路作业区标志 (57)13.2.2 渠化设施 (59)13.2.3 路栏 (60)13.2.4 施工警示灯 (60)13.3 作业区交通管理设施布置 (60)13.3.1 作业区区段划分 (60)13.3.2 作业区区段长度 (62)13.3.3 警告区 (62)13.3.4 上游过渡区 (62)13.3.5 缓冲区 (63)13.3.6 工作区 (63)13.4 作业区交通管理设施设置示例 (63)13.4.1 双向交通共用单车道 (63)13.4.2 绕行标志设置 (64)13.4.3 交叉口作业区 (65)13.4.3.1 作业区位于进口道 (65)13.4.3.2 作业区位于出口道 (66)13.4.3.3 作业区位于交叉口内 (67)14 学校区交通管理设施 (67)14.1 必设设施 (67)14.2 可设设施 (67)14.3 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要求 (68)14.3.1 限制速度标志和注意儿童警告标志 (68)14.3.2 停车位标线 (68)14.3.3 人行横道线 (68)14.3.4 停止线 (68)14.3.5 交通信号灯 (68)IVDB3201/T 256—201514.3.6 隔离护栏、示警桩和阻车桩 (68)14.4 设置示例 (69)15 医院区交通管理设施 (70)15.1 一般要求 (70)15.2 设置示例 (70)附录A(资料性附录)交通标志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73)附录B(资料性附录)信息分级表 (76)附录C(资料性附录)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84)附录D(资料性附录)一般城市道路指路标志尺寸 (87)附录E(资料性附录)进出城指路标志设置示例 (90)附录F(资料性附录)城市道路车道宽度 (91)VDB3201/T 256—2015VI 前言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钱林波、孙晓莉、叶坚、王锦尧、李友庆、刘干、刘洪旭、顾克东、薛奎、邹礼泉、郭凯、苏子毅、陈兴民、史桂芳、倪焕来、林原明、赵晔。
DB3201/T 256—2015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的一般要求、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隔离设施、交通防撞设施、交通信号灯、交通闭路电视监管设备、交通违法抓拍设备、可变信息情报板和光带式路网信息标志、作业区交通管理设施、学校区交通管理设施、医院区交通管理设施。
本规范适用于南京市域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和道路,以及具备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上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隔离与防撞设施、交通信号灯、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等交通管理设施的设计、设置、施工、验收、维护和更新管理。
南京市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维护、更新时,应符合本规范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38 木材顺纹抗拉强度试验方法GB 2893 安全色GB/T 3098 紧固件机械性能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GB 5768.1—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3—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T 689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7 道路交通信号灯GB/T 16311 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 17733 地名标志GB/T 1822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 18833 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 23826 高速公路LED可变限速标志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 23828 高速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GB/T 24717 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25 突起路标GB/T 28651 公路临时性交通标志GB/T 31446 LED主动发光道路交通标志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1DB3201/T 256—20152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5 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1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A 182 道路作业交通安全标志GA 218 角锥回复反射诱导器GA/T 298 道路标线涂料GA/T 850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 851 人行横道信号灯控制设置规范GA/T 900 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GA/T 994 道路通行状态信息发布规范JT/T 280 路面标线涂料JT/T 446 路面标线用玻璃微珠JT/T 712 路面防滑涂料JT/T 750 内部照明标志JTG F8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H 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苏公交[2011]205号关于加强城市占道施工交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