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 7 下 语文:20 古代诗歌五首 主课件配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望岳》
一、新课导入
(一)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和“诗仙”李白并称为盛唐最伟大的诗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现存诗1450多首,文赋28篇。杜诗名句俯拾皆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元·贾鲁
与“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泰山北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古人、来者时间概念
见空间概念
前、后时空概念
望岳
首联远望
颔联近望
颈联细望
尾联极望
(反复诵读,以致成诵)
(二)理解研读
1.鉴赏诗歌。
(1)前两句: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
七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下册:第5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新人教版
20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子昂、杜甫、王安石、陆游、龚自珍这五位大诗人的心灵吧!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怆.然(chuànɡ) 决眦.(zì)夫(fú)足鸡豚.(tún)岱宗..(dài zōnɡ) 不畏.(wèi) 叩.门(kòu)(2)词义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五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五首经典的古代诗歌。
这些诗歌分别是《宿建德江》、《春晓》、《江南逢李龟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游山西村》。
这些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既有咏物抒情的,也有写景抒怀的。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诗歌的篇目、作者、背景和基本内容。
2.难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以及对古代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歌的背景、作者和基本内容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3.朗读法: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写作法: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和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依次呈现五首诗歌,为学生朗读并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和基本内容。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重在诵读,老师要在这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以采用自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要注意体会五首诗歌的哲理和蕴含的感情,教学中可以按照“理解基本内容,体会诗人情感,补充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这样的学习线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哲理和情感,注意落实背诵默写,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背诵默写古诗词,用正楷默写,体会书写的美感;4.在写作中可通过引用诗句,增加文采。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背诵默写古诗词,用正楷默写,体会书写的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1.多媒体课件;2.布置预习,熟读或背诵诗歌。
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导入: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
二、初读《登幽州台歌》。
提示:《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请同学们齐读,争取读出诗中的情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分析诗歌内容:请一名同学说说诗歌大意。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教师补充分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名师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析、背诵经典诗歌,学习诗歌凝练的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大意,学会品读诗歌。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分析其丰富内涵。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尝试窥探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政治抱负。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唐代又是中华民族诗歌最为鼎盛的时代,优秀的诗歌即是诗人心志胸怀的体现,更是我们窥探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极具代表性的唐诗——《登幽州台歌》《望岳》。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1、读懂诗歌(1)通读诗歌。
(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学生自读,探索技巧。
明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语调:痛苦、孤独;语速:低沉、缓慢;重音:不见、悠悠、怆然、涕下。
学生自读自评,教师点拨。
(2)变形比读。
(比比哪种表达效果更好)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新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悠悠,独怆然涕下。
明确:原诗比较好,本诗恰恰是因为保留了这两个字进行了语气上的停顿,所以才使得作者这种悲伤痛苦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本诗的停顿节奏不同于以往的二三节奏,而是一二二,这种节奏的变化形成了五言中独有的现象,从而有了一种特殊的音韵美。
(3)译读诗歌。
(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译读并展示,老师点拨。
明确: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第一课时)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做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领会诗歌中饱含的深沉的情感和哲思,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知人论世,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情感。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读出诗歌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指导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古诗词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背诵上下功夫,做到当堂成诵。让学生在畅谈人生启示后进行背诵,实则是让诗歌与当下生活契合,更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五、入情景,背诵诗歌
想象一下你就是陈子昂,读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之情,读出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以及对宇宙无穷的慨叹。
全体起立,做“登台眺望”状,读出“怆然”之情。
教学《登飞来峰》
一、导入
在宋代,也有一位诗人登上高处,极目远眺,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想。他就是宋代诗人、政治家王安石。
1.文学常识介绍。
教案序号:课题:20、古代诗歌五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0课《古诗五首》
-意象与隐喻:教师需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寓意孤独与超然。
-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将古诗中的情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境。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举例:《登鹳雀楼》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展示了诗人王之涣的博大胸怀,通过“千里”与“一日”的对比,突显了时光流转与人生短暂的哲理,这是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感悟的内容。
2.教学难点
-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把握古诗的韵律规律,如平仄、对仗等。
-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理解其深层含义。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古诗的意象和隐喻时,往往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背景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多提供一些关于古诗背景和诗人生活的资料,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课中尝试一些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古诗创作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应用古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些创意性的环节,如让学生们尝试自己创作古诗,并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也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16版)第20课《古诗五首》教案及备课资料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美景感动,想要表达出来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如何表达情感和描绘美景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心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对于教学重点中的艺术手法分析,以《登高》为例,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对仗和象征意义,指出“落木”与“长江”分别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通过对比强调了人生的无常。
-对于教学难点中的意象理解,以《望岳》为例,教师需要解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凌绝顶”不仅是指攀登泰山之巅,也寓意着追求卓越,超越平凡,这种深层含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古诗中的艺术手法和意象,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美的追求与表达。
3.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古诗,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4.强化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通过诗歌朗读、背诵、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作。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2016版)第20课《古诗五首》教案及备课资料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与教学反思
20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古代诗歌五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不惧困难、胸怀天下的优质品质,树立热爱祖国、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知识兴而作,随心而述。
代表性的有回文诗、字谜诗、打油诗等。
这些诗各有特点,有些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
如初唐诗人沈佺期的《杂诗三首》。
(2)随感而作的无题诗,指写随机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可以作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作为组诗名。
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是作者将自己在己亥年南归北上返途中的见闻感受写成了三百余首杂诗,统名于此。
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甄选
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导语设计设计1:(文本导入)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设计2:(视频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设计3:(激发兴趣)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设计4:(背景导入)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己亥杂诗》。
第1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重点)2.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 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认真看老师书写的课题,注【教学提示】意字的笔顺笔画,“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幽州台在哪儿?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登上幽州台的感受,心旷神怡、豪气、空旷、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读课题。
2. 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还是挺高的。他们对于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愿意主动去探索和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修辞手法的理解,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吃力。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进行解释,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还不够透彻,或者是我没有找到更适合这部分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整,尝试用更生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三、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主题思想,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例如,《登幽州台歌》表达了陈子昂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赤壁》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展现了杜牧对历史的思考。
(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例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对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讨论的形式感到不适应。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和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感觉学生们对于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话题有一定的思考,但他们的观点还相对稚嫩。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诗歌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己亥杂诗》(其五)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五首。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48岁的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其中包括对往事的回忆,与亲朋的交往;对政治的评论,对改革的渴望等,题材极为广泛,本文堪称“定盦诗”的压卷之作。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停顿,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至死不渝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以“读”贯穿学习始终——(1)读准字音停顿,注意押韵。
(2)读准诗句意思,把握情境。
(3)读准写法情感,感悟主题。
【教学媒介】PPT课件,一体化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七年级下学期,对于部编版初中语文的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有一定诗歌学习的基础,但是基于诗歌的写作时代距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教学时将“时代背景”的介绍放在重要位置,力求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年代,更好的把握诗歌情感。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时空连线”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解析写法与情感,力求新颖,引导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PPT展示问题:在我国,曾经有这样一位诗人,在自己的诗作中,呼吁统治者“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他是谁?这首诗你还记得吗?2.学生回答小学时学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220)”3.PPT展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22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在这首诗中,龚自珍向统治阶级发出了心底最殷切的呼唤,希望改变现状,希望人才辈出。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之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方法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性地设问,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诗句,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
生:课前预习古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怆.然(chuàng)涕.(tì)(2)理解词义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②怆然:悲伤的样子。
③涕:眼泪。
2.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
反对浮艳颓靡文风,重视散体。
有《陈伯玉集》。
3.背景探寻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
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整体感知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6张PPT)精品文档
课文小结
《登飞来峰》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 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表达了诗 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 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主旨
这首诗借登临飞来峰,表现了诗人高瞻
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展
现了诗人为实现理想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知识链接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 游景区。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 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称。在汉族传 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 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 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 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 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 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 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 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 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 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 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 为“诗史”。
作者简介
20-35岁:读书、壮游 35-44岁:长安求职 44-48岁:陷贼与为官 48-59岁:漂泊西南
游
拄从衣萧柳山丰莫 山 杖今冠鼓暗重年笑 西
无若简追花水留农 村
时许朴随明复客家
夜闲古春又疑足腊
叩乘风社一无鸡酒
门 。
月 ,
存 。
近 ,
村 。
路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歌的形象与意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每首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意境。例如,《登鹳雀楼》中“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壮阔景象,《望庐山瀑布》中瀑布的雄伟气势,《夜宿山寺》中寺庙的宁静与神秘等。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中的景象和意境,降低理解难度。
2.适当补充与诗歌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诗歌的情感表达:五首诗歌都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如《江雪》中柳宗元借雪景抒发孤独之情,《元日》中王安石对新年的喜悦和期望等。
(3)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引导学生关注五首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学会欣赏和朗读诗歌。如《登鹳雀楼》的平仄对仗,使诗歌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热烈。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感兴趣或者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多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古代诗歌五首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
2、能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改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登幽州台歌》
一、朗读指导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涕:古时指眼泪。
二、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
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
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
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
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三、感知诗歌
诗歌大意
前两句:(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后两句: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意译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