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心理学

合集下载

超个人心理学读后感

超个人心理学读后感

超个人心理学读后感读完超个人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后,我就像是被带进了一个超级奇妙的心理世界,就像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看到了好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超个人心理学啊,它可不像那些普普通通只研究人表面心理的学科。

它像是一个超级放大镜,直接照进了人心灵最深处,甚至还想搞清楚人和整个宇宙的联系呢。

一开始我想,这是不是有点太玄乎了,咱人就好好在地球上活着,研究自己的小情绪小烦恼就得了,还和宇宙联系上了?但越看越觉得,这里面有点意思。

它强调人的自我超越,这可不像咱们平常说的那种简单的自我提升。

它说的是要超越我们平时所认为的那个“我”。

比如说,我们平常就觉得“我”就是这个每天上班、吃饭、睡觉的人,超个人心理学就说,不,你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的“我”,这个“我”可能和宇宙的能量啥的是有关联的。

这就好比是我们平时都在小池塘里当小鱼,它突然告诉你,其实你有可能是大海里的一部分,只不过你自己不知道。

我特别感兴趣的一点是它对灵性的探索。

这可不是那种神神叨叨的宗教灵性,而是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人内心深处对超越物质世界的一种渴望。

就像有时候我们站在山顶,看着远处的风景,心里会突然有一种很宏大的感觉,觉得自己很渺小,但又好像和周围的一切融合在了一起,超个人心理学就是想抓住这种感觉,研究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呢,这超个人心理学也有让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地方。

它的一些概念真的是很抽象,比如说什么“超意识”啊,就像一团云,看得见但是很难用手去抓住它,给人一种很虚幻的感觉。

而且有些理论感觉缺乏特别扎实的科学证据。

就像建房子,框架搭得很大很宏伟,但是有些柱子看起来有点晃晃悠悠的,不是那么稳固。

但是呢,不管怎么说,超个人心理学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它让我们在研究人类心理的时候,不再仅仅局限于那些心理疾病、人际关系之类的常规领域。

它让我们抬头看看天,想想我们和这个大大的世界、宇宙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这就好比我们平时都在屋子里研究怎么摆放家具,它却突然说,咱们出去看看这房子在整个城市里是什么样的位置吧。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评析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评析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心理学家马斯洛、苏蒂奇、等人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学派。

它关注个人及其潜能的充分实现,关注超越个人的经验和精神生活,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之中。

它把西方的心理学和东方宗教文化成功地结合了起来,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在意识、意识训练、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回答了一些以往的心理学所无法回答的问题,推动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

1 超个人心理学产生任何一种心理学思想、学说、和学派,既非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头脑中臆造出来的,而是有其特定历史原因的,促使超个人心理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无力解决当时的很多社会矛盾。

战后,西方国家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裕,但精神生活却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价值瓦解、理想泯灭、人性裂变、毒品泛滥等社会问题严重。

同时,人本主义过分强调自我实现的弊端,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狂似文化。

就像维兹说的一样:“(人本主义心理学)已经变为宗教……基本上是自我朝拜。

”这迫切要求一种超越自我中心的文化来改变这种现状。

马斯洛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在他著名的需要层次论的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增添了超越性的需要。

其次,东方文化的传入。

这些东方文化包括中国的儒家、道家、禅宗,印度哲学和印度佛教,伊斯兰的宗教与哲学思想,以及日本的神道和禅宗。

东方心理学思想传统注重灵性的修持和个人意识的超越,强调以静制动、天人合一。

这恰是西方心理学所缺乏的,对他们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引起了西方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把这种东方心理学思想传统与现代西方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 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2.1 意识理论:意识状态的转变和意识发展的模式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两个主要内容。

意识状态的转变其核心是意识论,它是超个人心理学的基础,在超个人心理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一、简介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 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

苏蒂奇(AnthonyJ.Sutich,1907—1976) 在其主编的《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

”当年人本心理学兴起的时候就将行为主义视为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精神分析为第二势力, 自称人本主义为第三势力。

随着人本心理学被主流心理学所承认, 到1960年代中期, 一些人本心理学的领袖人物, 包括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 和苏蒂奇等人经常讨论超越人本主义的问题, 他们越来越不满人本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 意识到应该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 这个领域属于超越的领域或超出自我关怀的精神生活领域。

于是他们开始酝酿一种关注这一领域的心理学, 自称这种心理学为第四势力心理学, 或超个人心理学。

如果从方法论和学术渊源上下定义, 那么, 超个人心理学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学派, 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

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是两种关于人自身的知识体系, 前者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传统宗教和哲学, 其中包含着对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 但不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系统化的表达方式存在的; 后者包含着对人的身体与心理的科学研究, 但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与世界精神传统的联系。

超个人心理学对世界精神传统和现代心理学持同等尊重态度, 试图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加以创造性地综合, 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body—mind—spirit) 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简言之, 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 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

浅谈超个人心理学

浅谈超个人心理学

浅谈超个人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分支,旨在研究个体超越个人身份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

它关注的是个人在社会和群体环境中的行为、情感和思维的变化。

本文将对超个人心理学进行浅谈,探讨其研究内容和意义。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群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集体心理学等方面。

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

集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行为中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

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研究个人在群体中的心理过程。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个体在群体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揭示集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从而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身份和角色都是多变的,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关系,了解个体的超个人心理变化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超个人心理学对于教育、组织管理和社会治理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了解学生的超个人心理变化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组织管理领域,了解员工在集体中的心理表现可以优化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提高组织的协作效率和绩效。

在社会治理领域,了解公众的超个人心理变化可以更好地制定社会政策和宣传策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验证假设和理论,从而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

理论研究通过整合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提出新的理论框架和解释模型,从而指导实证研究的进行。

在实证研究方面,超个人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问卷调查通过给被试者发放问卷,了解其在群体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实验研究通过对被试者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案例分析通过深入研究个体在具体情境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从而找出普遍规律和心理机制。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心理学流派
01 简介
03 研究内容
目录
02 定义 04 研究特点
05 基本假设
07 主要贡献
目录
06 误解的澄清
超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亦称“超现实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末 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提出。目的在于探求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主要人生价值、人类幸福、宗 教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超越中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等问题。试图融合东西方科学、文化,建构比人本主义 心理学更开放的范式。
(1)做梦状态:其特点是出现快速眼动,在脑电图上呈现快波。
(2)睡眠状态:未出现快速眼动,脑电波呈慢速、高振幅。
(3)入睡状态:其特点是在出现睡眠循环时有生动的表象。
(4)朦胧状态:睡眠循环结束时出现的状态。
(5)过度警觉状态:表现为高度集中注意和警觉,通常是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出现,或表现为对某些药物的反 应。
科学实证的方法
超个人心理学并不反对主流心理学的科学实证方法。目前它已在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发现了 一些支持性的证据。例如,通过意识训练来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过程,改善心率、血压、胃肠活动和激素分 泌等;运用沉思训练可以减轻焦虑、减少吸毒、增加知觉敏感性等。
基本假设
李安德(1997)认为,超个人心理学有以下三个关键性主张:第一,超个人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生理和心理 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大多数人盲目和错 误地认同自己所扮演的某种角色、自己的人格、自我观念,或认同自己在平常清醒的意识状态下所含含糊糊觉察 到的所谓“我”,但这些都不是我之所以为我,也就是说,都不是“真我”;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每个 人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置根于“大我”的,因此,人的使命不只是人本心理学所强调 的自我实现而已,人还需要自我超越。

十五分钟“超心理学”

十五分钟“超心理学”
象徵 到達終極Ω之前 的 神秘。
ψ常用來作為 未知函數 的代號。
ψ也代表“超心理學”;
ψ也代表 超感官知覺,念力 等 “超常現象”。
最新,也是最古老…
超常現象在各時代各地方,均可在宗教奇跡、巫 術、秘修等領域中發現。 都靈耶穌裹 屍布受過科 學檢驗,一 直被教徒視 為神蹟---耶 穌存在的證 據。
係。
•ψ功能是進化中“突現的(emergent)身心功能”?
或是“退化的原始本能”?
給具權威性的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可惜被
反對者以證據不夠而退回,經過了多年努力,證據更
充份後,終於在1969年被AAAS承認並接納為正式會
員。 • 超心理學從此被世界先進各國肯定為一門新興學科。
超心理學已是熱門的大學課程
超心理學的定義是多元的
• 超心理學的定義是多元的, 各個派典間,歧異頗大。 • 例如開創實驗超心理學的J. B. Rhine, 憑藉統計學來分析 超感官知覺、念力等實驗, 建立了超心理學的客觀性, 令科學界接受了ψ現象的存在性。
眾。
“超心理學”的學術界共同定義
• 美國超心理學會曾定義“超心理 學”: 「研究行為與經驗的明顯異常現 象,這些現象超乎已知的關於有 機體與環境,有機體彼此間的訊 息、影響力傳遞的解釋機制。」
“超心理學”被正統學術界接受
• 1957年,萊因博士成立了第一個超心理學會。 • 他為使學會能納入科學界,提出許多實驗證據及統計,
十五分鐘“超心理 學”

最古老的科學
主要派典
超心理學家的要求
學超心理學步驟
心靈現象與人體潛能 生物超心理學 生死學 宗教超心理學
學術界共同定義 被學術界接受 定義是多元的
台灣的超心理學家 超心理學的理想 心靈是奧妙制約體系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超个人心理学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超个人心理学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超个人心理学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超个人心理学”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超个人心理学亦称“超现实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兴起的心理学流派。

号称心理学的第四势力。

主要创建者马斯洛、萨蒂奇、S.格罗夫等。

适应西方社会人的超级精神活动需要的产物,西方科学(致幻剂、生物反馈技术)、心理学和东方智慧(佛教、道教、瑜伽等)融合的结果。

主要特点:(1)不研究现实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而以超自我、超时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2)不以人为中心,不崇尚自由和尊严的心理学,而以宇宙为中心,崇尚超越人类和人性的心理学。

(3)并非一般地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和自我实现,而是探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终极价值和终极实现。

研究领域包括人生价值、意识领悟、宗教经验、神秘体验、宇宙觉知、内在协同、生死体认、精神通道、意识状态转变、禅宗理论与实践、人类幸福等。

其研究领域不同于个人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生价值,团结意识,神秘主义,与佛教、道教相关的宗教经验,坐禅和瑜伽的理论和实践,宇宙意识及作用,个体与人类的协同,精神历程,爱情,同情,利他行为,超个人合作,特异功能和机能反馈疗法等。

提出了一些超个人心理学模型,如多种意识状态并存模型,认为改变的意识状态也有很高的健康价值;超个人动机模型,认为除自我实现之外,还有像道教、佛教中的先哲圣人那样更高级的无私奉献的动机;以及天人合一模型等。

该学派试图结合神经科学、现代物理学、认知科学、人类学、哲学和宗教的对比研究,融汇东西方、古现代的科学和文化,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上述研究取向提供论证。

1969年,《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

1971年,超个人心理学学会成立。

该学派开东西方心理学沟通之先河,打破西方实证心理学的文化局限性,建构了一种较之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开放的范式。

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四 、在中国
在中国 ,超个人心理学的传播始于 1987 年马 斯洛的两本主要著作《存在心理学探索》和《人性 能达到的境界》中文译本的出版 。在《存在心理学 探索》第二版前言中 ,马斯洛写道 “: 我认为人本主 义的 、第三种力量的心理学是过渡性的 ,为‘更高 的’第四种心理学 ,即超个人或超人本心理学做准 备 ,这种心理学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 和兴趣为中心 ,它超出人性 、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等 概念 。”②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包含马斯洛晚年 发表在《超个人心理学杂志》上的两篇重要文章 : 《超越的种种含义》和《Z 理论》。该书中还有一篇 《对〈宗教 、价值和高峰体验〉一书的评论》,马斯洛 在文章结尾处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参阅《超个人心 理学杂志》。③
1989 年林方出版了《心灵的困惑与自救》,其 中第 13 章为《超个人心理学》,主要内容包括 :西 方科学与东方智慧的结合 、对人的理解 、意识谱 、 意识训练 ———超越沉思 、超个人心理治疗 、超越自 我的人 。④ 后来作者又为《现 代 科 学 的 哲 学 争 论》⑤ 一书撰写一章 ,介绍超个人心理学 ,并在潘 菽主编的《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⑥ 一书中介绍 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理论 。1995 年葛鲁嘉在《心 理文化论要》⑦ 中论及超个人心理学试图将西方 科学心理学与东方传统智慧结合起来的尝试 。彭 运石 (1999) 在一本研究马斯洛的著作中 ,强调了 马斯洛晚年的超个人心理学思想及相关的背景和 活动 。⑧ 即将出版的《心理学通史》中〈超个人心 理学〉一章由杨韶刚撰写 ,主要内容包括 :超个人 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超个人心理学的形成及特点 、 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转换的意识状态 、
60 年代末 ,他们逐渐感受到人本心理学的局 限性 。这并不意味着人本心理学走错了路 ,而是 他们觉得人本的范式对人性的理解还不够充分 , 需要一种比人本心理学更广阔更开放的范式 。④ 苏蒂奇后来回忆了他们当时的思想形成过程 : “(1966 年) 我感到人本的取向欠缺一点什么 ,它 并未充分地综合理解文化对‘内在的个人’领域所 开拓的深度 ,也不够重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我 越来越意识到一个特殊的问题 ,就是自我实现的 概念已不足以包容一切 ……我常与马斯洛讨论他 的理论中的种种问题及局限 ,而我对神秘体验的 心理学方面的长期兴趣不断使我对人本主义的基 本理论产生怀疑 。”⑤

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

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

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
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是指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超越个人利益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阿德勒的理论中,他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是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的。

他强调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关系的质量和个体对社会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个体的自我中心阶段:在童年早期,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满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意识。

社会兴趣的出现: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个体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互动关系的重要性。

他们渐渐发展出对社会的兴趣和关心,并开始利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超越个人利益:随着个体的成长,他们逐渐超越个人利益,开始关注他人的需要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他们愿意为社会的福祉做出牺牲和努力,并表现出关爱他人的行为。

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成人阶段,个体在遵守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并关注他人的福祉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阿德勒的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是以整体的发展趋势为基础的,每个个体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会有差异和个体经历的特殊情况。

这是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发展历程的概述,它强调了个体意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并逐渐培养出超越个人利益和责任感的特质。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

关于超个人心理学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辨析超个人心理学是指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将个体心理和超个体心理(即集体心理)相结合。

超个人心理学强调的是集体神经元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靠个体的思维。

它认为,人的心理行为是由他们所在集体的氛围影响的。

超个人心理学有几个主要理论问题,包括人际感知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心理结构理论以及集体认同理论等。

一、人际感知理论人际感知理论是超个人心理学中最基本的理论。

它认为,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体的心理行为是由这种关系所决定的。

该理论强调了个体需要信任、支持和尊重来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并具有沟通的能力,从而形成共同的信念、理念和价值观。

二、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旨在理解人们如何通过相互关系和互动来形成社会性观念和行为。

该理论强调个体如何使用社会技能来进行交流和协调,以及个体如何通过社会交往来实现自我认同。

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对现实的思考、反思和理解来形成行为。

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具有自己的价值观、情感和情绪,他们会根据这些价值观来做出不同的选择和决定。

四、社会心理结构理论社会心理结构理论认为,社会分组与个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结构,也就是个体和社会分组之间构建的信息和结构。

它强调了特定身份和社会关系在个体行为和思维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决定个体的角色、任务和行为。

五、集体认同理论集体认同理论旨在理解如何建立适当的集体认同,以及个体如何在个体和社会之间发挥作用。

该理论认为,集体认同的存在和影响不仅取决于个体,而且与社会结构、历史和社会规范有关。

综上所述,超个人心理学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理论问题,它们均强调个体思维与集体互动之间密切的联系。

人际感知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心理结构理论和集体认同理论都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个人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智力,但也强调个体参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个体的思维和行为。

冷僻而又火爆的专业推荐 超心理学专业介绍

冷僻而又火爆的专业推荐 超心理学专业介绍

冷僻而又火爆的专业推荐超心理学专业介绍就业本科就读国内某医科大学的小可对超心理学专业情有独钟。

经过近一年的申请及等待,小可收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美国索非亚大学的录取,最后选择入学索非亚大学。

在众多冷门专业中,选超心理学当属冷僻专业,鲜为人知,但其就业前景广阔。

什么是超心理学?小可曾在医院做过医护工作,心地善良的她工作间经常慰问逝者家属,渐而对超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超心理学专业是小可在经过理智考虑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记者了解到,目前美国开设超心理学并颁发硕士学位的知名院校集中在加州,有美国索非亚大学、塞布鲁克大学、西佐治亚大学等。

其中当属美国索非亚大学优势较为突出。

该校的超越个人心理学学院成立于1975年,课程主要集中研究生命的智慧、感情、精神、物质、社会以及创造性等方面。

而英国是超心理学的生源地,爱丁堡大学的心理学类专业非常出色,超心理学作为其中的细分专业,优势同样显而易见。

超心理学不同于一般的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超自然现象、灵异现象的心理学。

业内人士提醒,对超心理学专业感兴趣的学生,要清晰认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充分了解专业课程的设置。

录取条件相对较高超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细分专业,录取成绩条件也相对较高。

已被录取的小可除了托福98分(心理学专业一般要求100分或以上)、gre318分,gpa3.21外,还有医护工作经历背景。

小可告诉点课台教育,由于超心理学专业较为冷门,她需与不同院系导师积极沟通,完成研究计划,才能获得美国索非亚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型硕士录取。

点课台教育了解到,申请该专业除了相关成绩、背景符合录取院校要求外,还得与学校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确定研究方向。

“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接触该专业的由头背景等都是导师决定是否接收该学生的重要考量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于授课型,属于研究型硕士的超心理学学生需跟随导师进行相关研究。

学生的作业报告、研究成果得到导师认可之后,方可获得硕士学位。

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

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

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篇一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哎呀,我最近读了一本叫《超心理学》的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新奇的?”也许是我太孤陋寡闻了,读着读着,我就被里面那些神秘莫测的内容给吸引住了。

书里讲的那些超自然现象,比如心灵感应、预知未来啥的,我觉得吧,有可能是真的,又有可能只是人们的幻想。

你说这世界上咋就有这么多解释不清楚的事儿呢?难道真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一切?我一边读一边想,要是我也能有心灵感应的能力,那该多酷啊!说不定能提前知道考试的答案,哈哈,开玩笑啦!不过说真的,要是真能感知到别人的心思,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会不会变得简单一些?还是会更复杂呢?读着这本书,我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迷雾的森林,到处都是谜团。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懂了点什么,可一转眼又觉得啥都没搞明白。

这感觉真让人抓狂啊!也许超心理学就是这样,让你在疑惑和好奇之间不停地徘徊。

我觉得吧,不管它是不是真的,至少它让我开始思考一些以前从来没想过的问题,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收获吗?你们说呢?这《超心理学》到底是科学还是玄学?篇二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哇塞,读完《超心理学》这本书,我整个人都有点懵圈啦!你们能想象吗?书里那些关于超感知、意念控制的内容,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一开始读的时候,还觉得这是不是在瞎扯啊,怎么可能有这么神奇的事儿?但是随着深入阅读,我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也许,只是也许啊,我们所了解的世界只是冰山一角。

说不定真有一种我们还没触及到的神秘力量存在呢?比如说,心灵感应这事儿,如果真能实现,那异地的恋人们岂不是能时刻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那得多浪漫啊!不过呢,我又想,要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别人的心思,那还有没有隐私可言啦?这世界会不会变得乱糟糟的?哎呀,想到这儿我就头疼!还有那个预知未来,假如真能做到,那我们的生活还有啥惊喜和挑战啊?是不是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会儿觉得兴奋不已,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会儿又觉得害怕,万一真有啥不可控的力量,那可咋办?我这心情啊,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

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

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

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篇一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神奇的书——《超心理学》,这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充满神秘和未知的世界大门!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这啥玩意儿?能靠谱吗?”但当我真正深入其中,我发现自己就像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知识漩涡。

书里讲的那些超自然现象,比如说心灵感应、预知未来啥的,让我觉得既惊讶又怀疑。

我就想啊,这也许是真的?但又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咱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基于科学的嘛。

可万一呢?万一真有这些神奇的能力存在,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岂不是要被彻底颠覆?我读着读着,就开始把自己代入进去了。

想象着要是我也能有心灵感应,那跟朋友交流可就省事多啦,不用说话就能知道对方在想啥,多酷啊!但又一转念,这要是所有人都能知道我心里的小九九,那可一点隐私都没了,多可怕!还有那个预知未来,要是真能知道未来会发生啥,那我是不是就能避开所有的坑,走上人生巅峰?但也许正是因为未知,生活才有了惊喜和挑战,不是吗?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脑子就像被搅乱的一团麻。

一方面被那些新奇的观点深深吸引,另一方面又不停地用理性去质疑。

这感觉,真的是又纠结又刺激!你们说,这超心理学到底是科学的前沿探索,还是纯粹的幻想呢?反正我是还没整明白,但这一路的阅读体验,真的太奇妙啦!篇二阅读《超心理学》的读后感哎呀妈呀,《超心理学》这本书可把我给整懵圈了!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想着:“哼,能有多玄乎?”可谁知道,越读越觉得不可思议。

书里提到的那些案例,什么某人突然能看见未来的景象啦,还有人能通过意念移动物体啦,这都啥跟啥呀?我心里那个纠结哟,可能是真的?但我又觉得,这不会是瞎编的吧?比如说那个心灵感应的部分,我就在想,如果真有这本事,那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就能直接从学霸脑子里“偷”答案啦?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说真的,要是真能心灵感应,那人与人之间还有秘密吗?也许这世界就变得透明得让人无处可藏啦。

超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潜在的超常感知能力!

超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潜在的超常感知能力!

超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潜在的超常感知能力!超心理学超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潜在的超常感知能力。

思达夫超心理学主攻《人类行为残留影息同一性鉴定》,愿与海内外最权威的书画鉴定、笔迹鉴定、亲子鉴定、无形痕迹鉴定、、、机构或个人,切磋鉴定的准确、快速、隐秘、低碳水平中国超心理学第一人思达夫第99应用项>从笔迹破译隐思隐相随便给我一点笔迹,我就可能从字或画的笔迹分析解读出笔者是男还是女的;从字或画的笔迹分析判断笔者的面部特征;从字或画的笔迹分析笔者的行走姿态;从字或画的笔迹分析判断笔者的职业典型姿势、其它状况下的习惯姿势;从字或画的笔迹分析诊断笔者及家人的伤痛疾病概况;从字或画笔迹分析婚姻状况;从字或画的笔迹分析比较双方笔者的仁智财缘。

依据字或画的笔迹演绎商务参谋、人事顾问;依据字画笔迹适时监读笔者的伤痛疾病概况、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依据字画笔迹做内心倾向破译、情感破译、亲子鉴定、夫妻鉴定、风险鉴定、关坎评估等等超心理学破解项目。

古今书画鉴定主要采用“书画影息鉴定法”。

“书画影息鉴定法”不同于常见的“书画朦胧鉴定法”。

“书画影息鉴定法”的特点就是:对被鉴定的书画给出“是” 与“不是” 某人真迹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给出书画作者的性别、大致的脸型及五官特征、大致的身高、健康概况,甚至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等的相关技术分析判断的结论。

并且愿意接受客户善意的对书画鉴定技术能力的真伪做严格的模拟测试,技术能力服从实证或模拟验证。

书画影息鉴定法是书画鉴定方法中难度最大、最具实力的书画鉴定方法。

这就是从笔迹进入潜意识超心理学隐思隐相破译!笔迹超心理学与算命无关。

笔迹超心理学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经验量的积累引发质的突变,是炉火纯青的字画笔迹分析技术进入了超级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自编辑词条 超心理学
在 19 世纪中叶,德国麦斯磨医师 (F. A. Mesmer) 在医学年会中,无惧于政府正在扫荡巫术,表演了催眠术,并在演示当中,也表现一种超常能力透视技巧,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与好奇。麦医师藉此演示,发觉人体中有某一程度的磁性而建立了「动物磁性 (Animal Magnetism)」的学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实际上,当时有不少属于世界级的科学家,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这个超物理学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有科学家考鲁克爵士 (William Crookes)、物理学家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化学家贺尔(Robert Hare),另外还有一位与达尔文同样主张进化论的学者华 勒斯等许多专家、科学家。 在 1885 年,美国成立了「心灵研究杜」,英文名称为「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简称 ASPR)。1928 年,美国杜克大学的莱恩博士 (B. Rhine),成立了超心理学研究所,进行研究超自然现象。莱恩博士实际上是在一个偶然机会,听了一位伦敦著名的医生柯南道尔以灵为题的超常现象演讲后,在大学中实施多次的科学性的研究后,才开始有了兴趣的。 莱恩博士在 1920 年代获得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因发觉植物本身不仅具有生命力,而且有感情,认为宇宙间的万物,尤其人类更具备有高层次的潜在能力,因而增加了他的研究信念。在 1934 年发表以《超感觉的知觉》为题的论文,简称 ESP,成为一门学术,通称为「超心理学 Parapsychology」。 莱恩博士的研究促使英国学者索尔 (S. G. Soal) 及泰瑞尔 (G. N. M. Tyrrel) 等两人为主的爱好这一门实验的学者,这里面还包括牛津、剑桥的哲学系、物理系著名的教授等学者。他们在一个共识与信念的精神之下,进一步研究而产生了「实验超心理学」。 在1957年,莱恩博士成立了超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术性团体,当时称为超心理学协会 (Parapsychology Society),在美国是第一个学术团体。莱恩博士努力使这个协会能纳入科学的学术团体,提出了多项有关超能力实验证据及统计数字给当时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简称为 AAAS),志在能使「超心理学协成为 AAAS 的正式会员,可惜都被该会因实验证据不够而退回。 经过了两年半的实验,收集了足够的统计数字及实验结果,终于在1969年被AAAS承认并接纳为正式会员。超心理学也因而被世界先进各国肯定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当然学术地位也正式被认定。 实际上,按考究的事迹看,苏俄这个国家,虽然是共产唯物论的民族,但是在探讨超感觉的知觉方面,比美国早15年以上,只不过当时是铁幕政权,与外界隔离,所以民主国家无法联系,不知道他们研究的实际情形。 在 1916 年有位苏俄生理学家巴克特列夫 (Buchterev),早已在ESP的领域里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在1940年,有一位出生于波兰的超能力者波尔得梅斯根,接受当时苏俄头子斯大林多次的试验。在最后一次最具危险的高难度测试中,要他在约定的时间内,到斯大林的别墅去会见他。斯大林的别墅戒备森严,有重重军警包围保护,若没有通行证的人是格杀勿论。 但是这一位超能力者突破了重重的警卫系统,冒生命的危险,终于在约定的时间,站在斯大林的面前。经过了这个事实之后,苏俄全国的国民对于人类具有超常能力之事,不再存有怀疑之心了。 在 1963 年,有一位物理学家威席利夫 (Leonid Vassiliev),做了多次远距离心电感应与催眠的实验,颇受学术界的欢迎与支持。在苏俄这个国家而言,若论及财经都很保守,当然财政是不富裕、困难,可是若要为加强国防军事力量而动支国库是很大方的。 还有一项也可以很舍得花钱的就是,为了要发展研究超心理学而运用于国防方面,是毫不考虑可以拨出庞大的经费。 现在苏俄方面,从事超心理学研究的大学有 32 所,另外设专门性的研究机构或小组就有十多个,一年所花费的经费均由国防的经费中支出。苏俄现在是民主国家更开放,相信各大学及研究机构增设这个专题性的科系,将会陆陆续续出现。 根据「美国心灵研究杜」在 1987 年提出的统计资料,全世界共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及日本等国的 35 所大学,在大学部、研究所硕士成博士班,开设有超心理学课程,是具有学分的课程,选修学分有的两个学分、有的三个学分不等。 这个学分增设在大学课程的心理系、社会系、哲学系,也有的放在宗教或神学课程中,但是日本、德国部分大学开设在物理系,甚至于也有开设在电机系。除了这 35 所大学设有学分制之外,有20所大学或研究所开设没有学分的课程,来提供青年朋友研读。 东欧的国家也受英、美、苏等国家的研究风气所影响,也在各大学里设置科系,由政府积极出资鼓励研究超心理学,不过他们把超心理学称做 Psychotronics,中文称为「心子学」或「心电学」。 根据美国的《科学报导》月刊上所记载,在美国境内专门研究超心理学的学者,其中较有名气的学者共有 15 人,这个人数是 1974 年的时候的数字。但是从 1974 年到 1989 年,已增加到 37 位,他们是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贡献于研究与授课实验。另外大约有 200 多位的超心理学者,每天在固定的时段里,从事超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这些学者在大学里都担任别的课程,只有下课后再去从事研究工作或写论文。 设置「超心理学系」的各先进国家的大学,为了充实师资,使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有真实的临床感,除了做各种之物理性之假设理论及推理提供依据之外,各大学不惜经费,延揽具有超能力者,或曾经有教学经验者,来担任老师、教授,指导学生,使学生们眼见为信,增加信心。在教育学校当局方面,也允许以专才、特殊课程之教育人员来征聘教学及训练工作。 英国方面对于超心理学的研究,已近于 150 年的历史。查尔士皇太子一直鼓励英国各大学开设超心理学课程之外,自己本身也担任「英国心灵科学研究会」之荣誉主席,领导研究工作。在1986年6月7日的「马来西亚日报」,还登了一篇查士皇太子,请英国 医学会对于心灵治疗作研究探讨,并找出科学根据。 可见他对心灵研究的热心程度。 目前英国全国内约有 400 个大小不同的民间超心理研究的学术团体。在英国研究超心理学具有权威性的学者,计有牛津大学逻辑教授普莱斯 (H. H. Price)、剑桥大学伦理学教授布柔得 (C. D. Broad) 等,另外还有更著名的诺贝尔奖得主雷厉爵士 (Lord Ra y Leigh),他是剑桥大学的实验物理学教授。 还有一位剑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苏奥雷斯 (R. H. Thouless),更有好几位杰出的教授,例如,剑桥大学的太阳物理学教授斯达顿 (F. J. M. Tratton)、剑桥大学医学院的视觉生理学教授鲁世敦 (Rushton)、爱丁堡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贝路夫 (John Beloff)。 在英国的超心理研究发展史上,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至少有11位皇家学社的高级会员,其中有一位首相。 英国为了推展超心理学研究风气,在伦敦建立一所「英国伦敦灵学研究学院」(The College of Psychic Studies),这是创立于 1884 年为英国各大灵学研究机构之一,年资最老,从灵学会改组为灵学院。 该院图书馆藏书 55,000 部,供学生、学员及会员研究参考之用。会员类别共五种,个人会员分三种,依缴纳会费多寡而享受不同之权益,另有夫妇一同参加之会员,收费较个人会员略低。 在美国方面,1978 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纽约市学院 (City College of the CityUniversity of New York),特别在这一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心理学部门中开设超心理学研究系,课程皆为著名的超心理学家讲授,大学毕业生可以参加此班进修。该校另有超心 理学社的组织,活跃其中的大部分是文科硕士班学生、医科的学生及其它将毕业的学生们。 在卢森堡的曼透那 (Manternach) 国际学院设有一个心理学与超心理学的混合学系,前两年学习的是原有的心理学,等到后两年学习的时候,学生如果有意要选学超心理学,那么就转向超心理学系去深造,毕业时,所授与的学位是超心理学的学位了。这个学 院当局的高瞻远瞩,认清超心理这门科学的范围很广阔的,包括超物理学、超生理学及所有心智在内,所以他们罗致了 78 位这方面的专家在主持这项学术的进展。 瑞典亦在 1960 年代在大学中,设置超心理学研究所,由帕克博士 (Dr. Adrian Parker) 主持而组成,教学与研究两者并重。由于传统的心理学对于人类的潜在本能无法深入探讨,因此该所对于超心理现象的广泛面,在理论与实验并进的原则下彻底研究。 至于印度方面,在 1978 年国立安度拉大学 (Andhra University) 与美国北卡罗林那的超心理学研究所 (Institute for Parapsychology) 联系设置哲学博士学位,凡是有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其心理学相关科系的硕士学位人士,在该超心理学研究所主任劳博士监督之下,并不需要实地到印度该大学去,就可以研读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详情可向该研究所主任劳博士或该大学心理及超心理学系洽询。除了该校之外,还有许多大学设有研究会,在课堂上安排若干时数给学生、研究生,作适当的研究与训练的空间。 在墨西哥于 1986 年成立了一所名为透视力研习学校,由一对名叫做阿尔塔米粒诺的中年夫妇所开办。该校还有分校,专门以测试脑波之学问为主而配合静坐之训练来开发潜能。 一提到亚洲地区,日本算是最先推展超心理学研究的国家,开创者是一位东京大学的教授福来博士。这位福来博士于80年前在东京运用灵媒成功地完成「念摄」的实验,并将实验成果公开向社会发表。当时福来博士是东京帝国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却因进行并公布当时被认为迹近迷信的「念摄」、「透视」等试验之理由,被迫离开教职。 对于一个真正的学者,这是何等痛心的羞辱。80 年后的今天,当时所公布的各项结论,一一被证实。福来博士对精神世界伟大的贡献,经蒙尘 80 年才获得公正评价恢复令誉,使日本全国人民致最高的敬意。 日本灵学研究的起源,应追溯到 1150 年,真宗密教的弘法大师所建立的雏型。超心学的研究,从福来博士的80年前的实验算起来,也有 80 年的历史,也就是 1904 年开始推展超心理学研究。 日本的任何研究团体非常自由,不受政府任何限制,因而学会的成立十分普及。有关超心理学的民间学术团体,目前统计有 452 个学会。在超心理学研究方面,较著名的学者、教授计有桥本健博士、内田秀才博士。 还有一位大谷宗司教授,他是日本超心理学会的会长,也是日本防卫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防卫大学」的土田国保校长担任警视总监 (相当我国警政署长) 时代,曾因某金融机构二亿元的劫案,他为了如限破案,不顾舆论界的批评,从荷兰请来超能力者柯罗瓦芮氏协助追缉破案,称得上是对超能有认识之士。 日本各大学对超心理学的研究,有的设置选修学分,有的没有学分只是讲课,有的学校成立研究会。近来把 UFO 及气功也纳入超心理学的课程研究范围内,例如日本电机大学索性把气功一项做为专题课程。日本为了推展全国国民的研究热潮,常常在电视频道,播出特别节目。 中国大陆方面。1981年 2 月 4 日在北京举办「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以后,1982年4月间再度在重庆举办第二届全国性的「特异功能学术讨论会」。由中共科学院钱学森教授命名为「生命科学」的超心理学,已在大陆各大学成立「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组」 ,北京大学也开设正式的选修课程。 领导人钱学森教授认为人体中的大脑功能,还不是科学家所能完全了解的,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近年来,中共科学院说做就做,已在各大学建立上层架构。以大陆幅员之广,人口之众,不乏超智儿童,一旦集中训练,必有相当的收获。 在香港,由于香港政府的规定,民间的学会要以「有限公司」之名,始可申请成立,因而香港方面以「超心理学会有限公司」之名称来推展研究工作。香港方面之超心理学只是部分教授在收集资料研究的阶段,香港超心理学会理事长是金永俊先生。 在台湾地区,于 1976 年,由许多学者,包括师范大学的汪少伦教授、政战学校的黎圣伦教授、中兴大学的黄大受教授,另外加上专家包括徐鼎铭、赵基、旅日的日本产业能率大学教授臧广恩先生等诸先进发起,组织成立「中华民国超心理学研究会」,成为东南亚地区第一个超心理学之学术团体。当时向政府有关主管机构申请登记,经过了相当艰辛之沟通及说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量始获得主管当局之许可,终于在1977年正式成立了学会。 在发展中,为了加强研究效果,在台湾主要县市也成立了分会,甚至在海外若干国家成立支会。由于台湾社会民众在这方面之认知不够,大多数仍喜欢玄虚,只能在自我感觉或自己认定之灵气或灵验层次打转,而各自主观意识浓厚,并没有客观的科学意念,无法去体会超心理学之实证主义之科学实验领域。 但近几年,由于学会理事兼该会研究委员会主委之石朝霖,以他本身天生所具有之超能力,加上自己是学校教师之便,一方面做学术上之实验与整理,经常与先进国家之学术团体联繁,走遍世界各国,以专业性之研究,接受美、日等大学及学术团体,担任客座讲学,在东南亚地区也在马来西亚做这方面的研究讲学。并有多篇之论文报告及著作,在电视及新闻媒体经常出现,在 1982 年在美国赌城拉士维加斯,以超能力之念力,使吃角子老虎机器故障,得到许多钱币而在国内、外之媒体报导,轰动一时,可说是个传奇人物。 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李嗣涔教授,是在东南亚国家中,第一位以现职为教职身份来研究、探讨中国气功奥秘的一位学者。李嗣涔教授不仅是气功境界高段,而且是重视科技实验研究的一位近代学者。在国家科学委员会之经费支助之下,经过三年之研究成果,发现气功乃是可以发挥人类原先具有的潜在能力,也与石朝霖之观点不谋而合,两位在一个共同之信念及科学实验精神之下,于 1991 年春季,以「人体潜能专题」课程为名,吸收硕士,博士班之研究生,进行筹备开选修课,于1992 年 2 月起正式开课。成为东南亚洲地区,第一所有此项尖端课程之学校。 后记:南华管理学院生死学研究所于 1997 年设立,为我国第一个研究生命与死亡的高等学府,由于中华超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吕应钟教授正是该校创校学者之一,因此在生死学研究所内开授《生死超心理学》及《人体科学专题》课程,成为国内研究超心理学之重镇。 目前中国开始了ESP课程训练,该ESP训练系统为silva ultramind ESP system. 北京吴若来(心如来)先生主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