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摘要:一些大学生往往不能对自身做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也无法认识到自身过度的完美主义倾向,以至于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为自己设立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目标,而这些标准和目标往往使不少大学生的就业遭受挫折。

本文结合一些理论方面的研究,对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已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完美主义;成就动机;关系;研究
1前言
1.1研究背景
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完美主义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都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就就业领域而言,完美主义体现了个人渴求一份完美的职业,是个人就业期望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适当的就业期望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完美主义则可能对个人有利无害。

一些大学生往往不能对自身做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也无法认识到自身过度的完美主义倾向,以至于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为自己设立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目标,而这些标准和目标往往使不少大学生的就业遭受挫折。

如果任其发展,甚至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阻碍。

在中国,这种完美主义的倾向是屡见不鲜的,因为中国的教育一直以追求卓越和成功为目标。

我们常常会听到“我一定要比我的同学有更大的成就”、“我一定要在我的兄弟姐妹中成为榜样”等等言论,所有的这些言论,都反映出就业领域的完美主义倾向,而这种倾向往往成为个人做出一定成就决定的阻碍。

因此,大学生要想取得应有的成就,就要认清楚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首先最应该做的是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来调整个人对成就的期望,这样取得成就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本文通过对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关系的探讨,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已取得更大的成就。

1.2相关理论研究
1.2.1完美主义的研究
按照Horney (1950 )的定义,完美主义是过分井然有序和一丝不苟的行为倾向,即“苟刻的行为要求”。

在他看来,完美主义是一种神经症亚型。

Adler (1959 )认为完美主义是对完满性的追求,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天性,Adler表示:“追求完美是生活意义上的一部分,追求完美是先天的,是一种奋斗,一种内驱力,一种如果没有它生活将变得不可思议的东西”。

Burns (1980 )拓展了完美主义的概念,在他看来,完美主义是一种“认知网络”,包括期望、解析的事件、自我评价、对别人的评价。

Frost (1990 )进一步确定了完美主义的行为特质,将其规定为个体对自身过高的成就期望设置,并伴随着严格的自我批评倾向。

台湾学者林俊德(1998 )对其研究结果中提出了准咨商员于初次会谈中的几种完美主义类型的定
义?,其主要类型及定义如下:(1)自我取向式的完美主义:自我完美主义的思考来自对不符合自身情况的过高期望值,表现为过分荀刻与超乎现实的能力与要求,对自身所犯下的错误耿耿于怀,倾向于严厉的自我批评,以咨询表现的结果来衡量自我价值,对表现好坏和自我信心的评价都超乎常人标准,易产生自我怀疑与信心不足的倾向;(2)他人取向式的完美主义:这种完美主义产生自与他人的互动过程,是对周边人机环境的过高期望与过分要求,对他人的评价同样非常介意,而价值的基准亦来自他人;(3)其他向度的完美主义:指两极化的思考,以偏概全式的推论,认为完美主义思考有时可能会两极化、以偏概全的思考特点。

Shafran、Cooper (2002 )的文章指出,对完美主义的讨论应限制在临床范畴内的结构性确认,他们提出了完美主义的精神病理学形式,也就是临床完美主义,并对其进行了走义:至少在一个突出的领域内,完美主义者会产生过苟刻、自我强加的自我评价和个人高标准。

一旦他们无法达到标准,绝非如常人一般放弃标准本身,而是产生自我批判与自我厌恶。

完美主义的内涵与外延不清,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一个学术专题的研究潜力。

不过学者依然在这个定义的倾向性上达成了共识,亦即“完美主义”是一种负面的心理现象。

综上所述,本研究语境下的完美主义为:以自我设置的过高标准界定行为的成败上,在个体已尽己所能的情况下,如若未能实现事前预设的极高标准,亦得出失败的心理预期。

完美主义不仅是一种行为倾向,更是一种认知模式,它不仅可能导致对自我的苟刻要求,同时也会产生对环境的过分期待,总是伴随着严格的自我检讨和批评。

1.2.2成就动机的研究
成就动机可一分为二,动机一为追求成功的动机,动机二为避免失败的动机。

这两者的强度通常是不一样的。

如果动机一高于动机二,那么对于个人而言,他将会积极行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求个人特定的目标。

在任务的选择上,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通常会成为他们的首选,因为他们喜爱追求、乐于追求,而这种任务恰好为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

如果一个人动机二强于动机一,那么就个人任务而言,往往容易产生选项上的极端性。

极端简单的任务或工作能够提升成功机会,而困难的工作或任务则能够规避失败可能造成的压力。

最后,成就动机的两个因子动机倾向的代数和就是总的成就动机。

自成就动机理念提出以來,许多心理学家都对成就动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目前的理论来看,主要有成败归因理论、自主性动机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等。

成败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纳德?韦纳(B.Weiner),在韦纳看来,人的一生总是成功与失败并存,人们在体验成功与失败之余,最为重要的是要去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也就是通过观察对个体成败的原因进行总结、评价和分析,为以后个体行为的效能判断的确立根基。

在韦纳看来,个人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六个方面,分别为:任务难易、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在此基础上,韦纳把六个归因分为纳入了内在外在、稳定一不稳定、可控一不可控三个维度。

比如说个人的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体状况属于内在,任务难易、运气好坏、和外界环境则属于外在。

在不同的原因作用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成就动机水平。

因此,韦纳认为个人在面对自己或者他人成败经验的时候,要学会对个体成败进行归因,因为这些归因判断会对个人随后的行为产生影响。

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和上述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进一步把成就动机划分为趋近性和回避性的两个因素,将他们称为趋向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前种动机将如何获得成功作为自身的关注点,而后一种动机则强调是如何避免失败。

在前种动机的影响下,个体往往会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关注和从事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并会选择或采取一些必要的策略以保证任务高质量的完成。

在后种动机的影响下,个体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来对待重要的任务。

一种方式是积极性的,个体通常会采取各种方式去努力避免失败;另一种是防御性的,个体常意图逃避任务以避免失败。

1.2.3完美主义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
马琚、冯泽永(2009)研究发现,完美主义总分与“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有显著的正相关?。

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通常对自己设置高标准、高要求,而自己却又担心失败,而高成就动机的个人也会追求高标准。

赵婧和訾非(2010)研究发现,从“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这两个维度上来看,消极完美主义与这二者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就相关程度而言,消极完美主义显然与“避免失败”有着更高的相关程度气迟昊阳、赵冉、候志瑾和林楠(2012)的研究表明,在完美主义与拖延这两个变量中,成就动机起到了一个中介的作用气以适应性完美主义成就动机和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成就动机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前者的成就动机更高,更少表现出拖延,而后者的结果却刚好相反。

大学生内心普遍存在完美主义倾向,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要取得的成就的期望设置较高的标准和要求。

完美主义对成就期望产生一定的影响,完美主义倾向高的学生对自己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中比完美主义倾向低的学生更严格和荀刻。

一些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把自己将要工作单位各方面设置高标准,却忽视高标的工作单位是否对自己的能力设置高标准。

这就是大学生在理解成就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高期望值的从众心理,也是造就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诱因,从而造成一些大学生不能取得很多成就。

2问题的提出
自从21世纪初,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热切关注,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可称得上一大热点。

通过查阅现有的文献可知,目前国内有关就业期望的研究有些不足。

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不同学生身上呈显的对未来的成就期望具有一定的差异。

于是与成就动机相关的问题开始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完美主义对大学生成就会产生的影响机制,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过于追求完美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大学生在成就取得的现实中带来困难。

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大学生在面对完美主义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成就期望。

这主要与影响成就期望的另一个变量即成就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就动机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如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是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完美主义的形成是个人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影响着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也关乎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完美主义、成就动机这二者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研究,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有用的建议。

综合以往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本研究中的完美主义和成就动机之间存在一定的理论联系。

本研究采用修订了的完美主义问卷、成就动机问卷对这二者之间关系做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了解大学生完美主义、成就动机的现状,并对二者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成就动机在完美主义上作用机制,希望能够为大
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1研究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完美主义、成就动机的现状,了解人口学统计变量对大学生完美主义、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探讨完美主义、成就动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就动机在完美主义上所起的作用。

3.2研究的意义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十几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逐年大幅增加,这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就业市场供需总量失衡的矛盾。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完美主义、成就动机的现状分析,以及研究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不仅有利于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理论的拓展,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为完美主义和成就动机之间的的相关理论的完善与建构有一定的意义,并且能够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4结果与分析
4.1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现状
表4-1大学生完美主义各因数的描述统计(N=475)
M SD 项目数项目均分
CM 15.09 5.891 6 2.515
OR 23.21 4.594 6 3.868
PE 15.53 4.317 5 3.106
PS 18.87 4.460 6 3.145
DA 12.46 3.340 4 3.115
总分 85.16 15.045 27 3.154
注:CM=担心错误,0R=条理性,PE=父母期望,PS=个人标准,I)A=行动的疑虑,总分=完美主义(下同)。

从表4-1可以看出,大学生完美主义总分(3.154)处于中等略偏上程度,在条理性(3.868)上的得分最高,这说明大学生做事情有条不絮、主次分明。

在担心错误(2.515)上的得分最低,这说明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错误。

总体来说,大学生完美主义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的顺序为:担心错误(2.515) <父母期望(3.106) <行动的疑虑(3.115) <个人标准(3.145) <条理性(3.868)。

4.2大学生完美主义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
表4-2完美主义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M±SD)
男女T值P值
13.90±5.750
OR 22.96±4.386 23.50±4.812 -1.264 .207
PE 16.21±3.922 14.75±4.611 3.706** .000
PS 19.41±4.249 18.25±4.620 2.854* .005
DA 12.30±3.271
-1.092 .275
12.64±3.415
83.03±15.104
注:*p<. 05,**p<. 01 男为 1,女为 2
可以看出,在担心错误维度上存在差异显著(P<0.05),男生高于女在条理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

在父母期望维度上存在差异显著(P<0. 05),女生高于男生。

在个人标准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男生高于女生。

在行动的疑虑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5)。

在完美主义总分上存在差异显著(P<0.05),男生高于女生。

因此,总体来看,大学生完美主义在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4.3大学生完美主义在不同生源地上的差异
表4-3美主义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M土SD)
城市女F值P值
CM 15.82±6.579
2.746 .065
23.59±5.512
OR 22.89±4.725 23.59±4.429 1.087 .338
PE 16.00±4.431 14.99±4.295 2.510 .082
PS 19.51±4.588 18.24±4.519 3.663* .026
DA 12.313±3.329
0.508 .602
12.44±3.411
83.63±14.165
注:*l)<. 05, **p<. 01城市为1,农村为2
可以看出,在担心错误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 05);在条理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父母期望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个人标准维度上存在差
异显著(P<0. 05),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在行动的疑虑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完美主义总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

因此,总体来看,大学生完美主义在不同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4.4大学生成就动机现状以及差异比较
表4-4学生成就动机各因数的描述统计(N二475)
表4-1大学生完美主义各因数的描述统计(N=475)
M SD 项目数项目均分
CM 50.36 7.793 15 3.357
MF 47.61 9.431 15 3.174
注:MS=追求成功,MF=回避失败(下同)。

可以看出,大学生成就动机各维度处于中等略偏上程度,在追求成功(3.357)上的得分高,这说明大学生做事情更加渴望自己成功。

在回避失败(3. 174)上的得分低,这说明大学生在追求成功的时候,同时也担心自己出错。

总体来说,大学生成就动机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回避失败(3. 174)<追求成功(3.357)。

4.5大学生成就动机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
表4-5表4-9成就动机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M土SD)
男女T值P值
MS 50.81±7.493 49.85±8.105 1.343 .180
注:*p<. 05,**p<. 01 男为 1,女为 2。

从表4-9可以看出,在追求成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 05);在回避失败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 05)。

4.6大学生成就动机在不同生源地上的差异
表4-6成就动机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M士SD)
城市农村F值P值
MS 50.10±7.712 51.35±7.977 2.758 .064
注:*p<. 05,?*p<. 01城市为1,农村为2.
可以看出,在追求成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回避失败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

4.7大学生完美主义、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表4-7 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追求错误条理性父母期望完美主义
追求成功 .165** .339** .250** .445**
回避失败 .464** -.019 .331** .520**
注:*P<.05, **p<. 01
从表4-7以看出,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的疑虑、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中的两个维度(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存在显著正相关;条理性与追求成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条理性与回避失败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

说明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越高,追求成功的动机越高,回避失败的动机也越高。

5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讨论
对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可以知道,完美主义中的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的疑虑与成就动机的各个维度都是呈显著性的正相关。

条理性与追求成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条理性与回避失败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

完美主义与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在回归分析中完美主义对
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有着正向预测作用。

这说明大学生完美主义越高,追求成功的动机也越高,回避失败的动机也越高。

大学生完美主义者,在就业与择业中,为自己设置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往往是为了鞭策个体自己,通过付出更多的努力, 来达到这个目标,从而在就业与择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就业机会。

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成就动机是一种追求高标准的倾向,所以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与此同时,根据回归方程分析的结果显示,成就动机各维度为自变量的方程中,能够进入回归方程的是条理性、个人标准、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这也表明了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6结论
担心错误、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的疑虑、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中各维度呈正相关,条理性与追求成功呈正相关;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的疑虑和完美主义与就业期望以及各维度呈正相关,担心错误与匹配性、声誉性、就业期望呈正相关,担心错误与待遇性呈负相关,条理性与待遇性、匹配性、规范性及就业期望呈正相关;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与就业期望以及各维度都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心理科学,2004 (4): 493-495.
[2]王敬群,梁宝勇,邵秀巧?完美主义研究综述[J].心理学探新,2005( 1 ): 69-73.
[3]孙文影.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及其与情绪健康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7.
[4]赵燕.内隐完美主义作用机制及其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3-4.
[5]吴双磊.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及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
2-6.
[6]赵凌燕,中学生完美主义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7]蔡美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心理发展[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6,24
(1 ): 7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