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的基本技术
骨科基本技术操作
通过电流刺激患处周围的神经和肌肉,促 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生,缓解疼痛和肌肉 萎缩。
运动疗法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被动或主动运动, 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
缩。
肌力训练
通过抗阻运动和等长收 缩练习,增强肌肉力量 和耐力,提高关节稳定
性。
平衡与协调训练
通过平衡板、平衡垫等 工具,训练患者的平衡 感和协调性,提高身体
麻醉和体位
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复杂程度,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使患 者处于适当的体位。
观察和诊断
通过关节镜观察关节内部的情 况,诊断病情。
术后处理
缝合伤口,进行必要的术后护 理和康复训练。
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疼痛控制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
适当的止痛药或镇痛泵。
伤口护理
手术部位消毒
手术前应对手术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消毒时应遵循无菌 原则,使用合适的消毒液和消毒方法。
02
骨折固定技术
石膏固定技术
总结词
通过在患处外部包裹石膏,利用其硬度和形状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详细描述
石膏固定技术是骨科常用的骨折固定方法之一。通过将特制的石膏材料包裹在患处周围, 形成坚硬的固定层,为骨折部位提供稳定的支撑,防止移位。适用于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骨 折,尤其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固定。
认知与心理训练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方式,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提 高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05
骨科康复技术
物理疗法
温热疗法
冷敷疗法
通过热源(如热水、热石、电磁波等)作 用于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消退,缓 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骨科基本操作之石膏固定技术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之石膏绑带与夹板固定技术(一)石膏固定技术1.概念:石膏绷带( plaster bandage )是常用的外固定材料,是将无水碳酸钙粉末撒在特制的稀孔绑带上,吸水后具有很强的塑型性,能在短时间内逐渐结晶、变硬。
2.适应症:(1)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2)开放性骨折清创术后,窗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宜受压,不适合小夹板固定者。
(3)病理性骨折。
(4)某些骨关节术后,须较长时间固定于特定位置者,如关节融合术。
(5)维持畸形矫正术后的位置,如成人马蹄内翻足行三关节融合术后。
(6)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用以固定患肢,减轻疼痛,控制炎症。
(7)某些软组织损伤,如肌腱、肌、血管、神经断裂缝合术后需在松弛位固定者,以及韧带损伤者。
如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需行外翻位石膏托或管型固定。
3.禁忌证:(1)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2)全身情况差,心肺肾功能不全或患有进行性腹水者;(3)孕妇忌做腹部石膏;(4)年龄过大体力虚弱者,忌用巨型石膏;(5)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4.优缺点:优点:能够根据肢体的形状塑性易于达到三点固定的治疗原则,固定确实,护理方便,便于长途运送。
缺点:沉重、透气性及 X 射线透光性差,固定时一般需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可导致关节僵硬。
5.用法:石膏绷带固定范围石膏对患部的固定有一定范围,其原则是将患部上、下两个邻近的关节一起固定。
衬垫 +石膏(保护骨隆突部的皮肤和其他软组织不被压伤导致褥疮)。
将石膏绑带卷平放在温水,待无气泡时取出,手握两端,轻轻挤去水分,即可使用。
6. 常用石膏固定类型(1)石膏托:按需要将石膏绑带折叠成需要长度的石膏条,置于伤肢的背侧(或后侧),用绑带卷包缠,达到固定的目的。
上肢一般10-12 层,下肢一般12-15层,其宽度应包围肢体周径的2/3为宜。
(2)石膏夹板 :按石膏托的方法制作两条石膏带,分别置贴于被固定肢体的伸侧及屈侧,用手抹贴肢体,绑带包缠。
骨科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手术步骤与方法
组织处理原则: 2)皮下组织:彻
底清除被污染的 皮下组织 3)深筋膜及肌肉: 肿胀严重应切开 深筋膜
手术步骤与方法
组织处理原则: 失活和坏死肌肉 仔细切除 (失活: 色灰、水 肿、无张力、切 不出血、刺激不 收缩)
手术步骤与方法
组织处理原则:
4)血管、神经、肌腱: 中、小血管可结扎,大血管侧支循
b)切口靠前伤血管、神经, 靠后引流不畅
c)不可在掌面切开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引流: 橡皮条置皮下,
不可入腱鞘内。
手掌滑膜囊感染切开引流术
应用解剖 切开引流方法
应用解剖
尺侧囊
•包绕2、3、4、5 指屈肌腱
•起于腕横韧带上 2.5 cm 止于掌中 部
•60~90%通小指 滑膜鞘
应用解剖
桡侧囊
• 包绕拇长屈肌腱 • 90%通拇指滑膜鞘
血液断流
末节指骨坏死
痛消失、肿胀明显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1.及时: (1)确诊后,抗菌素治疗,如感染在 48h内局限于小区域,可切开 (2)如未用抗菌素已有剧烈跳痛、肿 胀,应及早切开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0.2cm
2.切口部位:
末节指侧面正中线上
距指端0.2cm
0.5cm
距指远侧横纹0.5cm
切开引流方法要点
应用解剖
指屈肌腱鞘
应用解剖
2、3、4指屈肌腱鞘
拇指腱鞘
桡侧囊
radial bursa
小指腱鞘
尺侧囊
ulnar bursa
临床联系
2、3、4指腱鞘感染
拇指、小指腱鞘感染 桡、尺侧囊扩散
鞘内压增高
血循障碍
肌腱坏死
骨科手术基本技术 骨牵引术
骨 科 手 第三章 骨科手术基本技术 术
第二节 骨牵引术
骨牵引
优点:可以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配合夹板固定, 便于患肢功能锻炼,无皮炎、皮肤水泡、压迫 坏死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
缺点:感染可能,穿针操作不当有损伤关节、神经、 血管或劈裂骨折的危险,应用于儿童有损伤骨骺。
牵引装置
1 骨科专用牵引病床 2 牵引支架:布朗氏支架、托马斯支架、挂钩牵引架。 3 附属设备:床脚垫、靠背架、牵引弓、牵引绳等用具。
皮肤消毒、铺巾,在定点标记处局部浸润麻醉, 用小尖刀在此两点各作一小横切口,直达颅骨。 用带有安全环的颅骨钻头在颅骨表面斜向内侧约 45°角以手摇钻钻穿颅骨外板。在儿童颅顶部钻 头约可深入3mm,在成人可深入4mm。将颅骨牵引 钳的两个钩尖分别插入两个钻孔内,旋紧颅钳, 使两钩尖固定于颅骨板障内。缝合此两小切口, 即可施行牵引。
1.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 2.骨牵引器械包:无菌巾(洞巾)、大中小号克氏针、骨
锤、骨钻、纱布等。 3.牵引弓:张力弓、马蹄形弓、颅骨牵引弓。 4.注射器及局麻用品。 5.一次性帽子、口罩、皮肤消毒剂及无菌手须保证无菌操作,最好在手术室进行; 3、注意牵引针孔处预防感染,每日在针孔处滴酒精一次; 4、牵引重量的把握,用软尺比较患侧和健侧肢体长度,维
骨骼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脱位,如股骨干骨折、
髋关节中心脱位。 ②不稳定骨折及开放性骨折。 ③颈椎骨折及脱。 ④如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等。 ⑤某些需要牵引治疗但又不宜行皮肤牵引者。
禁忌证: ①穿针处有炎症或开放性损伤污染严重者。 ②穿针局部骨骼有病变或严重骨质疏松者。
骨牵引的准备
注意事项
1.病人卧硬板床,床头抬高,牵引重量一般为3~4kg 2.为防止牵引弓滑脱,可以在牵引术后的开始1~2天内, 每天将牵引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骨科基本技术操作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 二、夹板得材料与制作 ❖ 夹板得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宜,凡具有以上三种性能者均可应用。在我
处以地产柳木为材料。根据各部位骨折所用夹板得规格要求,制作出 大小合适之夹板,抛光打圆塑形,内粘毡垫,外套步套,备用。 ❖ 三、纸压垫 ❖ 选用质地柔韧得毛头纸折叠而成。能维持一定体形,又有一定得支持 力,能吸水,可散热,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常用得有以下9种形状: ❖ 1、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得部位,多用于骨干部。 ❖ 2、塔形垫:适用于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 ❖ 3、梯形垫:适用于肢体斜坡处,如肘后部、族踝部。 ❖ 4、高低垫:适用于锁骨或复位后固定不稳得桡、尺骨。 ❖ 5、抱骨垫:呈半月状,用于髌骨骨折。 ❖ 6、葫芦垫:适用于桡骨头脱位时。 ❖ 7、横垫:用于桡骨下端骨折。 ❖ 8、合骨垫:用于下尺桡关节分离时。 ❖ 9、分骨垫:用于前臂桡尺骨骨折等。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 二、脊柱内固定器械 ❖ 1、脊柱前路内固定器械及适应症: ❖ ⑴种类:前路内固定物包括各种前路钢板、椎体螺钉、椎
间融合器、人工椎体等。
❖ ⑵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脊柱骨折前方减压术后、椎体肿瘤 切除术后、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后、前方植骨不稳定以及脊 柱畸形矫形等得内固定。
❖ 2、脊柱后路内固定器械及适应症: ❖ ⑴种类:种类繁多,主要有:椎弓根螺钉、椎弓根钩以及各
骨科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 内固定技术 ❖ 内固定技术在骨科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四
肢、骨盆及脊柱疾患得前后路内固定。
❖ 一、骨折常用内固定物得种类及适应症 ❖ 1、螺钉 ❖ ⑴种类:包括:①普通螺钉;②加压螺钉;③生物可
吸收螺钉。
❖ ⑵适应症: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 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得目得, 获得满意得效果,如内踝撕脱骨折、肱骨内髁骨折 等。
骨科常备知识点总结
骨科常备知识点总结1. 骨骼解剖学骨科医生需要对人体骨骼的解剖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包括骨骼的形态、解剖学特征、韧带、关节、关节囊等。
只有充分了解骨骼的解剖结构,才能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骨科疾病。
2. 骨科疾病的诊断骨科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X线、CT、MRI 等),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骨科疾病包括: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脊柱疾病、软组织损伤等。
通过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准确诊断骨科疾病。
3. 骨科手术技术骨科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骨折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脊柱手术等,需要骨科医生掌握一定的手术技术。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术前评估、手术风险评估、手术方案的制定等。
在手术中,需要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4. 术后康复术后康复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骨科医生需要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指导患者进行术后锻炼和功能恢复训练,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5. 骨科急救骨科医生需要具备常见骨科急救技能,包括骨折急救、关节脱位急救等。
在急救过程中,骨科医生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骨骼和关节。
6. 骨科常见疾病的治疗(1)骨折的治疗:骨科医生需要基于骨折的类型和部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2)关节炎的治疗:骨科医生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3)软组织损伤的治疗:骨科医生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等),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包括止痛、包扎、康复训练等。
7. 骨科常见手术的后顾之忧骨科手术后顾之忧是指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骨科医生需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常见的后顾之忧包括感染、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功能障碍等。
8. 骨科疾病的预防预防是骨科工作的重要内容,骨科医生需要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有效地预防骨科疾病的发生。
骨科的基础知识与技术
保守治疗方法介绍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 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疼痛、 控制炎症。
物理治疗
包括热敷、冷敷、电疗等 ,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 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
康复锻炼
通过针对性的锻炼增强肌 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如热敷、冷敷、电疗等,可缓 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牵引治疗
通过牵引力使颈椎或腰椎间隙 增宽,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肌肉紧张、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手术指征
对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脊柱疾病患者,可考虑手 术治疗。
手术方式选择
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颈椎前路减压 融合术、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
手术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手术指征
对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保守 治疗无效的关节疾病患者,可
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类型
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 相应的手术方式,如关节镜清 理术、关节置换术等。
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全身 状况及手术风险,制定详细的 手术计划。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处理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康
运动处方制定和调整建议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 况、运动史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
运动处方。
循序渐进原则
运动处方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低强度、低负荷的运动开始
,逐步增,应根据患者的反 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运动处方
,确保运动安全有效。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一.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若有下列情况,应实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适应证]1.长主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
如股主干大斜形骨折。
2.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
如颈椎骨折脱位。
3.需要改正或防备肌肉痉挛所致的枢纽畸形。
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骨牵引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
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针之分。
克氏针细,光滑,容易穿过骨质,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牵引弓选用不当,会造成旋转,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切割作用,应选用张力性牵引弓与之相匹配;斯氏针相对较粗,分为光滑和带螺纹两种,不需张力性牵引弓便可保持稳定性。
医生在骨科工作中的专业技术与治疗方案
医生在骨科工作中的专业技术与治疗方案骨科是医学中涉及骨骼和其相关疾病治疗的学科,骨科医生是负责诊断、治疗和管理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的专业人员。
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各种专业技术和治疗方案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医生在骨科工作中所用的专业技术和常见治疗方案。
一、专业技术1. 临床评估技术在骨科工作中,骨科医生首先要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以确定患者骨骼系统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他们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症状和行动障碍,并进行身体检查。
此外,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扫描和MRI等也是骨科医生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2. 手术技术在一些重大的损伤或疾病情况下,骨科医生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他们拥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可以进行各种骨科手术,如骨折固定、关节置换、脊柱手术等。
他们需要准确地诊断问题、做出合适的手术计划,并在手术过程中精准地操作。
3. 牵引和康复技术牵引是骨科医生常用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技术,通过施加外力来拉长或保持骨骼正确的位置。
这可以用于骨折和关节脱位等患者的治疗。
同时,骨科医生也会推荐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活动能力,并预防后续问题。
二、常见治疗方案1. 骨折治疗骨折是骨科医生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
对于单纯的骨折,骨科医生通常会使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如骨折固定和石膏固定。
对于复杂的骨折,手术治疗可能是必需的,包括使用金属板、螺钉或钢针等材料固定骨折部位。
2. 关节置换关节疾病如关节炎或创伤可以导致关节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对于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的患者,骨科医生可能会考虑关节置换手术。
这种手术通过替换损坏的关节表面,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3. 脊柱手术脊柱疾病如脊柱畸形、椎间盘突出或脊椎骨折等可以导致严重的疼痛和功能丧失。
骨科医生可以通过脊柱手术来纠正这些问题,如椎弓根螺钉、椎管扩大术或人工椎间盘置换等。
4. 牵引和康复对于骨折和关节问题,牵引和康复技术常常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
骨科常见技术及护理
骨科常见技术及护理石膏绷带术及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1、目的1.1 维持固定,保持患肢的特殊体位。
1.2 保护患部,减轻或消除患部的负重。
1.3 封闭伤口,作患部的牵引或伸展,矫正肢体畸形。
2、适应证2.1 骨折固定,关节脱位固定,关节损伤后的固定。
烧伤、冻伤肢体的保护。
2.2 肢体软组织损伤后的固定,周围神经、血管、肌健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固定。
2.3 骨、关节急慢性炎症,肢体软组织急性炎症。
2.4 矫正畸形,常用于畸形的预防、畸形矫正术、成形术后固定,包括血管、皮瓣移植术后的固定。
3、禁忌证3.1 病情严重,全身一般状况差,如心、肺、肾功能不全或有进行性腹水等,包扎石膏后会引起生命危险者。
3.2 患部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
3.3 心、肺功能不全,呼吸、循环有严重疾病者。
3.4 孕妇禁作腹部石膏固定。
3.5 年龄过大体力虚弱者、年龄过小忌用巨型石膏。
3.6 伤口有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封闭石膏固定。
4.石膏绷带固定手术前的准备4.1 用物准备打石膏用的长桌或平台,石膏衬垫,石膏剪,石膏刀,剪刀,棉花,绷带,纱布块,有色铅笔,毛巾,橡胶单。
石膏支垫,脸盆或桶装40度的水。
4.2 病人准备4.2.1 向患者介绍石膏固定的目的,需要怎样配合,可能有哪些不适及并发症,注意事项,术前做到心中有数。
4.2.2 洗澡更换内衣,头颈胸固定者理发,四肢石膏固定者剪指甲。
4.2.3 有伤口者先更换敷料,摆好肢体功能位及特殊体位,注意体位舒适保暖。
5.石膏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5.1、骨筋膜室综合征5.1.1 原因及表现:石膏绷带硬固后内容量固定,没有弛张余地,因此如果包扎过紧或肢体出现进行性肿胀时,可造成肢体(尤其是前臂或小腿肌群)骨筋膜室综合征。
早期表现为肢体持续性灼痛,进行性加重,局部感觉异常;患侧足趾呈屈曲状,被动牵拉引起剧痛。
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肌肉缺血、坏死,进而发生缺血性肌肉挛缩,甚至肢体坏疽。
5.1.2 护理措施:①石膏固定应松紧适宜;②固定后需严密观察患肢肢端血液循环,如发现异常须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常见技术操作,确保医疗人员在骨科手术中遵循标准操作程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 术前准备在进行骨科手术前,医疗人员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审查患者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 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性和消毒情况- 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卫生3. 操作规范3.1 骨折固定- 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内固定、外固定或石膏固定。
- 在进行骨折固定前,需进行适当的麻醉和准备。
- 操作中应注意创伤和手术区域的清洁,避免感染。
- 在固定完毕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固定和护理。
3.2 关节置换- 在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术前评估,包括关节功能和临床状况。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关节置换方法,如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等。
- 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关节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 术后需进行关节功能康复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3.3 矫形手术- 在进行矫形手术前,需进行适当的术前评估,包括骨骼情况和病变程度。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矫形手术方法,如骨盆矫正、脊柱矫正等。
- 进行手术时应注意骨骼解剖结构,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 术后需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4. 术后护理进行骨科手术后,医疗人员需提供充分的术后护理,包括:-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疼痛情况。
-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对伤口进行消毒和清洁。
- 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
- 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骨科常见技术操作规范,旨在提高骨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医疗人员在操作中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提供必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骨折固定实训报告结论
本次骨折固定实训通过模拟临床病例,对骨折固定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训,我们对骨折固定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并发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结论总结如下:一、骨折固定技术的重要性骨折固定是骨科治疗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其目的是恢复骨折端的正常解剖关系,保持骨折端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骨折固定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二、实训成果1. 掌握了骨折固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通过模拟病例,我们学会了骨折固定的各种方法,如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牵引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等,并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技巧。
2. 提高了骨折固定操作技能。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骨折固定的操作技能,使操作更加规范、熟练。
3. 了解了骨折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实训中,我们学习了骨折固定后的护理知识,包括观察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等。
4.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与同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骨折固定操作,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训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操作过程中,部分同学对骨折固定的操作步骤不够熟悉,导致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模拟病例中反复练习,以提高操作技能。
2. 在骨折固定操作过程中,部分同学对患者的沟通和关爱不足,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
3. 骨折固定操作过程中,部分同学对固定物的选择和放置不够准确,导致固定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加强了固定物选择和放置的理论学习,并在实训中反复练习,以提高固定效果。
四、实训总结本次骨折固定实训,使我们掌握了骨折固定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提高了骨折固定操作技能。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为今后从事骨科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骨科常用技术护理PPT课件
骨科常用技术包括牵引技术、石 膏固定技术、关节活动与康复训 练、骨折固定技术等。
骨科常用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场景
重要性
骨科常用技术是治疗骨折、关节损伤 等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 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应用场景
骨科常用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骨 折、关节脱位、脊柱疾病等,是骨科 医生、护士必备的专业技能。
案例二:牵引术的护理实践
总结词
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详细描述
牵引术是通过拉伸骨骼和软组织来减轻疼痛、恢复功能的治疗方法。在护理过程中,要 密切观察牵引装置的位置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牵引力量和方向。同时,要关注患者 的疼痛情况,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促进患者舒适。此外,还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
能锻炼,以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愈合。
石膏固定术是骨科常用的技术之 一,主要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等 疾病的保守治疗。在护理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鼓励患者进行肌肉收缩和关节活 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牵引术的护理操作方法
牵引术是通过拉伸和牵引的方法,使骨 折或脱位的关节复位并维持在一定位置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鼓励患者进行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预 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患者的功能恢复。
骨科常用技术护理的操作流程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 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心理 状态,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依
据。
术中配合
在手术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医 生进行护理操作,确保手术的 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康 复训练等,促进患者的康复。
骨科常用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骨科手术基本知识》课件
感染通常发生在术后,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伤口污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所 致。感染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病情恶化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处 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清创引流、加强换药等。
神经损伤
总结词
神经损伤是骨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肢体感觉和 运动功能受损。
详细描述
神经损伤通常是由于手术操作或骨折压迫所致,损伤的神经 可能导致肢体感觉消失、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处理方法包括神经减压、修复和术后康复训练等。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 应对方案,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手术器械与设备准备
01
02
03
常规器械准备
根据手术需求准备相应的 手术器械,如刀具、镊子 、钳子、拉钩等。
特殊器械准备
针对特定的手术需求,准 备相应的特殊器械,如钢 板、螺钉、髓内针等。
手术设备准备
骨折不愈合与延迟愈合
总结词
骨折不愈合与延迟愈合是骨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骨骼畸形、疼痛和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骨折不愈合与延迟愈合可能是由于骨折类型、手术操作、固定不牢固等原因所致。这两种并发症都可能影响患者 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处理方法包括重新手术、更换固定方式、物理治疗等。
现代
关节置换和脊柱融合等 复杂手术的普及,以及 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
用。
02 骨科手术前的准备
患者评估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 、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以便评 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
体格检查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 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液指 标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 术。
骨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骨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在骨科领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解剖学知识: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骨骼、关节、肌肉、神经等的解剖关系。
2. 病理学知识:了解各种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的病理变化,如骨折、关节炎、骨肿瘤等,并能进行病理诊断。
3. 临床诊断技能:能够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信息,准确判断骨骼系统疾病。
4. 手术技能:能够熟练进行各种骨科手术,如骨折复位固定术、关节镜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5. 术后康复技能:了解骨科手术的术后恢复过程,能够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6. 医学影像学解读能力:能够准确解读骨骼系统的X射线、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7. 抗感染和抗炎治疗能力:能够识别和处理骨骼系统感染和炎症,并选择合适的抗感染和抗炎治疗方案。
8. 疾病预防和健康宣教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骨骼系统健康教育,指导预防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
此外,骨科医师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跟上骨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肩锁
• 肩锁:用于上下或横行移动伤者。跪于伤 者头侧,双手翻腕固定患者肩部,用双前 臂夹紧伤者头部,用力捉紧肩部。
胸锁
• 胸锁:用于转换其他制动锁。跪或半蹲于 伤者一侧,一手按住伤者前额,另一只手 臂置于患者胸骨上,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按 住伤者两颧,手掌不可盖住伤者口鼻。
头肩锁
• 头肩锁:整体翻动伤者时固定 头部。跪于伤者头侧,翻向的 一方使用长手,将该手手肘固 定在大腿近膝处,前臂紧贴伤 者头部,不翻腕抓住伤者肩部。 短手的手肘固定在另一大腿上, 拇指置于眉顶额角,其他手指 捉紧伤者枕部。
• 请对该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并口述下一步需完 善的检查。
• X线如下,请对该患者进行骨折的固定操作。
小夹板固定
目的
• 固定骨折部位,尽量维持对位对线,防止 断端进一步移位;同时减轻肿胀,缓解疼 痛,便于早期活动。
适应症
• 不全骨折,稳定性骨折,四肢闭合性管状 骨骨折或开放性骨折创口较小、经处理已 经闭合(股骨骨折因大腿肌肉丰富,常需 结合骨牵引)。
12移双手交叉于伤者身下听指令与甲一同将伤者移至脊柱板正中固定颈托至脊柱板系紧固定带数字代表侧孔位置其中13交叉系第二个3斜着系到456垂直于脊柱板固定头部协助甲系固定带必要时带下安放衬转运密切观察伤者神志及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骨科基本操作技术
案例
• 患者,女性,71岁,在家中洗澡时滑倒左手撑 地,致左上臂中段疼痛肿胀2小时。既往体健。 初步印象:神清,生命体征平稳,双侧瞳孔等 大等圆,左上臂中段肿胀淤血,局部压痛,可 及骨擦感,左上肢活动不能配合。末梢感觉、 血供未见异常。右上肢及双下肢未见异常。
肋骨无损伤,腹部无损伤,骨盆无损伤,会阴
无损伤,下肢无损伤,关节活动可,上肢无损
骨科手术基本技术 手术基本技术
锐性分离主要用于分离关节附近的肌腱、韧带的 附着处,瘢痕组织,肿瘤周围及有粘连的组织等。
⒉ 钝性分离 常用刀柄、止血钳、剥离器、手指及纱布等逐步进
行分离。可在非直视下凭手指的感觉操作。 主要用于无主要血管、神经组织的部位,如分离皮下
组织、正常肌肉、筋膜及良性肿瘤包膜外的疏松结缔组织 等。
分离时注意不要造成主要组织结构的损伤和大面积的 撕裂伤 。
1.结扎止血法 2.电凝止血法 3.纱布压迫法 4.骨腊封闭法
三、止血
结扎止血法是指用血管钳钳夹出血部 位的血管,然后予以结扎或缝扎。此 法在手术中最为常见。
四、结扎
⒈结扣的种类 常见的有方结、外科结、三重结
二、解剖分离
按正常解剖组织层次进行,这样操作简便,对组织损 伤小,出血也少,也不会误伤正常组织或器官。
但在遇到手术部位的组织粘连或瘢痕时,操作起来就 比较困难。此时不能在瘢痕处直接分离,而是应稍稍延长 切口,然后从正常组织的解剖层次入手,逐步向瘢痕处分 离。
锐性分离和钝性分离
⒈锐性分离 用手术刀或手术剪,在直视下,看清楚后再进行
一、术野显露
1.选择合适的切口。 2.避开主要血管、神经。 3.切口走向要与皮肤、肌肉垂直,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皮
肤,右手执刀,力求一次切开皮肤全层,整个切口的边 缘要整齐,深度均匀,防止斜切。
⒈执弓式 为最常用的一种执刀方法,用拇指及食、中指捏 刀,示指置压在刀背上,刀柄置于手掌下方,力量放在腕部。 用于脊背部、四肢较长的皮肤切口以及胸腹部切口等。
促使肺膨胀。
结处,然后稍向上倾斜45°剪断线
拆线是指皮肤切口愈合后,将缝线拆除。有时也 可分期拆除。拆线时先消毒切口处,然后将线结 用镊子提起,线剪置于线结之下靠近皮肤处剪断 缝线,随即呈45°左右将缝线抽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的基本技术=>石膏绷带固定&夹板固定1,石膏绷带CaSO4 + 稀孔绷带;优点在于固定确切,便于运送;缺点在于须包括骨折上下关节而致关节僵硬;注意垫衬保护骨常用类型有:石膏托,石膏夹板(适用于肢体肿胀),石膏管型,躯干石膏适用于小夹板难固定/不适合小夹板固定者,病理性骨折,关节融合术后注意:平整勿扭转,塑捏成型(足弓,),足趾手指露出(注意血运情况)2,小夹板固定术=小夹板+固定垫适用于:不全骨折,稳定性骨折,四肢长骨闭合性骨折(股骨牵引为主)=>牵引技术1,持续皮肤牵引(胶布),一般重量<5kg;下肢牵引式,牵引带勿压迫腓骨头,腓总N。
适应证:小儿股骨骨折;年老体弱股骨骨折+夹板固定;术前辅助(股骨头/颈/转子间…)2,骨牵引:穿针(克、斯)引线适应证:成人长骨不稳定性骨折、肌强大易移位(股、胫、骨全、颈椎)。
需观察创面者(复合损伤)骨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不宜用皮肤牵引)常用的有:股骨髁上骨牵引→股骨骨折、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先天/陈旧髋关节脱位术前准备(体重1/10-1/3)胫骨结节骨牵引→适用范围大致相同;注意进针由外而内,勿伤腓总N。
跟骨骨牵引→胫腓骨不稳定骨折、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早期治疗:4-6kg尺骨鹰嘴牵引→肱骨干、颈、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肿胀重不能立即复位者;肘关节90°,2-4kg 颅骨牵引→颈椎骨折/脱位=>骨折手法复位技术1,时机:伤后1-4h,局部肿胀不重,利于复位;全身情况稳定2, 方法:麻醉止痛镇静,肌松弛位,对准方向,拔伸牵引,反折、回旋(横骨折、成角)回旋(斜形、背向),端提(掌、背侧移位),捺正(尺桡侧移位),扳正,分骨(整理:王健)§上肢骨折=>锁骨骨折外1/3最弱,为骨折好发部位;但中段骨折最好发间接暴力多造成横形、斜形损伤,直接暴力多造成粉碎形损伤;儿童多为青枝骨折;移位:中段→近段向上、后(胸锁乳突肌),远端向前、下,并有重叠;外端→近段向上(幅度大者,应怀疑喙锁韧带损伤),远端向下(上肢重力);表现:健侧手托肘部,头偏向患侧,以减轻疼痛,friction;可有锁骨下血管、臂丛N损伤)诊断:特征性PE结果;XR,上胸正位&45°斜位(前后移位);锁骨外端骨折,加照头侧倾斜40°位处理:儿童青枝骨折,成人无移位骨折时→三角巾悬吊3-6wk 成人移位的中段骨折→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复位后1wk-2wk内径常检查本代是否可靠)※切开内固定:适应证包括: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神经血管损伤,合并喙锁韧带断裂/肩胛颈损伤=>肱骨骨折1,外科颈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大/小结节,与关节盂、肩峰共同组成肩关节;肱骨头与肱骨干存在130°-135°夹角为易折基础大小结节间的斜形部分为解剖颈(发生骨折时,易致肱骨头血供障碍)解剖颈下方2-3cm为外科颈(松密质骨的交界部位,也为骨折部位)肱骨头的血供来自腋动脉发出的旋肱前/后A(以前为主,以后为辅,有动脉弓形成)病因以暴力作用为主(特别间接暴力---上肢伸展时摔倒)分类:无移位骨折:裂纹骨折,嵌插骨折、分别由直接/间接暴力引起表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瘀斑为主,轴位叩击痛;诊断:肩部正位,腋间位XR,必要时处理:不需复位;三角巾悬吊上肢3-4wk外展型骨折:间接暴力引起,患肢外展位;表现:骨折的一般表现;X线可见近端内收位,肱骨大结节与肩峰间隙赠宽,远端外展位,可合并向内向前的侧方移位;处理: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U形固定;内收型骨折:间接暴力;X线可见骨折远端位于肱骨头外侧,大结节与肩峰间距离减小,可合并向外向前的侧方移位处理:手法复位,外固定于肩外展70°(外展支架)粉碎型骨折:多发于老年骨质疏松者;分为以下情况:(1)外科颈+大/小结节骨折;(2)外科颈合并肱骨头碎裂(3)外科颈骨折+肱骨头脱位;(4)外科颈骨折端有碎裂骨片;处理:全身差的无移位/粉碎骨折:三角巾悬吊任其愈合;青壮年粉碎骨折内固定困难,可先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术4-8wk后,继续夹板固定其余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应证:关节面产生损伤,N&V损伤,肩胛颈肩袖损伤2,肱骨干骨折指外科颈下2cm至外上髁以上2cm范围内发生的骨折=>解剖:肱骨干中下部,有其主要滋养动脉入骨→下1/3骨折损伤血供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N沟→容易发生桡N损伤,伸腕无力(垂腕),桡侧3个办手指背侧感觉减退。
=>病因:直接暴力多为中段,开放性,横形/粉碎型骨折间接暴力多为中下1/3,斜形/螺旋形骨折移位:三角肌止点以上:近端向前内移位(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远端向外近端移位(三角,二/三头肌)三角肌止点以下:近段向前、向外移位(三角肌),远端向近端移位(二/三头肌)=>表现:以桡神经损害为主要特征表现=>处理:手法复位外固定+ 小夹板固定三角巾悬吊(儿童4~6周;成人6~8周)手法复位后有轻度成角,可用加热固定法;复位后稳定,用U形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适应症与前相同(但肱骨干下1/3骨折慎用切开复位——血供差)3. 髁上骨折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骨干轴线与肱骨髁之间有30~50度的前倾角,为松密质骨之交界处,好发骨折的解剖因素;肱骨髁内前(肱动脉,正中神经);内(尺神经);外(桡神经),可因骨折移位而损伤;多发于儿童。
=> 伸直型髁上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肘关节过伸,手掌着地);近端向前下移位,远端向后上移位,还可侧向移位。
分型:无移位——Ⅰ;远端向后倾或有横向移位——Ⅱ;完全移位——Ⅲ表现:手着地史,肘部后突并于半屈位;肘前可触及段端,肘后三角正常,神经血管损伤表现X线诊断:正/侧位(由后上之前下的骨折线);处理:手法复位(Ⅰ、Ⅱ型;注意恢复前倾角,提携角;屈肘外固定时角度宜)100度,但注意血供)切开复位(Ⅲ型;成人;神经或血管损伤)儿童一般手法复位 + 石膏托=> 屈曲型髁上骨折,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着地表现:X线近端向后移位,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前下至后上;多合并皮肤刺伤,少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处理:基本原则与伸直型相同;手法复位+ 外固定;儿童发生时,如桡尺侧移位未纠正,骨折愈合后=>肘内外翻畸形(或合并骨骺损伤者)4. 尺桡骨骨折肱尺关节(尺骨鹰嘴窝与肱骨滑车);肱桡关节(桡骨关节与肱骨小头);上/下尺桡关节;桡骨茎突直接与腕骨形成关节。
骨间膜在中立位最等张,而在极度旋前/旋后时松弛;方向为由尺下至桡上(传递暴力造成双骨折)(1)尺桡骨干骨折=> 原因:直接暴力多为同一平面的横行/粉碎型骨折;间接暴力多造成高桡低尺斜行骨折;扭转暴力造成高位尺骨/低位桡骨螺旋形骨折=> 表现:X线应包括肘/腕关节;对合并桡骨头/尺骨小头移位者下述;可合并尺/桡神经损伤=> 处理:移位以旋转移位典型(与骨折部骨、旋前圆肌止点有关)手法复位原则(双骨折):先复位稳定骨折,再通过骨间膜复位另一骨;均不稳定时,上1/3——先尺后桡,下1/3——先桡后尺,中1/3——一般先尺;斜行骨折斜而呈背向靠拢,应认为远折端旋转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架在尺骨干,合并桡骨远端粉碎型骨折;Ⅱ、Ⅲ度开放骨折,复杂骨折首选。
2周练习手腕,4周练习肘肩,8~10周X线显示愈合才前臂旋转。
术后抬高患肢,警惕Corn syn.(2)Monteggia骨折:尺骨近端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为A1③型=> 分类:伸直型——尺骨近端1/3骨折掌侧成角,桡骨头掌侧脱位屈曲型——尺骨近端1/3骨折背侧成角,桡骨头向后脱位内收型——尺骨干骺端骨折,桡骨头向外,向前脱位;儿童多见特殊性——尺桡近端双骨折,同时合并桡骨头向外,向前脱位=> 表现:除一般表现外,可在肘前后触及桡骨头;伸直型可有正中神经损伤,桡骨头向外后可损伤桡神经深支=> 处理:手法复位:儿童多可采用,首先复位桡骨头(一般在关节后稳定),复位后试行前臂旋转;如桡骨头脱位——环状韧带/骨片嵌入——切开复位切开复位:术后屈肘90度固定3周(3)Gleazz骨折桡骨远端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 分类:Ⅰ——稳定型:桡骨横行骨折;Ⅱ——不稳定型:桡骨斜行/粉碎型骨折;Ⅲ——特殊型:尺桡骨远侧1/3同时骨折=> 处理:Ⅰ型手法复位;Ⅱ、Ⅲ型切开复位5. 桡骨远端骨折:距下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掌倾角10~15度,尺倾角20~25度(1)伸直型骨折 Colles骨折=> 机制:肘关节背伸,前臂旋前,手掌着地=> 表现:侧面银叉样,正面枪刺样;腕关节活动障碍=> X线:桡骨远端骨折向桡侧,背侧移位并有掌侧成角;近端可嵌入远端;桡骨远端旋转,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
尺骨茎突撕脱骨折,三角骨损伤=> 处理:手法复位(局麻);切开复位(适应症:手法复位不稳定;广泛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关节向外破坏)(2)屈曲型骨折 Smith骨折=> 机制:腕关节掌屈,手背着地;前臂旋后,手掌着地=> 分型:Ⅰ——关节外骨折(横行);Ⅱ——斜行骨折;Ⅲ——关节内骨折=> 表现:腕下垂,腕背部皮下淤斑;=> X线:远折端向尺侧、掌侧移位,可有背侧成角;少有嵌插骨折,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处理:主要为首发复位(3)远端关节面骨折=> Barton骨折:动作与Colles骨折相同,有相似银叉;X线桡骨远端背侧缘关节面骨折,腕关节随骨折片一起向背近侧移位=> 反Barton骨折:动作与Smith相同,腕关节向掌近侧移位;处理均主要为手法反应△手外伤=> 肌腱损伤:检查方法:屈肌腱鞘——浅(固定伤指以外3指,屈DIP)深(固定中指节,屈DIP);伸肌腱鞘——近/中指骨背侧伸肌腱;肌腱修补关键是防止粘连。
修补:尽量一期修补(注意保护浅屈肌的短腱组和腱鞘)。
“无人区”单纯浅屈肌肌腱损伤无需修补。
=> 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拇短收肌麻痹——无法对掌尺神经:骨间肌或蚓状肌麻痹——爪型手;froment征:尺桡骨间肌,拇收肌无力桡神经:手部无运动支,仅感觉缺失(整理:王健,张星)§下肢骨折和关节损伤(1)股骨颈骨折 与股骨头骨折同为束内骨折=> 解剖颈干角:股骨头颈长轴与股骨干形成 130±7度变角。
平片测定注意干肢内/外旋影响。
大于137度为髋外翻,小于123度为髋外翻前倾角:正常股骨头颈长轴与身体额状面形成的角度。
正常10~15度股骨矩:颈干交界处松质骨内的密质骨板股骨头血供:股骨头圆韧带动脉(闭孔动脉,老年人多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