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名词解释、复习题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试题及答案(DOC)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试题及答案(DOC)

一、名词解释:1、固溶强化: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2、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2、合金强化: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4、热处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5、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三、(20分)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45钢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加热到Ac3+50℃保温一段时间空冷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达到良好配合淬火+高温回火4、表面淬火目的提高轴颈表面硬度5.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

去除表面淬火热应力,表面M+A’心部S回四、选择填空(20分)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d)(a)均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b)均强烈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c)无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全面2.适合制造渗碳零件的钢有(c)。

(a)16Mn、15、20Cr、1Cr13、12Cr2Ni4A (b)45、40Cr、65Mn、T12(c)15、20Cr、18Cr2Ni4WA、20CrMnTi3.要制造直径16mm的螺栓,要求整个截面上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选用(c )(a)45钢经正火处理(b)60Si2Mn经淬火和中温回火(c)40Cr钢经调质处理4.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a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b)Cr12Mo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5.高速钢的红硬性取决于(b )(a)马氏体的多少(b)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c)钢中的碳含量6.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c )(a)60钢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40Cr淬火后高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7.65、65Mn、50CrV等属于哪类钢,其热处理特点是(c )(a)工具钢,淬火+低温回火(b)轴承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c)弹簧钢,淬火+中温回火8. 二次硬化属于(d)(a)固溶强化(b)细晶强化(c)位错强化(d)第二相强化9. 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b)(a)获得单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b)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提高抗腐蚀性,防止晶间腐蚀(c)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10.推土机铲和坦克履带板受到严重的磨损及强烈冲击,应选择用(b )(a)20Cr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ZGMn13—3经水韧处理(c)W18Cr4V淬火后低温回火五、填空题(20分)1、马氏体是碳在a-相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其形态主要有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

《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资料

《⾷品加⼯⼯艺学》复习资料⼤学《⾷品加⼯⼯艺学》课程复习资料超全总复习⼀⼀、名词解释1.⽔分活度⾷品中⽔分逸出的程度,可以近似地⽤⾷品中⽔的蒸汽分压与同温度下纯⽔饱和蒸汽压之⽐表⽰,也可以⽤平衡相对湿度表⽰。

2.升华前沿冷冻⼲燥过程中出现的⾷品的冻结层和⼲燥层之间的界⾯,称为升华前沿3.导湿温性指⾷品在⼲制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存在温度梯度促使⽔分从⾼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4.均湿处理晒⼲或者烘⼲的⼲制品由于翻动或者厚薄不均以及不同的批次之间会造成制品中⽔分含量的不均匀⼀致(内部也不均匀),这时需要将他们放在密闭室内或者容器内短暂贮藏,使⽔分在平制品内部及⼲制品之间重新扩散相分布,从达到均匀⼀致的要求,被称之为均湿处理5.瘪塌温度在冷冻⼲燥的⼆级⼲燥阶段需要注意热量补加不能太快,以避免⾷品温度上升快,使原先形成的固态状框架结构失去刚性变为易流动的液态,从⽽导致⾷品的固态框架结构瘪塌,⼲制品瘪塌时的温度即为瘪塌温度6.导湿性⾷品⾼⽔分区⽔分⼦就会向低⽔分区转移或扩散。

这种由于⽔分梯度使得⾷品⽔分从⾼⽔分向低⽔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称导湿性。

7.⼲制品的复⽔性新鲜⾷品⼲制后能重新吸回⽔分的程度。

8.⽔分活度⾷品表⾯测定的蒸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纯⽔的饱和蒸汽压之⽐。

9.⼲藏原理⼲藏原理就是将⾷品中的⽔分活度降到⼀定程度,使⾷品能在⼀定的保质期内不受微⽣物作⽤⽽腐败,同时能维持⼀定的质构不变即控制⽣化反应及其它反应。

⼆、填空题1.合理选⽤⼲燥条件的原则:①使⼲制时间最短②热能和电能的消耗量最低③⼲制品的质量最⾼。

2.在⼲燥操作中,要提⾼⼲燥速率,可对⾷品作如下处理:①升温②加快空⽓流速③降低空⽓相对湿度。

3.⾷品的质量因素包括①物理因素(外观因素、质构因素、风味因素);②营养因素;③卫⽣因素;④耐储藏性。

四个⽅⾯。

4.⽔分活度⼤⼩取决于①⽔存在的量②温度③⽔中溶质的浓度④⾷品成分⑤⽔与⾮⽔部分结合程度的强度5.⾷品加⼯与保藏的四⼤类途径,第⼀类运⽤⽆菌原理①、如②辐射技术;第⼆类③抑制微⽣物活动、如④冷藏技术;第三类⑤利⽤发酵原理、如⑥发酵技术;第四类⑦维持⾷品最低⽣命活动、如⑧⽓调保藏技术。

现代加工工艺09年复习题+08年试题

现代加工工艺09年复习题+08年试题

复习题1.试举例说明在零件加工过程中获得规定形状精度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影响形状精度的基本因素?答:(1)轨迹法—依靠刀尖运动轨迹来获得所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

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成形运动),表面几何形状的精度,就取决于成形运动的精度;例如车锥孔。

(2)成形法—采用成形刀具加工获得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的方法。

表面形状的精度取决于成形运动与刀刃形状的精度;例如车曲面。

(3)展成法—采用近似刀具与工件作啮合运动获得齿形的方法.例如加工各种齿形,啮合运动必须保持确定的速比关系。

2.什么叫零件的加工精度?什么叫主轴的回转运动误差?当滚动轴承滚道有形状误差时对车削(外圆面)和镗削(内圆面)表面的加工有何影响?答:a.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它们之间的偏差即为加工误差。

b.机床主轴工作时,除绕实际回转轴线转动外,还存在着实际回转轴线对于回转轴线的径向跳动、轴向跳动和摆动,后者统称为机床主轴的误差运动,这个误差运动使主轴产生回转误差。

c.车削情况—因主轴带动工件回转,刀具无回转运动,切削力方向不变,即误差敏感方向不变,故主轴轴颈有椭圆度误差时,主轴产生径向跳动会直接将椭圆度误差反映在工件上。

而轴承内孔有椭圆度误差时,对工件的影响很小,镗削情况—因主轴带动镗刀杆回转,工件无回转运动,切削力方向随主轴的回转而变化,误差敏感方向也随切削力方向变化而变化,故轴承内孔的形状精度对工件的形状有影响,而主轴颈有椭圆度误差却对工件的影响很小。

3.何谓工艺系统的热变形?试分别说明机床、刀具热平衡前后对加工误差的影响主要区别是什么?刀具的连续切削与间断切削对加工误差的影响有何区别?答:a.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各种热源的影响下,常产生复杂的变形,破坏了工艺系统间的相对位置精度,造成了加工误差b.机床受热源的影响,各部分温升将发生变化,由于热源分布的不均匀和机床结构的复杂性,机床各部件将发生不同的热变形,破坏机床原有精度,从而降低了机床的加工精度。

果蔬加工复习题

果蔬加工复习题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果蔬加工专用种:对于某些果蔬产品,只有某些品种符合加工,而这一类品种并不一定具有良好的鲜食品品质二、简答:1、叶绿素、花青素、矿物质“碱性食品”、果蔬涩味的主要来源(单宁)叶绿素:叶绿素a 叶绿素b花青素:矿物质碱性食品:果蔬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钙、铁、钾、钠、镁等。

约占果蔬干重的1%~5%,叶菜可达10%~15%,80%为K、Na、Ca,被称为碱性食品。

果蔬涩味:(1)单宁类物质(2)儿茶素、无色花青素、羟基酚酸等也具涩味。

2、抑制酶促褐变常用的护色处理方法及原理1)、食盐水护色:减少溶解氧,抑制氧化酶系统活性;高渗透压使酶细胞脱水失活。

1%-2%食盐水;氯化钙:护色、硬化,提高耐煮性。

2)、酸溶液护色:降低pH,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溶解氧。

常用柠檬酸、苹果酸或抗坏血酸,浓度为0.5%-1%。

3)、烫漂处理:(原理如下题所示)4)、抽空处理:果蔬中空气对罐藏、果脯制作不利。

将原料在一定的介质里置于真空状态下,使内部空气释放出来,代之以糖水或无机盐水等介质的介入。

5)、硫处理: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类,多用于干制和果脯亚硫酸的作用:A、护色—抑制氧化酶、防止羰氨反应;B、防腐—抑制好气性微生物、抑制酶活;C、抗氧化—消耗氧、抑制氧化酶;D、促进水分蒸发—增大细胞透性;E、漂白—与有色化合物结合变成无色衍生物。

3、烫漂工序在果蔬加工原料预处理中的作用(1)破坏原料组织中酶的活性,防止褐变(2)软化或改进组织结构,利于加工(3)稳定或改进色泽:定绿、透明等(4)杀灭部分附着于原料的微生物,减少半成品的带菌数。

(5)可改进原料的品质。

除去果蔬的部分辛辣味和其它不良风味。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商业无菌: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2、罐头杀菌的D值:就是在一定的处理环境中和在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每杀死90%原有残存活菌数时所需要的时间。

粮油加工工艺学_复习题_fxt252410_1406(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粮油加工工艺学_复习题_fxt252410_1406(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粮油加工工艺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52410)一、单项选择题1.在以下选项中,可以赋予面粉面团具有弹性的物质是() A.清蛋白B.球蛋白C.醇溶蛋白D.谷蛋白2.与其他谷物相比,小麦中特有的组分是()A.面筋蛋白B.直链淀粉C.纤维素D.脂肪3.在面制食品加工中,要求面粉蛋白质含量高且筋力强的产品是()A.酥性饼干 B.蛋糕 C.月饼 D.面包4.在以下选项中,不能被酵母所利用的物质是()A.葡萄糖B.果糖C.蔗糖D.乳糖5.淀粉对面筋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A.着色剂 B.增稠剂 C.稀释剂 D.抗氧化剂6.在方便面生产中,油炸干燥工序常常使用的油脂是()A.大豆油B.菜籽油C.猪油D.棕榈油7.在下列选项中,以其为原料生产所得米饭的黏性较小的是()A.晚籼米 B.粳米C.籼糯米D.粳糯米8.按照GB1354-2009大米标准,优质粳米的质量分为()个等级 A.一B.二C.三D.四在9.按照GB1354-2009大米标准,属于大米质量分等定级指标的是()A.加工精度B.水分C.色泽D.互混10.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学成分是()A.蛋白质B.淀粉C.纤维素D.脂肪11.以下选项中,甜度最高的是()A.蔗糖B.果糖C.麦芽糖D.乳糖12.在以下选项中,所含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的是()A.稻谷B.小麦C.玉米D.大豆13.在下列选项中,生物学价值最高的物质是() A.小麦蛋白 B.大米蛋白 C.玉米蛋白D.高粱蛋白14.在植物油生产中,常常要求浸出三级食用油中的溶剂残留量小于()A.10ppmB.50ppmC.100ppmD.200ppm15.在菜籽油生产中,油料预处理时去除原料中的并肩石杂质的工艺方法是()A.风选B.色选C.密度分选法D.磁选二、多项选择题1)在以下选项中,属于面筋蛋白质的是()A.清蛋白B.球蛋白C.醇溶蛋白D.谷蛋白粮油加工工艺学复习题1/ 9。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名词解释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名词解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名词解释机械加工是一种快速的、高效的制造过程,它可以用来制造出许多形态各异的物体。

它利用机械设备和材料夹具,以加工出预先设定的复杂形状。

为了使加工过程更加有效,需要了解机械加工中各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名词,其中有:1、车削:车削是一种机械加工方法,它利用细小的切削工具,在金属或其他材料表面上进行螺旋切削,以获得特定形状物体的表面精度和形状。

2、磨削:磨削是一种机械加工方法,它采用磨料和液体的组合来制作各种复杂表面的物体。

磨削还可以用来精密加工各种硬质材料,例如金属、木材、塑料等。

3、刨削:刨削是一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它将刃具压紧到零件表面,然后进行旋转切削,以达到形状和精度要求。

4、冲压:冲压是指利用机械或其他力,将型模的表面压入材料的表面,以获得精确的产品外形,粗糙度要求。

5、锻造:锻造是一种有效的加工方法,它利用机械力,通过不断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将金属坯料变成包含微小细节的各种形状和规格的产品。

6、铣削:铣削是一种机械加工方法,它利用刀具滑动进行切削,以获得特定形状物体的表面精度和形状。

7、切削:切削是一种加工方法,它利用刃具或其他切削工具,在金属或其他材料表面上施加压力来进行分割,以达到所需的形状和精度要求。

8、拉镗:拉镗是一种机械加工方法,它利用高压油液作用力,将孔或形状的内部扩大,来改变孔或形状的尺寸。

9、挤压:挤压是一种利用压力或其他外力改变材料形状的有效方法,它主要用于制造金属复杂零件和组件。

10、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加工工艺,它利用高温环境,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以获得特定性能和耐磨性。

以上就是机械加工工艺中各种不同的工艺过程的简介,每种工艺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因此在进行机械加工时,需要精心选择合适的工艺,以保证完成高质量的产品。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名词解释生产纲领-----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精度计划。

生产过程-----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或间接)形成的一环。

基本时间-----直接用于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消耗的时间。

可变费用-----直接与年产量有关,随年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变动的费用。

不可变费用-----与年产量无关,不随年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

强迫振动-----由外界周期性激振力引起和维持的振动。

自激振动-----在一定条件下,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一种稳定的周期性振动。

常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误差。

变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经济精度-----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较经济地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配合精度-----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

相对运动精度-----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引起的位置上的精度。

完全互换装配法-----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

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工序分类的是(C)A、工位B、工步C、装配D、行程2.下列不属于工艺过程的是(C)A、铸造B、车削C、包装D、热处理3.在加工表面、刀具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B)A、工序B、工步C、工位D、进给4.工艺系统、制造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层级关系是( B )A、生产系统>工艺系统>制造系统B、制造系统>生产系统>工艺系统C、制造系统>工艺系统>生产系统D、工艺系统>制造系统>生产系统5.一个完整的工艺系统由( D )构成A、机床、夹具、机床附件和工件B、机床、辅具、刀具和工件C、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D、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6.下列易引起工件表面金相组织变化的加工方法是( D )A、铣削B、钻削C、车削D、磨削7.关于加工顺序的安排和设备的选择错误的是( C )A、加工阶段粗精分开B、安排时效处理C、加工顺序为基准先行、先孔后面D、所用设备依批量不同而异8.箱体平面的加工常用方法不包括(D)A、刨削B、铣削C、磨削D、车削9.属于几何误差的是( C )A、测量误差B、刀具磨损C、刀具误差D、工艺系统受热变形10.不能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规律的措施是( D )A、提高毛坯制造精度B、提高工艺系统刚度C、多次加工D、提高切削速度11.气缸盖的上下表面有很高的平行度要求,则精加工时可采用( C )A、精基准的基准重合原则B、精基准的自为基准原则C、精基准的互为基准原则D、精基准的基准统一原则12.车削细长轴,因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D)A、马鞍形B、梯形C、矩形D、腰鼓形13.磨淬火钢时,在工件表面上形成的瞬时高温将使表面金属产生的金相组织变化不包括( C )A、回火烧伤B、退火烧伤C、正火烧伤D、淬火烧伤14.对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大孔孔系精加工(例如车床主轴箱箱体孔系精加工),应该采用的加工工艺是(C )A、钻削B、拉削C、镗削D、铰削15.齿轮的毛坯形式不包括( D )A、棒料B、锻件C、铸件D、焊件16.不属于外圆表面光整加工的是( A )A、砂带磨削B、滚压C、抛光D、珩磨17.机床导轨的精度要求极高,进行光整加工工序时,应符合(A)A、精基准的自为基准原则B、精基准的基准重合原则C、精基准的基准统一原则D、粗基准的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原则18.不属于获得尺寸精度的加工方法是( A )A、刀尖轨迹法B、试切法C、调整法D、主动观测法19.在零件选择精基准时,若应选择几个被加工表面(或几道工序)都能使用的定位基准为精基准称为(C )A、基准重合B、互为基准C、基准统一D、自为基准20.加工大型箱体零件上有数量较多、孔径较大、精度要求过高的孔时,一般使用下面的哪一种加工方法(D)A、钻削B、拉削C、铰削D、镗削21.查找装配图组成环的原则不包括(C)A、封闭原则B、环数最少原则C、单方向原则D、精确原则22.不属于获得形状精度加工方法的是( A )A、调整法B、成形法C、仿形法D、展成法23.单件零件生产的时间不包括( A )A、准终时间B、基本时间C、辅助时间D、布置场地时间24.在下列条件中,( C )是单件生产的工艺特征A、广泛使用专用设备B、有详细的工艺文件C、使用通用刀具和万能量具D、广泛用夹具进行安装定位25.轴类零件加工时最常用的定位基准是( C )A、端面B、外圆面C、中心孔D、端面和外圆面26.磨削淬火钢时,磨削区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的转变温度,可能产生( B )A、淬火烧伤B、回火烧伤C、退火烧伤D、不烧伤27.机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机器设计的正确性、零件加工质量和( B )A、测试B、装配C、修理D、管理28.装配尺寸链的构成取决于( B )A、工艺过程方法B、零部件结构尺寸C、零件的数量D、加工方法29.高能束加工不包括( D )A、激光加工B、电子束加工C、离子束加工D、水射流加工30.非传统加工技术特点不包括( D )A、工具与工件不直接接触B、不主要依靠机械能C、使用的工具硬度一般小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D、加工过程中不去除材料31.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应正确选择( C )A、封闭环B、协调环C、补偿环D、公共环32.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是( A )A、互换法B、选择法C、修配法D、调整法33.不属于装配工艺规程基本要求的是( B )A、保证装配质量B、提高零件质量C、提高生产率D、减少装配成本四、简答题1.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有哪些?步骤:(1)熟悉和分析制订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确定零件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进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特种加工技术复习

特种加工技术复习

一、判断题1.电化学反应时,金属的电极电位越正,越易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溶解到溶液中去。

【×】2.法拉第电解定律认为电解加工时电极上溶解或析出物质的量与通过的电量成正比,它也适用于电镀。

【√】3.电火花加工中粗加工时工件常接(正)极,精加工时工件常接(负)极。

【×】4.用硬质合金车刀进行精密切削时,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很明显。

【×】5.电致伸缩微量进给装置的三大关键技术是电致伸缩传感器、微量进给装置的机械结构及其驱动电源。

【√】6.电子束加工是利用电能使电子加速转换成动能撞击工件,又转换成热能来蚀除金属的。

【√】7.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电源可以选用直流脉冲电源或交流电源。

【×】8.实验研究发现,金刚石刀具的磨损和破损主要是由于111晶面的微观解理所造成的。

【√】9.对于黑色金属、硬脆材料等的精密与超精密加工,目前主要应用金刚石刀具进行切削加工。

【×】10.与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相比,超声波加工的加工精度高,加工表面质量好,但加工金属材料的效率较低。

【√】11.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阴极溶解作用去除材料的,电镀是利用阳极沉积作用进行镀覆加工的。

【×】12.氯化钠电解液在使用中,氯化钠成分不会损耗,不必经常添加补充。

【√】13.由于离子的质量远大于电子,故离子束加工的生产率比电子束高,但表面粗糙度稍差。

【×】14.金刚石(110)晶面微观强度最高。

【√】15.在超精密磨削时,如工件材料为硬质合金,则需选用超硬磨料砂轮。

【√】16.电解加工时,串连在回路中的降压限流电阻使电能变成热能而降低电解加工的电流效率【×】17.等脉冲电源是指每个脉冲在介质击穿后所释放的单个脉冲能量相等。

对于矩形波等脉冲电源,每个脉冲放电持续时间相同【√】18.电火花加工是非接触性加工,所以加工后的工件表面无残余应力。

【√】19.最小切入深度与刀具的刃口半径有关。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资料-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一、名词解释生产纲领-—-——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精度计划。

生产过程—————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或间接)形成的一环。

基本时间-———-直接用于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消耗的时间。

可变费用—————直接与年产量有关,随年产量的增减而成比例变动的费用.不可变费用—-———与年产量无关,不随年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

强迫振动—————由外界周期性激振力引起和维持的振动。

自激振动—-—--在一定条件下,由振动系统本身产生的交变力激发和维持的一种稳定的周期性振动.常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误差。

变值系统性误差-————顺次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经济精度—---—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所能较经济地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配合精度——-——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相对运动精度————-指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引起的位置上的精度.完全互换装配法--———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二、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工序分类的是(C)A、工位B、工步C、装配D、行程2。

下列不属于工艺过程的是(C)A、铸造B、车削C、包装D、热处理3。

在加工表面、刀具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B)A、工序B、工步C、工位D、进给4。

金属加工工艺复习资料

金属加工工艺复习资料

⾦属加⼯⼯艺复习资料题型:填空(20*0.5)判断(10*1)名词解释(6*3)简答(8*5)问答(18)实验分析(4)第1-2章:⼀、名词解释1、缩孔、缩松:液态⾦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集中的孔洞,称缩孔;细⼩⽽分散的孔洞称分散性缩孔,简称为缩松。

2、顺序凝固和同时凝固:顺序凝固是采⽤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从远离冒⼝的部分到冒⼝之间建⽴⼀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的部分最先凝固,向冒⼝的⽅向顺序地凝固,使缩孔移⾄冒⼝中,切除冒⼝即可获得合格的铸件。

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些技术措施,使铸件各部分温差很⼩,⼏乎同时进⾏凝固。

因各部分温差⼩,不易产⽣热应⼒和热裂,铸件变形⼩。

3、宏观偏析、微观偏析:宏观偏析也称为区域偏析,其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尺⼨范围,主要包括正偏析和逆偏析。

微观偏析指微⼩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般在⼀个晶粒尺⼨范围左右,包括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

4、流动性、充型能⼒:流动性指熔融⾦属的流动能⼒,它是影响充型能⼒的主要因素之⼀。

液态合⾦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称合⾦的充填铸型能⼒,简称合⾦的充型能⼒。

5、正偏析、逆偏析:如果是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固液界⾯的液相中溶质减少,因此愈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愈低,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正偏析。

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进⾏凝固时,凝固界⾯上将有⼀部分溶质排向液相,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在固浓界⾯处的液相中逐渐增加,愈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逆偏析。

6、⾃由收缩、受阻收缩: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仅受到⾦属表⾯与铸型表⾯之间的摩擦阻⼒时,为⾃由收缩。

如果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受到其他阻碍,则为受阻收缩。

7、析出性⽓孔、反应性⽓孔、侵⼊性⽓孔:溶解于熔融⾦属中的⽓体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下降⽽从合⾦中析出,当铸件表⾯已凝固,⽓泡来不及排除⽽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孔,称析出⽓孔。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名词解释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名词解释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名词解释
1. 机械加工:利用机床钻、铣、刨、磨、车等加工方法,将原材料转化为零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符合要求的加工方法。

2. 切削力:在机械加工中,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时所受到的力。

3. 刀具:用来加工工件的一种工具,通常是由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等材料制成。

4. 机床:用来加工工件的专用机械设备,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

5. 加工工艺:一种把原材料通过某种加工方法加工成产品的工艺流程,包括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工艺装备等。

6. 加工精度:机械加工中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加工零件所能达到的准确度。

7. 机床刚度:机床在工作中的抗挠度和抗扭度能力,也就是说,机床在加工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形。

8. 切削液:用来冷却、润滑刀具和工件以及清洗切屑和紧贴于工具表面的油污的一种液体。

9. 程序控制:用计算机编写程序,通过机械设备自动进行加工过程的控制方式。

10. 孔径:加工工件中所开孔或者钻孔的直径。

11. 铰孔:用刀具把圆孔变为六角形或其他形状的孔。

12. 焊接:利用电热熔合或压力熔合手段将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加工方式。

13. 热处理:通过加热冷却控制材料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得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生产纲领: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工件装夹(安装):即定位和加紧。

工件定位: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来限制自由度,通常可用约束点群来描述,而且一个自由度只需要一个约束点来限制。

六点定位原则: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完全定位:限制六个自由度。

不完全定位:仅限制1~5个自由度。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所限制,称为过定位,或重复定位,也称之为定位干涉。

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

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定位:指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的过程。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机械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误差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加工尺寸——调整刀具位置——试切的反复过程来获得距离尺寸精度调整法: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试切法预先调整好刀具对工件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采用保持这种相对位置不变来获得所需要的零件尺寸。

精密与特种加工考试题(最新整理)

精密与特种加工考试题(最新整理)

精密与特种加工期末复习纲要一、名词解释1、极性效应:在电火花加工中,把由于正负极接法不同而蚀除速度不同的现象。

2、线性电解液:如NaCl电解液,其电流效率为接近100%的常数,加工速度V L和电流密度i的曲线为通过原点的直线(V L=ηωi),生产效率高,但存在杂散腐蚀,加工精度差。

3、电解加工中的平衡间隙:当电解加工一定时间后,工件的溶解速度和阴极的进给速度相等,加工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加工间隙为平衡间隙。

4、快速成形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形原理的新型成形技术,材料在计算机控制下逐渐累加成形,零件是逐渐生成出来的,属于“增材法”。

5、激光束模式:激光束经聚焦后光斑内光强的分布形式。

二、判断题1、实验研究发现,金刚石刀具的磨损和破损主要是由于111晶面的微观离解所造成的。

(√)2、电解加工时由于电流通过,电极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使得阳极电位向正方向增大(代数值增大)。

(√)3、电解磨削时主要是靠砂轮的磨削作用去除金属,电化学作用是为了加速磨削过程。

(×)4、与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相比,超声波的加工精度高,加工表面质量好,但加工金属材料时效率低。

(√)5、从提高生产率和减小工具损耗角度看,极性效应越显著越好,所以,电火花加工一般采用单向脉冲电源。

(√)6、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电源可以采用直流脉冲电源或交流电源。

(×)7、阳极钝化现象的存在,会使电解加工中阳极溶解速度减慢甚至停顿,所以它是有害现象,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它。

(×)8、电子束加工是利用电能使电子加速转换成动能撞击工件,又转换成热能来蚀除金属的。

(√)9、电火花加工是非接触性加工(工具与工件不接触),所以加工后的工件表面无残余应力。

(×)10、电化学反应时,金属的电极电位越负,越易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溶解到溶液中去。

(√)11、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阴极溶解作用去除材料的,电镀是利用阳极沉淀作用进行镀覆加工的。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题答案

热加工基础总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铸造一、名词解释铸造:将热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却后获得铸件的方法。

热应力:在凝固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由于不均衡的收缩而引起的应力。

收缩:铸件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的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体积缩小现象,合金的收缩一般用体收缩率和线收缩率表示。

金属型铸造:用重力浇注将熔融金属浇人金属铸型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流动性: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仅与金属本身的化学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是熔融金属本身固有的性质。

二、填空题1.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和(离心铸造)。

2.铸件的凝固方式是按(凝固区域宽度大小)来划分的,有(逐层凝固)、(中间凝固)和(糊状凝固)三种凝固方式。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易按(逐层凝固)方式凝固。

3.铸造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分三个阶段,其中(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根本原因,而(固态收缩)收缩是铸件产生变形、裂纹的根本原因。

4.按照气体的来源,铸件中的气孔分为(侵入性气孔)、(析出性气孔)和(反应性气孔)三类。

因铝合金液体除气效果不好等原因,铝合金铸件中常见的“针孔”属于(析出性气孔)。

5.铸钢铸造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是(熔点高,流动性差)和(收缩大)。

6.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内因有(液态合金的化学成分)外因包括(液态合金的导热系数)和(黏度和液态合金的温度)。

7,铸造生产的优点是(成形方便)、(适应性强)和(成本较低)。

缺点是(铸件力学性能较低)、(铸件质量不够稳定)和(废品率高)。

三、是非题()1.铸造热应力最终的结论是薄壁或表层受拉。

()2.铸件的主要加工面和重要的工作面浇注时应朝上。

()3.冒口的作用是保证铸件同时冷却。

()4.铸件上宽大的水平面浇注时应朝下。

( )()5铸铁的流动性比铸钢的好。

( )()6.含碳4.3%的白口铸铁的铸造性能不如45钢好。

()7.铸造生产特别适合于制造受力较大或受力复杂零件的毛坯。

食品加工工复习题

食品加工工复习题

食品加工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面筋:面团在揉洗时,可容性物质溶解在水中,淀粉麸皮呈悬浮态存在于水中,剩下的一块似橡胶的有弹性的物质。

2、酸价:是用以中和l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KOH)毫克数,它是鉴定油脂纯度、分解程度的指标。

3、焙烤食品:是指以谷物为主原料,采用焙烤加工工艺定型和熟帛的一大类食品。

4、起酥油:是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这些油脂的混合物,经混合、冷却塑化而加工出来的具有可塑、乳化性等加工性能的固态或流动性的油脂产品。

5、酥性饼干:以小麦粉、糖、油脂为主要原料,加入疏松剂和其它辅料,经冷粉工艺调粉、辊印或辊切、烘烤制成的造型多为凸花,断面结构呈多孔状组织,口感酥松的焙烤食品。

6、植物蛋白饮料:以富含蛋白质的植物的种仁、核果类的果仁等为原料,提取其中的可容性蛋白质,并经均质、脱气、调配而成的,具有一定的蛋白质含量的饮料。

7、二次灌装:在汽水生产中,水先经冷却碳酸化,然后与果味糖浆分别装入容器中调和成汽水的方式8、一次灌装:也叫预调试,糖浆和水按一定的比例调配后,一起进行碳酸化,在一次灌装成型的方法9、软饮料:是指不含乙醇或乙醇含量小于0.5%的饮料制品。

通常以补充人体水分为主要目的。

10、肉的成熟:肉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肉的内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变化,使肉变的柔软、多汁的过程。

11、冻结肉:肉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肉的中心温度降到-18℃,这种肉叫冻结肉。

12、冷却肉:肉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肉的中心温度降到0-4℃,这种肉叫冷却肉13、肉的保水性:肉及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原有水分和后添加水分的能力。

14、斩拌:利用机械外力的作用,提高肉的保水性、嫩度、成品率的过程。

15、呼吸热:果实在呼吸作用中放出的能量,一部分被果实本身利用,大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发到环境中,这部分能量叫呼吸热。

16、无氧呼吸:是指果蔬的生活细胞在缺O2条件下,有机物不能被彻底氧化,而是生成乙醛、乙醇、乳酸等物质,释放出少量能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2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

3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4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5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9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10.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1.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2.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之为工艺系统。

13.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4.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15.工序能力系数:表示工序能力等级,代表了工序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程度。

16.自激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作用下,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性振动,称为自激振动,简称颤振。

食品工艺(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果蔬汁加工工艺练习题(含答案)

食品工艺(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果蔬汁加工工艺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节果蔬汁加工工艺练习题(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果蔬汁:是指用新鲜或冷藏(少数用干果)水果和蔬菜为原料,经机械压榨或其他方法制得的汁液制品。

2.果蔬汁饮料:是指以原果蔬汁为基料,加水、甜味剂、酸味剂、香精等配料调制而成的制品。

3.原果蔬汁:是指用机械方法(如压榨)直接从新鲜果蔬中取得的100%的果蔬汁。

4.原果蔬浆:是指用果蔬可食部分以打浆方法制得的没有去除汁液的浆状制品。

5.超滤澄清法:是一种机械分离方法,利用膜孔选择性筛分作用,在压力驱动下,把溶液中的微粒、悬浮物、胶体和高分子等物质与溶剂和小分子溶质分开。

6.高温装填法:是指在果蔬汁杀菌后,处于热状态下进行装填的,利用果蔬汁的热量对容器内表面进行杀菌,若密封性能良好,就能继续保持无菌状态。

7.低温装填法:是指将果蔬汁加热到杀菌温度之后,保持短时间,然后通过热交换器快速冷却至常温或常温以下,将冷却后的果蔬汁进行装填。

8.无菌包装:是指预先杀菌的食品,在无菌的条件下,充填并密封于无菌的容器中。

二、填空题1.果汁和蔬菜汁(简称果蔬汁),是指用新鲜或冷藏(少数用干果)水果和蔬菜为原料,经机械压榨或其他方法制得的汁液制品。

2.以原果蔬汁为基料,加水、甜味剂、酸味剂、香精等配料调制而成的制品称为果汁饮料或蔬菜汁饮料。

3.我国对果蔬饮料的分类有很多种,按生产工艺可分为采集型、提取型、配制型、发酵型;按状态可分为澄清型、混浊型、固体果蔬汁饮料、果粒饮料等;4.果蔬饮料根据原果蔬的种类可分为橙汁、苹果汁、梨汁、青梅汁、芒果汁、菠萝汁、柠檬汁、椰汁、番石榴汁、草莓汁、西番莲汁、胡萝卜汁、猕猴桃汁、洋葱汁、姜汁、菠菜汁、芹菜汁和青椒汁等。

5.根据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软饮料的分类》国家标准(GB10789—89),可将果蔬饮料归为八大类,即原果蔬汁、原果蔬浆(带果肉果蔬原汁)、浓缩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果肉果蔬汁饮料、果粒果蔬汁饮料、果汁水和其他果蔬饮料。

机械加工工艺试题

机械加工工艺试题

一、判定题(准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每小题1分,共10分)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

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央孔。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惫强度越高。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基准是()。

A.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B.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C.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D.工件的运动中央2.ESi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i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j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j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为增环的数目,N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C.D.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A.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B.螺纹磨床磨削螺纹C.旋风铣螺纹D.普通车床车螺纹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A.机床B.工件C.砂轮D.切屑5.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A.钻孔B.车孔C.镗孔D.磨孔6.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的结果。

()A.残余应力作用B.氧化C.材料成分不匀D.产生回火7.在车床上采用中心架支承加工长轴时,是属于哪种定位。

()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过定位D.欠定位8.零件配合性质的稳定性与的关系较大。

()A.零件材料B.接触刚度C.载荷大小D.加工表面质量9.大批量生产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形复杂的轴,其毛坯一般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食品:经过加工和处理,作为商品可供流通的食物名称。

2.有机食品: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3.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4.热杀菌: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

5.巴氏杀菌:在100℃以下,气压为62.8MPa,30min的加热环境中、使食品中的酶失活,并破坏食品中热敏性的微生物和致病菌。

6.商业杀菌:将食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达到杀死所有致病菌、腐败菌和绝大部分微生物,使杀菌后的食品符合货架期的要求。

7.D值:某一温度下,每减少90%活菌(或芽孢)所需的时间。

8.Z值:热力致死时间TDT值变化90%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9.F值:又称杀菌值,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

10.活菌残存数曲线:以纵坐标为物料的细胞数或芽孢数的对数值,以横坐标为热处理时间,得到的一条直线。

11.热力致死时间曲线:将在一定环境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恰好全部杀灭所采用的杀菌温度和时间组合。

12.热力致死时间(TDT):在某一恒定温度条件下,将食品中的某种微生物活菌(细菌和芽孢)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

13.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RT):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微生物的活菌数减少到某一程度所需的时间。

14.酸性食品(Acid food):指天然pH≤4.6的食品。

对番茄、梨、菠萝及其汁类,pH<4.7,对无花果,pH≤4.9,也称为酸性食品。

15.低酸性食品(Low acid food):指最终平衡pH>4.6,aw>0.85的任何食品,包括酸化而降低pH的低酸性水果、蔬菜制品。

16.非热杀菌:采用非加热的方法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使食品达到特定无菌程度要求的杀菌技术。

17.超高压杀菌:将100~1000MPa的静态压力施加于食品物料上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起到杀菌、破坏酶及改善物料结构和特性的作用。

18.脉冲电场灭菌:通过高电压脉冲作用于处于电极间的物料,达到杀灭物料中微生物的一种新型杀菌技术。

19.食品低温保藏:利用低温技术将食品温度降低并维持食品在低温状态以阻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

20.食品干燥: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过程。

21.喷雾干燥:采用雾化器将液料分散为雾滴,并用热空气干燥雾滴而完成脱水干燥过程。

22.食品浓缩:是从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的操作过程,也是溶质和溶剂均匀混合液的部分分离过程。

23.功率穿透深度De:微波功率从材料表面衰减至表面值的1/e时的距离。

24.辐照耐贮杀菌:低剂量(1kGy以下)的辐照能降低食品中腐败微生物及其他生物的数量,延长新鲜食品的后熟期及保藏期。

25.辐照阿氏杀菌:所使用的辐照剂量可以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到零或有限个数。

经过这种辐照处理后,食品在无再污染条件下可在正常条件下达到一定的贮存期。

26.辐射巴氏杀菌:所使用的辐照剂量可以使食品中检测不出特定的无芽袍的致病菌,延长食品保质期及改善食品品质等目的。

27.诱感辐射:射线与物质的作用,当射线的能量大于某一阈值时,可使被照射物产生诱感放射性。

28.腌渍保藏:将食盐或糖渗透到食品组织内,提高其渗透压,降低其水分活性,或通过微生物的正常发酵降低食品的pH值,从而抑制有害菌和酶的活动,延长保质期的贮藏方法。

29.保鲜剂:为了防止生鲜食品脱水、氧化、变色、腐败变质等而在其表面进行喷涂、喷淋、浸泡或涂膜的物质可称为保鲜剂。

30.脱氧剂:具有吸收氧气、减缓食品氧化作用的添加剂。

31.抗氧化剂:为了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一类物质。

32.扩散:是分子或微粒在不规则热运动下浓度均匀化的过程。

33.渗透:是溶剂从低浓度溶液经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过程。

34.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地透过溶剂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以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半透膜而使溶液得到浓缩。

35.食品发酵:在有氧或缺氧条件下,食品中糖或糖类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较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36.生物防腐剂:通过生物培养、提取和分离技术,从生物体获得的具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物质。

37.膜分离:过滤过程中半透膜有选择地透过某些溶质,使溶液中不同溶质达到分离。

38.食品冷冻保藏:39.最低生长温度:40.温度系数:物料的物理属性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速率。

41.冷害:当该品种温度低于贮藏温度时,生理活动受到障碍,组织受到破坏,产生冷害现象。

42.冻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43.真空冷却:使被冷却的食品物料处于真空状态,并保持冷却环境的压力低于食品物料的水蒸气压,造成食品物料中的水分蒸发。

44.冷耗量:冷却过程中食品物料的散热量。

45.起始冻结点:一定压力下液态物质由液态转向固态的温度点。

46.最大冰晶生成带:在1—-5℃的温度,大部分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的温度范围。

47.低共融点:溶液或食品物料冻结时在初始冻结点开始冻结,随着冻结过程的进行,水分不断地转化为冰晶,冻结点也随之降低,直至所有的水分都冻结,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水达到共同固化。

48.速冻:通过急速低温(-18℃以下)加工,食品组织中的水分、汁液不会流失,而且在这样的低温下,微生物基本不会繁殖49.气调贮藏:在一定的适宜温度下,保持较多二氧化碳和较少氧的空气环境,从而抑制苹果的呼吸作用,延缓变软、变黄、品质变劣和其它衰老过程,达到延缓果实寿命,获得较好品质的目的。

50.重结晶:冻藏过程中食品物料中冰结晶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都发生了变化,冰结晶的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的现象。

51.汁液流失:冻藏食品物料解冻后,从食品物料中流出的汁液。

52.冻结烧:经过长期冻藏的食品在表面或中心出现的褐变现象。

53.TTT:在不同冻藏温度条件下,保持一般食用或加工原料使用无妨的品质指标所经历的贮藏时间。

54.干耗:冻结食品在贮藏中由于组织中冰晶升华造成的重量减少。

55.中湿食品:有部分食品其水分含量达40%以上,却也能在常温下有较长的保藏期。

二、思考题(包含填空、简答题即论述题)1.食品罐藏原理将食品密封在容器中,经高温处理将绝大部分微生物杀灭,同时防止外界微生物再次入侵,从而使食品在室温下能长期贮存的食品保藏方法。

2.食品加热杀菌方法。

湿热杀菌是热杀菌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它是以蒸气、热水为热介质,或直接用蒸汽喷射式加热的杀菌法。

干热杀菌采用火焰灼烧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电热杀菌亦称"欧姆杀菌",它利用电极将电流通过物体,由于阻抗损失、介质损耗等的存在,最终使电能转化为热能,使食品内部产生热量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3.食品热处理常用的加热源的种类、特点和加热方式。

种类:电、气体燃料(天然气或液化气)、液体燃料(燃油等)、固体燃料(煤、木、焦炭)加热方式: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

直接方式:加热介质与食品直接接触。

间接方式: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通过换热器或其他中间介质加热食品。

4.食品热处理的作用效果。

正面作用:(1)、杀死微生物,主要是致病菌和其他有害的微生物。

(2)、钝化酶,主要是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酶等。

(3)、破坏食品中不需要或有害的成分或因子,如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4)、改善食品的品质与特性,如产生特别的光泽,风味和组织状态等。

(5)、提高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可利用率,可消化性等。

负面作用:(1)、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热敏性成分有一定的损失;(2)、食品的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的变化,如色泽,口味等;(3)、消耗的能量较大。

5.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2)、微生物生长和细胞芽孢形成的环境条件;(3)、热处理的环境条件(芽孢菌特性:干热、湿热、营养介质、酸)6.非热杀菌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食品的非热杀菌技术是指采用非加热的方法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和腐败菌,使食品达到特定无菌程度要求的杀菌技术。

化学杀菌(杀菌剂、抑菌剂和防腐剂等)。

物理杀菌(温度、压力、电磁波。

光线等)7.超高静压处理对微生物的作用有哪些方面。

(1)、改变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2)、破坏微生物细胞膜(3)、钝化酶的活性(4)、抑制生化反应(5)、影响DNA复制8.杀菌剂的种类。

杀菌剂按其杀菌特性可分为三类:还原型杀菌剂、氧化型杀菌剂、其他杀菌剂。

亚硫酸及其盐类属于还原型杀菌剂,由于其还原作用而具有杀菌及漂白的能力。

氧化型杀菌剂主要包括氯制剂与过氧化物。

它们具有氧化作用而显示其杀菌及漂白的能力。

9.热烫方法的分类。

热水热烫、蒸汽热烫、热空气热烫、微波热烫10.食品热杀菌常用的种类及其特点。

常压杀菌,加压杀菌,高压水煮杀菌,空气加压蒸汽杀菌,火焰杀菌,热装罐密封杀菌,预杀菌无菌11.食品的传热特性对于黏度不高的液体或汤汁中含有小颗料固体的食品,传热时食品会发生自然对流,热穿透的速率较快。

当容器内装的是特别黏稠的液态食品或固态食品时,食品中的传热主要以传导的方式进行,其热穿的速度较慢。

当食品的温度较低时,传热为热传导,而食品的温度升高后,传热可能以对流为主。

这类食品热穿速率随传热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12.罐头食品的一般加工工艺过程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包括清洗、清除非食用部分等)、预煮、调味或直接装罐、加调味液或免加、排气、密封和杀菌、冷却(包括保温、擦罐)等工序,最后完成罐头加工。

13.食品PH值与微生物耐热性的关系多数微生物生长于中性或偏碱性的环境中,过酸和过碱的环境条件均使微生物的耐热性下降。

大多数芽孢在中性范围内耐热性最强,PH低于5时芽孢耐热下降。

PH小于或等于4.6,或水分活度小于0.85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受到抑制,不会生长繁殖。

14.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般来讲,每种酶的酶活性有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下,其活性最高,偏离此最适温度时,温度越低,或者温度越高,其活性越小。

而且,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活以及变性。

食品绝大多数是酶是耐热性一般的酶,其作用的温度范围为0-60℃,最适的温度在37℃,通常对温度的耐热不超过65℃。

15.常见的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现象胀罐:酸度高产生氢气,形成氢胀;产酸产气,形成细菌性胀罐。

平盖酸坏:由残存微生物只产酸不产气的平酸菌引起。

黑变和发霉:微生物作用下,含硫蛋白质分解产生H2S,与罐内壁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以及容器损坏,原料不新鲜或没有及时加工,在密封前已经长霉。

中毒:为了避免中毒,食品杀菌时必须以肉毒杆菌作为杀菌对象16.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