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合集下载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5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5篇)

《最小公倍数》教案(通用5篇)《最小公倍数》篇1第一课时最小公倍数(一)一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一)教材第88 、89 页的内容及第91 页练习十七的第1 、2 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 ,宽2cm )与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教学实施1 .在数轴上标出4 、6 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 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

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 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 .引入公倍数。

( l )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 2 )观察:从4 和6 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

( 4 )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 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 和6 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3 .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 的倍数、6 的倍数、4 和6 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

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 .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 )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 ) 4 和6 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 )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 和6 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4 的倍数 6 的倍数4和6的功倍数5.引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

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的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第68—69页教材分析:最小公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同分做准备,本科创设了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地面的问题情境,共设有两个例题。

教材通过引例入手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通过例1和例2的教学找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知识,因此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不难。

但这节课的内容容易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产生混淆,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注意这两部分间的区别,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教法:教学引例时,让学生求出几组数的的最大公因数,为学习最小公倍数做了铺垫,同时出示了一个小探究,是学生理解题意:做什么,条件是什么。

有哪些要求。

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长方形纸片代替地砖,通过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现实意义。

通过引例学生独立完成例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2的教学,可以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继续独立学习,用列举法和线段图法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学法:学习引例时,学生可以根据题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代替地砖,在课桌上拼一拼,或者在之上画一画,可以自己操作,也可以同桌两人合作,拼出或者画出最小的正方形,在小组内交流,得知如果要拼出或画出更大的正方形,其边长应是最小正方形边长的倍数,由此认识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习例1,例2时,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4和6以及6和8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小组内讨论,互相启发交流,找出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9篇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9篇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最小公倍数说课稿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小公倍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0页例3。

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活动设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回顾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请你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2和148和9第一组: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数,可以先写出9的倍数,再从中圈出6的倍数,其中从小到大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组:因为14是2的倍数,所以14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三组:因为8和9只有公因数1,所以两个数的积72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教学例3。

这节课,我们一起利用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叔叔在装修房子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认真读一读,题目中有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呢?(出示例3)阅读与理解:王叔叔装修墙面用的墙砖是一个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要用许多块这样的长方形墙砖铺成一个正方形,而且墙砖必须用整块的,王叔叔想让我们帮着找一找,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其中最小是多少分米呢?可以怎么拼呢,一起试一试。

分析与解答:横着铺两块,我们先铺一行,铺成的图形显然不是正方形,再铺一行,也不是正方形,那么铺三行呢?铺成的图形是正方形吗?我们一起算一算,横着铺两块,它的长就是2个3,6分米,铺了这样的三行,竖着看就有3个2,它的长度也是6分米,不错,我们铺成了一个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最小公倍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最小公倍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最小公倍数》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14最小公倍数》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对之前学习的倍数概念的巩固,也是为之后学习更大数的最小公倍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倍数概念,能够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但是,对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的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

同时,教师也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求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4.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反馈,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含设计意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含设计意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含设计意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以及公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理解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材中,通过实例引入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后,教材又通过练习和应用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进行了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他们已经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但是对于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重点解释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让学生能够应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讲解:讲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021年整理〗《最小公倍数》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7

〖2021年整理〗《最小公倍数》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7
所以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探索新知
课件T
6和8的公倍数有24,48,72,…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24, 那么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是什么关系呢?
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1倍、2倍、3倍……
探索新知
课件T
短除法:
先把被除数对齐写出来,用两个数的公 因数去除,如果商还有公因数就继续往 下除,除到商的公因数只有1时为止,最 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的积就是 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A 较大的数 B 较小的数 C 它们的乘积
易错题型
课件T
选择。 两个非0的相邻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C)。 A 较大的数 B 较小的数 C 它们的乘积
错误分析:
当两个数互质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 的乘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的,所以本题 应选C。
学以致用
课件T
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还可以这样表示
4的倍数
6的倍数
4,8,12, 16,20,24,28,
32,36,40,…
6,12, 18,24,30,
36,42,…
探索新知
课件T
4和6公有的倍数有哪些呢? 4的倍数
6的倍数
4,8,12, 16,20,24,28,
32,36,40,…
6,12, 18,24,30,
36,42,…
4和6公有的倍数:12,24,36,…
求这堆糖至少有多少颗就是 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答:这堆糖至少有12颗。
学以致用
课件T
如果这些学生的总人数在40人以内,可能是多少人?
咱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 可以分成9人一组,都正好 分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以及公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应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于倍数和公倍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时候,他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主动探究。

但是,对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求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倍数和公倍数的概念,引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讲解: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求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2.3 最小公倍数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2.3 最小公倍数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2.3 最小公倍数|冀教版一、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第2章第3节——最小公倍数。

那么,什么是最小公倍数呢?最小公倍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公共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这一节我们要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法和应用。

二、概念最小公倍数,简称最小公倍数,也叫做最小公因数、最小公因数。

在我们学习分数的时候,曾经提到了,分数的分母就是最小公倍数。

其实,不光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有最小公倍数。

比如数字3和4,它们的公倍数有6、12、18等等,其中6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求法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出每个数的质因数,然后将它们的公共质因数相乘,再乘上各自剩余的质因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比如求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得到10=2×5,12=2×2×3,则10和12的公共质因数是2,各自的剩余质因数分别为5和2×3,因此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2×2×3×5=60。

2.倍数法从两个数中的较大数开始,不断加上其本身,直到找到既能被其中一个数整除,又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最小数,这个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比如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8的倍数依次是8、16、24,而6的倍数依次是6、12、18、24,因此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4。

3.公式法若a、b是两个数,则它们的最小公倍数lcm(a,b)为:(a,b) = a×b / gcd(a,b)其中gcd(a,b)表示a、b的最大公约数。

比如计算6和8的最小公倍数,先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gcd(6,8)=2,带入公式可得lcm(6,8)=6×8/2=24。

四、应用最小公倍数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比如:1. 分数的通分分数的通分就是求其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比如分数1/3和2/5通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15,则通分后分数为5/15和6/15。

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掌握使用短除法求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求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约数和倍数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 概念讲解1.最大公因数:两个或更多个数中,最大的能整除这些数的数。

2.最小公倍数:两个或更多个数中,最小的能被这些数整除的数。

3. 短除法的概念与步骤1.短除法,也称欧几里得算法,是求解最大公因数的一种方法。

2.短除法步骤:1.用数a除以数b,得到商q和余数r。

2.若r等于0,则b就是最大公因数。

3.若r不等于0,则用b除以r,再得到商q1和余数r1。

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余数等于0为止,此时b就是最大公因数。

4. 案例分析以求36和64的最大公因数为例,介绍使用短除法求解的具体过程:步骤3664原式3664第一次36÷64=0余3664÷36=1余28第二次36÷28=1余828÷8=3余4第三次8÷4=2余0最后余数为0,因此36和64的最大公因数为4。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们自行尝试使用短除法求解其它数的最大公因数,并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6. 最小公倍数的求解1.最小公倍数的求解方法:1.求出其中一个数的所有倍数。

2.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中与第一个数的倍数相同的最小的那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以12和16为例,介绍最小公倍数的求解过程:1.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84,96...2.16的倍数有:16,32,48,64,80,96...3.因此,12和16的最小公倍数为48。

7. 案例分析以18和24为例,介绍最小公倍数的求解过程:倍数182411824236483547247296因此,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为72。

8.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们自行尝试使用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教育资料】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1

【教育资料】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1

【教育资料】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

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

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

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

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

(后述)(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最小公倍数的说课稿精选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一、引入: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

点评: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二、新授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

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

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办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

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

(2)学生讨论(3)学生汇报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生①:用纸条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

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生②:用数轴证明。

(学生在展台演示)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生:简洁清楚。

师:有的小组用的是摆纸条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数轴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③:找倍数的方法证明。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学校:城镇学校说课人:晁媛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

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说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思维能力目标: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几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课堂教学模式:生本课堂模式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环节1、课前三分钟(学生组织)2、课堂复习(教师组织)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分别组织的复习,一方面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回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较自然地进入探究性学习的状态。

3、教师谈话:从四月一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兰一家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2023人教版数学五年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共四篇)

2023人教版数学五年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共四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一课。

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

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在不同的学校、班级进行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

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

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脚手架”。

通过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

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

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

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作业纸多张和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法和学法:加点理念课堂上我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这节课我按照下面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动手操作,建立概念;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实际应用,回归生活;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首先我从游戏中引入,我把枯燥的倍数复习设计成“抢倍数的游戏”。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在数学教学中,最小公倍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因数、倍数以及数论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最小公倍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从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入手。

最小公倍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例如,对于整数6和8,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4。

这是因为24是6和8的倍数,并且没有比24更小的数同时是6和8的倍数。

接下来,我们探讨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最小公倍数具有以下特点:1. 它是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倍数。

2. 它是所有共有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 任何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可以通过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来计算。

在讲解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之前,我们先介绍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例如,对于整数6和8,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2。

这是因为2是6和8的因数,并且没有比2更大的数同时是6和8的因数。

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最大公约数来实现。

具体方法如下:1. 首先,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2. 然后,将两个整数的乘积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的商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我们要计算6和8的最小公倍数。

首先,我们找到6和8的最大公约数,即2。

然后,我们计算6和8的乘积,即48。

最后,我们将48除以2,得到24。

因此,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在实际应用中,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例如在计划活动时协调不同的周期性事件,或者在数学问题中找到整数的特定倍数。

最后,我们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这些练习题将包括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使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最小公倍数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找最小公倍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整数的基础上,引入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通过寻找数对的最小公倍数,让学生了解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应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小明家的电视每隔5秒亮一次,而小红家的电视每隔3秒亮一次。

如果两家电视同时关掉,那么下一次两家电视同时亮的时间是多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从而引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 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通过引入数对的概念,解释最小公倍数的定义。

示例: - 数对(a,b)表示两个数a和b。

- 最小公倍数是指能被a和b同时整除的最小正整数。

引导学生探索几组数对的最小公倍数,如(2,3)、(4,6)等。

3. 求解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方法一:分解质因数法引导学生回顾分解质因数的步骤,结合例题演示如何用分解质因数法求解最小公倍数。

示例: - 求解最小公倍数(12,18)步骤: 1. 分解因数:$12 = 2 \\times 2 \\times 3$,$18 = 2 \\times 3 \\times 3$。

2. 取最高指数:$2 \\times 2 \\times 3 \\times 3 = 36$。

3. 得到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12,18)=36。

方法二:列举法通过例题演示如何用列举法求解最小公倍数。

示例: - 求解最小公倍数(15,20)步骤: 1. 列举倍数:15的倍数为15,30,45,60,...,20的倍数为20,40,60,80,...。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张家中心小学张艳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

求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

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教材例2教学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材采用“找”的方法,找出两个整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这一改进,不仅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因为不需要讲解两个数的公有质数、特有质因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关系,而且也符合学生学习通风实际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

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法和学法: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这节课我按照下面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复习旧知;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实际应用,回归生活;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一)、复习旧知首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引入新知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我们把6叫做3和2的最小公倍数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预设4-5分)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3的倍数和2的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最小公倍数》。

一、说教材
《最小公倍数》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1页的内容。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为今后学生学习“通分、约分”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基础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

通过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

学生通过探索以后,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

教学准备是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生准备练习本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激思引探,教学新知;尝试应用,方法提炼;练习应用,总结梳理。

三、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我在教学开始,通过师生谈话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 小明一家游玩结束时的对话,小明的妈妈工作3天休息一天,爸爸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

那么在这8月份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学生相互议论后,男女同学分工合作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在这里我改变了教材中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
(二)激思引探,教学新知:
这部分进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最早的一天”分别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修改并完成板书: 4的倍数:4、8、12、16、20、24、28……
6的倍数:6、12、18、24、30……
4和6的公倍数:12、24……
其中最小的一个:12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知识,而是为了生长知识。

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出来的数学。

因此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通过这样安排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紧接着我又通过图示法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公倍数的无限性和最小公倍数的特点,这样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一体验让学生总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进行板书。

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完成后揭示课题。

(三)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虽然学生知道了求最大公因数的算理、算法,根据知识的迁移规律可类推出“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算法,但学生个体的类推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我设计了“尝试题”,为之提供主动构建的过程,从而使“有意义学习”的实现成为可能。

尝试题: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

在这里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列举法、小数翻倍法、大数翻倍法、短除法。

学生经过自学尝试,有的学会了算法,但讲不清算理;有的在算理算法的理解和领悟上均存在障碍。

基本处于“悱”、“愤”状态,为此,我抓住时机,对题目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进行精讲。

先让同学们把12和18分解质因数,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教师板书其结果:
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理解12和18相同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并讨论明确: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要包含它们全部公有的质因数(1个2和1个3)以及各自独有的质因数(2和3)就可以了。

所以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2×3×2×3=36。

接着学生讨论理解2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
完成理解后,板书介绍短除式写法。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中我一直把算理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最小公倍数方法的线索,同时,把算法的多样化作为教学中的另外一个目标。

从而深入研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并使短除法成为学生又一次知识的升华。

学生用短除法求出6和15的最小公倍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让学生总结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四)练习应用,总结梳理:
(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完善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受到锻炼,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
填空:①A=2×3×5 B=3×5×7 A和B的最小公倍数为:( )
②A=2×2×5 B=( )×5×( ) A和B的最小公倍数为:2×2×5×7=140
2.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43页自主练习第1题
判断(1)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2)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深化练习:
说一说下面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那些数的公倍数?
5、10、30
4.通过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体会?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为此,在课尾通过以上设问,引导学生梳理本
节课的探究内容和过程,让学生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安排的。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