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
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
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帮助编撰者有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全书贯1362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
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战国时代)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后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史学巨著,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喜欢编辑旧事以成编。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历年图》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盖周、秦二朝,当时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满意,于是下令在崇文院内设置书局,将颖邸旧书2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并供给笔墨、缯帛、费用、餐点、果物等服务,要他继续写下去,并准许他借阅皇家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书。
于是司马光就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居家极其简陋,夏天闷热难堪,汗水常滴在草稿上,请匠人另辟一地下室,“常读书于其中”,“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每夜秉烛著书,生病时亦不休息。
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说:“先王曰,死生命也。
”就这样过了15年不问政事的著书岁月。
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治理”。
“通”则意谓著博通古今的“通史”,“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以史为镜)。
宋神宗亲自作了一篇序,赐给司马光。
这篇序后来保护《通鉴》免遭毁版的灾难。
《资治通鉴》编修工作艰巨,先由助手搜集资料和编写初稿,然后由司马光综合全书,加以增删,再由司马康检订文字。
首先,在资料搜集方面,单是正史有十七种,参考的野史,谱录,别集,碑志等杂史有三百多种,加上龙图阁等藏书,可以想见当时资料之丰富。
清人袁枚称:“李邺侯北伐之谋,保储之谏,辨建宁之冤,保李晟、马燧之功,新、旧两《书》俱不载入……微温公《通鉴》取李繁《家传》大为阐扬,则邺侯一代伟人,几乎黯然无色。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介1. 背景介绍《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史书籍中最重要的一部,被誉为“史家之宝、文秘之绝、详录发辨、参参而论之”,作为一部通史,涵盖了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60年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该书由司马光所著,是北宋至南宋期间的一部重要史书,完成于公元1084年。
2. 作者背景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子长,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出身于山东省东平县的一个士族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勤奋。
司马光曾任官至翰林学士和枢密副使等要职,对于当时的政治和历史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研究。
作为长期致力于历史研究的学者,司马光花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编纂《资治通鉴》,对历代君臣、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细描述,使得该书成为中国古代最权威的通史之作。
3. 《资治通鉴》的目的和特点目的《资治通鉴》的目的是记录历史、分析事理、叙述道德,既立足于实际,又超越时空。
它力求客观、公正地记录历史事件,追求事实真相,对历史中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精致的分析,呈现给读者一个全面且有深度的历史画卷。
特点•系统全面:《资治通鉴》从周代开始,一直到五代十国的末年,按照时间顺序逐年叙述中国历史,几乎涵盖了这一时期的所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这种系统性使得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客观公正:作者司马光以善于探究真相和求实问是的精神态度,拼凑了珍贵的史料和先人留下的史书,力求客观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尽可能还原历史事实,使读者可以获得一个较为客观的历史观。
•思想深邃:《资治通鉴》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对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
司马光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清晰而具有启发性的思考和观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食粮。
•警示作用:《资治通鉴》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和解析,更是对今天和未来的警示。
通过对历代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和人物命运的呈现,司马光告诫我们要以史为鉴,不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王夫之论《资治通鉴》原文翻译
王夫之论《资治通鉴》原文翻译目录一、王夫之简介二、《资治通鉴》简介三、王夫之对《资治通鉴》的评价四、王夫之论《资治通鉴》原文翻译及解析五、总结正文一、王夫之简介王夫之,字子真,号船山,明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博学多才,对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均有精湛的研究,且具有高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王夫之的著作颇丰,其中《船山全书》、《船山诗文集》等影响尤为深远。
二、《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 294 卷,记载了自公元前 403 年至公元 959 年,跨越 1363 年的历史。
这部书以其严谨的史学态度、广泛的历史内容、独特的编纂方法,成为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杰作,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三、王夫之对《资治通鉴》的评价王夫之对《资治通鉴》评价极高,他认为这部书是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历史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夫之还认为,《资治通鉴》的编纂方法,即以年为经、事为纬,既有史家的客观态度,又有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对于后世历史著作的编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王夫之论《资治通鉴》原文翻译及解析王夫之在《船山全书》中,有一篇题为《论〈资治通鉴〉》的文章,其中他对《资治通鉴》的评价以及对书中内容的解析,颇为精辟。
原文翻译如下:“《通鉴》者,司马光以一代之治乱,为万世之师法,包括宇宙,统会古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国之治乱,民之休戚,无所不包,无所不贯。
光之志,欲以一代之治乱,为万世之师法,其意甚远,其规模甚大,而其文辞之雅驯,又足以动人。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夫之对《资治通鉴》的高度评价,他认为这部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著作。
王夫之还认为,《资治通鉴》的编写方法,即以年为经、事为纬,为后世历史著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总结王夫之对《资治通鉴》的评价,既体现了他对这部伟大历史著作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史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资治通鉴》简介
第一节 概 述
• 编年体是古代编撰史籍的最早体例。 • 所谓编年体,就是按年月顺序编写的一种史书体裁。即
“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远 近、别异同也”(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编年体史书的优缺点
• 编年体史书,以年月为经, 以事实为纬,将同时发生 的历史事件备载一处,便 于比较、了解各史事之间 的关系。使读者对史事发 生经过的时间十分清晰。
编年体史书的发展
• 《资治通鉴》的产生,打破了汉唐以来编年体史籍相对沉 寂的局面,此后,在史学界又掀起了一股“编年热”,产 生了大批仿通鉴的编年体史著,如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 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徐梦莘的 《三朝北盟会编》、清代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及夏燮的 《明通鉴》。
第二节 重要史籍介绍
• 如《春秋》只记鲁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 鄢”六个字,而《左传》写了六百多字。
• 《春秋》虽为编年,但仅记事目,无内容,最少 的事只记一个字。而《左传》则有言有行,有故 事内容,有直叙有概述,也有追叙,并有分析评 论,可称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赡有体的编年体史 书。
《左传》
• 《左传》除了记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史事外,还包括许多 古史传说。反映了一些进步思想,如轻视鬼神,注重人事, 不主张臣民绝对效忠君主等。
《公羊传》
• 中国古代与《左传》、《谷梁传》 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 又称《春秋公羊传》。
• 旧说创始于子夏弟子齐人公羊高, 西汉景帝时得立于官学。其大师 胡毋生、董仲舒等任博士,专门 从事研习、讲授之业。武帝时贫 苦儒生公孙弘因通晓该书竟得官 至丞相,其后学者益众,遂为汉 代显学。
• 该书援引前人解“经”成说颇多。 由于它写成于汉初,用的是汉代 通行文字今文,故属今文经,并 为今文经学的主要经典。
资治通鉴名词解释
资治通鉴名词解释一、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通史,由宋代司马光撰写,成书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年至1064年)。
全书共294卷,以帝王时代为主线,纵贯自汉高祖刘邦到隋文帝杨坚的历史,涵盖了2200多年的时间。
二、资治通鉴的特点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通史,有以下几个特点:1. 纪事本末资治通鉴以纪事本末为主要特点,即记录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结果。
它详细叙述了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力求客观、准确地还原历史。
2. 借史以鉴今资治通鉴强调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导当代社会的治理和管理。
司马光希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总结,揭示历史的规律和规范,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警示。
3. 排斥特殊立场资治通鉴在撰写过程中力求客观中立,排斥个人主观立场和政治倾向。
司马光在撰写时不谋私利,不迎合权贵,力图保持独立的学术立场。
4. 以时间为序资治通鉴以时间为序,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历史事件。
这种时间序列的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前后关系,掌握历史的脉络。
三、资治通鉴中的名词解释1. 帝王时代帝王时代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者时代,主要是指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到晚清帝制覆灭为止的历史时期。
资治通鉴以帝王时代为主线,记录了辽、宋、金、元、明等历代帝王的治国策略、政治斗争、战争纷争等。
2. 纪事本末纪事本末是指记录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结果。
资治通鉴以纪事本末为主要特点,通过详细叙述每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3. 借史以鉴今借史以鉴今是指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导当代社会的治理和管理。
资治通鉴强调历史的规律和规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研究和总结,揭示历史的智慧,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警示。
4. 客观中立资治通鉴在撰写过程中力求客观中立,排斥个人主观立场和政治倾向。
司马光在撰写时不谋私利,不迎合权贵,力图保持独立的学术立场。
资治通鉴
句子翻译
晞遣骑收潘滔,滔夜遁, 得免;执尚书刘曾、侍中程 延,斩之。
答案: 苟派骑兵拘捕潘滔,潘滔连夜逃跑, 得以逃脱。苟抓住尚书刘曾、侍中程延,把 他们都杀了。
竹林七贤分别是?最小的又是谁?
谯郡人嵇康、陈留人阮籍、阮籍的侄子 阮咸、河内人山涛、河南人向秀、琅邪 人王戎、沛国人刘伶 最小的的是王戎
嵇康在钟会要走的时候冷冷地问道:“何 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无可奈 何地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两句什么意思?嵇康为什么这么说? (5分)
嵇康意思是说,想打听什么来的?见到了什 么走了? ”钟会意思是说,想听到应听到 的而来,见到了所见到的才走。 嵇康和向秀这样奚落钟会,是为了发泄对司 马氏弄权的不满,也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反 抗。
句子翻译
浚戎卒八万,方舟百里, 鼓噪入于石头,吴主面缚舆 榇,诣军门降。
答案:
这一天,王浚的八万士兵,乘着相连百里的战船,擂鼓呐 喊进入石头城。孙皓,让人反绑了双手,把棺材装在车上,带 领一批东吴大臣,到王浚的军营前投降。 miàn fù yú chân 在车上。表示不再抵抗。 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把棺材装
进入答题第一环节 必答题
答题规则:答对加5分,答错扣3分
2 5 6 1 9 87
34
句子翻译
晞怒,表求滔等首,扬言:“司马 元超为宰相不平,使天下淆乱,苟 道将岂可以不义使之!”
答案: 苟晞发怒,表奏索求潘滔等人的头颅,扬言道: “司马元超身为宰相而不公正,造成天下混乱,我 难道能够不坚持正义而听任他?”
句子翻译
浚解缚焚榇,延请相见。 收其图籍,克州四,郡四十 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兵二 十三万。
答案: 王浚替孙皓松了绑,焚烧了棺材,请他相见。 晋接收了吴的地图、户籍,攻克了吴的四个州,四 十三个郡,五十二万三千户,二十三万名士兵。 图集:地图典籍文字等
《资治通鉴》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资治通鉴》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资治通鉴》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简称《通鉴》。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资治通鉴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为第一部纪传体体史书,但只记载春秋时期的史事),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资治通鉴》及续编解析
司马光的主张虽然偏于 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 在“守常”基础上的改 革方略。王安石变法中 出现的问题,如新法不 能有效落实和用人不当 等情况,从侧面证明司 马光在政治上还是老练 稳健的。
(二)、体例与成就 1、体例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 一部杰出的编年体通史。 是宋代史学的一项光辉的 成果。全书记事上起周威 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 年(959年),共记载了16 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 经19年编辑完成。
2)纪年问题 司马光说:“据汉传于魏,而晋 受之;晋传于东,以至于陈,而 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 而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 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年号以记诸国事,非 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南北朝时全用南朝年号。 一年里有几个年号时,司马光就 用下半年这一年号。
(一)作者简介及成书经 过 1、作者简介
行状,汉朝称“状”, 元代以后称之“行状” 或“行述”(也谓之 “事略”)。叙述死者 世系、生平、生卒年月、 籍贯、事迹的文章,常 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 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 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 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 先生。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 氏传》。 经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神 宗、哲宗五朝。 其一生历经5个时期: 1)20岁之前,读书求学。 2)20-45岁,仁宗年间中进士, 时才20岁,入仕途,始修史; 3)45-49岁,英宗朝,《资治 通鉴》准备时期,作《通志》八 卷,起于东周威烈王,迄于秦二 世;进于神宗,赐名《资治通 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 道”。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古文二则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简介素材 语文版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字君实,北宋陕州下县(今山西夏县)人。
19岁中进士,神宗熙宁(1068—1077)初,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
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司马光在学术上的不朽贡献是,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其他著作有《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和《稽古录》。
《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间1362年的历史。
参加编写的还有史学家刘、刘恕、范祖禹等人,所有文稿由司马光整理、删削、润色而成。
《资治通鉴》体例严整,网罗宏富,文笔简洁流畅,博约得宜,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史学名著。
人们可以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历史经验。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简介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简介篇一:[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下面是关于资治通鉴的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资治通鉴·肥水之战》原文太元七年。
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
”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
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
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
以臣观之,未可图也。
”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
伐之,必有天殃。
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
天道幽远,未易可知。
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
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某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
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
”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
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
吾当内断于心耳!”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
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
”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
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
”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
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
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
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
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
历史文献:《资治通鉴》简介
历史文献:《资治通鉴》简介一、背景介绍《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编年体巨著,由北宋司马光在公元1084年开始撰写,历时19年完成。
该书以汇纂历代正史、编年列举为主要手法,对中国自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间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记录和分析。
二、作者: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子长,号东篱,北宋政治家、学者和文化名人。
他出生在一个世家之家,在政治上有着较高的地位。
司马光还是大名府进士科考试的状元,可谓才华出众。
他撰写《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为了补正朝廷官修史书疏漏之处,并通过详实的记录与总结来呈现中国历史。
三、内容架构《资治通鉴》共分294卷,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涵盖了五个主要的斯斯皆备切事京不丁匠户会会社样本省部类等项目。
1. 式部尹抄集:本书的前37卷,主要是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的历史。
2. 近朱者赤:第38卷至163卷,记述北宋时期李煜、赵简纪、范仲淹等人的历史。
3. 残烛余息:第164卷至213卷,着重描述杨延昭、岳飞等人塞草麻益基对修历史文献之功的考察。
4. 洗经易义:第214卷至255卷,记录金朝时期文臣武将楚辽契约册形貌和稽留备限板业多广发空无骨蒙马旗只敢啄人怕因阴课童的生活状态情况焦作相关信息一口门越南青木明年起确保36多胡服务价格大明商时切准确规定 5. 剩菁遗萼:第256卷至294卷,总结了南宋文臣政治家林则徐、吕惠卿等人。
四、影响与价值《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编年体巨著的典范之一。
它以全面、客观、精炼的文字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
其研究方法和体例也为后世编纂史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于后来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资治通鉴》的文风简练明快,逻辑严密,是古代历史教材之一。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等重要事件,以及国家兴衰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总而言之,《资治通鉴》作为一部权威的历史文献,在珍贵地记载了中国几百年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史十大经典书籍
中国史十大经典书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
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承,使得学术研究和相关的著作非常丰富。
如果你感兴趣了解中国历史,以下是中国史十大经典书籍。
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官员司马光。
它记录了从夏朝到南宋末年的中国历史,涵盖了三千年的历史,可谓是中华民族史的良心之作。
2.《史记》《史记》是汉代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由司马迁创作。
它涵盖了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以及对后来历朝历代的考察和评论。
它被认为是中国史的百科全书。
3.《通鉴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记载了历代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通过详细的描述、分析和总结,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画卷。
4.《资治五代史》《资治五代史》记录了从唐朝末年到后来五代十国的历史,以及南北朝的历史。
它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势力对比和政治演变的重要参考。
5.《唐书》《唐书》是唐朝时期的史书,它记录了唐朝的历史。
在这部著作中,我们看到了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也能发现唐朝在一些方面的缺点。
6.《宋史》《宋史》是南宋时期的史书,它记载了宋朝的历史。
在这部著作中,我们看到了宋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以及宋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7.《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虽然被误认为是一本历史书,但它对于了解中国历史的文学、传说和民间故事有重要意义。
8.《红楼梦》《红楼梦》是另一本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描述了中国清朝中期的一个封建世家的历史。
它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描述人性和风俗习惯方面有很强的生动感和深刻洞察力。
9.《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收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
《论语》中的论述,涉及到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社交礼仪、个人修养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10.《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作者是老子。
它主要讲述的是人类生活的道德、哲学、文化和生活方式。
原题目:《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名著,你读过吗?
原题目:《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名著,你读过吗?简介《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名著,由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而成。
它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了从周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通史。
阅读体验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非常喜欢阅读《资治通鉴》。
不仅因为它为我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还因为它在叙述历史事件时的独特角度和深度分析。
《资治通鉴》的特点之一是它在编年体的基础上,注重了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司马光在书中不仅呈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和政治动态,还分析了这些事件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历史认知。
另外,司马光的叙述方式也很吸引人。
他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准确表达出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他对人物的描写深入细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同时,他在事件描述中也不乏幽默和讽刺,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既有严肃的历史叙事,又富含娱乐性和阅读的愉悦感。
对历史的启示《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籍,更是对我们现代人有很多启示的作品。
首先,通过阅读《资治通鉴》,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的循环性。
历史上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和人性弱点在不同的时期不断重演,这让我们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避免重复犯错的必要性。
其次,这本书也警示着我们对于权力的警惕性。
司马光在书中揭示了许多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的案例,这对于我们理解权力的本质和权力运作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阅读《资治通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
这本书系统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我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角度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深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结语《资治通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古代历史名著,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还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多启示。
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读《资治通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志、资治通鉴
一、《宋史》介绍
1、作者及成书经过 《宋史》是元朝末年的一部官修史书,元脱脱等撰。元初因对正统问题的看 法不一致,故未成书。元顺帝时,脱脱为相,主持修史,决定三国各为正统, 各系年号,设局修三史。脱脱任都总裁。另有史官二十三人,专门负责纂修 《宋史》,其中出力最多的是欧阳玄。 2、体例与内容 《宋史》记事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赵匡胤称帝,终于南宋赵昺(bing) 祥兴二年(1279),共计320年历史。 全书共496卷,其中本纪47卷; 志162卷,共十五种,卷数之多,为中国史书所仅见。其中地理、河渠、职官、 兵、刑法、艺文等志尤为重要。 表32卷,有两种,一为《宰辅表》,二为《宗室世袭表》。 有列传255卷,记载了两千八百余人的事迹。《道学传》为《宋史》所独创, 为前史所无。 3、成就 体例完备,纪、传、表、志俱全。总结了元以前各种纪传体史书编纂的经验, 对各种体例上的问题都处理比较好。 材料可靠而丰富。宋代史料最为详备。 缺点:繁芜杂乱。
五、《通志》介绍 2、体例与内容 《通志》200卷,分帝纪18卷,后妃传2卷,年谱4卷,略52卷,世家3卷, 宗室传8卷,列传98卷,载记8卷,四夷传7卷,其中后妃、宗室、四夷, 均属列传。实际分六体,即纪、传、年谱、略、世家、载记。 二十略是通志的精华,即《氏族略》5卷、《六书略》5卷、《七音略》2 卷、《天文略》2卷、《地理略》1卷、《都邑略》1卷、《礼略》4卷、 《谥略》1卷、《器服略》2卷、《乐略》2卷、《职官略》7卷、《选举 略》2卷、《刑法略》1卷、《食货略》2卷、《艺文略》8卷、《校雠略》 1卷、《图谱略》1 卷、《金石略》1卷、《灾祥略》1卷、《昆虫草木略》 2 卷。二十略起自上古,下引至唐,有的至北宋。《氏族》、《六书》、 《七音》、《都邑》、《昆虫草木》五略是以前正史中所没有的。但真 正属于郑樵独创的是《六书》、《七音》、《校雠》、《图谱》、《金 石》等五略,属于学术文化史领域。 《通志》纪传部分,包括世家、载记在内,是自上古至隋的人物传记。 《通志》的年谱起于三皇,迄唐高祖武德元年。 郑樵还特别强调图表的作用。(包括图谱和年谱)
《资治通鉴纲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资治通鉴纲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资治通鉴纲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资治通鉴纲目》,简称《朱子纲目》,或称《纲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资治通鉴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
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为第一部纪传体体史书,但只记载春秋时期的史事),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