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IATF16949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程序(含乌龟图)
文件名称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XC - 04 版本:A 编制部门品管部编制日期:2020.07.08页码:1/31.目的为及时有效的处理不合格。
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和清除实际的或类似的不合格,实现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已发生的或类似的不合格所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3.定义3.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
3.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生的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
4.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过程图或过程乌龟图如何做(方法/程序/技术): 1.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管理程序2.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过程管理目标: 1. 纠正措施结案率100%过程责任者: 品管主管,其资格见《岗位职务说明书》 使用资源:1.电脑系统2.电话3.复印机过程风险控制: 不合格未及时有效处理,纠正措施未结案。
过程输入:1.公司内部发生的不合格或类似的不合格信息2.客户反馈的信息过程输出:1.不合格处理结果2.相应的纠正措施成果3.纠正措施实施的相关记录过程顾客:内部和外部客户 输入部门:内部和外部客户 支持部门:各部门MP 与不合格纠正措施管理过程制控险风门部口接文件名称 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XC - 04 版本:A 编制部门 品管部编制日期:2020.07.08页码:2/3序号不合格纠正措施作业流程 权责部 门/人作业要求参考文件/ 使用表单5.1各部门5.1.1内部不合格: a.进料检验不合格时 b.制程中出现质量异常时 c.成品或出货检验不合格时 d.产品审核不合格时 e.数据分析发现异常时 f.其他不合格情况发生时 5.1.2外部不合格客户投诉/退货发生的不合格按《客户投诉/退货管理程序》进行评审和实施纠正措施《客户投诉/退货管理程序》5.2相关部门 5.2当发生上述不合格时按《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进行评审和处置,当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依以下步骤实施。
IATF16949不合格纠正措施程序
3.3责任部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4管理者代表:有关内外审核、管理评审不合格项的纠正和措施跟催和有效
性验证。
4.0定义
4.1纠正/预防措施:为防止不合格现象再次发生而采取的对策。
5.0工作程序
5.1生产过程、客户投诉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
5.1.1供应商出现来料品质异常时,由品质部发出《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给物料部要求供应商分析其品质异常原因,并限期回复纠正/预防措施,由品质部跟进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5.1.2 首件确认连续三次以上不合格,制程中多次出现品质异常或发生较严重的品质问题时,由IPQC发出“纠正、措施报告”经生产部门签收后,即时分析不良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在要求反馈的时间内回复,品质部IPQC追踪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生产部会同相关部门商讨拟订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纠正措施程序
文件编号QTBJ-QP-014
版本版次C/0
制订部门品质部
制订日期2016.05.05
制订
审核
批准
温馨提示:本文件为本公司机密文件,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外借或复印!
修订记录
制定/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摘要
页次
版本/版次
总页数
2010-06-18
首次发行
--
A/0
4
2014-03-01
架构、流程优化全面更新升版
5.1.7品质异常产生的不合格品依《不合格输出管理程序》处理,纠正、措施所引起的图纸更改或制程变更等事项按《变更管理程序》处理。
5.2内审、外审纠正、措施的执行。
5.2.1内审不合格时,由内审员填写“内审不合格项报告”,要求责任部门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内审员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212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1、目的为对检测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项和潜在的不合格进行识别、控制,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项发生或再发生,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偏离质量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方针和程序时,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使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2、范围适用于存在的和潜在的不合格项的识别与控制,消除已发现的、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发生、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职责3.1质量技术科负责组织实施不符合工作和潜在的不合格的识别,负责纠正措施的策划或要求、监督实施、跟踪验证或评审有效性,并跟踪其处理结果;3.2责任部门负责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组织实施;3.3质量负责人负责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审批。
4、程序4.1不符合、偏离规定的工作的识别4.1.1检测人员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发现偏离予以记录。
质量监督员通过对检测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责成责任人立即纠正。
4.1.2报告审核和签发人通过对报告进行审核,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及时记录,并反馈到质量技术科。
4.1.3各部门将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汇总后报质量技术科。
4.1.4质量技术科通过对各部门反映的情况,以及客户的抱怨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内部审核频次的建议,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1.5质量技术科组织内审员进行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记录;对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监控,记录和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
4.1.6质量技术科就技术和质量管理两个方面收集、识别潜在的不合格信息,包括运作趋势和风险分析以及能力验证结果在内的资料分析。
4.2不符合、偏离规定工作和产品的评价4.2.1质量技术科对所有发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严重性,个别的、偶然发生的、少量偏离文件规定,不会影响到报告质量的为一般不符合项;4.2.2对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系统性缺陷,直接造成报告质量不合格的活动为严重不符合项;4.2.3报告上出现不符合项或不符合顾客正当要求的报告为不合格产品。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
1.程序流程图
不合格品
评审
返工方案制定纠正措施制定预防措施
实施
N
检查
Y
合格
2.过程
1)施工班组、施工员认真自检,质检员加强专检和巡检,及时发现不合格品,使不合格品控制在初始阶段。
2)发现一般不合格,质检员下达质量检查意见通知单,由施工员立即组织纠正,并经质检员复查证实纠正有效。
3)严重不合格,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应组织评审处置会,分析原因,制订返工方案并由相关专业施工负责人组织实施,使工程质量重新符合规定要求。
项目质量部、工程部参加评审处置会议。
4)项目部发生质量事故应逐级上报到公司总工程师。
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
5)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只限于返工和报废拆除重新施工,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不得采用返修、降级使用和让步接收的处置办法,确保工程质量100%符合规定要求。
6)发生严重不合格、反复发生一般不合格,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应责成相关
专业施工负责人分析原因,制订纠正措施并认真实施,消除发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7)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收集各类工程质量信息并批转到相关专业施工负责人,专业施工负责人制订预防措施,消除产生不合格的潜在原因,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
《不合格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不合格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xiexiebang1目的为建立能够迅速发现检测中的差错和偏离质量文件时的反馈机制,及时予以纠正,并采取补救和预防措施,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质量体系运行中发现检测中有差错或偏离质量体系时的反馈及纠正和预防。
3职责3.1公司总经理批准纠正措施的执行。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核纠正措施。
3.3不合格发生的责任部门提出并落实纠正措施。
3.4质量监督员负责日常监督,提出纠正要求,填写不合格工作记录,要求不合格责任人改正,并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4工作流程4.1不合格工作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发现:①质量监督员日常监督工作;②用户投诉;③技术校核;④内部和外部审核;⑤管理评审;⑥外部比对试验或能力验证结果;深圳培训网xiexiebang⑦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审核。
4.2出现不合格工作的原因,在以下几种:①人员差错;②仪器设备差错,校准失控;③环境条件失控;④方法差错;⑤消耗性材料差错;⑥分包失控;⑦数据处理上的差错;⑧样品管理失控。
发现不合格工作要及时反馈给质量负责人以及相关的责任人。
4.3不合格的处理4.3.1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按《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的规定处理;4.3.2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按《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程序》)的规定处理;4.3.3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检测过程出现差异或偏离质量文件时,提出纠正要求,要求责任人改正。
4.3.4质量负责人组织对严重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提出纠正措施计划,并交由各部门实施。
4.3.5技术负责人审核严重不合格工作纠正措施计划,并组织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协调。
4.3.6质量负责人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责成其再次整改。
4.3.7质量负责人在“纠正措施计划表”上作好验证记录,并将验证结果报告技术负责人。
4.3.8若不合格工作使检测结果有效性发生疑问,质量负责人应书面通知有可能影响的客户、联系复检。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文件編号:DG-QP-091.目的:规范处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符合或异常事项发生原因的纠正与预防,确保得以及时的控制和消除。
2.适用范围:凡有关质量体系中的不符合事项或品质异常现象的纠正与预防均适用。
3.定义:3.1 异常现象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现象如: 超出产品标准或不符合生产条件等现象。
3.2 纠正措施对异常现象、不符合现象及客户投诉,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 潜在的纠正措施找出发生的潜在不符合或异常现象的根本原因,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权责:4.1 相关部门4.1.1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不符合事项或品质异常现象提出纠正措施需求。
4.1.2 清楚描述异常现象。
4.1.3 建议解决意见及希望解决期限。
4.2 对策执行部门4.2.1 原因分析4.2.2 提出对策4.2.3 对策的标准化4.3 品质部门:纠正措施效果确认以及对策标准化实施追踪。
5.作业内容:5.1 提出纠正预防措施需求按附件“纠正措施需求表”中的规定,相应部门依《品质异常改善报告》提出纠正预防措施需求。
5.2 异常现象的描述必须清楚地写出相关的发生时间、地点、人员、相应产品规格及不良状况等。
在描述不良时, 需注明检查数量与不良品数量,得出不良率,必要时可划出简图、须达到明确、具体文件編号:DG-QP-09 的效果。
5.3 原因分析5.3.1 由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由品质部召集相关部门,举行质量检讨会议进行原因分析, 由品质部做出【会议记录】。
5.3.2 找出最根本的原因, 将分析之原因填写在《品质异常改善报告》中。
5.4 提出对策5.4.1 纠正措施责任部门在知悉异常现象后,须立即采取控制异常继续发生、蔓延或扩散的行动措施。
5.4.2 预防措施在无特殊情况时,责任单位须在一周内提出再发防止对策,以确保对策的时效性。
5.4.3 对策内容责任部门填写对策内容需包括:对策执行项目、负责人、完成日期;对策的执行项目尽量避免使用“加强管理”或“加强检验”等笼统字眼,必须是能够检查实施的具体对策或方法。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管理程序(ISO9001-2015)1.目的:确保不合格发生后能及时调查原因,采取有效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同样的问题。
2.范围:本公司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改善统计技术的运用。
3.权责:当以下情况发生时按下表执行纠正措施:4.定义:(无)5.作业流程5.1.1以上质量异常发生时,应由以上表中规定的部门填写适合表单送相关部门。
5.1.2供方的纠正措施:若供方来料不良,则由IQC填写《进料异常通知单》,采购部联络供方,由其分析原因并完成纠正措施;品质部应予以跟踪、确认。
5.1.3 本厂内部的纠正措施:a)本厂内部制程出现严重不良/不良连续发生或成品抽检不合格时,,由品质部开出《巡回检查异常联络书》或《品质异常处理单》交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品质部应予以跟踪、确认。
b)当质量/环境目标或环境绩效出现不符合时,管理部发出《纠正措施报告》,并由管理部进行跟踪确认直至问题改善。
c)内审发现不符合项依《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d)管理评审决议事项依《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e)客户满意度测量发现客户不满意时依《客户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执行。
5.1.4客户投诉、退货之纠正状况:a)客户投诉/退货之纠正,由品质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填写《客户投诉处理单》,相关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直至问题改善,待品质部验证合格后将完成情况回复客户以取得客户满意。
具体参照《客户投诉控制程序》执行。
5.1.7 改善效果与确认:a)由(表一)所列权责部门依责任部门拟订措施及预估完成日期追踪。
b)若未改善,应要求重新分析原因及拟订对策,直到完全纠正。
5.1.5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具体参见《风险管理程序》。
5.1.6如有必要,经确认有效的纠正措施应修订于相关的体系文件之中,具体的修订作业遵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1.7品质部或管理部应将所有纠正措施汇总登记在《纠正措施一览表》。
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应提交管理评审会议予以效果检讨、确认其合理性与有效性。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编号:一、目的为了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通过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纠正措施的控制。
三、职责1.质量安全部:负责对公司及上级部门检查发现的不合格进行评审,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
2.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四、工作程序(一)不合格的确认质量安全不合格,包括不符合下列要求的情形:a)GB/T 19001-2016、GB/T 45001-2020标准;b)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其它要求;c)公司及各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不合格来自下列渠道:a)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b)内、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c)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d)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反映和投诉、上级通报、通知;e)顾客满意度的调查结果:f)其它来源。
(二)不合格应对当出现不合格时,所在单位对不合格的性质进行确认,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不合格的性质分类:a)系统性、区域性的失效,或者可能造成安全等重大事故的不合格,为严重不合格;b)局部的、偶发的失效,或者可能造成影响不大的事件或事故的不合格,为一般不合格。
应对措施包括:a)控制和纠正不合格;b)处置不合格产生的后果。
各单位要对不合格的性质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予以记录。
顾客投诉的处理结果,填入《顾客投诉处理登记表》;质量安全部对公司提出的不合格的整改结果,填入《监督检查建议书》;消防安全检查的整改结果,填入《消防安全检查表》。
(三)纠正措施1.不合格的评审和分析:各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不合格进行评审和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并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类似的不合格。
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采取纠正措施:a)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资源等出现重大问题;b)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或批次出现不合格产品和服务,以及系统性、区域性的问题;c)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事件;d)未实现质量安全目标,或管理方案未达到预期效果;e)内、外部审核、合规性评价出现的不合格项,要求采取纠正措施时;f)管理评审要求采取纠正措施时;g)顾客投诉;h)数据分析的输出;i)其他不符合质量安全方针、目标或质量安全要求的情况。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消除明确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不合格的纠正控制。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收集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有关的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对预防措施效果进行验证。
负责现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信息的整理、汇总和分析,以质量日报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
负责针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负责组织对顾客退回产品的分析和处理。
3.2营销部负责从顾客需求和期望、产品使用与维修保养、顾客满意度测量和市场分析中,提出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对纠正措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负责收集、汇总顾客反馈及顾客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并负责针对售后和顾客抱怨的不合格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3.3审核组负责对与产品、过程有关的不合格进行评审,分析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采取纠正措施项目,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负责组织纠正措施的实施、监督和检查,并组织对措施效果进行验收和验证。
3.4相关部门负责收集部门内部和外部质量信息中提出的潜在不合格信息。
负责对发生在本部门的产品质量、过程不合格信息的收集,必要时通过《质量信息反馈处理单》的形式提出实施纠正措施要求。
4程序4.1质量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各部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可包括:1)影响程度(严重性和涉及面)。
2)处理的紧急程度(时限)以防止恶化或波及。
3)改善需投入资源的大小。
4.3原因分析和证实除了要分析技术上产生的原因外,还要分析管理上的原因,如:职责分配不合理、管理流程上的节点和接口问题、资源不足或分配不合理、上级管理者的问题、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对各部门主管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要进行适用的分析技术的培训,如流程图,头脑风暴法,因果图,实验设计,控制图等以使分析更加彻底和有效。
对不明原因根据状况评估的结果可能要先加以证实再实施以减少损失。
4.4纠正措施的制订要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管理的成熟程度、人员的水平、所需投入资源的大小、预期的收益、现有技术水平、措施的副作用等进行综合评估来确定纠正措施,填写《纠正和改进措施表》。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是一种关键的管理工具,用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预先确定的标准和目标。
它允许组织识别和纠正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再次发生。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示例。
第一步:识别不合格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识别:1.客户投诉:当客户发现产品或服务不符合预期时,他们会向组织进行投诉。
组织应该有一个成熟的投诉管理系统,以便能够及时处理和回应客户投诉。
3.测量和监控:组织应该实施有效的测量和监控机制,以便及时发现任何与质量标准和目标不符的情况。
这可以包括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运营绩效指标(KPI)和现场监控等方法。
第二步:评估不合格一旦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被识别出来,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评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分析:评估不合格产品或服务对客户满意度、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和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组织确定处理不合格的紧急性和优先级。
2.原因分析:确定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是预防再次发生不合格的重要步骤。
原因分析可以使用诸如鱼骨图、5W1H法或根本原因分析等方法。
第三步:制定纠正措施一旦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被评估出来,就需要制定纠正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纠正措施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团队的努力,包括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供应商和其他负责人。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漏洞修复:首先,需要修复潜在的缺陷或问题,以确保不合格情况不会再次发生。
这可以包括重新制定工艺流程、更换或修复设备,或提供额外的培训和指导等。
2.文件修订:纠正措施还包括对相关文件(如标准操作程序、工艺流程图、检验程序等)进行修订,以反映最新的要求和措施。
修订的文件应该在质量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批和记录。
第四步:实施纠正措施一旦纠正措施和文件修订得到批准,就需要实施这些措施。
实施纠正措施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全力合作和支持。
不合格处理与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不合格处理与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一、目的与范围1.目的:确保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和纠正预防措施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改进。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和纠正预防措施管理。
二、术语定义1.不合格产品:指不符合产品规格要求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2.处理:指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记录和处理,包括废弃、返工、报废等。
3.纠正预防措施:指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措施以消除不良现象,并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程序内容1.不合格产品的发现与记录a.不合格产品可以由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客户投诉等途径发现。
b.任何人员发现不合格产品都要立即将其记录,并及时向质量部门报告。
c.不合格产品的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产品名称、批号、数量、发现日期、不合格原因等。
2.不合格产品的分类与处理a.质量部门收到不合格产品的报告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对该批次产品进行分类和处理。
b.对于可以返工的不合格产品,应制定返工方案,并由质量部门审核和监督执行。
c.对于不能返工的不合格产品,应立即进行废弃或报废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3.不合格产品的原因分析与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a.质量部门应组织人员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b.原因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人员失误、设备异常、工艺不合理等。
c.纠正预防措施应具体明确、可操作,并制定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4.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与效果验证a.纠正预防措施应由责任人负责执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b.对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效果应进行验证,确保问题得到完全解决。
c.验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抽样检验、设备运行情况监测等。
5.不合格产品的确认与管理评审a.经过处理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不合格产品是否合格由质量部门进行确认。
b.质量部门应及时对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管理评审,以评估不合格产品的发生原因和改进措施的效果。
c.管理评审结果应上报给相关部门,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指导全面质量管理的改进。
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引言: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是每个组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都会面临的问题。
不合格产品或服务可能会对组织的声誉、客户满意度和财务情况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不合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需要建立和实施不合格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一、不合格控制程序:1.不合格识别和记录:任何发现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的员工应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并填写不合格报告。
不合格报告应包括不合格项的描述、影响范围以及可能的原因等必要信息。
不合格报告应及时记录并保留。
2.不合格评估和分类:质量管理部门应对不合格报告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对其进行分类。
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影响级别(严重、重要、一般)或不合格类型(产品、服务)进行。
3.不合格处理:根据不合格分类的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严重的不合格问题,应立即停止相关工作,并采取紧急纠正措施。
对于其他不合格问题,应制定详细的纠正计划,并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纠正。
4.不合格记录和追踪:不合格记录应进行跟踪和处置,并建立相应的记录表格和数据库。
记录表格应包括不合格项的描述、纠正措施和解决情况等信息。
记录应保留一定的时间,并进行定期审查和分析。
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纠正预防措施识别:除了不合格问题之外,组织还应主动寻找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确保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这可以通过内部审查、客户反馈、员工建议、供应商评估和数据分析等手段来完成。
2.纠正预防措施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应对被识别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其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制定优先级。
3.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根据优先级和资源可行性,制定纠正和预防计划,并将其实施。
纠正和预防计划应包括具体的目标、策略和措施,以确保问题的根本解决和未来的风险预防。
4.纠正预防措施评估和总结:一旦纠正和预防措施得以实施,应对其进行评估和总结。
评估应包括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改进程度以及相关成本等。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不合格产品的定义:首先,确定何为不合格产品。
这可以依据产品的规范、客户需求和公司内部标准来制定。
2.不合格品的处理: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来防止其进一步分发或使用。
可以采取退货、报废、修复或再次加工等措施。
3.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对于每一次发现的不合格品,都应该记录相关信息,如不合格数量、日期、原因等。
这些记录将帮助公司了解问题的频率、性质和原因,以便于采取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对于不合格品,应该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的具体原因。
这可以通过使用品质控制工具如鱼骨图、流程图、5W1H(谁、什么、为什么、何时、何地、如何)等方法来完成。
5.纠正措施的制定: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来解决问题。
这可能包括修订工艺流程、采购更好的原材料、培训员工等。
纠正措施应该针对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
6.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纠正措施应该及时实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可以进行试验、测量、观察等来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7.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除了纠正措施,还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
例如,可以制定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督等。
8.不合格品控制文件的更新:不合格品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都应该及时记录,更新相应的产品和质量控制文件。
这可以保持公司信息的准确性,并为以后的参考提供依据。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步骤。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产品特点,可以对该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但无论如何,该程序应该是全面、系统和可操作的,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和质量。
17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管理程序签字栏1目的及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不合格问题的纠正措施的执行与控制。
2相关文件《文件管理控制程序》、《记录管理控制程序》3定义纠正措施:为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防止其再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改进:提高绩效的活动。
可包括:纠正、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变、创新、重组等。
4职责4.1质保部为不符合和纠正措施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对不符合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4.2各责任部门负责做好不符合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跟踪。
4.3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跨部门的协调。
5管理规则1.1发生不合格(包括来自投诉的不合格)时,公司应:2.做出响应,适用时:采取措施控制和纠正不合格,处理后果;3.评价消除不合格的原因的措施的需求,通过以下方面使其不再发生或不在其它地方发生:评审分析不合格;确定不合格原因;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潜在发生类似的不合格;4.实施所需的措施;5.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6.必要时,更新在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会;7.必要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5.2纠正措施5. 2.1出现下列问题和不符合要制定纠正措施a)过程、服务质量出现重大问题;b)管理评审发现不符合;c)顾客对服务质量投诉;d)内审发现不符合;e)采购物品或供方服务出现严重不符合;f)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情况。
根据会议决议、评审、检查结果对识别和确定的问题和不符合,明确责任部门,由质保部发出【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报告】责任部门要确认问题和不符合事实,按要求及时组织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
5. 2.2原因分析针对【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报告】中“问题描述”栏。
责任部门要对问题和不符合的评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实际可采用统计技术方法进行)。
分析结果要正确填入“原因分析”栏。
5.2.3纠正措施的确定根据存在问题所采取纠正措施的紧迫性以及难易程度,可考虑制定临时措施和长远措施等任何措施,涉及资源或外部保证的措施要得到沟通和确定,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若有需要可报送最高管理者确定。
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目的在于确保组织能够及时查明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该程序的实施需要确保严格的管理和执行,以便保证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并对整个组织的运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示例,包括程序的五个主要步骤:1.问题的发现和记录:当出现不合格情况时,不合格方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应立即通知质量控制部门。
质量控制部门应在获悉问题后尽快进行问题记录,并确保记录中包含以下信息:-不合格的具体描述和位置;-不合格品的数量;-不合格品造成的损失;-不合格品的原因;-可能导致不合格品的其他因素。
2.问题的分析和评估:质量控制部门应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可能需要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现场调查,并与相关人员交流;-收集相关数据和文件,例如生产记录、质量检查报告等;-进行实验、检测或测试,以进一步确认问题的原因。
3.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基于对问题原因的分析和评估,质量控制部门应制定并执行合适的纠正措施,以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纠正措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整改措施:修复或修改造成问题的过程、设备或材料;-改进措施:对生产流程、操作规程或培训进行改进;-培训措施:提供培训以改善员工的技能和意识。
4.纠正措施的验证:质量控制部门应对所有实施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验证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确认其已按照计划执行;-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测试或观察,以确保问题不再出现;-审查相关记录和数据,以确认问题的解决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5.纠正措施的跟踪和监控:质量控制部门应制定一个跟踪和监控计划,以确保纠正措施的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
该计划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立一个纠正措施的有效期限,并确保在该期限内问题没有再次发生;-定期对纠正措施进行回顾和评估,确保其继续有效;-处理任何新的问题或不合格情况,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2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ISO9000ISO9001质量体系)
1.目的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消除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中出现的以及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的控制。
3.职责3.1 质技科组织调查分析已发现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品因素,根据其影响程度提出纠正措施和改进,并对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效果进行评审。
3.2各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和改进。
3.3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纠正措施和改进的结果进行监督。
4.工作程序4.1调查分析存在的不合格4.1.1有效地处理顾客的意见和产品不合格报告。
4.1.2对产品已达到规定要求,但没有满足顾客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也应予以重视。
4.1.3对不合格报告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严重性评价,要正确区分是严重性不合格还是一般性不合格,是经常性还是偶然性不合格,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1.4不合格严重性分级标准4.1.4.1严重不合格a.重复出现不合格产品;b.安全性能失效,给用户造成损失;c.风险和机遇策划、质量体系不完善,职责不明确,系统性或区域性失效,后果严重纠正困难。
4.1.4.2一般不合格a.不影响正常使用,孤立的人为错误,偶然性的局部不合格;b.对质量体系文件执行不完备;c.标识或记录有疏忽,但未能影响产品质量。
4.2调查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记录调查的结果,见《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4.2.1与产品过程有关的不合格原因a.工序控制不当,检验规程不全面、不准确;b.工艺装备和测试设备与要求不适应;c.外购(协)件存在质量问题,产品标识与状态标识不清造成混用、错用;d.生产环境不符合要求;e.操作者或检验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格。
4.2.2与质量体系有关的不合格原因a.质量体系文件存在缺陷,质量体系不健全;b.程序文件执行不严,有法不依;c.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出现问题无人过问;d.质量体系要素贯彻不利,造成质量体系不合格。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CAPA)是一个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纠正和预防不合格情况的发生。
该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预期质量要求,并持续改进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组织的业绩。
下面是一个关于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示例,超过1200个字。
1.1目的1.2适用范围该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产品和服务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流程和活动。
1.3定义-不合格:指不符合规定要求或客户期望的任何产品、原材料、组件或服务。
-纠正措施:指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情况所采取的行动,以消除其原因。
-预防措施:指针对潜在不合格情况所采取的行动,以防止其发生。
第二部分:不合格控制2.1检测和识别不合格所有不合格情况均应被及时检测和识别。
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内部检查、客户反馈、供应商反馈或其他质量控制活动来发现。
2.2记录不合格情况所有不合格情况均应被记录下来,并包括如下信息:-不合格物品的描述和标识-不合格物品的数量和位置-检测不合格的日期和时间-不合格的原因初步猜测2.3不合格分析不合格情况的原因应该被认真分析。
这包括收集所有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原因分析以确定根本原因,并记录在不合格报告中。
2.4决定纠正措施基于不合格情况的分析结果,纠正措施应该被决定并记录在不合格报告中。
纠正措施可能包括:-销毁不合格物品-修复不合格物品-重新培训员工-检查和更正相关程序和文档2.5实施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应该被及时实施,并记录在不合格报告中。
责任人应该被指定,并确保他们了解其任务和时间要求。
2.6验证纠正措施已实施的纠正措施应该被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再次检查不合格情况、监视关键指标和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等方法来实现。
第三部分:预防控制3.1风险评估对潜在不合格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是预防控制的第一步。
这可以通过分析过去发生的不合格情况,识别有潜在风险的过程和环节,以及参考相关标准和法规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1目的
为建立能够迅速发现检测中的差错和偏离质量文件时的反馈机制,及时予以纠正,并采取补救和预防措施,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体系运行中发现检测中有差错或偏离质量体系时的反馈及纠正和预防。
3 职责
3.1公司总经理批准纠正措施的执行。
3.2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核纠正措施。
3.3不合格发生的责任部门提出并落实纠正措施。
3.4质量监督员负责日常监督,提出纠正要求,填写不合格工作记录,要求不合格责任人改正,并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4 工作流程
4.1 不合格工作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发现:
①质量监督员日常监督工作;
②用户投诉;
③技术校核;
④内部和外部审核;
⑤管理评审;
⑥外部比对试验或能力验证结果;
⑦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审核。
4.2 出现不合格工作的原因,在以下几种:
①人员差错;
②仪器设备差错,校准失控;
③环境条件失控;
④方法差错;
⑤消耗性材料差错;
⑥分包失控;
⑦数据处理上的差错;
⑧样品管理失控。
发现不合格工作要及时反馈给质量负责人以及相关的责任人。
4.3 不合格的处理
4.3.1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按《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的规定处理;
4.3.2 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按《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程序》)的规定处理;4.3.3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检测过程出现差异或偏离质量文件时,提出纠正要求,要求责任人改正。
4.3.4质量负责人组织对严重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提出纠正措施计划,并交由各部门实施。
4.3.5技术负责人审核严重不合格工作纠正措施计划,并组织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协调。
4.3.6 质量负责人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责成其再次整改。
4.3.7 质量负责人在“纠正措施计划表”上作好验证记录,并将验证结果报告技术负责人。
4.3.8 若不合格工作使检测结果有效性发生疑问,质量负责人应书面通知有可能影响的客户、联系复检。
4.3.9 必要时应根据《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组织内审。
4.3.10 不合格工作完成纠正工作后,在关记录存档保管。
5 相关文件
5.1《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HZJCZX/CX02
5.2《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程序》HZJCZX/CX03
6 质量记录
6.1 纠正措施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