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相关指标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评价指标

抗菌药物评价指标

附件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序号指标公式(或释义)要求三级综合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1 抗菌药物品种、品规数量要求抗菌药物品种数=本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数,复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可不计在品种数内≤50≤35≤35≤35≤50≤10≤40同一通用名称抗菌药物注射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口服剂型≤2种,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品规≤2个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品规口服剂型≤5个注射剂型≤8个碳氢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3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品规≤4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品规≤4个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5个2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3 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20%≤20%≤10%≤25%≤5%≤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40%≤50%≤10%≤50%≤10%≤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60%≤70%≤40%≤60%≤5%≤60%4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40DDDs≤40DDDs≤40DDDs≤30DDDs≤20DDDs(按照成人规定日剂量标准计算)≤5DDDs≤40DDDs5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6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的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100%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7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8 静脉输液使用率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9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1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30%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本)送检率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50%住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80%患者病原学(合格标 本)检查百分率 11处方点评 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比例≥25% 每位接受处方点评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数量 不少于50份处方(或50条医嘱)说明:1. 医疗机构确因诊疗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指标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指标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评价指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评估是否根据具体病原体的特征和抗菌谱选择了适当的抗菌药物。

这包括考虑病原体的敏感性、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局部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患者特定的因素。

2. 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合理性:评估抗菌药物是否用于正确的适应证。

抗菌药物应仅在经临床判断或实验室检测证实存在感染或合理怀疑感染的情况下使用,而不是用于预防或无必要的情况。

3.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合理性:评估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否根据具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感染类型和患者特点进行了合理调整。

剂量应足够高以达到疗效,疗程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

4.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点合理性:评估抗菌药物是否在合适的时间点开始使用。

应尽量避免无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根据具体情况尽早开始治疗,并在临床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止使用。

5. 抗菌药物使用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抗菌药物治疗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治疗目标,例如病原体的根除、炎症的缓解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

这些评价指标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
合理性,从而促进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菌耐药的风险。

(完整版)抗菌药物相关指标

(完整版)抗菌药物相关指标

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一、处方指标( Prescription indicators )。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表达方式:同期就诊人次就诊用药总品种数均用药品种数每次就诊人=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表达方式:同期就诊人次就诊药物总费用人均药费每次就诊=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100⨯=同期就诊总人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抗菌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100⨯=同期就诊总人次就诊使用注射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就诊使用注射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100⨯=同期就诊用药总品种数就诊用基本药物品种数用药的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Indicators of antimicrobial drugs use )。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表达方式:院总人数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出总品种数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数住院患者人均使用=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表达方式:总人数同期使用抗菌药物出院总费用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患者人均使用=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100⨯=同期总出院人数总例数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菌药物百分率住院患者使用抗 4.DDDs (用药频度)表达方式:值该药(某药某一时期销售总量一定时期某药DDD g DDDs )= 某药一定时期销售总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分别计算同期其销售总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量(g )DDD(defined daily dose):成人限定日剂量。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表达方式: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数)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使用强度抗菌药物100DDD ⨯= 如计算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即为该医院住院患者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 相加;计算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为该科室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 相加。

抗菌药物监测指标

抗菌药物监测指标

抗菌药物监测指标抗菌药物是当前医疗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类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严重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抗菌药物监测指标。

一、消耗量抗菌药物的消耗量是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每个科室或医生开具的抗菌药物的数量,可以了解到不同医疗机构和个体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进而针对不合理使用进行干预和管理。

二、DDD值DDD值(Defined Daily Dose)是一种定量指标,表示患者在一天内应该使用的标准剂量。

通过DDD值可以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否符合标准,避免过量或过少的使用,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三、耐药监测耐药监测是抗菌药物监测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监测不同类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评估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定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及时了解抗菌药物的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四、不良反应监测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不适、皮肤瘙痒、过敏等情况。

及时监测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五、抗菌药物消耗结构抗菌药物消耗结构的监测可以了解到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包括广谱抗菌药物、狭谱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等。

通过监测抗菌药物的消耗结构,可以评估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指导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监测指标是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效果的重要工具,可以指导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医疗机构和医生应当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按照监测指标进行用药监测和评估,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
1、抗菌药物品种数
2、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处方使用率不超过20%,住院患者使用
率不超过60%
3、药品总金额,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使用比例
4、抗菌药物DDD值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不超过40DDD
6、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应不超过30%
7、处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8、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的比例
9、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使用比例不得
超过30%
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应<40DDD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每100人中一天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应<40DDD
(2)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住院天数和乘积
(3)抗菌药物消耗量(累积DDD数):
DDD值:按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计算,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值也不同
(4)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g)/DDD值(5)抗菌药物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相加总和(6)限定日剂量:即DDD值
11、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数
=———————————————————
同期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DDD值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DDD值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DDD值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DDD值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一种抗菌药物使用评价指标,该指标可以定量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是评价和监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将分别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DDD值作详细的解释。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人口中使用抗菌药物的量。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以反映某个区域、医院或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越高,表示该地区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情况越严重。

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过程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需要被评估和监测的,以便发现并纠正存在的不足之处。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单位通常是每百或每千人口年使用剂量。

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和科室之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关研究表明,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常常会存在一些误区或偏差,比如抗菌药物任意使用、长时间使用、大剂量使用等,这些偏差可能会导致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从而增加抗菌菌株的产生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导致一些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失效,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和健康状况。

抗菌药物DDD值抗菌药物DDD值又称为抗菌药物日剂量,是指一种抗菌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标准日剂量,通常以mg或g为单位。

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会随着患者的疾病状况和治疗反应不断调整,因此抗菌药物DDD值仅能作为一种参考值来衡量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抗菌药物DDD值的计算方法是:DDD = (总卖出量/总疗程)x (1000/规定日剂量)。

其中,总卖出量包括抗菌药物的零售量和批发量,总疗程是指所有服用该药物的患者的疗程总和,规定日剂量是指该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标准日剂量。

抗菌药物DDD值能够有效地衡量某种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它既反映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关注程度,也反映了患者的实际需要。

抗菌药物DDD值还可以用来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进行比较,以评估其使用强度和合理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是指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当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增加治疗难度。

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的详细内容:一、指标1.临床应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药物种类、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等。

临床应用指标应根据不同细菌感染及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2.临床疗效指标:包括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

临床疗效指标能够评估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3.抗菌药物敏感性指标:包括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敏感性指标能够指导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4.不良反应指标:包括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预防措施等。

不良反应指标能够评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

二、要求1.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和药物种类,合理选择和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治疗应以靶向治疗为原则,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2.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剂量和疗程。

应根据细菌感染及患者情况确定使用途径,合理选择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

3.定期监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及时调整临床应用策略。

应建立完善的细菌敏感性监测系统,进行定期的药敏试验,及时获取相关数据。

4.严格监测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监测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时了解和处理不良反应。

5.加强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培训和监督。

医务人员应具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指南和规范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对于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标和要求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以提高抗菌治疗的疗效,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扩散。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24版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24版

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24版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是针对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管理的指导原则,对于保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减少耐药菌株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于2024版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的详细解读。

一、评价指标:1.抗菌药物使用率:对医疗机构内开展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进行统计,计算出抗菌药物使用率。

该指标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治疗原因和抗菌药物选择情况: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分析,明确治疗原因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情况。

该指标对于评估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推广优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剂量、用药时间和疗程进行评价,以及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

该指标对于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合理推广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4.抗菌药物的费用支出和费用占比:对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费用支出进行统计,以及抗菌药物费用占医疗机构总费用的比例。

该指标对于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和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求:1.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抗菌药物监测系统,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耐药菌株监测和感染控制。

2.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和临床效果。

3.严禁滥用抗菌药物: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严禁滥用抗菌药物,避免菌株耐药的发生。

4.推广规范化治疗方案:医疗机构应推广规范化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减少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的风险。

5.加强抗菌药物费用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费用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占比。

6.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抗菌药物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自觉性和合理性。

总之,抗菌药物临床医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的实施,能够帮助医疗机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发展和传播,保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提高抗菌药物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解读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解读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解读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衡量医疗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程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解读:
1. 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较高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可能意味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使用过度,或者患者存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 抗菌药物消耗量:抗菌药物消耗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量。

较大的抗菌药物消耗量可能意味着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使用频繁,需要进一步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性。

3. 抗菌药物种类分布:抗菌药物种类分布可以反映出医疗机构内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是否合理。

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应该基于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有选择地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而非滥用广谱抗菌药物。

4.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

过长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可能增加耐药菌株的出现风险,应该及时评估并适当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5. 抗菌药物使用原因:抗菌药物使用原因是指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的临床诊断情况。

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使用
者应该严格遵守指南和规范,基于适当的临床诊断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指标可以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消耗量、抗菌药物种类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原因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以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表一、背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程度,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表是必要的。

二、指标分类为了全面评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我们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抗菌药物的选择- 是否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是否参考了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进行选择?- 是否考虑了患者的基本情况、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进行选择?2. 抗菌药物的剂量- 是否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合理剂量的选择?- 是否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剂量调整?3. 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长- 是否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确定合适的使用时长?- 是否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或相关标准进行使用时间的控制?4.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是否存在合理的理由使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是否根据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 是否考虑了不同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联合用药的选择?5. 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反馈- 是否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与评估?- 是否及时反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结果给医务人员?- 是否制定了合理的改进措施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程度?三、评估方法为了评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审查患者病历与抗菌药物处方记录- 进行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 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抗菌药物的药物流向监测四、结论通过制定和使用本文档中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估指标表,可以全面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程度,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治疗或预防作用的药物。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并逐渐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之一。

然而,由于滥用抗菌药物所导致的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需要遵循一些相关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抑菌浓度(MIC)是指在检测到的抗菌药物能够抑制该菌株生长的最低浓度,是评估药物对菌株敏感性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MIC测定使用的方法有两种:微量扩散法和肉汤或琼脂平板法。

其中微量扩散法比较常用,可通过“肉眼观察”或计算机读数来确定MIC。

MIC的结果可用于评估药物的抗菌功效及耐药性,为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药物浓度峰谷比(Cmax/Cmin)药物浓度峰谷比(Cmax/Cmin)是指治疗期间药物在体内浓度的峰值与谷值的比值。

该指标在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和使用剂量时比较重要。

如果Cmax/Cmin比率过高,则可能导致药物暴露过度,对肾脏和肝脏等器官造成负担,并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

因此,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以保持合理的Cmax/Cmin比率。

三、药物消除半衰期(t1/2)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是指药物在体内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该指标用于评价药物的代谢速度和药物清除率。

在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时,了解药物的代谢速度和清除率十分重要,如果药物的清除速度过快,会导致药物浓度过低,反之则会引起药物的过度积蓄。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相关参数定制合适的给药方案。

四、治疗窗口(TD)治疗窗口(TD)是指药物血浆浓度在治疗期间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高安全浓度之间的范围。

该指标一般是根据药物的药效学和耐受性进行计算,并用于评估药物的治疗窗口。

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时,了解药物的治疗窗口有助于医生确定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避免药物过度积蓄或给药不足的情况。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
1、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S/100人/天;
5、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min~2h剖宫产手术除外;
6、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30%,
7、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
1 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
2 甲状腺疾病手术
3 乳腺疾病手术
4 关节镜检查手术
5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6 颅骨肿物切除手术
7 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8、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小时;
9、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
1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
8月27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附件整理出18个指标:
1、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占比(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
3、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40%
4、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60%
5、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s
6、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30%(腹股沟疝修补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关节镜检查、颅骨肿物切除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等手术为0)
7、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小时的百分率(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8、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100%
9、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10、住院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11、门诊静脉输液率(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12、急诊静脉输液率(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13、住院静脉输液率(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14、住院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根据医院现况制定
PDCA指标)
15、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30%
16、住院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
17、住院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18、处方/医嘱合格率(每月接受处方点评的医师比例≥25%,每位医师被点评处方/医嘱不少于50份)(根据医院现况制定PDCA指标)。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在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度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

为了规范和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指标1.抗菌药物使用率:医疗机构应当监测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包括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了解抗菌药物在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2.抗菌药物使用时长:监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长,避免出现药物使用过短或过长的情况。

3.抗菌药物使用途径: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的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等,以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方式。

4.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避免在无需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滥用。

抗菌药物使用质量控制指标1.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率:建立完善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体系,提高细菌感染的明确诊断率,减少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2.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监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包括滥用、过量使用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3.消耗类抗菌药物比例:监测消耗类抗菌药物的比例,了解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避免过度使用高级别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评估指标1.治疗效果评估:监测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的病情转归,评估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2.耐药性监测: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定期监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计划。

3.不良反应监测:监测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以上指标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机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率,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

精品文档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
1、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v 20%
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V 4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V 60%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v 40DDDS/10C人/天。

5、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mi n〜2h(剖宫产手术除外)。

6、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V 30%
7、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
(1) 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
(2) 甲状腺疾病手术
(3) 乳腺疾病手术
(4) 关节镜检查手术
(5)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6) 颅骨肿物切除手术
(7) 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8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V 24小时。

9、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
1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
送检率〉80%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一、处方指标(Prescription indicators )。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表达方式:
每次就诊人就诊用药总品种数
均用药品种数同期就诊人次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表达方式:
每次就诊就诊药物总费用
人均药费二同期就诊人次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就诊使用抗菌_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_ —同期就诊总人次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就诊使用注射_就诊使用注射药物人次药物的百分率-同期就诊总人次
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表达方式:
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就诊用基本药物品种数同期就诊用药总品种数
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Indicators of antimicrobial
drugs use )。

1.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表达方式: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总品种数
抗菌药物品种数 =
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出 院总人数
2.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表达方式: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_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总费用 抗菌药物费用
同期使用抗菌药物出院总人数
3.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住院患者使用抗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菌药物百分率_
同期总出院人数
4 . DDDs (用药频度)
表达方式:
某药一定时期销售总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 不同厂家,分别计算同期其销售总量
(g),最后求和得到该
一定时期某药DDDs 二
某药某一时期销售总量 该药DDD 值
(g)
品种消耗的总量(g )
DDD(defined daily dose) :成人限定日剂量。

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表达方式: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 使用强度=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如计算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即为该医院住院患者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相加;计算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为该科室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相加。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x同期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6.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抗菌药物费用占已使用抗菌药物总费用
100%药费总额的百分率已使用药品总费用
7.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
表达方式:
抗菌药物特殊品种 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 量 使用量(累计
DDDs ) 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 分率-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量
(累积DDDs )
8•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
表达方式:
出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
(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Antimicrobial
drugs use indicator of perioperative clean incision )。

1.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表达方式:
清洁手术预防
清洁手术预防
用抗菌药物例数
= ----------------------- x
100%
用抗菌药物百分率同期清洁手术总例数
2.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表达方式:
清洁手术预防用 _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总天数
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同期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3.
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 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
病原学检查百分率
病原学检查送检例数 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
100%
表达方式:
清洁手术前
清洁手术前0.5 - 2.0 0.5 - 2.0小时内给药例数 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二同期进行清洁手术总例 数
4.重点外科手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1 )髋关节置换术前
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表达方式:
髋关节置换术前
0.5 - 2.0小时内给药例数
同期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总例数
髋关节置换术前0.5 - 2.0
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2)膝关节手术前
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表达方式: 膝关节置换术前
0.5 - 2.0小时内给药例数 同期进
行膝关节置换术总例数
(3)子宫肌瘤切除术前 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表达方式:
子宫肌瘤切除术前
子宫肌瘤切除术前
0.5- 2.0小时内给药例数 0.5 - 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同期进行子宫肌瘤切除 术总例数
膝关节手术前
0.5 - 2.0小时内给
药百分率
100%
附件三
表1医院名称 ______________ 全院抗菌药物购用品种_年_月_日
2.表格不够可续页
表2医院名称 ______________ _年_月全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_年_月_日
注:1.抗菌药物类别是指:属于青霉素类、头抱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下表同。

2.表格不够可续页。

3.以上数据为月报。

注:1.DDDS每季报,其它指标均月报。

2.类别是指:属于青霉素类、头抱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表5
医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年___ 月____ 日年月全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标
注:使用强度每季度报一次,其余指标均月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