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穿井得一人》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穿井得一人》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92年-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二、课文翻译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中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于:介词,当“向”讲。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
”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三、问题归纳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
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3.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怪,想求证一下。
四、课文主题《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同步练习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收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
2.《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2021年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2021年同步练习卷一、文学常识1.吕不韦,战国末秦相,,集合门客共同编写《》(又名《吕览》),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史称“杂家”。
二、词语解释2.解释词语。
(1)宋之丁氏之:(2)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溉:汲:(3)及其家穿井及:穿:(4)有闻而传之者闻:(5)国人道之国人:道:(6)闻之于宋君闻:于:(7)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令:于:(8)丁氏对曰对:(9)得一人之使使:(10)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11)求闻之若此若:三、句子翻译3.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四、文意理解4.《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呢?5.“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6.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五、课外延伸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三人成虎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上有虎,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C.愿王察.之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②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题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题《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XXX】使XXX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XXX】为什么,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堆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XXX,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XXX一家姓XXX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获得一个人。
3、国人性之,闻之于XXX。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获得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成效,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现代杞国有个人忧郁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XXX。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穿井得一人(9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⑶有闻而传之者( ) (4) 闻之于宋君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8.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答案:
(一)16.(1)到,等到(2)说,讲(3)听说(4)使……听说
18.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24.《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题
24.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一、解释词语。
1. 穿.井得一人2.及.其家穿井 3。
有闻.而传.之者4.国人..道之 5。
闻.之于宋君。
6。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7.丁氏对.曰 8。
不若..无闻 9.家无井而出溉汲..二、翻译句子。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6。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7。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选择题。
1。
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求闻之若此 B。
不若无闻也 C。
若屈伸呼吸 D。
未若柳絮因风起2。
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不若无闻也 B。
有闻而传之者 C.闻之于宋君3。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宋之丁氏 B。
国人道之 C.闻之于宋君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
有闻而传之者 B。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C。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杞人忧天《列子》一、解释词语。
1。
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若.屈伸呼吸4. 终日在天中行止.. 5.只使..坠 6.亦不能有所中伤..7。
充塞四虚.. 8。
其人舍然..大喜二、翻译句子。
1。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3。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4.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5.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6。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7。
其人曰:“奈地坏何?"8.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9.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10。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子尊君在否 B。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班级姓名学号《穿井得一人》一、基础知识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____________》,是战国时期秦相___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是先秦________(派别)代表作品。
2.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及:_______________(2)国人道.之道:_______________(3)家无井而出溉汲..溉:_______________汲:_______________(4)及其家穿.井穿:_______________(5)吾穿井得.一人得:_______________(6)闻.之于宋君闻:_______________(7)得一人之使.使:__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14分)(一)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B卷:能力提升三、课内简答题:1、《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2、《穿井得一人》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3、《穿井得一人》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什么作用?4、《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5、《穿井得一人》中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6、《穿井得一人》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7、《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8、《杞人忧天》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9、《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什么?10、《杞人忧天》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1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_________是_________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重点字词解释:1.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2.溉汲..________________3.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4.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6.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7.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8.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___9. 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10.不若..无闻也________________三、词语分类归纳:1.重要虚词。
(1)之①宋之.丁氏________________②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④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⑤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⑥求闻之.若此________________(2)其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②其.人曰________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________(3)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_____________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②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四、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24课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2024年同步练习卷(5)+答案解析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2024年同步练习卷(5)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溉汲..______②杞.人忧天______③中.伤______④躇步跐蹈....______2.文学常识填空。
ㅤㅤ《穿井得一人》选自《______》,该书是战国末期______(人名)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杂家著作。
“杞人忧天”出自《______》,现在常用来比喻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误解或谣言时有发生,请你列举一个事例,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4.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问题。
ㅤㅤ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下列对加点词“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①宋之.丁氏②有闻而传之.者③国人道之.④闻之.于宋君A.①②③④用法都相同。
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不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用法相同。
D.①和②③④用法不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②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鲁人徙越ㅤㅤ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jù):麻鞋。
②缟(gǎo):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xiǎn):赤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
《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一、基础过关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文段选自《________》,又称《________》,是________代表著作,是________(朝代)秦国相_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2.解释下列“之”的不同含义。
①宋之丁氏________ ②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③国人道之________ ④闻之于宋君________⑤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________ ⑥得一人之使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读了《穿井得一人》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收获?二、对比阅读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选自《韩非子》)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
①何故一足________ ②夔一而足矣________③使为乐正________ ④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⑤及其家穿井________ ⑥国人道之________(2)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故一足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宋之丁氏学而时习之C.有闻而传之者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D.哀公问于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穿井得一人》(人教)
《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合肥市五十五中学李树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溉汲.( ) 躇.步跐.蹈( )( )舍.然( ) 杞.人(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家无井而出溉汲。
(4)终日在地上行止。
4.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庇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5.下列对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伊索,古希腊作家。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B.《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自命不凡的赫尔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不识趣的人。
C.《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后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D.《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6.你如何理解《穿井得一人》中宋君的形象?7.《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浓烟和烟囱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也不动,不嫌乏味么?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么?你看了不觉得惭愧么?”烟囱回答道:“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
只是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练习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打水浇田。
溉:gai,浇灌、灌溉。
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待,等到。
④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地,经常要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启示】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凡是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忌道听途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3.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以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以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一定要眼见为实,亲自打听才可以下结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I)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I)卷(精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过关 (共4题;共30分)1. (3分)《云海》一文选自________,原题是________,作者是当代女作家________。
2. (12分)写出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间:又何间焉________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②故:故逐之________ 公问其故________③以:何以战________ 必以分人________④伐:十年春,齐师伐我________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⑤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⑥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_ 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3. (10分)翻译句子。
(1)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布袍缓带,冒雨冲风4. (5分)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二、对比阅读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9八上·台山期中)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与朱元思书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风烟俱净________②负势竞上________③窥谷忘反 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B . 第①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22.穿井得一人(练习)
22.穿井得一人【同步练习】1.(原创题)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穿.井得一人穿: (2)及.其家穿井及:(3)家无井而出溉汲.汲(4)丁氏对.曰对:2. 本文节选自,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原创题)下列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闻: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B.道:国人道.之道.听途说C.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D.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穿:挖掘,开凿B.闻.之于宋君闻:知道,听说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于:向,对D.不若无闻.也闻:知道,听说5.下列对文章的判断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共26卷,160篇。
B.本文中多次用到“闻”“传”“道”这几个词语,让读者能充分想象到世人口口相传“丁氏穿井得一人”的热闹情境、惊奇神态和信以为真的心理。
C.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必须是人。
D.本文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6.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C.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狼》)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 久之,目似瞑(《狼》)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 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 夫君子之行(《诫子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于是、就)出溉.(灌溉)汲.(从井里打水),常一人居.(停留)外。
及.(待,等到)其家穿.(挖)井,告.(告诉)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听到)而传.(传播)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讲述)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闻.(使知道)之于.(被)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向)丁氏。
丁氏对.(回答)曰:“得一人之使.(使唤),非得一人于.(在)井中也。
”求.(听到)闻.(传闻)之若.(如、像)此,不若无闻.(听)也。
1.在()内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①家无井而 / 出溉汲②有 / 闻而传之者③闻之于 / 宋君
④宋君 / 令人问之于丁氏⑤非 / 得一人于井中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
②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
③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④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
⑤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4.简答题。
(1)“丁氏穿井得一人”之所以会造成“以讹传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①丁氏在一开始,表达就不是很清楚很明确;②传播的人在听到这个消息时,没有思考,没有辨析它的真伪,就直接传播了;③人们本身也就喜欢传播这种荒诞离奇的事。
(2)读了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发?
①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②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冷静思考,才能辨析真伪,得到真正的答案。
③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故事中“丁氏”“宋君”“国人”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
丁氏:我们说话时,要用准确具体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不要让人造成误会。
宋君:听到离奇怪异的传闻,我们不要轻信,不要传播,要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地弄清楚事实真相。
国人:我们不要轻信传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的笑话。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在()内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②有闻而传之者③闻之于宋君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⑤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②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
③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④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⑤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简答题。
(1)“丁氏穿井得一人”之所以会造成“以讹传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2)读了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发?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故事中“丁氏”“宋君”“国人”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
丁氏:
宋君:
国人:。